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州古時候叫什麼
【闔閭城】周靈王12年(公元前年),吳國君位傳至二十世孫諸樊,國都南遷至今蘇州城址。周敬王6年(公元前514年),闔閭繼位,命大臣伍子胥在諸樊所築城邑的基礎上擴建大城,周長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約合今制23.9公里),名闔閭城。
【吳縣】26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正式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吳地屬會稽郡,郡治在吳國故都(即今蘇州城址),並以郡治所在地設吳縣,為所轄二十六縣之首邑,吳縣之得名自此始。
【平江府】宋太祖開寶8年(公元975年),吳越王錢弘俶改中吳軍為平江軍,隸江南道。太平興國3年(公元978年)吳越納土歸宋,恢復甦州建置,轉屬兩浙路轉運使。政和3年(公元1113年)敕升蘇州為平江府,屬江南道浙西路,於是蘇州又有平江之稱。
(1)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擴展閱讀:
蘇州得名之始:
隋朝建立後,變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兩級。開皇9年(公元589年)滅陳後廢吳郡建置,以城西有姑蘇山之故,易吳州為蘇州,這是蘇州得名之始。
下轄吳、崑山、常熟、烏程、長城縣(長興縣)。11年(公元591年),因反叛騷亂頻繁,危及蘇城安全,故楊素於蘇城西南橫山(七子山)與黃山之間另築城廓,州、縣治悉移新廓,至今該處地名仍稱新郭。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復甦州為吳州,3年(公元607年)又改州縣制為郡縣制,吳州復稱吳郡。
截止2017年12月,蘇州市轄5個市轄區:姑蘇區(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虎丘區、吳中區、相城區、吳江區;代管4個縣級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崑山市、太倉市。全市共設36個街道和53個鎮,其中蘇州市區設29個街道和21個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州
2. 蘇州古城保護如何升級
蘇州的古城保護雖然已走過30多年,但如今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傳統與現代、保護與發展的版矛盾日益凸顯……構建權古城立體保護法規體系就顯得極為迫切。
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院院長夏健認為,姑蘇區擁有眾多的文物保護單位和控保建築,保護工作面廣量大,近年來,蘇州相繼制定出台了城鄉規劃、古建築保護等20多種地方法規和管理辦法。但這些法規沒有統在一起,在執行過程中,各部門往往各自為政,所以急需統領性的法規來推動保護工作。蘇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副主任陳雪珍也坦言,對於這部綜合性、基礎性的法規,蘇州的重視程度之高可以說是歷年罕見。「僅我們法工委,就先後組織召開了15次立法座談會、論證會,一共徵集到了1053條意見和建議,前後反復修改了8稿。」陳雪珍說。《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是在前期一系列單項法規的基礎上制定的一部綜合性、統領性的法規。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3. 蘇州歷史文化遺址
1、蘇州治平寺遺址
位於蘇州市郊上方山東麓,東臨石湖,隔水與越城遺址相對,地屬市郊橫塘鄉,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1956年調查時發現該處有古文化層暴露。1965年進行過小范圍試掘,出土並採集到銅輥和紅衣陶、細泥紅陶、印紋硬陶片等新石時代晚期至春秋時代的遺物。
蘇州博物館於1983年試掘位於磨盤山上的吳城遺址,在土城夯土層中也出土了同一時代的類似遺物,可以認為春秋吳城遺址的下層亦屬治平寺古文化遺址范圍。治平寺遺址對考古研究具有較大的價值。
2、蘇州園林
蘇州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因山水秀麗,古典園林嫵媚多姿,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稱。
1985年,蘇州園林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蘇州是水鄉,引水便利,附近盛產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加之舊時蘇州文人薈萃,一些官僚地主及文人學士又追求「雖居鬧市而有山林之趣」,這樣大大促進了蘇州園林的發展。
據地方誌記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將近200處,為全國之冠。
蘇州園林,在布局、結構、風格上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被稱為蘇州四大古典園林的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
3、滄浪亭
位於蘇州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園,為宋代詩人蘇子美所築。
滄浪亭造園藝術不同尋常,未進園門,已是綠水回環,垂柳迎風。
憑欄依岸,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
園內以山為主,山上古木參天,著名的滄浪亭即隱蔽在山頂上。
南面的明道堂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牆上懸有三塊宋碑石刻拓片,分別是天文圖、宋輿圖和宋平江圖(蘇州城市圖);五百名賢祠壁中嵌有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五百多個人物平雕石像。
園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樓名看山樓,登樓可覽遠近蘇州風光。
4、獅子林
在蘇州城東北婁門內園林路,是元代園林的代表。
獅子林原為菩提正宗寺的後花園,它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巧妙著稱,很多石峰形像獅子,因而得名。
假山內外上下盤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宮,咫尺之間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
由於它原是寺之後花園,所以獅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徵,與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並論。
山腹中 空靈曲折,宛如迷宮的洞穴即象徵佛的法力無比。
另外園內還有「燕譽堂」、 「卧雲室」、「問梅閣」、「真趣亭」等建築。
園內長廊四面貫通,廊壁上嵌有書條石刻,皆為名家書法佳作。
5、拙政園
拙政園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始 建於明正德年間,圓主王獻臣取 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 樹,灌園鬻蔬,是亦拙者之為政 也」之意而命名。
拙政園又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
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建築。
西部水面迂迴,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中主體建築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
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
園中「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鴛鴦廳」,而後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所以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感到這里可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主體建築遠香堂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紛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
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
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里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而香洲即位於這一水灣口之兩側。
拙政園中園的布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其主體建築,池中兩島為其主景,其他建築大都臨水並面向遠香堂,從建築物名稱來看,也大都與荷花有關。
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6、留園
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原為明代徐時秦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
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
留園佔地約30畝,以水池為中心,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主要觀景建築。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
東區以麴院迴廊見勝,由林泉耆碩之館、冠雲冠雲樓圍成庭院,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端雲、岫雲兩峰。
北區有新辟盆景園。西區是全園最高處。
7、虎丘
虎丘在蘇州城西北3千米處,風景優美,古跡眾多,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虎丘正門是斷梁殿,入內經試劍石、真娘墓就可到達「千人石」。
千人石後「別有洞天」內有劍池,其四周還有白蓮池、點頭石、雲岩寺、冷香閣、第三泉、孫武子亭及虎丘塔等古跡。
虎丘自古就為游覽勝地,山上一石一木都有美麗的傳說。
8、寒山寺
以一首詩而聞名中外的寺廟,要數蘇州寒山寺。
唐朝詩人張繼寫了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很多到蘇州游覽的人,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以便親自體驗一下詩中的意境。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5公里外的楓橋鎮,始建於梁,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據傳,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內主持,故名寒山寺。
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
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
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楓橋夜泊》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寒山寺最著名的是那口鍾已流落到日本,但不知下落,現在的鍾是1906年日本人士募鑄的。
很多日本人士對寒山寺很熟悉,能背誦《楓橋夜泊》詩。
寒山寺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萬的日本旅遊者。
4. 名城蘇州的文化
蘇州,古代各稱有句吳、吳、會稽、吳州、吳郡、平江等,隋置蘇州,延稱之今。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吳文化。
千百年來,蘇州人文薈萃。在古代產生了以孫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顧炎武、蒯祥等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當代各個領域都涌現了一大批傑出人物。蘇州的繪畫、書法、篆刻流派紛呈,各有千秋;戲曲、醫學、建築自成流派,獨樹一幟。蘇州的刺綉、桃花塢木刻年畫等工藝品聞名中外。
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 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著「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史跡名園」的獨特風貌。全市現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87處, 其中國家級15處、省級101處。 保存完好的古典園林60餘處。蘇州古城坐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並行;建築臨水而造,前巷後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集建築、山水、花木、雕刻、書畫等於一體的蘇州園林,是人類文明的魄寶奇葩,拙政園和留園列入中國四大名園,並同網師園、環秀山莊與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9個古典園林,分別於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古鎮同里、周庄、甪直正在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在改革開放春風下,古老的蘇州正煥發出勃勃生機,確立了「科教興市、外向帶動、可持續發展」戰略,形成了外向型經濟、鄉鎮企業兩大優勢,培育了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人才、產業、環境等新優勢已見端倪。
蘇州正在成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產學研緊密聯合、各類人才聚集的技術創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農業基地,融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生態環境優美的旅遊度假基地,21世紀的蘇州將是「經濟繁榮、科教發達、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基本現代化地區。
蘇州市位於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傍無錫,北依長江。全市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現轄姑蘇、虎丘、吳中、相城、吳江、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新區等7個區和常熟、張家港、太倉、崑山4個縣級市,總人口578萬人。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京杭運河貫通南北,望虞河、婁江、太浦河等連接東西,太湖、陽澄湖、昆承湖、澱山湖鑲嵌其間。
這里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農業特產有產大米、棉花、油菜籽、香粳米、鴨血糯和太倉白蒜;特產柑桔、枇杷、板栗、梅子、桂花、茶花、碧螺春茶;太湖銀魚、蒓菜、珍珠和陽澄湖大閘蟹聞名遐邇。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祥地,文壇賢能輩出。評彈、崑曲、蘇劇被喻為蘇州文化的「三朵花」。已有400多年歷史的崑曲,是「中國戲曲之母」;評彈是用蘇州方言表演的說唱藝術,已在江、浙、滬流傳了300餘年。蘇州的工藝美術聞名中外,蘇綉與湘、蜀、粵綉同被譽為我國的「四大名綉」;桃花塢木刻年畫與天津楊柳青木刻齊名,世稱「南桃北楊」;蘇州的緙絲、雕塑、宋錦、玉石和紅木雕刻等工藝品,各有千秋,巧奪天工。
蘇州市200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達1541億元,基本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產、學、研緊密聯合,各類人才聚集的技術創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農業基地;融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生態環境優美的旅遊度假基地,21世紀的蘇州將是「經濟繁榮、科教發達、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現代化地區。
經緯度:市中心位於東經119°55′-121°20′、北緯30°47′-32°2′
5. 詢問蘇州的歷史以及具體的文化背景、地理等。
蘇州歷史
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兩千多年的蘇州,雖然已經很老,但當她跨進 20世紀門檻的時候,人們卻發現,她依然是那樣楚楚動人,充滿了古樸典雅的風韻。20世紀初葉的中國,充滿風韻的古城又何止蘇州一座。很多很多的古都古城 ,都以它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在向世人訴說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然後,整整一個世紀,先是由於戰爭和動亂,後來又由於空前的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許多古城就在這社會大動盪和大變革中,漸漸地面目全非,漸漸地失去了往日的神韻。如今,20世紀即將過去,再回首,蘇州卻依舊古意盎然風情猶在!還是那城牆敵樓,運河古道;還是那水陸相鄰,河街並行。兩千多年前的格局,兩千多年前的位置,盡管風風雨雨,卻都遺存到了今天。蘇州的命運其實也很坎坷。天下名郡,江南雄州,早在唐宋時候就已經出類拔萃,可惜金兵南侵、蒙古人入主、張士誠兵敗、清軍屠城、咸豐戰亂……,每一次劫難過後留下的都是瓦礫焦士,後來雖得以恢復,但風光卻很難再繼。
遠離了王者和霸氣的古城,從此默默地藏匿在小巷深處,終日與文人和庶民為伍,倒也變得平淡質朴,溫文爾雅。於是,蘇州就有了她別具特色的恬靜娟秀、古樸淡雅的風骨。是的,古城飽經滄桑,已經斑駁不堪,但她卻是吳地文化的淵源之地。一代一代的人在這小巷裡出現,一代一代的人又在這小巷裡消失。雖說大浪淘沙,物是人非,可古城卻就此有了遍布街巷各個角落的文物古跡,有了足以讓後人瀏覽鉤沉的史志書籍。世代沉澱之後的蘇州文化,都是這樣變得深沉濃郁,令後人回腸盪氣銘心刻骨。世紀之末回望古城,這一百年坎坷曲折伴著時光就要流去。然而歷史不會忘記,我們是怎樣從過去一步步走來。一百年的時間不算太長,因為古城已經有了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然而一百年的時間也不能算太短,因為幾代人的生命就曾在這里凝聚!
蘇州古代名稱有勻吳、吳、會稽、吳州、吳郡、平江等,隋置蘇州,延稱之今。蘇州別稱有吳都、吳會、吳門、東吳、吳中、吳下、姑蘇、長洲、茂苑等。夏商有干族建於干國。太伯奔吳,建句吳國,是天之始。越王勾踐來吳後,曾置國都於吳五年,至越王翳,又遷都於吳,直至越國滅亡。漢高祖六年(公元前 201)以東陽、鄣、會稽三郡五十三縣置荊國,國治蘇州。元末,張士誠自稱吳王、改平江府為隆平府,都治蘇州。歷史上的蘇州,一度為省會所在地:唐時的江南東道、浙江西道,元時的江淮行中書省,明時的應天巡撫署,清時的江寧巡撫署、江蘇巡撫署、江蘇布政使,太平天國的蘇福省省會,民國時期的江蘇都督行署,日偽時期的江蘇省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蘇南蘇州行政專員公署等。
蘇州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蘇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 31°19',東經120°37'。
全市面積 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65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590.97萬人,其中市區216.87萬人。下轄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崑山市、吳江市,吳中區、相城區、平江區、滄浪區、金閶區,以及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虎丘區。1993年,蘇州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的市」。
全市現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 487處, 其中國家級15處、省級101處。 保存完好的古典園林60餘處,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9座園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虎丘、盤門、石湖、靈岩、天平、虞山等處,都是著名風景名勝。太湖絕大部分景點、景區分布在蘇州境內。崑山周庄、吳江同里、吳中木瀆等千年古鎮,充滿江南水鄉風情。 1998年,蘇州被評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
歲月永遠向前,古城又將跨進 21世紀的門檻。
6. 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公司成立時系經原蘇州市平江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集體企業內,正式成立於1994年4月20日容;1998年1月24日,公司名稱由「蘇州市平江建築裝潢裝飾工程公司」變更為「蘇州市平江區集體(國有)資產經營公司」;2013年10月18日,公司名稱由蘇州市平江區集體(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變更為「蘇州市平江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2014年2月25日,公司名稱由「蘇州市平江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變更為「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集團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偉
成立時間:1994-04-20
注冊資本:57220.0236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50300000036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公司地址:蘇州市臨頓路216號7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