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談中國近代鋼琴音樂的發展史
中國鋼琴音樂的風格通過幾代作曲家的努力,已經在我國20世紀鋼琴音樂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中得到基本確立,但各個時期對中國鋼琴音樂風格的認識以及所體現的具體內涵也是各有所異的,卻呈現出一種不斷發展完善的趨勢。以民族化為主線不斷追求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已形成中國鋼琴音樂風格演進的主要脈絡。由於缺乏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風格」的作曲理論體系等諸多的因素,距離我們建市「中國鋼琴學派」而擠身於世界鋼琴藝術之列的目的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探討20世紀中國風格鋼琴音樂的發展歷程,追尋中國鋼琴音樂民族風格、民族意蘊的形成軌跡,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20世紀是中國鋼琴音樂發展極為重要的歷史時期,中國鋼琴音樂由萌芽起步到繁榮的各個歷程都是在這一時期得以完成。探究20世紀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軌跡以及各個不同時期的創作理論與實踐,我們可以發現其風格的演進是由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組成的,這幾個階段對中國鋼琴音樂風格的認識以及所體現的具體內涵是各有所異的,呈現出一種不斷發展完善的趨勢:1949年前基本上可分為萌芽起步期和藝術創作雛形期,鋼琴音樂作品所呈現出一種共同的風格特徵,即把具有民族音調作為追求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的重要手段。這一時期對風格的認識尚處於形式化的階段。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17年,是中國鋼琴音樂創作初步繁榮期,追求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的主要手段是引用我國傳統的民間曲調與創作具有民族音調的旋律。傳統音樂的鋼琴改編及和聲的民族化探索,成為這一時期創作的主流。文革期間雖然鋼琴改編曲是鋼琴音樂惟一的創作形式,可鋼琴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卻發生了質的變化,這一時期可謂鋼琴音樂風格的轉折期。盡管如此,這兩個時期的二十幾年間,對風格的認識同樣是片面的理解,依然處於形式的層面。直到1977年以後,鋼琴音樂的創作才擺脫了思想意識形態的束縛。
2. 鋼琴的歷史
德國管風琴師、製作師戈特弗里德.西爾伯曼,在1730年根據一份繪制極不準確的義大利鋼琴草圖,借鑒克里斯托福里的發明,製造出德國第一架鋼琴。他把這架琴送到音樂大師巴赫那裡鑒定,巴赫卻不屑一顧,只是說道:「觸鍵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在採用了巴赫的建議之後,於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進宮晉見腓特烈大帝時彈奏了西爾曼的新型
鋼琴。
西爾曼對鋼琴改革的主要貢獻在於對鋼琴制音器的運用。他利用手動音拴使全部制音器離弦,以使鋼琴的音響效果更豐富並具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對於我們今天的演奏家來說,這種性能在現在鋼琴中是用腳迅速而敏捷地控制著,很難想像當時是用手來操作的。
鋼琴雖誕生在義大利,卻在德奧和英國得以發展成長。至18世紀中葉,人們對鋼琴的製作工藝實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這一時期,西爾伯曼及其子弟在鋼琴的變革中起著主導作用。
西爾伯曼的名徒被稱為「十二弟子」,他們分別製造出兩種不同風格的鋼琴,即「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和「英國式擊弦機鋼琴」。他們具有不同的機械性能和不同的音響效果,由此形成兩大不同的鋼琴製作流派。這兩種流派,也對當時的音樂家們產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影響。
「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的鍵盤觸感較輕,能夠彈出快速的音符,音色變化細微,在與管弦樂隊協奏時,音色對比清晰。這正符合莫扎特溫文爾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樂需要。
約翰內斯.楚姆佩是西爾伯曼的名徒之一,他於1760年來到英國,成為著名鋼琴製作師;他的產品被稱為「英國式擊弦機鋼琴」。這種鋼琴觸鍵感覺較重,但聲音渾厚深沉,正適合於克萊門蒂那堅實有力的音樂風格。
莫扎特和克萊門蒂當時是名聲同噪的鋼琴演奏家,由於他們演奏風格的不同,他們分別使用結構各異的維也納式和英國式鋼琴。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萊門蒂在維也納奧國國王的王宮里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鋼琴演奏比賽,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這次比賽對提高鋼琴在諸樂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鋼琴在它誕生的頭一個世紀中經歷多次改良。雖然開始它被形容為是鍋爐工製造出的粗陋機械,少有優雅之色,在表現細膩的情感上遜於撥弦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音樂由巴羅克風格向古典主義演變,聲音尖銳、古板、缺乏生機的撥弦古鋼琴被音響豐富、細膩、洪亮的鋼琴所替代。到18世紀後期,鋼琴到19世紀鋼琴已登上「樂器之王」的寶座。
3. 鋼琴的歷史和衍變
鋼琴是一種鍵盤樂器,由於其音域寬廣、音色豐富、表現力無窮,以及技巧性強和難於演奏等特點,被稱為是 「樂器之王」。鋼琴的誕生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經過了約為600多年漫長的歷史時間才逐漸形成今天這樣較為完善的一件樂器。300多年前的鋼琴被稱為 「古鋼琴」 ,雖然外觀與現代鋼琴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其機械原理卻是用飛禽的羽毛管做成撥子,撥動琴弦發聲,這種鋼琴被稱為是 「撥弦古鋼琴」 。由於撥弦古鋼琴聲音纖細,缺乏音量也缺少共鳴,因此不久又出現了一種利用杠桿原理製作,以擊弦方式來演奏的鋼琴,被稱為是 「擊弦古鋼琴」
1698年,義大利管風琴製作師巴爾托洛梅奧·克里斯托福里為佛羅倫薩的貴族菲迪南德·梅迪契製作了一架與羽管鍵琴的外形和結構相似的鋼琴。1709年,克里斯托福里又製作了一架能同時演奏弱音和強音的鋼琴,從此開始了鋼琴藝術的歷史紀元。在義大利語中,「鋼琴」就是指能同時發出強音和弱音的羽管鍵琴。後來,克里斯托福里將閑暇時間完全投入在鋼琴的革命性發明中,從1709年到1732年逝世為止,他一共做出了25架鋼琴。
[耶胡迪·梅紐因]鋼琴的前身是擊弦古鋼琴,而不是羽管鍵琴,羽管鍵琴是通過撥動琴弦而發音,而鋼琴則是通過敲擊琴弦來發音的。用鋼琴可以演奏任何風格的樂曲,但不一定能達到真正完美的效果。作為一個小提琴演奏者,我這樣說是有根據的,因為琴弦發出的聲音不像人的嗓音,人的嗓音可以保持一定的強度不變,而琴弦受到敲擊之後,聲音會由強變弱。所以鋼琴的演奏不能完全達到人聲演唱的效果,但是,如果演奏者技藝精湛,也可以演奏出接近人聲的音色。當琴弦的聲音開始下滑的時候,應當盡量減少間歇,保持聲音的連貫和圓潤,這樣就能演奏出類似人聲演唱的音色,要達到這樣的音響效果,演奏者必須有超凡的技藝,否則,擊弦後聲音的強度就無法保持不變。鋼琴的質量不僅直接關繫到琴弦聲音強度的穩定性能,而且影響到演奏的效果。鋼琴也是一種和聲樂器,因為鋼琴具備所有的音階,可以奏出各種和聲,所以鋼琴可以演奏各種樂曲。
為何鋼琴是一個重要的自我表達的工具? 著名作家喬治·肖伯納說:「鋼琴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樂器發明,它對音樂的重要性,猶如印刷之於詩歌」。16世紀鍵盤樂器中的王子曾是羽管鍵琴,但人們對於更具歌唱性的鍵盤樂器需求激增,人們需要一種可以提供更多音色的樂器。而羽管鍵琴不能像鋼琴那樣發出輕柔或響亮的聲音,也無法產生回響。當社會逐漸變得世俗,到十八世紀人們希望鍵盤樂器能如歌唱般地觸動人心,而不是僅能播送音樂。很快,順應時代需求的鋼琴產生了。如果說羽管鍵琴代表巴洛克時代,鋼琴則成為古典和浪漫派音樂的象徵。
早期的鋼琴引起了許多樂器製作師的興趣,他們對這種樂器進行了改進,但是這種鋼琴最終沒有得到全面的發展,哲學家伏爾泰曾經說:「製作鋼琴和羽管鍵琴應當是制鍋的工匠乾的活」。鋼琴的內部構造太硬,不便於練習,如果觸鍵太輕,琴槌就不能接觸到琴弦,如果觸鍵太重,琴槌則會反彈,造成重復擊弦,聲音就會很難聽。直到克里斯托福里使用擒縱裝置之後,才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克里斯托弗里發明了鋼琴,但熱衷於歌唱和小提琴的義大利人卻對這項新發明不感興趣。在克里斯托弗里去世後,德國人很快就掌握了鋼琴的發展。
管風琴製造師、德國人戈特弗里德·希爾伯曼同時也是巴赫的朋友,一直夢想著製造有很大動態范圍的樂器,他奇跡般地發現了克里斯托弗里的琴槌裝置的圖紙,並付諸實施。18世紀40年代末,菲特烈大帝購買了超過一打的希爾伯曼鋼琴,並把它們放置在柏林的皇宮和各處行宮中。在此之前一年,巴赫曾經試彈過希爾伯曼的鋼琴,這位羽管鍵琴和管風琴大師並不喜歡它,但當他拜訪菲特烈大帝並再次試彈改進過後的新裝置的時候,巴赫宣稱它完美無暇。巴赫的鋼琴作品是留存最早的鋼琴曲目。
1843年,波士頓鋼琴製造商瓊納斯·契柯林發明以鑄鐵型框架製造鋼琴的外框,之後不但鋼琴持久不走音,其嘹亮的音響還可傳遍音樂廳的每一個角落。克里斯托弗里的原型鋼琴遠比現代鋼琴輕巧。現代鋼琴以多達兩萬件的零件,榮登「工業革命之女」寶座,鋼琴從此成為浪漫派的樂器代表。在浪漫派時代,鋼琴天才們紛紛降生。在德國,菲利克斯·門德爾松出生於1809年,波蘭人弗里德利克·肖邦出生於1810年,匈牙利來的弗朗茨·李斯特生於1811年。他們為鋼琴創造出一個充滿鮮明個性與濃烈情感宣洩的視野。
音樂創作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鋼琴製作工藝的進步。從1860年起,人類進入了真正的鋼琴時代。英國的樂器製作大師布羅德伍德對方形鋼琴的琴弦設計進行了改進,使低音音域更加寬廣。同時還用踏板代替了操縱旋鈕和膝板。布羅德伍德對三角鋼琴也進行了改進,使鋼琴的聲音增加了強度和共鳴性,但同時又使聲音的清晰度有所減弱。19世紀初,法國人塞巴斯蒂安·埃拉爾開始在琴架上使用金屬支撐桿。1822年,埃拉爾又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在鋼琴中使用了雙重擒縱裝置,這就使演奏者能夠迅速地連奏同一個音,於是就可以用鋼琴來演奏各種旋律。現在的鋼琴都是採用雙重擒縱裝置,因此埃拉爾被譽為「現代鋼琴之父」。德國人亨利·帕普也是一位多產的發明家。1826年,帕普想出了一個很有創意的辦法,那就是用尼絨墊代替琴槌上的皮墊。此外,三角鋼琴和方形鋼琴也出現了一些重要的發明,比如琴弦交叉安裝,既加長了琴弦,同時又使擺放琴馬的位置變得更加合理,而低音琴弦和高音琴弦的重疊,使鋼琴獲得了更加理想的共鳴效果。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鋼琴在上流社會越來越受歡迎,新的鋼琴品牌應運而生。19世紀後半葉,美國的亨利·斯坦威成為令人矚目的鋼琴製造商。工業革命推動了機械製造業的發展,鋼琴製作技術又有了新的改進。19世紀中期,德國的鋼琴製造業發展迅速,一些歷史悠久的鋼琴品牌也在積極地進行技術革新,他們製作的鋼琴佔領了歐洲大大小小的音樂廳。直到1914年,美國的斯坦威鋼琴進入歐洲市場之後,才結束了德國鋼琴的壟斷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德國製造的鋼琴以優良的質量聞名於世,英國人則擅長製作用於教學的鋼琴,法國的埃拉爾和普萊耶爾兩大品牌製造商則主要生產用於演出的鋼琴。在那個時代,樂器製造商們不遺餘力地改進製作技術,為鋼琴注入了更豐富的音色。
20世紀是一個分水嶺,在進入20世紀的同時,鋼琴進入了現代化階段。與眾多的音樂家相比,一位法國的音樂家在20世紀初創立了一套新的作曲體系,他就是克勞德·德彪西。德彪西不僅是一流的鋼琴演奏家,同時又是傑出的鋼琴作曲家。他在音樂創作中進行了許多新的探索,把鋼琴當作一種可以製造豐富的色彩和獨特的音響效果的調色板,激進的和聲語言是他為20世紀音樂創作帶來的最大禮物。
從第一架古式鋼琴的出現到現代鋼琴的廣泛運用,鋼琴的製作經歷了近300年的歷史。經過歷代制琴大師的不斷改進,鋼琴的構造日趨完善,音色更加完美,它已經成為現代樂器中音域最廣闊、表現力最豐富的鍵盤樂器。三百年鋼琴的歷史發展不僅反映了人們在音響審美上的追求,還勾勒出了樂器和演奏者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然而鋼琴家在將自己的情感與心境投入鋼琴作品時,完成的不僅僅是對作品的二度創作,更多的是演奏家在追求琴人合一的境界,實現鋼琴作為自我情感媒介的功能。鋼琴歷史的三百年,就是人類文化所經歷的三百年。鋼琴之所以偉大,就因為它是人類酸甜苦辣三百年的象徵。
4. 請問鋼琴的發展史是
從鍵盤樂器發展的歷史來說,現代鋼琴是由鋼琴的前身———以撥弦發音的大鍵琴與以撞弦版發音的小鍵琴演進權而成的。
從十六世紀末開始,大鍵琴和古鋼琴這兩種鍵盤樂器逐漸盛行起來,直到十八世紀末,才被鋼琴取而代之。
古鋼琴又稱小鍵琴,是早期鍵盤樂器的一種,十五世紀便已出現。它由扁薄的長方形盒子構成,沒有腳,可以放在桌上彈奏。外觀雖然和大鍵琴一樣,但並不是撥弦發聲,而是用槌子(Hammer)敲弦發聲的,這種裝置和近代的鋼琴相似,只是裝置較為簡陋,音量較弱,音色也不太明亮。
大鍵琴與古鋼琴發聲原理截然不同,大鍵琴是被極盡裝飾的樂器,形狀與現今之三角平台鋼琴相似,有二層或三層鍵盤。大鍵琴的聲音是琴弦被撥動而成,清晰且犀利,可惜的是,聲音不像鋼琴,容易變得斷斷續續。
鋼琴大約是在1709年由義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發明。現代鋼琴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為直立式鋼琴,一為三角平台式。直立式有標准尺寸及小號直立琴,三角平台琴則有許多尺寸,從最小的到演奏會使用的大型平台鋼琴。早期鋼琴中還有一種長的四方形樣式及直立起來的三角形鋼琴。
5. 鋼琴發展史是什麼
1.現代鋼琴是由古鋼琴和羽管鍵琴發展演變而來的。
「古鋼琴」一詞,由『鍵』和『弦』兩個單片語合而成,它集中表現了這種樂器的基本原理--鍵盤擊弦。古鋼琴產生於12-14世紀的歐洲,其最初的構造是在長方形木箱上面安裝一組琴鍵,固定在琴鍵後端的平頭釘直接敲擊緊綳在木製框架上面的金屬琴弦,從而發出聲音。
羽管鍵琴的原理與古鋼琴相似,所不同的是通過裝置於琴鍵後端的鳥類羽管或者小型鋼簧片撥動琴弦發出聲音。
由於古鋼琴和羽管鍵琴擊弦的力度都很小,發出的聲音較輕,而且無法根據人們的需要改變音量的大小,因而缺乏表現力,於是難以滿足彈奏的要求。
十八世紀初,義大利的樂器製造家巴托洛梅奧·克里斯托弗利在羽管鍵琴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將皮革包裹在木槌上,發明了鍵盤機械槌擊式鋼琴,從而奠定了現代鋼琴的基礎。這一改進彌補了古鋼琴和羽管鍵琴幾乎無法調節音量的嚴重缺陷,彈奏者可以通過敲擊琴鍵力度的變化來隨意改變音量的大小,其音量也比古鋼琴和羽管鍵琴大得多,因而大大地增強了鋼琴的表現力。
1821年,塞巴斯蒂安·埃拉爾將擊弦機械機構改進為復震奏機械,使彈奏者能夠以更高的速度重復敲擊鍵盤,彈奏出復雜的樂曲。
1825年,阿爾菲斯·巴考克首次採用鑄鐵弦架,增加了其對琴弦拉緊後產生巨大張力的承載能力,使緊張的琴弦不至因為弦架變形而發生鬆弛。這一改進為鋼琴的音準穩定和使用壽命的提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850年,支撐結構、弦列的交叉排列和復震奏式擊弦機三要素相結合,由此確立了現代鋼琴結構最理想的基本形式。
經過三百年來的發展和改進,現代鋼琴在品種和性能等方面已經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和完善。
2.從鍵盤樂器發展的歷史來說,現代鋼琴是由鋼琴的前身以撥弦發音的大鍵琴與以撞弦發音的小鍵琴演進而成的。
從十六世紀末開始,大鍵琴和古鋼琴這兩種鍵盤樂器逐漸盛行起來,直到十八世紀末,才被鋼琴取而代之。
古鋼琴又稱小鍵琴,是早期鍵盤樂器的一種,十五世紀便已出現。它由扁薄的長方形盒子構成,沒有腳,可以放在桌上彈奏。外觀雖然和大鍵琴一樣,但並不是撥弦發聲,而是用槌子敲弦發聲的,這種裝置和近代的鋼琴相似,只是裝置較為簡陋,音量較弱,音色也不太明亮。
大鍵琴與古鋼琴發聲原理截然不同,大鍵琴是被極盡裝飾的樂器,形狀與現今之三角平台鋼琴相似,有二層或三層鍵盤。大鍵琴的聲音是琴弦被撥動而成,清晰且犀利,可惜的是,聲音不像鋼琴,容易變得斷斷續續。
鋼琴大約是在1709年由義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發明。現代鋼琴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為直立式鋼琴,一為三角平台式。直立式有標准尺寸及小號直立琴,三角平台琴則有許多尺寸,從最小的到演奏會使用的大型平台鋼琴。早期鋼琴中還有一種長的四方形樣式及直立起來的三角形鋼琴。O(∩_∩)O謝謝採納
6. 求鋼琴的歷史
1698年,義大利管風琴製作師巴爾托洛梅奧·克里斯托福里為佛羅倫薩的貴族菲迪南德·梅迪契製作了一架與羽管鍵琴的外形和結構相似的鋼琴。1709年,克里斯托福里又製作了一架能同時演奏弱音和強音的鋼琴,從此開始了鋼琴藝術的歷史紀元。在義大利語中,「鋼琴」就是指能同時發出強音和弱音的羽管鍵琴。後來,克里斯托福里將閑暇時間完全投入在鋼琴的革命性發明中,從1709年到1732年逝世為止,他一共做出了25架鋼琴。 [耶胡迪·梅紐因]鋼琴的前身是擊弦古鋼琴,而不是羽管鍵琴,羽管鍵琴是通過撥動琴弦而發音,而鋼琴則是通過敲擊琴弦來發音的。用鋼琴可以演奏任何風格的樂曲,但不一定能達到真正完美的效果。作為一個小提琴演奏者,這樣說是有根據的,因為琴弦發出的聲音不像人的嗓音,人的嗓音可以保持一定的強度不變,而琴弦受到敲擊之後,聲音會由強變弱。所以鋼琴的演奏不能完全達到人聲演唱的效果,但是,如果演奏者技藝精湛,也可以演奏出接近人聲的音色。當琴弦的聲音開始下滑的時候,應當盡量減少間歇,保持聲音的連貫和圓潤,這樣就能演奏出類似人聲演唱的音色,要達到這樣的音響效果,演奏者必須有超凡的技藝,否則,擊弦後聲音的強度就無法保持不變。鋼琴的質量不僅直接關繫到琴弦聲音強度的穩定性能,而且影響到演奏的效果。鋼琴也是一種和聲樂器,因為鋼琴具備所有的音階,可以奏出各種和聲,所以鋼琴可以演奏各種樂曲。 為何鋼琴是一個重要的自表達的工具? 著名作家喬治·肖伯納說:「鋼琴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樂器發明,它對音樂的重要性,猶如印刷之於詩歌」。16世紀鍵盤樂器中的王子曾是羽管鍵琴,但人們對於更具歌唱性的鍵盤樂器需求激增,人們需要一種可以提供更多音色的樂器。而羽管鍵琴不能像鋼琴那樣發出輕柔或響亮的聲音,也無法產生回響。當社會逐漸變得世俗,到十八世紀人們希望鍵盤樂器能如歌唱般地觸動人心,而不是僅能播送音樂。很快,順應時代需求的鋼琴產生了。如果說羽管鍵琴代表巴洛克時代,鋼琴則成為古典和浪漫派音樂的象徵。 早期的鋼琴引起了許多樂器製作師的興趣,他們對這種樂器進行了改進,但是這種鋼琴最終沒有得到全面的發展,哲學家伏爾泰曾經說:「製作鋼琴和羽管鍵琴應當是制鍋的工匠乾的活」。鋼琴的內部構造太硬,不便於練習,如果觸鍵太輕,琴槌就不能接觸到琴弦,如果觸鍵太重,琴槌則會反彈,造成重復擊弦,聲音就會很難聽。直到克里斯托福里使用擒縱裝置之後,才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克里斯托弗里發明了鋼琴,但熱衷於歌唱和小提琴的義大利人卻對這項新發明不感興趣。在克里斯托弗里去世後,德國人很快就掌握了鋼琴的發展。 管風琴製造師、德國人戈特弗里德·希爾伯曼同時也是巴赫的朋友,一直夢想著製造有很大動態范圍的樂器,他奇跡般地發現了克里斯托弗里的琴槌裝置的圖紙,並付諸實施。18世紀40年代末,菲特烈大帝購買了超過一打的希爾伯曼鋼琴,並把它們放置在柏林的皇宮和各處行宮中。在此之前一年,巴赫曾經試彈過希爾伯曼的鋼琴,這位羽管鍵琴和管風琴大師並不喜歡它,但當他拜訪菲特烈大帝並再次試彈改進過後的新裝置的時候,巴赫宣稱它完美無暇。巴赫的鋼琴作品是留存最早的鋼琴曲目。 1843年,波士頓鋼琴製造商瓊納斯·契柯林發明以鑄鐵型框架製造鋼琴的外框,之後不但鋼琴持久不走音,其嘹亮的音響還可傳遍音樂廳的每一個角落。克里斯托弗里的原型鋼琴遠比現代鋼琴輕巧。現代鋼琴以多達兩萬件的零件,榮登「工業革命之女」寶座,鋼琴從此成為浪漫派的樂器代表。在浪漫派時代,鋼琴天才們紛紛降生。在德國,菲利克斯·門德爾松出生於1809年,波蘭人弗里德利克·肖邦出生於1810年,匈牙利來的弗朗茨·李斯特生於1811年。他們為鋼琴創造出一個充滿鮮明個性與濃烈情感宣洩的視野。 音樂創作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鋼琴製作工藝的進步。從1860年起,人類進入了真正的鋼琴時代。英國的樂器製作大師布羅德伍德對方形鋼琴的琴弦設計進行了改進,使低音音域更加寬廣。同時還用踏板代替了操縱旋鈕和膝板。布羅德伍德對三角鋼琴也進行了改進,使鋼琴的聲音增加了強度和共鳴性,但同時又使聲音的清晰度有所減弱。19世紀初,法國人塞巴斯蒂安·埃拉爾開始在琴架上使用金屬支撐桿。1822年,埃拉爾又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在鋼琴中使用了雙重擒縱裝置,這就使演奏者能夠迅速地連奏同一個音,於是就可以用鋼琴來演奏各種旋律。現在的鋼琴都是採用雙重擒縱裝置,因此埃拉爾被譽為「現代鋼琴之父」。德國人亨利·帕普也是一位多產的發明家。1826年,帕普想出了一個很有創意的辦法,那就是用尼絨墊代替琴槌上的皮墊。此外,三角鋼琴和方形鋼琴也出現了一些重要的發明,比如琴弦交叉安裝,既加長了琴弦,同時又使擺放琴馬的位置變得更加合理,而低音琴弦和高音琴弦的重疊,使鋼琴獲得了更加理想的共鳴效果。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鋼琴在上流社會越來越受歡迎,新的鋼琴品牌應運而生。19世紀後半葉,美國的亨利·斯坦威成為令人矚目的鋼琴製造商。工業革命推動了機械製造業的發展,鋼琴製作技術又有了新的改進。19世紀中期,德國的鋼琴製造業發展迅速,一些歷史悠久的鋼琴品牌也在積極地進行技術革新,他們製作的鋼琴佔領了歐洲大大小小的音樂廳。直到1914年,美國的斯坦威鋼琴進入歐洲市場之後,才結束了德國鋼琴的壟斷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德國製造的鋼琴以優良的質量聞名於世,英國人則擅長製作用於教學的鋼琴,法國的埃拉爾和普萊耶爾兩大品牌製造商則主要生產用於演出的鋼琴。在那個時代,樂器製造商們不遺餘力地改進製作技術,為鋼琴注入了更豐富的音色。 20世紀是一個分水嶺,在進入20世紀的同時,鋼琴進入了現代化階段。與眾多的音樂家相比,一位法國的音樂家在20世紀初創立了一套新的作曲體系,他就是克勞德·德彪西。德彪西不僅是一流的鋼琴演奏家,同時又是傑出的鋼琴作曲家。他在音樂創作中進行了許多新的探索,把鋼琴當作一種可以製造豐富的色彩和獨特的音響效果的調色板,激進的和聲語言是他為20世紀音樂創作帶來的最大禮物。 從第一架古式鋼琴的出現到現代鋼琴的廣泛運用,鋼琴的製作經歷了近300年的歷史。經過歷代制琴大師的不斷改進,鋼琴的構造日趨完善,音色更加完美,它已經成為現代樂器中音域最廣闊、表現力最豐富的鍵盤樂器。三百年鋼琴的歷史發展不僅反映了人們在音響審美上的追求,還勾勒出了樂器和演奏者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然而鋼琴家在將自己的情感與心境投入鋼琴作品時,完成的不僅僅是對作品的二度創作,更多的是演奏家在追求琴人合一的境界,實現鋼琴作為自情感媒介的功能。鋼琴歷史的三百年,就是人類文化所經歷的三百年。鋼琴之所以偉大,就因為它是人類酸甜苦辣三百年的象徵。
7. 鋼琴上的發展歷史(主要經過哪幾個時期)
鋼琴( piano )一直被譽為是西方樂器王國中一頂瑰麗的皇冠,鋼琴從它問世,發展到現代鋼琴的結構,經歷了五百多年的歷史。五百多年鋼琴結構的演變歷史,經歷了幾個重要的階段。十六世紀以前的擊弦古鋼琴,這就是歷史上說的德西馬琴,克拉維卡古鋼琴等。當時的琴弦裝配於縱面方面,開始幾乎為同等長度。倫敦的博物館中還藏有這種老式的克拉維卡古鋼琴 , 音域為 21/2 個八度音程,只有二十到三十個琴鍵。十六世紀後鋼琴結構出現了重要進化,產生了羽管架式的鍵盤鋼琴。十八世紀初鋼琴的內在結構又發生了重大的演變,這就是槌擊鋼琴的問世,把敲擊琴弦的木槌與鍵盤連結成一體 , 初步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鍵盤鋼琴。
鋼琴結構演變進化的歷史,鋼琴製造工藝與技術的發展歷史同西方音樂的發展史,同文藝復興後的巴洛克音樂 ﹑古典派音樂﹑浪漫主義音樂發展的歷史 ,與同一時期誕生的許許多多音樂家傑出的貢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所以,鋼琴結構的演變歷史與鋼琴製造發展的歷史,孵化了一大批歷史上永遠也不會磨滅的西方傑出的鋼琴家,或者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說,十六世紀文藝復興後的西方音樂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鋼琴結構的演變與鋼琴製造技術的發展。鋼琴製造工業在近代,成了西方少數幾個成熟工業種類之一。
十六世紀以前的古鋼琴,歷史上很少有記載。有人估計可能在十二至十四世紀就已經有了克拉維卡的古鋼琴。真正有記載起始於十六世紀。當時的結構非常粗劣,為一個封閉的薄木盒,長方形,無琴架。琴弦為普通的銅絲與鋼絲,低音部分為銅絲,高音部分為鋼絲。開始時幾乎同等長度。用木槌敲擊琴弦。起初沒有琴橋,後來逐步演變成有琴橋的多弦琴。由於歷史上記載很少,又沒有相應的圖片資料,而且使用這種古鋼琴的人也非常少。但,正是這種古鋼琴,成了現代鋼琴的源頭和雛形。
義大利文藝復興,首先在文學 ﹑繪畫﹑建築等領域內 ,稍遲一些在音樂領域內。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主要是教堂音樂,而聲樂又支配著教堂音樂,器樂的音樂形式還很不時興。一直到巴洛克時期出現了以巴洛克建築命名的巴洛克音樂。巴洛克音樂講究輝煌的效果,華麗的裝飾。巴洛克音樂的節奏感特別強烈 ﹑活躍﹑持續和反復 。
8. 古鋼琴發展史
擊弦古鋼琴,又稱「小鍵琴」、「翼琴」,是曾經盛行於歐洲的鍵盤樂器、擊弦樂器。現代鋼琴發明以前,與「大鍵琴」(撥弦古鋼琴)同是歐洲音樂生活中普遍使用的鍵盤類樂器。
擊弦古鋼琴的外形是一個帶有鍵盤的長方形盒子,內部將一組琴弦用琴馬橫拉於共鳴箱上,琴身的左下側裝有一套鍵盤,鍵盤通過一組機械裝置連接一組裝有金屬頭的鍵子。按動琴鍵,鍵子抬起擊打琴弦發出聲音。
擊弦古鋼琴的音色甜美優雅,富有韻味,可以對演奏者的力度變化作出小幅度的反應。
擊弦古鋼琴的缺點是音量太小,因為機械結構的限制,演奏快速和節奏復雜的樂句會有困難,適合在家庭和小型演奏會上使用
貝森朵夫214CS鋼琴
9. 鋼琴的歷史沿革
鋼琴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動琴槌以敲打琴弦。從十八世紀末以來,在歐洲及美國,鋼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鍵盤樂器。鋼琴發源於歐洲,十八世紀初,義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發明的一種類似現代鋼琴的鍵盤式樂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從鍵盤樂器發展的歷史來說,現代鋼琴是由鋼琴的前身——以撥弦發音的大鍵琴與以撞弦發音的小鍵琴演進而成的。從十六世紀末開始,大鍵琴和古鋼琴這兩種鍵盤樂器逐漸盛行起來,直到十八世紀末,才被鋼琴取而代之。
鋼琴首次出現於1709年,在當時是一種既復雜又昂貴的樂器,只有皇室和貴族才有機會接觸到。一開始,Johann Sebastian Bach(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一些非常有聲望的音樂家們並不欣賞鋼琴的音色。但僅僅過了半個世紀,鋼琴就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當Mozart(莫扎特)、Brahms(布拉姆斯)和liszt(李斯特)這些極具創造力的音樂家投入鋼琴的懷抱之後,熱情便瞬時被引爆。在當時那個年代,這些新銳鋼琴家就如同「搖滾巨星」一般,他們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可謂給音樂創作錦上添花,為鋼琴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力量。皇室和貴族紛紛把鋼琴這一樂器納入他們的樂隊中,民眾可以圍坐在鋼琴四周,聆聽最新創作的優美旋律。工業時代的興起衍生出一個新的社會階層——中產階級,鋼琴在這一群體中大為流行。其中三角鋼琴是社會地位的象徵,通常用在管弦樂團里,而立式鋼琴則更受家庭的歡迎。
撥弦古鋼琴
撥弦古鋼琴——哈普西科德(Harpsichord)在音源與演奏形式這兩大特徵上,都與擊弦古鋼琴有著完全相同的特徵。就是外型上也基本一致,乃至今天我們僅從外型上難以分辨它們是哪一種琴。兩種古鋼琴在外型、音源、演奏特徵上是一致的,但它們演奏所發出的聲音效果則完全不同。這是由於激發琴弦方式的不同使然。撥弦古鋼琴是在鍵盤的尾端裝有撥弦的裝置,其撥弦的撥子是以金屬薄片包裹皮革製成,也有使用禽鳥的羽翎作為撥片,故也稱這種琴為羽管鍵琴。按動音鍵而撥弦,十指可同時並用,彈奏出各聲、復調音樂。這種激發音弦的方式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點。首先,撥弦的方式使其音量、音色難以變化,且不可克服在撥動弦時產生撥動噪音。又由於撥片在琴弦上停留的時間不可能如擊弦弦槌在琴弦停留的時音那樣短促(0.3秒),所以琴弦不能充分振動,聲音較弱而短促。這些缺點決定了它音樂表現力的不足。但其纖細而韻味十足的音色自有其獨特之處,在古代的宮廷室內樂為代表的音樂形式盛行時,這種獨具特色的音質有著無可替代的功能,其能在音樂歷史舞台中風光300來年就證明了這一點。
擊弦古鋼琴
擊弦古鋼琴稱為科拉維科德(Clavichord),它無論從音源、演奏形式、激發琴弦的方式都更接近現代鋼琴。但是由於它的結構過於簡單,一沒有三級杠桿的傳動方式;二沒有擊弦後立即脫離琴弦的裝置;三不能快速連續彈奏;四沒有現代鋼琴所具有「軟中硬」的弦槌。以上4個方面正是現代鋼琴擊弦機鍵盤的主要特徵。由於上述原因,擊弦古鋼琴的音量小而纖細,具有一種恬淡的金屬音色,有些像敲擊鋼片琴的聲音特色,聽起來也有其迷人之處。在小范圍的室內樂作品中有著其它樂器所難以替代的聲音效果,乃至在1709年現代鋼琴問世後仍在歐洲樂壇上活躍了100多年。隨著現代鋼琴的不斷完善、社會生活的快節奏而出現的爵士樂、搖滾樂的需要,古鋼琴——似柔弱纖細而又羞澀的貴婦人——也只能歸隱於現代社會舞台的大幕之後了。自19世紀中、末葉歐洲又興起了復古之風,歐洲各大中城市保存完好的輝煌古建築群落、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美術、音樂等古典文化藝術長久的生命力使古鋼琴又再著盛裝,走上舞台。這正是我們人類在快速前進的路途之中回首望去所發現的不該丟棄的寶貴財富。於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重新奏響,古鋼琴又翻開了新的篇章。誠然它不佔據現代音樂舞台的主流,但是我們相信,它將為我們的精神生活增添晚霞的壯美。這些古老的文化遺產當然不應被遺棄,因為它不僅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夕陽的壯美,使我們看到人類的先祖們所創造的文化,同時我們也更清醒地看到了現代樂器之豐富,現代樂器之王——鋼琴如日中天的輝煌。 國外
17世紀到18世紀間,撥弦古鋼琴在當時的音樂生活中有著相當顯赫的位置,可以說是它的全盛時代。至18世紀初,歐洲大陸音樂迅速發展,音量弱小的撥弦古鋼琴已不能滿足當時音樂家們的需要,因而逐漸被音量洪大的鋼琴所取代。
鋼琴的發明者是巴爾托洛奧.克里斯托福里,他是義大利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的一位樂器製作師。1709年,他以撥弦古鋼琴為原形,製作出一架被稱為具有「強弱音變化的古鋼琴」他在鋼琴上採用了以弦槌擊弦發音的機械裝置,代替了過去撥弦古鋼琴用動物羽管波動琴弦發音的機械裝置。從而使琴聲更富有表現力,音響層次更豐富,並能通過手指觸鍵來直接控制聲音的變化。在克里斯托福里的第一架鋼琴出現後的一百年裡,撥弦古鋼琴仍為人們所應用,但更多地是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撥弦發音就成為當時鍵盤樂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鋼琴的標志與象徵。1709年後,克里斯托福里又進一步改革了原來擊弦機的結構,他在這部機械中安裝了一種與現代擊弦機的復震杠桿系統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動杠桿,使擊弦速度比原來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連續彈奏;音域也增加為4組;可以說這就是現代鋼琴的雛形。他的這一發明為以後的鋼琴製作師們打開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門。但遺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發明並沒有得到他的義大利同行們及當時演奏家們的注意,卻在異鄉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德國管風琴師、製作師戈特弗里德.西爾伯曼,在1730年根據一份繪制極不準確的義大利鋼琴草圖,借鑒克里斯托福里的發明,製造出德國第一架鋼琴。他把這架琴送到音樂大師巴赫那裡鑒定,巴赫卻不屑一顧,只是說道:「觸鍵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在採用了巴赫的建議之後,於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進宮晉見腓特烈大帝時彈奏了西爾曼的新型鋼琴。
西爾曼對鋼琴改革的主要貢獻在於對鋼琴制音器的運用。他利用手動音拴使全部制音器離弦,以使鋼琴的音響效果更豐富並具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對於我們今天的演奏家來說,這種性能在鋼琴中是用腳迅速而敏捷地控制著,很難想像當時是用手來操作的。
鋼琴雖誕生在義大利,卻在德奧和英國得以發展成長。至18世紀中葉,人們對鋼琴的製作工藝實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這一時期,西爾伯曼及其子弟在鋼琴的變革中起著主導作用。
西爾伯曼的名徒被稱為「十二弟子」,他們分別製造出兩種不同風格的鋼琴,即「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和「英國式擊弦機鋼琴」。他們具有不同的機械性能和不同的音響效果,由此形成兩大不同的鋼琴製作流派。這兩種流派,也對當時的音樂家們產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影響。「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的鍵盤觸感較輕,能夠彈出快速的音符,音色變化細微,在與管弦樂隊協奏時,音色對比清晰。這正符合莫扎特溫文爾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樂需要。
約翰內斯.楚姆佩是西爾伯曼的名徒之一,他於1760年來到英國,成為著名鋼琴製作師;他的產品被稱為「英國式擊弦機鋼琴」。這種鋼琴觸鍵感覺較重,但聲音渾厚深沉,正適合於克萊門蒂那堅實有力的音樂風格。莫扎特和克萊門蒂當時是名聲同噪的鋼琴演奏家,由於他們演奏風格的不同,他們分別使用結構各異的維也納式和英國式鋼琴。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萊門蒂在維也納奧國國王的王宮里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鋼琴演奏比賽,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這次比賽對提高鋼琴在諸樂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鋼琴在它誕生的頭一個世紀中經歷多次改良。雖然開始它被形容為是鍋爐工製造出的粗陋機械,少有優雅之色,在表現細膩的情感上遜於撥弦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音樂由巴羅克風格向古典主義演變,聲音尖銳、古板、缺乏生機的撥弦古鋼琴被音響豐富、細膩、洪亮的鋼琴所替代。到18世紀後期鋼琴已登上「樂器之王」的寶座。
隨著工業生產的增長,許多家庭都能夠負擔得起鋼琴的費用,每家每戶都要擁有一架鋼琴。由於日益增長的需求,鋼琴的教學系統開始變得火爆。越來越多的父母希望她們的子女能夠學習彈奏鋼琴。如今,數碼科技的革新燃起了人們對鋼琴新一輪的熱情。你不僅可以在電聲樂器的實體店面購買到數碼鍵盤和教學程序,還可以結合時下最流行的App在iPad等平面電腦上使用。比如Roland羅蘭的電鋼琴,在音色、手感上完全可以媲美傳統三角鋼琴,並且可以連接多款的APP——「羅蘭鋼琴伴侶」「Roland Piano Partner」「Air Performe」,這些App能夠幫助鋼琴愛好者學習音樂、創作音樂、並把自己的作品與大家分享。
中國
鋼琴在18世紀的歐洲有著相當顯赫的位置,在中國鋼琴的製造也從兩百多年前就已開始。
1886年,上海謀得利工廠正處於開辦初期,急需一批技術較高的木工與油漆工,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外輪上干木工的寧波巧匠被英商發現,他就是被中國鋼琴行業稱為「祖師爺」的毛文正。
1890年,從寧波來的工人逐漸增多,產量大增。在英商謀得利偷學到技術的華工紛紛自立門戶,上海出現了第一批民族鋼琴作坊(不過初期的業務以鋼琴修理為主)。
至20年代末,上海的制琴廠商有20家,其中風琴廠13家,鋼琴廠7家(包括修理)。中國的現代鋼琴製造業始自中國建立之後的1950年。當時的北京新中國鋼琴廠(北京鋼琴廠的前身)於1950年10月製造了完全由自己生產的第一台國產立式鋼琴。
10. 鋼琴的歷史
市場中的品牌繁雜,本文通俗講一下鋼琴品牌的大概脈絡。
一,起源在歐洲
鋼琴品牌的起源是在歐洲,1960年之前,鋼琴品牌是歐洲鋼琴一家的天下。主要集中在德國,英國,法國,奧地利,捷克,最繁榮的時代是在1880---1930之間。
自從1930年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大蕭條開始,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之後歐洲鋼琴品牌再也沒能達到那個時代的高度。
1960年之前這個時期,我們中國人所能熟悉的品牌是貝森多夫,貝西斯坦,博蘭斯勒,斯坦威,韋伯,賽樂爾,佩卓夫等。
二,鋼琴品牌成熟發展在美國
1960年開始,美國鋼琴消費市場開始繁榮,從此美國市場成為鋼琴行業的晴雨表。
從1965年開始到1985之間,是日本鋼琴入侵美國市場的大時代,也造就了卡瓦依與雅馬哈兩大日系產品的競爭發展史。在這個時代,整個世界的鋼琴行業,也只有這兩大日系產品最為耀眼。
韓國鋼琴是1980年開始入侵美國市場的,代表的品牌是英昌與三益。尤其是英昌鋼琴(屬於韓國現代集團),在90年代達到了15萬台世界第一的產量,90年代初期成為韓系鋼琴的最頂峰。
歐洲鋼琴在90年代也曾努力的再次打進美國市場,但由於匯率問題,以及在價格與質量的平衡中,一直無法與日韓系對抗。雖然他們的產品很好,但銷量一直不高。
中國製造也沒有落後,與2000年開始侵入美國市場,目前中國製造的鋼琴佔美國新鋼琴銷售的三分之一。美國市場中,最有代表性的國產品牌為海倫與珠江。
三,中國鋼琴市場
雖然中國鋼琴品牌市場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毫無疑問,目前中國卻是世界鋼琴市場中最大的蛋糕。
中國近代鋼琴起步與1950年,國家政府規劃了東北(諾的斯卡),廣州(珠江),北京(星海),上海(施特勞斯)四個鋼琴製造廠。到了80年代末,中國政府開始對外放開外資經濟,增加了煙台(金斯波格)鋼琴生產基地。從此形成中國五大鋼琴廠。
9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社會文化開始繁榮,中國新興中產階級對於鋼琴需求開始爆發。趁著這股春風,加上原產國的勞動力成本飛漲,93年韓國現代集團的英昌鋼琴進駐天津,韓國三益鋼琴跟進,但在上海投資不算順利,後來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印尼生產鋼琴,獲得了轉機。95年開始日本的卡瓦依,雅馬哈相繼進入中國,從此日韓系,迅速佔領了中國的中高端市場。
四,歐洲鋼琴的現狀
歐洲鋼琴在近50年間的發展並不算很順利,翻開歐洲鋼琴這50年的歷史,許多都是關閉,並購的信息,200家的鋼琴企業,目前能在歐洲正常生產的只有二十幾家。而且其中一些企業的產權,或者股權,已經掌握在亞洲企業的手中。但這些並沒有影響歐洲鋼琴第一流的品質。
這些歐洲知名品牌為了能夠更好生存,開始拉低自己的生產線,並在全球尋找合作人,利用當地企業的低廉勞動力與資金,生產價格更為適宜的產品,以尋求生計。
由於勞動力成本的原因,西歐的一線鋼琴製造商開始向東歐發展,製造第二集團的產品,例如貝西斯坦Bechstein旗下的波西米亞Bohemia,霍夫曼Hoffmann,以及西米爾Schimmel旗下的Vogel沃格爾,這些國家例如捷克,波蘭,他們的社會制度,行為規范,生產質量都與西歐相接近。(但東歐一些鋼琴產品的配件很有可能是中國製造,在東歐組裝)
另外就是與亞洲的鋼琴企業展開合作,生產品質相對東歐要低一些的子系列產品,製造第三集團的產品,例如,某某品牌的旗下產品。
以上都屬於各種形式的歐洲產品,品質檔次不同,雖然有些亂,但在質量方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控制。可很不幸的是,中國目前大部分所謂的歐洲鋼琴,實際與以上的形式沒有半點關系,只是簡單注冊了一個洋名字,中小企業生產而已,也成為了暴利琴與回扣琴的代表,這也引起了德國鋼琴協會借2012年上海樂器展覽,到中國集體打假的事件。
總結:
目前中國的鋼琴市場。國產鋼琴主要是廣州珠江,北京星海,寧波海倫,宜昌長江。韓系產品為天津英昌,印尼三益。日系為宜昌卡瓦依與杭州雅馬哈。德系產品,比較混亂,魚龍混雜,目前市場比較正規一些的是金斯波格,韋伯,艾賽克斯,賽樂爾等,他們的資金合作,產品的設計,生產基地工藝能力,等方式各不相同,但起碼血緣是正規的。
這些產品,珠江,星海在中低端市場優勢很大,日韓系,國產海倫在中高端市場投入很大,另外原裝進口的日系產品,與少量的歐洲原裝產品,占據了中國頂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