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明天是耶穌的生日,有誰知道後天是誰的誕辰
親愛的朋友:耶穌的生日沒有人知道。因為他是神,他沒有生日。
抵制聖誕不是愛國,尊重歷史才是
作者:溪水旁
來源:墒道(shang2019)
聖誕節之前,微信群朋友圈又襲來一股「抵制」風,就是打著各種幌子抵制聖誕節。
一種說辭是「聖誕節」是洋鬼子的節日,他們的祖先「八國聯軍」曾經百般凌辱糟蹋了中華民族,怎麼能還能過這個洋節呢?照此邏輯,接下來就該抵制元旦了,公歷元旦也是從西方傳來的,外國人都過,咱怎麼能過呢?
還有五一、六一、護士節、感恩節、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都是「八國聯軍」過的節日,統統都該抵制,都不要過了。公歷可以廢了,雙休可以取消了,醫院的牌子可以撤了,過完2017年,明年就是1817年了,閉關鎖國才是真愛國啊!
還有慌編造謠的,說「平安夜的由來——1898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打到遼寧省丹東市!這天晚上是外國人所謂的狂歡夜!」造謠前,麻煩查好資料再來煽動民心,八國聯軍1900年才來的,而且根本沒有到過丹東!
有人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後人可以隨意評說。」
非也,歷史是由兩部分組成的:「歷史事件本身」和「對歷史事件的解釋」。說這話的人有些片面,因為他僅僅只看到「對歷史事件的解釋」,而沒有看到「歷史事件本身」其實是客觀,不容任何人去隨意歪曲。
比如,我們也曾聽說:西方傳教士都是帶著「精神鴉片」,來對我們進行「文化侵略」和「思想毒害」的。今天,我們用的獨立思考,透過一個個真實的「歷史事件本身」,來看看事實是不是這樣。
Douw . D. M.
破除巫醫對婦女、兒童的傷害
1863年,一個叫Douw . D. M.的美國傳教士來到北京,看見一個產婦難產,一個老式接生婆在孩子剛露出來的腳上穿上一隻鞋,認為這樣孩子就可以自己走出來,結果因此母子二人都失去了生命。
目睹了這種「巫術般」的老式接產方法,以及它給婦女、嬰兒帶來的嚴重災難。Douw . D. M.回到家裡大哭一場!
她立刻返回美國,向教會募集財物,准備了整整8年的時間,募捐籌備資金到北京建立了中國第一所女子醫院,這就是後來的道濟醫院(1949年更名為北京市第六醫院)。醫院建立後,她積極推廣新法接生、預防接種,同時培養中國醫務護理人員。
1885年,美國基督婦女傳道服務團,在上海西門外創辦婦孺醫院。
1901年,美國基督聖公會在上海創辦廣仁醫院,專門收治女病人。
因為,Douw . D. M.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婦女生孩子的痛苦大大減少,成活率大大提高,這都受益於這位女傳教士的新接生方法,不但如此她還引進其它西醫,隨後又在全國發展了500多家教會醫院。
柏格理(Samuel Pollard)
對麻風病人:不拋棄,不放棄
麻風病人在過去的中國,一直是被厭棄的群體。
但是,1914年,有一個叫柏格理的英國宣教士,他聽到廣西都督誘殺活埋麻風患者的消息後,在報刊上憤怒地譴責這位都督,很快與英國一個麻防組織取得聯系,並籌集來一筆錢。
柏格理用這筆錢買了糧食和布,定期發放給附近的患者。柏格理去世後,他的教會對麻風病患者的救助一直延續,沒有間斷。
4年以後,繼任者張道惠向傳教團體申請到了資金,購得附近一片有水源的荒地。這個滇東北、黔西北最早的麻風病院,很快就接收了昭通、威寧、彝良一帶的幾十名麻風病患者。很多病人拖著潰爛的身體過來,在接受治療以後,就在這里過著集體生活。至今這個麻風村還在。當地苗族人親切的稱柏格理是他們的「父親」。
胡美(Edward Hicks Hume)
為窮苦百姓治病的耶魯高材生
1906年,一個叫胡美(Edward Hicks Hume)的耶魯高材生,穿著白大褂傻乎乎的來到湖南長沙,開啟了一個叫雅禮的醫院。當地一位女士看到他的白大褂,大驚失色,以為他是在為自己送終。
在中醫盛行的晚清,中醫看病掛號費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但是雅禮醫院的掛號費是50文(只相當於美國的2分錢)。因為,來雅禮醫院就醫的,大多是試過各種中醫葯方無效的病人,或者是收入較低的民眾。
這家雅禮醫院,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湘雅醫學院」的前身,他們在當時醫療條件極其落後的中國,拯救了千千萬萬的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命。
他們是來救人的
哎,不對啊!
我們記得書上好像寫著:資本主義都是「無利不起早」。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派過來的傳教士都是帶著「精神鴉片」,來對我們進行「文化侵略」+「思想毒害」的……
真是這樣嗎?
我們再來看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看看在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國時,西方傳教士是怎麼幫助苦難深重的中國百姓。
我不能在這個時候拋開中國
魏特琳(Minnie Vautri),美國傳教士,26歲來在中國。
1912年,初到中國安徽,見女子多不識字,便矢志推動中國女子教育,創辦了合肥三青女子中學。
1919年,魏特琳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金女大)任教育系主任兼教務主任。她鼓勵學生獻身社會,為窮苦四鄰服務,發揚光大了金陵女大校訓。
在日軍攻打南京前夕,她曾4次拒絕美國大使館要她離開南京的要求,毅然決然的在大使館出示的「無論如何也不離寧」的證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姓名。
1937年日本侵略軍攻陷南京後,野蠻地大肆燒殺奸掠。魏特琳聯合留在南京市內的二十幾位歐美人士,挺身而出組成"南京安全國際委員會",在城裡劃分出一個3.86平方公里轄地,以美國大使館、金陵大學、"金女大"等地為中心的安全區,並要求中日雙方承認"安全區"的中立性質。
1937年12月8日開始收容第一批難民,16日就有4000人逃進校園。魏特琳盡力保護他們。盡力幫助女難民尋找失散的親人。
後來,"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正式改名為"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成為單純的難民救濟機構。
她為了在南京大屠殺中拯救和保護難民,數度遭日軍威脅,毆打。據不完全統計,南京大屠殺中約有300,000萬+人被日軍屠殺。但是,以魏特琳為代表的二十幾位歐美傳教士們,在危急時刻沒有拋開中國,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大約挽救了50,000-250,000萬中國平民的性命。
深受傳教士影響的林巧稚
最後,再說一個深受西方醫學傳教士影響的中國人,看看信了基督教的人,到底是不是吸了人家的「精神鴉片」,被「文化侵略」、「思想毒害」了。
如果非要評選:誰是20世紀中國最受人尊重的醫學界人士。林巧稚絕對是唯一,不是之一。
初心即顯愛心
林巧稚出生於廈門鼓浪嶼的一個基督教家庭。1921年夏,20歲的林巧稚從鼓浪嶼動身,赴上海報考協和的醫預科,那屆只招25名學生。
最後一場英語筆試時,一位女生突然中暑被抬出考場。林巧稚放下試卷就跑過去急救,結果她原本最有把握考好的英語卻沒有考完,以為自己這回必定落榜了。
可是一個月後,她卻收到了協和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原來,監考老師給協和醫學院寫了一份報告,稱她樂於助人,處理問題沉著,表現出了優秀的品行。協和校方看了報告,認真研究了她的考試成績,認為她的其它各科成績都不錯,於是決定錄取她。
只看病,不看人
林巧稚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院士。
但是,她並不只看專家號。她只要在門診,總是要看完當天掛號的所有病人才算下班。如果她看到掛普通門診的哪個人表情痛苦,就會丟下手裡的所有事情,直奔這個病人而去。本來,這樣的病人除非下級醫生請示,林巧稚完全可以不必過問。
有時候,護士會提醒她,待診室里有早已約定等候的特殊病人(這些特殊病人,往往是某位要員的太太,某外國使領館的夫人);林巧稚總是頭也不回地說:「病情重才是真正的特殊。」
有一天,林巧稚的診室進來了兩位候診的婦人。她們都穿著樸素的灰布列寧服,掛的卻是專家號。
「以後別掛這種號了,這要多花許多錢。我也看普通門診,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多等一會兒。」林巧稚對她們說。(專家號要比普通號貴10倍)
中年女人很客氣地點頭應道:「好的。」這時,林巧稚開始問診。
送走了病人,有人問林巧稚:「您知道剛才找您看病的是誰嗎?」 林巧稚不在意地搖了搖頭。每天看過的病人太多,她從不關心來歷,更記不住她們的姓名。
「她是周恩來總理的夫人!」,別人告訴她。
「是嗎?總理夫人?」林巧稚趕緊去看病歷——鄧穎超。
朱德夫人康克清在一篇回憶林巧稚的文章中寫道:林巧稚看病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論病人是高級幹部還是貧苦農民,她都同樣認真,同樣負責。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沒有孩子,卻是「萬嬰之母」
當年協和醫院的管理者堅信一個女人不可能同時扮演賢妻良母與職業女性兩種角色。因此,當年協和醫院給林巧稚的聘書這樣寫道:「茲聘請林巧稚女士任協和醫院婦產科助理住院醫師……聘任期間凡因結婚、懷孕、生育者,作自動解除聘約論。」
林巧稚接下了這張光榮的聘書。她一生沒有結婚,卻親自接生了50,000多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
她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她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新生兒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2009年9月14日,她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生活在鐵幕與高牆下,因為信息的極度不對稱,我們有時候很容易被欺騙和利用。但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鐵一般的「歷史事件本身」,是歪曲不了的。
中國幾乎所有知名醫院,其前身均為教會所辦醫院,現列舉一部分如下:
1、1835年廣州眼科醫局後改為廣州博濟醫院
(現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是中國第一間西醫醫院)
2、1844年上海仁濟醫院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3、1866年上海同仁醫院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
4、1877年蘇州公濟醫院
(現為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5、1883年蘇州博習醫院
(中國最早使用X光機醫院,
現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6、1883年濟南共和醫學校
(現為齊魯大學醫學院又稱齊魯大學醫科)
7、1885年北京道濟醫院
(現為北京市第六醫院)
8、1890年,濟南華美醫院與醫校
(現山東大學附屬醫院)
9、1898年,廣州花地精神病醫院
(中國第一所西式療法精神病醫院,
現為廣州市腦科醫院)
10、1903年上海震旦大學醫學院
(現為上海第二醫學院)
12、1906年,協和醫學堂
(北京協和醫院,協和醫學院前身,
由5個教會合作開辦,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收購,
解放軍301醫院前身)
13、1907年傳教士組織的中國紅十字會救助中心
(上海華山醫院)
14、1907年上海聖馬利亞醫院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15、1900年普仁醫院
(現為北京市普仁醫院、無錫市普仁醫院)
16、1913年瀘州福音醫院
(現川南醫院,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17、1914年湘雅醫學校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18、1919年山西川至醫學校
(現為山西醫科大學)
19、1926年宏恩醫院
(現為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
20、1928年漢口協和醫學堂
(現為武漢協和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漢口協和醫院)
被羞辱的與被傷害的
在晚清、民國那個時代,中國是極度貧窮與落後的。當年來華的那些醫學傳教士們,並不欠咱們什麼。但他們放棄了舒適安逸的生活,背井離鄉來到偏遠、落後、貧窮的中國。默默無聞地把自己的青春、熱血、才華……無怨無悔的獻給了中國。很多宣教士離開他們的祖國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過自己的祖國,長眠異國他鄉。
其實,那個時期國外的宣教機構他們本身也沒那麼富裕,但是他們一鎊一鎊、一美元一美元的從他們拮據的生活費里省出錢,來給我們建醫院、治病,在那個血與火的歲月里,他們拯救了、幫助了很多中國人。
他們當年是為了信仰,他們並不想在咱們這里陞官發財,青史留名。他們不需要我們回報他們什麼,也從來沒要求過我們回報他們什麼。
但是,我們不能心安理得的對救命恩人忘恩負義。更不能心安理得看著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處心積慮的、持續不斷的抹黑他們,把咱們的救命恩人變成「被羞辱的與被傷害的」。
人需要有信仰,我們需要知道真相。我們需要真誠地、深情地向他們說聲:「謝謝!」更應該對差遣他們的上帝,也就是他們所服侍的主,獻上我們應有的感恩和感激。
Ⅱ 上海脂肪肝醫院
上`海`新`科`醫`院`肝`病`科021灬527灬306灬79
。
。
。
。
。
。
。
。
。
。
。
。
體化發展, 重構東西方經濟地理。為此, 需要在東西之間即歐亞大陸之間建立若干通道干線及其節點並形成以這些干線和節點為依託的新經濟區域, 其中, 鐵路干線是最重要的支撐。成都處於歐亞大陸橋中心節點這一特殊地理位置, 因而其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具有一種特殊條件, 即具有將其打造為歐陸與泛亞兩大經濟空間的聯通樞紐, 成為東西方樞紐的可能性。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四川省、成都市提出了「蓉歐+」發展戰略, 開創四川全面開放新格局。
蓉歐快鐵是實現「蓉歐+」發展戰略的主支撐, 成都制定了蓉歐快鐵年發班列1000次以上的宏偉規劃, 打造四川走向世界的戰略大通道。絲綢、瓷器、茶葉, 自古是絲綢之路上最為重要的大宗商品。四川是茶葉大省, 如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打響川茶品牌?如何讓川茶更多更好地搭上蓉歐快鐵, 遠銷亞歐非?面向「一帶一路」傳播川茶文化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工程。
一、茶馬古道是川茶融入「一帶一路」的歷史文化基礎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 興於唐宋, 盛於明清, 連接川滇藏, 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 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作為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的茶馬古道, 分川藏線、滇藏線兩路, 其歷史主要區域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 四川的茶馬古道尤為重要。茶馬古道是泛絲綢之路的組成部分, 是川茶國際貿易的初始形態。茶馬古道上行走的馬幫, 將川茶連同川茶文化一並帶到了海外。
今天我們實施「一帶一路」發展戰略, 重塑「絲綢之路」, 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再是馬幫, 取而代之的是航空、海運和快鐵, 茶馬古道已成為歷史遺跡。然而, 茶馬古道留下的歷史文脈依然彌足珍貴。搭載蓉歐快鐵而至的川茶, 憑借茶馬古道的文化遺產, 異域的人們會知道我們來自何方, 能喚醒跨國界的共同歷史記憶。
二、「一帶一路」戰略給川茶「走出去」帶來歷史機遇
投資、需求、國際貿易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川茶的發展短板在哪裡?在國際貿易。2016年中國茶葉產量241萬噸, 同比增產7.4%;出口32.87萬噸, 同比增長1.2%[1];四川省2016年茶葉產量26.4萬噸, 同比增長6.4%[2], 但是, 川茶出口未納入四川省商務廳對外貿易年報主要出口商品統計行列, 可見川茶出口規模之小, 與一個茶葉大省的稱號極不相稱。
川茶如何「走出去」, 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 給中國茶葉在國際貿易中再塑輝煌帶來了歷史性機遇。機遇擺在面前, 關鍵看誰能抓住。如果我們沒能很好地抓住這一重大機遇, 川茶將會被浙茶、閩茶、徽茶、滇茶遠遠地甩在後面。只有將川茶外銷全面融入「蓉歐+」戰略, 搭上蓉歐快鐵的班列, 努力拓展「一帶一路」市場, 川茶經濟才有望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
三、川茶文化傳播是川茶「一帶一路」品牌營銷的關鍵
飲食類商品與服務的國際貿易具有其特殊性。飲與食, 包裹著太多的文化, 飲食的演變史是一部世界各民族文化傳承與文化交融的發展史。飲食類商品拓展國際市場, 首先需要實現跨國目標市場消費者的文化認同。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 能實現全球連鎖經營, 靠的不僅是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標准化高品質產品與服務, 成功秘訣之一是高超的文化輸出。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清朝, 中國茶成為歐洲各國貴族追逐的寵兒, 然而, 好景不長, 印度、斯里蘭卡紅茶就成為了中國在國際貿易舞台上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今天, 居於世界第一的茶品牌卻屬於不產茶的英國, 是總部在倫敦的世界500強企業聯合利華所擁有的「立頓紅茶」.回望歷史, 教訓頗多, 其中重要的一條:僅將中國茶作為一般的大宗商品在國際市場上銷售, 沒有將中國茶文化有效地向外傳播, 沒有充分實現中國茶文化的國際認同。
川茶包括綠茶、花茶、紅茶、黑茶等, 品種齊全、品質俱佳。川茶文化, 包裹著天府文化的精髓, 茶藝、茶具、茶品具有獨特的人文魅力。川茶要走出「養在深閨無人知」的困境, 擴大「一帶一路」國際市場佔有率, 必須大力實施川茶文化海外傳播, 向「一帶一路」國家講好從茶馬古道一路走來的文化故事。
四、提升川茶文化「一帶一路」傳播的幾點對策
如何有效地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傳播川茶文化?如何才能向世界講好川茶故事、獲得文化認同?需要高水準的策劃與包裝, 需要符合世界潮流的藝術表達, 需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運用, 需要符合現代人審美取向的海外體驗門店和商品裝潢。
一是實施品牌整合提升。四川茶商, 中小企業眾多, 商標品牌眾多, 缺乏國際化龍頭企業, 在國際市場上可識度偏低。要解決這個問題, 一方面, 需要大力推動川茶企業兼並重組, 引導設立川茶產業發展基金, 支持川茶上市融資, 培育川茶龍頭企業;另一方面, 要按照國際慣例, 進一步加強原產地標志建設, 塑造川茶國際品牌。政府引導, 茶葉協會、龍頭茶企為主體, 讓眾多的川茶品牌統攬到「天府源」之下, 共塑川茶國際品牌, 抱團共闖「一帶一路」市場。
二是提升川茶文化表達。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講好川茶故事, 需要高超的藝術表達。今天的人們, 既保留著閱讀文字的習慣, 又有了通過影像直觀、形象、快捷獲取信息的便利。組織茶藝專家、文學家、歷史學家、翻譯家, 共同創作能打動「一帶一路」地區受眾的文字, 讓曾在茶馬古道上流傳的川茶文化重新喚醒, 這在當下仍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程。組織一流的影視機構、一流的導演、一流的攝影家, 拍攝一流的川茶紀錄片, 讓「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了解, 「天府之國」, 不僅有大熊貓、回鍋肉、麻婆豆腐, 還有如此美味飄香的川茶, 如此博大精深的茶藝。組織知名編劇、導演和演藝團隊, 創作折射巴蜀風光、川茶文化、茶馬古道記憶的影視、舞劇、歌劇、話劇等優秀藝術作品, 就像電影《五朵金花》《劉三姐》《阿凡達》吸引一代又一代中外遊客到大理、桂林、張家界旅遊那樣, 吸引「一帶一路」的受眾探尋川茶文化、品嘗川茶美味。
三是開展媒體融合傳播。當今是全球互聯網時代, 是融媒高速發展的時代。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傳播川茶文化, 僅靠傳統媒體作為載體是絕對行不通的, 需要我們綜合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 並更多地以新媒體為載體。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充分利用市場主體的力量, 構建多語種川茶門戶網站, 搭建川茶文化線上傳播與川茶線上營銷融合的平台, 在互聯網上建立起川茶國際窗口。組織一流團隊, 製作大量精美有趣的短視頻、創作大量優美感人的短文, 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異國各類網路傳播平台開展線上川茶文化傳播。在境外, 運用TWITTER、FACEBOOK、微信等「一帶一路」國家廣泛接受的社交媒體, 經過高水平的策劃, 不斷推送川茶文化, 加速壯大川茶境外粉絲群體。總之, 「眼球經濟」的時代, 我們只有打破傳統, 創新應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 川茶才能換來越來越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們的關注, 才能讓川茶的國際貿易之路越走越寬廣。
四是拓展文化傳播渠道。川茶文化對外傳播, 市場主體要主動作為, 要充分動用媒體的力量, 但仍然需要政府擔責、擔綱。一是需要各級政府利用各種對外交往的機會, 向外國政要、國際友人、外商主動宣傳川茶文化。在國際交往中, 安排海外嘉賓參觀四川茶葉產區、觀摩四川茶藝表演, 以川茶待客、以川茶贈客, 宣傳川茶文化。二是組織川茶企業, 赴「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高水準地參加國際農副產品交易博覽會, 政府在國際貿易舞台上為川茶企業站台, 傳播四川茶文化, 推廣四川茶品牌。
五是構建國際認證體系。咖啡能在全世界普遍接受, 究其原因是因為其質量具有國際認證標准, 咖啡師也有國際認證標准。例如, 歐洲SCAE咖啡協會、美國SCAA咖啡協會等對咖啡師的認證, 不僅對提升咖啡行業的服務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 更是傳播咖啡文化的重要平台。川茶要走向世界, 需要建立國際認同的標准。川茶的國際質量標准, 只能由四川政府與企業來共同建立, 而關鍵在於該標准要獲得國際認同。同樣, 川茶茶藝師的認證標准, 也只能由四川政府與企業來共同建立。川茶茶藝師的認證, 與川茶文化傳播息息相關。川茶茶藝具有獨特的人文魅力, 茶藝師是傳播川茶文化的使者。充分發揮川茶商會、協會的作用, 參照國際慣例加快構建川茶茶藝師國際認證體系, 有效開展川茶茶藝師國際認證, 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六是實現營銷模式轉型。川茶外貿需要轉變單一商品銷售的狀況, 學習借鑒聯合利華、星巴克等國際知名企業的營銷方式, 實現營銷模式的轉型升級。川茶開拓「一帶一路」市場, 需要政府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扶持川茶企業勇敢走出國門, 在「一帶一路」國家的若乾重要城市開「川茶坊」, 與老外的咖啡館同台競技, 向西方教會華人飲咖啡一樣, 教會老外品川茶, 讓這些茶坊成為川茶海外營銷的「橋頭堡」.川菜館能開遍世界, 川茶館也能開遍世界, 關鍵要做足文化認同這篇文章。二要扶持川茶企業到「一帶一路」國家重要城市開精品門店, 採用既符合當地人們審美情趣又體現天府文化的店堂裝飾、茶品包裝, 靈活運用適應當地市場環境的營銷策略, 不斷擴展海外零售市場, 讓越來越多的體驗門店成為川茶闖盪「一帶一體化發展, 重構東西方經濟地理。為此, 需要在東西之間即歐亞大陸之間建立若干通道干線及其節點並形成以這些干線和節點為依託的新經濟區域, 其中, 鐵路干線是最重要的支撐。成都處於歐亞大陸橋中心節點這一特殊地理位置, 因而其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具有一種特殊條件, 即具有將其打造為歐陸與泛亞兩大經濟空間的聯通樞紐, 成為東西方樞紐的可能性。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四川省、成都市提出了「蓉歐+」發展戰略, 開創四川全面開放新格局。
蓉歐快鐵是實現「蓉歐+」發展戰略的主支撐, 成都制定了蓉歐快鐵年發班列1000次以上的宏偉規劃, 打造四川走向世界的戰略大通道。絲綢、瓷器、茶葉, 自古是絲綢之路上最為重要的大宗商品。四川是茶葉大省, 如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打響川茶品牌?如何讓川茶更多更好地搭上蓉歐快鐵, 遠銷亞歐非?面向「一帶一路」傳播川茶文化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工程。
一、茶馬古道是川茶融入「一帶一路」的歷史文化基礎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 興於唐宋, 盛於明清, 連接川滇藏, 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 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作為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的茶馬古道, 分川藏線、滇藏線兩路, 其歷史主要區域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 四川的茶馬古道尤為重要。茶馬古道是泛絲綢之路的組成部分, 是川茶國際貿易的初始形態。茶馬古道上行走的馬幫, 將川茶連同川茶文化一並帶到了海外。
今天我們實施「一帶一路」發展戰略, 重塑「絲綢之路」, 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再是馬幫, 取而代之的是航空、海運和快鐵, 茶馬古道已成為歷史遺跡。然而, 茶馬古道留下的歷史文脈依然彌足珍貴。搭載蓉歐快鐵而至的川茶, 憑借茶馬古道的文化遺產, 異域的人們會知道我們來自何方, 能喚醒跨國界的共同歷史記憶。
二、「一帶一路」戰略給川茶「走出去」帶來歷史機遇
投資、需求、國際貿易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川茶的發展短板在哪裡?在國際貿易。2016年中國茶葉產量241萬噸, 同比增產7.4%;出口32.87萬噸, 同比增長1.2%[1];四川省2016年茶葉產量26.4萬噸, 同比增長6.4%[2], 但是, 川茶出口未納入四川省商務廳對外貿易年報主要出口商品統計行列, 可見川茶出口規模之小, 與一個茶葉大省的稱號極不相稱。
川茶如何「走出去」, 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 給中國茶葉在國際貿易中再塑輝煌帶來了歷史性機遇。機遇擺在面前, 關鍵看誰能抓住。如果我們沒能很好地抓住這一重大機遇, 川茶將會被浙茶、閩茶、徽茶、滇茶遠遠地甩在後面。只有將川茶外銷全面融入「蓉歐+」戰略, 搭上蓉歐快鐵的班列, 努力拓展「一帶一路」市場, 川茶經濟才有望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
三、川茶文化傳播是川茶「一帶一路」品牌營銷的關鍵
飲食類商品與服務的國際貿易具有其特殊性。飲與食, 包裹著太多的文化, 飲食的演變史是一部世界各民族文化傳承與文化交融的發展史。飲食類商品拓展國際市場, 首先需要實現跨國目標市場消費者的文化認同。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 能實現全球連鎖經營, 靠的不僅是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標准化高品質產品與服務, 成功秘訣之一是高超的文化輸出。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清朝, 中國茶成為歐洲各國貴族追逐的寵兒, 然而, 好景不長, 印度、斯里蘭卡紅茶就成為了中國在國際貿易舞台上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今天, 居於世界第一的茶品牌卻屬於不產茶的英國, 是總部在倫敦的世界500強企業聯合利華所擁有的「立頓紅茶」.回望歷史, 教訓頗多, 其中重要的一條:僅將中國茶作為一般的大宗商品在國際市場上銷售, 沒有將中國茶文化有效地向外傳播, 沒有充分實現中國茶文化的國際認同。
川茶包括綠茶、花茶、紅茶、黑茶等, 品種齊全、品質俱佳。川茶文化, 包裹著天府文化的精髓, 茶藝、茶具、茶品具有獨特的人文魅力。川茶要走出「養在深閨無人知」的困境, 擴大「一帶一路」國際市場佔有率, 必須大力實施川茶文化海外傳播, 向「一帶一路」國家講好從茶馬古道一路走來的文化故事。
四、提升川茶文化「一帶一路」傳播的幾點對策
如何有效地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傳播川茶文化?如何才能向世界講好川茶故事、獲得文化認同?需要高水準的策劃與包裝, 需要符合世界潮流的藝術表達, 需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運用, 需要符合現代人審美取向的海外體驗門店和商品裝潢。
一是實施品牌整合提升。四川茶商, 中小企業眾多, 商標品牌眾多, 缺乏國際化龍頭企業, 在國際市場上可識度偏低。要解決這個問題, 一方面, 需要大力推動川茶企業兼並重組, 引導設立川茶產業發展基金, 支持川茶上市融資, 培育川茶龍頭企業;另一方面, 要按照國際慣例, 進一步加強原產地標志建設, 塑造川茶國際品牌。政府引導, 茶葉協會、龍頭茶企為主體, 讓眾多的川茶品牌統攬到「天府源」之下, 共塑川茶國際品牌, 抱團共闖「一帶一路」市場。
二是提升川茶文化表達。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講好川茶故事, 需要高超的藝術表達。今天的人們, 既保留著閱讀文字的習慣, 又有了通過影像直觀、形象、快捷獲取信息的便利。組織茶藝專家、文學家、歷史學家、翻譯家, 共同創作能打動「一帶一路」地區受眾的文字, 讓曾在茶馬古道上流傳的川茶文化重新喚醒, 這在當下仍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程。組織一流的影視機構、一流的導演、一流的攝影家, 拍攝一流的川茶紀錄片, 讓「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了解, 「天府之國」, 不僅有大熊貓、回鍋肉、麻婆豆腐, 還有如此美味飄香的川茶, 如此博大精深的茶藝。組織知名編劇、導演和演藝團隊, 創作折射巴蜀風光、川茶文化、茶馬古道記憶的影視、舞劇、歌劇、話劇等優秀藝術作品, 就像電影《五朵金花》《劉三姐》《阿凡達》吸引一代又一代中外遊客到大理、桂林、張家界旅遊那樣, 吸引「一帶一路」的受眾探尋川茶文化、品嘗川茶美味。
三是開展媒體融合傳播。當今是全球互聯網時代, 是融媒高速發展的時代。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傳播川茶文化, 僅靠傳統媒體作為載體是絕對行不通的, 需要我們綜合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 並更多地以新媒體為載體。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充分利用市場主體的力量, 構建多語種川茶門戶網站, 搭建川茶文化線上傳播與川茶線上營銷融合的平台, 在互聯網上建立起川茶國際窗口。組織一流團隊, 製作大量精美有趣的短視頻、創作大量優美感人的短文, 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異國各類網路傳播平台開展線上川茶文化傳播。在境外, 運用TWITTER、FACEBOOK、微信等「一帶一路」國家廣泛接受的社交媒體, 經過高水平的策劃, 不斷推送川茶文化, 加速壯大川茶境外粉絲群體。總之, 「眼球經濟」的時代, 我們只有打破傳統, 創新應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 川茶才能換來越來越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們的關注, 才能讓川茶的國際貿易之路越走越寬廣。
四是拓展文化傳播渠道。川茶文化對外傳播, 市場主體要主動作為, 要充分動用媒體的力量, 但仍然需要政府擔責、擔綱。一是需要各級政府利用各種對外交往的機會, 向外國政要、國際友人、外商主動宣傳川茶文化。在國際交往中, 安排海外嘉賓參觀四川茶葉產區、觀摩四川茶藝表演, 以川茶待客、以川茶贈客, 宣傳川茶文化。二是組織川茶企業, 赴「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高水準地參加國際農副產品交易博覽會, 政府在國際貿易舞台上為川茶企業站台, 傳播四川茶文化, 推廣四川茶品牌。
五是構建國際認證體系。咖啡能在全世界普遍接受, 究其原因是因為其質量具有國際認證標准, 咖啡師也有國際認證標准。例如, 歐洲SCAE咖啡協會、美國SCAA咖啡協會等對咖啡師的認證, 不僅對提升咖啡行業的服務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 更是傳播咖啡文化的重要平台。川茶要走向世界, 需要建立國際認同的標准。川茶的國際質量標准, 只能由四川政府與企業來共同建立, 而關鍵在於該標准要獲得國際認同。同樣, 川茶茶藝師的認證標准, 也只能由四川政府與企業來共同建立。川茶茶藝師的認證, 與川茶文化傳播息息相關。川茶茶藝具有獨特的人文魅力, 茶藝師是傳播川茶文化的使者。充分發揮川茶商會、協會的作用, 參照國際慣例加快構建川茶茶藝師國際認證體系, 有效開展川茶茶藝師國際認證, 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六是實現營銷模式轉型。川茶外貿需要轉變單一商品銷售的狀況, 學習借鑒聯合利華、星巴克等國際知名企業的營銷方式, 實現營銷模式的轉型升級。川茶開拓「一帶一路」市場, 需要政府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扶持川茶企業勇敢走出國門, 在「一帶一路」國家的若乾重要城市開「川茶坊」, 與老外的咖啡館同台競技, 向西方教會華人飲咖啡一樣, 教會老外品川茶, 讓這些茶坊成為川茶海外營銷的「橋頭堡」.川菜館能開遍世界, 川茶館也能開遍世界, 關鍵要做足文化認同這篇文章。二要扶持川茶企業到「一帶一路」國家重要城市開精品門店, 採用既符合當地人們審美情趣又體現天府文化的店堂裝飾、茶品包裝, 靈活運用適應當地市場環境的營銷策略, 不斷擴展海外零售市場, 讓越來越多的體驗門店成為川茶闖盪「一帶一
Ⅲ 南溪山醫院的歷史文化
南溪山醫院前身是中國桂林南溪山醫院,由外交部、衛生部、財政部於1967年創建,收治對象為越南病員,現衛生部顧問、醫院管理專家林鈞才為醫院首任院長。前副總理方毅和越南共產黨前總書記黎筍等中越兩國領導人,衛生部前部長錢信忠、崔月犁、陳敏章先後來醫院視察工作。我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等功能於一體的省級綜合性醫院。我院收治對象除附近的市民外,還擔負著收治桂北地區12個縣以及周邊的湖南部分縣、鄉的病人,在區內及臨近的湖南、廣東等省擁有了較好的聲譽.
我院在建院的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醫院文化。從1998年起,院黨政領導開始把「持續、改進、提高」的企業文化管理理念引入醫院的管理機制。通過向院內外人士徵集方案、徵求職工意見、職代會代表開會表決的方式,制訂了「南醫為家、病友至上、開拓進取、真誠奉獻」的院訓和「外樹形象、內強素質、科技先導、以人為本」的建院方針;精心設計了醫院自己的院徽、院旗;在從門診通往住院部的主幹道旁矗立了8塊燈箱,燈箱上面的畫面全部都是醫院自己的員工、設備和為患者服務的內容,夜幕降臨時,燈箱的燈光照亮了醫院,也照亮了職工們的心,這大大增強了職工的榮譽感、自豪感和責任感。醫院文化建設凝聚了人心,全院職工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了醫院的建設當中,醫院的變化日新月異。
Ⅳ 玉林中山醫院是國家開辦的醫院還是民營醫院
玉林中山醫院在玉林本地好久了,很小的時候就聽有所聞。應該是公立的吧。
Ⅳ 湖南省腫瘤醫院歷史上有沒有叫栗興國的院長
寧鄉與湖湘文化的淵源歷經一千多年歷史演變的寧鄉,從古到今,人文薈萃,創造出許多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鮮明地方特色和深厚人文積淀的本土文化,是湖湘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文明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歷史沿革
寧鄉屬革命老區,地處湘中,東和東南與望城、湘潭、韶山毗鄰;南和西南與婁底、湘鄉接壤;西與漣源、安化交界;北與桃江、益陽相連。古寧鄉在夏、商、周三代時屬荊楚地。春秋戰國時屬楚之黔中,秦為長沙郡。三國時期(公元257年)析益陽縣部分地域置新陽縣,屬衡陽郡,縣治設長橋東北二里(今橫市鎮茅栗村)。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新康縣,縣治遷冷水鋪(今白馬橋鄉五福村)。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入益陽縣。唐武德四年(公元622年)復析益陽地置新康。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析益陽及長沙、湘鄉部分地域,取「鄉土安寧」之意置寧鄉縣,縣治設玉潭鎮,隸潭州長沙郡。元隸湖廣行中書省湖南道宣慰司天臨路。明隸湖廣布政使司長沙府。清隸湖南省長沙府。民國時,寧鄉隸湖南省第5行署。新中國成立後,寧鄉曾歸屬益陽、湘潭兩地區,1983年劃歸長沙市轄,現隸屬長沙市,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今玉潭鎮)。寧鄉自於北宋建縣至今立縣有1000餘年。
歷史上寧鄉這種隸屬關系的不斷更替,千百年來地域之間民間民俗文化得到了交流,使得寧鄉本土文化呈現多樣性的特徵,這種特徵無疑昭示寧鄉人文底蘊深厚凝重,經千多年繁衍、發展,仍在湖湘文化大家庭中熠熠生輝。
寧鄉與湖湘文化都是地域文化。湖湘文化是具有鮮明特徵、相對穩定並有傳承關系的區域性歷史文化形態,有著自己穩定的文化特質,也有自己的時空范圍。從空間上說,它是指湖南省區域范圍內的地域文化,從時間上說,它是兩宋以後建構起來並延續到近現代的一種區域文化形態。先秦、兩漢時期湖南的文化屬另外一個歷史文化形態——楚文化中。屈原的詩歌藝術、馬王堆的歷史文物,寧鄉的青銅器,均具有鮮明的楚文化特徵。先秦、兩漢的楚文化對兩宋以後建構的湖湘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是湖湘文化的源頭之一。而南北朝及唐宋以來,由於歷史的變遷發展,特別是經歷了宋、元、明的幾次大規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習俗、風尚、思想觀念上均發生了重要變化,而且,湖湘地區高山大湖的地理環境,發達的農業經濟,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從而組合、構建出一種新的區域文化即湖湘文化。寧鄉在地域上在湖南處於湘中,身在其中的寧鄉人,亦有著敦厚、自強不息,「霸得蠻,吃得苦,耐得煩」的秉性,在湖湘文化發展脈絡中,從頭到腳、從里到外深深地打上她的烙印。
人口的遷徙,從而造成兩地人文相習,文化在水乳交融衍生與裂變。據民國《寧鄉縣志》記載,在五代至後唐同光年間、明洪武至崇禎年間、清康熙年間從江西、江蘇等地遷入寧鄉生息者眾多。清乾隆四川土家族詩人彭秋潭的《長陽竹枝詞五十首》中描繪:「寧鄉地近巫山峽,猶似巴娘唱竹枝」,該詩描述的就是在明末清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多年的「湖廣填四川」移民中有寧鄉人對新的四川文化形成的影響。清末人易順鼎《三峽竹枝詞》描述:「水遠山水思若何,竹枝聲里斷魂多。千重巫峽連巴峽,一片渝歌接楚歌。楚客扁舟抱一琴,千峰月上綠蘿深。莫彈三峽流泉操(操:琴曲),中有哀猿冷雁音。」該詩指出蜀楚兩地由於地緣相接,彼此文化相互影響。而「巫峽連巴峽,渝歌接楚歌」是將兩地地緣相接,加上移民對巴蜀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深層的影響,造成兩地在一定時期內人文相習。歷代人口異地互遷,使得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融,在交融中文化整合和融合,在整合和融合中產生裂變。湖湘文化就在相互交融中博採眾長,在漫長的演化過程逐步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寧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市級名錄《周氏雙龍舞》最初在四川流傳,經清代名將周達武從四川建昌組建的一支龍燈舞隊帶回寧鄉大屯營鄉石家灣,歷經百多年傳承發展,逐漸成為了寧鄉鬧新春的一種傳統文化娛樂活動。寧鄉本土文化正是在這種歷史演繹進程中不斷與周邊地區文化彼此相融,逐步奠定了在湖湘文化古今發展變化的脈絡中的獨特地位。
歷代書院之間的學術交流使寧鄉地方特色鮮明文化得以重新組合,導致一種獨特的區域文化形成。宋朝理學陣營中頗具特色的湖湘學派中,眾多學宗把湖湘文化之精髓傳於寧鄉,把寧鄉地方文化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創始人理學家胡宏在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在靈峰山下築室聚徙講學,取名靈峰書院,正式把湖湘文化正宗影響寧鄉。另外還有被稱之為「湖湘學最盛」有半個寧鄉人之稱的湖湘學宗則是張栻(官山現存張栻父子墓)。張栻是湖湘學派的傑出代表,是嶽麓書院創始人。事功學派學者陳傅良曾說:「某嘗獲侍講張先生(栻)所為記,及於治心修身之要,湖湘之後既知所指歸。」黃宗羲指出:「湖南一派,當時為最盛」,張栻的思想不僅影響湖湘文化近千年的發展,而且在理學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張栻曾往返於長沙嶽麓書院和寧鄉雲山書院聚徒講學,弘揚湖湘學說,聲名極一時之盛。明嘉靖年間(公元1524年)建書院於張栻墓側,嘉靖帝賜書匾額「南軒書舍」,寧鄉學子從此對湖湘學說有了入室的基殿。
寧鄉歷史亦有眾多的風雲人物以智慧與勤勞,把寧鄉人敦厚、好學、頑強不息的秉性把寧鄉本土文化傳承並推向另一個高度。早在五代,寧鄉就有高僧齊己(860-937),以號「詩囊」著詩聞名全唐,著《白蓮集》等,今《全唐詩》錄其詩十卷。裴休唐大中十年(856)任節度使,節鎮潭州(今玉潭鎮),曾捐資靈佑禪師奏建溈山密印寺。易祓,宋淳熙十二年(1185) 狀元,官至禮尚書,封寧鄉開國男。有《禹貢疆禮記》、《周易總義》、《識山樓集》數十種著述傳世。明清思想家文學家王夫之,清經學家王文清,清史學家黃本 驥,有寧鄉「革命搖籃」之稱的雲山書院校長王凌波……一代一代的文人學子與革命志士,逐步奠定了寧鄉在湖湘文化中的雄厚根基。中共創始人何叔衡,名垂青 史,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功蓋千秋,中國科學研究院院長周光召,引領中國科學高峰……眾多寧鄉名人弘揚湖湘文化之精髓,影響著中國歷史文明進程。從此寧鄉深厚 的文化積淀和精神特質完全融於湖湘文化血脈之中。可見,寧鄉深厚的人文積淀在湖南文化的大變動中逐步演繹出了一種頗具寧鄉地方特色又與湖湘文化唇齒相依的文化形態,使得寧鄉的文化價值和精神特質與湖湘文化水乳交融。
寧鄉獨特的青銅文化是湖湘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青銅文化是研究古代文明的一重要方面。湖南是南方發現商代晚期的青銅器最多的省區之一,而湖南又集中在寧鄉。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人面紋鼎、象紋大銅鐃、提梁卣等1500多件青銅器震驚世界。寧鄉出土的青銅器以體形高大厚重,紋飾優雅秀麗,造型雄奇,鑄造精良而聞名於世界,在中國青銅文化寶庫中佔有較高的地位,寧鄉從此被譽為「南中國青銅文化中心」。寧鄉青銅文化成了研究湖湘文化歷史發展軌跡的重要左證,向世人展示湖湘文化獨特的魅力。
寧鄉民間民俗藝術悠遠流長。寧鄉曾歸屬益陽,寧鄉地花鼓融會長沙花鼓與益陽「草檯子」花鼓戲,歷經年代洗煉逐步衍變出寧鄉地方特色的劇種。因而寧鄉也成了湖南花鼓戲的三大發源地之一,在清代就已成形,廣泛流行於湘中、湘東和洞庭湖濱。寧鄉地花鼓的藝術風格獨特,群眾基礎深厚,尤其是地方色彩鮮明,生活氣息濃郁。清同治六年(1867年)《寧鄉縣志、2風俗志》記載:「上元燈有獅燈,以木為頭……,龍燈以紙扎頭……。又或多雜魚燈……。男女裝唱插秧採茶等曲,曰『打花鼓』,或跨竹馬燈。各廟寺醵金演劇,觀者如堵,」所描述正是寧鄉地方小戲子——寧鄉對子花鼓。現今存《張先生討學錢》《賀新春》等著名戲。對子花鼓與寧鄉地方另一特色的民間吹打樂——麻山鑼鼓反映了寧鄉人民朴實的生活,生動地體現著寧鄉深厚的文化傳統-,這種地方文化傳統是與湖湘文化息息相關。而今,寧鄉對子花鼓進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市級名錄,《麻山鑼鼓》則列入了省級名錄,30多支麻山鑼鼓曲譜入選了《中國民族民間器樂集成》一書。2008年,中央電視台專程對寧鄉民俗民間文化藝術遺產挖掘展演進行重點采訪播出,寧鄉民俗民間藝術精髓走向了全國,為湖湘文化的悠遠流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千年古剎密印寺演繹寧鄉傳統文化的傳奇。千年古剎密印寺是我國佛教禪宗五大宗派之一溈仰宗的起源地,佛教文化曾在此盛行。據史籍記載,唐宋時,密印寺佔地廣闊,殿宇宏偉,僧眾多達3000餘人,寺田3700畝,盛極一時。傳說當時寺內鑄有千僧鍋,可作1000人的飯。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高僧靈礻右禪師來溈山開法,經宰相裴休奏請朝廷御賜「密印禪寺」門額。宋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鑄5048斤大鍾一口,塗以黃金,置之鍾樓,晨敲夕叩,聲聞數里,加之寺里原藏經文5048卷,原有田租5048擔,遂有「密印三藏」之 稱。張栻之父張浚也是一位著名的佛教禪宗居士。 「人主之學,以心為本,一心合天,何事不濟」,他的偈語對帝王之後言均承禪宗「以心為本」的思想。其子張栻更是看好了溈山這片佛教凈土,所至後來張栻自己 也葬來溈山陪其父。明崇禎年間翰林院檢討陶汝鼐在明亡後辭官削發為僧,出家溈山,禪學有《慧山海禪師塔銘》、《重建密印禪寺碑記》等書傳世。
可見,寧鄉人自古以來都因寧鄉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而驕傲,而自豪。正是有了這一文化的熏陶,那些走南闖北的寧鄉人,才能演繹出自己光芒的人生,並為世人所敬仰,從這一意義上說,寧鄉這種地方特色文化又超出了她的地域,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所關注的文化。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歷經千多年文化積淀的寧鄉是湖湘文化的根脈,亦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Ⅵ 朔州朔城區民生中西醫結合醫院後面的鄂國公廟歷史有記載嗎老師布置的變態作業。要我們收集廟文化歷史。
肯定有記載了,復大名鼎鼎的尉制遲恭廟。
尉遲恭廟是唐朝開國名將尉遲恭(封號「鄂國公」)的家鄉,著名的朔州崇福寺就是尉遲恭奉敕建造的。朔州市政府為了弘揚尉遲恭文化,發展旅遊產業,近日,朔城區決定,在原國公祠舊址恢復修建鄂國公廟。
Ⅶ 洛陽安和醫院專業嗎醫生怎麼樣
是專業的,醫生都很好,有資質,可以放心O(∩_∩)O
Ⅷ 湯姆索亞歷險記 看看尼爾斯後來去了哪些地方旅行
你說的湯姆索亞歷險記跟尼爾斯沒有任何關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