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平型關戰斗是怎麼一回事有什麼歷史意義
平型關戰役發生於1937年9月中旬,由於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後,分兵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最終以八路軍取得勝利告終。此次戰役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給日軍最精銳的部隊板垣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殲滅性打擊,從而高長中華人民的反侵略志氣,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平型關戰役是中國抗戰以來中國共產黨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平型關戰役消滅日軍1000多人,從整個抗日戰爭的歷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動全國,意義深遠。
第一,抗戰以來,中國軍隊英勇奮戰,但沒有獲得很好的戰績。其時,南線的淞滬會戰一直處在膠著狀態,中國軍隊傷亡嚴重。保定、石家莊等大城市和平漢、津浦路北段的大片土地迅速淪陷,閻錫山的晉軍也是連續喪師失地。平型關戰斗干凈利索地消滅千餘日軍,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因此,國民黨政府稱:「此為華軍在平綏線之空前勝利。」它給予在侵華以來橫沖直闖的日軍沉重的打擊,尤其因為打擊的是日軍的王牌師團,因此這個打擊就對日軍特別沉重,也就特別有意義。而它更重大的意義,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正如時任國民黨第二戰區戰地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續范亭所指出的:平型關戰役的特別意義,「在於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中國人民的士氣。」
第二,平型關戰役對日軍的痛擊,既打破了日軍突破平型關、打擊中國第二戰區部隊,從右翼配合日軍華北主力在平漢路作戰的戰略企圖,又頓挫了日軍向山西腹地深入的進攻勢頭,挫傷了日軍的銳氣,使之再不敢貿然深入,為中國方面部署忻口會戰提供了時機,從而也就有力地支援了中國正面軍隊的抗戰。
第三,八路軍以遠遠不如國民黨軍隊的簡陋裝備,用甚至當時民間武裝都看不起的武器,主動迎戰日軍的主力師團,並且首戰大捷,突出地顯示了八路軍的戰鬥力,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八路軍的威信,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威信。
第四,平型關戰役增進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對抗日戰爭規律的認識。毛澤東根據平型關戰役的經驗,在1937年9月29日進一步提出八路軍的作戰方針:「根本方針是爭取群眾,組織群眾的游擊隊。在這個總方針下,實行有條件的集中作戰。」不久,他把它概括為「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和運動戰」,從而完善了中國共產黨對領導抗日戰爭的作戰指導思想。
Ⅱ 平型關大捷和台兒庄戰役的歷史意義
1、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戰斗的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國內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國論」,極大地振奮了人心,增強了全國人民和各愛國武裝力量堅持抗戰的信心和決心。同時,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為八路軍在華北創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平型關大捷後八路軍在開辟敵後根據地時,走到哪裡都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大批青年積極報名參加八路軍。防守平型關的國民黨愛國官兵在八路軍平型關大捷的鼓舞下,增強了鬥志。在國際上,平型關大捷鼓舞了東南亞各國的愛國華僑,紛紛捐錢捐物支援祖國抗戰。
美國等西方國家也成立援華組織,集合遊行,抵制日貨、拒絕出口鋼鐵給日本用來製造武器,聲援中國抗戰。驕橫狂妄的日軍不得不調整部署,採取迂迴進攻的策略,從而延緩了軍事進攻的速度。上述種種,無不緣於八路軍平型關大捷的影響。
2、台兒庄戰役
台兒庄戰役的結局,是日軍戰役進攻中的一次敗退。這對於日軍侵華戰爭以來尚屬首次。台兒庄戰役的勝利,在政治上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鼓舞了抗日軍隊的士氣,用勝利的事實證明了「亡國論」是沒有根據的。台兒庄戰役的勝利,改變了國際上對中日戰爭前途的看法。
(2)平型關戰役有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從中文史料看,日軍在平型關之戰中的狀況,是一個典型的口袋之戰,也就是日軍鑽進中國軍隊布置的口袋陣,然後被全部殲滅。但是日本方面的記載,這個口袋卻是有兩個進口的。據日軍《第十一聯隊戰史》記錄,平型關之戰在八路軍的伏擊圈中,有兩個戰場,日軍是從兩個不同方向鑽進八路軍伏擊圈的。
這兩支敵軍部隊,一支是從平型關返回靈邱的「新莊自動車隊」, 搭載其他日軍部隊一部,屬於日軍第六兵站汽車隊,從西向東進入八路軍伏擊圈,這支部隊的指揮官是新莊淳中佐;另一支是攜帶大批彈葯、衣物、糧食等物資。
從靈邱向平型關前線支援的步兵第二十一聯隊(指揮官浜田大佐)輜重部隊,第五師團參謀橋本順正中佐與他們同行,也進入八路軍的伏擊圈。這兩支日軍部隊的最高指揮官新莊淳中佐和第五師團參謀橋本順正中佐都在這次戰斗中被擊斃。
Ⅲ 平型關戰役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平型關一戰最大、來最直接的影響還自是在中國國內。它使全國人民看到了貌似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的虛弱本質;它使全國人民看到自己不可戰勝的力量;它使全國人民更加信賴中國共產黨和其所領導的、堅決抗日的八路軍。真是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威風,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志氣,打出了全國人民對『驅逐日寇出中國』、『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取得抗日戰爭最後勝利的堅強信念和信心。
Ⅳ 平型關大捷台兒庄戰役百團大戰有什麼歷史意義
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百團大戰分為3個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為第一階段,中心任務是摧毀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為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並摧毀日軍深入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據點。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為第三階段,主要任務是反擊日軍的報復性「掃盪」。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台兒庄大捷,又稱台兒庄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台兒庄。台兒庄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Ⅳ 平型關戰役的歷史意義
平型關戰役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創造了抗日戰爭的奇跡。這次戰役的影響是深專遠的,親屬自參加平型關戰斗的楊得志同志回憶說:平型關一戰最大、最直接的影響還是在中國國內。它使全國人民看到了貌似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的虛弱本質;它使全國人民看到自己不可戰勝的力量;它使全國人民更加信賴中國共產黨和其所領導的、堅決抗日的八路軍。真是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威風,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志氣,打出了全國人民對「驅逐日寇出中國」、「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取得抗日戰爭最後勝利的堅強信念和信心!
Ⅵ 平型關戰役的歷史意義
平型關戰役是中國抗戰以來中國共產黨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平型關戰役消滅日軍1000多人,從整個抗日戰爭的歷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動全國,意義深遠。
第一,抗戰以來,中國軍隊英勇奮戰,但沒有獲得很好的戰績。其時,南線的淞滬會戰一直處在膠著狀態,中國軍隊傷亡嚴重。保定、石家莊等大城市和平漢、津浦路北段的大片土地迅速淪陷,閻錫山的晉軍也是連續喪師失地。平型關戰斗干凈利索地消滅千餘日軍,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因此,國民黨政府稱:「此為華軍在平綏線之空前勝利。」它給予在侵華以來橫沖直闖的日軍沉重的打擊,尤其因為打擊的是日軍的王牌師團,因此這個打擊就對日軍特別沉重,也就特別有意義。而它更重大的意義,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正如時任國民黨第二戰區戰地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續范亭所指出的:平型關戰役的特別意義,「在於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我們的士氣。」
第二,平型關戰役對日軍的痛擊,既打破了日軍突破平型關、打擊中國第二戰區部隊,從右翼配合日軍華北主力在平漢路作戰的戰略企圖,又頓挫了日軍向山西腹地深入的進攻勢頭,挫傷了日軍的銳氣,使之再不敢貿然深入,為中國方面部署忻口會戰提供了時機,從而也就有力地支援了中國正面軍隊的抗戰。
第三,八路軍以遠遠不如國民黨軍隊的簡陋裝備,用甚至當時民間武裝都看不起的武器,主動迎戰日軍的主力師團,並且首戰大捷,突出地顯示了八路軍的戰鬥力,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八路軍的威信,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威信。
第四,平型關戰役增進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對抗日戰爭規律的認識。毛澤東根據平型關戰役的經驗,在1937年9月29日進一步提出八路軍的作戰方針:「根本方針是爭取群眾,組織群眾的游擊隊。在這個總方針下,實行有條件的集中作戰。」不久,他把它概括為「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和運動戰」,從而完善了中國共產黨對領導抗日戰爭的作戰指導思想。
Ⅶ 平型關大捷具有什麼歷史意義
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Ⅷ 簡述平型關大捷的歷史意義
平型關戰役是中國抗戰以來中國共產黨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平型關戰役消滅日軍1000多人,從整個抗日戰爭的歷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動全國,意義深遠。
第一,抗戰以來,中國軍隊英勇奮戰,但沒有獲得很好的戰績。其時,南線的淞滬會戰一直處在膠著狀態,中國軍隊傷亡嚴重。保定、石家莊等大城市和平漢、津浦路北段的大片土地迅速淪陷,閻錫山的晉軍也是連續喪師失地。平型關戰斗干凈利索地消滅千餘日軍,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仗。因此,國民黨政府稱:「此為華軍在平綏線之空前勝利。」它給予在侵華以來橫沖直闖的日軍沉重的打擊,尤其因為打擊的是日軍的王牌師團,因此這個打擊就對日軍特別沉重,也就特別有意義。而它更重大的意義,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正如時任國民黨第二戰區戰地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續范亭所指出的:平型關戰役的特別意義,「在於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我們的士氣。」
第二,平型關戰役對日軍的痛擊,既打破了日軍突破平型關、打擊中國第二戰區部隊,從右翼配合日軍華北主力在平漢路作戰的戰略企圖,又頓挫了日軍向山西腹地深入的進攻勢頭,挫傷了日軍的銳氣,使之再不敢貿然深入,為中國方面部署忻口會戰提供了時機,從而也就有力地支援了中國正面軍隊的抗戰。
第三,八路軍以遠遠不如國民黨軍隊的簡陋裝備,用甚至當時民間武裝都看不起的武器,主動迎戰日軍的主力師團,並且首戰大捷,突出地顯示了八路軍的戰鬥力,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八路軍的威信,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威信。
第四,平型關戰役增進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對抗日戰爭規律的認識。毛澤東根據平型關戰役的經驗,在1937年9月29日進一步提出八路軍的作戰方針:「根本方針是爭取群眾,組織群眾的游擊隊。在這個總方針下,實行有條件的集中作戰。」不久,他把它概括為「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和運動戰」,從而完善了中國共產黨對領導抗日戰爭的作戰指導思想。
*********************************************************************
很高興為您解答,祝你學習進步!
【網路歷史達人團】團隊為您答題。有不明白的可以追問!
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右邊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謝謝!
Ⅸ 平型關大捷歷史意義是什麼
平型關大捷的歷史意義:
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國內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國論」,極大地振奮了人心,增強了全國人民和各愛國武裝力量堅持抗戰的信心和決心。
同時,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為八路軍在華北創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9)平型關戰役有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英雄事跡:
猛子戰群敵,在楊得志六八五團的陣地上,戰斗開始後,人稱『猛子』的二營五連連長曾賢生,指揮全連戰士首先用手榴彈炸翻了日軍行進在最前面的十餘輛汽車,然後率20名大刀隊員沖入敵群,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
曾賢生先後用大刀砍倒了十幾個鬼子,自己也多處負傷。在身疲力盡之時,被五六名敵人團團包圍,曾賢生毅然拉響身上僅有的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喋血老爺廟,在喬溝伏擊戰中,被圍困在西段公路上的日軍搶先佔領了老爺廟前高地,居高臨下向處於溝底的八路軍進行反擊,給八路軍造成很大威脅。六八六團團長李天佑命三營奪回老爺廟高地,敵我雙方拼殺在一起,6架敵機前來助戰。
三營戰士不怕敵機威脅,奮勇作戰,副團長楊勇和營長鄧克明先後負重傷。三營傷亡過半,九連最後只剩下十餘人仍在堅持戰斗。在六八五團、六八七團各一部的配合下,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血戰,終於奪回了老爺廟高地,聚在該地區的400多名敵人全部被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