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城鎮化發展歷史

城鎮化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1 00:58:13

A. 中國城鎮化發展歷程

1.歷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城鎮化進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1949~1957年。建國初三年恢復時期以後,我國很快進入了「一五計劃」的大規模工業化建設和城市建設時期,國家採取「重點前進」的城市發展方針,城鎮化得到了穩步推進。城鎮化水平由10.6%提高到15.4%,平均每年提高0.6個百分點。

(2)第二階段:1958~1978年。這一階段我國城鎮人口增長速度變化比較紊亂,總體上是「大起大落」的發展時期。21年間城鎮人13共增長7296萬人,城鎮化水平由15.4%提高到17.9%,平均每年提高0.2個百分點,僅為第一階段的五分之一。
「大起」:1958~1960年三年「大躍進」期間農村人13進入城市嚴重失控,城鎮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7%,三年提高了4.3個百分點,平均每年增加1.43個百分點。
「大落」:「大躍進」後進入困難時期和調整階段,城鎮人口中2600萬人被動員回鄉,城鎮化水平從19.7,5%下降到17.98%。「文革」十年,經濟社會事業遭到極大破壞,加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等逆向人13的遷移的影響,城市化水平多年徘徊在17%上下。

(3)第三階段:1978年至今,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穩步增長的城鎮化階段。一系列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執行極大地推動了城鎮化的發展。
1978~2005年27年的時間里,我國城鎮化水平由17.9%提高到43.0%,平均每年增加0.93個百分點,是世界平均增長水平的2倍以上。

B. 新型城鎮化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新型城鎮化最早2007年提出的, 新型城鎮化的具體定義和發展模式,最早出自一篇文章:中國復興的前提是什麼,作者張榮寰,在生態文明理論中提出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發展模式,其中有一段分享給大家,尤其是他在2007年就說了的這一段話,我感覺就是個預言,就是個真知,就是個從心底對國家人民的那種愛,對國家未來前途深邃思考:「當我們八年後(指2013年),在回頭審視全球發展模式的高下時,就會看到一種人文精神力量所產生的逆轉,同樣的金融危機、同樣的寬松貨幣政策,卻產生了不一樣的經濟效果,你會看到道瓊斯指數的歷史新高、也會看到中國A股市場的疲軟。注重民生經濟的美國會把國家引向更美好的前途,而注重投資拉動的中國將在人權生活化缺席的狀況下,把中國的經濟陷入產能過剩、物價奇高、道德敗壞的泥沼中,從內心深處希望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發展模式在以人權生活化、新型城鎮化、產業自優化三方面動能和諧統一起來使中國轉型。」摘自:
中國復興的前提是什麼?(2007-05-04
01:41:51)
中華民族的復興必將啟動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發展模式,主要走人權生活化、新型城鎮化、產業自優化的發展道路。
人權生活化、新型城鎮化、產業自優化分別是上升人格、生態、產業的幸福寶庫。只有不去顧此失彼、協調開發才會走向巨大發展,否則將成為巨大的災難。總體上需要把握人學精神:人權立國,憲行中國;人權立世,憲行世界,走世界倫理社會化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人權生活化、新型城鎮化、產業自優化是中國夢
新型城鎮化是為了提高人民民生幸福水平而規劃建設的生態文明城鎮集群。新型城鎮化的基本特徵是生民為本、發展人文、生態宜居、產業優化、城鎮聯動、走廊便捷、循環持續、和諧發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是具有獨特競爭力、自優化的生態產業群。人權生活化是為了保障人民民生幸福權益而推動人權立國的公民憲政體制;是空間調整的最高藝術。
人權生活化的基本特徵是憲法是公民立的、主權是公民的、司法是公民的、政府是有限的、公共權力的運行是規范的、公共福利是實現和保障的;是人權立國,憲行中國;扶富助貧、持強幫弱;以德育國、依憲輔政;生態文明,健康社會;美麗中國、幸福公民的人本憲政制;是人格上升的宏觀把握。
產業自優化是為了持續人民民生幸福權益而規劃建設的可持續產業循環資源圈。產業自優化的基本特徵是極平台、雲產業、物聯網、全數據、文明走廊、零廢處理;是可持續戰略產業再造;是因地制宜能源自循環;是工業化結構調整的自優化及其升級。
從拉動經濟發展的角度和提高民生幸福指數的角度看:新型城鎮化是主旋律、人權生活化是大前提、產業自優化是正方向。三化是生態文明的發展的基本軌跡,哪一方面出現缺失和不足,所導致的失衡都將是災難性的。當我們八年後,在回頭審視全球發展模式的高下時,就會看到一種人文精神力量所產生的逆轉,同樣的金融危機、同樣的寬松貨幣政策,卻產生了不一樣的經濟效果,你會看到道瓊斯指數的歷史新高、也會看到中國A股市場的疲軟。注重民生經濟的美國會把國家引向更美好的前途,而注重投資拉動的中國將在人權生活化缺席的狀況下,把中國的經濟陷入產能過剩、物價奇高、道德敗壞的泥沼中,從內心深處希望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發展模式在以人權生活化、新型城鎮化、產業自優化三方面動能和諧統一起來使中國轉型。

C. 中國城鎮化哪時開始的

其實早在新時來期時代,已經有城市出現源了,只不過那時候工業不發達,城市裡大部分是手工業和商業,加上一些原居民以及達官貴人及家眷,中國古代城鎮化一直領先世界,唐朝長安人口已經達到100多萬,絕對的當時國際化大都市,隨著西方工業革命興起,城鎮化快速發展,中國現代化城鎮化始於1991年 辜勝阻在《非農化與城鎮化研究》中使用並拓展了「城鎮化」的概念!很多人誤認為城鎮化就是趕農民上樓,其實不以為然,城鎮化實際上是工業化,把傳統的農業生產變為規模化生產,其實相當於工業,農場相當於工廠,糧食就是商品,這樣是有利於生產力的提高的!

D. 城市化的歷史進程是怎樣的

城市化進程的表復現具有一定的制特徵性: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產業結構中,農業、工業及其他行業的比重彼此消長,不斷變化;城市化水平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成正比;城市化書評高,不僅是建立在二、三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也是農業現代化的結果。
城市化衡量指標:
1、城市化水平指標
此指標的公式是:PU=U÷P×100%;式中:U——城市人口;P——總人口。
2、城市化速度指標
次指標的公式是:TA=1÷n(PUt+n—PUt);式中:TA——城市化速度;n——兩時刻間的率數;PUt+n、PUt——在t+n年和t年的城市人口百分比;要注意,公式中城市化速度(TA)的單位是城市人口比重平均增長(或減少)的百分點,而不是百分比。
3、城市化質量指標

E. 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歷史發展

1.城市化水平。
從1949年建國到1978年「三中全會」以前,中國大陸的城市化相當緩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發展中國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國大陸僅由11.2%上升到19.4%。這種城市化的緩慢並不是建立在工業發展停滯或緩慢的基礎上,正相反,改革開放前的29年,中國大陸的工業和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並不算慢,工業總產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長了38.18倍,工業總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會總產值增長12.44倍,其中非農產業在全社會總產值中的比重,則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國民收入總額則從1949年的358億元增長到1978年的3010億元(按當年價格計算),提高7.41倍,其中非農產業在國民收入構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從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總量年均增長4.9%,人均GDP增長2.9%,其中中國大陸GDP年均增長5.1%,人均增長2.9%,高於和等於世界平均水平,高於同期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
2.城市化特點。
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的城市化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1)政府是城市化動力機制的主體。(2)城市化對非農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區域發展受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的制約。(4)勞動力的職業轉換優先於地域轉換。(5)城市運行機制具有非商品經濟的特徵。
這種城市化的結果,是形成了城鄉之間相互隔離和相互封閉的「二元社會」。這里所說的二元社會結構,是指政府對城市和市民實行「統包」,而對農村和農民則實行「統制」,即由財產制度、戶籍制度、住宅制度、糧食供給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給制度、教育制度、醫療制度、就業制度、養老制度、勞動保險制度、勞動保護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體制度所造成的城鄉之間的巨大差異,構成了城鄉之間的壁壘,阻止了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動。 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的城市化,是在國民經濟高速增長條件下迅速推進的,城鄉之間的壁壘逐漸松動並被打破,特別是鄉鎮企業的發展,使得中國的城市化呈現出以小城鎮迅速擴張、人口就地城市化為主的特點。
1.城市化進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1)1978-1984年,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要動力推動城市化階段。這個階段的城市化帶有恢復性性質,「先進城後建城」的特徵比較明顯。第一,表現在大約有2000萬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和下放幹部返城並就業,高考的全面恢復和迅速發展也使得一批農村學生進入城市;第二,城鄉集市貿易的開放和迅速發展,使得大量農民進入城市和小城鎮,出現大量城鎮暫住人口;第三,這個時期開始崛起的鄉鎮企業也促進了小城鎮的發展;第四,國家為了還過去城市建設的欠帳,提高了城市維護和建設費,結束了城市建設多年徘徊的局面。這個階段,就人口來看,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年均提高0.85個百分點。
2)1985-1991年,鄉鎮企業和城市改革雙重推動城市化階段。這個階段以發展新城鎮為主,沿海地區出現了大量新興的小城鎮。
3)1992-2000年,城市化全面推進階段,以城市建設、小城鎮發展和普遍建立經濟開發區為主要動力。1992年到1998年,城市化率由27.63%提高到30.42%,年均提高0.42個百分點。
進入90年代以後,中國城市化,已從沿海向內地全面展開。1995年底與1990年相比,建制市已從467個增加到640個,建制鎮則從12000個增加到16000多個;從人口來看,城市化水平也從1990年的26.41%提高到28.62%。
2.城市化政策的變化。
1978年以後,在經濟高速增長而城鄉戶籍分隔的背景下,積極發展小城鎮就必然成為可供政府選擇的最佳城市化政策。中國的城市化終於由被壓制轉為松動和放開,過去那種控制城市人口增長和城鄉分隔的政策被鼓勵小城鎮發展的政策所取代。1980年,在當時城鄉分隔、大城市基礎設施滯後的情況下,全國城市規劃工作會議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等城市,積極發展小城市」的城市發展總方針。
為貫徹上述政策,80年代初,開始實行市地級市管理縣級市制度,地級市數量增加較快,1983-1998年間,共有100多個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其中僅1983-1985年的3年裡,地級市的數量凈增加50個。
1983年,加強小城鎮建設,以小城鎮為主,大中小城市為輔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
1984-1986年「撤社建鄉」,並降低建制鎮標准,3年裡建制鎮數量增加7750個;1992-1994年,國家對鄉鎮實行「撤、擴、並」,結果3年裡建制鎮又增加7750個。這6年裡建制鎮增加數相當於1979-1999年間(21年)凈增加數的71%。
1986年國家有關部門修訂「建市」標准後,縣級市也增加很快。1986-1996年的11年間,縣級市數量凈增加286個。1992年,國務院再次修訂小城鎮建制標准,促進了小城鎮的發展。
1993年10月,建設部召開全國村鎮建設工作會議,確定了以小城鎮建設為重點的村鎮建設工作方針,提出了到21世紀末中國小城鎮建設發展目標。會後,經國務院原則同意,建設部等6個部委聯合頒發了《關於加強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1995年4月,國家體改委、建設部、公安部等11個部委聯合下達《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指導意見》,並在全國選擇了57個鎮作為綜合改革試點。1997年6月10日,國務院批轉了公安部《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和《關於完善農村戶籍管理制度意見》的通知。通知認為,應當適時進行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允許已徑在小城鎮就業、居住並符合一定條件的農村人口在小城鎮辦理城鎮常住戶口,以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就近、有序地向小城鎮轉移,促進小城鎮和農村的全面發展。農村新生嬰兒可以隨母或者隨父登記常住戶口。此後,許多小城市為促進經濟發展,基本放開了戶籍限制;不少大中城市,甚至北京、上海等,也放鬆了外地人口進入本市的限制。
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進一步提升了發展小城鎮的重要地位。200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抓住機遇,適時引導小城鎮健康發展,應當成為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農村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在關於「十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隨著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中國推進城市化條件已漸成熟,要不失時機實施城鎮化戰略。」為了加快城鎮化,2001年5月,國務院批轉了公安部《關於推進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2001年5月,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於推進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指出: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范圍,是縣級市市區、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及其他建制鎮;凡在上述范圍內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穩定的職業或生活來源的人員及與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親屬,均可根據本人意願辦理城鎮常住戶口;已在小城鎮辦理的藍印戶口、地方城鎮居民戶口、自理口糧戶口等,符合上述條件的,統一登記為城鎮常住戶口。這標志著小城鎮已經廢除了城鄉分隔制度。有些地方甚至採取了鼓勵農民到小城鎮居住和創業的政策。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化政策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過去實行城鄉分隔,限制人口流動逐漸轉為放鬆管制,允許農民進入城市就業,鼓勵農民遷入小城鎮;二是確立了以積極發展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方針。

F. 城鎮化建設的大背景是什麼誰提出的目的意義是什麼目前如何發展城鎮化建設

城鎮化建設的大背景是什麼?
2012年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
十八大之前,對於城鎮化建設,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十七大的進一步補充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業內人士普遍的說法是,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鎮化」,是在未來城鎮化發展方向上釋放出了「轉型」的「新信號」。
從1978年到2011年,城鎮人口從1.72億人增加到6.9億人,城鎮化率從17.92%提升到51.27%,雖然從表面上看,中國城鎮化建設已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背後潛藏的諸多矛盾、問題也日益凸顯。目前中國城鎮化率統計是以常住人口計算,按照這樣的演算法是已經突破了50%,但如果按照有城鎮戶籍的人數,按照政府提供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水平來說,中國的城鎮化率大概只有35%-36%。官方統計的數據是,在城鎮打工的2.6億的農民工中,真正在城市購房的還不足1%;大約有1.59億在城市工作半年以上的農民工及其家屬是處於「半市民化」狀態。
具體到對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布局,更進一步的規劃是,在東部地區,優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逐步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資源(600139,股吧)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培育壯大若干城市群。在此基礎上,優先發展區位優勢明顯、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小城市,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把有條件的東部地區中心鎮、中西部地區縣城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將創造新需求,圍繞未來城鎮化戰略布局,下一步國家將統籌推進鐵路、公路、水運、航空、輸油氣管道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發揮其對城鎮化發展的支撐和引導作用。為破解城鎮化的改革難題,未來除了將大幅度提高農村征地補償,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之外,還有可能在全國統一推行居住證,而這樣的改革,勢必也會對解決收入分配、擴大內需等問題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誰提出的?目的意義是什麼?
是中央提出來的。目的和意義是遵從「公平共享」、「集約高效」、「可持續」三個原則,按照「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要求,推動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將城鎮化發展由速度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

目前如何發展城鎮化建設?
在目前城鎮化過程中,應堅持正確的建設方向並注重引導,防止造成重大失誤和損失。
第一,高度重視城鎮化使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問題。從中國國情出發,城鎮化中接收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應以城市為主,城市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點和主導方面。其次才是小城鎮。正確的城鎮化道路應該是穩步發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積極發展中小城市,有重點的發展小城鎮,這樣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第二,要堅決防止大城市病的發生。全國加速推進城鎮化,戶籍制度正在改革,農民進城的門檻正在降低,進城落戶的條件正在放寬,這是加速推進城鎮化所必要的。但同時必須堅決防止在城市基礎設施跟不上的情況下,城市人口機械性的過快增加,造成道路不暢,交通堵塞;學校不足,學位短缺;供水、供電、供氣緊張;垃圾處理不了,濁水橫流,河流污染,環境破壞;社會治安惡化等大城市病的發生。城市管理者一定要作好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擴大城市容量,積極開辟就業渠道,給農民進城就業創造條件;做好宏觀調控,使城市人口的機械增加與城市公用設施、教育、服務、生產和環境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三,要克服和防止盲目擴鎮、建鎮熱潮在城鎮化過程中,農村富餘勞動力一部分轉移到鎮,這是必然趨勢。但是全國1.9萬個建制鎮不可能全面擴容,不能一哄而起,必須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做好統籌規劃,選擇少數有發展條件的鎮有重點地擴建和發展。切不可形成擴鎮、建鎮熱潮。

G. 城市發展的歷史沿革

中國的社會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階段性過程,尤其在以磨合與調整為重要特徵的回社會轉型中答期,制定和調整城市發展戰略,不僅要考慮城市社會的現實需要,而且要考慮到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應該從加大城市開放力度....
十六大以來,我國城鎮化發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以平均每年1.35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096萬人。2011年,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1.27%,比2002年上升了12.18個百分點,城鎮人口為69079萬人,比2002年增加了18867萬人;鄉村人口65656萬人,減少了12585萬人。
社科院最新報告稱,今後20年內,中國將有近5億農民需要實現市民化,為此至少需要40萬億-50萬億元的成本。據初步測算,僅解決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農民市民化成本至少人均10萬元……
從城市的功能類型來看
可分為四大類:第一類集政治、經濟、貿易、金融、科教等為一體。

閱讀全文

與城鎮化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