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西藏的歷史詳細介紹!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7363434.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CE%F7%B2%D8%C0%FA%CA%B7&classid=0&format=&order=&uid=&id=0&page=0
這里抄有你需要的!
❷ 西藏地方的歷史沿革
吐蕃王朝 公元七世紀初,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強大的統一政權,結束了中原地區三百多年的混亂分裂局面。與此同時,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贊干布兼並十餘個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實現統一, 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邏娑(今拉薩)。 松贊干布在位期間,銳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政治文化 成果。他曾兩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於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松贊干布還從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紙墨等生產技術,遣貴族子弟到長安 (今西安)學習詩書,聘漢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與唐朝在政治、經濟、文化 等方面保持了極為友好的關系。唐高宗封松贊干布為「附馬都尉」、「西海郡 王」,後又晉封為「賓王」。 松贊干布奠定了吐蕃與唐朝二百餘年頻繁往來的「甥舅親誼」 。
公元710年 ,唐金城公主攜帶綉花錦緞數萬匹,工技書箱多種和一應使用器物入蕃,嫁吐 蕃王赤德祖贊。金城公主入蕃後曾資助於田(今新疆境內)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 寺譯經,並向唐朝求得《毛詩》、《禮記》、《左傳》、《文選》等典籍。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熱巴巾三次派員到長安請求會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員與吐蕃會盟官員在長安西郊舉行了隆重的會盟儀式。次年,唐朝派劉元鼎等人 到吐蕃尋盟,與吐蕃僧相缽闡布和大相尚綺心兒等人結盟於拉薩東郊。此次會盟 時在唐長慶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稱「長慶會盟」。會盟雙方重申 了歷史上「和同為一家」的甥舅親誼,商議今後「社稷如一」。記載這次會盟內 容的石刻「唐蕃會盟碑」共有三塊,其中一塊立於拉薩大昭寺前 。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對西藏的治理更加嚴密,使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 權管轄的施政進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清順治皇帝數次邀請五世達賴進京,1652年,五世達賴進京入見。年,順治皇帝頒賜金冊、金印,敕封五世達賴,正式確定了達賴喇嘛的封號。1713年,康熙皇帝冊封五世班禪羅桑益西為「班禪額爾德尼」,正式確定了班禪喇嘛的名號。自此,達賴喇嘛在拉薩統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區,班禪額爾德尼在日喀則統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區。
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監督西藏地方行政;西藏與四川、雲南、青海的區界,就是於此時派員正式勘定的。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倫制度;1750年,再次調整管理西藏的行政體制,廢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廈」),規定了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務的體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駐藏大臣的職權、達賴與班禪及其他大活佛轉世、邊界軍事防務、對外交涉、財政稅收、貨幣鑄造與管理,以及寺院的供養和管理等,頒 布了著名的《欽定藏內善後章程》,共二十九條。此後一百餘年,二十九條章 程確定的基本原則一直是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的規范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據西藏的歷史和現實情況,決定採取和平解放的方針。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問題達成協議,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十七條協議」的主要內容是: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積極協助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鞏固國防,堅決驅逐帝國主義勢力;西藏地區一切涉外事務由中央人民政府統一處理;藏軍逐步改編為人民解放軍。另一方面,中央人民政府對西藏現行制度及達賴喇嘛的固有地位及職權不予變更;尊重西藏人民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護,西藏的社會改革,採取與西藏領導人員協商解決,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等。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分別致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表示擁護「十七條協議」,決心維護祖國主權的統 一;西藏各階層僧俗人士和各地藏族領袖也表示堅決支持。從此,西藏歷史翻 開了新的一頁。
1954年,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聯袂赴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這次會議上,達賴喇嘛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班禪額爾德尼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56年,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達賴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 會主任委員。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多數噶倫和上層反動集團全面發動了旨在分裂祖國、維護封建農奴制、反對民主改革的武裝叛亂。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駐西藏的人民解放軍堅決平息了叛亂。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於同年3月28日發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與此同時,中央人民政府順應西藏人民的意願,在西藏進行了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和奴隸翻身解放,不再被作為農奴主的個人財產加以買賣、轉讓、交換、抵債,不再被農奴主強迫勞動,從此獲得了人身自由,成為新社會的主人。又經過幾年的穩定發展,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區 。
❸ 西藏歷史
西藏位於我國的西南部,她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這個酷熱的夏季去哪旅遊呢版?來西藏吧......這個高原權之城將使你的夏季不再炎熱。下面是西藏歷史文化簡介,希望對您的西藏之旅有所幫助。
西藏這個「高原明珠」在中石器時代便有人居住。公元7世紀前,在眾多的部落當中,吐蕃部落藉助於雅魯藏布江豐富的物產資源建立了吐蕃王朝。松贊干布在位期間為了使自己的王朝延續下去採取了許多措施,使當時的西藏不論是在經濟還是在政治、文化上都得到長足發展。但是之後的藏王赤松德贊不體恤廣大勞動人民,致使社會矛盾激化,暴發大規模奴隸起義,吐蕃王朝從此消失。 元朝正式將西藏劃入我國領土范圍,終止了西藏長期以來的分裂割據。明朝對西藏的管理和元朝基本相同,清朝對西藏人民的幫助進一步加強。1949年,鑒於西藏特殊的歷史和現實狀況,黨國家領導人決定和平解放西藏。西藏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從奴隸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跨越式發展。現在西藏人民和全國各族人民一樣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❹ 西藏問題的歷史發展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通稱《十七條協議》)。西藏和平解放。
1955年2月9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七次會議通過《國務院關於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決定》。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在拉薩舉行成立大會,正式成立。達賴喇嘛·丹增嘉措擔任主任委員,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任第一副主任委員,張國華任第二副主任委員。阿沛·阿旺晉美擔任秘書長。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層反動集團公開撕毀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十七條協議》,在拉薩舉行武裝叛亂。
1959年3月17日,達賴逃離拉薩。
1959年3月22日,拉薩戰役勝利結束,拉薩市區的叛亂被徹底粉碎。
1959年3月28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行使西藏地方政權職權。鑒於西藏自治區籌委會主任達賴喇嘛尚被劫持,由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副主任委員代理主任委員,並任命籌委會常務委員帕巴拉·格列朗傑和阿沛·阿旺晉美為副主任委員。
1959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閉幕。會議通過了《關於在西藏全區進行民主改革的決議》。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決定順應西藏人民的願望,提前進行西藏民主改革。
1965年7月24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向國務院提出了《關於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區的請示報告》。
1965年8月23日,周總理親自主持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58次會議,討論了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請示報告,同意於1965年9月1日召開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區,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相應的議案。
1965年8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批准國務院議案,通過關於成立西藏自治區的決議。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拉薩舉行。以國務院副總理謝富治為團長的中央代表團參加大會,並表示祝賀。大會於8日選舉產生了西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阿沛·阿旺晉美當選為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周仁山、帕巴拉·格列朗傑等7人為副主席。9日,大會舉行閉幕式,西藏自治區正式宣告成立。
❺ 西藏的發展歷史西藏大開發對我國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及重要作用呢
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和經過民主改革以後,從黑暗走向了光明,從蒙昧內走向了文明,從容貧窮走向了富裕,從落後走向了進步,尤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近年西藏的發展步入歷史最好時期。
❻ 我國古代西藏地區的發展歷史是怎麼樣的呢
西藏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著悠久的文明,今天小編就簡單地談談西藏地區的演變與發展。
西藏直轄
❼ 近十幾年西藏歷史發展有什麼變化
西藏是我國重要的邊疆民族地區,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保持邊疆穩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由於歷史、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制約,西藏的經濟社會發展在全國還處於較低的發展水平,屬於我國范圍較大的連片貧困地區。 縱觀西藏發展面臨的諸多困難,究其根源是教育發展的嚴重滯後,教育滯後已經成為從整體上制約西藏發展的關鍵因素。當前,在全國上下深人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好形勢下,在新一輪發展中,西藏教育面臨自身持續健康發展與增強服務功能的需求,面臨積極、主動回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的戰略要求。西藏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在現有發展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從實際出發,確定戰略重點,採取對策,積極、有效地進行新的探索。 西藏教育已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但仍然面臨著一些突出困難。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內地各兄弟省市特殊支援的基礎上,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西藏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顯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完善的教育體系;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標准化建設穩步推進;教師數量成倍增加,學歷水平顯著提高;教育經費投人不斷增長,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積累了寶貴經驗,為西藏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雖然西藏教育發展近幾年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同時,由於面臨多種外部困難與制約,受多種因素影響,教育發展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西藏自然條件惡劣,辦學成本較高。西藏地處世界屋脊,地廣人稀,高原缺氧,氣候變化大,晝夜溫差明顯。山多地少,居住分散。地處海拔5000米以上的學校,更是面對較為不利的自然環境。學校建設和運行成本高,大部分農牧區學校的建設和運行成本相當於內地一般學校建設和運行成本的3-5倍。二是西藏經濟基礎較差,產業發展水平較低。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上存在差距,各級財政收人量少,財力有限。西藏廣大農牧民增收困難。西藏人均純收人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只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0%左右。這種財政及人民群眾收人狀況,使得西藏自身很難拿出足夠資金用於發展教育。受產業結構、經濟增長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就業途徑相對單一,加之西藏的二、三產業發展緩慢,非國有企業所佔比重太小,形成人才主要集中於國有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的局面。其他行業吸納高學歷人才比例很小。三是西藏人力資源總體水平較低。西藏總體上難以集聚大批高學歷人才,大部分地區難以吸引、留住各類專業人才,高端人才極為匱乏。四是西藏部分地區教育觀念落後,制約著西藏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鞏固發展。五是義務教育的普及、鞏固、提高等方面依然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六是高中成為推動義務教育和整個教育協調健康發展的瓶頸。2007年,高中階段教育毛人學率只達到42.96%,還不及初中90.79%毛人學率的一半。伴隨西藏九年義務教育的快速發展,高中教育容量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顯然這一狀況將影響到義務教育的發展。七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缺乏有機融合。除了利用有限的普通高校、中專學校舉辦成人教育、培訓外,西藏成人教育、培訓缺乏資源,尚未形成適應當地人力資源開發需求的培訓和繼續教育體系。八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結構性問題較為明顯。 把握機遇,從實際出發,推動教育科學新發展。 圍繞西藏「十一五」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目標與任務,面對西藏教育發展的現狀和重大歷史使命,西藏教育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握機遇,從區情出發,按照新時期西藏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思路,重點實現幾個方面的突破。並通過實施和落實一系列對策舉措,推動西藏教育事業在「十一五」期間持續快速科學發展,從而為西藏繁榮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以及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十一五」及今後一個時期西藏教育事業發展要確立「五個必須」。 1.必須進一步確立教育在西藏發展中的優先戰略地位。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和諧社會建設為目標,把發展教育作為西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奠基工程與戰略任務,通過教育的快速、協調和適度超前發展,引領和支撐西藏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推動西藏的文化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 2.必須從實際出發制訂教育發展規劃與戰略。要充分考量西藏的區情、西藏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及其教育發展的歷史基礎、獨特環境,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科學地規劃和制訂西藏教育發展的總體及具體目標、戰略重點以及對策措施。 3.必須努力實現西藏各級各類教育的均衡、協調發展。從教育發展的全局出發,在堅定不移保證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發展重中之重地位的同時,統籌考慮和推動其他階段教育的均衡、協調發展,為義務教育發展有效解決「出口」狹窄的問題,並在大教育與大體系的構架中,形成各級各類教育相互連接和溝通的「立交橋」。 4.必須在促進教育發揮社會經濟推動作用方面下功夫。要科學選擇西藏教育新的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改革、創新西藏各級各類教育內容、方法和人才培養規格要求,貼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努力改變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兩張皮」
❽ 有西藏歷史嗎
大致了解一些,但寫上來敏感詞彙過多,肯定發不出。還是不寫了。
簡單說,自古以來,當地的傳統是政教合一,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兩大宗教領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