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最早的會展是哪一年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展覽會也有較長的發展歷史。中國展覽會的歷史可以內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容的古代集市。
中國古代集市起源於宗教性的集會。早在西周(公元前1100~公元前771)即有陝西岐山風雛山村的宗廟會,一年一次,會期3天。
㈡ 美國的會展發展史
自從1896年底特律會議局成立以來,美國會議產業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與相關機構回的重視並逐步發展起來。答目前,拉斯維加斯、奧蘭多、芝加哥等已成為美國最著名的會展中心城市,一些專業協會影響力也日益增加,如美國國際展覽管理協會(IAEM)、美國專業會議管理者協會 (PCMA)、國際會議專家協會(MPI)等。
會議會展業在美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根據美國會議行業委員會(Convention Instry Conucil,以下簡稱CIC)2011年發布的最新報告《會議產業對經濟影響的重要性》顯示,2009年美國舉辦各類會議和貿易展總計約179萬次,參會人員迖20472萬人,對GDP的直接貢獻額為1060億美元,為美國提供直接工作崗位170萬個,間接工作崗位630萬個,直接創造聯邦稅收143億美元,州與地 方稅收113億美元。
㈢ 會展經濟的起源與發展歷程是哪些
世界上第一個樣品展覽會是1890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萊比錫樣品展覽會。隨著社會的演變和科技的進步,會展業作為各個方面都在不斷進行調整和變化。當今從經濟總量和經濟規模的角度來考察,世界會展經濟在世界各國的發展很不平衡。
歐洲是世界會展業的發涌地,經過一百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歐洲會展經濟整體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在這個地區中,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都是世界級的會展業大國。
以德國為例,德國會展業的突出特點是專業性、國際性的展覽會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效益好、實力強。在國際性貿易展覽會方面,德國是第一號的世界會展強國,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專業性貿易展覽會中,約有2/3都在德國主辦。按營業額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覽公司中,也有六個是德國的。每年,德國舉辦的國際性貿易展覽會約有130多個,凈展商17萬家,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參展商(約為48%)來自國外。在展覽設施方面,德國也稱得上是頭號世界會展強國。德國現擁有23個大型展覽中心,其中,超過10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就有8個。目前,德國展覽總面積達240萬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個展覽中心中,有三個在德國。
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是世界會展業的後起之秀,每年舉辦的展覽會近萬個,其中,凈展出面積超過5000平方英尺(約為460平方米)的展覽會約有4300個,凈展出面積5億平方英尺(約4600萬平方米),參展商120萬,觀眾近7500萬。舉辦展覽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維加斯、多倫多、芝加哥、紐約、奧蘭多、達拉斯、亞特蘭大、新奧爾良、舊金山和波士頓。
經濟貿易展覽會近年來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逐步發展起來。據估計,整個拉美的會展經濟總量約為20億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辦展約500個,經營收入8億美元;阿根廷緊隨其後,每年約舉辦300個,營業額2.5億美元。除這三個國家外,其他拉美國家的會展經濟規模很小,很多國家尚處於起步階段。
整個非洲大陸的會展經濟發展情況基本上與拉美相似,主要集中於經濟發達的南美和埃及。南非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及對周邊國家的輻射能力,其會展業在整個南部非洲地區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北部非洲的會展業以埃及為代表,埃及憑借其在連接亞歐和溝通中東、北非市場的極有利的地理位置,會展業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展覽會的規模和國際性大大提高,每年舉辦的大型展覽會可達30個。當然,由於種種條件所限,大型展覽會一般都集中在首都開羅舉辦。除南非和埃及外,整個西部非洲和東部非洲的會展經濟規模都有很小,一個國家一年基本上舉辦一個到二個展覽會,而且受氣侯條件的限制,這些展覽會不能常年舉辦。亞洲會展經濟的規模和水平應該說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尤其是會展經濟的規模可以僅次於歐美。日本是本地區唯一的經濟發達國家,其會展業發展水平自不必說。在剩下的國家中,東亞的中國及香港地區、西亞的阿聯酋和東南亞的新加坡,或憑借其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經濟發展潛力,或憑借其發達的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為有利的地理區位優勢,分別成為該地區的展覽大國。以新加坡為例,該國的會展業起步於70年代中期,時間並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對會展業十分重視,新加坡會議展覽局和新加坡貿易發展局專門負責對會展業進行推廣。加之,新加坡本身具有發達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水準、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高的英語普及率,新加坡2000年被總部設地比利時的國際協會聯合會評為世界五大會展城市,並連續17年成為亞洲首選展舉辦地城市,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和會議等大型活動達3200個。
同新加坡相比,同處東南亞的泰國,其會展經濟發展規模遠有及新加坡,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只有幾十個。隨著東南亞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的困擾,泰國會展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2000年舉辦的展覽會已從1998年的23個上升到63個,並有望於2001年超過100個,會展經濟總量2000年可望達到1.5億美元。
大洋洲會展經濟發展水平僅次於歐美,但規模則小於亞洲。該地區的會展業主要集中於澳大利亞,每年約舉辦300個大型展覽會,參展商超過5萬家,觀眾600萬人次。
縱觀世界會展經濟在全球發展情況,我們不難看出,一國會展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是與該國綜合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體規模及服務業水平等方面的優勢,在世界會展經濟發展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佔有絕對的優勢;而隨著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經濟實力的增強,其會展業也在蓬勃發展。
㈣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在會展發展史上有什麼重要意義
1.分析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在會展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於1851年5月1日在英國倫敦開幕。當時維多利亞女王始創了通過外交途徑邀請各國參展的傳統。這屆博覽會共有10個國家參展,161天的展出,吸引了630萬人次的觀眾。博覽會由國家舉辦、國家元首發出邀請,它的意義表達了這是政府行為。為了舉辦世博會,在倫敦的海德公園內建造了一座長1700英尺,高100英尺,佔地面積96000平方米的通體透明玻璃建築。該建築用了5000根鋼柱,30萬塊玻璃,動用了英國整個工業界的技術和力量,一改維多利亞時代石頭建築的笨重風格,新穎獨特,被人們稱之為「水晶宮」。在博覽會期間,最受參觀者矚目的是引擎、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等技術型產品。
這次世界博覽會不僅是一次「眼花繚亂,豐富多彩」的陳列,而且開創了今後數十年的自由貿易的先驅,向人類預示了工業化生產時代的到來,所有的展品均代表了現代工業的發展和人類的無限想像力。水晶宮博覽會成為二十世紀科學與進步的巨大推動力,它的成功使以後的世界博覽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樣成為全球規模的盛會,世界博覽會因此被譽為「經濟、科技與文化界的奧林匹克盛會」。
2.為什麼說歐美地區在當今世界會展發展中居於主導地位?
歐美會展發展早,歷史悠久,現在可以從數量、質量、知名度、影響力等角度論述其居於主導地位。
3.什麼是會議?ICCA如何計劃國際會議的范圍?
會議是人們為了解決某個共同的問題或出於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進行討論、交流的活動,它往往伴隨著一定規模的人員流動和消費。作為會展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型會議特別是國際性會議在提升城市形象、促進市政建設、創造經濟效益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但目前國內學術界和實業界都存在一個誤區,即人們在提起會展經濟時,往往忽視會議的重要性,或者把會議看得不及展覽會重要。
所謂會議,是指人們懷著各自相同或不同的目的,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進行信息交流或聚會、商討的活動。一次會議的利益主體主要有主辦者、承辦者和與會者(許多時候還有演講人),其主要內容是與會者之間進行思想或信息的交流。
現代會議早已超出了單一的政府會議格局,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很多都是直接帶有商業目的並能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的,如各種高峰論壇、專家培訓會議等。會議的一般操作原理為:會議的主辦者制定舉辦會議的計劃並委託給承辦者,承辦者(可以是專業會議組織者即PCO、公司的會議與獎勵旅行部等)將圍繞既定的主題進行精心設計,並在市場上聯系會議的買家(即目標與會者,)、相關人員(如政府官員、演講嘉賓等)以及舉辦場所,最後自己接待會議,或將業務分包給會務公司。
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會議業協會組織——國際會議協會(ICCA)認為,國際會議市場細分的標准有許多,包括會議規模、參加會議人員的種類、會議的目的,等等。對於會議服務商來說,細分國際會議市場的主要標準是按照會議的發起者進行分類。依此標准,ICCA把國際會議分為協會會議(the association meetings)和公司會議(the corporation meetings)兩類。
一、協會會議市場的特點
據ICCA估計,每年由各類協會組織的會議多達10,000次。協會會議市場可以分為3類:科技會議、商貿會議和會員會議('Family'meetings)。協會會議的共同特點是:
* 幾乎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協會和專業會議,它們對專業范圍內的所有議題都有可能召開會議進行討論;
* 協會一般間隔一定時間就召開會議,如年會、雙年會議;
* 協會會議的舉辦地(目的地)經常變換,一般不會在一個地方連續舉辦兩次會議;
* 協會的分支機構往往是在當地舉辦協會會議的發起者,如果當地的分支機構在本地主辦會議有困難,協會會議就可能到其他地方召開;
* 協會會議的會期一般是4-5天,有些是2-3天,但一般不會超過6天;
* 具有指導意義的特點是:協會會議的組委會一般喜歡租用容量400人以下、並有相應設施的會議場所,它們一般不喜歡選擇容量超過400人的場所(即會議中心,Congress Center)開會;
* 與公司會議相比較,協會會議需要更多的可間隔的大會議廳(breakout rooms);
* 大約只有15%左右的協會會議需要使用同聲傳譯設施(Simultaneous translation),公司會議使用同聲傳譯設施的比例則更低;
* 協會會議的籌備時間一般是2-3年,有的還更長;公司會議的籌備時間一般低於1年;
* ICCA的統計表明:協會會議對展覽空間的要求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商業展示的規模日益變大,而且越來越成為會議必不可少的內容。此外,活動項目(event program)的組織也變得更加重要。成立永久性的秘書處(Permanent Secretariat)或專門的會議機構(Professional Congress Organiser, PCO)也是趨勢之一;
* 在會議決策方面,一個人並不能對協會會議的各個方面都擁有決策權;
* 協會會議的目的地一般通過國際性的機構(如理事會、會員大會或特別委員會)來確定。目的地一般由當地分支機構提議。因此,協會的分支機構往往是會議服務商承攬會議業務的首要接觸對象;
* 會議場所和其他設施由主辦會議的委員會和協會的地方分支機構決定;
* 會議活動項目的安排一般由項目委員會負責,這個委員會可以是地方組委會的下屬機構,也可以是獨立的國際主體。ICCA強調,協會的地方分支機構負責人一般傾向於通過找投標方式來確定會議的主辦權。
二、公司會議市場的特點
公司會議可以分為3類:
第一類是公司內部會議(Internal meetings),即由公司員工參加的會議,其中最重要的公司內部會議包括:銷售會議、技術會議、培訓會議、經理人員會議和獎勵性質的會議(Incentive meetings);
第二類是公司外部會議(External meetings),這是針對公司目標市場而舉辦的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來自公司的外部客戶,包括:經銷商/分銷商會議、座談會/研討會(Seminars)、產品展示會、展覽會、獎勵性質的會議、股東會議和產品/新聞發布會。
第三類是兼顧內部和外部的會議,參加會議的既有公司職員,也有公司客戶,這類會議主要包括講習班(Workshops)和培訓會議兩種。許多公司會議都由公司內部的特別機構來組織。ICCA認為:為保密起見,與協會會議相比較,公司會議更傾向於選擇同一地點和場所舉行會議。因此,很難對公司會議及其特點進行詳細的歸納總結。
三、公司會議與協會會議的差別
ICCA對國際協會會議和公司會議策劃者的統計分析表明,公司會議市場不同於協會會議的特點包括:
* 發起者是公司;
* 參加會議的人往往是被迫的(帶有工作性質、不能不去);
* 公司可以不必考慮職員的願望來確定舉辦會議的地點;
* 會議促銷的重要性不高;
* 公司經常組織一次性的活動(one time event);
* 公司會議的籌備時間一般低於1年;
* 參會人員一般是公司職員或外部客戶;
* 公司會議的平均規模小於協會會議;
* 經理是組織公司會議的最終決策者,必要時,經理也會用雇員作為自己的助手來組織會議;
* 會議組織者更加熟悉會議的目標群體(the target groups);
* 公司有更多的會議資金來源;
* 會議帳目一般設立在公司總部;
* 公司的不同部門組織自己部門的會議;
* 由於業務的重復性,公司會議的服務商不會對外公開有關公司會議的信息;
* 為保密起見,公司一般不願公開報道自己會議的詳情。
4.申辦國際會議一般經過那些步驟?
根據有關規定,申辦國際會議需提前半年,由我處向上一級外事主管部門報批。按照省府及省外辦的要求,申辦國際會議必須提供以下詳細資料:
1.會議的起因、目的、內容;准確時間及地點
2.組辦單位與國內外有關單位初步達成了什麼口頭意向
3.擬邀請哪些國家的代表參加,請提供國內外會議代表名單及論文題目
4.會議的初步議程、會議的禮賓安排、會議的語言(大會籌備小組情況)
5.會議中可能會出現的外交或政治上敏感問題和保密范圍有多大
6.該會議的背景情況
7.會議的有關費用情況:
收入情況:有哪些單位資助,經費多少(要有文字證明材料)
支出情況:會議期間伙食、住宿費;交通、資料費;會議期間外出考察費用;會後出版論文集費用等
承辦國際會議的各學院應將以上資料分別以電子和書面形式於會議召開前半年提交到我處,以便及時獲得有關批件。
5.如何制定會議工作進度計劃?
這個……,說來話長了
根據會議規模和復雜程度,考慮周全一些
㈤ 關於國外會展業的發展介紹 包括歷史、發展、現狀
下面是國外會展業的發展介紹,你可以翻譯成英文。會展業在國外發展已有很長歷史,其辦展內容、功能和展會的組織等方面已相當完備,了解國外會展業發展情況,對於我國會展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會展業的存在已有相當長的歷史,稱不上是一個新近誕生的行業.據考證,世界上第一個樣品展覽會是1890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萊比錫樣品展覽會.隨著社會的演變和科技的進步,會展業作為一種經濟存在形式,其存在的形式、內容、功能和辦展方式等各個方面都在不斷進行調整和變化.歐洲 是世界會展業的發源地,經過一百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歐洲會展經濟整體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在這個地區中,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都是世界級的會展業大國.以德國為例,德國會展業的突出特點是專業性、國際性的展覽會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效益好、實力強.在國際性貿易展覽會方面,德國是第一號的世界會展強國,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專業性貿易展覽會中,約有2/3都在德國主辦.按營業額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覽公司中,也有六個是德國的.每年,德國舉辦的國際性貿易展覽會約有130多個,凈展商17萬家,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參展商??約為48%??來自國外.在展覽設施方面,德國也稱得上是頭號世界會展強國.德國現擁有23個大型展覽中心,其中,超過10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就有8個.目前,德國展覽總面積達240萬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個展覽中心中,有三個在德國.美洲 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是世界會展業的後起之秀,每年舉辦的展覽會近萬個,其中,凈展出面積超過5000平方英尺??約為460平方米??的展覽會約有4300個,凈展出面積5億平方英尺??約4600萬平方米??,參展商120萬,觀眾近7500萬.舉辦展覽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維加斯、多倫多、芝加哥、紐約、奧蘭多、達拉斯、亞特蘭大、新奧爾良、舊金山和波士頓.經濟貿易展覽會近年來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逐步發展起來.據估計,整個拉美的會展經濟總量約為20億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辦展約500個,經營收入8億美元;阿根廷緊隨其後,每年約舉辦300個展覽會,產值4億美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墨西哥,舉辦的展覽會近300個,營業額2.5億美元.除這三個國家外,其他拉美國家的會展經濟規模很小,很多國家尚處於起步階段.非洲大陸 的會展經濟發展情況基本上與拉美相似,主要集中於經濟較發達的南非和埃及.南非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及對周邊國家的輻射能力,其會展業在整個南部非洲地區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北部非洲的會展業以埃及為代表,埃及憑借其在連接亞非歐和溝通中東、北非市場的極有利地理位置,會展業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展覽會的規模和國際性大大提高,每年舉辦的大型展覽會可達30個.當然,由於種種條件所限,大型展覽會一般都集中在首都開羅舉辦.除南非和埃及外,整個西部非洲和東部非洲的會展經濟規模都很小,一個國家一年基本上舉辦一個到二個展覽會,而且受氣候條件的限制,這些展覽會不能常年舉辦.亞洲 會展業的規模和水平應該說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尤其是規模可以說僅次於歐美.日本是本地區唯一的經濟發達國家,其會展業發展水平自不必說.在剩下的國家中,東亞的中國及中國香港地區、西亞的阿聯酋和東南亞的新加坡,或憑借其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經濟發展潛力,或憑借其發達的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為有利的地理區位優勢,分別成為該地區的展覽大國.以新加坡為例,該國的會展業起步於70年代中期,時間並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對會展業十分重視,新加坡會議展覽局和新加坡貿易發展局專門負責對會展業進行推廣.加之,新加坡本身具有發達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水準、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高的英語普及率,新加坡2000年被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國際協會聯合會評為世界第五大會展城市,並連續17年成為亞洲首選會展舉辦地城市,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和會議等大型活動達3200個.同新加坡相比,同處東南亞的泰國,其會展業發展規模遠不及新加坡,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只有幾十個.隨著東南亞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的困擾,泰國會展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2000年舉辦的展覽會已從1998年的23個上升到63個,並有望於2001年超過100個,會展經濟總量2000年可望達到1.5億美元.大洋洲 會展業發展水平僅次於歐美,但規模則小於亞洲.該地區的會展業主要集中於澳大利亞,每年約舉辦300個大型展覽會,參展商超過5萬家,觀眾660萬人次.縱觀世界會展經濟在全球發展情況,不難看出,一國會展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是與該國綜合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體規模及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發達國家憑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訊、服務業水平等方面的優勢,在世界會展經濟發展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佔有絕對的優勢.而且,由於會展經濟本身反過來對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發達國家的會展經濟與其他經濟部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在互動中實現良性循環,共同為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發揮著積極而主要的作用.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政府都十分重視會展業的發展,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和城市發展規劃時,積極考慮本國會展業發展的需要,做出有利的安排.尤其是為促進本國對外貿易發展,政府常在中央財政中列出專門預算,為出國展覽事業提供經費支持.以德國為例,每年,聯邦政府通過特定的組織或機構組織德國企業赴國外參加展覽會180至200個,參展企業5000多家.直接對出國展覽提供財政支持的政府部門是聯邦經濟科技部,每年在此方面該部提供的財政支持高達超過4000萬歐元.
㈥ 中國的會展業的歷史
會展業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在新時期,必須大力發展會展業,全面提升會展經濟。
會展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會展業涉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對結構調整、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擴大產品出口、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等發
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並日益顯現出來。具體體現在:
第一,能產生強大的互動共贏效應。會展業不僅能帶來場租費、搭建費等直接收入,而且還能拉動或間接帶動數十個行業的發展,直接創造商業購物、餐飲、住宿、娛樂、交通、通訊、廣告、旅遊、印刷、房地產等相關收入;不僅能集聚人氣,而且能促進各大產業的發展,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和催化作用。據有關統計表明,一個好的會展對經濟拉動效應能達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獲得優質資源。會展業匯聚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著各行業在開放潮中,在產品、技術、生產、營銷等諸方面獲取比較優勢,優化配置資源,增強綜合競爭力。會展業發展可以不斷創造出"神話",博鰲效應就是其中的一個最典型範例,窮鄉僻壤的博鰲建成國際會議中心後,以其良好的生態、人文、治安環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會議組織者、參會者、旅遊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要生存和提升競爭力,需要相關服務行業的協作,加快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更離不開會展業的支持和助力。其中會展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服務內容,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會展經濟能服務於和增強城市面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所以,會展經濟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業機會。隨著近年來辦展活動的增多,會展業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而且還能拉動和促進就業。
第五,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會展緊扣經濟,展示經濟發展成果,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貿易、旅遊、賓館、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大型和專業性會展往往是產品或技術市場佔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動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
會展業呈現出蓬勃生機事實上,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早,特別是近年來會展業異軍突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
一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現有大中型會展場館150多個,會展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已經超過了號稱"世界會展之國"德國的展館面積,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會展場館。而目前各地都在大興土木,會展館建設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正在建設或規劃將在未來三年內建成的各類會展中心的會展面積可能超過100萬平方米。
二是會展活動空前活躍。據有關調查表明,舉辦和參加會展的數量不斷增多,2004年我國會展項目數量超過 3000個,出國辦展近800個;參展企業500多萬家,參會專業觀眾近2000萬人次;節慶活動5000多個,參與觀眾達數億人次。會展收入增幅明顯,目前舉辦各類展會直接收入超過100億元,間接帶動的旅遊、餐飲、交通、廣告、娛樂、房產等行業收入高達數千億元。
三是會展形式豐富多彩。經過多年發展,一些由政府主導的綜合會展向專業會展轉變,有的隨著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而成為著名會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較大影響力的會展知名品牌,諸如廣交會、高交會、上交會等綜合展。專業化會展比重增加,幾乎涉及經濟的各個部門和主要行業,如北京的機床展、紡機展、冶金鑄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躋身國際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國際航空展成為亞洲第二大航展,而號稱"中國第一展"並享譽全球貿易展的"廣交會"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最廣、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會展。
四是組展主體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體:一為政府機構,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承擔政府主導的各種重大經貿洽談展會和綜合性展會,政府主導型的展會仍是一大亮點,由國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大型展會活動,其中不少展會有高層領導人出席、講話、剪綵、題詞;二為行業協會,各種有影響的專業性會展大部分由行業協會主導或主辦;三為國有企業,少數國有企業組織經營性會展等業務;四為民營企業,個別民營企業介入會展業,或主營或兼營,經營范圍中有會展業務的民營企業遮京、滬、穗這三地就超過千家;五為外資企業,境外的會展公司與國內有關單位結成合作夥伴,開展海外和國內招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舉辦的國際專業展將近40%有境外公司參與。
五是會展群聚效應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廈門等經濟發達地區。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舉辦會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廣東最為活躍。從會展收入看,廣東、北京和上海占據了壟斷地位,佔全國會展收入的近90%。同時,逐步形成新興的會展業市場和一些具有一定實力的會展集團公司。
綜上所述,會展業起點高、發展快、數量多,專業化、國際化程度高,門類齊全,貿易色彩濃厚,知名品牌集中,受區位優勢、產業結構影響大,輻射廣,成為地方經濟活動的亮點,展現出蓬勃生機。
㈦ 誰知道會議展覽行業的發展歷史
會展業是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影響面廣,關聯度高。會展經濟逐步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而且會展業是發展潛力大的行業之一。在新時期,必須大力發展會展業,全面提升會展經濟。
會展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會展業涉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對結構調整、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擴大產品出口、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等發
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並日益顯現出來。具體體現在:
第一,能產生強大的互動共贏效應。會展業不僅能帶來場租費、搭建費等直接收入,而且還能拉動或間接帶動數十個行業的發展,直接創造商業購物、餐飲、住宿、娛樂、交通、通訊、廣告、旅遊、印刷、房地產等相關收入;不僅能集聚人氣,而且能促進各大產業的發展,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和催化作用。據有關統計表明,一個好的會展對經濟拉動效應能達到1:9,甚至更高。
第二,能獲得優質資源。會展業匯聚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意味著各行業在開放潮中,在產品、技術、生產、營銷等諸方面獲取比較優勢,優化配置資源,增強綜合競爭力。會展業發展可以不斷創造出"神話",博鰲效應就是其中的一個最典型範例,窮鄉僻壤的博鰲建成國際會議中心後,以其良好的生態、人文、治安環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會議組織者、參會者、旅遊者等。
第三,能提升支持力度。各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要生存和提升競爭力,需要相關服務行業的協作,加快新型工業化、新農村建設,更離不開會展業的支持和助力。其中會展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服務內容,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會展經濟能服務於和增強城市面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所以,會展經濟有巨大的效能。
第四,能增加就業機會。隨著近年來辦展活動的增多,會展業不僅能提供就業機會,而且還能拉動和促進就業。
第五,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會展緊扣經濟,展示經濟發展成果,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貿易、旅遊、賓館、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大型和專業性會展往往是產品或技術市場佔有率及盈利前景的晴雨表,推動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發展與進步。
會展業呈現出蓬勃生機事實上,我國會展業起步較早,特別是近年來會展業異軍突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
一是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現有大中型會展場館150多個,會展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已經超過了號稱"世界會展之國"德國的展館面積,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會展場館。而目前各地都在大興土木,會展館建設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正在建設或規劃將在未來三年內建成的各類會展中心的會展面積可能超過100萬平方米。
二是會展活動空前活躍。據有關調查表明,舉辦和參加會展的數量不斷增多,2004年我國會展項目數量超過 3000個,出國辦展近800個;參展企業500多萬家,參會專業觀眾近2000萬人次;節慶活動5000多個,參與觀眾達數億人次。會展收入增幅明顯,目前舉辦各類展會直接收入超過100億元,間接帶動的旅遊、餐飲、交通、廣告、娛樂、房產等行業收入高達數千億元。
三是會展形式豐富多彩。經過多年發展,一些由政府主導的綜合會展向專業會展轉變,有的隨著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而成為著名會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較大影響力的會展知名品牌,諸如廣交會、高交會、上交會等綜合展。專業化會展比重增加,幾乎涉及經濟的各個部門和主要行業,如北京的機床展、紡機展、冶金鑄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躋身國際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國際航空展成為亞洲第二大航展,而號稱"中國第一展"並享譽全球貿易展的"廣交會"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最廣、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會展。
四是組展主體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體:一為政府機構,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承擔政府主導的各種重大經貿洽談展會和綜合性展會,政府主導型的展會仍是一大亮點,由國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大型展會活動,其中不少展會有高層領導人出席、講話、剪綵、題詞;二為行業協會,各種有影響的專業性會展大部分由行業協會主導或主辦;三為國有企業,少數國有企業組織經營性會展等業務;四為民營企業,個別民營企業介入會展業,或主營或兼營,經營范圍中有會展業務的民營企業遮京、滬、穗這三地就超過千家;五為外資企業,境外的會展公司與國內有關單位結成合作夥伴,開展海外和國內招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舉辦的國際專業展將近40%有境外公司參與。
五是會展群聚效應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廈門等經濟發達地區。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舉辦會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緊跟其後,廣東最為活躍。從會展收入看,廣東、北京和上海占據了壟斷地位,佔全國會展收入的近90%。同時,逐步形成新興的會展業市場和一些具有一定實力的會展集團公司。
綜上所述,會展業起點高、發展快、數量多,專業化、國際化程度高,門類齊全,貿易色彩濃厚,知名品牌集中,受區位優勢、產業結構影響大,輻射廣,成為地方經濟活動的亮點,展現出蓬勃生機。
㈧ 簡述中外會展的歷史和現狀
《中外會展》是國內會展行業最具權威的一本專業媒體。內容以展覽行業新聞動態、政策法規、理論知識、實際經驗及會展信息為主體,2004年第十二期又進行了大幅度的增版(既隨刊贈送〈欣怡世博廣告DM〉),且加版不加價並更及時准確發布全國各地及國外展會信息,探討會展行業的發展趁勢。主要欄目包括:「會展論壇」、「會展簡訊」、「會展追蹤」、「展商迴音」、「場館少描」、「會展充電」、「設計擂台」、「會展旅遊」、「會展指南」、「會展信息」等。為中國的辦展單位、展覽場館、參展商、會展服務商及相關聯的餐飲、住宿、旅遊、運輸等行業之間架起一座溝通與交流的信息橋梁。
《出展世界》自2003年10月以《中外會展》的刊中刊形式正式與讀者見面,全部內容為介紹國外會展業及相關行業的情況(先進的管理模式、成熟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辦展經驗,必備的參展知識及國外著名展會展館等),並以此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會展業的交流與合作,其主要欄目包括:「走訪使館」、「出展論壇」、「名展推薦」、「國外場館」、「出展旅遊」、「出展英語」、「出展信息」等。
《出展世界》以《中外會展》的刊中刊形式出版,針對出口行企業的特點與需求,全部內容以介紹國外會展業及相關行業的情況(先進管理模式、成熟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辦展經驗,必備的參展知識及國外著名展會展館等),並以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展業的交流與合作。
《中外會展》&《出展世界》全冊為大十六開、彩色銅版印刷,每月月初發刊,發行量為50000冊,發行網點遍布全國各地。主要讀者群體包括:中國國際貿促會及各地方分會行業分會、各行業協會學會及其下屬會員單位、展會主承辦單位、展覽館、展覽服務企業、全國各地各行業知名參展企業、部分旅行社酒店及寫字樓、運輸企業、世界各國駐華使館及其商務處、國外知名展覽企業及其相關企業(組織)駐華代表處、國外知名參展企業駐華代表;並且在北京、上海、廣州、大連、西安、成都、南京等全國幾十個大、中城市的部分專業及大型綜合展覽會上免費贈送專業人士和各參展企業,同時利用資源整合形式與幾個相近行業的媒體互借發行渠道擴大發行。
㈨ 展覽的發展歷史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展覽會也有較長的發展歷史。中國展覽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古代集市。
中國古代集市起源於宗教性的集會。早在西周(公元前1100~公元前771)即有陝西岐山風雛山村的宗廟會,一年一次,會期3天。
元代(1271~1368)時,元大都(今北京)的集市多達30多個,今北京鍾鼓樓一帶是元大都繁榮的集市所在地。
明代(1368—1644)時,北京集市依然繁榮。城隍廟、隆福寺、護國寺、白雲觀等地是定時廟會場所。明代還與北方游牧民族進行交易的由國家控制的馬市,即茶馬市。
清代(1644—1911)時,北京的白塔寺、隆福寺和護國寺是著名的三大廟會所在地。清代在傳統集市的基礎上,又逐步發展了具全國規模的一些專業集市,如無錫、蕪湖的米市,最典型的是河北安國的葯市,春秋兩次。作為專業的葯材集市,安國葯會已初步具備近代專業博覽會的形式和內容。
清代後期,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早期的博覽會出現了。
1905年,清工商部在北京前門設「京師勸工陳列所」,展示各地工業品,同時附設勸業商場銷售商品。這是中國博覽會的雛形。、
1909年,江蘇教育總會在滬召開全省學堂成績展覽會,這是我國首次以展覽會命名的展覽。
1910年,清廷在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掀開了中國近代展覽史的第一頁。南洋勸業會是中國歷史上具現代展覽概念的第一個商業博覽會。大會分設各省、紡織、茶葉、工藝、武備等館,會期3個月,觀眾達二十多萬。
1912年,北京政府改清廷在前門的勸工陳列所為商品陳列所,以後又改為勸業場,使得這一中國最早的展館逐步變成商場。
1921年8月,上海總商會商品陳列館建立,每年6、7月徵集展品,每年秋季舉辦一次展覽會。
1922年10月,上海總商會在上海首次舉辦了中國蠶繭絲綢博覽會。
1925年,舉辦了武漢展覽會。
1928年,舉辦了四川國貨展覽會。
1929年,舉辦了西湖博覽會。西湖博覽會是我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展覽盛會(2000年起,西湖博覽會繼續在杭州舉辦,每年一屆)。
1935年,舉辦了西南各省物品展覽會。
1936年,舉辦了浙贛特產聯合展覽會。
1944年,東北偽滿洲政府舉辦了哈爾濱博覽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至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的展覽會主要是由政府承辦。80年代後期,中國的展覽業逐步發展,特別是經過近20年來的迅猛發展,展覽已成為國民經濟中重要的新興產業。
隨著現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展覽會的組織手段和表現形式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例如,近幾年網上展覽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並已經成為實物展覽會的有效補充,在2003年SARS期間更是受到了眾多參展商和貿易人士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