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箭的發展歷史

箭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0 23:25:26

Ⅰ 火箭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早期的火簡射程近,射擊散布太大,被後來興起的火炮所取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技回術的答進步,各種火箭武器又迅速發展起來,並在二次大戰中顯示了威力。

1944年,德國首次將有控彈道式液體火箭用於戰爭。第二世界大戰後,蘇聯和美國等相繼研製出包括洲際導彈在內的各種火箭武器和運載火箭。

在發展現代火箭技術方面,德國工程師布勞恩,原蘇聯科學家科羅廖夫和中國科學家錢學森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我國在1970年用「長征」1號三級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86年我國用「長征」3號火箭,先後發射地球同步試驗通信衛星的成功表明,火箭發源地的中國,在現代火箭技術方面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Ⅱ 弓箭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弓箭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發明的。

中國古人有獨特的理論,即「弓生於彈」(《內吳越春秋·勾踐容陰謀外傳》)。彈指彈弓。在甲骨文中,彈字寫作B ,為一張弓,弦中部有一小囊,用以盛放彈丸。

這種形狀的彈弓,在中國一直廣為流行。近代北京天橋的雜耍藝人中有打彈者,有的就使用這種彈弓,而西雙版納和緬、泰北就的傣族人,可能至今仍用這種的竹彈弓。

也許,先民最初發明的只是發射小石子或泥彈丸的彈弓,之後進一步摸索,才將弓用於射箭,於是產生了弓箭。

(2)箭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弓箭弓箭主要用途:弓箭的發明和改進使得人們能夠在較遠的距離准確而有效地殺傷獵物,而且攜帶、使用方便,可以預備許多箭,連續射擊。如果說,任何工具和武器都是人手的延長,那麼,弓箭堪稱是火器誕生之前,人手的最偉大的一次延長。

恩格斯說:「弓箭對於蒙昧時代,正如鐵劍對於野蠻時代和火器對於文明時代一樣,乃至決定性的武器。」如此評價弓箭,仍嫌不足。因為即使在「野蠻時代」,也沒有任何一種青銅或鋼鐵兵器(包括鐵劍),能與弓箭的作用相匹敵。可以說,直至火器誕生,弓箭都是決定性的武器。

Ⅲ 射箭的歷史發展起源於什麼時候

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人就掌握了如何使用弓箭。古代文明中,弓箭是使用非常普及的武器。許多神話人物,如阿波羅和奧德修斯,都佩戴著弓箭。

Ⅳ 弓箭的起源與歷史流變

弓箭的發明與使用弓箭是人類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拋射兵器。中國古代弓箭的出現,由來已久,諸多文獻均有記載。
例如《越絕書》上記載: 黃帝以玉為兵。 《山海經》曰: 少皞生般,始為弓矢。 ……

Ⅳ 弓箭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弓箭,是我國古人常用的一種工具和兵器。弓箭的最早發明者在我國,這是毫無疑問的。但發明者究竟是誰,是什麼時候製造出弓箭來的,古書上的說法不一,有的說是伏羲創造出的弓箭,也有的說弓箭是黃帝發明的,還有的古書說是後羿發明了弓箭等。其實,據考古學家考證,這些說法都不準確,因為從挖掘出的文物來看,科學家們認為,弓箭問世的時間,比這些傳說中的人物還要早得多,在我國可以追溯至兩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從各種古籍和出土的文物上可以看出,人類發明的最早的弓箭樣子很簡陋,是用一根樹枝或者一根竹子,把它彎起來就是弓箭的弓體,用植物的藤或者動物的筋做這種最原始的半月形的弓箭,由於弓體已經彎曲到了很大的程度,所以發射出來的力量很小。後來,人們不斷總結經驗,把弓體改為「弓」形,使弓箭的中間部分凹進去,不上弦時弓體不會有很大的變化,這樣就可以儲備更多更大的力量,增大弓箭的殺傷力。科學家們從金文、甲骨文的「弓」字來源於返曲弓的形狀推測,可見它的發明和使用比它的文字出現還要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學家們在山西省的舊石器時代後期的遺址里發現了那時打制的石箭頭,可以想像我國製造弓箭的歷史有多麼久遠!至東周時期,我國的弓箭製造有了很大的提高。很長的時間之內,弓箭都是兵家、獵戶手中的重要武器。

Ⅵ 在我國歷史中弓箭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有了弓箭,距今已有2萬余年。在當時用作狩獵動物,後來則轉換成主要的作戰器具。弓箭在古代是一種遠程作戰的極具殺傷力的武器,在古代戰爭中起到甚為重要的作用。在三國時期就有了諸葛亮草船借箭,以補充軍火之不足的故事。到了清代,弓箭形制復雜,種類繁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外已製造出洋槍洋炮,其威懾力遠在弓箭之上,特別是洋人用洋槍洋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之後軍中不再使用弓箭,並為鳥槍所代替。

Ⅶ 射箭的歷史發展

射箭有悠久的歷史,最初用於打獵和戰爭。最初的射手就是獵人,他們用弓箭捕殺動物維持生存。後來弓箭變成了戰爭中可怕的武器。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人就掌握了如何使用弓箭。古代文明中,弓箭是使用非常普及的武器。許多神話人物,如阿波羅和奧德修斯,都佩戴著弓箭。
現代射箭運動最早出現在英國,英格蘭約克郡自1673年起舉行的方斯科頓銀箭賽,延續至今。1787年英國成立皇家射箭協會,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射箭組織。18世紀初,射箭傳入美國,1828年成立費城射箭聯合會。1844年舉辦第1屆全英射箭錦標賽。1861年英國射箭協會成立,統一競賽規程。1879年成立全美射箭協會,同年在芝加哥舉行第1屆全美射箭比賽。1931年,以英國和法國為主,成立了國際射箭聯合會,同年在波蘭的里沃夫舉行了第1屆世界錦標賽。在世界射箭運動中占優勢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韓國。射箭運動要求有平衡,注意力集中,協調和時間感覺等素質和能力。射箭運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考古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發明了弓箭。但是現代射箭運動卻開展較晚。新中國成立前,射箭作為武術項目中的表演項目,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以前射箭仍然為表演項目,1956年開始列為比賽項目,1959年才開始按照國際規則舉辦比賽。射箭運動先後在中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起來,1961年上海運動員趙素霞首次打破世界紀錄,從1961年-1994年間,先後曾有趙素霞、李淑蘭、徐開才、王錫華、孫春蘭、石桂珍、王榮娟、扎拉嘎、姜勝玲、黃淑艷、宋淑賢、王文娟、孟凡愛、孫偉、劉光志、王曉竹、林桑、張帆等優秀運動員,共計46次打破世界紀錄。著名女運動員李淑蘭一人11次打破個人世界紀錄,6次與隊友打破團體世界紀錄,她是中國體育史上打破世界紀錄最多的優秀運動員。中國射箭運動也很普及,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開展較好,每年少數民族的節日都舉辦民族形式的射箭比賽。如青海省藏族舉辦射遠比賽、拉弓比賽、射准比賽。內蒙古的那達幕大會進行傳統的騎馬射箭、射准比賽。四川省的地區、市基本上都建立了射箭業余體校,成立了十六個隊,成為中國從事射箭運動最多的省,他們向全國輸送運動員近百人。

Ⅷ 弓箭的歷史發展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弓箭出現的時間,也許可以上溯到遙遠的神話時代。後羿射九曜的傳說,向來膾炙人口,這也是關於弓箭威力的最有效的廣告
另一個例子來自《詩經》中的「騂騂角弓」。
明弓制型圖:左是開元弓,中是小梢弓,右是兩番木弓從唐代到明代,曾經有過成排使用弩手的紀錄。弩手共分為三排,前排射擊,中排准備,
清朝建立後,明代使用的突厥弓被棄用,取而代之的是重型的弓和具備穿甲能力的長箭。清朝使用的弓在前代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已有千年歷史。這種弓的拉力很大,達到30公斤以上,弓身也長,達到1.8米。
弓箭僅有一種型制,按等級的高低分為皇帝、親王郡王、侍衛和職官兵丁用等;按用途分為打獵行圍、檢閱部隊以及實戰用。各種弓箭只在選材裝飾上有區別,所配之箭計有41種之多。弩有4種,分別是如意弩、雙機弩、雙機貫鳧神弩和射虎弩,但是未見實際使用的記錄。這些弓弩雖然受到火器的強烈沖擊,卻仍然隨著八旗兵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但是清中後期滿清八旗因承平日久而逐漸腐化,騎射之古風盪然無存,加之鴉片戰爭後閉關鎖國的舊中國大門被打開了,中國官吏發現了更先進的火器,並很快用它們裝備了自己的部隊,像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等團練武裝中根本見不到弓箭的身影了。至此,伴隨著(中國)軍事發展走過漫長歷史歲月的古弓弩終於像西山落日那樣,不可挽回地消失在軍事革命的地平線以下。
遠在3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在中國境內的人類就開始使用弓箭了。最早的箭很簡單,用一根樹棍或竹竿,截成一定長度的箭桿,在一端削尖就是箭。而矢的真正起源應是原始社會石器時代,人們把石片、骨或貝殼磨製成尖利的形狀,安裝在矢桿一端,這就製成了有石鏃、骨鏃或貝鏃的矢了,比起單用木棍竹竿削的箭可算進了一大步。 由於遠古的箭桿難以保存至今,所以出土實物中往往僅留下箭鏃。新石器時代的石、骨、蚌鏃,有棒形、葉形、三角形等多種,有些已有鏃莖和逆刺。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中最先出土了商朝早期的青銅鏃。商周時期,青銅鏃的主要式樣是有脊雙翼式。春秋戰國時,三棱式鏃盛行,戰國時此類鏃多裝鐵鋌,以節省銅材。漢以後銅鏃開始向鐵鏃過渡,這個過程經歷了約200年。河北省滿城縣出土的西漢前期的三翼式或四棱式鐵鏃,仍系模鑄成型,鋒利程度不及銅鏃;而四川省新繁縣牧馬山出土的東漢鐵鏃呈扁平的銳角三角形,既適合鍛造,又有較強的殺傷力。這種形制遂為後代長期使用的點鋼鏃所承襲。
箭桿多用竹製,也有木製的。先秦時期,在南方的雲夢澤和肅慎族聚居的東北地區,均產制矢之楛。直至明、清,華南制箭還用竹桿,華北用萑柳,東北、西北多用樺木桿。為了較准確地命中目標,必須把握住箭在飛行中的方向,於是人們在箭桿的尾部裝上羽毛,使箭的形制趨於完善。
箭的飛行速度和准確性與尾羽的關系密切。箭羽太多,飛行速度慢;太少,穩定性差。為了使之有恰當的比例,在《考工記》中載有將箭浮沉部分的長短,以求出裝尾羽之比例的方法。箭羽以?翎為最上,角鷹羽次之,鴟梟羽又次之。裝雁鵝羽的箭遇風易斜竄,質量就更差了。在宋朝,當優質羽供應不足時,曾發明風羽箭。據《宋史·兵志》記載,慶歷四年(1044),宋廷「賜鄜延路總管風羽子弩箭三十萬」,可見風羽箭也是一種實戰兵器。這種箭將箭尾安羽處剔空兩邊,利用向內凹進的空槽產生渦流阻力使箭保持飛行穩定,其設計思想是相當科學的。
為增大箭的殺傷效力,後漢時耿恭發明了「毒箭」。在羅貫中所著的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攻打樊城,遭到曹仁500名弓弩手的亂箭阻擊,右臂中一弩箭,箭頭有毒,毒已入骨,右臂青腫,不能運動,遂請華佗醫治。神醫華佗曰:「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無用矣。」烏頭是一種葯用植物,中草葯名叫「附子」,其莖、葉、根均有毒。那時少數民族慣用的弓弩箭頭多帶劇毒,中箭者,皮肉爛,爛到五臟而死。可見毒箭的致殘、致死率是很高的。隨著金鎧鐵甲的出現,要求箭更具穿透力。晉代多用鋼鐵箭鏃。唐代箭分為竹箭、木箭、兵箭、弩箭四種,前兩種用於狩獵,後兩種用於戰斗。用於戰斗的箭鏃用鋼製成,刃部較長,能穿透堅甲。除了毒箭以外,還有在箭桿上縛有縱火物(油脂或火葯)的火箭(中國古代火箭),在戰爭中廣泛應用。
明清時代,出現了一種飛行中帶響的箭叫「鳴鏑」。據《前漢演義》描述,這種箭出自匈奴國太子冒頓之手。冒頓為爭王位,欲收服民心,以便為所欲為,便發明了一種骨箭,上面穿孔,發射時有聲,稱為「鳴鏑」,由他專用。遂傳令部眾:「汝等看我鳴鏑所射,便當一齊射箭,不得有違,違者立斬!」此後,冒頓常率部眾外出狩獵,只要他鳴鏑一發,部眾萬矢齊攢,稍有延遲,立斃刀下。眾人甚是畏懼,不敢怠慢。一日,冒頓牽出自己心愛的好馬,用鳴鏑射馬,部下亦爭相競射,冒頓見狀喜笑顏開,遍加獎賞。然而冒頓並不因此而滿意,又先後用鳴鏑射殺自己的愛妻,射殺了國王頭曼的好馬,部眾聞聲急射,稍有遲疑者,立即喪命。從此,只要嗚鏑一響,眾箭飛至,無一敢違。冒頓認為時機已成熟,這一日,請國王一同出獵,自己隨在馬後,用鳴鏑對准頭曼射去,部眾隨聲同射,匈奴國王頭曼斃於亂箭之下,冒頓弒父自立為王。明清時的「鳴鏑」是在箭鏃上加了一個用骨或獸角製成的小哨。箭的發展,是隨弓弩的不斷改進而發展的,強弓大弩的出現,要求箭具有良好的貫穿力,所以對箭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

Ⅸ 弓箭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弓箭,是我國古人常用的一種工具和兵器。弓箭的最早發明者在我國,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發明者究竟是誰,是什麼時候製造出弓箭來的,古書上的說法不一,有的說是伏羲創造出的弓箭,也有的說弓箭是黃帝發明的,還有的古書說是後羿發明了弓箭等。

其實,據考古學家考證,這些說法都不準確,因為從挖掘出的文物來看,科學家們認為,弓箭問世的時間,比這些傳說中的人物還要早得多,在我國可以追溯至兩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

從各種古籍和出土的文物上可以看出,人類發明的最早的弓箭樣子很簡陋,是用一根樹枝或者一根竹子,把它彎起來就是弓箭的弓體,用植物的藤或者動物的筋做弦。

這種最原始的半月形的弓箭,由於弓體已經彎曲到了很大的程度,所以發射出來的力量很小。

後來,人們不斷總結經驗,把弓體改為「弓」形,使弓箭的中間部分凹進去,不上弦時弓體不會有很大的變化,這樣就可以儲備更多更大的力量,增大弓箭的殺傷力。

科學家們從金文、甲骨文的「弓」字來源於返曲弓的形狀推測,可見它的發明和使用比它的文字出現還要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學家們在山西省的舊石器時代後期的遺址里發現了那時打制的石箭頭,可以想像我國製造弓箭的歷史有多麼久遠!

至東周時期,我國的弓箭製造有了很大的提高。很長的時間之內,弓箭都是兵家、獵戶手中的重要武器。

弓箭在使用時需要一手持弓箭,一手拉弦,因此影響了射箭的准確度。

為了克服這些不足,我國古代人借鑒用於殺死獵物的原始弓形夾子,產生了製造弩的最初想法,即在弓臂上安上定向裝置和機械發射體系,命中率和發射力大大提高。就這樣,比弓的性能更加優越的弩誕生了。

由此看來,弩就是裝有臂的弓。它作為我國古代的一種常規武器,顯然是由弓演化發展而來。

弓箭的使用在我國至少已有兩三萬年的歷史,弩作為我國軍隊的常規武器則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保存下來的有關弩的詳細描述看,最早的弩是一種青銅手槍式,其頂部的設計屬於周朝早期。

Ⅹ 求弓箭的詳細發展史

細說中國古代武器—弓弩

在舊石器時代,人類的主要生產活動是狩獵。當時的原始人類使用打制過的石塊、削尖的木棒等向各種獵物投擊,但投擲距離畢竟有限。後來,人們發現木製棍棒被外力彎曲變形,而外力一經消失突然恢復原狀會產生較大能量,於是選取有彈力的木材或竹材用堅韌的弦彎曲固定,製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弓箭類武器。對於當時以狩獵為主的原始氏族部落,弓箭的應用具有極大的意義。
左小圖上為鋒下為鋌,大圖最上端為鏃,中為桿,下為羽,最底下為比。

原始弓箭的產生
1963年,在山西朔縣的舊石器遺址中發現了一枚石鏃(zú)。其長約28mm,加工精細,前鋒銳利,經放射性碳素測定年代,距今28 900多年。它是我國發現最早的石鏃。不過《易傳•系辭》就已經記載了「弦木為弓,單木為矢」(意即弓僅是單片的木頭製成,箭是削尖的木棍)的原始弓箭。由此可見,中國古老的先民懂得製造和使用弓箭的具體年代,要比能夠製造這種石鏃的年代早得多,至少也是距今3萬年以前的事情。
其後,古人類不斷改進手中的生產和戰斗工具,使得弓箭緊緊跟隨著人類前行的腳步而演進。當人類社會進入新石器時代時,箭鏃由原來的打制石鏃逐漸演變為精細的磨製石鏃。同時為了能使石鏃牢牢地固定在箭桿上,鏃的後部逐漸加長成為鋌,並加上了使箭飛行穩定的尾羽。 在舊石器時代,人類的主要生產活動是狩獵。當時的原始人類使用打制過的石塊、削尖的木棒等向各種獵物投擊,但投擲距離畢竟有限。後來,人們發現木製棍棒被外力彎曲變形,而外力一經消失突然恢復原狀會產生較大能量,於是選取有彈力的木材或竹材用堅韌的弦彎曲固定,製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弓箭類武器。對於當時以狩獵為主的原始氏族部落,弓箭的應用具有極大的意義。

原始木製弓有2種:
(1)單木弓:生活在東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人使用的原始弓箭用水曲柳木材作原料彎曲成型,縛上用鹿筋或魚鰾製成的弦,一張弓就算製成。而生活在外興安嶺的鄂倫春人用落葉松或榆木製造弓體,鹿筋為弦,長約1.7m;箭則是削尖的樺木而已。(2)初級復合弓:游 牧在額爾古納河的鄂溫克人使用過一種初級復合弓,這種弓的弓體使用韌性大的黑樺木做里層,落葉松木做表層,兩層木胎之間加墊鹿或牛的筋,然後用細鱗魚皮熬成膠把它們牢固地粘在一起;弓體製成以後,縛上鹿皮做的線。
原始弓箭有著較大的威力。例如:1966年春在江蘇沛縣大墩子遺址第316號墓中,葬有一具中年男性的屍骨。其身長為1.64m,左手握有骨匕首,在左肱骨下置有石斧,可能是一位武士。在他的左股骨上有一枚折斷的骨鏃嵌入,深達27mm。由此可見當時的弓箭殺傷力之強,足以穿透肌肉射進人骨。

春秋戰國,一個血腥的時代。在周王朝不斷衰微的同時,各大小諸侯國相互混戰爭霸。在這樣的背景下,弓箭的製造工藝有了較大進步。
當時,各諸侯國都設有專門的兵器製造部門,並制定了官方標准,用於指導兵器生產,以獲得更多的規格統一的精良兵器。不過,保留至今、記載有關弓箭製造標準的只有齊國的《考工記》了。該書詳細描述了製造弓與箭的選材、工藝流程等。明確指出製造弓所需的六材是干、角、筋、膠、絲和漆,「六材既聚,巧者合之」,只有六材都准備好了才能合製成弓。對於六材的選用標准,書中也有較詳盡的規定。如列舉了選取弓乾的7種原材料,並排定了它們的優劣次第:「凡取干之道七:柘(zhè)為上,檍( )次之,( )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為下。」認為7種樹中,以柘木為制弓的最好材料,而最差的是竹材。選取角時,要注意殺牛的季節(最好是秋高氣爽時宰殺的牛,這時的牛角最厚),牛的老幼強弱。選取的角應是「青白而豐末」,「角長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其理,為之牛戴牛」(三色是指角的根部白,中部青,端部豐滿。而牛戴牛是指一對好牛角的價格就相當與一頭牛的價格)。對於膠,要求顏色越深而且越乾燥越好;筋越精細而且越長越好;漆要清澈得彷彿見底;絲要光澤鮮明。
至於將六材合製成弓,也並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不同的工序需選取不同的季節,以保證弓的質量。「凡為弓,冬淅干,而春液角,夏冶筋,秋合三材,寒奠體,冰析爵」,即在第一年的冬天將完全乾透的弓干削製成型;春天將牛角製成大小合適的塊;夏天將筋梳理成型,再經酒蒸、錘打、擰緊、手撕,使之不再收縮成為細條;到了秋天,在弓乾的外側粘貼筋絲,在弓乾的內側貼上角;冬天則把絲精細地纏繞在弓節上;到極寒的時候上漆;第三年春天被弦。這樣算來古代工匠製成一張良弓,連選材在內共需要4年的時間。其間工匠所耗費的精力可以想見,而製造當時諸侯王所使用的良弓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則更多,所以當時的諸侯對良弓的珍視程度並不亞於寶劍。據史料記載,楚靈王酒醉之後將楚所藏之寶弓「大屈」送與魯侯,酒醒之後追悔不已,不顧將背負不信之名,派遣使臣將弓索回。
春秋戰國弓箭技術日臻成熟

弓在不上弦的時候為「C」形,上弦之後中節被拉而呈「M」形,這是雙曲反彎復合弓。《考工記》中還將弓分為王弓、弧弓、夾弓、庾弓、唐弓和大弓6種。王弓、弧弓用於守城和車戰,夾弓、庾弓用於田獵,唐弓、大弓用於習射。以上各種弓還依使用者的身高分為上中下三類,上制長1.52m、中制長1.45m、下制長1.38m。而箭鏃也由簡單的單片型發展成了三棱型或倒鉤型,以提高殺傷力。
正是弓箭製造工藝在春秋時期達到高峰,在射遠兵器的製造方面才發生了一場革命——弩的誕生。據傳,是戰國時期楚國的琴氏「橫弓著臂,施機設樞」發明了弩(春秋時期,地處南方的楚國在擴展疆土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與當時的少 數民族部落發生沖突,從中受到啟發,學到弩的製造方法也是自然的。況且直到解放初期我國南方的少 數民族仍然使用原始的木弩而不是弓箭。所以筆者認為這個傳說是有根據的)。弩發明後,不斷得到改進,主要體現在弓力的不斷加強和弩機的改進上。據記載,當時一張弩質量為369kg,最大射程可達800m。這樣的弩單靠人兩臂的力量當然是拉不開的,必須由力士以坐姿用兩條腿兩只手合力張弩(踏張)或利用機械的力量。

到了戰國時期,攻守雙方已經開始使用一種更大的弩。例如《墨子•備高臨》中的「連弩之車」,所用之箭長1.9m,尾部有繩,在射出之後可以卷回再用。
對於當時以步兵和車兵為主構成的難以橫向移動的大型方陣來說,弩具有很強的殺傷力與威懾力,所以為當時兵家所重。如公元前260年發生的秦趙長平之戰中,秦軍的強弓硬弩發揮了巨大作用,最終將趙國主將趙括射成「刺蝟」,取得了這場奪天下之戰的勝利。

宋朝建立以後,對城池和要塞的攻防戰極度重視,而弓弩作為一種最適合守城的遠距離殺傷兵器,由此在製造規模和質量上達到了最高峰。當時宋朝統治者不僅在京師設有弓弩院,而且在各地設有軍器作坊,集中能工巧匠大量製造性能優良的弓弩。據《宋史》兵志記載:「弓弩院歲造角把弓等凡一千六百五十餘萬張,諸州歲造黃樺、黑漆弩等凡六百二十餘萬。」我國古代的大科學家沈括在宋神宗時被王安石推薦兼管軍器監,後來寫就了《夢溪筆談》。該書介紹了當時弓弩製造的基本情況。沈括認為一張良弓應具備6個特徵:第一,弓體輕巧而強勁;第二,開弓容易且彈性好;第三,長時間使用射力不減;第四,無論冬夏射力保持不變;第五,射箭時聲音清脆;第六,開弓時弓體端正。關於弓的製造,他提出要選用干透的動物韌帶經過膠湯浸煮和梳理,使之不再伸縮方能用於制弓;在製造弓體的時候要把弓乾材向開弓相反的方向彎曲,而後再貼上牛角片和筋絲;弓結構的優化關鍵在於「節」的長短要合適,這樣弓才會強勁有力;制弓時膠要塗得薄,以免因膠的變化而影響弓的彈力。關於弩,沈括特別強調弩機上「望山」的作用(「望山」是西漢時期發明的)。因弩箭的初速高、彈道接近直線,所以可用「望山」上的刻度對准箭鏃再對准目標後發射,以提高命中率。
宋弓制型圖:按從左到右分別是黃樺弓,黑漆弓,白樺弓和麻背弓。

宋代的城防工事中建有特有的弩台,高與城齊,上建有棚,突出城牆平面之外,每個弩台容弓弩手24人,將1人。不但可以射擊正面之敵,而且還可以側射在城牆平面火力死角內的敵人,大大提高了防禦能力。例如1004年的宋遼澶淵之戰中,宋軍用床弩伏擊射死了遼軍主將蕭達零,最終導致宋遼之間達成和議。

蒙古部落在未被***統一以前,一直處於原始氏族部落末期到奴隸制社會的轉型期,所以初期蒙古戰士所佩的弓箭大部分為自製。但是隨著蒙元軍東征西討,得到了大量的工匠和勞動力,弓弩的製造逐漸精良。蒙古鐵騎發動的強勁旋風在征戰幾乎整個歐亞大陸的過程中,把中國古代的制弓術傳到了世界各地,並且將從被征服地區學到的制弓術容入到中國弓箭製造中,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弓箭的工藝水平。

明朝時期,軍隊使用的弓除了宋時使用的4種弓以外,還有開元弓、小梢弓、西番木弓3種。見於《武備志》的弩有神臂弓、蹶張弩、腰開弩、窩弩、雙飛弩等。腰開弩是將一根有勾的帶子系於腰後,張弩時將勾掛於弩弦上,然後身體向後倒,腿向前蹬,利用全身的力量將弩上弦。雙飛弩是一種裝在簡易木架上的守城弩。窩弩是將弩弦上好後,掛上絆線藏於路旁,用於預防敵軍偷營劫寨。
明中期以後,由於火器製造技術的發展和鳥銃等先進火器的傳入,將弩完全排擠出了戰爭舞台,但是由於當時火器射擊速度過慢,所以並不能完全替代弓箭。著名的戚家軍中所用之弩,已經只有用來防止敵軍偷營劫寨的多連裝窩弩「耕戈」,但弓箭仍然是長槍手隨身的武器之一。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提到,為了適應南方多雨潮濕的環境,必須改進弓箭的型制:在弓箭外部用樺樹皮包裹,在節處要用線捆紮,箭鏃必須採用鋼制。
隨著明末政治統治的黑暗和軍制的敗壞,由努爾哈赤率領的建州女真迅速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建州女真為游獵部落,精於騎射,弓箭是每個戰士必備的主戰武器。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曾被箭射穿鐵盔和鎖子甲圍領,受傷甚重,幾次昏迷,足見弓箭殺傷力之強。
明弓制型圖:左是開無弓,中是小梢弓,右是兩番木弓

到了滿清,弓箭僅有一種型制,按等級的高低分為皇帝、親王郡王、侍衛和職官兵丁用等;按用途分為打獵行圍、檢閱部隊以及實戰用。各種弓箭只在選材裝飾上有區別,所配之箭計有41種之多。弩有4種,分別是如意弩、雙機弩、雙機貫鳧神弩和射虎弩,但是未見實際使用的記錄。這些弓弩雖然受到火器的強烈沖擊,卻仍然隨著八旗兵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但是清中後期滿清八旗因承平日久而迅速***,騎射之古風盪然無存,加之鴉片戰爭後閉關鎖國的舊中國大門被打開了,中國官吏發現了更先進的火器,並很快用它們裝備了自己的部隊,像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等團練武裝中根本見不到弓箭的身影了。至此,伴隨著中**事發展走過漫長歷史歲月的古弓弩終於像西山落日那樣,不可挽回地消失在軍事革命的地平線以下。

閱讀全文

與箭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