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所有意義

八年級上冊歷史的所有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1 10:37:28

㈠ 八年級上冊歷史每場戰爭的意義

(1) 鴉片戰爭: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 中日甲午戰爭: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3)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 【非..戰..爭】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一場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沒有使中國富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5) 【非..戰..爭】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這場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其失敗表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式行不通的。
(6) 【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地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升入人心。
(7) 【非戰.爭】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以下不列舉是不是戰.爭了,考試要考的意義都會出現

(8) 五四愛國運00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工人階級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起了領導作用;社.會主.義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
(9)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10) 黃埔軍校的建立: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基礎。
(11) 南昌起00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00民00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建立人民軍00隊的開始。
(12) 秋收起00義: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農村革00命根據地——井岡山革00命根據地。
(13) 南昌起00義和秋收起00義以後: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00權的革00命道路。
(14) 長0征:粉碎了國00民00黨0反00動0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00國革00命轉危為安。
(15) 九..一八0事00變0:中國人民的局00部抗00日 戰00爭開始了。
(16) 西00安事00變:得到和0平解0.決,從此十年內00戰基本結束,抗00日民00族統一戰..0線初步形成。0
(17) 盧00溝橋事00變(七七事00變):全國性的抗00日戰00爭從此爆發。
(18) 平型關大00捷:是抗00日戰00爭以來第一次大00捷。
(19) 台兒庄戰00役:是抗00戰以來的重大勝利。
(20) 百團大00戰:是抗00日戰00爭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00擊日00軍的最大規模戰00役。
( 21) 中00共.0七00大:大會為爭取抗00日戰00爭的勝利和實現中00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22) 抗日戰00爭的勝利:①國內意義:是中,國第一次反00侵00略斗00爭的完全勝00利,洗刷了百年恥辱;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00折點,增強民00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進民,族覺醒;中,共發展壯大,為民主革00命勝利奠定基礎。②國,際意義:我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戰場;起到了反法西斯戰00略配合的作用;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23) 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
(24) 三大戰役:①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全境;②淮海戰役: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③平津戰役:北平和平解放,使華北全景基本解放。
④三大戰役的的意義:國民黨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從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25) 百萬雄師過大江:南京解放,通知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垮台,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台灣。

㈡ 八年級上冊歷史課本上的近代歷史人物故事,要寫明人物的事跡和意義

林則徐。
是中國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被中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林則徐曾多次粉碎英國人到中國海域進行的武裝挑釁,「虎門銷煙」行動堪稱為一次壯舉。林則徐進行的禁煙運動嚴重損害了英國以輸出毒品為基礎的巨大貿易利益,促使了英國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並由此揭開了近代史上世界列強對中國長達百年的侵略史。
林則徐多次抵抗西方的武力入侵,但其對於西方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性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懂得英語和葡語兩種外語,並且著力翻譯西報及西方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成《海國圖志》,此書其後啟發了晚清後期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

文學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於貴州。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歲中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教習、侍讀、侍講學士及內閣學士等職,一度是清流派健將,後期轉化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他注重教育和治安,對清末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也是由他開始主導。曾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曾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炮台失守,張之洞會同劉坤一與駐滬各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謚文襄。有《廣雅堂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㈢ 求八年級上冊歷史人教版每一課出現的歷史意義!!!急急急!!!

4
⑭發動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取得勝利,建立了中華民國 ⑮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元旦,都城南京
5.意義: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注意: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封建制度被推翻是在土地改革完成,我國剝削制度被推翻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6.結果: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建立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知識點】
1.背景: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傳入中國;袁世凱實行專制獨裁統治 2.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青年》) 口號(兩面旗幟):「民主」「科學」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主陣地:《新青年》雜志
4.內容:⑪前期: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
對舊文學,斗爭矛頭指向尊孔復古的逆流。
⑫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5.性質: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6.意義: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
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第二單元 《近代化探索》總結提升
1.事件:⑪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技術、器物變革) 「自強」「求富」⑫戊戌變法(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制度變革):變
法圖強,救亡圖存⑬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制度變革):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⑭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思想文化、思想變革):「民主」「科學」
2.特點:從學習西方技術到改變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3.結論:中國的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都不能挽救中國 4.阻礙中國實現近代化的三大因素:帝國主義侵華勢力、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勢力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知識點】
1.五四愛國運動:⑪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⑫爆發:①時間:1919年5月4日 ②地點:北京 ③目標(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五四運動
反帝反封建性質的口號), 「廢除二十一條」等 ④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⑬發展:6月初以後,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 運動主力:由青年學生發展為工人階級
⑭結果: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
簽字。 原因:工人階級參加斗爭起了巨大作用。
⑮意義:①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②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准備了階級
基礎和思想基礎
⑯五四精神:愛國主義、民主和科學,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追求真理,振興中華,反帝反封建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
⑪時間:1921年7月 ⑫地點:上海 ⑬代表:毛澤東等13人
⑭內容:①通過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②確定黨
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③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⑮意義: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
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
第11課 北伐戰爭
【知識點】
1.黃埔軍校的建立(國共合作的產物):
⑪建立者:孫中山 ⑫時間:1924年5月 ⑬地點:廣州黃埔 ⑭校長:蔣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⑮作用: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5
2.北伐戰爭(國共合作的結果):
⑪主力:來源於黃埔軍校的學生軍 ⑫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⑬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 ⑭主要戰場:湖南、湖北
⑮作戰最勇敢的部隊:第四軍葉挺獨立團 ⑯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武昌 ⑰結果:基本上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1927年,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

⑱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1927年,在北伐戰爭勝利進軍時,蔣介石、汪精衛等突然叛變革命,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標志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建立 ⑪時間:1927年4月 ⑫地點:南京
⑬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國家運動。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知識點】
1.南昌起義:
⑪背景:1927年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失敗 ⑫時間:1927年8月1日 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等 ⑬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秋收起義:
⑪時間:1927年9月 ⑫領導人:毛澤東
⑬結果:決定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註:①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影響最深遠的舉措: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②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唯一正 確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 3.井岡山會師:
⑪時間:1928年4月 ⑫會師雙方:一方是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隊伍和湘南農民武裝,另一方是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 ⑬建軍:兩軍會師後改變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朱德 黨代表:毛澤東⑭作用: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4.意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井岡山
會師後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知識點】
1.長征開始:
⑪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⑫時間:1934年10月 ⑬出發地:江西瑞金 2.遵義會議:
⑪時間:1935年1月
⑫內容:①結束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領導 ②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③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
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⑬意義: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長征勝利:⑪主要軍事行動:①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最能體現毛澤東軍事思想);
②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③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④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 ⑫勝利會師:①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吳起鎮,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②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⑬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4.長征精神:大無謂的革命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團隊精神,學習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
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知識點】
1.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開始):

6
⑪時間:1931年9月18日 ⑫地點:沈陽 ⑬借口:柳條湖事件
⑭蔣介石的態度:不抵抗,即不抵抗政策 ⑮後果:不到半年,東北三省淪陷(1945年抗戰勝利光復)⑯抗日怒潮:①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②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 ③④⑤中共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開始局部抗戰。 2.西安事變:
⑪面對日本的侵略,中國各界的反映: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②國民黨愛國將領:發動西安事變 ⑫西安事變:
①背景: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的影響 ②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③目的:逼蔣抗日 ④時間:1936年12月12日(又稱雙十二事變) ⑥發動者:張學良、楊虎城 ⑦被扣押者:蔣介石
⑧中共的態度: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派周恩來到西安調停
⑨結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⑩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15課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知識點】
1.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⑪時間:1937年7月7日 ⑫七七事變後,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先後為國捐軀的將領:佟麟閣、趙登禹
⑬影響:七七事變,標志著全國性抗戰爆發,在民族危機空前危機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
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注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是抗戰取勝的關鍵,即全民族抗戰)
2.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日軍在南京屠殺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第16課 血肉築長城
【知識點】
1.平型關大捷(最能體現國共兩黨團結抗日):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2. 台兒庄戰役:李宗仁指揮(注意:李宗仁是廣西桂林人),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 3.百團大戰:⑪指揮:彭德懷 ⑫目的: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振奮抗日精神 ⑬時間:1940年8月起三個半月 ⑭目標: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
⑮地點: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 ⑯意義: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 4.敵後戰場戰略總後方: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 5.中共七大的召開
⑪背景:抗戰即將取得勝利 ⑫時間、地點:1945年4月,延安
⑬中心任務: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主要內容:⑪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⑫將
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⑭意義:這次大會實現了全黨在思想上的空前統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6.抗戰勝利的標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台灣被日本割佔50年後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7.歷史意義: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洗雪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
轉折點,中國人民為抗擊法西斯侵略斗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四單元 《抗日戰爭》總結提升
1.時間:1937.7~1945.8 2.日本的侵略行動:
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三省,局部抗戰開始 ⑫1937年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
⑬八一三事變,進攻上海,攻佔南京,進行南京大屠殺,殺害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3.中華民族的抗戰:
⑪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①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7
②正式形成: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
⑫重要戰役:①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②台兒庄戰役,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李宗仁指揮
③百團大戰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 彭德懷指揮
⑬「九一八」事變後局部抗戰開始 ⑭七七事變後全國性抗日戰爭開始
⑮1945年4月,中共七大的召開為抗戰勝利指明了方向 ⑯1945年8月大反攻
4.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聯合行動:①1944~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日本陷入困境
②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襲擊日本關東軍
5.抗戰勝利的原因:
⑪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⑫中共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堅持敵後抗戰,對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⑬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的抗戰;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愛國華僑的支持等 6.抗戰精神: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第17課 內戰烽火
【知識點】
1.重慶談判:
⑪背景:①國內: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國民黨陰謀發動內戰
②國際:美帝國主義為把中國變為其殖民地,積極扶蔣反共
⑫目的:①蔣介石:為准備內戰進一步贏得時間,欺騙人民
②毛澤東: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⑬時間: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陪同下到重慶同國民黨談判 ⑭結果:國共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⑮影響: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誠意,在政治上贏得了主動 2.全面內戰:
⑪爆發: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
⑫防禦: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解放區,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毛澤東等轉戰陝北,彭德懷、
賀龍等率領西北人民解放軍多次戰役,粉碎了敵人的進攻
⑬戰略進攻: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大別山根據地的開辟,嚴重威
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武漢。
第18課 戰略大決戰
【知識點】
1.三大戰役:指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2.遼沈戰役首先攻佔、起到關門打狗作用的地方:錦州 3.三大戰役中殲敵最多的戰役:淮海戰役
4.率領北平國民黨軍隊接受和平改編的是:傅作義
5.三大戰役的意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從而大大加速了人
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6.渡江戰役:1949年4月,毛澤東和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下達渡江命令。結果:4月23日,解放南京
作用: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台。
7.勝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確的戰略部署;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奮戰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知識點】
1.狀元實業家:張謇 ⑪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 ⑫創辦的企業:大生紗廠等。 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⑪發展階段:①洋務運動到清末:萌芽
②「一戰」期間:短暫的春天 原因:內因: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外因:「一戰」期間,帝國
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⑫「一戰」後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卷土重來,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 ⑬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8
⑭發展特點:①總的來說是比較落後的 ②從行業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 ③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
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④發展短暫而且艱難曲折
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
【知識點】
1.近代交通的出現:火車、輪船的傳入
2.近代通訊的出現: 有線電報、電話。19世紀70年代以後,中國開始架設有線電報
3.文化生活的變遷: ⑪照相、電影傳入 ⑫報紙出現:最著名的報紙是1872年創辦的《申報》
⑬印刷出版機構出現: 著名印刷機構:上海商務印書館
4.社會習俗的變化: ⑪時間:辛亥革命後
⑫表現:①裝束變化:剪辮、易服、禁止纏足 ②禮節變化:鞠躬、握手禮代替跪拜禮
③稱謂變化: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以「先生」「君」等稱呼
第21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知識點】
一、科技:1.中國人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總工程師:詹天佑 設計的路軌:「人」字形
2.侯德榜:成就:A.20世紀20年代研製出純鹼。 B.寫出《制鹼》一書。C.探索出制鹼新工藝,比歐洲降低成本40%,
這種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二、思想: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魏源、嚴復 1.背景:近代以來,列強入侵,國家危難
2.代表人物:⑪魏源: ①生活的時代:鴉片戰爭時期。
②成就:編成《海國圖志》。其目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⑫嚴復:①身份: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 ②成就:以譯著《天演論》影響最大。
③進步觀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自強保種」
第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
【知識點】
1.新式教育的開端:
⑪洋務運動時期:創辦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 ⑫戊戌變法時期:創辦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這是中國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⑬新試學堂形成的標志: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興辦新式學堂,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 ⑭影響:促進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 2.文學藝術家:
⑪文學巨匠:魯迅,代表作:《狂人日記》《孔乙己》 ⑫美術大師:徐悲鴻,代表作:《愚公移山》 ⑬人民音樂家:聶耳,代表作:《義勇軍進行曲》 冼星海,代表作:《黃河大合唱》 ⑭歷史學:郭沫若,歷史劇:《屈原》 ⑮解放區文藝工作者: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㈣ 八年級上冊歷史,抗日戰爭的意義是什麼

1、從世界范圍講,是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是亞洲的主戰場,牽制了大量日內軍,削弱日軍在歐洲戰容場的勢力,協助歐洲戰場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2、對中國自己而言,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的完全勝利,也促進了民族覺醒,喚起了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是,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折點。
3、極大鼓舞了其他為獨立國家,提供了一個弱國戰勝帝國主義強國侵略的經驗和範例

㈤ 八年級上冊1840∼1949年八個重大歷史事件的歷史意義

這期間的重大事件太多了,你看有哪些吧

1840--1842 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6--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火燒園明圓 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1894--1895 甲午中日戰爭 《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1901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98年戊戌變法 資產階級維新派 維新變法,君主立憲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1911年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派 三民主義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1915年資產階級 進步知識分子 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1921年
上海
中共一大
中國共產黨成立了;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1927年
南昌
南昌起義
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1927年
井岡山
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
創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

1935年
遵義
遵義會議
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45年
延安
中共七大
為奪取抗戰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各階段經驗教訓的總積累,標志著近代中國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最後勝利。
這是100多年來中國歷史的一個具有偉大意義的里程碑,也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中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結束了鴉片戰爭以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中止了中國可能走向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發展趨勢,結束了極少數壓迫者、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國家四分五裂、征戰不已和人民生活貧困、生靈塗炭的局面。
中國人第一次看到一個獨立、統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屹立於世界。

㈥ 八年級上冊歷史長征的意義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是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向陝北根據地進行的偉大戰略轉移。長征是宣言書,是播種機,廣泛宣傳了抗爭的思想,為我黨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革命幹部。

㈦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各個課文意義

鑒於你明天就要考試了,建議你對照課本的目錄回顧所看的內容。實際上目錄的每一單元的大標題,就告訴了你這一單元的主題了。

初二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歷史

4
⑭發動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取得勝利,建立了中華民國 ⑮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元旦,都城南京
5.意義: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注意:
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封建制度被推翻是在土地改革完成,我國剝削制度被推翻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6.結果: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建立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知識點】
1.背景: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傳入中國;袁世凱實行專制獨裁統治 2.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青年》) 口號(兩面旗幟):「民主」「科學」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主陣地:《新青年》雜志
4.內容:⑪前期: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
對舊文學,斗爭矛頭指向尊孔復古的逆流。
⑫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5.性質: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6.意義: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
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第二單元 《近代化探索》總結提升
1.事件:⑪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技術、器物變革) 「自強」「求富」⑫戊戌變法(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制度變革):變
法圖強,救亡圖存⑬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制度變革):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⑭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思想文化、思想變革):「民主」「科學」
2.特點:從學習西方技術到改變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3.結論:中國的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都不能挽救中國 4.阻礙中國實現近代化的三大因素:帝國主義侵華勢力、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勢力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知識點】
1.五四愛國運動:⑪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⑫爆發:①時間:1919年5月4日 ②地點:北京 ③目標(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五四運動
反帝反封建性質的口號), 「廢除二十一條」等 ④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⑬發展:6月初以後,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 運動主力:由青年學生發展為工人階級
⑭結果: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
簽字。 原因:工人階級參加斗爭起了巨大作用。
⑮意義:①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②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准備了階級
基礎和思想基礎
⑯五四精神:愛國主義、民主和科學,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追求真理,振興中華,反帝反封建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
⑪時間:1921年7月 ⑫地點:上海 ⑬代表:毛澤東等13人
⑭內容:①通過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②確定黨
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③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⑮意義: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
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
第11課 北伐戰爭
【知識點】
1.黃埔軍校的建立(國共合作的產物):
⑪建立者:孫中山 ⑫時間:1924年5月 ⑬地點:廣州黃埔 ⑭校長:蔣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⑮作用: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5
2.北伐戰爭(國共合作的結果):
⑪主力:來源於黃埔軍校的學生軍 ⑫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⑬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 ⑭主要戰場:湖南、湖北
⑮作戰最勇敢的部隊:第四軍葉挺獨立團 ⑯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武昌 ⑰結果:基本上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1927年,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

⑱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
1927年,在北伐戰爭勝利進軍時,蔣介石、汪精衛等突然叛變革命,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標志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建立 ⑪時間:1927年4月 ⑫地點:南京
⑬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國家運動。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知識點】
1.南昌起義:
⑪背景:1927年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國民革命失敗 ⑫時間:1927年8月1日 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等 ⑬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秋收起義:
⑪時間:1927年9月 ⑫領導人:毛澤東
⑬結果:決定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註:①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影響最深遠的舉措: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②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唯一正 確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 3.井岡山會師:
⑪時間:1928年4月 ⑫會師雙方:一方是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隊伍和湘南農民武裝,另一方是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 ⑬建軍:兩軍會師後改變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朱德 黨代表:毛澤東⑭作用: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4.意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井岡山
會師後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知識點】
1.長征開始:
⑪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⑫時間:1934年10月 ⑬出發地:江西瑞金 2.遵義會議:
⑪時間:1935年1月
⑫內容:①結束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領導 ②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③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
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⑬意義: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長征勝利:⑪主要軍事行動:①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最能體現毛澤東軍事思想);
②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③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④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 ⑫勝利會師:①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吳起鎮,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②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⑬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4.長征精神:大無謂的革命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團隊精神,學習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
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知識點】
1.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開始):

6
⑪時間:1931年9月18日 ⑫地點:沈陽 ⑬借口:柳條湖事件
⑭蔣介石的態度:不抵抗,即不抵抗政策 ⑮後果:不到半年,東北三省淪陷(1945年抗戰勝利光復)⑯抗日怒潮:①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②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 ③④⑤中共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開始局部抗戰。 2.西安事變:
⑪面對日本的侵略,中國各界的反映: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②國民黨愛國將領:發動西安事變 ⑫西安事變:
①背景: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的影響 ②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③目的:逼蔣抗日 ④時間:1936年12月12日(又稱雙十二事變) ⑥發動者:張學良、楊虎城 ⑦被扣押者:蔣介石
⑧中共的態度: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派周恩來到西安調停
⑨結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⑩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15課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知識點】
1.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⑪時間:1937年7月7日 ⑫七七事變後,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先後為國捐軀的將領:佟麟閣、趙登禹
⑬影響:七七事變,標志著全國性抗戰爆發,在民族危機空前危機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
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注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是抗戰取勝的關鍵,即全民族抗戰)
2.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日軍在南京屠殺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第16課 血肉築長城
【知識點】
1.平型關大捷(最能體現國共兩黨團結抗日):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2. 台兒庄戰役:李宗仁指揮(注意:李宗仁是廣西桂林人),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 3.百團大戰:⑪指揮:彭德懷 ⑫目的: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振奮抗日精神 ⑬時間:1940年8月起三個半月 ⑭目標: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
⑮地點: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 ⑯意義: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 4.敵後戰場戰略總後方: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 5.中共七大的召開
⑪背景:抗戰即將取得勝利 ⑫時間、地點:1945年4月,延安
⑬中心任務: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主要內容:⑪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⑫將
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⑭意義:這次大會實現了全黨在思想上的空前統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6.抗戰勝利的標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台灣被日本割佔50年後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7.歷史意義: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洗雪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
轉折點,中國人民為抗擊法西斯侵略斗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四單元 《抗日戰爭》總結提升
1.時間:1937.7~1945.8 2.日本的侵略行動:
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三省,局部抗戰開始 ⑫1937年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
⑬八一三事變,進攻上海,攻佔南京,進行南京大屠殺,殺害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3.中華民族的抗戰:
⑪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①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7
②正式形成: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
⑫重要戰役:①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②台兒庄戰役,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李宗仁指揮
③百團大戰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的戰役 彭德懷指揮
⑬「九一八」事變後局部抗戰開始 ⑭七七事變後全國性抗日戰爭開始
⑮1945年4月,中共七大的召開為抗戰勝利指明了方向 ⑯1945年8月大反攻
4.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聯合行動:①1944~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節節勝利。日本陷入困境
②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襲擊日本關東軍
5.抗戰勝利的原因:
⑪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⑫中共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堅持敵後抗戰,對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⑬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的抗戰;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愛國華僑的支持等 6.抗戰精神: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第17課 內戰烽火
【知識點】
1.重慶談判:
⑪背景:①國內: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國民黨陰謀發動內戰
②國際:美帝國主義為把中國變為其殖民地,積極扶蔣反共
⑫目的:①蔣介石:為准備內戰進一步贏得時間,欺騙人民
②毛澤東: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⑬時間: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陪同下到重慶同國民黨談判 ⑭結果:國共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⑮影響: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民主的誠意,在政治上贏得了主動 2.全面內戰:
⑪爆發: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
⑫防禦: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解放區,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毛澤東等轉戰陝北,彭德懷、
賀龍等率領西北人民解放軍多次戰役,粉碎了敵人的進攻
⑬戰略進攻: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大別山根據地的開辟,嚴重威
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武漢。
第18課 戰略大決戰
【知識點】
1.三大戰役:指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2.遼沈戰役首先攻佔、起到關門打狗作用的地方:錦州 3.三大戰役中殲敵最多的戰役:淮海戰役
4.率領北平國民黨軍隊接受和平改編的是:傅作義
5.三大戰役的意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從而大大加速了人
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6.渡江戰役:1949年4月,毛澤東和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下達渡江命令。結果:4月23日,解放南京
作用: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台。
7.勝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確的戰略部署;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奮戰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知識點】
1.狀元實業家:張謇 ⑪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 ⑫創辦的企業:大生紗廠等。 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⑪發展階段:①洋務運動到清末:萌芽
②「一戰」期間:短暫的春天 原因:內因: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外因:「一戰」期間,帝國
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
⑫「一戰」後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卷土重來,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 ⑬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8
⑭發展特點:①總的來說是比較落後的 ②從行業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 ③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
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④發展短暫而且艱難曲折
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
【知識點】
1.近代交通的出現:火車、輪船的傳入
2.近代通訊的出現: 有線電報、電話。19世紀70年代以後,中國開始架設有線電報
3.文化生活的變遷: ⑪照相、電影傳入 ⑫報紙出現:最著名的報紙是1872年創辦的《申報》
⑬印刷出版機構出現: 著名印刷機構:上海商務印書館
4.社會習俗的變化: ⑪時間:辛亥革命後
⑫表現:①裝束變化:剪辮、易服、禁止纏足 ②禮節變化:鞠躬、握手禮代替跪拜禮
③稱謂變化: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以「先生」「君」等稱呼
第21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知識點】
一、科技:1.中國人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總工程師:詹天佑 設計的路軌:「人」字形
2.侯德榜:成就:A.20世紀20年代研製出純鹼。 B.寫出《制鹼》一書。C.探索出制鹼新工藝,比歐洲降低成本40%,
這種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二、思想: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魏源、嚴復 1.背景:近代以來,列強入侵,國家危難
2.代表人物:⑪魏源: ①生活的時代:鴉片戰爭時期。
②成就:編成《海國圖志》。其目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⑫嚴復:①身份: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 ②成就:以譯著《天演論》影響最大。
③進步觀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自強保種」
第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
【知識點】
1.新式教育的開端:
⑪洋務運動時期:創辦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 ⑫戊戌變法時期:創辦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這是中國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⑬新試學堂形成的標志:清政府擬定《奏定學堂章程》,興辦新式學堂,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 ⑭影響:促進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 2.文學藝術家:
⑪文學巨匠:魯迅,代表作:《狂人日記》《孔乙己》 ⑫美術大師:徐悲鴻,代表作:《愚公移山》 ⑬人民音樂家:聶耳,代表作:《義勇軍進行曲》 冼星海,代表作:《黃河大合唱》 ⑭歷史學:郭沫若,歷史劇:《屈原》 ⑮解放區文藝工作者: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㈧ 歸納八年級上冊歷史原因類、結果類、標志類、意義類、會議類,知識點

八年級的上漲,第十年圓圓地結果結果的標準的意義地第的知識點。這樣的數字什麼都是個栗子

㈨ 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是什麼八年級上冊歷史書

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版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權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



南昌起義,也被稱為八一起義,是指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宣告了我黨堅持把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了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也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



南昌起義與之後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極大的擴大了我黨的影響力,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也掀起了一波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革命浪潮。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上冊歷史的所有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