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鞏義市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鞏義市夾津口韻溝鞏義市夾津口公川村鞏義名人華人企業家凈水材料創始人楊報
Ⅱ 河南鞏義芝田鎮的歷史
芝田鎮地處河南省鞏義市中西部,面積 44.4 平方公里,人口 4.9 萬,轄 16 個行政村,166 個村民組。交通條件便利,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早期人類活動的重點地區之一,境內有夏朝建都遺址、漢墓、古代官樓、古寨遺址等文物古跡,特別是北宋的八個皇帝陵有三座位於芝田,寇準、包拯、高懷德等名臣均葬於此。2001 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 3.8 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1853 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 2.8 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 7902 萬元,財政收入 782 萬元。
位於鞏義市區西南10千米處。2006年,轄14個村委會:芝田村、官莊村、費窯村、喂庄村、蔡庄村、寇家灣村、益家窩村、稍柴村、東溝村、北石村、南石村、寨溝村、八陵村、羽林庄村。(171個村民組)
民國元年(1912年)為芝田區,區址設在芝田鎮。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為第三區,區址設芝田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第二區署,區署設蔡庄,下設聯保處。民國三十年(1941年)為芝羅鄉,鄉址設塢羅,芝田是中心寨。1948年,全縣解放,為第三區,區址設芝田。1956年,改為中心鄉,鄉址設芝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社址設西村,芝田屬西村公社。1962年大公社分為小公社,改為芝田公社,下設大隊。1963年,為芝田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下設大隊。1968年為芝田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下設大隊。1983年,改為芝田鄉,鄉政府設芝田,下設村委會。1993年,撤鄉設鎮。
得名由來初探
芝田:仙人種植仙草的地方。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洛水在今芝田西北,至芝田境與伊水合而稱伊洛河,當年曹植自洛陽回土地甄城(在今山東),途中正過鞏縣,沿洛而濟(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的話,就當在今天的芝田經過。是以推測後人以賦中之詞來命名此地。
Ⅲ 有關鞏義地名與歷史文化的研究報告
1,鞏義地名的由來: 1991年9月1日,鞏縣撤縣建市,取鞏縣的「鞏」字與孝義的「義」字,改名為鞏義市。 鞏義市是縣級市,體現在行政級別上是,行政級別分科級,縣處級,廳局級,省部級,國家級,縣級市是介與縣處級與廳局級之間的一個行政單位,再具體地說就是鞏義市市長正常上調,只能是副廳局級。 孝義不是現在的孝義街道辦,而是原來的孝義鎮,是鞏縣縣城所在地。 2,鞏縣地名的由來: ——看視頻回答問題:「鞏」字的由來;鞏縣的由來: ——看視頻:東周故城: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TNuAYc4vsY/ 在我國古代,洛河西岸的邙山是很有名氣的。 《竹書紀年》這樣寫道:「帝嚳高辛,在洛西邙山。」 夏時稱為為「夏伯國」,商為「闕鞏國」,周為「鞏伯國」…… 風雨磨蝕,滄桑巨變,這些遠古遺跡或掩埋於地下,或煙滅於歲月的風塵之中,時至今日已無處可尋。 而建於戰國時期的東周國都遺址,歷經二千年的歷史滄桑,我們今天還能尋覓到她的一些蹤跡。 出字幕:東周故城 主持人現場口播: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鞏義行》。 我現在是在洛河西岸的邙山頭上,這里是鞏義市康店鎮康北村,在我身後大約三公里處就是鞏義市市區,而我腳下這塊土地卻是鞏義市最早的都城—東周故城。 東周故城背依邙山,面向洛水。東有洛水環繞,南有黑石雄關,西北邙山為憑,地勢十分險要。遺址由西向東漸次傾斜,直逼洛水西岸。由於歲月的變遷,以及歷史上洛河的改道,東周故城的東城牆早已沖毀,而建在山頂上的西城牆現在還存有大約一公里,城的南部和北部緊鄰溝壑,整個城廓呈正方形。 采訪:退休教師 康靖 東周這個建城的歷史,現在來計算是在周顯王二年,西周惠公封他的幼子班,來鞏縣建立東周王城。東周故址,東周故城,是個很長的城池。 到了秦莊襄王元年,即公元前249年,東周武公被秦所滅,秦才在這里設置了鞏縣。這就是說:東周故城遺址,是最早的鞏縣城。 主持人口播: 作為東周故城,它的宮建在哪裡?是個什麼樣子?街道布局又是什麼樣子?《史記--周本紀》這樣記載:"周赦王時築鞏城,圍五里二十步,高八尺。"描述簡單到只知其輪廓。 采訪退休教師康靖: 據史料記載:這個城池有七里四十八丈,西至邙山,東到洛河灘,根據現在這個估計,鞏縣城的東關在(現在)大堤的東邊。過去洛河不是現在這種走勢,她是從黑石關沿著東邊的山嶺,緊逼著孝義這個溝到白河,順著流到石灰務。1366年,當時發大水,又遇到地震,幾十里的大堤從黑石關決口,河水順著黑石關到康店、焦灣,一直到現在的庄頭,轉回東邊又流回舊道。 今天,我們很難想像昔日東周故城的模樣,只能從不斷發現的周、漢時期的陶片,小規模的豎穴土坑墓和一些豆、鼎、鬲、壺的殉葬品,證明著這里人類生活的久遠。 在東周故城的中心地帶,有一塊兒南北長250米,東西寬100米的台地,上面建有一座「鞏王閣」,因其通身紅色,當地群眾也叫它「紅閣」。「紅閣」建於清咸豐元年,即1851年。紅閣基座高1米,面闊、進深都是2.32米,通高10多米,共分三層。在紅閣南側第一層正中間,鑲嵌一方石刻,楷書「東周鞏王閣原委」,記述了東周城的沿革等內容。 到了清同治五年,也就是1866年,地方官兵在東周故城的西城基上再砌寨牆,城牆10到15米高,2米多厚,現在還剩400多米長,同時還辟了城門,在寨門的上方鑲有一長方形石碑,上書「東周故址」。 清朝著名詩人陸昕看過東周故城,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今來又買野村寥,不見東周氣象豪。 一片河聲趨洛芮,四圍山色壓成皋。 嚴陵灘急星辰動,杜子祠荒草木高。 獨有平津橋畔柳,年年春水擊漁刀。 主持人現場口播: 隨著歲月的流逝,昔日的東周故城早已湮沒。邙山無言,洛水東流,只有這千年不變的山川地貌留給人們無限遐思。 ——提問學生: ——答案: 商朝時叫闕鞏國,都城在斟尋(芝田鎮稍柴村一帶),周朝時叫鞏伯國,都城在古東周(康店)。 公元118年,周朝滅亡,秦統一,設置郡縣,改鞏伯國為鞏縣,縣城(康店)。 3、孝義地名的由來: ——處理家庭關系的三個原則: 嚴慈;父母對孩子的愛,無條件的撫養孩子 孝:孩子對父母的愛,服從父母的意志,古代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之說,作為學生最大的孝,就是長大成人成材,長大是年齡上,成人是成為社會人,自覺遵守社會規范(道德與法律)的人。 義:兄弟姐妹之間的愛,誠信,不輕易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努力兌現,兌現不了,主動及時說明原因。 ——孝義地名的由來:原先叫棗園,自從田家三兄弟與紫荊樹的故事後,皇帝封此地為孝義保,沿用至今。 ——看視頻回答問題:田家三兄弟的孝與義體現在什麼地方? ——看視頻:孝義與紫荊樹的故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yU_giylnvs/ 今天的孝南村和孝北村,以前統稱孝義。中國民間著名的 「三兄弟哭活紫荊樹」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傳說漢朝以前,這里原名叫棗園。東漢章帝年間,這里住有一位姓田的老漢。田家有三個孩子,分別取名田真、田廣、田慶,因為兄弟和睦,同心協力創業,所以家境十分興旺。 田老漢的庭院里有棵高大的紫荊樹,每年春夏交替,紅艷艷的花,綠油油的葉,開得十分鮮亮,倒映在清澈的洛河上,像一片五彩雲霞,為田家烘托出一片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有一天,田老漢病了,他自知生命將盡,就把三個孩子叫到床前交待說:「人生在世,要以勤儉為本,孝義為師。我走後,你們兄弟要和睦相處,三人一心,黃土成金,這就是興家之道。」 誰知田老漢剛死不久,三個媳婦就鬧起了家務紛爭,並且越鬧越厲害。兄弟三個沒有辦法,只好商量著分家。庄園、田產、牲口、農具一打三分,好不容易分停當了,最後一看,庭院中間這棵高大的紫荊樹還沒有分,三個媳婦互不相讓,吵到半夜,最後決定將樹一截三段,三家各得一段,天明就動手。 第二天一早,當一家人拿著工具來伐樹的時候,仰頭一看,驚呆了!只見一夜間滿樹的紅花敗了,綠葉枯了,紫荊樹死了! 一棵紅花綠葉的大樹怎麼說死就死了呢? 老大田真說:「這棵紫荊樹是咱田家興旺發達的象徵,樹興旺,家興旺,老父親臨終,再三囑咐咱們要和睦相處,振興家業, 老人屍骨未寒, 咱們就鬧起了分家,這棵樹是替咱們羞死的!」說罷就號啕大哭起來。老二老三也哭起來,媳婦們再也不敢說二話,跟著哭了起來,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最後三個媳婦發誓:「咱不再提分家啦,往後誰再起二心,天打五雷轟!」 語音一落,只見滿樹的紅花重新綻放,紫荊樹真的又活了! 從此,田氏三兄弟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齊心協力,重振家業,並為鄉里鄉親辦了許多善事、好事兒。人們為了紀念田氏三兄弟的孝行義舉,就把棗園改稱為「孝義」。 紫荊樹死而復活,田家從鬧分家到重振家業,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人間最樸素的道理:家和萬事興。 中國傳統的儒學文化提倡的是「孝悌」和「仁義」,而「三兄弟哭活紫荊樹」的故事,恰好形象地演繹了「孝」和「義」的重要,因此,古代多種典籍中都記載了這個故事,進而把「三荊同株」、「田真哭活紫荊樹」作為形容「兄弟情深」和「兄恭弟讓」的代名詞。 這個故事發生在東漢章帝年間,漢朝提倡以「孝」治天下。漢章帝在洛陽聽到這個故事後,大加宣揚,並親賜「孝義」之名。 鞏義市政協委員田文年: 孝義這個名字來源於東漢年間,大概是東漢九年。當時家裡庭前有棵紫荊樹,兄弟三個真、慶、廣,對老人比較孝。正好漢章帝坐位期間,由於皇帝的幾個兄弟不太吻合,也在爭權奪位。所以當咱們這里三田的事發生以後,皇帝為了教育弟兄們性義、行道、和睦,處理國家大事,就以田家三人哭活紫荊樹為典範,在滿朝推廣。從這由來,漢章帝把原來的棗園封為「孝義」。 以後,這個故事經過加工,以文字、戲曲、雕塑、繪畫等形式在民間廣為傳播,三田的故事也隨之載入地方誌史冊。 其中,孝義出土的重刻三田碑刻,記載了明朝邑侯朱勝題寫的八句詩: 紫荊一株,別籍三塗;夜讒議砍,曉輒憔枯。 因感更合,其花再蘇;孔懷之道,人當是圖。 孝義,也因三田的故事而聞名。隋唐時,孝義稱為「孝義驛」,梁時稱為「孝義宮」,清代隨著人口增多稱為「孝義鎮」。 退休幹部范崇憲 古代,圍繞孝義村周圍行政機構的新置,都始終保持著孝義的名字。在隋朝叫孝義驛,是官方管理的軍事和交通要道;明朝叫孝義保;清朝叫孝義鎮。孝義的名字始終沒有變化,這是因為孝義有著很悠久的文化傳承和發展,從家庭道德走向社會美德,核心就是團結和諧。 解放前孝義的西寨門上還有「三田故里」的匾額,解放後,在孝南、孝北先後出土和發現了三田墓遺址、玲瓏八角井遺址、三田遺址、三田遺風等碑刻。 今天的孝義,仍有田姓人家居住,在孝南、孝北的許多地方,仍有三田故里的匾額和壁畫,尊老愛幼、兄恭弟讓等已深深紮根孝義人民心中,三株同荊的故事還在世世代代傳唱。
麻煩採納,謝謝!
Ⅳ 鞏義市的歷史情況
鞏義基本情況介紹
鞏義總的概貌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作定性的描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資源豐富、地靈人傑、經濟繁榮、社會昌明。 鞏義市位於中原腹地,南依嵩岳,北瀕黃河,東瞻河南省會鄭州,西望九朝古都洛陽,國土面積1041 平方公里,北緯 34」31' 一 34」52' ,東經 112」49' - 113」17',屬典型的豫西淺山丘陵區。秦時置縣,因「山河四塞,鞏固不拔」得名鞏縣。建國後,鞏義隸屬鄭州專署, 1955 年 1 月改屬開封專署, 1983 年 8 月復屬鄭州市, 1991 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縣級市),仍隸屬鄭州市,現轄16個鎮、5個街道,292個行政村,人口79萬,耕地50多萬畝人口 79 萬人,有漢、回、維吾 爾、彝、苗、白等民族。
1992年以來,綜合經濟實力連續15年位居河南省首位,連續9屆躋身全國百強縣市行列,目前的排名是45位。是河南省賦予省轄市經濟管理許可權和部分社會管理許可權的擴權縣市、全國財政收入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綜合改革試點縣市、全國鄉村城市化試點縣市、全國信息化試點城市和科技進步示範區。
上世紀20年代,吳佩孚就在鞏義辦兵工廠——孝義兵工廠,蔣介石時期是全國三大兵工廠之一,這裡面還誕生了「中正牌」手槍。
到了上世紀40年代,鞏義工商業進一步發展。在鞏義出現了50多家小煙草廠,大部分是鞏義人自己投資興建的。這50多家小煙草廠後來合並成一家,搬到新鄭,成為現在新鄭卷煙集團的前身。
1975年10月17日,毛澤東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文章說,鞏義市回郭鎮「孕育誕生的社隊企業是中國農村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鄧小平在昔陽會議上號召全國學回郭鎮。同時,鞏義回郭鎮被稱為中原的「小上海」,成為中國鄉鎮企業的發源地。
黃河和伊洛河的匯流處就在鞏義,這里曾經演繹過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象神龜負圖、龍馬獻書,河圖洛書就誕生在這里,伏羲八卦也誕生在這里,帝王祭天、修壇沉璧、女媧補天、嫦娥奔月、誇父追日等很多歷史典故、故事也在這里演繹。
北宋皇陵,是鞏義又一大文物特點。整個北宋時期,從趙匡胤和他的父親以及後代,全部葬在鞏義,稱為七帝八陵,還有名臣良將如包拯、寇準、楊六郎等也都葬在鞏義。從風水學上講,鞏義是風水好,所以趙匡胤,北宋整個的皇親國戚以及名臣良將都葬在鞏義,形成了一個宋陵群。
康百萬庄園,是一種商業文化的代表、庄園文化的代表。康百萬庄園和四川的劉文彩庄園、山東的牟二黑庄園並稱為中國三大庄園;康百萬和沈萬三、阮子蘭又被並稱為三大活財神。以康應魁為代表的康百萬家族,起於明末,衰於民國,歷經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興盛了12代400多年。相傳當年是「馬跑千里不食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當時康家有18萬畝良田,再加上漕運、商業等,生意已經做到了日本東京。
還有和少林寺、白馬寺齊名的青龍山慈雲寺。少林寺叫武寺,慈雲寺叫文寺;洛陽的白馬寺叫下寺,慈雲寺叫上寺。唐僧取經回來以後是先到慈雲寺,再到白馬寺;吳承恩撰寫《西遊記》,就是在慈雲寺創作的。
還有北魏石窟,它裡面有石雕帝後禮佛圖、飛天等,人民大會堂天花板上的那個設計,就是受到石窟寺飛天的啟發以後設計出來的。
早在 30 萬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境內有裴李崗、仰韶和龍山文化多處。夏代曾建都斟郡(今稍柴、羅庄一帶)。西周、春秋時,鞏為鞏伯國。戰國,稱東周。秦莊襄王元年(前 249 )置鞏縣。鞏縣以 「 山河四塞、鞏固不拔 」 而得名,歷代因之。又因地扼古都洛陽,故史有 「 東都鎖鑰 」 之稱。鞏義為歷史古邑,是古代名人活動和墓葬的寶地。據先秦典籍載,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等都曾在這里活動,創造了為後人稱道的堯天舜日式的穩定與繁榮。境內的古斟郡(今銷柴、羅庄一帶)曾是夏王朝建都的地方。湯(前 16 世紀期間),大旱七年,湯以六事自責,身禱於桑林之野(今魯庄一帶);周武王討伐殷紂王(前 11 世紀期間),至鯨水(鞏義西北部,濱黃河),見殷大臣膠見;西周穆王(前 947 一前 928 )初, 東游黃澤(今和義溝村),宿於曲洛;春秋時代,周敬王十月二十一日到郊(羅庄附近); 秦朝二十八年(前 219 ),始皇帝出巡,經鞏東去;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 ( 400 )九月,孝文帝元宏在小平津(今康店裴峪)閱兵;隋大業元年( 605 )八月,煬帝巡遊江都(今揚州),從話渠口坐小朱艦途經洛口(今河洛鎮洛口村),換乘大龍舟入黃河南下;唐太宗貞觀 19 年(公元 645 年),太宗駕臨鞏縣石窟寺朝佛;唐朝睿宗太極元年,詩聖杜甫誕生於南瑤灣(今站街鎮南瑤灣村);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 977 )二 月,太宗趙員到鞏義,住洛口,賜西山名「太平崗」;真宗景德 4 年(公元 1007 年), 真宗趙恆駕臨鞏義,祭把永安請陵;清朝光緒二十七年( 1901 ),慈接太後和光緒皇帝從 西安返京,途駐駕鞏縣城(今站街鎮老城村);北宋太平興國二年( 977 )四月,宋太祖趙匡於永昌陵(今西村鎮常封);至造三年( 977 )三月,太宗趙靈葬於永熙陵(今西村鎮 涵論村東);乾興元年( 1022 )十月,葬其宗趙恆於永定陵(今芝田鎮蔡庄嶺);仁宗天聖 元年( 1O2 ),寇準歸葬於孝義保(今芝田鎮寇家灣);嘉佑八年( 106 )十月,葬仁宗趙偵於永昭陵(今鞏義市區),等等。
尤其是古代文人學士、墨客騷人、高僧名道來鞏著書講學、撰書碑刻、隱居傳教者故不勝舉。如漢代曹植,晉代潘岳,唐代儲光合、岑參、韋應物、劉禹錫,宋代歐陽修、王安石,清代張漢等均游歷於此,並賦詩贊鞏。
在中國歷史上,鞏義曾出現過不少名人。春秋時期哲學家程本,著有《子華子》傳世;漢代尹勛,時稱「八顧」之一,被譽為「天下英藩尹伯元」;晉代植物學家嵇含,他是世界第一位植物學家,所著《南方草木狀》為世界上最早的區系植物志;唐代詩聖杜甫,著有文集傳世;金代有文狀元盧亞;清代有武狀元牛鳳山。政界、軍界的劉振華、劉茂恩、吳桂賢(當年的副總理)、王國權、張浩若到現在我們河南省政協主席范欽臣,從我們的豫劇大師,最近國務院才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的常香玉到書畫家謝瑞階、陳天然,音樂家吳歌等,都是鞏義人。
Ⅳ 鞏義市和義溝附近的歷史文化遺產有什麼
一、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位於鞏義市區東10公里的站街鎮南窯灣村的筆架山下,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公元712—770年)就誕生在筆架山下的窯洞里,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陽,他的曾祖父在鞏縣任縣令時,將家遷於此。杜甫一生創作了3000多首詩,流傳下來的有1400多首,他的詩深刻反映了唐代的社會矛盾,充滿著憂國憂民的深厚感情。杜甫的詩政治性現實性、人民性、藝術性都很強,唐代詩人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元稹也說:「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毛主席稱杜甫的詩是「政治詩」。所以長期以來,杜甫的詩被稱為「史詩」,杜甫也被後人尊為「詩聖」。
二、康百萬庄園
康百萬庄園位於鞏義市康店鎮,距市區4公里,始建於明末清初。由於它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196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三大庄園(劉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喬家大院大19倍。所謂「康百萬」是由於當時的庄園主康應魁兩次懸掛「良田千頃」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鋪遍及山東、陝西、河南三省八縣,而被稱為「百萬富翁」。後來,慈禧太後逃難西安,回鑾北京時,路過康店,康家出錢監工修造黑石關,縣城、官殿行宮和「龍窯」,花費了100多萬兩銀子,又向清延捐贈白銀100萬兩,慈禧說不知此地還有一個康百萬富翁。從此,「康百萬」這個皇封就廣泛地傳開了。
康百萬庄園臨街建樓房,靠崖築窯洞,四周修寨牆,瀕河設碼頭,集農、官、商風格為一體,布局嚴謹,規模宏大。總建築面積64300平方米,有33個院落,53座樓房,1300多間房舍和73孔窯洞。分為寨上主宅區、寨下住宅區、南大院、祠堂區、作坊區、菜園區、龍窩溝、金谷寨、花園、棧房區等十餘部分,庭院建築基本屬於豫西地區典型的兩進式四合院,以具有園林、官府的一些特點,各類磚雕、木雕、石雕華麗典雅,造型優美,是華北地區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展室擺放的有名人畫和古玩珍寶,其中《留余》匾被選為《中國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訓匾,有清朝翰林牛暄撰寫。其中一張楠木頂子床,耗工1700多個,從上到下,從里到外,採用各種雕刻形成,共雕有「麒麟送子」、「雙猩舞繩」等三十六幅圖案,有十七個部分組成,拆開可以搬運,結合在一起可以使用,不僅有供主人休息的地方,也有供丫環伺候主人的地方,是頂子床中的精品。
康百萬庄園提供了研究封建社會地產階級的發家史料,也提供了古代建築的實物資料,它的磚雕、木雕、石雕藝術,倍受各界朋友青睞。
三、北宋皇陵
北宋皇陵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分布在鞏義市的西村、芝田、市區、回郭鎮4個鎮區,佔地約30平方公里。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虜去死於五國城外,其餘七人皇帝及趙弘殷均葬在鞏義,通稱「七帝八陵」,加上後妃和宗室親王、王孫及高懷德、蔡齊、寇準、包拯、楊延昭(楊六郎)、趙普等功名勛名將共有陵墓近千座。
公元960年,宋太袓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963年便開始營建宋陵。前後經營達160餘年之久,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氣勢雄偉的皇家陵墓群,堪稱為露天藝術博物館,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藝術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位於市中心的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的寢陵。
四、鞏義石窟寺
鞏義石窟寺位於南河渡鎮寺灣村,距市區10公里,1982年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鞏義石窟是北魏皇室開鑿的一座石窟,孝文帝創建了寺院,宣武帝時開始鑿石為窟,刻佛千萬像,後來的東西魏、唐、宋時以陸續在這里刻了一些小龕。由此證明,鞏義石窟是繼洛陽龍門石窟之後開鑿的一個石窟。初建寺稱「希玄寺」,唐初改稱「凈土寺」,宋代改稱石窟寺。
鞏義石窟現存洞窟5所,千佛龕一個,小佛龕255個,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尊,碑刻題記200餘塊。這里的規模雖比不上雲崗、龍門那樣雄偉龐大,氣勢磅礴,但小世巧玲瓏,惟妙惟肖則是舉世罕見的。這里洞窟門兩側石壁上有三層絕美的浮雕--帝後禮佛圖,左側以皇帝為主,後隨文武大臣;右側以皇後為主,嬪妃依次排列。帝後前由僧人引導、侍女摻扶。象這樣的帝後禮佛圖,構圖之協調,刀法之熟練,造型之逼真,匠心之獨運,實乃絕無僅有,堪稱國家之珍寶,藝術之絕品,令人嘆為觀止!
鞏義石窟有別於國內其它石窟之處在於,除第五窟外,其它窟內正中均有一個頂天立地的中心方柱,方柱四周都鑿有佛龕,龕內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佛座下兩側一對獅子,蹲伏披毛,形象逼真。佛像的背後均有火焰紋,象徵光明,兩側刻有飛天、化生和蓮花,彈琵琶、吹橫笛的伎樂飛天,生動活波,栩栩如生,構成以佛為主,對稱、協調的成組石雕。主柱的基座每一面都雕有力士,形態各異,力士下面雕千奇百怪的神王,面孔猙獰,姿態嚇人,給人以恐怖感。方柱的上端每面都有化生、蓮花和垂鱗紋、彩玲、飄帶組成的垂幔,刻工精湛,美觀而以莊重。據說北京人民大會堂天花板上的蓮花圖案還是模仿石窟寺內的蓮花圖製作的。
五、青龍山慈雲寺風景區
青龍山慈雲寺風景區,位於鞏義市東南25里的青龍山中,總面積51平方公里。青龍山原名霍山、天陵山,山中有千年古剎慈雲寺,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七年,是佛教傳入中原後,有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創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素有「釋源」和佛教「祖庭」之譽。北宋趙匡胤依此山勢在鞏縣選建定陵,遂按勘輿風水學易山名為青龍山。
青龍山峰峻谷幽,風景秀麗,自古便有「千岩競秀,萬壑爭流」,「峰巒聯亘,澗溪縈回」的記載。山中有大面積原始次生林和原生態植被,有著名的五十三峰奇異景觀。如天門峰「天然大佛」,通高198米,身形眉目宛然若真,天然造化之功,令人興嘆。
慈雲寺作為中國佛教始傳聖地,兩千年間積累了豐厚的佛教文化沉澱。寺中留下大量的各朝代佛教遺跡和碑刻資料,碑刻中的許多記載填補了中國佛教發展的空白,特別是寺中的《釋迦如來雙跡靈相圖》碑和《青龍山慈雲寺五十三峰聖境之圖》碑,更是具有極其珍貴的研究價值。吳承恩在此依據「二老」,唐僧及周圍的傳說,寫成了《西遊記》。2003年《西遊記》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慈雲寺召開,國內外專家經過論證指出:「青龍山是《西遊記》的載體,慈雲寺是《西遊記》的靈魂。」
Ⅵ 誰知道與鞏義有關的歷史拜託各位大神
收集完這么多鞏義的歷史文化視頻,有些看過,有些還沒有來得及看,只是看了個大概,鞏義的很多遺址文化資源很豐富,畢竟這里是河洛地區的一部分,是古代文化繁榮的地方,還有很多遺址亟待保護,還有很多的地方、人物有待我們去繼續發現,希望每一個鞏義人都能看看這些視頻,對家鄉的歷史文化有一個了解,畢竟從某種程度上說,了解鞏義也就是了解自己。這些視頻來源於網路,其中鞏義台的《鞏義行》是大部分,具體地址是 http://www.gygd.com/gyx/ 另外還有CCTV的藝術人生、百家講壇的視頻和鳳凰衛視的視頻,都可以在網上找到。 有鏈接錯誤請直接到土豆網上看 http://www.tudou.com/home/metas 河圖洛書和太極八卦(鞏義行) (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SFy0E3zdeU/ (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_i21nEDOGU/ 黃河洛河交匯於河南鞏義,近來有研究認為:太極圖是由原始人類受洛河水與黃河在洛汭交匯處撞擊形成的漩渦這一自然景觀啟迪,才激發了太極圖的構思,河圖洛書也與河洛交匯處有著一種密不可分的聯系。 洛神賦(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ARS4h3WPQw/ 洛神是傳說中伏羲之女,曹植傳世名篇《洛神賦》中有「秣駟乎芝田」句,及「伊闕、轘轅、通谷、景山、蘅皋、芝田」等地名,皆在現鞏義芝田鎮附近。 東周故城(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TNuAYc4vsY/ 東周故城位於鞏義康店洛河西岸的邙山頭上,是建於戰國時期的東周國都遺址,是最早的鞏縣城。 春秋閣與黑石渡(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q5uvbWX7u0/ 春秋閣原名啟聖閣, 是明清時期人們為崇拜關公修建的雙層亭閣式磚木建築。黑石關又稱黑石渡,地處汴、洛要沖 ,被譽為「東都門戶、兩京鎖鑰」,是西入古都洛陽,東進古都開封的古道舊關。 青龍山慈雲寺(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_L-y-nelms/ 慈雲寺又名十方院、青龍禪寺,建於東漢,目前建築兩座大殿是明清重修的遺留,留有多幅明末清初時期的壁畫。 鞏義石窟寺(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ZWo_wONT3M/ 北魏石窟寺,即「鞏縣石窟」「鞏義石窟寺」,以其保存完好的「帝後禮佛圖」與精美的飛天石刻造像聞名於世。 洛口倉(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C-jIFZHfSE/ 又名興洛倉。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築。故址在今河南省鞏縣東南。因地處舊洛水入黃河處而得名。瓦崗農民起義軍攻克此倉,並增築洛口城,周圍四十里。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復置洛口倉於此。 北宋皇陵(CCTV走遍中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TvNeuhi3So/ 北宋皇陵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鞏義市。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虜去死於五國城外,其餘七帝及趙弘殷均葬在鞏義,分別為永安、永昌、永熙、永定、永昭、永厚、永裕、永泰,通稱「七帝八陵」:加上後妃和宗室親王、王孫及高懷德、蔡齊、寇準、包拯、楊六郎、趙普等功名勛名將共有陵墓近千座。 康百萬庄園(CCTV走遍中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fzQYpISJLQ/ 河南鞏義康百萬家族從明末開始,旺盛12代400多年,康家之旺盛在於其代代相傳、輩輩相承的精深博大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張力。位於洛水之濱的康百萬庄園,是一群規模宏大的明清建築,清磚灰瓦,氣勢恢弘,其中有中華名匾「留余匾「。 武狀元府(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PMB3nPENpA/ 武狀元牛鳳山道光十三年(1833年)進士及弟,官授頭等侍衛,封武功將軍,中狀元後,皇上撥款1萬兩銀子,在家鄉修建狀元府。 劉鎮華庄園(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uQRPdz43C8/ 劉鎮華清朝末年人,早年曾參加同盟會,進行反清活動,後任鎮嵩軍司令,北洋時期任陝西、安徽兩省督軍和省政府主席。劉鎮華庄園位於河南鞏義市黃河和洛河交匯處的神都山南側。 張誥庄園(鞏義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disXlzw_zg/ 張誥1915年畢業於北京法政學堂,聚財有方,成為顯赫一方的大財主,名氣超過了其舉人伯父張佑,張誥庄園是鞏義三大庄園之一。 杜甫的文化意義(CCTV百家講壇/莫礪鋒主講) (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Z5oeOC3qv8/ (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I6DgY8uFYg/ 杜甫(712—770)生於河南鞏縣。盛唐大詩人,「詩聖」。 常香玉(CCTV藝術人生) (1) http://v.youku.com/v_show/id_cd00XNzc4Mzk5Mg==.html (2) http://v.youku.com/v_show/id_cd00XNzc4Mzk2OA==.html (3) http://v.youku.com/v_show/id_cd00XNzc4Mzk3Ng==.html 常香玉,河南鞏縣南河渡人,豫劇表演藝術家,10歲登台,13歲名滿開封,原習豫西調,後在演出中逐漸融豫東、祥符各調於一爐,開豫劇唱腔改革之先河,有「豫劇皇後」之稱。28歲為支援抗美援朝捐獻「香玉劇社號」戰斗機一架,有「愛國藝人」之譽。曾任河南豫劇院院長。 常香玉的歲月往事(鳳凰衛視) (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PGqumtrPNs/ (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m6_Muwke9Q/ (3)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13pk9KG1vQ/ (4)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2RSrblW-GI/ 陳天然(鞏義行) (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dBPu3zwDJk/ (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gsdsm4s2Xs/ 陳天然,鞏義人,版畫家,書法家,曾任河南省書協美協主席,河南書畫院院長。 李公濤(鞏義行) (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xk7yCTT6Ro/ (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j87osaNmPI/ 李公濤,鞏義人,創辦開封中國翰園碑林。翰園碑林是一座融山水藝術景觀和古典園林建築藝術為一體,集古今中外詩詞、書畫、碑刻藝術之大成的文化園林。
Ⅶ 鞏義的詳細簡介
簡介
鞏義市位於河來南源省中部、中嶽嵩山北麓,北緯 34」31' 一 34」52' ,東經 112」49' - 113」17' 。總面積 1041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50 萬畝,人口 79 萬人,有漢、回、維吾 爾、彝、苗、白等民族。鞏義市委、市政府駐鞏義東區行政中心(隴海東路),轄 15 個鎮、 5 個街道辦事處, 292 個行政村。
建國後,鞏義隸屬鄭州專署, 1955 年 1 月改屬開封專署, 1983 年 8 月復屬鄭州市, 1991 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縣級市),仍隸屬鄭州市。
鞏義區位優勢明顯。東距鄭州市 82 公里,西距洛陽 76 公里,隴海鐵路、 310 國道和連霍高速公路橫穿東西,豫 31 線、焦(作)鞏(義)黃河大橋縱貫南北。全市通車總里程達 1347 公里,有 6 條鐵路專線與國鐵相連。電話裝機總量達 177574 門,所有鎮實現了自動程式控制電話,在全省縣(市)首家開通了萬門程式控制和移動通訊工程,率先實現了光纖數字通訊,成功完成了與省會鄭州市的並網。
Ⅷ 鞏義市的人文風景和文化遺址有哪些
鞏義境內有裴李崗、仰韶和龍山文化遺址70多處,擁有北魏石窟、宋陵、康百萬庄園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河洛匯流、浮戲山雪花洞、宋陵、嵩陰風景區、青龍山慈雲寺、杜甫故里、康百萬庄園等六個景區成為河南省三點(鄭、汴、洛)一線(大黃河旅遊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康百萬庄園位於鞏義市康店鎮,距市區4公里,始建於明末清初。由於它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196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三大庄園(另兩大庄園主為劉文彩、牟二黑)之一。
宋陵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分布在鞏義市的西村、芝田、市區、回郭鎮4個鎮區,佔地約30平方公里。北宋九個皇帝中,除徽、欽二帝被金兵虜去死於五國城外,其餘七個皇帝及趙宏殷均葬在鞏義,通稱「七帝八陵」,加上後妃和宗室親王、王孫及高懷德、蔡齊、寇準、包拯、楊六郎、趙普等功名勛名將共有陵墓近千座。
鞏義石窟寺位於南河渡鎮寺灣村,距市區10公里,1982年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鞏義石窟是北魏皇室開鑿的一座石窟,孝文帝創建了寺院,宣武帝時開始鑿石為窟,刻佛千萬像,後來的東西魏、唐、宋時以陸續在這里刻了一些小龕。
青龍山慈雲寺風景區,位於鞏義市東南25里的青龍山中,總面積51平方公里。青龍山原名霍山、天陵山,山中有千年古剎慈雲寺,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七年,是佛教傳入中原後,有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創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素有「釋源」和佛教「祖庭」之譽。
杜甫陵園位於鞏義市城區西北5公里處的康店鎮康店村西部邙嶺上。1990年市政府投資70多萬元,對陵園整修一新。陵園佔地34畝,坐北向南,主體建築有大門樓、杜甫大型雕像、雙層亭、詩聖碑林、杜甫墓、吟詩亭、望鄉亭、草亭、獻殿等組成。
鞏義是華夏文明發祥地的核心地區之一。境內有塌坡遺址、鞏義窯址和裴李崗文化多處遺址。
塌坡遺址是中國早期發現的史前遺址之一。1935年,河南省古跡研究會郭寶鈞、劉曜(尹達)、韓維周等曾進行過試掘。抗日戰爭期間,日軍攻陷開封,發掘出土的遺物及當時的文字資料全部丟失。1995年2月和3月,鞏義市文管所對該遺址進行了調查。發現房基3座,灰坑3個,採集文物標本100多件。
鞏義窯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際上是對河南省鞏義市東約5公里的白河兩岸一系列瓷窯址的統稱。這一帶沿白河兩岸分布的水地河村、白河村、鐵匠爐村、大黃冶村、小黃冶村都發現了瓷窯址,其中最早被發現的是位於白河下游大、小黃冶村的唐三彩窯址,2001年,黃冶三彩窯址被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年以後的2006年,國務院再度將白河兩岸分布的其他窯址一並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黃冶三彩窯址合並,更名為鞏義窯址。
裴李崗文化遺址位於黃河南岸的鞏義市河洛鎮一處名為庄嶺的台地之上,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寬60米至150米,面積約30萬平方米。
Ⅸ 鞏義的歷史文化遺址有哪些
你是要機器的吧
Ⅹ 鞏義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鞏義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早在 30 萬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是華夏文明發祥地的核心地區之一。境內有裴李崗、仰韶和龍山文化多處。夏代曾建都斟郡(今稍柴、羅庄一帶)。西周、春秋時,鞏為鞏伯國。戰國,稱東周。秦莊襄王元年(前 249 )置鞏縣。鞏縣南依中嶽嵩山,北瀕黃河天塹,東臨虎牢關,西據黑石關,南有軒轅關「 山河四塞、鞏固不拔 」 而得名,歷代因之。又因地扼古都洛陽,故史有 「 東都鎖鑰 」 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代著名的虎牢之戰、興洛倉,近代軍閥胡、憨之戰均發生於此。鞏義為歷史古邑,是古代名人活動和墓葬的寶地。據先秦典籍載,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等都曾在這里活動,創造了為後人稱道的堯天舜日式的穩定與繁榮。境內的古斟郡(今銷柴、羅庄一帶)曾是夏王朝建都的地方。湯(前 16 世紀期間),大旱七年,湯以六事自責,身禱於桑林之野(今魯庄一帶);周武王討伐殷紂王(前 11 世紀期間),至鯨水(鞏義西北部,濱黃河),見殷大臣膠見;西周穆王(前 947 一前 928 )初, 東游黃澤(今和義溝村),宿於曲洛;春秋時代,周敬王十月二十一日到郊(羅庄附近); 秦朝二十八年(前 219 ),始皇帝出巡,經鞏東去;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 ( 400 )九月,孝文帝元宏在小平津(今康店裴峪)閱兵;隋大業元年( 605 )八月,煬帝巡遊江都(今揚州),從話渠口坐小朱艦途經洛口(今河洛鎮洛口村),換乘大龍舟入黃河南下;唐太宗貞觀 19 年(公元 645 年),太宗駕臨鞏縣石窟寺朝佛;唐朝睿宗太極元年,詩聖杜甫誕生於南瑤灣(今站街鎮南瑤灣村);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 977 )二月,太宗趙員到鞏義,住洛口,賜西山名「太平崗」;真宗景德 4 年(公元 1007 年), 真宗趙恆駕臨鞏義,祭把永安請陵;清朝光緒二十七年( 1901 ),慈接太後和光緒皇帝從西安返京,途駐駕鞏縣城(今站街鎮老城村);北宋太平興國二年( 977 )四月,宋太祖趙匡於永昌陵(今西村鎮常封);至造三年( 977 )三月,太宗趙靈葬於永熙陵(今西村鎮涵論村東);乾興元年( 1022 )十月,葬其宗趙恆於永定陵(今芝田鎮蔡庄嶺);仁宗天聖元年( 102 ),寇準歸葬於孝義保(今芝田鎮寇家灣);嘉祐八年( 1063 )十月,葬仁宗趙偵於永昭陵(今鞏義市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