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廣州發展股票歷史價格

廣州發展股票歷史價格

發布時間:2021-02-20 15:27:10

① 廣州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果及未來新科技的發展有哪些

一、廣州改革開放40年來成果:

1、收入方面

40年來,廣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擴大,人民安居樂業,經濟增長下行中保持就業穩定,減貧成就巨大,現行標准下的貧困人口即將全部脫貧,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勞動力素質顯著提高。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年均實際增長8.5%。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18倍,年均實際增長

7.8%。40年間,我國居民用31年時間實現人均收入跨萬元大關,用5年時間實現人均收入跨2萬元大關,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萬元大關邁進。這些數據足以說明,中國的中等收入人群正在不斷擴大,貧富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大部分人已經實現了小康生活。

2、衣食住行

改革開放前,生活條件差,買布靠布票,吃飯靠糧票和油票,住的是土磚房,交通靠步行。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收入增加,市場商品的逐漸豐富,人們開始舒適的穿衣體驗,吃上也開始講科學、講精細、求營養、高質量。市場上豐富的肉、蛋、魚、鮮菜、瓜果四季常有。

大家也都住上了高樓大廈和新房子,用上了現代化的傢具,出行方式的選擇也多了很多種,公交,地鐵,私家車,高鐵飛機等等,不管是去哪兒,總能在24小時到達。

3、體育發展

1978年改革開放開啟了體育新的時期,明確了新時期的發展目標、政策措施和戰略思想,中國體育開始回到社會主義體育發展的正確軌道。79年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80年首次參加冬奧會。

2018年,國家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和發展成果所帶來的無限活力和巨大動力,體育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運動員共獲得奧運冠軍237個;獲得世界冠軍3319個,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99%以上;創超世界紀錄1125次,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86.4%。

二、未來新科技的發展

1、科技增量發展

一線城市裡面廣州的增量空間是最大的,衡量一個城市有沒有未來,最大的衡量就是增量空間有多大。北京和上海的城市規模已經達到極限,反觀廣州1400萬的人口規模,相對北上來說還有1000萬的增長空間,廣州也還有部分建設用地待啟用,這些因素讓廣州具備增量機遇。


2、產業競爭發展

珠三角是個多核地帶,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呈現「諸侯爭霸」的情況,不像上海幾乎可以稱霸長三角,北京在華北一城獨大。兩天前重新核算的GDP數據顯示,2016年深圳GDP首超廣州,兩者都是2萬億上下的規模。

城市實力旗鼓相當,各地政府間對於吸引優秀企業自然會有競爭壓力,迫使政府改善營商環境,企業更有活力。矽谷是一個多核的結構才有這么多創新企業出現。珠三角有這么多企業出現,也是因為它是一個多核的結構。

3、生態科技發展

廣州能夠崛起有兩個秘訣,一是包容,二是空調。空調改變了熱帶地區的生產環境,提高地區的生產能力,近十年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情況,例如美國底特律出現負增長,而佛羅里達人口數量和經濟體量的增長都很突出。中國的經濟重心有南移的跡象,廣州得到發展。

(1)廣州發展股票歷史價格擴展閱讀:

廣州開放成果記錄

2019年1月8日,中國科技最高領獎台上,廣東刷新歷史。45個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總數居全國第四,佔全國比例達15.79%,創歷史最高。

預計2018年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50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65%,有效發明專利達24.9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一半,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國第一。

制定實施「科技創新十二條」等創新政策,首次出台《廣東省關於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的若干意見》,提出多項改革創新舉措。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4萬家,總數、總收入、凈利潤等均居全國第一,技術自給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72.5%和68%。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創造未來的科技發展新趨勢(大勢所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廣東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② 廣州的歷史

廣州歷史文化

--------------------------------------------------------------------------------

廣州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揭開廣州人文史的初頁。據史書記載,在周朝時,這里的「百越」人民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民已有來往,特建「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現在越秀山有「古之楚庭」牌坊。「楚庭」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嶺南,南海尉任囂在此築番禺城(俗稱任囂城),為廣州信史記載的建城始,距今已有2213年。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建南越國,定都番禺,奠定了廣州在嶺南的中心城市地位,南漢、南明兩個封建王朝也在此建都。

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吳國孫權劃交州東部另設廣州,即交廣分治。廣州之名取自原交州州治廣信的「廣」字,州治遷到番禺,廣州由此得名。廣州又叫「羊城」、「穗城」,因四季花開不敗故稱「花城」。傳說古代有5位仙人,騎著五色仙羊,羊銜谷穗,降臨「楚庭」,把谷穗贈與百姓,並祝願這里「永無飢荒」。今天,越秀公園的五羊雕像便是廣州的象徵。

廣州是秦漢繁榮都會。在世界歷史名城中,除古羅馬、雅典等少數幾個城市外,巴黎、倫敦、莫斯科等名城均比廣州年輕。廣州自秦漢起至明清2000多年間,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早在漢代時,中國船隊從廣州出發,已遠航至東南亞和南亞諸國;唐宋時期,廣州已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東方大港,還首設全國第一個管理外貿的機構,委任市舶使;是漢唐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明清時期,廣州更是特殊開放的口岸,一段較長時間曾是全國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城市。廣州作為中國最早對外和從未關閉過的貿易通商口岸,在世界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廣州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在近代史上有三元里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抗英斗爭,孫中山領導的反對封建統治的辛亥起義(即黃花崗起義),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廣州起義。所以,廣州既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又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的英雄城市。革命先驅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了黃埔軍校,曾經三次建立了政權。毛澤東在這里舉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了大批革命骨幹力量。魯迅、郭沫若、郁達夫等也曾來廣州傳播先進文化。

廣州歷代名人輩出,代代相傳。秦朝任囂,漢朝趙佗,清朝學者屈大均,思想政治家康有為、梁啟超,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推翻幾千年封建統治的孫中山等,他們為廣州名城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廣州名城有許多美麗的風景線,在這些風景線上集中了廣州主要的著名自然、文化遺產,是自然風光線、文化風景線,也是廣州旅遊的主要景觀線。

廣州的鎮海之樓與鎮城之石
被稱為廣州主山的越秀山有座雄偉壯觀的鎮海樓,又叫望海樓,因樓高五層,谷稱五層樓,高28米,為全國最大的鎮海樓。明朝鎮守廣州的永嘉侯朱亮祖為「壓紫雲黃氣之異者」,奏請朝庭批准,於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把廣州城牆擴展至越秀山時,建築了鎮海樓,說是「雄鎮海疆」,又可以「壯三城之觀瞻」。所以,它既是城防建築,又是風水樓。明以前,廣州出現過三朝十帝,自建鎮海樓後,再也沒出現過地方皇帝和心懷異志的亂臣賊子。「東南霸氣散如煙」,「樓外關河盡漢封」了。正如胡漢民說:「層樓晚望,白雲仍是漢時秋」。

由於自然和人為原因,鎮海樓歷史上多次被毀,又多次重修重建,不下十餘次。據說每修一次,廣州就發展一次。人們說其「樓冠全城」。清人屈大均說,「雖黃鶴、岳陽莫能過之。」《羊城古鈔》說它「輝煌壯麗,為嶺南第一勝覽」。《廣東通志》和《南海縣志》認為,「嶺南奇觀,此為最然」,「實為五嶺以南第一樓也。」歷史以來,直到今天都被推崇備至。歷來古籍記載不漏,並留下很多詩詠和文章,為到廣州的國內外旅遊者必看之景點。

從風景名勝的角度看,越秀山是廣州的主山,而鎮海樓則是廣州的第一景,600年威鎮嶺南,其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因這里是「高踞仙城最上頭」(丘逢甲語),可以「風起雲飛攬九州」(康有為語),「飛樓重得壯南藩,下瞰群峰控北門。江海繞闌天勢盡,溪山如掌霸圖存」,不僅可以體味古代王者之霸氣,而且還可以盡覽廣州山水城市之勝境,欣嘗「一泓珠海抱城流」的美麗風光。

鎮海樓現在是廣州博物館,到這里可參觀廣州建城二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展覽。頂樓正面懸掛著兩廣總督彭玉麟所撰的對聯:「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頭摩霄,目空古今;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依欄看劍,淚灑英雄。」幾分霸氣,幾多悲壯,十分膾灸人口。

鎮海樓歷史上曾先後以「鎮海層樓」和「越秀層樓」列為清代和現代的「羊城八景」而聞名中外。

廣州不但有鎮海之樓,還有鎮城之石,就是海珠石。

古代珠江河面寬闊達3000米(今天最窄處只有100多米),煙波浩渺,稱為小海,故有鎮海樓之名。廣州還有鎮城之石,就是古代珠江河中的海珠石。由河沙沖積,河床淤塞,至本世紀初,已與北岸連接,20世紀30年代修築長堤馬路時已完全埋在地下,建設了高樓大廈。今年初開挖市政工程時,被挖出來,重見天日。專家們緊急呼籲保護海珠石!市政府已決定將已顯露的部分(30-60米)保護起來,供市民和旅遊者參觀。

古代,屹立江中的海珠石,又叫海珠島,以鎮城之石出名。「神人驅石立,湧出水晶」(明·倫以詵語)。明代梁儲《海珠石》詩雲:「是誰驅石到江心,天為羊城鎮古會。」說這是廣州的鎮城之石。島上有慈度寺(又叫海珠慈度寺,建於南漢)、文溪祠、海珠炮台,民國初年辟為海珠公園,為歷史上著名的旅遊聖地,龍舟競渡之地。

傳說海珠石為異域商人遺珠所化,所以又叫走珠石。清人鄭惠南有《海珠石》詩雲:「賈胡手持摩尼珠,失手飛珠入東海。寶物通靈莫能秘,陸離夜夜吐光彩。卷白浮出明珠園,珠女珠兒不敢采。」實是一塊巨大的白堊紀紅色砂礫構成的大礁石,其位置在今沿江西路永安堂至愛群大廈一帶,長130多米,寬50多米,因長期江水沖刷而渾圓如珠,水光波映,閃閃發亮。海揣在游海珠寺時作了一首游覽口占雲:「南海麗龍不愛珠,水心擎出夜明孤」,說海珠石晚上也會發光。又因珠江潮汐變化而似浮在海上,非常漂亮。明代詩人梁喬升說:「兀然一石江心浮,撞破紅潮兩道流。」多麼動感的關景!

海珠石又因為南宋著名詩人李昴英(又名文溪)在這里讀書而出名。島上修有文溪祠,著有《文溪存稿》。他是廣州歷史上第一位探花,歷任大學博士、校書郎、吏部侍郎等職。所以有人說在文溪祠讀書可以中狀元。

海珠石(島)是宋代、明代羊城八景「珠江秋月(色)」和「珠江靜瀾」的核心景點,歷代有關詩詠達50多首。

古城傳統中軸線

古城傳統中軸線,是從越秀山鎮海樓、中山紀念碑、中山紀念堂、市人大常委會大樓、市政府大樓、人民公園、海珠廣場至海珠橋,全長約5公里的古城區城市傳統中軸線。是從南越國趙佗建越王台、越王宮、越王井開始,南漢時期有呼鸞道、游台,明代有觀音閣、鎮海樓,從越秀山至人民公園、起義路一帶,元、明、清、民國直至解放後都是官府衙門重地,歷經二千多年逐步形成的,在民國時期建築了中山紀念碑、中山紀念堂、市府合署大樓、海珠橋四個標志建築後基本定型。

清人陳恭尹用「五嶺北來峰在地,九州南盡水浮天」來形容廣州城的山川形勝,其所說的「峰在地」就是越秀山,「水浮天」就是珠江(古代稱海,文革前廣州市民從河北到河南過渡還叫過海)。有專家形容這條中軸線是「一條扁擔挑起山和水」,充分說明這條中軸線的歷史份量。

中山紀念堂是我國最大的紀念會堂(有5000個座位),也是世界著名的中西合璧的傳統大屋頂建築,前蘇聯總理赫魯曉夫和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想照樣建一個,都沒有搞成。紀念堂為紅柱黃牆藍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頂,八角亭式頂蓋。堂頂為玻璃鑲嵌的園形大吊頂,幾十米跨度不見一柱,通風音響一流。頂部的金鼎高達4米,貼金片36166張,重1.8公斤。整個外型庄嚴雄偉,堪稱建築藝術之傑作。

傳統中軸線有四多:文物古跡多,著名建築多,古樹名木多,專業購物街多,文化含金量很高,是廣州名城的一條千年文化軸線。她既是一條山水相連自然風光線,也是一條雄偉壯觀的景觀軸線,是廣州首選的旅遊風景線。

《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城市傳統中軸線景觀帶內,「新建、擴建、改建的建(構)築物,其建築形式、體量、高度和風格,必須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協調。」市規劃局正在制定保護性的控制規劃。

天河新城市中軸線

新城市中軸線是天河新城區和珠江新城建設後規劃建設的新發展區的中軸線,北起瘦狗嶺,經火車東站(廣場)、中信大廈(80層)、天河體育中心、海心沙島,跨過珠江至琶州塔、洛溪新客運港口的新城區中軸線。天河路以北以中信廣場和中國市長大廈、大都會廣場為標志的建築、綠化景觀,已經形成,這一帶的現代化高層建築群和綠化廣場顯示出廣州新城市中心的現代都市風貌。她與古城區傳統中軸線相比是不同風格和特色風貌,反映了廣州城市發展的現代化美好前景,是廣州發展都市旅遊的最吸引旅遊者的美麗景觀。目前,附近天河路一帶的天河城、宏城廣場和廣州購書中心已形成人氣很旺的購物旅遊區,附近的一號線地鐵站是最旺的地鐵站之一。

白雲山、越秀山綠色風景線

白雲山被稱為廣州的「綠肺」,是著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21平方公里,風景秀麗,古樹參天,交通方便,是著名的旅遊聖地。由30多個山峰組成,主峰摩星嶺海拔382.3米,為全山最高點,是每年重陽節市民登高的熱點,這里可俯瞰廣州全景,新城、古城、南到珠江、北至白雲機場,盡收眼底。

越秀山在50年代已辟為公園,是廣州市最大的綜合性文化休息公園,佔地面積82萬平方米,其中三個人工湖的水面積6.69萬平方米。

白雲山、越秀山在市中心區的北廓,東西綿延數十里,古人稱為「青山半入城」,是一條非常美麗的綠色風景線。它不但自然景觀漂亮,而且對廣州市區起著調節氣候的作用,環境幽靜雅緻,空氣清新,是市民休閑游覽的好去處,也是廣州旅遊的最大、最好的旅遊點,每年接待的國內旅遊者達1000多萬人次。

這條綠色風景線的文化品位很高,獨具特色。

一是歷史悠久。歷史上就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自秦漢以來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二是傳說故事多。如秦始皇、安期生的傳說。

三是文物古跡多。秦漢以來,越王井、呼鸞道、鎮海樓、古之楚亭、白雲仙館、九龍泉、天南第一峰牌坊,以及眾多的古墓葬和名人遺跡、遺址等。

四是宗教寺廟多。如三元宮、景泰寺、明珠樓、能仁寺、雙溪寺等。歷史上僅白雲山就有13個寺廟。

五是各具特色的公園旅遊點多。如越秀公園、麓湖公園、雕塑公園、雲台花園、山頂公園、山北公國等。

六是歷代羊城八景多,共有11景。

珠江風光旅遊線

珠江是廣州人的母親河,幾千年來先人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建設了美麗的廣州城,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嶺南文化。

珠江廣州河段風光旖旎,兩岸的文物古跡和特色建築很多。如石門風景區,沙面風景區的歐洲風格建築群,粵海關大鍾樓、郵政局大樓、南方大廈、愛群大廈、永安堂、江灣新城建築群、孫中山大元帥府、琶洲塔、赤崗塔、黃埔軍校、長洲要塞、長洲文化旅遊風景區、波羅廟、蓮花塔、下橫檔島、虎門炮台、南沙炮台、龍穴島風光等。

從南方大廈、愛群大廈到永安堂一帶被稱為廣州的「外灘」,歷來都是廣州的標志。廣州的幾大銀行總部和賓館、飯店、戲院、百貨點相當多,市有關部門擬把這里建成休閑步行街。

珠江廣州河段70多公里,有11座各具特色的跨江大橋,有許多江心島,其中最大的河南島有90多平方公里,這里河叉縱橫,果林飄香。新滘的萬畝果園,被稱為廣州的「南肺」。

現在,前航道已被辟為旅遊航道。近年來,市政府投資數億元整治珠江提岸,設置燈飾,進行綠化和景觀建設,已初步展現了兩岸的新美景,這里將建成廣州的「塞納河」。兩岸的地盤建築商大做江景樓盤廣告,房地產價格不斷攀升。珠江夜遊是廣州的熱點旅遊線之一。

南越國古都文化風景線

自80年代以來,廣州先後發現了西漢南越王墓、南越王宮署遺址的地下石構建築、南越國御花園和南越國宮殿遺址,是嶺南地區的重大考古發現,分別被列為全國五大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這些二千多年前的南越國時期的文物,內容非常豐富,許多為廣州及我國首次發現,具有非常珍貴的價值。

1983年,在解放北路象崗山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文帝」趙昧的陵墓,距今有2100多年的歷史,是嶺南地區年代最早、規模最大、隨葬品最多的一座西漢前期彩繪壁畫石室墓,《考古學年鑒》定為當年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出土文物1000多件(套),如「文帝行璽」金印、絲縷玉衣等,還有15個殉人。對研究秦漢時期嶺南地區開發、城市物質文化發展、南越國歷史都有重要價值,墓地現在已建成「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1995年以來陸續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到兒童公園一帶發現的南越國宮署遺址、水榭、御花園和宮殿遺址,反映了當時王宮的物質生活和社會文化情況,特別是地下石構建築在我國是獨一無二的,媲美羅馬古城。御花園則是我國首例宮苑實例。可以說是價值連城。目前,忠佑大街到北京路財廳前一帶4.8萬平方米的地方已列為文化保護區,兒童公園將搬遷,繼續進行地下挖掘。市政府已決定在這里建立南越國博物館。專家們預測不久的將來,還將會給市民一個驚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出土的海外泊來品文物,如銀盒、玻璃碗、象牙、瑪瑙、銅薰爐、銀幣等,是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的物證,說明廣州在秦漢時期已和海外通商,也是海上絲綢之路早於陸上絲綢之路的證明。

先烈路近現代革命風景線

廣州,是我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洪秀全在這里領導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康有為在廣州舉辦「萬木草堂」培養了一批維新運動的革命骨幹人才;黃埔軍校師生在這里舉行東征和北伐;孫中山在廣州領導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的起義,並在這里三次建立革命政權;共產黨領導廣州起義。一系列可歌可泣的革命斗爭,震驚中外的革命事件,產生了一批革命英雄人物,留下了一批革命紀念建築和遺址,其中最為集中的是在先烈路,有10多處近現代革命文物保護單位,是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課堂。其中最著名的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國、十九路軍抗日陣亡烈士陵園和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我在1959年到中山大學讀書的時候,到廣州第一個要看的地方就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墓,因為在讀小學時就學習過。這個地方已辟為黃花崗公園,是革命聖地,也是廣州主要的旅遊點,每年接待的遊客很多,僅是國外旅遊者就有30多萬人次,特別是海外僑胞來廣州,都要去黃花崗瞻仰烈士墓,敬獻花圈。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位於先烈中路,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於1911年為推翻清朝封建統治,在廣州發動起義,攻打兩廣總督府而壯烈犧牲的七十二位烈士墓園。1912年廣東軍政府撥款始建,1919年海外華僑募款建設了墓亭、紀功坊、月台、四方塘等建築,以後又增建了黃花亭、西亭、正門。1954年又一次擴建,形成了今天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庄嚴肅穆,綠樹成萌,滿園黃花的紀念性公園。正門是凱旋式的大門樓,門額上刻有孫中山手書的「浩氣長存」金色大字。內有230米的墓道、泮池、石拱橋、七十二烈士墓碑、「締結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還有孫中山親植青松和高舉火炬的石雕自由神像。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黃花浩氣。

十九路軍陵園佔地5.2萬平方米。始建於1928年,主要建築有花崗石的凱旋門、羅馬園柱形紀念碑和半園形柱廊、門亭、英雄題名碑、抗日亭、蔡廷鍇、蔣光鼐墓、將士墓、戰士墓、先烈紀念館、浮雕牆和展覽館等。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先烈南路和東風路交界處。正門刻有周恩來手書的「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八個大字。廣州起義紀念碑刻有鄧小平手書的漆金碑名。陵園中心為烈士墓包,護牆刻有朱德題字:「廣州公社烈士之墓」,還有「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四烈士墓、葉劍英碑和廣東革命歷史紀念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紅陵旭日」為羊城八景之先烈一。

先烈路上還有鄧蔭楠墓、興中會墳場、張民達墓、鄧仲元墓、朱執信墓、史堅如墓等。

在一條幾公里的路上有那麼多的陵園、英雄墓和紀念建築,是全國少有的,這是一條內涵非常豐富的革命文化風景線。

宗教文化風景線

在城市傳統中軸線西側有一條宗教文化風景線,從解放北路——六榕路一一光孝路一一光塔路——一德路有三元宮、六榕寺、光孝寺、光孝堂、,懷聖寺、五仙觀,、石室聖心堂等五個宗教的七個寺廟和清真先賢古墓等八個宗教文化旅遊點,是一條獨特的風景線,特別是佛教、道教的遊客很多,人氣鼎盛。

清真先賢古墓位於解放北路蘭圃西側,為唐代著名伊斯蘭教傳教士阿布·宛葛素來華傳教在廣州逝世後的墓地,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古墓,被國際穆斯林視為聖地。墓園四周用青磚高牆圍繞,內作庭園式布局,有敞口廳和拜堂等建築。附近還有歷代知名的伊斯教徒墓地。每年來廣州參加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阿拉伯商人及其他來訪的阿拉伯朋友都要前往朝拜。

三元宮。位於應元路,其前身是東晉南海太守鮑靚建的趙崗院,唐代改稱悟性寺,明萬曆年間改名三元宮(道教以天、池、水為三元),是廣州現存歷史最長、規模較大的道教寺廟。宗教哲學思想家和科學家葛洪曾到此修道。三元宮的建築風格獨特。每逢初一、十五人氣甚旺。

六榕寺。位於六榕路。始創於南朝劉宋年間,初名寶庄嚴寺,北宋時改名凈慧寺。蘇東坡到此游覽,見寺內有六棵榕樹,便題寫「六榕」二字,後人便稱六榕寺。內有建於梁大同年間的六榕塔,八角九級(內17層),高57.6米,珠欄碧瓦,丹珠紅牆。內藏曇裕法師從海外帶回的佛舍利。南有碑廊,有一批珍貴文物。六榕花塔為廣州標志的旅遊景觀之一。

光孝寺。位於光孝路,佔地面積31000平方米。寺址初為南越王趙建德王府,後建為制止寺,南宋後稱光孝寺。社會流傳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說法,說明光孝寺歷史之悠久。禪宗六祖惠能於公元676年(唐儀鳳元年)在此削發受戒,建有瘞發塔、六祖殿以為紀念。寺內還有我國最早的東、西鐵塔(鑄於南漢,又名千佛塔)和訶子樹,聞名中外。光孝菩提為宋代羊城八景之一。

光孝路還有基督教光孝堂。

惠福西路有五仙觀,建於明代,是一座祭祀五仙的穀神廟。內有五仙人拇扯和五羊塑像,為廣州之別稱羊城的起源地。還有建於明代的嶺南第一樓。明、清二代,分別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

一德路有聖心堂(俗名石室),是廣州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全國最大的哥德式石構建築物,高58.5米,歷時25年建成。

③ 證券的發展史

中國證券和證券市場自19世紀40年代產生後,經歷了40多年的萌芽階段,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初步形成。中國最早出觀的證券是外國在華企業發行的外資證券,最早的證券交易也是外商之間的外資證券的買賣,稍後才出現華商證券和華商證券交易。盡管如此,中國證券市場仍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證券產生的歷史,在中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國家向大戶的舉貸和王侯給平民的放債,形成了最早的債券。漢唐以後,國家因軍事需要臨時向富商舉借巨款的事已不再是偶然現象。隨著商業的發展,飛錢、會票、當票等商業票據出現,證券的品種更加豐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後清前,在一些投資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風險的行業,如上海沙船業,四川井鹽業,雲南、廣東礦冶業和山西金融業,已經較多地採用"招商集資、合股經營"的經營組織形式。這種組織形式明顯地具有資本主義的股份制特徵,而"集資合股"的參與者之間簽訂的載明權利責任的契約,則是中國最早的股票雛形。
當然,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證券的出現,在中國則是19世紀40年代以後的事。1840年鴉片戰爭後,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相繼對外開埠通商,有價證券及其交易,就跟著第一批最先進入所開商埠的外國洋行在中國出現。外資在華設立的各類股份制公司企業,把西方國家已普遍採用的股份制公司的生產經營形式和集股籌資的方法帶到了中國。
中國仿效西方,採用股份制發行證券組織近代企業公司的活動始於19世紀70年代。與此同時,清政府洋務派從19世紀60年代起,舉辦旨在"自強"的軍事工業。由於清政府財政困難,經費難以為繼,70年代後,為借重民間私人資本,解決國家財力不足,洋務派仿效西方股份制,採用"官督商辦"和"商辦"等形式,興建了一批旨在"求富"的中國近代民用企業。1872年,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委派上海商人朱其昂、朱其詔籌建上海輪船招商局。隨著該局的成立和第一期股本的認定和籌集,中國第一家近代意義的股份制企業和中國人自己發行的第一張股票誕生。繼航運業後,股份制公司形式又在保險業、礦業、紡織業和通訊電報業等方面得到普遍運用,於是又有一批華商股票應運而生。如仁和保險、濟和保險、開平煤礦、上海機器織布局、上海電報局等都是中國近代最早出現的華商股票。原先附股於外資企業公司的中國人,此時也紛紛移資或投資洋務民用企業,或自立門戶舉辦近代工礦企業公司。到19世紀80年代初期,全國各地創辦的新式工礦企業就有十五六家,這些礦業公司都發行了股票。至此,華商證券的發行已小有氣候。
證券一經產生,證券交易不久也隨之出現。據史料記載,1861年以前,上海等地就已有證券買賣交易活動,但僅局限在外商之間,買賣並不興隆。19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上海殖民經濟的初步"繁榮",外商證券交易在上海非常活躍。60年代中期,由於世界棉業投機熱潮席捲上海,在華外資銀行獲得豐厚利潤,其股票普遍大幅升水。如1864年利華銀行面值10英鎊的股票,市價曾高達25英鎊;(註:《字林西報》,1866年7月5日。)此外,五六十年代成立的外資航運公司獲利也很豐厚,航運公司股票成為銀行股票以外的另一買賣熱點,以致市場上證券交易額"日以百萬計,投機交易有時延至深夜"。
有了外商企業股票的交易,也就有了從事股票買賣的證券公司。1869年上海四川路二洋涇橋北,出現了中國第一家專營有價證券的英商長利公司,後來又有幾家這樣的公司相繼設立。"店多成市,該業始發達"。(註:《上海西商證券交易所之略史》,載《銀行周報》第3卷總第116期,1919年9月16日。)到19世紀80年代前後,外資又開始進入租界公用事業和其他實業,市面上又出現了上海自來水公司、上海電燈公司等十幾種新股票。西商各證券掮客為謀本業前途的發展,於1891年聯絡同業,組織上海證券掮客公會即上海股份公所,以買賣外商在華所設各事業公司的股票。外商在華組織的證券市場初步形成。
至於中國華商進行的證券交易,若將19世紀五六十年代華商附股外資企業公司的證券活動除外,至少在70年代初就零散出現。五六十年代由於上海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運動,社會資金大量聚集上海租界;另一方面,又由於中國新辦的近代企業不久便獲厚利,加上個別企業發放優厚股息的刺激,各色商人在地產、銀洋買賣投機之外,又熱衷於對新式企業的股票、債券的追逐。
1882年前後,先前成立的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等近代廠礦企業經營成功,獲利很高,股票價格成倍增長,如輪船招商局面值100兩的股票,1882年卻漲到了200兩以上;(註:《清查整理招商局委員會報告書》下冊,第31頁。)1881年年底,開平煤礦正式投產前夕,其面值100兩的股票在上海市場上的價格就漲至150兩左右,到1882年6月,竟還有人願以每股237兩的價格收進。(註:《申報》1882年6月13日。)受此影響,人們爭相購買荊門煤鐵礦、長樂銅礦及鶴峰銅礦等十幾種剛上市不久的礦業股票,這些股票的價格很快超過其面值。如長樂銅礦和鶴峰銅礦的股票面值均為100兩,1882年最高價分別達到220餘兩和170餘兩。(註:《平淮公司各股份市價》,見《申報》1882年各期。)當時的《上海新報》和《申報》等華文報紙,對此都有專門報道。這些礦業股票籌集的股金就有白銀300萬兩,其市場交易額估計在1000萬兩以上,這在當時是一筆十分可觀的資金。
受礦業股票上漲行情影響,其他上市的洋務企業股票價格也隨之全線上漲。如上海電報局100兩面額的股票,1882年曾突破了200兩大關;而上海機器織布局的股票價格也溢出原價15%左右。(註:《平淮公司各股份市價》,見《申報》1882年各期。)
華商證券交易,起初既沒有固定的場所,又沒有相應的交易規則,證券轉讓、買賣一般在親朋好友、熟人中"以親帶友、以友及友"進行。成交的價格卻視外商證券行情和證券本身的市場供求而定。後來,隨著證券發行量的擴大,持有證券的人增多,手中持有證券的品種和數量也越大,證券買賣變成了經常的需要。於是"為各項公司通路徑而固藩籬"(註:《申報》1882年9月27日。)的上海平準股票公司於1882年9月成立。該公司內部組織分明,還訂有章程,為股票交易提供了便利。它的設立首開中國有組織的證券市場的先河,成為中國自設證券交易所的權輿。
由於對礦業股票的過分投機,加之買辦商人胡光墉投機絲業失敗和中法關系趨緊等其他原因,引發了1883年10月的倒賬金融風潮。礦業股票連同其他華商股票即行下跌。低價出售也無人承接,連平時素有信譽的招商局、開平礦務局股票的價格也低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礦業股票更是無人問津,幾乎形同廢紙。介入股票投機和承做股票質押的錢庄受累倒閉,破產者不計其數。一度空前興盛的股票市場低落至極點,直至10年之後,一般商人仍"視集股為畏途",(註:《論商務以公司為最善》,見《申報》1891年8月13日。)"公司"二字"為人所厭聞",(註:《礦務檔》第七冊,第4358頁,台灣近代史研究所編,1960年版:《洋務運動》(七)第316頁,中國史學會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可見這次風潮對證券投資者心理打擊很重。
若把1895年前的中國早期證券和證券交易視作中國證券市場的萌芽的話,那麼,1895年以後至清末,中國證券市場就進入了初步形成階段。
隨著國外資本投資的銀行、工礦企業和鐵路公司在華的設立,以及鐵路借款、礦業借款與政府借款的簽訂,外國在華發行的外資證券規模迅速擴大。
與此同時,甲午戰爭的慘敗使"振興工商、實業救國"的呼聲再一次引發了中國第二次設廠辦公司的高潮。清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法規,並採取了一定的措施鼓勵興辦各式銀行、企業。1897年中國通商銀行的創立率先揭開了中國近代化第二次高潮的序幕。1901~1911年間,中國先後創辦新式廠礦企業386家,資本額達8.8億多元,華商在機械製造、電力、采礦、棉紡和其他工業方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華商股票的發行量也隨之大幅度的增加。
公債制度也在1894年前後移入中國。1894年清政府為籌措甲午軍費,仿效西方,向國內發行公債,"息借商款"。此後,又發行了"昭信股票"和"愛國公債"兩次公債。在此之前。1853年上海蘇松太道吳健彰為鎮壓上海小刀會起義,向外國洋行賒賬雇募船炮,首開中國近代舉借外債先河。隨後海防借款、軍需借款、抵禦外侮借款、賠款借款、實業借款、鐵路借款、礦業借款,甚至行政經費借款,一發不可收。清晚期共借外債208筆,債務總數為白銀13億多兩。(註:《清代外債史論》,第672頁,許毅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
在證券交易市場方面,外商在華組織的證券市場也有了迅速的發展,最顯著的表現是上海眾業公所的設立與發展。原先設立的西商上海股份公所1895年以後因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和英德續借款等金幣公債,以及怡和、老公茂、瑞記、鴻源等大紗廠新股票的面市,業務發展出現了較大轉機。1898年,該所修訂了章程,但仍無固定交易場所,證券的交易買賣,多在舊西商總會內或在匯豐銀行門前階沿進行。到1900年,英商趁八國聯軍入侵的混亂之際,攫取了中國的開平煤礦,由於這一產權的中外轉移,原持有該礦股份的華人紛紛將股票出售或轉讓,給原來不甚景氣的股票交易市場帶來了新的刺激。同年,上海股份公所在舊西商總會租定了部分房屋作為固定的所址。1903年,上海股份公所醞釀改組為上海證券交易所,1904年,按香港《股份有限公司條例》在香港注冊,定名為上海眾業公所。該所採取會員制,只有會員才能參與證券交易,公所成立不久,會員即擴充為100人,其中西商會員87名,華商會員13名。交易買賣的證券有中國和遠東各地的外商公司股票和公司債券、南洋各地的橡皮股票以及中國政府金幣公債,(註:《民國經濟史》,第153頁,上海銀行學會編,1948年版。)後來又增加市政公債。當時進入這個市場開拍的股票先後有:公和祥碼頭、椰松船廠、公益紗廠和其他一些橡皮股票。1909年又遷址上海外灘1號。
由於西商在華組織的證券市場除為外國在華企業公司在華籌集資金服務外,還是少數洋商投機劫利的工具,完全不顧中國社會經濟和投資者的利益,1910年爆發的橡皮股票風潮就是最好的例證。1903年,英國投機商人麥邊在中國成立藍格志拓殖公司,開業後的頭幾年並沒有多少業務,1909年國際市場橡膠漲價,國外經營橡膠園種植業和投資橡膠工業的人獲利豐厚。麥邊便藉此機會,於1910年初大造輿論,宣揚經營橡膠行業可獲巨利,並謊稱其公司在澳大利亞擁有大片的橡膠園。為了誘騙人們購買其公司股票,他編造該公司的經營發展計劃,奢言年分紅可達45%左右。人們不明真相,競相購買。"僅僅十先令之股票,未及標賣,已有以七十兩之巨價承購者"。(註:《上海西商證券交易所史略》,載《銀行周報》,第116號。)麥邊暗中掀抬股價,橡皮股票價格暴漲。麥加利、匯豐和花旗等外商銀行見有利可圖,便與麥邊勾結,承做橡皮股票的抵押放款。此舉又造成了該公司信譽可靠、實力雄厚、盈利可觀的假象。爭購者於是更加踴躍,連許多錢庄也都轉入其中。1910年3月末,橡皮股票的價格上升到其面值的二十七八倍,(註:《上海西商證券交易所史略》,載《銀行周報》,第116號。)麥邊暗地裡趁高脫手,捲款潛逃。其他外商亦步麥邊後塵,紛紛拋售手中的橡皮股票。這時,外資銀行宣布停辦此項股票的押款,(註:《上海錢庄史料》,第76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騙局敗露,人們又爭相拋售橡皮股票,但無人購進,橡皮股票價格一落千丈,最後成為廢紙。持票者紛紛破產,錢庄也因此倒閉了二十多家,市面極度恐慌,釀成了一場金融風潮。更為嚴重的是這次風潮使中國新興的證券市場遭受沉重打擊,中國股票市場自此進入低谷。
此期的華商證券交易市場較1883年前,交易規模總體上有所後退,但也不乏市場新熱點。一方面,隨著1895年後中國近代化第二次高潮的出現,尤其是銀行的創辦和商辦鐵路公司的出現,證券交易又漸有起色。銀行股票和鐵路股票、債券成為交易買賣的新熱點。1897年在上海成立中國通商銀行後,清政府又採取"官商合辦"的形式,設立了戶部銀行(1908年改稱大清銀行)和交通銀行。此外,還有一些地方性省銀行和私營商業銀行也在此期設立。這些新興的銀行發行了大量的股票,這些銀行股票在市場上十分受人青睞。1903年,清政府開放鐵路,"寓商於路",提倡商人設立鐵路公司,集股籌資承辦鐵路。於是,1903-1907年,全國15個省份先後成立了18個"官商合辦"和"商辦"的鐵路公司,發行了大量的鐵路股票。這類股票一經發行,便成為市場亮點。在銀行股票和鐵路股票以及其他工礦企業股票發行與交易的帶動下,中國近代證券市場初步形成。而這時的政府公債由於發行量小,加之政府仍視購買公債為對朝廷的報效和捐助,故當時購入者,也不敢在市場上出售,所以還未形成交易市場。
另一方面,證券市場組織形式也有了較大的進步和發展。自上海平準股票公司倒閉後,雖先有1904年梁啟超提出了組織"股份懋遷公司"(即證券交易所)的倡議,後在1907年又有上海買辦商人袁子壯、周舜卿、周金箴等提出仿日本取引所組織公司的要求,但清政府未予重視和採納。華商證券交易一直處於無組織的狀態中。光緒末年,上海買辦商人王一享、郁屏翰等在南市關橋開設了專營證券的"公平易"公司,不久,買辦商人孫靜山在上海九江路渭水坊又開設了另一家專營證券的"信通公司",但規模和功能遠不能與原先的上海平準股票公司相比。除上述專營的證券公司外,許多茶商、錢商、皮貨商、古董商和雜貨商以及買辦也兼做股票買賣。這些股票掮客經常出入茶館,在經營本業的同時,還洽談股票生意。約在1910年前後,股票交易買賣活動便固定在上海福州路的惠芳茶樓,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茶會"時期。
總之,中國證券和證券市場自19世紀40年代產生後,經歷了40多年的萌芽階段,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初步形成。中國最早出現的證券是外國在華企業公司發行的外資證券,最早的證券交易也是外商之間的外資證券買賣,稍後才出現華商證券和華商證券交易。中國證券市場一開始便存在華洋兩個不同體系的市場,這正是舊中國社會性質的寫照。盡管如此,中國證券市場仍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為後期的證券市場發展奠定了基礎。

④ 新浪的發展歷史

新浪上市的那天,王志東游盪在紐約。一個月的路演(Road Show,即在公司上市之前到主要的證券公司講解自己的優劣,同時估算這些公司的購買力)圍著地球飛來飛去,他已經感到肢體的麻木了。王志東見到記者的時候說:"我當時不太緊張"。人的一生中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可以"無可選擇",平靜地看待一些事情。在沒有選擇的檔口,是一種超脫。只有這一刻,互聯網人的心情是平靜的,"人力所不能為也","由他去吧"。

上市是網站間你死我活的斗爭,其殘酷性超越了市場競爭。走上NASDAQ,意味著公司進入一個新世界,光明與危險同在。沒有什麼好選擇的。

新浪網上市,正值NASDAQ低迷的時刻。新浪可以選擇等待,但是這個像面條一樣在兩層夾板中擠壓變形,粉碎,拉長的公司,再有沒有等下去的本錢。網易遞交上市報告,只比新浪晚了一天,本來在新浪路演前後,也要"上路",但是上次記者去采訪丁磊的時候,發現他竟然在北京電報局的機房裡,傾心擺弄那些毫無生命力的鐵傢伙。不管丁磊是如何地痴迷技術,此時伺弄伺服器也都不應該是他的工作。

網易上市,無疑遇到了重大障礙。據消息說,網易現在要重新改寫上市招股說明書。在YAHOO財經頻道的IPO(首次公開發行)列表裡,網易的名字不斷地向前排,已經排到了5月8日。但是網易名字閃過的那一天是長久的沉默。采訪王志東是在網易上市受挫之前,從王志東的眼睛裡,已經可以看出一絲詭秘的驕傲。成功走上股市,足以讓新浪網驕傲,但是新浪網還遠沒有到讓人放心的程度。

是的,新浪網里產生了無數的身價百萬的人物,但是如果新浪網不能迅速發展向前,員工沉醉在股市帶來的繁榮之中,這些人就和80年代的一些"大款"沒什麼兩樣--在"窮得只剩下錢"的頹糜中苟度餘生。

就是爬,也應該向前爬

你喜歡新浪網,你盼望它成功;你憎惡新浪網,你也盼它成功。

無數的人,希望新浪網早死而後快。新浪是所有網站的大敵,但是如果新浪網真的倒下了,其他人也活不自在。China.com雖然榮幸提早上市,但是它也沒能得到新浪這樣的地位。China.com可以美女帥哥的的折騰,新浪網卻命定是一塊中國網路經濟的"試金石"。

但是,新浪,看上去,也不美。

新浪的定位不是門戶網站。一般人理解,新浪首先要把自己做成門戶網站,但新浪網在招股說明書里,反復強調自己是"在線媒體網站",雖然偶爾,新浪也提到自己是門戶,但是相對"網路媒體公司"這個概念而言,門戶提的相當少。這說明了新浪網對未來發展的想法,也因此面臨難以逾越的障礙。

新浪網預計在NASDAQ預計銷售股票400萬股,實際銷售了460萬股。實際回籠資金大約7200萬美元,成績可謂不錯。但是在招股說明裡,新浪也坦言"自從新浪網建立,我們就遇到了嚴重的虧損和不良的現金流量平衡。"

新浪此次上市的普通股為,460萬股;新浪保留的普通股為,39857909股。上市股票約佔新浪保留股份的10%。所有的普通股中不包括2000年2月4117888股的普通股票期,也不包括平均價格為4.66美元的4483334股期權股票。新浪此次上市的股票大約佔全部股票的10%,也就是說,新浪上市當天,全部的市值大約在7億美元左右。

這是新浪成功的一面,但是如果我們看見新浪的財務報告,就會發現,新浪虧損的數額是"業界領先",是我們目前見到的最嚴重虧損。

新浪網的收入狀況:

1997年94.2萬美元,毛利61.7萬美元
1998年249.9萬美元,毛利182.5萬美元
1999年282.7萬美元,毛利32.2萬美元(沒錯,就是這個數字。)

王志東認為,新浪網的收入不高,是因為新浪網上市的財務比較嚴格,新浪網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以物易物"的形式獲得的。兩個公司交換一些廣告或資源,但是沒有真正發生貨幣的交易。1999年下半年的收入中,"易物"收入也只佔到新浪網收入的4.4%,王志東認為他們的這個數量是比較低的,他說,另一家准備上市的網站,"易物"交易佔到了20%以上,水份就比較大。

1999年新浪網的市場營銷費用為140.5萬美元,研發費用151.2萬美元,管理費用為208.5萬美元。一隻蛻了毛的老虎,和貓的感覺差不多。
因"沙正治"等人的人事變動和上市費用造成的"管理費用"暴增,是新浪虧損的大頭。

"我們從來沒有過贏利能力。直至1999年底,我們的累計虧損達3870萬美元。我們預期在未來的36個月內,會繼續虧損。這些費用主要花費在市場營銷、人員僱傭和品牌策略中。總之,我們不能確定何時我們能夠開始獲得贏利的能力。如果我們不能獲得贏利的能力或者不能維持這種贏利能力,我們的普通股票將會受到打擊。我們未來的主要收入依靠廣告的銷售,但是在大中華地區,互聯網廣告收入還沒有被證明是一個有效的收入來源。我們的收入增長依靠廣告銷售收入和電子商務收入。"這種口吻,我們已經多次聽到了,每一次從不同網站的嘴裡說出來,都還是讓人"揪心一痛"。

雖然新浪網以後的收入增長可能來源於網路收益,但是看看從1996年網站創立開始,新浪的收入情況,就可以明顯地看出一個奇怪的現象。

新浪的招股說明書里明明白白地寫著:"直至1999年底,廣告收入佔19.9%,電子商務收入佔到0.6%軟體收入佔到79.5%。1999年下半年,廣告收入佔63.5%電子商務收入佔1.6%軟體收入佔34.9%。新浪希望在未來,廣告和電子商務收入上升,而軟體收入將保持現狀或下降。"

軟體的收入居然佔到新浪總收入的80%左右,新浪到底是一個軟體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我們必須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從1996年到1998年,新浪網沒有任何網路廣告收入,1999年網路廣告收入也僅有可憐的56萬美元。而軟體收入,1998年是249.9萬美元,1999年的軟體收入是224.8萬美元。看了這些數字,有一個業界同仁開玩笑說:新浪網,看上去是一家飯店,實際上收入的是買布鞋的錢。此言不虛。
當然,如果我們光是看到新浪依靠軟體收入吸引股民,那還不夠。能夠創造250萬美元收入的軟體公司,在國內並不少見,據以權威人士估計,金山公司去年一年的軟體收入大約在3000萬人民幣,實達銘泰的收入也差不多。這些軟體公司也在拚命做網站,如果他們的業績拿到美國去給股民看,應該不比新浪差多少。看來,不能光嘲笑新浪是軟體公司,真正的軟體公司也應該反思其中的道理。

新浪的軟體主要是Rich Win。這個軟體幾年前,大家還經常聽到。但是從1999年至今,我們已經很少從報紙上看到有關Rich Win的消息。這樣一個隱姓埋名的軟體居然能夠創造和以"紅色正版風暴"等大市場運作的金山軟體"家族"相近的銷售額,也令人大跌眼鏡。

王志東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這樣解釋:1999年是Rich Win銷售最好的一年。雖然新浪沒有做過什麼宣傳,但是它在廠家預裝和企業銷售中的份額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香港的應用比較多。Rich Win從1997年開始,就強調互聯網應用,給Rich Win的發展留下了很大的拓展空間。麥當勞、百事公司、香港新機場等大項目和一些跨國的IT企業,都使用了Rich Win軟體。新浪網還會進一步發展這個軟體。

國內軟體的"大哥"們,該好好想想了。許多軟體公司都把互聯網業務和傳統軟體業務分開來做,成立不同的公司,這樣,在互聯網並不掙錢的大環境下,這些軟體公司辦的網站,開始失去許多寶貴的機會。

王志東對記者說,他歡迎"秋後算賬"的記者,網路公司不負責任的編造數字,對整個行業都沒有好處,新浪網的融資就曾受到其他網路公司向新聞界宣傳數字的影響。

上市招股說明給了我們全面認識互聯網公司的機會,但是這種"認識"讓人迷茫。網路公司,一代又一代揚帆遠洋,把整個北京的路牌廣告買得精光。那些希望完全靠廣告支撐下去的公司應該好好看看上面這些數字。3800萬美元的虧損和56萬美元的網路廣告收入,應該讓許多人清醒一點了。互聯網是一個未來產業,一定有希望存在,但是如果一個企業,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支持,希望能夠從800萬美元的廣告市場中獲得足以支持生存的收入,近乎妄想。如果你沒有在虧損狀態下,支撐到贏利那一天的充分准備,如何進軍互聯網,請等等,想想。

政策下的蛋

割捨不下的心痛

我們知道,搜狐是一個完全的外資公司。因為他同時經營互聯網內容業務,所以在法律上,很難擺脫"外資不得經營電信增值業務"的管轄。新浪為什麼能在美國上市,新浪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在美國上市的新浪到底是"此新浪"還是"彼新浪"。我們也可以順便看看。
在美國上市的新浪網是一個在著名的"免稅天堂"開曼群島注冊的公司。它和中國新浪網的關系比較復雜,這里不在多說,有一個圖表可以清晰地表達他們之間的關系。

新浪其他海外公司的關系都比較簡單。它100%地控股4家公司。其中的香港利方投資公司97.3%控股北京四通利方公司。北京四通利方公司在北京新浪廣告公司擁有25%的股份(這是國家允許外資參股中國廣告公司的最高股份額度)。所以在美國上市的新浪也是一個海外公司。
新浪為什麼能夠剝離中國新浪網,又能夠在美國上市中明確說明中國新浪網的存在,其中費勁周折。
中國的互聯網政策,尚在發展之中。許多限制還沒有解除,新浪網希望在美國上市,就必須把中國政策不允許外資經營的部分割下來。新浪如何忍受的了。

記者曾經寫過一篇評論《新浪,拿一個手指去上市》,就是在看到新浪網剝離中國互聯網內容服務後才能夠在美國上市之後,產生的一些想法。如果新浪網真的完全拋棄中國的互聯網內容服務,那麼,這個比喻一定是恰當的。新浪網能夠剩下的只有一個手指頭,這樣的公司在美國上市和那些強大的美國互聯網公司競爭,無疑是死路一條。在後來的新聞里,又看到,新浪明確在招股說明書中包括了國內互聯網內容服務的介紹,一直很疑惑。這樣的操作當然有利於新浪網在美國的競爭力,但是顯而易見,有悖於中國法律。

拿到新浪網的招股說明之後,靜下來,仔細讀,才明白其中的蹊蹺:

"因為中國政府限制外資進入互聯網相關行業,我們不得不把我們在中國的業務拆分為兩部分,建立兩個獨立的公司,以便獲得中國政府的經營許可。中國政府通過限制商業許可,規范互聯網接入和新聞等信息的傳播。"

"為了得到許可,我們的分支機構,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術公司獲得了經營軟體公司的許可。四通利方同兩家中國公司簽署了協議:北京新浪互聯廣告公司(一個中國廣告公司75%的股權歸我們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王志東,25%屬於四通利方公司,以下簡稱:新浪廣告公司)。另一家是新浪互聯信息服務公司,我們的互聯網內容服務公司(以下簡稱:新浪內容公司)。70%的股權屬王志東,30%的股權屬新浪網總經理汪延。為了符合中國協調關系的傳統,王志東會把他的廣告公司股權轉讓給汪延一部分。"

"依照這些協議,內容公司依照它的互聯網內容公司的權利,負責網站www.sina.com.cn的運營。把www.sina.com.cn的廣告位置賣給新浪廣告公司。新浪廣告公司可以把這些廣告賣給其他公司。"

"四通利方同時是新浪廣告公司的緊密服務提供夥伴。我們依靠合同控制新浪廣告公司和新浪內容公司,以便完成我們在中國的合法運營。"
"這些合同可以和直接運營和直接擁有一樣控制這兩家公司。互聯網廣告業務,我們依靠我們擁有25%股權的新浪廣告公司和我們完全不擁有股權的新浪內容公司經營這些業務。"

除了這里列出的關系,這三家公司還簽定了一系列限制協議,使得四通利方能夠從經濟上控制中國新浪網的收入。雖然沒有所有權,但是新浪網還是能夠牢牢控制這些公司。"四通利方公司把知識產權授權給新浪內容公司,並提供設備給新浪內容公司,為新浪內容公司提供技術服務,所有的設備和服務都收費。"另外四通利方公司還為新浪互聯廣告公司提供技術和服務,這樣四通利方就可以獲得所有中國新浪網得到的收益。
新浪網的招股說明中說:"我們通過合同控制這些公司。這些控制不如直接擁有有效。比如,新浪廣告公司和新浪內容公司不聽從新浪網的命令,和潛在客戶簽訂廣告合同,或者不能維持中國網站的發展。新浪內容公司也可以和其他公司簽訂合同而不附屬四通利方。如果新浪廣告公司或新浪內容公司不遵守業務,新浪網可能通過中國的法律來補救,但是不能保證一定有效。新浪內容公司在王志東的控制之下。所以,我們和新浪內容公司的利益是一個共同體,投資王志東帶來收益,特別是在矛盾發生的時候。"

王志東雖然在新浪網佔有的股份不是很大,但是這樣的協議和潛在的危險是,把王志東提高到一個不可替代的高度,他一個人可能決定上市新浪網的生死存亡。是迫不得已,奇巧構思,也是危機四伏。新浪網這樣一個現代企業,居然還有面臨古老的"一言堂"的事實,可能也不是什麼好事。新浪網得到了中國新浪網內容的經濟權利,也背負了依靠一個人發展的包袱,可謂得失參半。另外,四通利方在收取新浪廣告公司和新浪內容公司的服務費用的時候,也必須有一個市場價格作為參考,如果利用技術服務,新浪得到了所有的新浪廣告公司和內容公司的收益,也會導致一些法律方面的麻煩。

在以後的報道中,我們還會看到網易上市的操作。基本上與新浪網如出一轍,有開曼網易、美國網易、廣州網易、廣州廣易通廣告公司。真正上市的也是海外公司開曼網易。至於為什麼網易沒有獲得和新浪一樣的待遇,上市受阻,以後的報道中會詳細說明。

新浪網,在困惑中尋找未來

成功地剝離互聯網內容公司,並且得到政策的認可。新浪網是幸運的。上市之後,一個公司業績的公開,對新浪網來說,又面臨著新的難題。新浪網上市正值NASDAQ股市狂瀉,王志東說,當時新浪網有選擇"推遲上市"的權利,但是新浪網不願再等下去了。路演之後,王志東感覺到認購數量的可靠性,整個公司為上市拖的太久,沒有精力發展業務。從另外一個角度,王志東也認為,股市低迷也給給了新浪員工一定的壓力,使他們不致於過度浮躁。王志東覺得,有實力的公司,股票遲早會漲起來。

新浪自定義為網路媒體公司。廣告收入是這類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新浪對網路廣告的前途也有隱隱地擔憂。"大中華地區的網路廣告是一個未經證實的商業。我們的許多客戶和潛在客戶,在互聯網作為媒體方面只有有限的經驗。目前為止傳統產業投入還沒有在他們的廣告花費中佔到較大的份額。他們可能還沒有發現互聯網在提升他們產品服務方面有比傳統印刷媒體和廣播媒體有更大的優勢。我們的獲得和保持有意義的廣告收入因此也依靠一些因素,其中許多因素不在我們控制能力之內。1、足夠樹立的用戶去吸引廣告商。2、在線廣告降價的壓力。3、獨立的可信賴的廣告發布跟蹤系統。4、我們的廣告發布,跟蹤和報告系統的有效性。如果互聯網不能作為廣告媒體而被廣泛的接受,我們的產生和提高收入的能力就會收到負面影響。"

新浪同時也承認:"亞洲的互聯網內容和服務市場是一個快速變化的市場。市場的進入障礙相對較小,目前的競爭對手和新的競爭對手,他們建立網站的花費可能相對較少。許多公司在大中華地區提供中文內容和服務,包括信息,社區,電子郵件系統和電子商務服務,他們可能和我們未來提供的服務競爭。我們也面臨和一個軟體公司或者互聯網產品服務提供公司的競爭。國際化大公司,可能因為大中華地區市場的急劇增加而進入這一市場。我們也會何傳統媒體,諸如報紙、電視、廣播競爭。"

新浪的廣告"依靠我們1999年8月和ADFORCE公司簽訂的互聯網廣告協議。"這是新浪廣告能夠快速增長的一個基礎,但是廣告合作夥伴的過少,可能會加大這些公司對新浪網的控制力。

新浪目前的狀況就是這樣的,他的內容依靠和一些通訊社和報紙的合作,廣告市場依靠ADFORCE公司,只有軟體市場是新浪自己打下來的天地,但是隨著WINODWS 2000的推出,跨平台軟體的市場也很有限。我們可以看到,新浪網的模式是一種比較容易復制的模式,它的戰略是"軟體、網站、電子商務互相配合,協調發展",但是新浪網還是沒有資源上的"核心競爭力",他目前最大的資源就是它的品牌,但是品牌並不是不可取代。

新浪網的基本原則是不自主采寫新聞。但是隨著擁有媒體背景的幾大網站迅速崛起,沒有自己觀點的新聞網站,會面臨極其難堪的局面。因為組合新聞報道,是新聞發展的最初級形式,連續的追蹤報道和對重大新聞的采訪權利,可能會決定一個網站在主流人群中的話語權。失去話語能力和自身影響力的網站,在未來前途並不明朗。今年第一個季度的財務公告已經發布,新浪網虧損加速增長,這對網站發展來說,不是一個好兆頭。雖然股票市場的反應還不錯,必須看到,未來一兩年內,新浪的問題還很多,足夠王志東頭痛的了。

附:新浪上市後的股份結構:Lip-Bu Tan(代表公司加入)13.3%,段永基 (代表公司加入)10.0%,美國DELL公司6.4%, 王志東個人6.3%, Daniel Chiang 5.7%,Yoshitaka Kitao(代表公司加入)4.0%,Ter Fung Tsao(代表公司加入)4.6%,沙正治 1.9%(其他忽略)。沙正治1999年9月26日離開新浪,現在還有將近2%的股份,比起新浪的一些元老,真是很不錯的收益。看來,國際化的經理人,在保護自己利益方面,也是有一套的。值得那些被趕出公司還被剝奪股份的元老們學習。

⑤ 廣州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史

廣州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9月1日成立,注冊資本為人民幣8.109億元,由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屬下的八家中成葯製造企業和三家醫葯貿易企業經重組後成立,主要從事中成葯的製造與銷售,中葯、西葯與醫療器械的批發、零售與進出口及天然葯物與生物醫葯的研究開發。 1997年10月21日,本公司H股以1.65元/股向香港公眾發售,發行219900000股H股,總集資額約為港幣362835000元。在香港上市時,曾與本公司控股股東---廣葯集團簽訂了《商標許可協議》。根據《商標許可協議》,廣葯集團授予本公司及附屬公司一項獨占許可,在本集團現時及日後生產的所有產品上使用38個廣葯集團擁有的商標,初步使用期限為商標許可協議簽訂之日起10年。除非廣葯集團在初步期限到期日前三個月發出終止通知,否則商標許可協議到期後本公司可自動續期10年。根據商標許可協議,本公司就使用許可商標每年支付許可費,費用是按中國會計准則編制的經審計的年度財務報表所顯示的本公司總銷售凈額0.1%的基準計算,並按季度支付。
1998年1月屬下廣州陳李濟葯廠新廠房投產。
1998年4月本公司與北京中醫葯大學正式簽署協議書,共同合作興建中葯技術創新中心,在新葯開發、中葯工程技術的改進和應用方面加強合作,這將會加快本公司新產品研製開發和新技術應用進度。
1998年4月本公司與香港和興白花油公司正式簽署協議,本公司成為「和興白花油」中國內地獨家總經銷。
1999年12月經董事會批准,公司斥資1500萬元在廣州葯業本部及屬下企業實施SAP-R3管理系統,並聘請德勤管理公司作為實施顧問,正式啟動ERP工程。
1999年6月17日,公司成立CI領導小組,下發CI手冊,正式通知下屬企業全面到如企業識別系統,嚴格按照CI手冊標准,統一企業廣告、宣傳行為。
2000年3月,廣州眾勝葯廠因經營不善,公司決定由廣州中葯一廠託管。
2000年9月25日,在廣州中葯一廠託管廣州眾勝葯廠的基礎上,廣州葯業決定由廣州中葯一廠吸收合並廣州眾勝葯廠。
2000年10月18日,廣州葯業召開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審議通過關於A股的議案。12月22日,獲得證監會批文,核准我司增發不超過一億股A股。
2000年11月2日,廣州葯業與廣州空軍醫院在白天鵝賓館正式簽署關於合作研製「抗乙型肝炎病毒雙質粒基因疫苗」的協議書,為開拓生物基因葯物領域邁開了第一步。
2001年2月6日,廣州葯業A股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第一手交易價格為13.00元/股,公司總股本由2001年期初的73290萬股增至2001年上半年其摸的81090萬股,國家股占總孤本比例由70%降至62.26%,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由30%增至36.74%.
2001年2月21日,同意北京中醫葯大學將其享有的廣京中葯技術創新中心30%的股權轉讓予廣州市醫葯工業研究所,廣京中葯技術創新中心實行更名。
2001年8月27日,廣州葯業成立廣州拜迪生物醫葯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廣州葯業持股82%,廣州市醫葯工業研究所持股10%,廣州拜迪生物醫葯有限公司管理層個人持股8%。
2001年9月27日,廣州葯業召開第二屆第八次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本公司下屬全資企業廣州市醫葯公司以39239480元人民幣的價格購買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全資企業廣州市醫葯物資供應公司擁有的穗康大樓的關聯交易的議案。
2001年10月19日,廣州葯業與獨立第三方英國簽署合同,雙方同意以合作形式在英國倫敦設立廣州葯業(英國)有限公司。本公司以「廣州葯業」及「采芝林」的品牌在英國及歐共體國家的獨家使用權出資,將占該公司總股本的20%,以現金出資,將占該公司總股本的80%。
2001年12月31日,廣州葯業司屬企業廣州市醫葯公司和廣州中葯一廠改製成功。廣州市醫葯公司改制為「廣州醫葯有限公司」。本公司持有約90%股權,敬修堂和潘高壽兩家法人單位和醫葯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及技術骨幹合計持股約10%。廣州中葯一廠改制為「廣州中一葯業有限公司」,本公司持有約90%股份,廣州醫葯有限公司和廣州中一葯業有限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及技術骨幹合計持股約10%。上述兩家企業的成功改制標志著廣州葯業建立現代企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2004年2月6日,廣州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產權交易合同》。根據該合同,本公司出資人民幣3,888,713.99元收購廣葯集團持有廣州醫葯集團盈邦營銷有限公司51%股權,占盈邦公司於2003年10月31日資產評估基準日之凈資產值人民幣7,624,929.40元的51%。收購完成後,本公司將持有盈邦公司51%的股權,而廣葯集團則持有盈邦公司49%的股權。2004年5月25日,漢方公司召開董事會,就該公司增資擴股事項做出決議。增資完成後,漢方公司注冊資本將由人民幣8,328.43萬元增至人民幣12,776.43萬元,而廣州葯業則將持股70.04%;同日,漢方公司召開2004年第1次臨時股東大會,漢方公司原股東均同意在該公司原股本結構上由廣州葯業以現金形式向該公司增資人民幣4,448萬元。廣州漢方現代中葯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系廣州葯業股份有限公司之子公司。
2004年11月8日,廣州葯業與廣葯集團簽訂《商標許可協議補充協議》(「補充協議」)。根據補充協議,廣州葯業同意終止王老吉葯業產品現時使用的5個商標的獨家使用權,而廣葯集團亦同意許可本集團另外36個商標的獨家使用權。由於同興葯業向王老吉葯業增資完成後,王老吉葯業將不再是本公司之子公司,而是本公司之聯營公司。因此,王老吉葯業也不可使用商標許可協議中的許可商標。根據補充協議,本次增資完成及王老吉葯業變更為外商投資的股份有限公司後,本公司將有權獲得廣葯集團從王老吉葯業收取的年度許可費用的47%。
2006年2月23日廣州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屬下星群葯業、中一葯業、王老吉葯業、潘高壽葯業、奇星葯業、陳李濟葯廠及敬修堂葯業與廣州白雲山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屬下六家企業簽訂了《關於設立廣州醫葯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協議》。根據該協議書,全體股東以現金方式出資人民幣2,000萬元,共同設立廣州醫葯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
2007年1月本公司屬下子公司轉讓所持廣州醫葯有限公司股權及醫葯公司增資。

閱讀全文

與廣州發展股票歷史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