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民族團結的歷史意義

民族團結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1 00:35:08

1. 談談民族團結在我國的意義

民族團結是關系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是事關全局的大事,是黨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內容。維護民族團結對於維護國家統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抵禦境外敵對勢力滲透,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維護各民族共同利益,促進各民族繁榮進步,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新時期,維護民族團結成為考驗黨執政興國、駕馭復雜國際國內環境的重要課題,是檢驗各級領導幹部處理涉及民族問題突發事件、維護穩定的能力和水平的試金石。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0年,是我國各民族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關系的面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面貌發生歷史性巨大變化的60年。60年來,民族團結為祖國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天,我們可以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族團結是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始終緊密聯系在一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在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數民族有1億多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8%以上,分布在全國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國土總面積的64%左右,西部和邊疆絕大部分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的民族團結在維護國家統一和長期穩定方面具有更為重要的地位和分量。6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的民族政策,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保證了國家長治久安。

民族團結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團結就是力量。民族團結形成的力量,既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體現,也極大地影響著綜合國力。在綜合國力構成中,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固然屬於重要因素,但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科技實力、軍事實力,沒有民族團結所凝聚的力量來貫穿,終究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強大的國力。60年來,民族團結始終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內核,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60年發展,我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這與我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產生的巨大力量有著密切關系。

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根本動力來自全國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團結,各族人民共同當家作主,才能確保各族人民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使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使社會主義制度下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現實的和潛在的積極因素競相迸發其能量,一切有利於造福社會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從而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真正變為現實。經過60年艱苦奮斗,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全國各族人民精誠團結、萬眾一心、共同奮斗。

民族團結是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客觀需要。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面臨著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現在所處的戰略機遇期,既是黃金發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新中國成立60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民族團結是福,民族分裂是禍。要牢牢抓住並切實用好當前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來,就必須在全社會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團結起來,把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來。

每段第一句是中心句 如果答政治題的話 答每段第一句就應該可以了!!我高三都是這樣答的.

2. 中國民族團結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中國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有力保障,是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力量之源,是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堅強後盾。

3. 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主要歷史史實及意義

抗戰史實: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全民參戰的一場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是中國人民取得完全徹底勝利的一場戰爭。其主要特徵有5條:1、全國共同抗戰。2、主要有兩支抗日力量。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3、兩個抗日戰場,中國國民黨面對的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開辟的敵後戰場。4、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5、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侵略戰爭,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浴血奮戰,前仆後繼,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意義(1)抗戰勝利,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的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折點。 (2)抗戰勝利,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個弱國戰勝帝國主義強國侵略的經驗和範例,也促進了民族覺醒和喚起了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採用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同時,使黨和人民得到巨大發展。這一切都為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牽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軍隊,使其不能北攻蘇聯,又大大減輕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對美英的壓力,在戰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4. 維護民族團結的意義

維護民族團結的意義
民族團結是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前途命運始終緊密聯系在一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在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數民族有1億多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8%以上,分布在全國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國土總面積的64%左右,西部和邊疆絕大部分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的民族團結在維護國家統一和長期穩定方面具有更為重要的地位和分量。6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的民族政策,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保證了國家長治久安。

民族團結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團結就是力量。民族團結形成的力量,既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體現,也極大地影響著綜合國力。在綜合國力構成中,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固然屬於重要因素,但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科技實力、軍事實力,沒有民族團結所凝聚的力量來貫穿,終究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強大的國力。60年來,民族團結始終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內核,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60年發展,我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這與我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產生的巨大力量有著密切關系。

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根本動力來自全國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團結,各族人民共同當家作主,才能確保各族人民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使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使社會主義制度下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現實的和潛在的積極因素競相迸發其能量,一切有利於造福社會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從而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真正變為現實。經過60年艱苦奮斗,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全國各族人民精誠團結、萬眾一心、共同奮斗。

民族團結是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客觀需要。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面臨著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現在所處的戰略機遇期,既是黃金發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新中國成立60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民族團結是福,民族分裂是禍。要牢牢抓住並切實用好當前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來,就必須在全社會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團結起來,把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來。

5. 「民族團結」的含義是什麼

反對壓迫:民族團結包括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包含著民族內部的團結。最後就是中華民族的團結,各黨派之間的團結。

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上,長期存在著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制度。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對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造,從根本上廢除了這一反動制度,開辟了民族平等團結的新紀元。

共同發展: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

維護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國家昌盛和民族進步繁榮的必要條件。中國的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有著內在的聯系。

(5)民族團結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徵和核心內容之一,既是各個朝代和國家穩定的根源,也是各個國家所追求的目標。

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

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我們黨民族政策的基石。在中國,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小,經濟發展程度如何,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是否相同,社會地位一律平等,享受相同的權利,承擔相同的義務;漢族和少數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沒有特權,任何民族的權利也沒有被限制。

6. 中國民族團結的意義

民族團結是維護社會穩定、祖國統一、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穩定是大局,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歷史和現實的斗爭經驗告訴我們,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必須堅定不移地反對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義是危害國家統一、影響民族團結的主要危險,沒有對民族分裂主義的堅決斗爭,就沒有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就沒有穩定與發展。這些年來,我國嚴厲打擊「三股勢力」,強化各項治本措施,確保了政治大局持續穩定,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但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面對境內外敵對勢力加緊活動的新情況、新動向,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反分裂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尖銳性,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自覺肩負起反對民族分裂,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神聖使命,不斷開創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新局面

7. 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主要史實及意義是什麼

全民族抗戰主要是指抗日戰爭時期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三省短短4個月全部淪陷,當時報紙上發出了「華北危機!中華民族危機」的文章,號召中國人奮起抗日。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逼蔣抗日,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

之後,蔣介石同意聯共抗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在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從此,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抗日,這是國共兩黨歷史上的第二次合作。(第一次合作是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時候)

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和共產黨的軍隊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國民黨軍隊主要負責正面戰場。在盧溝橋戰役中,國民黨將領佟麟閣、趙登禹壯烈犧牲,這種中國軍人所具有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注意:是中國軍人,不只是共產黨軍隊和國民黨軍隊,在這里是一個整體——中國軍人)

抗日戰爭中,最知名的三個戰役:平型關大捷、台兒庄戰役和百團大戰。

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我們取得的第一次勝利,殲敵一千多人。

台兒庄戰役是在徐州附近進行的,殲敵一萬多人,是抗戰以來取得的最重大的勝利。(初中課本當中只說是「重大勝利」,少了一個「最」)

百團大戰是共產黨領導軍隊主動出擊,規模最大的戰役。

之後,召開了中共七大,討論抗戰勝利後中國走什麼道路的問題。

再往後,小日本不投降,8月初還在頑抗,美國看不過去他們冥頑不化的死態度,於是在8月6日往小日本的後院里扔了倆原子彈,後院起火讓小日本最終不得不投降了,8月15日就宣布了投降,9月2日簽訂了投降書,3日凌晨0點生效。

抗戰終於勝利了。

抗日戰爭是我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勝利的反抗外來侵略的戰爭,(從鴉片戰爭開始,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我們都輸得很慘)結束了我們百年以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鼓舞了被侵略被壓迫民族的反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8. 我國加強民族團結有什麼重要意義

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

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縱覽中華民族的歷史,千百年來之所以具有超強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於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和精神依歸。

中華民族是一個血脈相通的共同體,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正是各族人民的同心共濟、團結奮斗,凝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澆鑄了億萬人民美好安康的幸福大廈。

「合則俱榮,分則俱損」。對於中華民族而言,什麼時候團結一致,什麼時候就眾志成城、興旺發達;什麼時候不團結,什麼時候就一盤散沙、任人欺凌。這是歷史的結論,也是現實的召喚。

(8)民族團結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怎樣落實民族團結:

首先,要強化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史就是各民族團結凝聚、共同奮進的歷史。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倍受帝國主義侵略,帝國主義勢力趁機染指新疆,侵佔領土,扶植分裂政權,各族人民飽受戰亂之苦。

新疆和平解放後,各族人民才迎來了繁榮發展的「黃金時代」。歷史證明,各民族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密不可分,一榮俱榮、一損皆損。

今天,各民族要攜起手來,強化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堅持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在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中尋求民族進步,以民族發展進步促進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

其次,要把民族團結落實到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貫穿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各環節各方面。民族團結是一種狀態,更應當是一種價值追求。

就是要體現於各民族個體之間的互敬互愛、互幫互助,就是要體現在生活中不分你我、赤誠相待,就是要體現在工作學習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還體現在遇到矛盾和問題時相互協商、包容謙讓。每一個人只要從我做起,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周圍的人,就是對民族團結作出了最大的貢獻。

9. 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是什麼

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的共同奮斗創造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璀璨文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情,民族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地區的穩定事關祖國邊防鞏固,社會長治久安;少數民族的發展事關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沒有少數民族的發展,就不可能有中華民族的振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各族人民親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區的進步和發展不但需要各族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也需要經濟發達地區的幫助和社會各方面獻計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責任;加強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是實現各民族團結和睦的基礎。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在學校更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在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時,按照教育部和國家民委以及學校的統一要求,主要採取課外活動的形式,採用團、隊、班會,民族歌舞、民族團結故事會等方式,並積極配合學校的民族知識講座,寓民族團結教育和文化娛樂、素質教育為一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民族團結與進步,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主旋律,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之餘,也引導同學們一定要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教育,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引導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使維護民族團結成為良好的社會風尚,使每一個公民都能自覺地履行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神聖義務,同時也把它當作自己的一項應盡的義務

10. 維護民族團結有何意義

我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全國共有56個兄弟民族勞動、戰斗、生活在這片遼闊而富饒的土地上。各個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並各有自己的文化傳統、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盡管各個民族之間在歷史上曾經存在矛盾與不和,發生過沖突和戰爭,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歷史的主流。中華各民族之所以能夠融合成為團結的整體,並經歷幾千年的變故與動盪而永不分離,根本原因就是愛國主義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著作用。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這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礎。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愛國主義的旗幟指引下,我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趕走了帝國主義侵略者才誕生的。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的結果。

社會主義祖國的成立,使我們統一多民族國家發生了質的變化,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視,實現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團結,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在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共同斗爭中。各民族之伺交往與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時候都無法比擬的。正是這種民族的大團結,大統一、大交流,有力地促進了各民族經濟和文化的迅速發展,大大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民族的聯合和國家的統一,符合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盡管在新中國建立以前,總的說來這種聯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統一也只是相對的,仍保留著某種封建割據狀態。但是,它畢竟給人民帶來和平建設的環境,減少了某些民族統治者為爭權奪利而挑起民族仇殺的機會,排除了分裂時期許多人為的障礙,為各族人民順利開展經濟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從而有利於促進民族團結和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抵禦外來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必然表現為為維護統一、反對分裂而斗爭。古代史上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兩次大分裂以後又分別重歸於統一的事實,是中華民族偉大向心力的生動表現。漢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滿族的康熙帝,都為中國的統一建立了不朽功績。

到了近代,愛國主義的精神力量,更支撐著我國各族人民的愛國力量,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同帝國主義肢解中國領土、破壞民族團結的陰謀;同民族敗類的分裂主義活動,展開了英勇的斗爭。

歷史一再證明,反對分裂,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是我國人民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閱讀全文

與民族團結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