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中國書法的發展歷史
起源: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故名。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1954年在西安半坡仰韶遺址,又出土了很多陶器,其口緣外往往刻有不同的符號。1959年,在山東大汶口地區也發現了仰韶文化的文字元號。
經考徵,這些符號即是簡單的文字,有的已經釋出。至於大汶口陶器文字圖的文字則是意符「熱」字,已是合體圖畫的會意字。太陽烤得下面起了火,就是熱。有人認為這些符號就是「結繩而治」以後的「書契」。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類型,即表形文字(圖畫文字);表意文字,(字體表示語言中的詞或詞素);表音文字(拼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② 書法演變歷史
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書法演變簡史:
一、商至西漢
1、甲骨文現存中國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辭。是對未來事情結果的占卜,盛於殷商。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圓多異,長扁隨形,錯落多姿而又和諧統一。
2、金文是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體的總稱。
3、石刻文產生於周代,興盛於秦代。東周時期秦國刻石文字。在10塊花崗岩質的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詩一首,內容歌詠秦國君狩獵情況,故又稱獵碣。
4、簡帛墨跡秦代開創書法先河。秦統一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由於李斯之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於是隸書出現了。書法藝術最重真跡,但秦漢以前的書法中的真跡,一般只有在簡、帛、盟書中才能見到。二、東漢漢代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是漢隸成熟的標記。
二、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為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杜度、崔瑗、 張芝為代表,張芝創立草書。它標志著書法開始成為一種能夠高度自由的抒發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書法藝術
1、三國時期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鍾繇所創。
2、兩晉時期晉時,在生活處事上倡導「雅量」「品目」藝術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書法大家輩出,簡牘為多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妍放疏妙的藝術品味迎合了士大夫們的要求,人們愈發認識到,書寫文字,還有一種審美價值。
兩晉書法最盛時,主要表現在行書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 人稱「書聖」。兩晉行書的代表作「三希」,即《伯遠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3、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藝術進入北碑南帖時代。北朝碑刻書法,以北魏、東魏最精,風格亦多資多彩。南梁《瘞鶴銘》,北魏《鄭文公碑》可謂南北雙星。
四、隋唐五代隋結束南北朝的混亂局面,統一中國,正式完成楷書之形式。隋楷上承兩晉南北朝沿革,下開唐代規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遺世,多為真書。唐代書學鼎盛,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
唐代名家輩出,燦若繁星。「初唐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盛唐時期的,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張旭和懷素的狂草。晚唐有王文秉的篆書,李鶚的楷書和楊凝式的「二王顏柳」余韻。
五、宋至明中宋朝的書法,此乃朱熹倡理學所致,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倡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宋代書法家代表人物是蘇、黃、米、蔡。
元代書法總的情況是崇尚復古。趙孟頫,鮮於樞等名家,是這時期書法的代表。他們主張書畫同法,注重結字的體態。詩、書、畫的結合,是藝術品的形制上的突破。
明朝書法的發展表現為三個階段明初書法「一字萬同」,「台閣體」盛行。沈度學粲兄弟推波助瀾將工穩的小楷推向極致。明初書法家有擅行草書的劉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隸的宋遂和名滿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明中期吳中四家崛起,書法開始朝尚態方向發展。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寵四子,依趙孟頫而上通晉唐,取法彌高;筆調亦絕代,書法開始邁入倡導個性化的新境域。
晚明書壇興起一股批判思潮,書法上追求大尺幅,震盪的視覺效果,側鋒取勢,橫塗豎抹,滿紙煙雲,使書法原先的秩序開始瓦解;這些代表書家有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倪元瑞等。而帖學殿軍董其昌仍堅持傳統立場。六、明中至清明末與清,美學主潮以抒情揚理為旗幟,追求個性與發揚理性互相結合,正統的古典美學與求異的的新型美學並盛。清代書法的總體傾向是尚質,同時分為帖學與碑學兩大發展時期。
趙佶的「瘦金體」書法藝術,鄭板橋的「六分半書「書法藝術,金農的「漆書」書法藝術,都是非常富有個性、富有藝術特色的書法藝術,獨具一格,開一派風格,對後世影響極大。
拓展內容
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鍾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里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漢字為依託,是中國書法區別於其他種類書法的主要標志。
③ 中國書法的歷史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在書法的萌芽時期(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歷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
在書法的明朗時期(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為該時期的主流風格。
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一群書法家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家。
在書法造詣上各有千秋、風格多樣。經歷宋、元、明、清,中國書法成為一個民族符號,代表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恆魅力。
(3)書法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書法史上的著名字體:
1、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2、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也是一種官名。《新唐書·百官志二》記中書省史館有楷書二十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楷書作為官名也稱作楷書手,掌繕寫之事,在同一機構中並置,因具體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職官二十二》記楷書手為流外勛品官。宋代無楷書手之稱,惟稱楷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書法
④ 書法的歷史
中國書法史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雖然書法藝術的自覺化至東漢末才發生,但書法藝術當於漢字的萌生同時。漢字的形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目前發現的於原始漢字有關的資料,為學術界公認的中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約前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從商代後期到秦統一中國(前 221年),漢字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這種演變具體反映在字體和字形的嬗變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趨向線條化,戰國時代民間草篆向古隸的發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書法的藝術性卻隨著書體的嬗變而愈加豐富起來。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由於書、畫創作所採用的工具與材料具有一致性。《歷代名畫記》中談論古文字、圖畫的起源時說:「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書畫雖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後的發展狀況是以互補的獨立性發展變化的。
⑤ 中國書法文化的中國書法文化
中國五千年璀璨來的文明及無自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由於書、畫創作所採用的工具與材料具有一致性。《歷代名畫記》中談論古文字、圖畫的起源時說:「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書畫雖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後的發展狀況是以互補的獨立性發展變化的。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與漢文字的產生與演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系。那麼究竟什麼是「書法」呢?我們可以從它的性質、美學特徵、源泉、獨特的表現手法方面去理解。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徵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律又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
⑥ 中國書法歷史有幾年
中國書法史抄有兩千年二襲百多年的歷史了。
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就開啟了中國書法的歷史。秦始皇這個時代,中國的文字是比較混亂的,原來的六國各有各的書寫風格。
但是,規范的字,仍然是篆書,這種篆書,也叫大篆,是有一別於我們後來發現的甲骨文的周代文字體系。但是,由於春秋戰國時期長達400多年的諸侯獨立,各國的文字也有一些自己的特點。
不少字已經與原來的西周文字差別很大。 秦始皇統一中國,當然面臨著文字統一問題,所以,頒布命令,由丞相李斯主持了對國家規範文字的統一。
(6)書法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較多的類文字元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非現人能識別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字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單個獨立的字。
⑦ 中國書法歷史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中國古代有許多著名書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蘇軾、黃庭堅最為出色。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序》等。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 歐陽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楷書《蘭亭記》行書有《行書千字文》。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臨沂市費縣)人,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 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 《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是唐朝最後一位著名書法家。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柳公權一生書碑特多,主要代表作《金剛經刻石》、《李晟碑》、《玄秘塔碑》。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蘇軾的主要書法代表作有:《中山松醪賦》《洞庭春色賦》《答謝民師論文帖》《江上帖》《李白仙詩帖》《令子帖》《懷素自序》等。毛筆楷書 書法,是一門有法度的高級藝術。重在「法度」!有「法」無「法」,就是書匠和書法家的區別。傳統藝術之一。指用毛筆書寫篆、隸、正、行、草各體漢字的藝術。技法上講究執筆、用筆、點畫、結構、章法等,與中國傳統繪畫、篆刻藝術關系密切。有三千多年歷史,以商周的金文為萌芽;其後秦篆、漢隸、晉草、魏碑、唐楷、宋行,各擅其勝。
(1) 古代史官修史,對材料處理、史事評論、人物褒貶,各有原則、體例,謂之「書法。」
(2) 文字的書寫藝術。亦指書法作品。
(3) 指漢字形體。
(4) 措辭方式。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類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先秦
甲骨文 金文 郭店楚墓竹簡 大盂鼎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盤 攻吳王夫差鑒 侯馬盟書 散氏盤 牆盤 石鼓文 青川木牘 大克鼎 陳曼簠 戰國越王劍銘
秦漢
李斯 張芝 篆書 漢隸 草書 楷書 行書 皇象 蔡邕 石門頌 乙鍈碑 曹全碑 張遷碑 鮮於璜碑 秦詔量銘文 萊子侯刻石 天發神讖碑 陽陵虎符
魏晉南北朝
王羲之 王獻之 鍾繇 索靖 王珣 陸機 泰山經石峪 張猛龍碑 張黑女墓誌 敦煌書法 元懷墓誌 元暉墓誌
隋唐五代
張旭 顏真卿 歐陽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孫過庭 李陽冰 賀知章 張旭 懷素 李邕 智永 徐浩 柳公權 楊凝式 董美人墓誌
宋遼金
蘇 軾 黃庭堅 米芾 蔡襄 趙佶 蔡京 朱熹 歐陽修 李建中 林逋 薛紹彭 張即之 吳琚 白玉蟾
元代
趙孟俯 鮮於樞 康里巎巎 倪瓚 饒介 張雨 楊維楨 鄧文原
明代
董其昌 祝允明 文徵明 陳 淳 王寵 王鐸 倪元璐 黃道周 徐渭 張瑞圖 宋克 陳洪綬 沈粲 陳獻章 姚綬 陳繼儒 張弼 邢侗 文彭 蔡羽 米萬鍾 沈度 唐寅 憨山 解縉 釋擔當 莫是龍 孫慎行
清代
傅山 金農 吳昌碩 鄧石如 蒲華 黃慎 鄭簠 石濤 趙之謙 吳熙載 姚鼐 何紹基 宋曹 查士標 楊守敬 萬經 巴慰祖 翁同和 沈曾植 吳大征 汪士慎 李鱔 梁巘 莫友芝 劉墉 黃易 錢灃 徐三庚 翁方綱 伊秉綬 俞樾 張裕釗 鄭燮 周亮工 高鳳翰
包世臣 張照 鐵保 王文治 陳鴻壽 龔賢 丁敬 曾國藩 梁啟超 康有為
近現代
李叔同 毛澤東 郭沫若 於右任 沈尹默 舒同 林散之 趙朴初 沙孟海 啟功 康殷 傅伯庚 劉炳森 張海 沈鵬 歐陽中石 鍾致帥 黃學江張榮慶 寧蘭智 鄒德忠 李振凱 王鏞 呂偉濤 張四平 范強 吳軾夫 鍾小平 馬蘭生 張東金 楊成 南陵人 陳沫吾 魯藝 呂金光 劉宗衛 高峰超 劉孟伉 陳無垢 陳啟元 戴躍 馬華林 張海 朱關田 大漠 王頌余 蘇園 劉雅樓 張景岳 何應輝 田旭中 侯開嘉 鄒文正 向明 張光興 劉奇晉
⑧ 中國書法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中國書法處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
漢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傳承數千年,從未中斷,為世界各國文化源流所僅見,見證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以漢字方塊字的獨特性為基礎,在儒釋道思想的浸潤下,中國書法成為具有豐富文化含量的獨特藝術形式。
與中國畫相比,書法以漢字為基礎,思想性、抽象性都讓它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更為緊密、直接的關系。哲學家、藝術家熊秉明認為,實際上中國書法處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因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在哲學,而要使哲學精神的抽象落到現實生活,書法正起了橋梁的作用。
(8)書法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無與倫比的豐富文字記載都已為世人所認可,在這一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再現了這一歷時性的嬗變過程。而具有姊妹性質的書畫藝術在歷史的嬗變中又以其互補性和獨立性釋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
由於書、畫創作所採用的工具與材料具有一致性。《歷代名畫記》中談論古文字、圖畫的起源時說:「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
書畫雖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後的發展狀況是以互補的獨立性發展變化的。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與漢文字的產生與演進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系。那麼究竟什麼是「書法」呢?我們可以從它的性質、美學特徵、源泉、獨特的表現手法方面去理解。
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徵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律又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
⑨ 中國書法的由來
中國的書抄法藝術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
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書法的演變一般是指書法字體的演變。一般說來魏晉時期既是書體的終結期,又是書法技法的集大成期。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書體沿革流變,書法藝術異采迷人。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9)書法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書法題字歷來應用廣泛,有古代文人騷客詩書畫作相互題字之雅興,有皇帝及達官貴人題字之尊榮,也有特別活動題字以資紀念等等。發展到今天更是應用廣泛,分類眾多,可分為如下六大類:
1、禮儀紀念題字;
2、人文景觀題字;
3、文化品牌題字
4、影視書刊題字;
5、廣告宣傳題字;
6、藝術收藏題字。
⑩ 中國書法文化史
第一節 文字的孳乳與字體的演變
漢字,是中國書法的造型基礎,它是以「象形」為本源的符號。關於漢 字的起源,我國古代典籍中有不少記載。古代傳說神農見嘉禾八穗而作穗書,
黃帝見景雲而作雲書,少昊作鸞鳳書,帝堯作黽書。穗、雲、鳳、黽,這都 是象形「遠取諸物」的依據。古人用線條勾勒、描繪這些「物」,都有求美 之意。漢字本身就帶有「天生麗質」和「遒麗天成」(1)的特點。魯迅先生說 得好:「寫字就是畫畫」。(2)中國文字的書寫從一開始就具有美的因素,而 且也透露了書畫同源的道理。
何謂書法?簡言之,美化文字的藝術就是書法,更確切地說,就是寫字 的方法——規律和法則。在我國,「書法」一詞,已經沿用了 1000 多年。日 本、朝鮮、越南也有書法,是唐代從中國傳去的。在日本,則稱為「書道」。 它與「茶道」、「花道」鼎足而三。如果說,書法原是植根於中國的一朵藝 術奇葩,那麼,傳到東瀛後,經過彼邦人士世世代代耕耘,如今已經綻放出 與中國書法相頡頏、相媲美的並蒂蓮,實令人贊嘆。
漢字書法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六千年前。最早的遺跡要算仰韶文化時期 山東大汶口和西安半坡村的原始符號。(3)自古以來,漢字形體的發展階段是 按甲骨文、金文(鍾鼎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排列的。而字 體演變的重要手段,則是美化、簡化和草化,終極目的是文字規范化。
中國的原始文字不像希臘古代的那種表音符號,而是以象形文字為主。 兩周國祚長達八百年以上,這是一個金文藝術登峰造極的歷史階段,有名的
「大盂鼎」、「毛公鼎」等銘文就是金文藝術的典型,被人們贊譽為東方書 法的王冠。
埃及的古文字也是象形文字。它的文字產生年代比中國更早,中國象形 文字的創造則瞠乎其後。但是數千年來,埃及人墨守成規,缺乏把象形文字 美化成書法藝術的催化劑。埃及的美術,特別在雕刻方面尤為顯著。埃及人 的宗教思想是追求永恆不變的嚴格保守主義,如為實用而產生「宗教文字」, 公元前七世紀左右出現了更為簡略的「民用文字」字體。
埃及在文字標音化方面也比中國更進一步,但其象形文字並沒有隨時代 而演變,仍然保持著最初的復雜描寫性。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上簡直找不出它 的實用價值,到波特萊瑪依奧斯王朝和羅馬帝國時代竟成為特權階級所玩弄 的一種游戲,終於在公元前二百年左右完全成為廢字。
其它文明古國的文字,如印度、巴比侖等都沒有形成為書法藝術,唯獨 中國的象形文字是幸運兒!
中國文字雖稱象形文字,但決不是單純的形態摹繪。中國文字的形成與
殷、周、秦時期的美術息息相關。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途夭折。與此相反,中 國書法在漢朝以後的發展則蓬蓬勃勃,日益昌盛,出現了楷書、行書、草書 等字體,大有方興未艾之勢。
眾所周知,書法藝術的產生是同文字的產生分不開的。沒有文字,書法 藝術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當然書法藝術也無從產生。但是有了文字, 並不等於有了書法藝術。希臘、埃及、巴比侖、印度等國的情況就是如此。 中國書法藝術的產生有其獨特的歷史條件、獨特的工具和獨特的土壤。 從文字產生到書法作為一種藝術而獨立存在,中間不知經過多少代人的艱苦 探索和辛勤耕耘。漢字的構造規律,中國古代有所謂「六書」(即:象形、 指事、會意、假借、轉注、形聲)的理論。而這一理論是在甲骨文字形成並 廣泛應用之後,才總結出來的。「六書」中的「象形」有如繪畫,來自對對 象概括性極大的模擬寫實。同時由於象形文字是接近於現實事物的許多筆劃
和形體結構,因而也就包含有形式美的基本要素。 商代甲骨文的發現又為書法的產生提供了歷史見證。甲骨文本身已經具
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字和章法。它的形體結構和造字方 式為後世漢字的書法發展奠定了原則和基礎。甲骨文雖然錯綜變化,大小不 一,但每個字都有均衡、對稱、穩定的格局。它的字形構造本身就孕育了美 的因素,亦即所謂「天生麗質」或「遒麗天成」,為我國書法奠定了藝術造 型的基礎。 同時還應當指出,由於中國古文字的創造合乎美的形式規律,所以這種 文字的書寫能夠發展為書法藝術,成為一門獨立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代表了民族藝術精髓的偉大藝術。
中國書法藝術以其凈化了的線條美啟迪了人們的心靈,培育了人們的審 美意趣,「精騖八極,心游萬仞」,把人們引導到空靈、飄逸、開闊、深邃 的境界中去。
商代的甲骨文、鍾鼎文開創了中國書法之先河。周代的鍾鼎文的製作又 大有進步,銘文也較長。除鍾鼎文外,尚有石刻。石刻中最可寶貴者當推「石 鼓文」,它是從大篆到小篆之間的一種過渡的文字。
人們要問:漢字究竟是誰創造的呢?古代典籍,如:《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