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東莞歷史文化
東莞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先秦時期,東莞屬南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並嶺南,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東漢時東莞屬交州(南交)。順帝分番禺設立增城縣,東莞於當時增城治下。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隸屬東官郡(深圳南頭)。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街道)。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分東莞香山鎮立香山縣(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門)。明萬曆元年(1573年)將東莞守御千戶所、編戶五十六里立新安縣(今深圳市和香港),東莞地域隨之縮小。
清沿明制。清朝後期,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
(1)增城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東莞的名稱由來,歷來眾說紛紜,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相傳境內盛產水草(莞草)而聞名,故名東莞。「東莞」首次成為本地的名稱是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東莞人大都以做莞草為業,又在廣州之東,故名東莞。這是學界比較主流的一種說法 。
第二種,因莞香而聞名,故名東莞。不過學界一般不採用這種說法。
第三種,山東省原有東莞郡,因北方戰亂,衣冠南渡,北方士族大量南下,部分東莞郡的士族遷徙到東莞的位置,為了紀念北方故土,依舊把當地稱作「東莞」。
廣東歷史久遠,是太古時代「南海盤古國」所在地。距今60萬年至80萬年前境內已有人類活動遺跡。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智人(馬壩人遺址)。距今1.4萬年前廣東先民就馴化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頭 。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
Ⅱ 增城的特色文化是什麼
增城的特色莫過於旅遊業!最出名的水果是荔枝,增城的「掛綠」是世界聞名的!還有具有享有很高盛譽的何仙姑廟,歷史悠久!還有增城新塘的國際牛仔城等等.....
Ⅲ 廣州增城荔枝文化村具體資料
增城荔枝文化村,全新荔枝主題游樂勝地,匯集荔枝文化、田園野趣、動感游戲於一體。村內有繁榮的荔枝盛景;清新、有趣的農家游戲;新奇至酷的動感游戲等五十多種游樂項目,新鮮好玩、寓教於樂,不但是「廣州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也是團體旅遊、合家遊玩的首選。荔枝盛景 五十餘種嶺南精選荔枝品種在文化村盡展風姿。一日之內便可領略嶺南佳果的精髓所在。 農家歡樂 盡享田園野趣 文化村內旖旎的田園風光、有趣的農家游戲,親親小動物,觀看奇趣的賽豬、賽狗、賽鴨表演;英姿馬術訓練營擁有完備的設備、遊客們可以在藍天白雲下,策馬飛奔,豪放瀟灑。在農家種植園採摘新鮮蔬菜,在農家廚房劈柴煮飯,體驗原汁原味的農家生活;或者在賦陶居、奇妙手工藝坊、兒童畫廊里親手炮製陶具,用絲襪制絹花、剪紙畫、玩蠟染、畫沙畫,在藝術天地里發揮想像、盡情創意。 全新體驗 玩轉游樂天堂 增城荔枝文化村還是一個至酷至激的游樂天堂,匯集三十多種新、奇、特大型機動游戲、薈萃最精彩的藝術表演、收藏最瘋狂的尖叫與最多的歡樂。飛、翻、搖、旋、追,超級刺激游戲,365天全情奉獻!
推薦玩法:
從市區出發,慕名來到位於碧桂園鳳凰城內的增城荔枝文化村。不是想像中香飄四溢的荔園,卻也不失為觀光遊玩的好去處。荔枝文化村其實是以荔枝為主題的游樂勝地,匯集荔枝文化、田園野趣、動感游戲於一體。文化村內有關荔枝的詩詞畫品和典故俯首即拾,此外,還特設了荔枝知識長廊,這里有關荔枝種類與生長習性,以及荔枝背後的歷史故事與浪漫傳奇,足以讓你補上一堂生動的荔枝文化課。目前村內已經栽種了掛綠、桂味、糯米糍等增城50種荔枝品種。據說掛綠是荔枝中的珍品,而以掛綠母樹為中心的城市廣場——「掛綠廣場」現也成為增城的重要景觀。雖未能看到荔果累累,但文化村內荔枝餐廳里的荔派佳餚也將讓你見識有別於傳統的美食搭配。如「荔枝椰香雞」、「荔枝一桶骨」等。工作人員還介紹說,歷年荔枝文化節,位於文化村附近的鳳凰城酒店也推出相關活動,包括安排車輛去荔園採摘荔枝。
早有耳聞碧桂園鳳凰城內有五星級酒店配套,既是幾步之遙,不妨也看看。
酒店徹底顛覆以層高為尊的建築模式,僅六層之高的主樓卻創廣州市酒店佔地面積之最,而依山傍水的環境也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山水主題。據介紹,除了主樓的客房,酒店還擁有9棟半山超豪華別墅,總客房數達600多間。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穿過蜿蜒的鵝卵石小徑,便可看到傲居山間,錯落有致的別墅群。
正值蟬鳴荔熟時節,酒店也迎來許多前來體驗荔鄉風情的旅客。除了可以親臨荔園體驗採摘荔枝的樂趣及觀賞荔枝文化節民俗文化節目外,酒店周邊著名景區白水寨,大封門漂流等也吸引不少自駕游旅客。
Ⅳ 增城的文化故事或民俗風情
增城市是廣東的一個省轄縣級市,增城市於1993年12月撤縣設市,由省委託廣州市代管。增城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廣州市區東部,背靠大廣州,南與東莞隔江相望,東臨惠州,北界從化、龍門。總面積1616平方千米。總人口81.03萬人(2008年)。
增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增城建縣於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隸屬南海郡,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增城這一美好的名字取自中國古代昆侖神話。神話傳說昆侖山上有增城九重,意思說增城是昆侖山上層層疊疊的仙城,有九重之高,縣名"增城"由此得來。
增城市有源遠流長的古文化。歷史上人民群眾的文藝創作豐富多彩,不少仕宦文人,曾留下不朽篇章。唐元和十四年(819),文學家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路經增城時,曾寫有《宿增江口示侄孫湘》兩首詩,流傳至今。邑人中,北宋進士古成之著有詩集傳世。南宋進士、軍事家、政治家崔與之以詩詞著名,有「粵詞之祖」的稱譽,著有《菊坡全集》。宋代進士陳大震於元大德八年(1304)著有《南海志》,其殘本為廣東現存最早的志書。度宗咸淳七年(1271)進士李肖龍,在百花林石壁題詩,是迄今唯一發現的宋代詩詞真跡。明代進士湛若水是聞名國內外的教育家、理學家、詩人,遺著有《湛甘泉集》30多卷。明代進士胡庭蘭,亦以從事教育著名,著有《相江子集》。清乾隆進士湛祖貴,著有《紅荔山房詩稿》。進士賴際熙,著有《荔坨文集》。
增城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風調雨順,年均氣溫21.6℃,年均降雨量1869MM,適宜於熱帶、亞熱帶作物生長,是著名的荔枝之鄉、魚米之鄉。境內青山綠水,風景秀麗。市區眾山環抱,一江穿城。南部屬美麗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8%,擁有蕉石嶺、大封門、南香山、金坑等9個森林公園和自然生態保護區,是廣州東翼的「綠飾」。也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圈中的綠洲。
增城旅遊資源豐富,「荔鄉仙境」旅遊形象深入人心,自然稟賦和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別具特色的荔鄉風情和水鄉景色美不勝收。何仙姑家廟、千年盤龍古藤、鳳台攬勝、萬壽寺、古海遺蹤、正果佛爺寺、雁塔、鳳塔、瓜嶺古村落等名勝古跡吸引眾多國內外遊人的目光;增城賓館、百花賓館、太陽城大酒店、新好景大酒店、華僑酒店、鳳凰城酒店、凱旋門大酒店、掛綠園酒家、掛綠廣場購物城、新塘(國際)牛仔服裝城、增城廣場等旅遊服務設施使遊人流連忘返;南華、仙村、荔湖、紫雲山莊等多個高爾夫球場讓遊人揮桿自如,盡享陽光、空氣和綠地之樂趣;增城荔枝文化村、百花山莊度假村、白水寨風景名勝區、錦綉大封門、何仙姑旅遊風景區、金荔苑農業生態園、谷豐園、蕉石嶺森林公園、蘭溪荔枝溝、朱村絲苗米生產示範基地、盈園等生態休閑度假之地令遊人返璞歸真,回歸自然;荔枝節、仙姑誕、龍舟節、佛爺誕、仙姑得道誕、畲族風情等民間民俗和荔枝文化旅遊節、菜心美食節、登山節、牛仔服裝節讓遊人盡領非凡熱鬧。
增城,是著名的「荔枝之鄉」,境內掛綠荔枝聞名世界。增城栽培荔枝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品種繁多,分布亦廣,元朝時增城荔枝已飲譽嶺南。明末清初,掛綠荔枝被列為朝廷貢品。掛綠荔枝甜如甘露,味勝幽蘭,晶瑩似玉,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清初詩人李鳳修如此形容:「南州荔枝無處無,增城掛綠貴如珠,兼金欲購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盤盂。」因此,掛綠荔枝已成為增城的象徵。增城境內現種植荔枝60多萬畝,規劃建設四條荔枝走廊和二個荔枝世界,五千畝以上的荔枝園達10個,上萬畝的荔枝園5個。荔枝品種多達52個,除增城掛綠、水晶球等特優品種外,優良品種還有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犀角子、雪懷子等10多個。荔枝成熟期較早與最遲的品種相隔4個月,達120多天。荔枝節(6月中旬至7月中旬)始傳於明末,沿襲至今,是增城的傳統節日。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增城連年舉辦荔枝節,邀請海內外賓客品嘗荔枝,洽談經貿,交流文化,場面浩大,盛況空前。
增城,人傑地靈,自古以來人才輩出。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一仙一龍,一佛一鳳,一將一相,一巫一術,仙即何仙姑,龍即宋代進士李肖龍,佛即正果牛仔賓公佛,鳳即宋代進士廖金鳳,將即南宋振國大將軍石文光,相即南宋右丞相崔與之,巫即南宋道士楊柳清,術即南宋術士鍾法進。在八大名人當中,何仙姑首推名人之首。八仙故事源遠流長,深受民間喜傳樂頌。何仙姑,增城小樓鎮仙桂村人。現何仙姑家廟、亞洲古藤之最——盤龍古藤、西園掛綠、荔枝生態主題公園——盈園等景點,都留有何仙姑的仙跡。牛仔賓公佛,增城正果番豐人。宋皇正果寺年間在正果瑞山成佛岩得道成佛,後人移其肉身塑制佛像,並修建正果寺以紀念,馳名遐邇。增城是荔枝之鄉,因有一仙一佛,故把增城旅遊形象定位為「荔枝仙境」。
在增城,遊客可以品嘗到最好的荔枝、絲苗米和繁多的荔鄉特色美食;呼吸到清新空氣,領略到秀美的自然生態風光和日新月異的城鄉風貌;體悟到荔鄉人民的熱情好客。無論是休閑度假或旅遊觀光,你可以感受到一種現代文明與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相互交融的和諧、協調與雅緻。
Ⅳ 廣州的人文特色是怎樣的
1、廣州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廣東音樂
嶺南古琴藝術
廣東醒獅-沙坑醒獅
粵劇
8、傳說
廣州又稱「五羊城」、「穗城」,傳說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飄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騎著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銜著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賜予百姓,並祝福此地永無飢荒。仙人離去後,五隻仙羊因為依戀人間而留了下來,保佑當地風調雨順。百姓為感謝五位仙人,在他們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觀」,觀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
Ⅵ 增城好玩的免費景點
增城區來增城廣場位於自荔城街新城市中心,是2002年市政府為民辦十件實事之一,佔地600畝,有永久舞台廣場、藝術長廊、樂湖、雕塑廣場和大面積生態廣場園林及健身區域,整個廣場的綠地率達55%,綠化覆蓋率68%,是市民文化娛樂、晨運、飯後休閑的最佳去處。廣場自北往南依次為市政廣場、歷史文化長廊、雕塑廣場。其中市政廣場佔地3萬平方米,可容納5萬人舉行大型活動;歷史文化長廊兩側為綠化休閑活動區。2006年7月,增城廣場在由中國群眾文化學會、中國文化報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特色文化」評選活動中,獲得「全國特色文化廣場」稱號。
從入口進入增城廣場,彷彿進入一個文化迷宮:無限創意的雕塑廣場,青青綠草中鵝卵石鋪就的小徑,富有濃郁文化色彩的文藝長廊、古香古色而又現代風味十足的小橋與亭榭等等,一步一景,處處展現一副時代人文景象。
Ⅶ 關於廣東惠州的歷史文化資料
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嶺南文化(修訂本)》
還有一本書《印象惠州》,惠州書城有賣
再就是《廣東客家》,也可以在惠州書城找到
Ⅷ 增城的文化故事或民俗風情有哪些
1、增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增城建縣於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隸屬南海郡,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增城這一美好的名字取自中國古代昆侖神話。神話傳說昆侖山上有增城九重,意思說增城是昆侖山上層層疊疊的仙城,有九重之高,縣名"增城"由此得來。
2、增城市有源遠流長的古文化。歷史上人民群眾的文藝創作豐富多彩,不少仕宦文人,曾留下不朽篇章。唐元和十四年(819),文學家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路經增城時,曾寫有《宿增江口示侄孫湘》兩首詩,流傳至今。
3、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其故事在全國家喻戶曉。根據流傳及眾多典籍記載,何仙姑是廣東增城小樓鎮仙桂村人。生於唐代開耀二年(682年),原名何秀姑,其父何泰,母親吉氏, 以制售豆腐為生。秀姑誕生時紫雲繞室,白光閃耀。她自幼喜讀詩書,手不釋卷,過目不忘。
4、她勤勞秉孝,十三、四歲便幫父母磨豆腐、操持家務,更兼知禮重德,深得村民鄰里贊譽。十五那年,秀姑夜夢一白須老人告知,村前雲母溪對面有雲母片,用它磨成粉末拌水吃,可長生不老,能在空中飛行。秀姑照此吃後,漸覺身輕能飛。她心中喜悅,常飛到羅浮山去采果奉母,在羅浮山拜仙長麻姑為師。
5、秀姑飛天之事傳奏至朝庭,武則天欲求長生不老葯,下旨接秀姑進宮傳法。聖旨一到,數十官差抬著大轎上門接人。何泰只得一女,死命拉住女兒不放。官差強搶,何泰被推倒,頭撞井沿鮮血直流,吉氏扶夫大哭,這時秀姑對母高呼「娘親保重」,只見一道白光平地而起,官差驚散,秀姑飛升成仙,從此秀姑被稱為仙姑。
6、在增城、龍門、博羅,有眾多有關何仙姑的傳說和古跡,可以說,千百年來何仙姑已融入到增龍博人民的生活,成為增龍博人民的一種精神寄託。
7、荔鄉仙境」旅遊形象深入人心,自然稟賦和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別具特色的荔鄉風情和水鄉景色美不勝收。何仙姑家廟、千年盤龍古藤、鳳台攬勝、萬壽寺、古海遺蹤、正果佛爺寺、雁塔、鳳塔、瓜嶺古村落等名勝古跡吸引眾多國內外遊人的目光。
8、增城賓館、百花賓館、太陽城大酒店、新好景大酒店、華僑酒店、鳳凰城酒店、凱旋門大酒店、掛綠園酒家、掛綠廣場購物城、新塘(國際)牛仔服裝城、增城廣場等旅遊服務設施使遊人流連忘返;南華、仙村、荔湖、紫雲山莊等多個高爾夫球場讓遊人揮桿自如,盡享陽光、空氣和綠地之樂趣。
9、增城荔枝文化村、百花山莊度假村、白水寨風景名勝區、錦綉大封門、何仙姑旅遊風景區、金荔苑農業生態園、谷豐園、蕉石嶺森林公園、蘭溪荔枝溝、朱村絲苗米生產示範基地、盈園等生態休閑度假之地令遊人返璞歸真,回歸自然;荔枝節、仙姑誕、龍舟節、佛爺誕、仙姑得道誕、畲族風情等民間民俗和荔枝文化旅遊節、菜心美食節、登山節、牛仔服裝節讓遊人盡領非凡熱鬧。
10、畲族村是廣州唯一有少數民族的地方,擁有很多獨特的景觀。自然景觀主要有荔枝園、桃花谷、柿樹坡、掃把山、梨花溝、枇杷谷、楓樹坡、古樹神韻、竹溪村落等,人文景觀主要是畲族特色的房屋建築、文化習俗和酥醪古觀等。
11、畲族民俗館立足挖掘畲族文化,以陳列、展出、宣傳、服務等為主要展示形式,通過圖文、實物、情景設置、多媒體互動等各種手段和方式,重點展示畲族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宗教用品、民族等。
Ⅸ 增城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啊
還是比較喜歡白水寨和大豐門漂流,最重要是可以弄到打折票,人工沙灘聽說也不錯,還沒去過,聽朋友說就是人太多,都沒什麼空間玩,看來要找個沒人的日期去才行!
Ⅹ 求十個曾經在增城生活的歷史人物
增城市有源遠流長的古文化。歷史上人民群眾的文藝創作豐富多彩,不少專仕宦文人,曾留下不朽篇章。屬唐元和十四年(819),文學家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路經增城時,曾寫有《宿增江口示侄孫湘》兩首詩,流傳至今。邑人中,北宋進士古成之著有詩集傳世。南宋進士、軍事家、政治家崔與之以詩詞著名,有「粵詞之祖」的稱譽,著有《菊坡全集》。宋代進士陳大震於元大德八年(1304)著有《南海志》,其殘本為廣東現存最早的志書。度宗咸淳七年(1271)進士李肖龍,在百花林石壁題詩,是迄今唯一發現的宋代詩詞真跡。明代進士湛若水是聞名國內外的教育家、理學家、詩人,遺著有《湛甘泉集》30多卷。明代進士胡庭蘭,亦以從事教育著名,著有《相江子集》。清乾隆進士湛祖貴,著有《紅荔山房詩稿》。進士賴際熙,著有《荔坨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