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旅遊發展歷史沿革

旅遊發展歷史沿革

發布時間:2021-02-20 13:36:23

A. 上海旅遊節的歷史沿革

上海旅遊節起源於上海黃浦旅遊節,從1990年至今已走過了十七個春秋。目前,內上海旅遊節已經成為上海市一容項固定的全市性大型節慶活動,具有相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經過主辦方多年的嘗試、探索,上海旅遊節已有近百項特色鮮明的種類豐富的節慶活動,涉及觀光、休閑、娛樂、文體、會展、美食、購物等幾個大類,多年來,旅遊節在活動設計上堅持保留名品,創新精品。一些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傳統項目每年保質保量的與觀眾見面,而5、6個新的項目又使旅遊節始終保持著活力。

B. 1.試論述,旅遊交通的歷史變遷和發展對歷史各階段旅遊業的發展影響

我國歷史上第一家旅行社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國旅行社業經歷了數量上的從無到有再到規模化、旅行社性質從事業單位到企業化、產業運行從行政化到市場化、市場結構從寡頭壟斷到完全競爭的變遷過程,並且進一步呈現出從旅行社業向旅行服務業拓展的發展趨勢。

一、1949年以前:我國近代旅行社業的產生與發展

20世紀20年代,中國開始進入早期資本主義化進程,交通運輸業和新式旅館等設施也隨之發展,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條件。經濟的發展必然促進出於各類目的外出人群的流動,客觀上需要專門的旅行機構為其提供服務,我國近代旅行社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當時的中國已有幾家「洋商」開辦的旅行服務機構,包括英國的通濟隆、美國的運通公司等,專門為「洋人」和少數上層社會華人服務,缺少專門為中國普通民眾服務的民族資本旅行社。愛國民族資本家、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創始人陳光甫先生因在外資旅行代理機構購買船票受到冷遇,因而立志創辦一家中國人自己的旅行服務機構。除了愛國和維護民族尊嚴之外,陳光甫創辦旅行社的目的還在於讓「國人及各國人士了解中國古老悠久的文化和名勝古跡」、「輔助工商」和「服務社會」。1923年8月15日,我國第一家民族旅行社——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旅行部正式成立。1927年初,旅行部與銀行分立,改組為中國旅行社,成為獨立的旅行商業機構。其經營范圍從1923年旅行部設立之初的代售國內外火車、輪船客票及旅行咨詢,逐步擴大到車站、碼頭接送和轉送、行李提取和代運、發行旅行支票、為國人辦理出國及留學事宜,以及觀光游覽等業務,還創辦了深具影響力的旅遊刊物《旅行雜志》。1927年至1937年間,中國旅行社在客運服務的基礎上又開辟了貨運服務和招待所業務,分、支社增加到49處,形成了覆蓋全國並延伸到境外的服務網路。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旅行社在自身資產和業務遭受巨大損失的同時,本著愛國和服務社會的經營宗旨,將協助民眾戰時流動和物資轉移作為其主要職能。抗戰結束後,中國旅行社的業務雖然一度有所恢復,可隨著國內戰爭的推進,旅行社的經營最終未能完全恢復。上海解放後,陳光甫離開內地去了香港,中國旅行社的重心也隨之轉移到香港。1954年7月1日,以香港中國旅行社為名向香港英國當局申請注冊,後發展成為香港中旅集團公司。

中國旅行社的產生和發展,對我國近代旅行社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帶動和示範作用,各地相繼出現了一些地方旅行社及類似的旅遊組織,但均規模較小,且適逢亂世,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太大影響,大多在戰亂中消亡了。只有中國旅行社作為我國近代旅行社業的典型代表,以其不凡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思想,為我國旅行社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二、1949—1978年:行政事業導向的中國旅行社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迎接海外僑胞和外國友人,我國在政府主導下設立了中國旅行社和中國國際旅行社兩大旅行社系統,負責組織相應的接待工作。

1949年10月18日,福建廈門中國旅行社成立,這是新中國第一家旅行社。同年11月和1951年12月,福建廈門和泉州華僑服務社成立。隨著華僑來訪人數的增加,廣東、天津、杭州等地的華僑旅行社也相繼成立。1957年4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華僑旅行服務社總社在北京成立,並明確其主要任務是為華僑等回國探親、訪友、參觀、旅遊提供方便,做好接待服務。1963年,國務院又將港澳同胞納入華僑服務社接待范疇。1974年1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旅行社成立,與華僑旅行社合署辦公,統稱中國旅行社。

1954年4月15日,中國國際旅行社在北京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務是負責訪華外賓的食住行游等事務,發售國際鐵路聯運客票。之後,在直轄市、省會以及其他重要城市和國境口岸陸續設立了分、支社。1958年1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開展國外自費來華者接待工作和加強國際旅行社工作的通知》,決定將中國國際旅行社劃歸國務院直屬,由國務院外事辦公室領導,各地分、支社歸當地省市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且必須接受中國國際旅行社分配的接待外賓的任務,並在接待業務上接受指導。1964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決定,改組和擴大中國國際旅行社為旅遊事業管理局,負責對外國自費旅行者在華旅行游覽的管理工作,領導各有關地區的國際旅行社和直屬服務機構的業務,並在7月22日第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常務委員會第124次會議上,批准設立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直屬國務院領導,對外仍保留中國國際旅行社的名稱,局、社合署辦公。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的局本部機構,經國務院確定為行政單位。

這一階段旅行社業的發展,是典型的政府主導下的行政事業導向,具體體現在:第一,旅行社的經營業務核心是進行外事接待,政治色彩濃厚,主要任務是「宣傳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擴大政治影響,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了解和友誼,為國家吸收自由外匯」;第二,旅行社不僅僅是事業單位(對外可稱為企業單位),還是政府機構,行使著行政管理職能,呈現出典型的「政企合一」狀態。

三、1978—2009年:市場化與開放化進程中的中國旅行社業

1.1978—1983年:從機關到企業1978年,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旅遊業也開始了從外事接待部門向經濟產業的轉變。轉變的起點是1978年3月中共中央批轉了《關於發展旅遊事業的請示報告》,建議「將目前的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改為直屬國務院的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總局」,這意味著新成立的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總局不再隸屬於外交部,也不再是准外交行政管理機構,而是旅遊經濟的管理部門。1978年至1980年期間,我國入境旅遊人數高速增長,以國旅和中旅為核心的旅遊部門的接待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1980年6月27日,國務院批復共青團中央,同意成立中國青年旅行社,其接待對象是各國青年旅遊者。此時的國、中、青三大旅行社系統仍然歸政府部門直接管理,事實上仍然是統一領導、統一經營、領導經營一體化的管理體制,無法實現自主經營和自主決策,無法滿足日益旺盛的市場需求。1981年3月,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提出了旅遊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其中一項就是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總局作為旅遊管理機構,必須和國際旅行社實行政企分開,國旅總社統一經營外國旅遊者來華的旅遊業務。1982年7月17日,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總局和國旅總社正式分家,這是我國旅遊管理中政企分開的第一步,從此,中國才誕生了真正意義的旅遊企業和旅遊行政管理機構,旅遊業向著統一領導,分散經營,政企分開的管理體制邁進。

2.1984—1996年:從壟斷到競爭旅遊外聯權的下放是我國旅行社業打破壟斷的標志性事件。1981年以前,全國具有外聯權的旅行社只有國旅總社和中旅總社兩家。但是1978年至1984年入境旅遊人數的激增和對旅遊需求的多樣化,促使著外聯體制改革必須被提到日程上來。集中而統一的外聯體制顯然遠遠不能應對市場的變化,即使是兩大社與其分社之間也因為外聯和接待的利益分配問題而產生爭議。198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開創旅遊工作新局面幾個問題的報告》指出,旅行社業務要打破獨家壟斷的思想,允許國旅、中旅和青旅等單位開展競爭。之後,青旅被正式批准獲得外聯權和簽證通知權。

1985年至1988年是外聯權充分下放的一個時期,1985年,《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頒布,將我國的旅行社分為一類、二類和三類社,其中一、二類社為國際旅行社,但是只有一類社享有外聯權。在這一時期,我國旅行社數量激增,批准成立了一大批一類社。1985年,我國旅行社數量為450家,至1988年底增至1573家,其中一類社共61家。至此,我國旅行社業的壟斷局面被徹底打破,國、中、青三家旅行社接待人數佔全國有組織接待人數的比例,從1980年的近80%下降到1988年的40%左右,結束了三家旅行社在我國的寡頭壟斷時代。

1991年至1996年,經歷了1989年重挫之後的中國旅行社業又面臨著另一個難題,即一類社和二類社之間行使外聯權的界限模糊問題。很多二類社看到外聯社業務的高利潤、高回報,在缺乏足夠的商譽和能力的情況下,通過由當地一類社代辦簽證通知的方式獲得了事實上的外聯權。多頭外聯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當時各地方旺盛和日漸多元化的旅遊需求,但是也帶來了削價競爭、互相拆台、拖欠款等市場秩序混亂的問題。1992年國家旅遊工作會議研究的重點之一,就是控制旅行社總量和調整類別結構,將一部分有條件的二類社升為一類社。1996年10月15日《旅行社管理條例》出台,進一步將旅行社類別調整為國際和國內兩類,取消了一類社和二類社的界限,至此,外聯權得以充分下放。

1984年至1996年也是我國旅行社行業管理從起步邁向法制化的過程。1985年5月11日頒布的《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是我國旅遊業第一部全國性、正式的旅遊行政法規,是我國政府將旅遊業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的重要標志。1991年國家旅遊局建立的旅行社年檢年審制度,以及1995年1月1日頒布與實施的《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暫行規定》,則標志著我國旅行社行業管理的重心由追求企業數量增長向質量增長的轉變。1996年《旅行社管理條例》的出台,更是體現出我國旅行社行業管理的進一步法制化和成熟化。

3.1997—2009年:進一步開放中的中國旅行社業

1997年7月1日,國務院批準的《中國公民自費出國旅遊管理暫行辦法》的發布和實施,標志著中國旅行社業所面臨的旅遊市場開始從入境和國內的二元市場轉向出、入境和國內游的三元市場。旅遊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1996年《旅行社管理條例》對於投資主體性質的放寬,大大刺激了多種投資主體進入旅行社行業的熱情,我國旅行社的數量迅速增長,從1997年的4986家發展到2009年的21649家,12年間增長了4.3倍,年平均增長率約13%。市場主體快速增加的結果是直接導致了市場競爭趨向完全化,甚至是過度競爭。在這種市場結構下,我國旅行社體現出行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行業退出壁壘高、惡性價格競爭、市場秩序混亂和行業長期利潤水平低下等特點,行業的凈利潤率從1990年的10.04%下降到2009年的0.64%。2009年頒布和實施的《旅行社條例》,就是為了徹底解決「產業組織分散、企業管理落後、市場秩序混亂」等方面的問題。

1997年至2009年,我國旅行社業進一步向國際市場開放。我國早在1993年就允許在國家旅遊度假區內開辦中外合資旅行社,1998年發布的《中外合資旅行社試點暫行規定》,不再限定合資試點的地域范圍。同年,雲南力天旅行社作為我國第一家合資旅行社宣告成立。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在2003年提前兌現了允許設立獨資旅行社的承諾,2007年又提前取消對外商投資旅行社設立分支機構的限制,對外資旅行社的注冊資本實行國民待遇。至2009年末,獲得國家旅遊局批準的外商投資旅行社共計38家,其中外商獨資旅行社21家,外商控股合資旅行社8家,中方控股合資旅行社9家。

1997年至2009年,也是我國在線旅行服務從萌芽走向成熟的發展階段。1997年10月,全國首家旅遊網站——華夏旅遊網成立。同年,國家旅遊局的中國旅遊網、西安馬可孛羅國際旅行社的英文網和桂林國旅的英文網開通。1999年,攜程和藝龍相繼成立,這兩家公司的成立,標志著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在線旅行服務業的開端。2003年至2009年是我國在線旅行服務業的快速成長期,一些如今已經在不同細分市場居於壟斷地位的企業陸續成立,如2004年的同程、遨遊和窮游;2005年的去哪兒、芒果網和悠哉網;2006年的酷訊、螞蜂窩和途牛;2008年的驢媽媽和2009年的欣欣等。在線旅行服務業的成長極為迅速,至2009年,我國在線旅遊滲透率已達4.8%,攜程已名列我國旅遊集團20強的第五位。面臨市場環境的巨大變化,傳統業態旅行社的優勢受到嚴峻挑戰,眾多旅行社都在「線上線下」、「何去何從」的問題上思考著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四、2010年至今:從旅行社業向旅行服務業的轉變

2010年以來,我國旅行社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有兩個突出變化:一是由散客化帶來的消費模式的變化;二是以移動互聯、雲計算和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旅行社商業模式的變化。整個行業呈現出逐步向旅行服務業轉變的趨勢,具體表現為:1.服務對象由「旅遊者」向「旅行者」擴展,其服務的人群已經從以旅遊為目的的旅遊者擴大到出於任何動機出遊的旅行者;2.經營主體的范圍擴大和多元化,旅行社業務的經營主體除傳統業態旅行社外,還包括各類在線旅遊企業、俱樂部、留學機構等;3.業務范圍從純粹的旅遊業務延伸至異地化生活服務。面對這一發展趨勢,傳統業態旅行社如何走出一條「傳統優勢+現代技術+品質建設」的創新發展之路,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從管理體制角度來說,旅行社業向旅行服務業的轉變,要求我國旅遊監管部門以簡政放權為核心,逐步從政府主導型管理轉向政府引導型管理,更多地用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為旅行社業的發展指明戰略方向。通過產業政策、競爭政策和監管政策,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形成職責明晰、積極作為、協調有力的長效工作機制和創新治理體系,最終促進我國旅行社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C. 中國旅遊報的歷史沿革

《中國旅遊報》的前身《旅遊通訊》在時代的召喚中應運而生。1979年初,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回理總局決定出版旅答游專業報《旅遊通訊》,1979年4月1日正式創刊,1981年1月更名為《旅遊報》,1985年1月進一步更名為《中國旅遊報》,這是中國唯一的全國性旅遊行業報。

D. 河北旅遊學院的歷史沿革

歷經多次變革,成就了今天的旅遊學院。

E. 天目湖旅遊度假區的歷史沿革

1949年屬中芳鄉。
1956年,分屬中芳鄉和茶亭鄉。
1961年,以山丫、茶亭2個公社的7個生產大隊建版沙河權藝場(以沙河命名),同年改建沙河人民公社。
1983年,將原屬戴北公社的田家山、白梗2個大隊劃歸沙河公社,同年改為沙河鄉,鄉政府駐地東陵。
1999年,以「天目湖」命名置天目湖鎮。
2000年,茶亭鎮並入。
2004年,平橋鎮並入。同年,天目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與天目湖鎮合並,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
2007年4月,大溪水庫周邊的山南、毛尖、洙漕和觀山4個行政村劃歸天目湖鎮管轄,形成今境。

F. 華僑城旅遊度假區的歷史沿革

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是1997年興建的國內最新一代大型主題公園.。
華僑城旅遊度假區內由華僑城集團容於2003年著手建造,基於「生態造夢、文化造城」的開發理念,以「讓都市人回歸自然」為宗旨,充分融合「人與自然、東方與西方、現代與傳統、演藝與景觀、旅遊與佛教」等多重要素,終於在2007年成型,為國內外客源市場提供了一處全方位體驗自然生態、異域文化休閑度假勝地。同年,東部華僑城獲得由國家旅遊局和國家環境保護部聯合授予的國內首個「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榮譽稱號。
2012年7月7日至8月25日,東部華僑城推出了國際雜技節。

G.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的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的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是國務院內管理全國國際、國內旅遊事業的職容能部門。
1993年3月,國家旅遊局正式加入太平洋亞洲旅行協會,1993年4月19日,國務院決定國家旅遊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1998年8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旅遊局開始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的名稱和印章,原名稱和印章停止使用。

H. 湖北武當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2003年:武當山旅遊公司成立;
2004年:取得武當山景區獨家客運經營權;
2006年:組版建武當山環權保旅遊車隊;武當山遊客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武當金街開街;武當山生態停車場投入使用;
2007年:武當山建國飯店奠基;武當山國際旅行社成立;武當山旅遊門戶網開通;
2008年:引入北大縱橫科學管理體系;
2009年:武當銀街開街;
2010年:武當山建國飯店開業;武當山國際武術學院奠基;味道武當品牌創立;武當山旅遊導入CIS;武當山旅遊VIP車隊組建;武當山一級客運站奠基;
2011年 取得十堰旅遊頻道年度冠名權;《武當山旅遊》創刊;武當山國際武術學院落成;
……

I. 四川旅遊學院的歷史沿革

1985年5月,四川烹抄飪高等襲專科學校創建,原為商業部(後改稱國內貿易部)部屬院校; 1998年,因高校體制改革,劃轉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
2012年3月29日,經教育部批准,由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與四川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合並籌建四川旅遊學院;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於同意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與四川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合並建立四川旅遊學院的函》,正式批准建立四川旅遊學院。

閱讀全文

與旅遊發展歷史沿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