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北雄安為何要設立文保考古工作站
根據報道,5月28日,河北容城縣晾馬台鄉南陽村迎來非同尋常的一刻,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現場推進會在位於該村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陽遺址舉行,這標志著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推進會並講話,為河北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站揭牌,並向雄安新區聯合考古隊授旗。
雄安新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物資源豐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顯示,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189處。該區域文物遺存具有遺址類遺存數量多、遺存埋藏較深、時代跨度大(從新石器時代中期到金、元時期遺存廣泛分布)、以往專業考古較少等特點。其中,容城南陽遺址面積達42萬平方米,有專家學者認為南陽遺址可能是燕中都所在地。
『貳』 雄安新區設立,中國古代歷史首個特區性質的城區是哪裡
雄安新區設立,中國古代歷史首個特區性質的城區是大唐西市(長安西市)。版
在唐朝時期權,唐都長安是世界帝都之冠,是歷史上東方和西方商業文化交流的匯集地。1300年前,中國盛唐時期的長安城中設有東、西兩大市場。東市是國內市場,西市是國際市場,也稱為"金市",是當時規模宏大、國際貿易繁榮的商業市場。
西市位於唐長安皇城的西南方(即今天的勞動南路和東桃園村之間),始建於隋(公元581-617年),興盛於唐(公元618-907年),佔地1600畝,建築面積100多萬平方米,有220多個行業,繁華程度盛極一時。當時的西市商業貿易西至羅馬、東到高麗(今韓國和朝鮮),是佔地面積最大、建築面積最大、業態最發達、輻射面最廣的世界貿易中心、時尚娛樂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西市以其繁榮的市場體系、堅實的經濟基礎支撐著整個絲綢之路的貿易體系,是絲綢之路真正意義上的起點。絲綢之路作為東西方商貿與文化傳播之路,使黃河文明、恆河文明和地中海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加速了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可以說,作為絲路起點的西市,是外部世界了解長安乃至中國的門戶。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有特區性質的城區就是,大唐西市。
『叄』 雄安新區發現多少處文物遺存
據悉,河北復雄安新區通過半年的制考古調查發現文物遺存263處,早至新石器時期,晚至明清時期,歷代遺存都有發現。
據介紹,263處文物遺存中包括遺址189處、墓葬43處、古代建築15處、近現代文物16處。地下埋藏文物以新石器、戰國、漢代為多,涉及城址、聚落、墓葬、窯址等;地上遺存多是明清時期的建築、碑刻以及近現代革命史跡。
新聞配圖
『肆』 雄安新區的歷史、政治、地理意義
設立雄安新區,是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於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以促進北部地區的區域和經濟發展,並彌合首都與周圍的工業農村地區的經濟差距。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雄安新區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兩項戰略舉措,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將形成北京新的兩翼,拓展京津冀區域發展新空間。雄安新區在起步之初,就要加強同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等城市的融合發展,特別是要同北京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在功能上有所分工,實現錯位發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示範區,雄安新區將充分發揮京津冀各自比較優勢,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建設雄安新區是一項歷史性工程,是我們這代人留給子孫後代的歷史遺產,尤其需要保持歷史耐心,有計劃分步驟推動新區建設。我們要按照黨中央要求,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高標准高質量組織規劃編制,科學規劃空間布局、功能定位,規劃好再開工建設,不留歷史遺憾;以改革開道,發揚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建立體制機制新高地;以民生為本,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補齊環京津冀周邊地區社會事業發展、公共服務水平短板;以實干鋪底,堅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一件件事認真,一茬一茬踏實干,一張藍圖干到底,讓雄安新區建設經得起歷史檢驗。
『伍』 雄安建設 最早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雄安建設是在2014年提出的。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做了重要指示,京津冀協同發展逐漸上升為國家戰略。2015年4月2日和4月30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關於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有關情況的匯報》。2017年2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專程到河北省安新縣進行實地考察,主持召開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2018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了《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
(5)雄安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雄安新區所轄三縣歷史沿革:
1、雄縣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雄縣改屬保定專區。1958年10月,雄縣、新城、涿縣和淶水縣東部地區合並,稱涿縣。1960年5月,專區與市合並,改屬保定市。1961年4月,析置雄縣,屬保定專區。1970年4月,專區改為地區,雄縣屬保定地區。1994年,保定地市合並,雄縣屬保定市至今。
2、容城
容城自秦置縣,屬上谷郡,初名「桑丘」或「宜家」,漢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設容城侯國,被省政府認定為「千年古縣」。一九八二年,容城上坡遺址(磁山文化)、南陽遺址(春秋戰國)、晾馬台遺址(商周),被省政府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容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有上坡新石器時期「磁山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可推斷出7000年以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古村落。
3、安新縣
民國3年(1914年),安縣(安州)與新安各取其名之首字合並為安新縣,屬直隸省保定道;1928年屬河北省。1949年8月,安新屬河北省保定專區。
1950年4月,安新縣駐地由安州遷至新安。1970年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安新縣屬之。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並為保定市,安新縣隸之。
『陸』 雄安怎樣迎接千年大計的歷史大考
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既是千載難逢的寶貴機遇,也是極具挑戰的歷史大考。夙興夜寐、激情工作、勇於擔當,河北雄安的幹部群眾努力在推進重大歷史性工程的大考中交出優異答卷。
雄安新區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它將構建起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也將為中國實現區域協同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目前,著眼「體制的高地」「改革的先行區」,雄安新區正進一步加大金融、土地、財政、投資、住房、人才、戶籍、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政策研究。
據介紹,雄安已啟動大范圍就業培訓,實施萬人培訓、萬人就業「雙萬工程」,培訓群眾2100多人次,組織京津冀49家職業技工院校在新區聯合招生,已招生629人。
雄安新區規劃的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古為冀州之域,曾為燕趙之邦。考古資料表明,新石器時代,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元、明、清時期,雄安地區成為拱衛京師的畿輔地區,受到京都文化的輻射和滋養,文化上呈現出異彩紛呈的繁榮景象。獨特的位置,悠久的歷史,造就了豐富的文物資源,目前文物調查正在開展。
9月9日上午,容城縣馬庄村村委會門口架起了高高的顯示屏,屏前放著一張桌子。雄安新區第一份臨時佔地補償協議在這里簽署;下午2點,在不遠處另外一塊土地上,新區建設「第一樁」深深扎入土壤中,容城縣國土局負責人介紹,打樁是為了進行土地勘測,雄安新區全面建設就此拉開帷幕。
『柒』 《雄安規劃綱要》如何造新時代城市風貌
城市風貌可以說是一個城市的魅力所在。雄安新區城市設計堅持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以中為主,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留中華文化基因,彰顯地區文化特色,依託白洋淀清新優美的生態環境,利用城鎮周邊開闊自然的田野風光,隨形就勢,平原建城,形成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鎮空間,清新明亮的宜人環境,舒展起伏的天際線,形成體現歷史傳承、文明包容、時代創新的新區風貌,展現新時代城市形象。
南北中軸線展示歷史文化生態特色,突出中軸對稱、疏密有致、靈動均衡。東西軸線利用交通廊道串聯城市組團,集聚創新要素、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等。城市天際線輪廓舒展、韻律起伏,廣泛吸收借鑒全球優秀的城市設計成果,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空間形態。新區將嚴格控制建築高度,不能到處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牆,根據城市功能布局和產業特點,在新區特定范圍規劃建設高層建築。精心設計建築頂部,構建形態色彩整體和諧統一的城市空間界面和輪廓線。來源:新華社
『捌』 雄安新區要建設成什麼樣
到2020年,新區對外骨幹交通路網將基本建成,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布局框架基本形成,雛形初步顯現;到2030年,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城市。
『玖』 雄安對全國意味著什麼
據報道,設立雄安新抄區,對於有力有序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未來要把握好雄安新區的獨特定位,在推進雄安新區建設的過程中,最大可能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最大可能注入現代科技創新要素,最大可能避免現代城市發展中的大城市病,把雄安新區打造成為創新驅動示範區、緊湊型城市示範區、中國文化特色新城區。
『拾』 白洋淀為什麼還有個特點是文化呢。
白洋淀是一幅最令人心醉神馳的北方水鄉風景畫,她的柔美迤邐早自遙遠的回地質時代就已答經開始孕育,而其變幻多姿的外在體態和濃重深厚的文化色彩,正是由於其歷經滄桑、長久歷史塗抹和積淀的結果。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雄安新區。白洋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承托雄安新區的人文環境。
自古以來的文化統一體
白洋淀最早見於記載的名稱或為「祖澤」,《水經注》記有大埿淀、小埿淀,也即大渥淀、小渥淀,西晉時稱掘鯉淀,北魏時稱西淀,北宋至明嘉靖間稱西塘,並出現「白羊淀」名,為史載容城、雄縣、安新間九十九淀之一,此後稱「白洋淀」。清代,統稱西淀。因白洋淀本淀面積居諸淀之首,故今總稱白洋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