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新能源的發展歷史

新能源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1 06:28:52

1. 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2002年,寧海日升電器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年銷售額達到一億人民幣
2006年,投身於太陽能電池版組件產業,第一片權晶硅太陽能電池誕生
2008年,公司銷售額達到八億人民幣
2008年,塔山工業區廠房建設完畢,公司生產規模以及研發力量登上新的台階
2009年,榮獲「寧波創新企業」稱號和2009年寧波百強企業之一
2009年,榮獲寧波科技局與其他部門聯合頒發的「高科技企業」證書
2010年,東方日升在中國創業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碼300118
2010年,公司CEO兼總經理林海峰榮獲2009年寧波最具影響力企業家稱號
2011年,東方日升成為寧波百強企業之一
2012年,產能擴大至800MW
2013年,Photon實驗室組件測試排名全球第二
2014年,Photon實驗室組件測試排名全球第二
2014年,產能達到1.5GW,年均負債率連續四年平均50%
2015年4月,被評為中國組件企業20強第9位。

2.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史,有什麼感想,感受和感悟,不少於100字

第一階段:19世紀中期,1881年,第一輛使用鉛酸電池的電動汽車出現
燃油汽車出現之前,純電動汽車早就開始應用。1900年,歐美出售的4200輛汽車中,40%是蒸汽機車,38%是電動汽車,剩下的22%才是燃油汽車。當時燃油車還在用外燃機技術,開起來噪音大,而且冒著黑煙,對於歐洲上層消費者來講並不是首選。原來燃油車也有黑歷史!
第二階段:20世紀初期,內燃機的發展,讓純電動汽車退出市場。
隨著發動機技術發展,啟動機的發明以及生產技術的提高,燃油車在這一階段形成了絕對的優勢。再對比電動汽車的充電的不便性,這一階段純電汽車退出了汽車市場。
(20世紀初的燃油車)
第三階段:20世紀60年代,石油危機使人們又重新重視純電動汽車
此時歐洲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由於石油危機的出現,人們開始反思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使人們重新審視純電動汽車。受到資本的推動,在那十幾年裡,電動汽車的驅動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純電動汽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小型電動汽車開始占據固定的市場,如高爾夫球場代步車。
第四階段:20世紀90年代,電池技術的滯後,使用電動汽車製造商改變發展方向
這一階段由於電池技術發展滯後,沒有重大的突破,使電動汽車製造商面臨巨大的挑戰。汽車製造商在市場壓力下,開始研發混合動力汽車,以克服電池和續航里程短的問題。

3. 新能源客車的發展歷程

1、19世紀90年代美國人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純電動(新能源)汽車。

2、20世紀30年代中期結束了早期的純電動汽車生產而進入燃油汽車的黃金時期。

3、2001年,我國確立「十五」國家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項目,明確了我國的電動汽車戰略發展基本原則。

4、2006年我國純動力電動汽車功能樣車已經實現。

(3)新能源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新能源客車的發展問題:

1、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短板。我國現在車樁比只有3.5:1,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整體規模仍顯滯後

2、核心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突破。從動力電池來看,高端產品與國外的差距不大,但產業整體創新能力還不夠強。

3、後市場流通服務體系還有待健全。在售後服務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的質保內容參差不齊,電池以舊換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後服務配套體系滯後,對培育消費市場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能源客車

4. 可再生能源發展史

可再生能源發展史:
我國古代很早就應用可再生能源:利用風車粉、利用高山流水帶動水車臼米磨粉、利用水流伐木運輸、利用陽光烘乾食品。
可再生能源發展史上,風能、水力、太陽能、地熱和生物質能對能源供應的貢獻率大幅度提高。水力發電在世各地如雨後春筍迅速發展。現在各國目光都在太陽能上大做文章。
從2006年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也正式實施,國家通過該法引導、激勵國內外各類經濟主體參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促進可再生能源長期發展。所有這些 對於擁有幾十年發展史的太陽能熱水器產業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即把太陽輻射熱轉抵達成電能的發電技術。它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利用太陽熱能直接發電,如半導體或金屬材料的溫差發電、真空器件中的熱電子和熱離子發電以及鹼金屬熱發電轉換和磁流體發電等,這類發電的特點是發電裝置本體沒有活動部件,但此類發電量小,有的方法尚處於原理性試驗階段。另一類是將太陽熱能通過熱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其基本組成與常規發電設備類似,只不過其熱能是從太陽能轉換來。
在一個世紀前的1878年一年小的太陽能動力站在巴黎建立,該裝置是一個小型點聚集太陽能熱動力系統,盤式拋物面反射鏡將陽光聚焦到置於其焦點處的蒸汽鍋爐,由此產生的蒸汽驅動一個很小的互交式蒸汽機運行。1901年,美國工程師研製成功7350W的太陽能蒸汽機,採用70平方米的太陽聚光集熱器,該裝置安裝在美國加州做實驗運行。1950年,原蘇聯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的小型實驗裝置,對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進行了廣泛的、基礎性的探索和研究。1952年,法國國家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東部建成一座功率為1MW的太陽爐。
1973年,世界性石油危機的爆發刺激了人們對太陽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相對於太陽能電池的價格昂貴、效率較低,太陽能熱發電的效率較高、技術比較成熟。許多工業發達國家,都將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作為國家研究開發的重點。從1981-1991年10年間,全世界建造了裝機容量500kW以上的各種不同形式的兆瓦級太陽能熱發電試驗電站20餘座,其中主要形式是塔式電站,最大發電功率為80MW。
太陽池太陽能熱發電最早是在以色列進行研究開發的。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在死海沿岸先後建造了3座太陽池太陽能熱發電站,以提供其全國1/3用電量的需求。美國也曾計劃將加州南部薩爾頓海的一部分建成太陽池,用以建造800-600MW太陽池太陽能熱發電站。後來,以色列和美國均對其太陽池熱發電計劃作了改變。
隨著能源緊缺各國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越來越高。我國的水力發電已躍為國際先進項列。風力發電廣泛興起、太陽能發電開始投入已見成效。
就幾種形式的太陽熱發電系統相比較而言,塔式熱發電系統的成熟度目前不如拋物面槽式熱發電系統,而配以斯特林發電機的拋物面盤式熱發電系統雖然有比較優良的性能指標,但目前主要還是用於邊遠地區的小型獨立供電,大規模應用成熟度則稍遜一籌。應該指出,槽式、塔式和盤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同樣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並正在積極開展工作。美國政府的太陽能熱電發展計劃並列塔式、槽式和盤式三種熱發電技術,目的在於滿足不同高層應用的需求。
在國內,隨著太陽能利用技術的迅速發展,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一些高等院校和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等單位和機構,也對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做了不少應用性基礎實驗研究,並在天津建造了一套功率為1kW的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模擬實驗裝置,在上海建造了一套功率為1kW的平板式低沸點工質太陽能熱發電模擬實驗裝置。
在北京,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對槽式拋物面反射鏡太陽能熱發電用的槽式拋物面聚光集熱淚盈眶器也作了不少單元性試驗研究。目前,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建立了一套1kW碟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正在進行實驗研究。此外,80年代初,湖南湘潭電機廠與美國公司合作,設計並研製成功率5kW的盤式太陽能熱發電裝置樣機
我國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開始於70年代末,但由工藝、材料、部件及相關技術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加上經費不足,熱發電項目先後停止和下馬。國家「八五」計劃安排了小型部件和材料的攻關項目,帶有技術儲備性質,與國外差距很大。近年來,國外太陽熱發電技術發展很快,我國應加快這項技術的引進研製,找准切入點建立示範電廠,以填補國內空白。

5. 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史是分為哪幾個部分

1.電動汽車誕生。1834年英國人Thomas Davenport 發明的第一輛蓄電池汽車是世界上最早
的電動汽車。到了20世紀初,美國汽車市場上電動汽車、內燃機汽車和蒸汽機汽車各佔三分

之一的份額,1910 年,隨著內燃機汽車開始採用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成本大幅降低,而電

動汽車由於續航里程短、充電站等基礎設施不完善,使得電動汽車一度退出市場。

2.電動汽車重獲重視。進入20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由於數千萬輛汽車對城市空氣的嚴重污
染,重新對電動汽車加以重視。20世紀70年代初,歐佩克石油禁運危機之後,汽油價格一路

飆升,西方對電動汽車的興趣也愈加濃厚。政府對電動汽車研發增加撥款,各地紛紛建立研

發基地,導致了第二輪電動汽車研發高潮的到來。

3.混合動力等其它車型的發展。隨著人們對可持續發展認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知名公司投
入到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的研發上面。隨著混合動力汽車車型的不斷增多,產銷規模的逐

漸增大,許多車型表現出了良好的節能與環保性能,這標志著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已經成熟。

國外汽車廠商於1965年設計出了世界上首款氫能汽車,中國也在1980年成功地造出了第一輛

氫能汽車。

4.純電動車市場化發展。1994年1月,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電動車進入測試階段。4年之後,技
術上逐漸成熟的電動車進入了試運行階段。到1996年美國已經開始製造並銷售電動汽車。這

是一家大型製造公司用現代化批量生產的方式推出的第一款電動汽車。2008年11月,純電動

汽車迎來新的春天。包括歐美和中國在內的主要汽車市場國家紛紛將純電動汽車列為未來發

展的主導方向。

6. 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98年 長安汽車進入國家十三部委組織的新能源汽車研發領域
2002年 成立專門的項目組,順利完成國版家科權技部863培育項目;
「ISG型(中混合動力)混合動力長安轎車開發」。
2003—2005年 順利完成國家863項目「ISG型混合動力長安轎車整車匹配 」。
2006年 承擔國家科技部「十一五」三大項目:
「ISG型長安中混合動力系統技術平台研究開發」;
「長安CV11中混合動力乘用車開發」;
「長安CV8混合動力轎車製造技術研究」。
2007年 12月,中國首款自主品牌量產混合動力轎車長安傑勛HEV成功下線。
2008年 4月,承擔國家發改委工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項目,初步具備混合動力汽車關鍵技術測試及檢測能力
7月,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重慶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同出資組建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2008年 5月-8月,完成2008北京奧運22輛中度混合動力車傑勛的示範運行並實現產業化;
承擔國家科技部「863」重慶市混合動力
汽車大規模示範運行等4個項目。
2009年 2月,兩會期間,國務院向長安采購了10輛傑勛混合動力汽車,並被授予表彰。

7.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史

1.在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並規劃了以汽油車為起點,向氫動力車目標挺進的戰略。「十一五」以來,我國提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新能源汽車成功步入我國市場。

02
2.在2009年,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駛入快速發展軌道。雖然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國商用車市場上的增長潛力已開始釋放。相比在乘用車市場的冷遇,「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商用車市場已開始迅猛增長。

03
3.在2010年,我國正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 6月1日起,國家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7月,國家將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由20個增至25個。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新能源汽車正進入全面政策扶持階段。首批進入補貼名單的車就包括北汽新能源EV系列,包括北汽新能源EV150,EV160。

04
4.在未來的五年內新能源汽車開始進入產業化階段,在全社會推廣新能源城市客車、混合動力轎車、小型電動車。目前還出現了很多新能源計程車,例如可以應用換電模式的北汽新能源EU220,就是一款非常適合出租用途的新能源汽車。

05
5.我們預測從今天開始的未來五年內,新能源汽車將逐步革新,並逐漸代替常規汽車,並也可能衍生出除電熱能混合使用的新能源汽車外,誕生壓縮空氣新能源汽車或者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環保汽車,實現能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環境友好發展原則。

8. 人們對新能源的探索歷史

能源的歷史和現狀

人類求生存、建城市、辦工廠,需要各種不同的能源。做飯、取暖需要熱能,點燈照明需要電能,萬物生長需要太陽能……可以這樣說,沒有能源,人類就不能生存,社會就不能發展。

「能」這個詞,最早是德國科學家羅伯特·邁爾提出來的。我們看不見能,但通過熱、光、電、運動等能夠感覺到「能」的存在。

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大致經歷了柴草、煤炭、石油三個能源時期。火的使用,使人類第一次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使人類和動物界徹底分開。但是,當時人類還沒有掌握把熱能變成機械能的技巧,因此,柴草並不能產生動力。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到漫長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人力和畜力是生產的主要動力。風力和水力的利用,使人類找到了可以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新能源。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需要的熱能和動力越來越多。而柴草、風力、水力所提供的能量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而不能大規模使用。煤的發現,提供了大量熱能;風車和水車的製作,積累了機械製造的豐富經驗;於是,兩者結合起來,蒸汽機出現了。蒸汽機的使用,不但奠定了各國工業化的基礎,也開辟了人類利用礦物燃料作動力的新時代。

但是,蒸汽機十分笨重,效率又低,無法在輕便的運輸工具如汽車、飛機上使用。人類在生產實踐中又發明了新的熱機——內燃機。內燃機的使用,引起了能源結構的一次又一次變化,石油登上了歷史舞台。世界各國依賴石油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

那麼地球上的能源有哪些可用,它們又來自何方呢?

地球上的能源按其來源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地球和其他天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如潮汐能;第二類來自地球的內部,如地熱能和原子核能;第三類來自地球以外,主要是太陽能以及由它產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生物質能、水能、風能、海洋熱能等等。

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社會對能量的需求不可遏止地猛增。地球上的能源消耗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20世紀消耗的全部能源幾乎等於前19個世紀所消耗的能源的一半。人類正在過分地開采和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從而使得地球上的自然燃料能源的儲藏量正在急劇減少。而且,由於大量利用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燃料,已經使人類居住的環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污染,造成酸雨和氣候變暖。許多科學家都認為,全球氣溫升高將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合理開發和利用能源已成為地球人類大家庭最重要的問題了。人類必須認真對可資利用的各種能源進行「算計」和「籌劃」,既要滿足目前需要,又要考慮長遠的影響和發展,為子孫後代的豐衣足食著想,使地球人類大家庭的明天過得更舒適、更美好。所以,人們一方面研究如何進一步合理、妥善、高效率地開發利用化石燃料和水力等常規能源(也叫傳統能源),比如研究提高能源轉換效率的方法,改善能源開采和利用的方式等等,著重從節流方面想辦法和採取措施;另一方面,人們又上天、入地、下海,四處尋找開源途徑,探索低廉而豐富、又不影響生態環境的很清潔的新能源,比如開發太陽能、地熱能、核聚變能和海洋能等等。這樣,一門邊緣化的、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能源技術就迅速形成,並蓬勃發展起來。

9. 新能源歷史

常見新能源形式概述
太陽能
太陽能一般指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太陽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陽能的光熱轉換、光電轉換以及光化學轉換三種主要方式
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許多能量的來源,如風能,化學能,水的勢能等由太陽能導致或轉化成的能量形式。
利用太陽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陽電能池,通過光電轉換把太陽光中包含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水,並利用熱水發電等。
太陽能可分為3種:
1.太陽能光伏 光伏板組件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發電裝置,由幾乎全部以半導體物料(例如硅)製成的薄身固體光伏電池組成。由於沒有活動的部分,故可以長時間操作而不會導致任何損耗。簡單的光伏電池可為手錶及計算機提供能源,較復雜的光伏系統可為房屋照明,並為電網供電。 光伏板組件可以製成不同形狀,而組件又可連接,以產生更多電力。近年,天台及建築物表面均會使用光伏板組件,甚至被用作窗戶、天窗或遮蔽裝置的一部分,這些光伏設施通常被稱為附設於建築物的光伏系統。
2.太陽熱能 現代的太陽熱能科技將陽光聚合,並運用其能量產生熱水、蒸氣和電力。除了運用適當的科技來收集太陽能外,建築物亦可利用太陽的光和熱能,方法是在設計時加入合適的裝備,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戶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釋放太陽熱力的建築材料。
3.太陽光合能:植物利用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因此,可以人為模擬植物光合作用,大量合成人類需要的有機物,提高太陽能利用效率。
核能
核能是通過轉化其質量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釋放主要有三種形式:
A.核裂變能
所謂核裂變能是通過一些重原子核(如鈾-235、鈾-238、鈈-239等)的裂變釋放出的能量
B.核聚變能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氫原子核(如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同時發生質量虧損釋放出巨大能量的反應叫做核聚變反應,其釋放出的能量稱為核聚變能。
C.核衰變
核衰變是一種自然的慢得多的裂變形式,因其能量釋放緩慢而難以加以利用
核能的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源利用率低
(2)反應後產生的核廢料成為危害生物圈的潛在因素,其最終處理技術尚未完全解決
(3)反應堆的安全問題尚需不斷監控及改進
(4)核不擴散要求的約束,即核電站反應堆中生成的鈈-239受控制
(5)核電建設投資費用仍然比常規能源發電高,投資風險較大
海洋能
海洋能指蘊藏於海水中的各種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海水鹽度差能等。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環境等優點,是一項亟待開發利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
波浪發電,據科學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蘊藏的電能高達90萬億度。目前,海上導航浮標和燈塔已經用上了波浪發電機發出的電來照明。大型波浪發電機組也已問世。我國在也對波浪發電進行研究和試驗,並製成了供航標燈使用的發電裝置。將來的世界,每一個海洋里都會有屬於我們中國的波能發電廠。波能將會為我國的電業作出很大貢獻。
潮汐發電,據世界動力會議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發電量將達到1000-3000億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是法國北部英吉利海峽上的朗斯河口電站,發電能力24萬千瓦,已經工作了30多年。中國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廈潮汐電站,總容量達到3000千瓦。
風能
風能是太陽輻射下流動所形成的。風能與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蘊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廣泛,永不枯竭,對交通不便、遠離主幹電網的島嶼及邊遠地區尤為重要。
風力發電,是當代人利用風能最常見的形式,自19世紀末,丹麥研製成風力發電機以來,人們認識到石油等能源會枯竭,才重視風能的發展,利用風來做其它的事情。
1977年,聯邦德國在著名的風谷--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爾建造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電風車。該風車高150米,每個漿葉長40米,重18噸,用玻璃鋼製成。到1994年,全世界的風力發電機裝機容量已達到300萬千瓦左右,每年發電約50億千瓦時。
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來源於生物質,也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於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質能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或氣態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質能資源較為豐富,而且是一種無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30億噸,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於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生物質能利用現狀
2006年底全國已經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1870萬口,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14萬處,畜禽養殖場和工業廢水沼氣工程2,000多處,年產沼氣約90億立方米,為近8000萬農村人口提供了優質生活燃料。
中國已經開發出多種固定床和流化床氣化爐,以秸稈、木屑、稻殼、樹枝為原料生產燃氣。2006年用於木材和農副產品烘乾的有800多台,村鎮級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近600處,年生產生物質燃氣2,000萬立方米。
地熱能
地球內部熱源可來自重力分異、潮汐摩擦、化學反應和放射性元素衰變釋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熱能是地球主要熱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已有5500處地熱點,地熱田45個,地熱資源總量約320萬兆瓦。
氫能
在眾多新能源中,氫能以其重量輕、無污染、熱值高、應用面廣等獨特優點脫穎而出,將成為21世紀最理想的新能源。氫能可應用於航天航空、汽車的燃料,等高熱行業。
海洋滲透能

如果有兩種鹽溶液,一種溶液中鹽的濃度高,一種溶液的濃度低,那麼把兩種溶液放在一起並用一種滲透膜隔離後,會產生滲透壓,水會從濃度低的溶液流向濃度高的溶液。江河裡流動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鹹水,兩者也存在一定的濃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壓比海水的水壓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個渦輪發電機,淡水和海水之間的滲透壓就可以推動渦輪機來發電。
海洋滲透能是一種十分環保的綠色能源,它既不產生垃圾,也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賴天氣的狀況,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在鹽分濃度更大的水域里,滲透發電廠的發電效能會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國鹽城市的大鹽湖、美國的大鹽湖。當然發電廠附近必須有淡水的供給。據挪威能源集團的負責人巴德·米克爾森估計,利用海洋滲透能發電,全球范圍內年度發電量可以達到16000億度。
水能
水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是指水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能等能量資源。廣義的水能資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資源;狹義的水能資源指河流的水能資源。是常規能源,一次能源。水不僅可以直接被人類利用,它還是能量的載體。太陽能驅動地球上水循環,使之持續進行。地表水的流動是重要的一環,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區,水能資源豐富。隨著礦物燃料的日漸減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廣闊的替代資源。目前世界上水力發電還處於起步階段。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運動均可以用來發電。
可以利用電解水分子和光以及化學分解水分子的方式,來分解到可燃燒的氫氣,它可作為新的,多用途的能源來替代現有的礦物質能源。水分子的分解過程簡而易行,投資少見效快。這給水能的綜合利用帶來了廣泛的前景,在地球上,水是一種到處可見的液態物質。通過水的分解裝置,制備出氫燃料,可用於汽車,航天航空,熱力發電等工業和民用方面,在較大的程度上,緩解了人類對礦物質資源的過分依賴。

閱讀全文

與新能源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