A. 一二.九運動的歷史影響
發生在1935年12月9日的一二九運動是中共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當時的領導人物是黃敬、姚依林、郭明秋等人。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
影響:
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沖破了國民黨反動派造成的白色恐怖統治,推動了全民族抗日高潮的早日到來。同時,為廣大知識分子開辟了一條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為青年學生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1)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事件背景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他們在東北地區推行殖民地化統治的同時,利用南京國民政府的不抵抗主義,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華北,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1935年五六月間,日本侵略者密謀策劃,在天津和河北等地製造事端,並以武力相威脅,先後迫使南京國民政府接受達成了「何梅協定」和「秦土協定」,把包括平津在內的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主權奉送給日本。
之後,日本帝國主義積極策動所謂華北五省「防共自治運動」,策劃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權,全面在華北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激起北平各階層人民的極大憤慨。
當日本帝國主義的魔爪伸向華北大地之時,中國共產黨人向勞動大眾發出抵禦侵略、保衛華北的號召。
1935年,中共河北省委多次發出通知、宣言,要求華北地區各級黨組織,在群眾中廣泛宣傳,開展抗日救亡斗爭,並對北平市領導機構進行改組,從政治上和組織上加強了對抗日救亡運動的領導。
11月,在彭濤、周小舟、谷景生、姚依林等人的領導下,北平大中學校學生成立了「北平市學生聯合會」,女一中學生郭明秋為主席,姚依林為秘書長。中共北平市工作委員會在學聯建立了黨團,彭濤為書記。
1935年12月6日,北平學聯召開代表會, 通過並發表了《北平市學生聯合會成立宣言》。隨即,平津15所大中學校聯合發出通電,反對「防共自治」,要求政府討伐漢奸殷汝耕,動員全國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就在這天,傳來了在日本侵略者逼迫下將於12月9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消息,廣大同學和各界進步人士極為震驚。
12月7日,在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的領導下,北平學聯決定於9日舉行學生大請願,反對「華北自治」。8日,彭濤、姚依林、郭明秋、黃敬、孫敬文等人開會研究,決定由黃敬任遊行隊伍總指揮,姚依林、郭明秋進行隊外指揮。
B. 說一說「一二九」運動以歷史意義
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
1、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使抗日運動成為全國的運動。
2、繼承和發揚了五四以來優良傳統,有力地昭示了中國青年運動應當堅持的正確方向。
3、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標志著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4、一二九運動後,先進知識分子走上了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
一二九運動是在日本加緊對華侵略的情況下發生的。華北事變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日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學生組織成立北平學聯。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遊行和示威,喊出「反對自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遭到國民黨軍警的鎮壓,30餘人被捕,數百人受傷。
為抗議囯民政府的鎮壓,12月10日,北平各校學生宣布實行全市總罷課,16日北平學生和市民1萬多人召開市民大會,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會後舉行了更大規模的示威遊行。
在北平學生的影響下,全國各地民眾紛紛行動起來舉行抗日集會和遊行,使抗日救亡斗爭發展成為全國規模的群眾運動。這就是一二九運動。
(2)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一二九運動的啟示:
一,要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在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是出於對自己故土家園、骨肉同胞和燦爛文化深深的眷戀與熱愛,中華民族才能為捍衛主權和領土而威武不屈,才能創造出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自強奮進、生生不息。
一二九運動中,青年學生之所以振臂一揮,雲集廣場,其精神動力就是愛國主義。他們在運動中表現出來的無私的真誠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氣壯山河、感人至深的。正因為青年學生的拳拳愛國之心,才感染了社會各界。
二,要在共產黨領導下自覺擔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
不同時代的青年面對不同的歷史課題,有著不同的歷史使命。學生運動只有在它反映歷史前進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願望,在它與整個革命斗爭相配合並擔負起時代的使命時,才能具有深刻的內容、堅強的生命力和確定的歷史意義。
一二九運動之所以能夠成為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起點,就是因為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青年學生勇敢地承擔起了歷史的責任,他們喊出的「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表達了全國人民的共同要求。
三,要走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
青年學生雖然在斗爭中往往首先覺醒,但他們在全國人口中畢竟是少數。只有當他們的斗爭能夠反映人民要求,並在斗爭中得到廣大群眾支持時,他們才能是堅強有力的,他們的斗爭也才能持續地進行下去。
毛澤東指出:「知識分子不跟工人、農民結合,就不會有巨大的力量,是幹不成大事業的;同樣,在革命隊伍里要是沒有知識分子,那也是幹不成大事業的。只有知識分子跟工人、農民正確地結合,才會有無攻不克、無堅不摧的力量。」
C. 一二九運動的意義和評價
一二九運動公抄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吞並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准備思想和幹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D. 129運動歷史意義是什麼
歷史意義:
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並吞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來到。
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准備思想和幹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4)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事件過程
1、走上街頭
1935年12月9日凌晨,廣大愛國學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等校學生舉著大旗和標語,分別朝著新華門進發。
清華大學和燕京大學近千名愛國學生離城較遠,到達西直門時,城門已被軍警關閉,請願隊伍無法進城。兩校學生就在西直門一帶召開群眾大會,向附近居民和守城軍警進行抗日宣傳。
上午10點半,新華門前匯集了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東北大學等十多所學校1000多人的請願隊伍。新華門緊閉著,門前排列著警車和架著機關槍的摩托車,軍警憲兵手持刀槍。
請願學生高舉著旗幟,手持標語,高呼抗日救國口號。推選董毓華、宋黎和於剛等12人為代表,要求面見何應欽,並提出反對華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員會、停止內戰、立即釋放被捕學生等6項要求。
上午11時,何應欽的秘書侯成出來與學生會面,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一味敷衍搪塞,為國民黨對日妥協對內反共政策百般狡辯。同學們對其答復極為憤慨,振臂高呼「打倒賣國賊」,「請願不成,我們示威遊行去」,宋黎被推舉為遊行隊伍的總指揮。
當遊行隊伍行至西單牌樓平津衛戍司令部附近時,遇到軍警的阻攔和襲擊。同學們不畏強暴,高呼抗日救國口號,繼續前進,隊伍也越來越壯大。
北京大學的許德珩、中國大學的吳承仕等教授和當時在燕京大學任教的斯諾夫婦也參加了遊行示威。國內外許多報社的記者隨行采訪。隊伍經西四、護國寺、地安門、沙灘抵達王府井大街時,已擴大到四五千人。
王府井大街南口布滿了軍警,揮舞皮鞭、木棍,抽打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同學們與軍警展開了搏鬥,當場有數十人被捕。在國民黨當局的鎮壓下,遊行示威隊伍被沖散了。
2、救亡怒潮
「一二·九」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很快傳遍了國內外。中共北平市臨時工委、北平市學聯及時總結,對下一步行動進行部署。
12月11日,全市各大中學校學生聯合起來罷課。國民黨當局對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極為恐慌,下令嚴禁學生的愛國行為,還派軍警封鎖一些重點學校。
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獲知國民黨當局不顧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反對,決定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決定在這一天舉行更大規模的示威遊行。
12月16日凌晨,1萬余名北平愛國學生陸續走上街頭,一場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發了。示威遊行隊伍共分為4個大隊,分別由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率領從不同方向前進,途中沖破軍警的封鎖阻攔,最後在天橋會合。
上午11時許,北平愛國學生和廣大工人、農民、市民3萬餘人在天橋召開市民大會。會場旗幟飄揚,「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漢奸賣國賊!」「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口號聲此起彼伏,響徹天空。
市民大會結束後,1萬多名愛國學生整隊向前門方向行進。學生們手挽著手,不斷高呼抗日救國口號,向街道兩旁的市民和行人散發傳單。市民們熱情支持學生的愛國行動,有的送來開水和食物,有的自動加入了遊行隊伍。
遊行隊伍抵達前門時,遇到大批軍警和保安隊的阻截,愛國學生就在前門火車站廣場舉行第二次市民大會。大會決定繼續進內城示威遊行,並派代表與軍警交涉,要求打開城門。
當局為了分割示威遊行隊伍,答應讓一部分學生從前門進城,但大部分學生須從和平門和宣武門入城。下午4時,黃敬率北京大學、中國大學等校部分同學由前門入城後,城門馬上關閉了。清華大學、燕京大學、東北大學、北平大學等校同學沿著西河沿赴和平門和宣武門。
但城門都已緊閉,同學們多次試圖撞開城門,均未成功。後來幾經交涉,軍警答應以清華、燕京大學的隊伍先撤走為條件,可以打開城門讓其他學校的學生入城。
此時已是晚上9點多鍾,當兩校隊伍離開後,城外四周的路燈全部熄滅,大批軍警揮刀舞棍從四面八方向學生撲過來,許多人遭到毒打。
由前門入城的學生想去宣武門接應,當走到西單絨線胡同西口時,遭到大批軍警撲打,數十名學生被砍傷,街道上血跡斑斑。在「一二·一六」大示威中,全市學生共有22人被捕,300餘人受傷。
3、聲援北平
北平學生的愛國斗爭,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揭露了國民黨當局的賣國行徑,得到了各界愛國人士的支持響應,促進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
12月18日全天,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大學的校長,聯名要求釋放被捕學生。同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向全國工人緊急呼籲援助學生救國運動,各地工人紛紛舉行罷工,支持學生斗爭。
20日,共青團中央發表宣言,號召青年學生深入到工農群眾中擴大抗日救國運動。各地社團組織紛紛發表通電和宣言,聲援北平學生愛國運動。宋慶齡、魯迅、馬相伯、沈鈞儒、王造時、鄒韜奮、陶行知、章乃器、李公朴、史良等愛國知名人士紛紛表示支持。
宋慶齡從上海寄給北平學聯100多元錢,作為開展抗日救國工作的費用。魯迅於12月18日至19日夜,撰文熱情贊揚愛國學生的英勇斗爭精神,並寄以「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殷切希望。
12月26日,陝甘蘇區各界民眾舉行集會,聲援北平和各地學生的抗日救國運動。在北平學生愛國運動的影響下,全國各地學生群起響應。一時間,在黃河兩岸,大江南北,到處響徹抗日救亡的號角。
兩次遊行示威之後,在黨的領導下,北平學聯成立了南下擴大宣傳團,深入工廠農村,發動各地工農士兵群眾開展反日反蔣斗爭,也使愛國學生們得到了鍛煉和教育。
1936年,南下擴大宣傳團在北平召開團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鋒隊(後改名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這是黨領導成立的先進青年組織。它的誕生和發展,大大推動了「一二·九」運動的深入發展。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號召下,由北平愛國學生首倡,迅速席捲全國的「一二·九」運動,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E. 一二九運動的意義
一二九運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並吞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來到。
(5)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運動過程
上午10點半,新華門前匯集了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東北大學等十多所學校1000多人的請願隊伍。新華門緊閉著,門前排列著警車和架著機關槍的摩托車,軍警憲兵手持刀槍。
當遊行隊伍行至西單牌樓平津衛戍司令部附近時,遇到軍警的阻攔和襲擊。同學們不畏強暴,高呼抗日救國口號,繼續前進,隊伍也越來越壯大。
遊行隊伍抵達前門時,遇到大批軍警和保安隊的阻截,愛國學生就在前門火車站廣場舉行第二次市民大會。大會決定繼續進內城示威遊行,並派代表與軍警交涉,要求打開城門。12月16日凌晨,1萬余名北平愛國學生陸續走上街頭,一場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發了。
12月18日全天,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大學的校長,聯名要求釋放被捕學生。同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向全國工人緊急呼籲援助學生救國運動,各地工人紛紛舉行罷工,支持學生斗爭。
兩次遊行示威之後,在黨的領導下,北平學聯成立了南下擴大宣傳團,深入工廠農村,發動各地工農士兵群眾開展反日反蔣斗爭,也使愛國學生們得到了鍛煉和教育。
F. 129運動是什麼 對歷史有什麼意義
129運動又稱為129抗日救亡運動。129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正式來臨了。
1935年的12月9日,中國共產黨發起了抗日救國運動,號召人們: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抗擊日本侵略者。組織北平學生、工人、市民等舉行盛大的遊行活動。學生們喊著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國民黨政府出動了大批軍警進行鎮壓,逮捕多名學生。愛國的人們並沒有被死亡所嚇倒,接著,北京學生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示威遊行。他們的愛國遊行得到了全國各地的支持。
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積極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起來。
(6)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日本於1931年佔領中國東北後,繼續向華北進發。1933年爆發長城抗戰,熱河被日軍佔領。1935年6 、7月間通過「秦土協定」控制察哈爾省。
10月指使殷汝耕在冀東建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國民黨准備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對應這一局勢,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號召全國軍民團結抗日救國。
天津、上海、南京、武漢、濟南、長沙、桂林、重慶等城市的愛國學生相繼舉行了示威遊行,或發表宣言、通電,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隨後,工人、企業家、商人、農民等各領域的人紛紛響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來了。
八十多年後的今天,國家繁榮昌盛,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正是那一代人所苦苦追尋的。明媚的陽光里,青春的校園里,到處洋溢著琅琅的讀書聲,校園里那一張張寧靜的書桌則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注腳。
當代青年人該如何繼承發揚一二•九精神,如何詮釋當代青年人的愛國情思,如何在這張時代的書桌前書寫出無悔於青春無愧於歷史的答卷,成為了擺在我們每個青年人無法迴避的時代之問。
G. 一二九運動具有什麼歷史意義如題 謝謝了
一二·九運動公來開揭自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並吞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准備思想和幹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採納哦
H. 一二九運動背景,過程,意義
一二九運動
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半殖民地的中國加速地殖民地化,中華民族遭遇到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淪亡的危機;而國內的抗敵聯合戰線依舊沒有建立起來,全民族的民族解放斗爭的前途依舊是布滿著重重壓迫,重重障礙。學生救亡運動的任務是要在這重重壓迫和重重障礙之下掙扎過來,推動全中國的人民,發動神聖的民族解放斗爭。這必須是一個長期的,耐久的,極艱苦的斗爭。
一二九運動只是這一個斗爭的開始,它在中華民族解放運動的歷史上植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永遠刻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在一二九的前夜,充滿了全國的只是屈服,投降的空氣;甚至在華北問題中心的北平,在國防前線的北平,我們所見到的也只是漢奸政客們的趾高氣揚,和名流學者的逃亡理論。
一二九運動是在這一切侵略,屈服,和投降的環境里爆發出來的。北平學生以英勇的群眾行動,沖破了一切高壓勢力,強力地表現出了全中國大眾不願做亡國奴的鐵一般堅強的意志。正因為這一運動是配合了全中國人民的要求的,所以它立刻像野火般地飛速地傳遍了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在一二九以後沒有幾天里,全中國的學生都動了起來,在天津,在上海,在武漢,在廣州,在杭州,在南京,在開封,在濟南,在太原,在重慶,……甚至在雲南,甘肅的每一個偏僻的小城市和小村鎮里的學生群眾都動了起來。罷課,示威,遊行,在每一個地方舉行著。成千成萬的學生結合著堅強的隊伍,在軍警的打擊,逮捕,甚至屠殺下掙扎過來,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怒吼。全中國各地的學生群眾在這一次震驚世界的行動里所表現出來的英勇姿態,也可以說是歷史上空前的。在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兩次行動里,北平學生在日本憲警和本國軍警的直接壓迫之下,在零下二十度的寒風里冒著軍警的大刀,皮鞭,水龍,刺刀,甚至槍彈,沖破了古老的城門,奔走呼號了整天,許多人被打傷砍傷,許多人被逮捕。十二月十九日上海全市學生向市政府請願,奔走了整整一夜;二十四日復旦暨南等校數千學生赴京請願,在鐵路上掙扎了三晝夜,忍受了三晝夜的飢寒,他們自己開火車,自己修理一段段的鐵軌,赤裸著身子跑到小河裡把扔在河裡的鐵軌抬起來,裝到鐵路上。十二月二十日武昌漢口兩地的學生隔江遊行,晚上幾萬學生在江邊守候了一整夜,終於以群眾的力量壓迫當局開放輪渡,在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武漢三鎮的同學聯合遊行了兩天,十二月十七日廣州全市學生大示威,遭遇到當地軍警的開槍屠殺,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封學生南下請願,在車站卧軌四晝夜,千百個十幾歲的小學生在大雪紛飛中,身上壓滿了凍結的雪,嘶聲地喊著口號,隴海路交通斷絕四日。這一切悲切的史實,將永遠是中國青年運動史上最大的光榮! http://ke..com/view/178688.htm
I. 「一.二九」運動的意義是什麼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九日)同志們:今天開「一二九」四周年紀念大會,滿堂青年,朝氣蓬勃。這是一個多麼生動活潑的集會!紀念「一二九」的大會,在延安已經開過不止一次了,過去幾次我都沒有能參加,今天我是非常興奮地來參加的。 我認為,現在中國的事情更好辦了。中國的事情是什麼?就是反帝反黑暗勢力兩件事。帝國主義和黑暗勢力,中國人民自鴉片戰爭反起,到現在已反了一百年了。時間很長,雖然還沒有完成,但是現在這件事情是好辦多了。因為國民黨頑固派大大加強了反共活動,打擊進步的文化界,現在有些人就說:中國的事情難辦了。他們是為進步而努力的,為國家民族的利益而奮斗的,他們滿腔熱情,懷著好心腸,要把國家民族弄好。但是,正在抗日戰爭的緊要關頭,他們在周圍卻見到頑固勢力所布下的投降、分裂、倒退的黑影,他們的努力受到種種限制和壓迫,不免覺得事情難辦了。這只是看到事情的一方面。我們當然堅決反對頑固派的倒行逆施,但就全局來說,卻認為比之過去,現在中國的事情不僅不難辦,而且是更好辦了。 紅軍經過了萬里長征,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吳起鎮。當時敵人還在進攻我們,那年的十一月下旬,在富縣我們還打了三個勝仗。在祝捷聲中,在十二月十日,一聽到北平一二九運動的消息,我們心裡好不歡喜!紅軍同志完成了這么偉大的長征,學生同志在北平發動了這樣偉大的救亡運動,兩者都是為解放民族和解放人民而斗爭,其直接意義都是推動抗日戰爭。所以,一二九運動在歷史上講,是抗日戰爭准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有些人說,一二九運動不如五四運動,就是說,前者不及後者的政治意義偉大。這對不對呢?不對。我們認為這兩者的意義是同樣偉大的。 五四運動為北伐戰爭作了准備。如果沒有五四運動,北伐戰爭是不可想像的。有些人以為學生運動沒有力量,但是事實怎樣呢?廣大學生群眾的五四運動,推動「六三」全國性的罷工、罷市、罷課的反帝和反賣國政府的斗爭,發展成為全民族的運動。五四運動以後,產生了中國共產黨,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掀起了五卅運動,發動了北伐戰爭,造成了第一次大革命。那末,很明顯,沒有五四運動,第一次大革命是沒有可能的。五四運動的的確確給第一次大革命准備了輿論,准備了人心,准備了思想,准備了幹部。 至於一二九運動,它是偉大抗日戰爭的准備,這同五四運動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准備一樣。「一二九」推動了「七七」抗戰,准備了「七七」抗戰。 我們看看,一二九運動是在什麼情況之下發生的。一方面,它是在共產黨被認為絕對無權、絕對不合法的國民黨統治一區,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剿共」戰爭時期,在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雙管齊下的情況之下發生的。在過去的所謂「剿共」戰爭中,共產黨和紅軍處境的艱難是無須多說的。後來紅軍長征了,一走走了二萬五千里,人家在後面也「歡送」了二萬五千里,並且在前面還有「歡迎」的,在天上加上「送禮」的,這禮物名曰炸彈。盡管「歡送」者一程一程地相送,「歡迎」者一站一站地相迎,紅軍仍然到了陝北。但敵人還是用子彈作禮物,前後迎送。這就是說,紅軍到了陝北,還是處在被「圍剿」的環境中。這就是軍事「圍剿」的情形。文化「圍剿」怎麼樣呢?敵人的「碉堡」是建築在學校里、書報雜志上以及社會文教團體里,也大有「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之勢。關於這一點,我們只要看一看魯迅先生的雜感,就可以知道。他的抨擊時弊的戰斗的雜文,就是反對文化「圍剿」,反對壓迫青年思想的。另一方面,日本帝國主義已佔領了東北,醞釀著「華北特殊化」,並積極准備滅亡全中國。因此,四萬萬五千萬人民,大家都要干,要打日本帝國主義。可是,有一些人偏偏不贊成。不過,他們也是要打的,打的是誰呢?是共產黨,是青年學生,是文化界的進步人士。全國老百姓對他們說:你們打的方向弄錯了,我們堅決反對。這就是一二九運動所處環境的另一方面。一二九運動以後,事情就逐漸好辦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民黨政府只打共產黨不打日本帝國主義的辦法行不通了,不得不放棄「剿共」政策而走准備抗戰的路,這就開了國民黨的三中全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就在事實上宣告成立。對於這些,一二九運動的功勞都是很偉大的。
J. 一二九運動及其意義是什麼
意義:
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內,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容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沖破了國民黨反動派造成的白色恐怖統治,推動了全民族抗日高潮的早日到來。同時,為廣大知識分子開辟了一條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為青年學生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10)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一二·九運動 又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學生舉行第5次示威遊行,高呼"援助綏遠抗戰"、" 各黨派聯合起來"等口號。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