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神話傳說存在的歷史意義
神話傳說當然是有很積極的歷史意義的,使人們對自然敬畏,另一方面也能反映人們人定勝天的決心。消極的是會使人變得畏懼,迷信等等,而且也神化了太多東西。
⑵ 神話的歷史學價值
神話產生於人類遠古時代。作為民間文學的源頭之一,有力的證明了勞動人民從來就是精神文明的創造者,也揭示了民間文學從一開始就與人民的生活和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系。
神話的本質是: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話是已經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
神話作為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是遠古時代的人民所創造的反映自然界、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社會形態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神話的產生和原始人類為了自身生存而進行的同大自然的斗爭結合在一起。當時生產根據簡陋,變幻莫測的自然力對人類形成嚴重的威脅,與此同時,原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處於極為幼稚的階段。舉凡日月的運行、晝夜的變化、水旱災害的產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們迷惑、驚奇和恐慌。諸如此類的自然現象,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像天地萬物都和人一樣,有著生命、意志的;對於自然現象的過程和因果關系,也加以人間形式的假設和幻想,並以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有靈感的神的主宰。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原始人不想屈服,與大自然展開了不懈的斗爭,一心渴望認識自然、征服自然,減輕勞動,保障生活。他們把這一意志和願望通過不自覺的想像化為具體的形象和生動的情節,於是便有了神話的產生。由此可見,神話是原始人在那極為困難的條件下,企圖認識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種精神活動。
神話的產生還取決於當時的社會性質。當時人們必須依靠集體,共同獲得生活資料,抵禦野獸和敵人;勞動所得有限,必須平均分配。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人與自然的主要矛盾,成為人民注意的中心。因此,解釋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為神話的主要內容。同時,由於人們的利益一致,在集體生產中涌現出來的技藝超群、勇敢剛強的人物,受到全體成員的崇敬,被賦予神奇的能力而成為神或半神。在他們身上,寄託了原始人制服自然的願望。
有一部分神話表現了部落間的戰爭。這部分神話主要產生在原始公社制的後期。當時公社制趨於解體,但部落間為了佔有生活資料而產生的斗爭仍是全民的事業。戰爭的勝利和領導者的業績被看作集體的威力和光榮的標志。因此,人們同樣自發地通過幻想把戰爭過程和指揮者予以神化,使這部分故事成為神話的一個組成部分。
由此可見,神話所反映的是原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一種反映現實的觀念形態,是產生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只是由於神話反映客觀世界是通過人類童年期自發的、幼稚的幻想的折光,因而呈現出獨特的形態。
神話的產生既然有其特定的現實基礎和思想基礎,因此決定了它的興旺時期只能是人類的童年。隨著歷史的發展,大自然逐步被支配,人們的認識提高,階段產生,注意中心轉移;這時,對自然和社會的神化不再成為人類意識的特徵,民間文學作為勞動人民生活和思想的一面鏡子,從內容到表現方法上都必然產生較大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神話或遲或緩地趨於消亡,有的則變形為別的民間文學種類,如傳說、故事等由於神話思維方式的殘存,在民間還會產生一些關於災異的迷信、變形的幻想和新生的鬼神,但是迷信和一般的幻想並不等於神話。它們的產生,從另一側面證實神話的繁榮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當然,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神話仍然在人民中流傳。但是,由於生產和生活情況的變化,流行的趨勢逐漸減弱;而且口耳相傳,不僅會變動,也容易失傳。
神話是遠古時期的產物,它的流傳又因為社會性質的改變而造成變形或消亡,因此它的保存特別依賴於古文獻的記錄。但由於我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初期戰亂頻仍,往往造成書籍大量散失,致使一些僥幸入書的神化,也得不到保存。象秦始皇焚書,項羽燒咸陽,乃至西漢、漢魏、兩晉之交的動亂,都造成書籍的大量流失。目前古籍中記述神話較多的有《山海經》、《楚辭》等,在《國語》、《左傳》及《論衡》等書中也保存有片段材料。材料雖少,但仍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原來的神話是體系龐大、內容十分豐富的。
⑶ 「傳說「有什麼重要歷史價值
在中抄國民間傳說中,故事的主人襲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歷史上知名的人物,事件發生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有的還涉及國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的結果也常與某些歷史、地理現象及社會風習相附會,因而往往給人以它是真實歷史的錯覺。但民間傳說與嚴格意義的歷史有本質的區別。傳說既不是真實人物的傳記,也不是歷史事件的記錄(其中可能包含著真實歷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眾的藝術創作。許多傳說把比較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通過藝術概括而依託在某一歷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達到歷史的因素和歷史的方式與文學創作的有機融合,使它成為藝術化的歷史,或者是歷史化的藝術。
我們應該積極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其為下一代所學習和利用。
⑷ 你如何看待歷史傳說在歷史研究中的作用
古代歷史傳說盡管有些虛構、不太真實,但是我們要看到認識和理解、研究那個內時代的歷史可容以從傳說中找到一些與真實歷史本身的相關系和彼此之間的聯系。因為史前時代缺乏文字記載,而這些歷史傳說的背後有著符合歷史真實的一面。 如《伊利亞特》、《奧德賽》,還有中國古代的炎帝和皇帝的傳說。炎帝和黃帝可以說是炎帝族和皇帝族。這兩大部族彼此互通婚姻,同時又征戰不休。如果沒有這些傳說,僅僅只靠有限的文獻資料和出土的文物來印證,是遠遠不夠的 。對於上古歷史的研究來說,在傳說中尋找到與歷史相關的線索是很重要的。從描述的文字中探尋古代文明的禮儀、習俗、民族、戰爭的歷史,對於古代文字學、上古史、民族歷史的研究是很有重要意義和作用的。
⑸ 學歷史的意義
學習歷史,了抄解歷史上的人物和事物,學習某個人物的某種精神,學習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武裝自己的頭腦,借鑒先人的經驗,吸取教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可以加以對比,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學習歷史,使你了解先人的生活,學習先人創造的知識,激發自己的創造思維,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推進歷史的進步和發展,人類就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前進的,我們在生活的過程中,也在創造著歷史。
學習歷史,不僅僅是學習書本知識,一些歷史基礎知識需要記憶,但學習歷史更重要的是用歷史知識武裝頭腦,不是基礎知識的累積,是歷史知識的運用,包括一些思想,一些先人的做法,都要去其糟粕,吸取精華。
當我們學習了歷史,我們不僅能夠高談闊論一些歷史人物或者事件,更能夠讓頭腦健康敏銳地思維,讓頭腦迸發出有益於人類前進的火花,做出有益於他人或者社會的行為,否則,學習歷史就沒有起到真正意義上的作用。
學習歷史,有益於我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一個光明磊落的人,用心地學習歷史,創造出屬於你自己的歷史。
⑹ 古希臘神話傳說具有史學價值嗎
知乎網友卡拉貢尼斯:
這個問題可以展開來談一談。
首先,一部分古希臘神話故事的確存在著相關聯的考古學佐證。譬如考古學意義上的「特洛伊文明」,雖然這個文明和《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具體關系如何還存在爭論,但是對「特洛伊文明」的考古發掘,至少讓一個曾經只存在於神話中的「特洛伊」有了回歸現實的可能。再譬如神話里代達羅斯為米諾斯所建的迷宮,有學者認為,考古發掘出的克里特島克諾索斯宮殿遺址,就是這座迷宮歷史上的原型。
但是,古希臘神話的存在本身,完全不需要考古或者真實歷史事件的背書。換句話說,即使不存在什麼考古的證據,一則古希臘神話故事也不會失去它自身的意義。
舉個例子。關於坦塔羅斯和佩洛普斯的神話故事,應該很多人都很熟悉:坦塔羅斯作為眾神親密的朋友,卻烹煮了自己的兒子佩洛普斯給眾神食用,妄圖測試眾神是否全知全能。雖然眾神最後將佩洛普斯復活,但是由於心神恍惚的德米忒耳(因為女兒珀耳塞福涅被哈迪斯拐走了)已經吃了一口,佩洛普斯被吃掉的肩膀只能用象牙重塑了。但是,古希臘詩人品達卻提出了這則神話故事的另一個版本:佩洛普斯的象牙肩膀本來就有,他的短暫失蹤是因為被波塞冬看上拐走了(...),什麼被父親做成菜之類的完全是來自嫉妒的凡人的胡謅。雖然品達版本的神話是對原版本的藝術重塑,但是這么一則虛構的神話,依然反映了當時古希臘人對神行事方式的預期與對凡人如何度過好的一生的理解。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種食嬰的女怪物名叫Lamia。這樣的神話生物顯然不可能被找到什麼考古學證據,但是Lamia的存在,是古希臘人對於古代社會嬰幼兒高死亡率的一種合理化解釋——這樣完全虛構的神話,依然存在意義。
人類學里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是神話與宗教儀式的關系。James Frazer等學者認為,神話產自於儀式,而E. B. Tylor認為,儀式產自於神話。現代的學術理論則傾向於認為,神話與儀式是能互相進行影響,而非相互割裂開的一個整體。因為,那些不存在任何「根據」的神話,也能對人類的宗教生活施加影響,進而影響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
⑺ 神話傳說對於人類來說有哪些重要意義
從歷史學的角度,我們對於神話中開天闢地的盤古、煉石補天的女媧不能多說內什麼,但是從容父系氏族社會開始,傳說中的歷史便開始和以上考古學發現的歷史迭接在一起。神話傳說可能是對真實的人和事跡的理想化傳頌。追隨著神話的蹤跡,我們就會進入真實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之中。
⑻ 神話傳說的歷史意義有哪些對現代有什麼影響
神話傳說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人工智慧類最古老的信仰,他表現了古人的內宇宙觀和人容生觀的認識,是古人對自然現象的一種解釋與疑問,在屈原的《天問》中就是最好的例證。隨著歷史的發展,神話傳說逐漸進化為一種宗教認識。當然,很多神話並非子虛烏有,有很多是古代的先人被後人神化,而形成後來的神話傳說。在今天,神話傳說對研究歷史有著一定的研究價值,當然,神話傳說更是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體現。
⑼ 你認為神話傳說在歷史研究中有什麼作用
神話傳說是普遍存在於各文明發展初期的現象。在現代人看來,神話傳說是荒謬可笑和非理性的象徵,但在古代人眼裡,它卻曾經是真理的象徵。「神話」一詞發源於古希臘,它在古希臘地位的變化也最能說明問題。1940年,德國古典學家涅斯特爾在《從神話到邏各斯》一書中指出,代表神話的mythos和代表理性的logos都指「說」和「話」。只不過, mythos為「講故事」,是具體的,有情節的;而logos為「講道理」,是直接表達的,理論性的。在形式上,mythos一般以「詩」的形式出現,它們往往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播;而logos則一般以「散文」形式存在,更易於以文字形式流傳。從mythos到logos的轉變,大約發生在公元前6一前5世紀。當時,寓言、擬人故事、詩歌和宗教逐步讓位於邏輯學、抽象概念、雄辯術和哲學。這正是西方文明形成的重要標志。
英國歷史語言學家繆勒指出,神話傳說的荒謬性是「不可迴避的事實」。中國雖然也有神話,但「神話」一詞最初卻是通過日本而從西方引進的。1903年留日學生蔣觀雲在《新民叢報》上發表的《神話歷史養成之人物》是中國的第一篇神話學論文。此後,王國維、梁啟超、夏曾佑、魯迅、周作人、章太炎等相繼把「神話」概念作為啟蒙新工具引入到文學和歷史研究領域。
不僅如此,我們今天翻開詞典仍然可以看到,神話不僅指「遠古人類公認集體創作的神異故事」,還用來指「不真實,荒謬的言論」。②然而1996年,美國宗教史學家林肯卻對這種將神話與代表理性的邏輯對立的關系提出了質疑。從mythos到logos的轉變不應該簡單地被看作從迷信的故事向理性的命題的轉變。mythos與logos只是兩種言說的「策略」,是表達真理之不同方面的手段。③ 那麼,從歷史學的研究需要出發,神話傳說中是否包含著歷史的真實?為了方便討論,本文設定兩個前提,旨在使問題簡化而清晰。前提一,我們區分「真理」和「歷史真實」,並且只討論「歷史真實」。虛假的故事也可以反映真理。
前提二,我們暫且把「神話」、「傳說」看作「未知項」,而把「歷史」看作「已知項」,即只有「信史」才被視作「歷史」。在這兩個前提下,對神話傳說與歷史的關系,以往的回答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類觀點認為,神話和傳說就是歷史。例如,義大利宗教史學家貝塔佐尼就認為,神話講述的是「那些令人難以忘懷的創造過程」,諸如事物的起源、世界的起源、人類的起源、生與死的起源、動物和植物(含蔬菜)的起源等。所有這些事件都發生在極為遠古的時代,但人們現在生活的源頭和基礎都是由此而來,整個社會的結構也是以此為基礎的。⑤近年來,研究《山海經》的中國學者劉宗迪也主張在傳說故事和歷史之間劃上等號。
另一類觀點認為,神話傳說中包含著歷史事實,或者歷史記載中包含著神話傳說。早在大約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歐赫墨魯斯就提出,希臘神話其實都有史可尋。在至今僅存殘篇的《聖史》中,他對諸神和英雄做了索引式的考證,指出每個神祗都可以落實到遠古時代曾經存在過的某個人物。中國史學之父司馬遷在論述五帝所處的時代時也指出,雖然由於年代久遠,很多流傳下來的記載顯得很不合理,但它們並非完全憑空捏造。他對這些神話傳說的態度是:一方面,將前人的各種記載進行比較;另一方面,又實地調查五帝活動過的區域,發現了很多風俗習慣與文獻記載有相近之處,從而證明了前人的記載並非完全捏造。於是,他選擇那些較為可信的記載,編纂成了《五帝本紀》。⑦當然,也有很多神話學家認為,流傳至今的歷史記載中包含著神話傳說。這一類觀點與前一類觀點很接近,但它強調的是,很多流傳下來的文獻記載很大程度上是神話傳說的一種表現形式。總之,對於夾雜著神話傳說與歷史事實的古代文獻,歷史學家們傾向於將它們看作包含著神話傳說的歷史,神話學家們則傾向於將它們看作包含著歷史的神話傳說。
第三類觀點認為,神話傳說並非歷史或完全與歷史無關。美國民俗學家拉格蘭主張,神話來源於儀式,與真實的歷史完全無關。拉格蘭根據自己的經驗指出,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情況下,任何事實都不可能在發生150年後還為人們所記住。換句話說,口頭傳統無法保存歷史,歷史只能依賴於文字記載。原始人沒有文字,因而也就沒有歷史。「當然,大部分沒有文字的共同體都有傳統故事,而且這些故事也許貌似對歷史事件的記憶。……但這些故事實際上卻是神話。」①我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興起的古史辨派也認為,先秦典籍中有關三皇五帝的記載,實際上並非歷史,而是戰國至兩漢的人們編造的神話和傳說。古史辨派歷史學家顧頡剛極力倡導「用故事的眼光看古史」。② 認為「神話傳說並非歷史」的看法雖然仍舊影響巨大,但大部分學者還是承認神話傳說與歷史有一定的關系。只不過怎樣具體看待這種關系,則往往只存在一些經驗性的習慣做法,很少有學者從理論的高度進行總結和歸納,尤其是從歷史研究的角度提出系統的看法。因此,這個問題仍舊有探討的必要。 然而,由於神話傳說的形態紛繁復雜,如何界定「神話」就成為學術界長期以來存在爭議的問題。美國人類學家巴斯科姆從情節發生的時空、可信性、神聖性和角色性質等方面出發,對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進行了區分,他的看法為大多數民俗學家所接受。他的區分方法雖然針對的是民俗學研究,但對於歷史學家而言也具有借鑒意義。首先,相對於虛構的故事而言,神話和傳說「最初」都被視作真實的(這里的「最初」,不太准確地說,是指創作和傳頌神話傳說的時代)。③其次,相對於虛構的故事而言,神話和傳說都發生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當中,主要的角色也都是人類。換句話說,以上兩點表明,神話傳說與歷史似乎沒有根本的區別,即它們講述的都是「『真地』發生在特定時間和空間中的人類活動」。當然,巴斯科姆主張,神話與傳說的區別在於它們所發生的時間和空間不同。不過由於本文主要討論的是如何看待神話、傳說的信實性問題,因此很多情況下我們都將神話與傳說相提並論而不加以區分。但在討論到神話時代時,我們會發現這一區分也是具有借鑒意義的。④ 除了巴斯科姆之外,尚有許多學者從各自的角度給「神話」下過定義或對神話進行過研究。繆勒首先從歷史語言學的角度著手解讀神話,對各文明的神話起源做了研究。他認為,只有通過語言分析的方法,才可以揭示當時的歷史面紗,證明歷史上確實存在過這樣一個充斥著神話的時代,而這種研究卻不是通過歷史研究即文明史能夠揭示的。⑤英國人類學家弗雷澤在《金枝》中對世界各文化中的原始祭祀和神話做了考察,提出了交感巫術在印歐民 族神話起源中的重要作用。①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神話看作與夢境類似的心理反常現象,認為它們都是人類意識和潛意識互相作用的結果。②弗洛伊德的學生德國心理學家容格發展了導師的研究,提出神話是集體無意識的反映。例如,他認為《啟示錄》中的基督形象是某種英雄生活的原型,反映的是個人無意識的集體生活。③此外,尚有許多人類學家將神話與儀式聯系在一起,通過研究儀式來解釋神話,這就是所謂的「神話一儀式論」。例如,英國學者哈里森女士主張,神話與儀式是一組平行的表達方式,神話的意義或功能都源於它的社會性,與儀式密切相關。④相反的是,法國人類學家列維一斯特勞斯並不關注各類神話動機或主題,而是注意那些將各類因素聯合在一起的結構。1955年,他發表了《神話的結構主義研究》一文,指出所有的神話都可以還原為一些對立的關系,如自然/文化,自我/他者等。他在結論中甚至指出,「神話的目的就是為解釋情節矛盾提供一種邏輯模式」,「用於神話思維的那種邏輯與用於現代科學的邏輯一樣精確嚴密,神話的邏輯與現代科學的邏輯在思想過程上並沒有質的區別,它們的區別只在於這種邏輯所應用的對象不同罷了。」⑤這篇論文後來成為用結構主義方法研究神話的理論指導。此外,20世紀50年代以來,法國思想家羅蘭·巴爾特以符號學的基本概念來分析現代事物及其表現媒介中所包含的信息,創造出一種新的神話學理論。⑥他認為,「神話是一種言說」。我們可以討論任何事物,因此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為神話。巴爾特大大擴展了神話概念在現代的含義,神話不再僅僅被原始人創造和傳頌,而是充斥在現代社會中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⑦至於我們所關心的神話與歷史的關系,巴爾特認為,現代神話無非「是一種去政治化的言說」。所謂「去政治化」,也就是歷史記憶或現實事件在表述過程中被簡單化、意義復雜性被抽空的過程。因此,人們不關心神話是真是假,而是關心它有用無用,換句話說,人們只不過按照自己的需要來創造神話罷了。⑧ 從上述神話學研究的主要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不同學科的學者從各自的角度對神話或傳說進行了研究或闡釋,但他們對神話傳說與歷史的關系大都抱著消極的態度。有的不主張用歷史學的方法研究神話,認為這樣只能無功而返。有的認為神話本身就是對歷史的抽空,研究神話無助於獲取歷史真實。有的認為神話對於製造和傳播的人而言,其真實性問題是無足輕重的。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第一類神話傳說包含著部分信史,並且可以找到確切的年代證據。例如,司馬遷記載的中國夏商帝王世系,長期以來只是被看作傳說,不為學術界所普遍接受。然而20世紀上半葉以來,由於甲骨文的發現和識別,《史記》中商代帝王的世系很多都在甲骨文中得到了印證。王國維在《殷卜辭所見先公先王考》一文中經過考證得出,《史記·五帝本紀》中的帝嚳是確有其人,《史記》記載的商朝世襲也是可信的。①這樣,被古史辨派一度推翻的夏商世系傳說,自此重新獲得了可信的證據。可以說,此後很少再有學者懷疑商朝存在的真實性了。錢穆先生因此指出,既然司馬遷關於商朝的記載是真實的,那麼夏朝的世系也很有可能是真實的。②另外,古本《竹書紀年》中曾記載著這樣一則神話:「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意即「一天之內太陽升起了兩次」。根據文獻考證,「鄭」的地望在西周都城(今西安)附近的華縣或鳳翔。參與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天文學家通過理論研究,建立了描述日出時日食所造成天再旦現象的地面區域,並對公元前1000年—前840年問的日食進行全面計算,得出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食可以在西周鄭地造成天再旦現象。1997年3月9日,在新疆北部實際觀測到了天再旦現象,理論上的假設得到了實際的印證。③上述兩個有關中國神話的例子表明,古代文獻中確實包含著這樣一類神話傳說,它們或許表現為歷史的樣貌,或許披著神話的外衣,但其中都包含著可靠的信息。我們運用考古學、古文字學、天文學等方法,就可能將歷史事實從原本半真半假或荒誕不經的神話傳說中還原出來。
第二類神話傳說在某種程度上也包含著歷史事實,我們無法為它們在歷史上找到直接對應的年代或事件,但卻可以找到多少與之有關的物證或古文字記載。眾所周知,在世界很多地區都流傳著「大洪水」的傳說。20世紀二三十年代,英國考古學家伍利在兩河流域對蘇美爾王國都城烏爾的王族墓地進行挖掘時,發現了厚約十英尺的淤積層,一度被認為是最有可能證實「大洪水」存在的一處考古遺跡。然而進一步的研究顯示,烏爾的「洪水坑」由於遍布的時間和范圍都相對有限,並不能直接對應於《聖經》中記載的洪水,但它卻為洪水神話的由來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19世紀中期,英國考古學家在尼尼微挖掘出了記載著蘇美爾人史詩《吉爾伽美什》的泥板文書,其中記載著巴比倫人的洪水故事。19世紀末,考古學家又在巴比倫古城錫帕爾所在地發現了有關洪水的殘片,並根據文末日期將其斷代為公元前2000年左右。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蘇美爾人古城尼普爾出土了更早的洪水故事殘片,時間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④時至今日,「大洪水」的存在雖然沒有得到直接的證明,但越來越多的證據卻日益揭示出這一傳說的形成和傳播過程。總之,由於利用了「洪水」的神話進行考古和歷史研究,我們對這一神話產生時代的人類生存狀況也了解得更加深入了。
第三類神話傳說由於現有證據的缺乏,尚不能被當作信史接受下來,但即便如此,它們還是能夠為年代相近或文化范疇相當的考古文化提供某種程度的參照。以中國古史中的夏朝記載為例,早在1960年,考古學家徐旭生就提出對夏文化可以做兩種解釋。一是可以指史書中記載的夏代的文化,其地域范圍較廣,時間跨度則比較確定,起自禹而終於桀。二是指夏族文化,其地域范圍相對有限,時間還應包括禹以前、桀以後。中原地區有兩個地域與夏的關系特別密切,一是豫西地區伊、洛、穎水流域;二是晉南地區汾、澮、涑水流域。①為了彌補考古學上夏文化這一大空白點,20世紀60年代,他根據文獻中有關夏代地名的資料親自到豫西傳說的「夏墟」實地勘察,調查了二里頭等幾處重要的遺址,在他的影響下,以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得到了挖掘。②盡管目前學術界對二里頭文化是否就是夏文化還存在爭議,但正如考古學家朱鳳瀚所說,由於二里頭文化所覆蓋的時間和空間范圍都與夏文化有重合之處,在材料不足的前提下,完全否定二者的關系也是十分武斷的。今後隨著研究成果不斷增多,二里頭文化與夏文化有關的猜想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成立的。③
第四類神話傳說以現代人的理性眼光來看,可以認為大部分是由荒誕臆造的情節構成的。這類神話傳說雖然在直接證明史實方面缺乏可靠性,卻可能包含著對原始時代風俗習慣的記述,或以某種方式反映了原始人的思維觀念或生活狀態。它們同樣有助於我們了解創作、傳頌以及記載它們的時代。例如,日本上古史學家津田左右吉為了反對把日本建國神話當作歷史事實的傳統「皇國史觀」,對最早記載日本神話傳說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進行了尖銳的批判。他指出,德川時代的學者們或者抱著一種膚淺的理性主義,將實際上不存在的或不合理的記載都當作虛假的、荒唐的,認為沒有任何價值;而另外又有人抱著一種崇古的態度,對上述記載充滿了崇敬,認為其中不存在任何虛假、荒唐的成分。④津田左右吉則從人類學的角度提出,日本歷史上有關高天原的神話世界和邪馬台定都的傳說「並不是實際上的事實,而是思想上或心理上的事實」,它們反映的是這些觀念形成時代的人的想法。他強調,認識到這一點,人們就不會以為高天原是海外的某個地方了。⑤同樣地,美國科學家斯托塞斯對廣泛流傳於中世紀的「巨龍」的傳說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認為它們是由生活在古典時代的真實動物蟒蛇和鯨魚與原始時代的神話相結合而產生的形象。他尤其發現,公元前327—前325年亞歷山大遠征印度和公元前256年羅馬軍隊在北非巴格拉達斯河流域遭遇巨型爬行動物的事件對「巨龍」傳說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動物學方面的證據既證明了「巨龍」的傳說並非完全屬實,又揭示了傳說產生的集體心理過程。⑥
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有些神話傳說與歷史關系密切,有些則相距歷史較遠,但這種聯系或多或少地是存在的。首先,在這種關系中,信史位於中心,被不同層次的神話傳說所包圍。這表明,我們是從歷史學角度考察神話傳說與歷史的關系,信史是我們考察的出發點和目的所在。同時也表明,我們主張任何神話傳說都包含著歷史的內核。
其次,以信史為中心,離真實歷史的范疇越近的神話傳說,其信實性也就越高,反之,離真實歷史的范疇越遠,神話傳說在歷史考證上的可信度也就越低。這表明,我們認為信實性是衡量神話傳說與歷史關系的准繩。
第三,從外向內,神話傳說與歷史構成了一種包含的關系。這就是說,我們認為大部分神話傳說都或多或少地包含著歷史的真實。隨著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證據會不斷被發現,位於外圈的神話傳說有可能向內圈移動,一步一步接近歷史的真實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