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華西村每個歷史階段都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1.回顧過去50年,吳仁寶認為,華西得益於「五個靠」,一靠中國共產黨領導,二靠實事求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靠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理論指引,四靠與時俱進,五靠發揚民主、村民自治。
2.吳仁寶老書記把華西村的成功歸結於實事求是、以民為本、艱苦創業等可貴的「華西精神」。「要說我們華西是成功的,也就是說我們把中央的精神和我們華西的實際結合起來,這樣去做就是成功的。第二,我們做工作一切要為了老百姓富起來,確實我們老百姓富起來了,而且富的要雙富有,既要物質富,還要精神富,這樣就是成功的。所以說華西的成功依靠的是依法致富、勤勞致富。」華西村能有今天的成績是中國共產黨英明領導的結果,是改革開放的結果、也是吳仁寶老書記和全體華西人民艱苦奮斗、團結奮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結果。」
3.不拘一格用人才是成功的秘訣 最近,我們對華西村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得出的結論是華西村只所以有今天這么富裕,就是他們重視人才,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他們注重不拘一格用人才,不管是華西村的,還是外來打工的,只要有才能,就很好地利用起來。陪同我們考察的一位副書記就是一位外來打工的農民,他從畫黑板報做起,一步步做起,為華西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對外宣傳做出了積極貢獻,也得到自己華西高層領導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自己別墅和轎車,他是外來農民在華西致富的典型。這也是華西村重視人才一大生動事例,也是華西村成功的一大秘訣。 <「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必須端正對人才的態度,必須糾正對待人才的一切狹隘的心態。我們既要不拘一格選人才、引人才,也要不拘一格獎人才。>
4.創新
四點體會 1.科學發展必須解放思想 在發展領先的情況下,他們依然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堅持發展為要、效益優先的「發展觀」...堅持發展為要、效益優先的「發展觀」、與時俱進、敢為人先的「創新觀」、人才優先、量才適用的「人才觀」、民生為先、共同致富的「富裕觀」、克已奉公、艱苦奮斗的「奉獻觀」,豐富了華西精神,開闊了華西之路,努力走在了時代的前列,走在科學發展的前列。 2.科學發展必須搶抓機遇 華西村關鍵在於深刻認識到經濟發展方式「早轉早主動,早轉早得益,快轉多得益」,堅持實實在在「轉」、創新路子「轉」、高效有序「轉」,堅持真抓實干,有所為、有所不為,選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三次產業互動發展的生動局面。 3.科學發展必須以人為本 華西村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加大統籌發展力度,更加註重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生態文明和教育培訓農民,對先後並入華西的20個村實行「村企分開,經濟統一管理、勞動力統一安排、福利統一發放、村建統一規劃、幹部統一使用」,不斷改善民生,持續提高村民收入和福利保障水平;強化生太建設,大力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堅持不懈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質,著力推動社會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4.科學發展必須依靠人才 捨得投入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激勵人才,創造環境用好人才,發揮人才這一第一資源在科學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所以華西村能發展得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一批敢想敢幹、敢拼敢闖的人才隊伍
三點打算 1.明確發展定位。緊密結合華西村的實際情況(把握全局加以定位。如:市場升級改造,航運、果品批發、蔬菜市場等突破為重點,傾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華西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抓發展不動搖,一切從實際出發,努力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發展路子。2.搶抓發展機遇 華西村應對國內外市場變化,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創新發展路子,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加強自主創新,以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增強華西品牌的技術含量,提升核心競爭力。3.力求超越自我 有超越自我的勇氣,積極進取,做到在成績面前不滿足,壓力面前不低頭,強者面前不示弱,敢和最強的比,最快的爭,最高的攀,必將能不斷地超越自我。一是要強化組織領導,明責任、嚴考核、重獎懲,確保工作推進有條不紊、快捷高效。二是要科學謀劃運作,把科學發展的理念貫穿於項目引進、開發、推廣的全過程,實現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兼顧雙贏。三是要務求工作實效,不爭論、不議論,邊探索、邊實踐,緊盯序時要求,培樹形象進度,要加強隊伍建設,探索建立一套成熟的管理考核機制,營造學先進、趕先進、作貢獻、當表率的良好風氣,堅持以發展論英雄,發展決定一切,發展說明一切,發展衡量一切,打造一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人人有責、人人有為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貳』 華西村旅遊發展的歷程
華西村是這樣發展起來回的答http://wenku..com/view/3f2c910a76c66137ee0619e1.html
『叄』 誰有華西村吳仁寶的發家史。
也可以說是創業史,值得學習
1957年江陰縣撤區並鄉後,現華西村地域由原屬瓠岱鄉改屬華墅鄉,取名華墅鄉第23高級社,吳仁寶任華士鄉第23高級社黨支部書記。1958年8月23社與附近的泰清、馬橋、立新三個高級社合並,稱躍進社,吳仁寶改任躍進社黨支部書記。 1961年10月15日華墅人民公社17大隊,分為華西(因在華墅人民公社最西邊,故名)、前進、向陽、立新4個大隊。吳仁寶任華西大隊黨支部書記。 1976年10月1日華西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正式對外開放。當年接待35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賓,計841人。 1980年冬江陰縣農村開始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華西村實事求是地提出一個調整產業結構方案:全村600畝糧田由30名種田能手集體承包,絕大多數勞力轉移到工業上去,使華西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道路上跨出了大步。 1983 吳仁寶
年華西大隊恢復為華西村,吳仁寶繼續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1984年12月17日華西村黨支部改選為華西村黨總支,吳仁寶當選為黨總支書記。 1989年7月1日華西村建立黨委,吳仁寶擔任村黨委書記。 1995年7月28日中共華西村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吳仁寶當選為黨委書記。 1995年8月-11月分別在寧夏、黑龍江建立兩個省外華西村,開墾荒地上千畝,興辦企業幾十家,幫扶受益村民數萬人。 1998年2月3日中共華西村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吳仁寶當選為黨委書記。 1999年8月10日華西村股分公司發行的3500萬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開盤價為每股21.6元,比發行價增160.48%。華西的資本經營進入新階段,成為全國第一家農村經濟綜合開發的上市公司。 2001年6月華西村通過「一分五統」方式,將華明、涇浜、三餘巷、前進4個周邊村納入華西,面積由原來的0.96平方公里增加到6.53平方公里,人口由原來的兩千多人增加到7400多人。 2002年2月12日(正月初一)華西村開始實行村外人士投資10萬元(此時,華西村人均固定資產127萬元)「買」一個華西村戶口活動。 2002年3月——2003年1月華西村通過「一分五統」方式,將西巷、北繆家、瓠岱、朱蔣巷村、陳塘村、水池巷等6個村納入華西,面積達到15.63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6700多人。 2002年11月吳協恩任華西集團公司總經理。 2003年3月4日華西集團公司召開第一屆第一次職工代表大會。 2003年7月3日-5日中共華西村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吳協恩當選為黨委書記。 2003年9月1日經中國證監會批准,華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4億元5年期可轉債券。 2004年1月2日華西村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到2003年底,全村銷售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5億元。 2004年3月華西村通過「一分五統」方式,將砂山、江南、彭蒿、龔巷4個周邊村納入華西,面積達到23.6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5400多人。 2004年9月華西村通過「一分五統」方式,將蔡河村、陸北村納入華西,大華西面積達到了30平方公里,人口3萬多人,9300多戶。 2005年1月8日華西村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到2004年底,全村銷售收入達到260.3億元。 2005年底預計華西村2005年全村銷售收入將突破300億元。
『肆』 中國華西村的故事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04 09:52 華西村:位於無錫市江陰市華士鎮,譽滿海內外的華夏第一村,全村3萬多人,被美國媒體評為中國的新加坡。2004年該村人均工資收入12.26萬元,相當於當年全國城鎮居民收入的13倍,農民收入的41倍。全村戶均存款至少100萬,每家至少有一輛私家車。2005年集體總收入超過300億。原莊主:吳仁寶 現莊主:吳協恩
華西村,位於江蘇省江陰市區東,華士鎮西。華西於1961年建村,最初面積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40多年來,在吳仁寶老書記的帶領下,華西人努力發揚「艱苦奮斗,團結歸口,服務分配,實績到位」的華西精神,建設了一個社會主義新農村。近年來,華西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範村民委員會」、「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文化典範村示範點」、「全國鄉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鄉鎮企業先進企業」、「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工業園」等殊榮。並被國內外各界人士,贊譽為 「天下第一村」!華西金塔是它的標志性建築,七級十七層,高98米。
華西村,始終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動搖。目前,村民家家住300到600平方米的別墅,有1000萬到1億的資產,有1到3輛小汽車。2005年,華西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全村還建有塔群、隧道、龍西湖、橋文化、天安門、山海關、世界公園、農民公園、以及百米金塔、千米長龍、萬米長廊、萬米長城等80多個旅遊景點。自改革開放以來,已接待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賓客來考察、訪問。現在,每年遊客接待量在1000萬人以上。
「個人富了不算富,集體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算富。」華西富了,堅持做到「三不忘」(不忘國家、不忘集體,不忘左鄰右舍及經濟欠發達地區)。2001年6月份以來,通過「一分五統」的方式,將周邊16個村納入華西共同發展。目前,一個面積超30平方公里;人口超3萬人的大華西,人心所向,一呼就應,文明富裕,穩定和諧。今後五年內,華西還要投入資金5.2億元,搬遷村民2700戶,在「山北」建設一個「萬畝農林科技示範園區」。這樣,既可以通過「拆老廠房建新廠房,拆老屋基建新公寓房(別墅『修修補補』)」的方式,節約土地2500畝,又能建成一個以「糧、果、樹、漁」匯聚的生態旅遊觀光園。
新的2006年,村黨委老書記吳仁寶同志,又被中央確定為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第一個全國重大典型後,在全國產生了積極、巨大的影響。現在,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的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華西村又制訂了新的「十一五規劃」。也就是「十一五規劃」內,要實現「五個五」(到2010年,實現年銷售500億,幸福、富裕5萬人,花5個億到外省、市合作搞5個旅遊景點,建一座50萬平方米的物流「商貿城」,接待國內外遊客500萬人,迎接建村50周年)的新目標,實現經濟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一個更加文明富裕、協調和諧的「天下第一村」!
千百年來,從中國農村裡只走出去過零星的暴發戶,一個區域的整體富裕則是從未有過的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絕大多當數農民終於告別了飢寒的威脅,日益走上了小康之路。更有些地區,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堅持集體經濟,實現了共同富裕。典型的如江蘇的華西村、北京的韓村河村、河南的南街村等等。這類明星村的共同特徵是,都有一個願意幫助群眾集體致富、團結有效率的黨支部和村委會,都有一個目光長遠且有威望的領頭人,都拋棄了單一的農業經營,有一個或幾個具有相當規模的龍頭產業。在物質方面得到較好滿足的同時,這些村莊的精神文明建設情況如何,採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積累了什麼樣的經驗?帶著這些問題,我參加了北京大學研究生赴華西村學習考察團,用一周的時間,對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情況進行了了解。華西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組建的,現有380戶人家、1500多人。70年代,華西村開了間小五金廠,從此沖破單一農業經濟,走上了農副工綜合發展之路。1995年,該村為中國鄉鎮企業最大經營規模第三名,最高利稅總額第一名。目前全村95%以上的勞動力投入了工業生產。村民收入來源有基本工資、超產增效獎金和公共福利。村裡沒有一個暴發戶,也沒有一個貧困戶。 黨支部和村委會是華西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者,村裡保持著"一套班子、幾塊牌子"的組織結構,下屬"精神文明開發公司"負責具體策劃實施。華西村黨支部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由來已久。華西村是六十年代農業學大寨運動的典型,當年的不少模範人物,今天仍在村領導班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現今起著精神文明宣傳教育作用的設施多是在八、九十年代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陸續建造的。這些設施主要包括:展現創業歷程的華西之路農民公園;貫通全村、彩繪畫棟的萬米長廊;作為華西村象徵建築的華西金塔;功能齊全的體育,天下第一村"的氣勢,又兼顧了教育與實用的功能。如華西之路農民公園既是村史教育基地,同時也是休憩場所;多少年來在農民心目中視為神聖之物的寶塔,現在成了華西人接待親朋、飲食購物娛樂的賓館;而匯集了各國代表性建築的世界公園,則不僅是只供觀賞的建築模型,還是可以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所有這些,都體現出華西人講求實際、不務浮華的農民的智慧。
『伍』 1.概述華西村、南街村、大邱庄和小崗村的發展歷程和基本特點。(500字左右)
這兩個網站你可以參考一下,比較具體:
http://county.aweb.com.cn/2009/1/5/480200901051331130.html
http://www.zgxxb.com.cn/news.asp?id=3256
下面是我總結和拼湊的,可以借鑒一下。
各村發展概述:
華西村位於江蘇省江陰縣,1996年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華西村原叫華西大隊,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農村普遍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核算方式,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華西村頂著很大的壓力還是實行大隊核算。在我國農村取消人民公社後,華西大隊改為華西村。華西村是全國農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南街村位於河南省臨潁縣城南隅,1984年,村辦企業的總產值只有70萬元,到1995年已經達到12億,實現了飛躍發展。南街村遵循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走集體共同富裕道路,實現了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飛速發展。
大邱庄屬天津靜海縣,位於天津市西南30公里。大邱庄鎮經濟從改革開放創辦工業以來至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77年-1993年,大邱庄工業從無到有,形成擁有50家企業的四大集團公司。第二階段:從1994年到2001年,實施了以企業產權制度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先後對住房制度、交通工具、物業管理制度和企業產權制度進行改革。第三階段:2002年至今乃至今後一個時期:堅持工業立鎮、引資興鎮、民營強鎮,通過強強聯合、資源整合等措施,全鎮經濟實現了快速、健康的發展。
小崗村位於安徽鳳陽縣東部,隸屬小溪河鎮。耕地面積1600畝,人均耕地4.29畝。其中承包耕地面積1070畝。經過充分調查和研究,小崗村制定了振興經濟和社會發展「三步走」戰略,確保該村從2003年起人均年收入逐年增加400元以上。第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第二步:以「紀念館」帶動旅遊業。 第三步:著力辦好工業園,實現小崗村跨越發展。
建設新農村的借鑒意義:
1、創新農民組織。要建立暢通的利益表達機制,提高農民 表達能力,就必須建立健全能反映農民利益的獨立組織,為農民利益表達提供載體。當前的村民委員會必須強化其自治功能,弱化其行政組織功能。更重要的是進行組織創新,對於農民來說,最為本質的組織形式是農協。
2、增強農民的利益表達能力。當前農民利益表達難、組織程度低,其主觀原因是農民本身的特質和缺陷:農民受教育機會有限,素質低下;政治意識淡薄,容易異化,難以組織化。這使得農民缺乏利益表達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不能形成對政府和政策安排的影響力。現在應該積極採取措施,提升農民政治參與的熱情和有效性。
3、加強以農民自治為核心的基層民主制度建設。為了更好地調動廣大農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保護農民的正當利益,還必須完善相關制度,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
4、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及法律援助體系。在利益意識和表達意識逐漸增強的今天,農民將會選擇各種方式來表達。由於我國相關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農民利用非制度化的渠道進行利益表達的現象日益增多,給社會帶來了不穩定。因此,在鼓勵和引導農民利益表達的同時,要注意法律引導和法律保障。
『陸』 華西村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華西村建於1961年,至今有51年了
『柒』 華西村的具體發展歷史
1957年原屬瓠岱鄉的華西村,1957年撤區並鄉後,改屬華墅鄉,取名華墅鄉第23高級社。
1961年10月15日,華墅人民公社17大隊,分為華西因在華墅人民公社最西邊,故名。吳仁寶任華西大隊黨支部書記。華西村原叫華西大隊,華西大隊初建時,人口667人,集體資產2.5萬元。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華西村就是農村的先進典型,實行以隊為基礎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隊、生產隊三級所有,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華西村實行大隊統一核算。
2012年,華西村總收入524.5億,華西村旗下華西集團1996年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
2015年,華西村周邊的20個經濟薄弱村加入華西村大家庭。
(7)華西村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華西村的文化傳統:
文明建設
「堅持社會主義原則,努力發揚艱苦奮斗,團結奮斗,服從分配,實績到位」的華西精神,物質鼓勵與精神激勵的結合為鼓勵養成孝敬長輩、尊老愛幼的美德,對每一戶出現老壽星的家庭都給以重獎。香港電視台拍攝了一部名為《龍情三地》的電視片。
傳統藝術
華西村地處華東,錫劇、滬劇、評彈、黃梅戲在華西大行其道。始建於60年代,現已成為一個融京、越、滬劇,黃梅戲和曲藝、歌舞、雜技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團體。有50多名演職人員,藝術團的創作人員,跑田頭、到農家、進車間,廣泛收集祖國巨變、華西巨變的新人新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西村
『捌』 改革開放後華西村發展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吳仁寶自己總結的「八要訣」:
一是政治上要安定。著力解決分配不公、用人不公、發展緩慢問題。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始終做到名利少得,加強團結,無私奉獻。
二是用人要人盡其才。華西致富一靠經濟,二靠人才。舉賢不避親,舉親不避嫌。
三是作計劃要切實可行。各個歷史階段的發展計劃都能完成。從「世情、國情、村情」出發,既同中央和地方保持一致,又不違背老百姓意願,實事求是。
四是完成計劃要堅定信心。否則,會失去群眾的信任。遇到困難,適當調整。如遇大的市場變化,要科學決策,求真務實,穩步發展。
五是廣開經營門路。華西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是逐步發展的過程。我們堅持「多元發展,多品取勝」,廣開經營門路,提高抗風險能力,駕馭復雜情況。
六是管理形式多樣。實行村企分開。堅持華西特色,從實際山發,宜統則統,宜分則分,宜合作的就合作。現在,有人認為公有什麼都不好,最好把公有全部轉成私有;也有人認為私有什麼都不好,最好把私有全部轉成公有。華西不怕公有、私有,就怕公也沒有,私也沒有。要實現公、私都「富有」。華西的機制,比國有經濟活,比個私經濟強。內部管理機制,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發展。
七是制度不要多變。國家政策不能多變,華西村制度沒有多變。華西與時俱進,~年年在變。變得對國家、對集體、對老百姓更有利,變得更科學、合理、規范。
八是人員要相對穩定。
『玖』 華西村的歷史意義
一個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說過,現在是混合市場經濟時代,每種經濟形態都有自身的優勢,只有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就能站住腳跟。
『拾』 華西村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1957年江陰縣撤區並鄉,原屬瓠岱鄉的華西村改屬華墅鄉,改稱華墅鄉第23高級社,吳仁寶任第23高級社黨支部書記。最初全村約有380戶1520人的常住人口,面積0.96平方公里。
1958年8月,第23高級社與其它三個高級社合並,改稱躍進社,吳仁寶改任躍進社黨支部書記。
1961年10月15日,華墅人民公社17大隊拆分為4個生產大隊。因在華墅人民公社最西邊,得名華西大隊,吳仁寶任大隊書記。
1999年,華西村股分公司於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第一家農村經濟綜合開發的上市公司。
1980年末,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在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華西村頂著壓力繼續實行大隊核算制度,因公社制度的取消後改名為華西村。二十多年後,華西村從最初負債2.5萬人民幣起步,發展到如今經濟總量已超280億人民幣,成為下轄9大公司、60多家企業的「華西村集團」。
2004年,華西村通過多次「一分五統」(村企分開;經濟統一管理,幹部統一使用,勞動力在同等條件下統一安排,福利統一發放,村建統一規劃)的辦法和周圍16個行政村合並組成了一個大華西村,人口增加到3萬,面積擴大到30平方公里。
華西村實行的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華西村集團與下屬企業實行的承包經營,按「二八開、一三三三」制辦法分分配利潤,即企業的超額利潤20%上繳集團,80%企業留用(二八開);留用部分10%獎勵給承包者,30%獎勵給管理和技術人員,30%獎勵職工,30%做為企業公共積累(一三三三)。
華西村還有另外一個規定,叫做「少分配、多積累、多記賬入股」,獎勵承包者的獎金20%兌現為現金,其它80%則以入股方式享受分紅。現在華西村集團已經不是完全集體所有制,而是集體控股70%,村民參股30%構成的公私合作模式。
華西村的產業發展經歷了從農業起家、工業發家到第三產業興家的過程。
從小作坊起步,華西村經過工廠、企業、公司、集團等幾個階段;從簡單的農機修造到鋁型材、銅型材、鋼材、紡織、化工、電子等六大生產系列;從1960年代的幾個小廠到1999年的江蘇華西集團公司下設的13個分公司和40多個工廠企業。
華西村逐漸形成頗具市場競爭力的支柱產業: 全國首家以村命名的鄉鎮企業上市公司, 主營范圍涉及紡織品、化工原料、化學纖維品、服裝製造、熱電站、農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 2004 年實現銷售 260 億元。
2004年後,華西村的發展模式開始從單一發展工業轉向工業與服務業並舉。
華西村的旅遊業發展迅速,達到了全村經濟總量20%以上,每年平均接待國內外遊客100萬人次。
(10)華西村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主要景點
一、華西邨博物館
華西邨博物館位於江陰市華西新市村,背靠龍沙山,總佔地面積達10000平方米,整個仿古建築群參照了故宮博物院的設計:
同等比例復制了故宮太和殿、乾清宮、東華門、角樓和紅牆等建築,館內設書畫館、古陶瓷展區、工藝美術精品展區和文化藝術創作館,珍藏、展示名家大師的字畫、雕刻、玉器、瓷器、綉品、金屬工藝品等萬余件(套)。
二、華西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
華西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位於華西村南部,設計高度328米,總高74層,於2011年投入使用;大樓頂部設有空中花鳥園、空中游泳池;二樓設有2000平方米的購物中心。
三、華西都市農業示範園區
華西都市農業示範園區總規劃面積12700畝,主要由園藝中心、無公害蔬菜水果基地、畜牧水產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稻麥油料基地等組成;其中園藝中心規劃面積600畝,有觀光果樹園區、組培花卉苗木培育區、牡丹園等展示區,智能化溫室一期總面積達12000平方米。
四、華西金塔
華西金塔是華西村標志性建築,總共有七級十七層,高98米;金塔一樓是商場,銷售有華西村特色工藝品、香煙等各種商品;塔的塔尖由黃金打造而成,站在塔上可以俯瞰華西村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