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湖北咸寧歷史文化

湖北咸寧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0 17:50:58

㈠ 咸寧有幾個縣市區

咸寧有6個縣市區,分別是:咸安區、赤壁市、嘉魚縣、通城縣、崇陽縣內、通山縣。

㈡ 湖北咸寧市是什麼樣的城市

咸寧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城市。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這里就有回人類生息答和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咸寧文化底蘊深厚,九宮一山藏兩教,三苗故園在幕阜,崇陽商 代銅鼓催征越千年,羊樓茶馬古道起盛唐,三國文化、闖王文化、北伐文化、抗戰文化、向陽湖文化等交相輝映。嗚嘟、高筒提琴是全國獨有的民間樂器,提琴戲是全國獨有的地方劇種。
咸寧是一座物產豐富、宜游宜居的生態休閑旅遊城市,榮膺中國桂花之鄉、楠竹之鄉、薴麻之鄉、茶葉之鄉、溫泉之鄉的美譽,享有「中國亞熱帶森林自然資源生態平衡的典型代表」、「全國 最適宜人居的200個城市之一」、「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殊榮。這里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溫、洞奇,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九宮山、陸水湖、潛山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和三國赤壁古戰 場、闖王陵、汀泗橋北伐戰爭遺址等人文景觀,是華中地區休閑度假旅遊勝地。54.2% 的森林覆蓋率成就了咸寧「天然氧吧」,365天的優良空氣指數賜予了咸寧「宜居山莊」,綠色生態已成了咸寧 的代名詞。豐富的地熱溫泉資源,遍及全市六個縣市區。

㈢ 湖北的傳統文化

湖北歷史源遠流長。夏商(公元前世紀-前11世紀)以前,南方民族長期在這里勞動和生活。春秋時(前770-前476年),國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區的楚國在南方諸國中最為強盛。戰國時(前475-前221年),南方諸國統一於楚。公元前221年,統一的秦朝分天下為四十郡,湖北大部屬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屬漢中、南陽、長沙和黔中等郡。西漢劃天下為十三部(州),湖北以漢水為界,西為南郡,東為江夏,均隸屬於荊州。三國時,吳魏分治湖北,都稱荊州。經兩晉至南北朝,劉宋置荊州、郢州,又僑置雍州,蕭齊繼承了劉宋建制。梁以後建制紊亂,至隋統一,仍稱荊州,一度稱鄂州,故湖北簡稱鄂。
唐分全國為十二道,湖北屬淮南、山南及江南道;嗣又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一部分隸屬淮南道、黔中道。宋分全國為十五路,湖北有三十多縣屬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於此;有十九縣屬京西南路,另數縣分屬淮南西路、夔州路。元朝除中央稱中書省外,分全國為十一個中書省,簡稱行省。湖北長江以北屬河南行省,以南屬湖廣行省。明朝改制,全國設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屬湖廣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大體以洞庭湖為界,南為湖南省,北為湖北省,是為湖北建省之始。湖北省當時領有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鄖陽、宜昌、施南等十府。
民國初廢除府、州建制,省下設江漢、襄陽、荊南、施鶴等四道,共轄69縣。後廢道存縣。此後除少數縣間有拆、並外,一般無變動。1932年、1936年,又先後將69縣分屬11個、8個行政督察區。另,漢口有時為省轄市,有時為特別市。
自1927年開始,中國***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建立過許多革命政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立過黃安農民政權,擴建為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後改為湘鄂西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4月,成立鄂豫邊區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擴大成立為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後建立過5個地區。1947年底,分別成立江漢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1949年5月20日在孝感花園成立湖北省人民政府。1949年後,省內政區迭有變更。2002年,湖北省轄有12個省轄市:武漢、黃石、荊州、宜昌、襄樊、十堰、黃岡、孝感、荊門、鄂州、咸寧、隨州;1個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個直管市:天門、仙桃、潛江;1個林區:神農架林區。市、州共轄60個縣(市)、38個區。省人民政府駐武漢。

信息提供單位:湖北省地方誌
文 化
文物: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又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十分豐富,享有「文物大省」之譽。
全省已查出各類不可移動的文物點15000處,已公布的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3127餘處,其中省政府審定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65處,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省政府還審定公布了10座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其中荊州、武漢、襄樊、隨州、鍾祥等5座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山艦於1997年元月整體打撈成功,目前已完成維修工作。
全省文物古建築豐富,形成「三二一」格局,即以武當山古建築群、荊州古城牆、鍾祥明顯陵三處為龍頭;以鄂州吳王城、赤壁古戰場、荊州三國遺址、當陽關帝陵、襄樊城牆及古隆中等三國文物建築和利川大水井、魚木寨、咸豐土司王城、來鳳仙佛寺等少數民族建築為兩條線;以黃梅四祖寺、五祖寺、當陽玉泉寺、襄樊廣德寺、武漢寶通寺、歸元寺等佛教建築和武當山、長春觀等道教建築為代表的宗教建築為一個重點,並輔以秭歸屈原故里、漢陽古琴台、東湖行吟閣等楚文物紀念建築的格局。武當山古建築群、鍾祥明顯陵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博物館:目前,全省有各類博物館121個,其中綜合性博物館75個,紀念性博物館22個,專門性博物館24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日前,投資2.35億元的省博物館擴建工程已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全省形成博物館布局五大系列:以荊州、荊門為代表的楚文化特色博物館;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武昌起義門管理所為代表的辛亥革命史紀念館;以紅安縣革命博物館、麻城市七里坪革命舊址紀念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等為代表的革命斗爭史紀念館;以李時珍紀念館、聞一多紀念館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名人紀念館;以恩施州博物館為代表的民族博物館。各類館藏文物豐富,數量達53萬余件,一級文物2926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件。館藏自然標本總數57萬余件。

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准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武漢過年習俗
除夕:
男人:這天要把水缸挑滿,保證3天有水用,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然後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黃昏時開始祭社,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時請灶神 「上天言好事」,除夕時灶神已回來,歡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

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余)」。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

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

初一:
聽動靜:五更時鳥雀鳴叫則主豐年,群狗亂吠則主亂象。
觀天色:風宜北,諺曰「北風吹到南,無錢也去擔,南北吹到北(Be),有錢也沒得」。
出方:初一起來,衣冠整齊,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長,然後燃鞭出門,向喜神方拜,稱為「出方」。

頭三天:
接年飯:頭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剩」。後來演變為家家煮麵條、豆絲、糍粑當頓。不能向外潑水,也不能掃地,以免走了「財喜」。
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則就是「欺祖滅倫,寵妻滅母」。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否則便一年走下坡路。
送年:初三後可繼續拜年,但要開始焚香敬神了,各寺僧侶出來沿家收年飯,施主們都不吝嗇,謂之「越把越有,富貴長久」。

㈣ 咸寧市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咸寧市博物館創立於1976年,由於條件限制,一直未對外開放。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不斷增強的物質文化需求,市委、市政府決定修建一座綜合性博物館,2008年9月奠基興建, 2012年5月23日落成,2013年4月23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建館以來,咸寧市博物館一貫認真履行考古發掘研究、文物收藏保護及宣傳教育的職能,參加了國家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京珠高速公路、武廣高速鐵路等大型考古發掘項目,在本地進行了赤壁土城遺址和苦竹橋窯址、咸安孫郭湖城址、崇陽沙坪漢墓等重要遺址和墓葬的發掘。不僅搶救了大批古代文化遺產,增加了館藏文物和藏品,而且為各學科的研究提供了極為難得的第一手資料。已出版考古發掘報告三本,在國家級和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研究論文和考古發掘簡報50餘篇。新館建成開放後,將更加積極對外展示鄂東南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風貌和獨特的風土人情,對弘揚優秀歷史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文生活,推進鄂南經濟強市建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的歷史時期,咸寧市博物館作為咸寧市地方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陣地、旅遊文化發展的突出亮點、市民文化娛樂的新興園區,將始終不渝地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堅持業務興館的正確方向,切實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與時俱進,殫精竭慮推動咸寧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㈤ 湖北-咸寧是個怎麼樣的城市求對其綜合的印象及評論!

建議你到「網路咸寧吧」去看看,那裡應該就有你想了解的內容了。

㈥ 咸寧有哪些旅遊景點

咸寧主要旅遊景點:
陸水湖 ·九宮山 ·赤壁古戰場 ·太乙洞 ·星星竹海 ·咸寧溫泉 ·玄素洞 ·潛山 ·黃蓋湖 ·半壁山 ·北伐戰役遺址 ·赤壁摩崖石刻 ·李邕石室 ·赤竺碑廊 ·峨石寶塔 ·李自成墓 ·鳳雛庵 ·雲中湖·「131」工程等赤壁古戰場,天然玄素洞,陸水湖風景區,九宮山,龍佑赤壁溫泉度假區,咸寧地區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陽新、通山等地已發現新石器時代古遺址。漢、唐時期,已有了較為發達的經濟文化。1965年,由孝感地區分離出來,成立了咸寧地區,溫泉鎮為咸寧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 咸寧地區林特產品極為豐富,尤以盛產楠竹、松杉木、茶葉、桂花、蜜桔、獼猴桃等著稱。咸寧市是我國著名的「桂花之鄉」,桂花質量居全國第一,產量居全國第二。趙李橋的「磚茶」,羊樓洞的「松峰」茶,咸寧的「劍峰」茶,竹木工藝,有很高的知名度。咸寧是一座最適合住居休閑的城市。這里天高雲淡、空氣潔凈,城市空氣污染指數常年穩定在52以下,達到國家二級質量標准,江河湖泊水質良好,大部分達到國家一、二類水質標准,最適合人們生活和居住,適合發展對環境質量要求較高的高新技術和教育產業,最能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溫泉城區內一大片依山傍水、環境清幽的寶地可供興建園林式別墅群和旅遊、療養度假村,已有一批中央和省屬單位在此修建了賓館和療養院。九宮山的雲中湖畔,已有近百家機關企業在此購建房產,休閑度假。

㈦ 咸寧是什麼之鄉

咸寧是桂花之鄉
咸寧45個鄉鎮都種植有桂花,桂植面積在全國排名第一,桂花品種四十多個,品種也是全國第一
下面這個是桂花之鄉的資料圖

㈧ 湖北咸寧五七幹校歷史

那天,系裡的一位博士生問我:「什麼是『五七幹校』?」我驚愕了,難道這段歷史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嗎?———它距今也才過去了四十年! 准確地說,那是一九六八年的十月五日,《人民日報》於頭版發表了一篇文章:《柳河五七幹校為機關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經驗》。柳河在哪裡?沒有人知道。但人們知道的是,這篇文章中有偉大領袖的「最高指示」:「這對幹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於是乎,就從這天開始,上自中央各部委,下至縣級各機關,數百萬計的機關幹部和知識分子放棄了原有的工作和專業,集中到了這個以「五七指示」為方向的「學校」里進行「重新學習」。有人統計,當年僅中央和國務院一級的機關,就在河南、湖北、江西、寧夏等地創辦了一百零六所這樣的幹校。 我打電話給北京的嚴欣久:「有空嗎?一起去咸寧看看,那裡可有咱們父輩留下的足跡……」湖北省咸寧縣是文化部五七幹校的所在地,當年共有六千餘名文化工作者———甚至包括謝冰心、沈從文、馮雪峰、周巍峙、臧克家、蕭乾、張光年、郭小川、王子野、吳仲超、周汝昌、王世襄等一大批「國寶」級的人物,被集中到了這片易名為「向陽湖」的荒湖野灘上。我明白,他們的足跡一定是蹣跚的,踟躕的,但我不能不去……那天正值酷暑,當地氣溫高達40℃,我們一行三人於武漢會合後,便結伴上路了———博士生帶著輕便錄像機,嚴欣久帶著數碼照相機,我則帶上了父親留下的《牛棚日記》。 一 感謝湖北省政府,頗有歷史眼光的他們竟將當年的這處遺址列為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長蔣祝平說了,目的就是為了「銘記歷史,弘揚文化」。 位於「四五二高地」的校部--那一幢幢的紅磚平房,如今被兩扇大鐵門圈了起來,門口掛著一塊牌子:向陽湖文化名人舊址。院內靜悄悄的,沒有一絲人跡。行至五六十米遠,是一排面對大門的平房,左首的兩間辟為了一個展覽室,面積不大,陳列著一些當年的照片和實物,還有這樣兩行文字:「原始的工具原始地品味著苦辣人生,歷史的籌碼歷史地掂量著沉重記憶。」 我沒有下放過幹校,和欣久一樣,「文革」爆發時都還是高中生,我們要走的「五七道路」是上山下鄉,是插隊落戶。然而不知怎的,當這段歷史重新撲面而來時,竟一下子慌亂了起來,不知該怎樣去「品味」,怎樣去「掂量」了。博士生緊緊地跟在我的身後,新奇地用錄像機拍下了一件又一件的展品--陳舊的鋤頭、扁擔,破爛的衣物、炊具……整個展覽室內闃寂無聲,誰也不願去驚醒這段沉睡的往事。欣久終於開口了,她輕輕地問了這樣一個問題:「當年文化部為什麼要將幹校選在咸寧?」 兩千多年以前,這里屬於雲夢澤的一部分,水天相連,人跡罕至;兩千多年以後,這里屬於長江的泄洪通道,湖灘片片,沼澤連連。一九六九年的秋天,文化部的直屬機關--辦公廳、政治部、電影局、藝術局、出版局、文物局、聯絡司、教育司、群文司,以及下屬的中國作協、中國文聯、故宮博物院、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圖書館、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眾多的單位,被一股腦兒地驅趕到了這里。僅僅是為了圍湖造田嗎?僅僅是為了「重新學習」嗎?答案似乎並不如此。--據當年的資料表明:越是「知識分子成堆」的單位,越是要將校址選在最為貧困、最為落後的地區,或是黃泛區,或是鹽鹼區,就連兔子也不到那兒去拉屎……內務部等機關,更是跑到了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區域內,而他們的上級竟向「學員」們嚴密封鎖了消息。國務院的直屬機關選中的是寧夏的平羅縣,那裡是戈壁荒灘,沒有公路,沒有人煙,每隔幾十里便是一座監獄;犯人們被轉移走了,「學員」們被趕了進來,四周是高牆,四角是碉堡,牢房裡散落著手銬和腳鐐,牆壁上書寫著「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與這些幹校相比,咸寧的自然條件要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但是它的最大悲哀卻在於:其本身屬於「文化部」--「文化大革命」既然是大革文化的命,那麼與文化有關的一切機構以及一切人,便只能首當其沖地成為革命的對象了!其實早在動身之前,軍代表的一番話已是一語中的了:「要明白,像你們這樣的單位是要徹底砸爛的,你們到幹校去是屬於安置性質,從此就在那兒勞動、改造,不要再幻想回北京了!」……就這樣,這些文化人被一鍋端地逐出了上層建築,逐出了知識領地,甚至是不分老弱病殘。上路的那天是中秋節,北京永定門火車站擠滿了送行的老人和孩子。火車剛一啟動,車上車下便哭成一片。著名舞蹈家盛婕也來送別自己的丈夫吳曉邦,她說:「車站上的氣氛很緊張,很嚇人。解放軍站成一條封鎖線,誰也不許靠近,就像是押送罪大惡極的犯人。」那天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副社長韋君宜,則是被送行者,她哭了沒有,無人知道,但她卻說了這樣一句話:「沒有了單位的人,就跟沒有了媽的孩子差不多!」 如今,在展覽室的牆壁上,懸掛的都是一些高舉紅旗大踏步行進在「五七道路」上的照片。我不清楚在他們的笑容背後是否含著淚水,但我知道從此以後他們的直接領導便更換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了。不可否認,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經過「大熔爐」鍛造出來的軍人,立場最堅定,愛憎最分明,由他們來佔領上層建築,無疑是最讓人放心不過的事情了-- 這是一位軍代表在五連(中國作家協會)大會上的訓話:「你們這些『臭老九』必須老老實實接受改造;否則打起仗來,先把你們『突突』了!」這是一位負責人在十四連(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公開揚言:「我們一定要把文藝黑線的根子徹底挖出來,先吃肉再喝湯,最後啃骨頭!」 ……就這樣,當知識貶為糞土、文化賤如草芥之後,讀書人終於嘗受到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滋味,嘗受到了「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的味道。 那天,就在這一幅幅的照片面前,我流下了眼淚。不為別的,只為當年他們的單純與天真--進入幹校之前,他們又有誰不是抱著美好與期待的心情在眺望著它。一位著名的畫家甚至買來一支竹笛,想像著自己就要成為水墨畫中的那個騎在牛背上悠然自得的「牧童」了。父親也在日記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唱名時有如考生聽發榜,怦然心動。」 那條大堤還在。這是首批來到這里的「學員」們為了圍湖造田而修築起來的,也是後來他們每天高舉著紅旗去上工的必經之路。當年尚屬「壯小夥子」的崔道怡這樣回憶道:「六千五百米的圍湖堤壩,兩個月便修築起來了--數九寒天,我是光著脊樑、肩挑重擔爬上陡坡的。一千八百畝的荒灘造田,趕在春耕前開墾了出來--沼澤地里,我是赤著雙腳、踏碎冰凌拉犁奮進的。」據說當年同樣是「強勞力」的閻綱實在熬不住了,他悄聲問嚴文井和郭小川:「延安時期,你倆都在南泥灣開過荒,同今天的圍湖造田相比,哪個更苦些?」不料兩人異口同聲地回答道:「無法相比,幹校的勞動要比南泥灣苦多了!」 年輕人尚且不堪承受,老弱病殘者就只能以生命為代價了--我在父親的日記中找到這樣的記載:「全日在大田挖渠。手足不靈,兩次落水,極為狼狽。」「雷鳴風吼,冰雪交加,行及半途幾不能支,以心臟壓迫甚,作絞痛也。」然而比他更慘的卻比比皆是:孟超的脊椎摔斷了,仍得拄著拐杖參加勞動;侯金鏡患有嚴重的高血壓,還得於月光下加班加點,最後累死在菜園中……如此的折磨,就連當地的老百姓也看不下去了,他們紛紛出來講話:「我們種了一輩子的田,過了六十歲也都不下地了。你們怎麼能讓那麼一把年紀的人去乾重活呢?幾可憐喲!」 「文革」結束後,記者去采訪周巍峙,他這樣說道:「幹部參加勞動,益處是很多的,我們也並不厭惡勞動,重活臟活都願意干,而且干起來非常認真。但是被當成了『專政對象』,進行勞動改造,心裡很不平!」--他一語道出的,正是「五七幹校」的性質!為了想方設法折磨這些「專政對象」們,當年在其他的幹校中,甚至還五花八門地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口號。比如說:「寧要革命化,不要機械化!」拖拉機被閑置在一旁,硬讓「學員」們用自己的身體去拉犁。又比如說:「五十米不抬頭,一百米不直腰!」這是為了防止插秧時有人「磨洋工」,田頭上竟連簡易廁所也不修造,不論男女一律在水田裡自行解決。 ……那片操場還在。這是當年批鬥「反動分子」的會場,通常是彩旗招展,口號震天。展覽室內,一張發黃的照片證實了這一切--台下,人們高舉著胳膊呼喊口號;台上,被斗者深深地垂著頭一言不發……這個人是誰?看不清他的臉。其實又何必去辨認呢?我的心頭一陣發酸,我想起了父親,想起了他在日記中留下的文字:「……全身沸騰,幾欲發狂,卻又不得不鎮靜自己,不露聲色。」身為「牛鬼蛇神」的他,欲哭無淚,欲訴無門,只能於夜深人靜之時一個人於大堤上狂奔;他對著四周呼喊,但四周卻是一片沼澤,連一聲迴音也沒有…… 後來讀到許覺民的文章,才知道飽嘗這種生不如死滋味的人,並非父親一個。他寫道:「我不了解過去法國第三等級的人過的是什麼日子,我想我不會比他們再差了,我是一個十足的賤民!」那年,蕭乾的一家也被驅逐到了這里,他的妻子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家中的小貓失蹤了,等到找回來時兩條腿全被人打斷。同病相憐的蕭乾嘆了一口氣:「與其看著你活活受罪,不如『安樂死』吧!」他碾碎了幾粒安眠葯,和在了牛奶里…… 不曾想,這樣的一種折磨,很快又擴大到了年輕一代的身上--一場深挖「五一六分子」的運動於幹校中轟轟烈烈地展開了。其聲勢之大,可謂人人過關;其刑法之酷,可謂慘絕人寰--用煙頭燙,用皮鞋踢,搞「車輪戰」,使「熬鷹法」……閻綱曾這樣描述他被帶進審訊室時的心情:「周身的熱血直沖腦門:這不是進了《紅岩》里的中美合作所嗎?」 僅僅幾年的工夫,這所美其名曰「向陽湖」的文化部「五七幹校」,終於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此間被折磨致死、折磨致殘的一共有多少人,已經無法統計清了。韋君宜寫過一篇文章《抹不掉的記憶》,記載了發生在她身邊的十個「無罪者」的故事。她凄楚地寫道:「當初我們是一起被趕下來的,如今卻不能一起走了……」 還需要怎樣去評述它呢?--蕭乾說了:「建立幹校的目的,就是要一個不剩地把知識分子從上層建築中趕出去,以確保那一幫人的江山永不變色。」閻綱說了:「應該面對事實,把『五七幹校』如實地看做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整治國家幹部(特別是知識分子)的管制所。」牧惠更是發出了這樣的呼籲:「『文革博物館』就從這里開始!」 二 從校部出來,我們一行前往當年的宿舍參觀。在路上大家討論起了這樣一個問題:對於幹校的「軍事管制」方式應該如何評價?一時間,兩種意見爭論不休。 我向陪同參觀的人們講起了父親的一個故事:那是一九七○年的初冬,宿舍建成還不到三個月,他卻被派往湖中看守菜園子。也就是說,此時的他必須離開自己的住處,離開原本的集體,獨自一人搬進那個杳無人煙的荒灘里,搬進那個孤零零的草棚中。他這樣描寫自己的「新家」:「……不過是以油毛氈蓋頂、以蘆席圍牆、不到十平方米的一個工棚而已。雖有門框,卻無門扇。至於屋頂,西北風一刮,大有被隨時掀走之勢。」然而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此時的他不僅沒有絲毫的沮喪,反而是滿心的高興。他說了,不為別的,就是因為能夠「離群索居」,徹底擺脫那個令他窒息的環境! 欣久也講了一個有關她父親的故事:當年她在內蒙插隊,曾經寫過很多封信,希望能來咸寧看一看自己的爸爸。不料一貫慈祥的父親卻堅決反對,理由是:「周圍有那麼多的眼睛在盯著我,到時候哪怕想給自己的女兒改善一下伙食,也是不可能的。他們會尋找事端,會不由分說地批評我:『你又想搞什麼陰謀?』」 望著博士生那一臉的茫然,我真想告訴他,這兩個故事正是對這種「集中營」式的管理制度的一個最好的注釋。不知是為了顯示「鋼鐵長城」的威力,還是為了更方便地管制這群早已成為「專政對象」的文化人,那支先後由北京軍區和湖北省軍區組成的「軍宣隊」,竟於整個幹校中實行了軍隊的建制--「學員」們按照原先的單位和系統,被分成五個大隊、二十六個連隊;連的下面是排,排的下面是班。 至於管理,同樣是「准軍事化」,一切均以軍隊的紀律嚴格要求之--白天,在連長、排長以及班長的帶領下進行勞動;晚上,則以班排為單位繼續開展「鬥批改」,就連國務院規定的每周一天的休息制度也被取消了。更有甚者的是,哪怕到了半夜,也要被哨聲喚起,進行「軍事訓練」。年屆六旬的蕭乾不堪其苦,他說:「我最怕月亮,尤其怕月圓,因為軍宣隊半夜裡會吹哨『拉練』。我只敢和衣而眠,夢中還得豎起耳朵聽著隨時可能吹響的哨子……」一次,馮雪峰在翻越一座土崗時跌倒了,蕭乾急忙上去攙扶,但是這位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老幹部卻上氣不接下氣地推開他:「別管我,快跑,跟上隊伍,不然又要挨斗!」 後來,讀了別的幹校的材料,才知道這種制度並非是咸寧幹校的「專利」。在中央直屬藝術院團的幹校中,甚至出現過這樣的笑話:看露天電影時,所有的人也必須整隊,帶著小板凳,以班為單位排成一溜,班長坐在最後邊。有人要上廁所了,只能一個一個地往後傳,向班長報告;而班長的答復,同樣是一個一個地往前傳,或是「快去快回」,或是「再憋一會」。 很可能也是為了這一同樣的原因吧,在「准軍事化」的幹校中,原有的家庭結構被強行拆散了,這里只有男人和女人的區別,而無夫妻或者其他親屬的關系,一旦入校後,一律按照性別的不同,住進男生宿舍或女生宿舍里。 時間一長,問題便接二連三地出現了:青年人要解決「性」的問題,老年人要解決生活問題。至於前者,尚可想出種種辦法,甚至跑去「野合」;至於後者,便只能是「好自為之」了。--沈從文初下幹校時已近耄耋,卻無法與隸屬於另一個大隊的夫人生活在一起,他在家書中凄涼地寫道:「……目前的困難,總還能克服。至於病,有個親人在一處,自然好得多。但如果已近於無可奈何,那也就一切聽之,接受現實了。萬一忽然完事,也極其自然,不足驚奇,到時讓大弟或小弟同來收拾一下殘局即可。」身患重病的侯金鏡,同樣不能與同在一個連隊的妻子團聚,直到咽氣,身邊也沒有一個親人。最終是「一張葦席捲起他的軀體,再用三根草繩分段捆起三道箍,像扔木頭一樣,往卡車上一扔,就開走了」……至於那些隨同父母一齊下放的孩子們--從學齡前的兒童到十幾歲的少年,則一律被集中到了數十里外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里,兩個星期才能探望一次。塗瑩跟隨父母來到幹校時只有六歲,她回憶道:「……送我坐班車去學校的日子到了,我獨自逃到山後的林子中間,失魂落魄地奔跑。我不害怕草叢中的各種蟲子甚至毒蛇,但我害怕去學校!」 欣久宛如一名記者,一路上手持相機拍個不停:甘棠鎮、魯家灣、紅旗橋、五七道……其結果,還沒到目的地,電池便消耗盡了,相機也徹底「罷」了「工」。我笑著批評她道:「不能省著點嗎?」她卻賭氣似地看了我一眼:「你說,哪處地方可以『省』掉?」我啞然了。是啊,面對著這片曾經上演過無數悲劇的土地,又有哪一處不該去記錄、不該去探尋呢?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跋涉,我們終於來到了「王六嘴」。這是一個小小的山崗,當年十四連(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宿營地就建在這里。如今那一排排的紅磚平房依然靜靜地矗立在那裡,但所有權已經轉讓給了向陽湖奶牛良種場,成為職工們的家屬宿舍了。 一位四十多歲的房主人將我們讓進了屋子裡。我仔細地打量了一下,這是一個個用土坯隔出來的房間,既低矮又狹窄,面積不超過十平方米。當年卻被塞進了三到四個人,真不知道他們是怎樣蜷縮在一起的?--父親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空間全都占滿了,我的行李只好懸之壁上,床前之狹只可容膝……」房主人一臉的茫然,雖說「?菖?菖?菖舊居」的木牌在他家的門框上已經掛了多年,但他卻根本不知道曾經發生在這里的一切。然而,我已經很滿足了:那門、那窗、那牆、那頂……畢竟都還是歷史,它們默默地見證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當年,這里沒有孩子的歡笑,沒有家庭的溫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因為「軍管」的需要而重新組合的「集體」。其中的成員,按照顧學頡的說法,一共分成了四種等級:頭等的,是上級派來的軍宣隊;二等的,是革命造反派;三等的,為一般的革命群眾;四等的,則是被批被斗的「牛鬼蛇神」……於是乎,當這四種不同階層的人被強行「集中」到了同一個屋檐下時,彼此間的「勃溪」則是不言而喻了!--十四連就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食堂里宰殺鴨子,有人「義正辭嚴」地提出意見:鴨肉分給革命群眾,審查對象只配吃鴨頭和鴨屁股!人性終於被「階級性」所取代了。 身為第一等級的軍代表們,權力意識在不斷膨脹,傲慢情緒在不斷增長--大言不慚地將自己比作「文革前的劉白羽」者有之,有恃無恐地猥褻女青年者也有之;明目張膽地竊取公共財物者有之,居高臨下地向被管制對象索取供奉者更有之…… 身為其他等級的人們,為了「立功贖罪」,也開始鑽營與投機了起來--有人總結出了看「牛」的經驗,並堂而皇之地刊登在牆報上;有人則以「告密」而邀寵,以「賣友」而求榮:某某某於私下裡偷吃營養品,誰誰誰於背地裡大罵校領導…… 這讓我想起了當年同樣當過「學員」的火星寫下的一段話:「文化大革命不僅是一場『造神運動』和『造鬼運動』,同時也是一場『造奴運動』!……沒有『奴』,『神』是虛空的;沒有『奴』,百分之五的『鬼』也無由抓出。」

㈨ 湖北省咸寧市下屬有那些縣市區

咸寧地處華中腹地、長江中游南岸,位居武漢、長沙、南昌三大省會城市經濟區的地理中心,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兩個「兩型」綜改試驗區的結合地帶,1998年撤地建市,現轄一區四縣 一市,國土面積9861平方公里,總人口290萬,坐擁1江8港、5鐵10高速的交通便利,構成了咸寧快速便捷的旅遊交通網路。
咸安區,隸屬於咸寧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東臨陽新,南極崇陽,西界赤壁,北交江夏,東南與通山接壤,西北與嘉魚毗鄰。
通城縣別稱銀邑,漢為下雋縣地,故簡稱雋,位於湖北省東南部,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是咸寧、岳陽、九江金三角中心交匯點。境內有杭瑞高速、武深高速、106國道、岳九鐵路交叉過境;著名景點有「華中第一瀑」-白水岩瀑布,「江南葯庫」之稱的葯姑山,「道教第二十五洞天」的黃龍山,絕美九宮山,道家黃袍山等。
通山不僅是湖北的旅遊大縣,水果大縣,還是聞名全國的大理石之鄉、楠竹之鄉和茶葉之鄉。這里是生態通山,森林覆蓋率達67.4%,居全省前列。
嘉魚縣古名沙陽堡,取《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義得名,是湖北省咸寧市下轄縣,位 於東經113°39′-114°22′,北緯29°48′-30°19′,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北與武漢接壤、南同赤壁市毗鄰、東距咸寧市區40公里、西與洪湖市隔江相望。是湖北省有名的蔬菜之鄉、螃蟹之鄉、 回魚之鄉、黃金之鄉,獲「湖北省綠化模範縣」稱號。
崇陽縣位於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贛三省交界處。2001年,崇陽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8年,崇陽提琴戲被評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赤壁市的地理坐標處於東經113°32′~114°13′,北緯29°28′~29°55′。北倚省會武漢,南臨湘北重鎮岳陽,素有「 湖北南大門」之稱。赤壁歷史悠久,四海知名,有著1700多年沿革。赤壁古稱蒲圻,緣起於三國東吳黃武二年設置蒲圻縣,因 湖多盛產蒲草(古時編織蒲團的材料)形成集市而得名。赤壁也是著名的古戰場,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與孫權聯合,大破曹操於此,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遺址。

閱讀全文

與湖北咸寧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