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華民族歷史的意義

中華民族歷史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0 11:57:38

『壹』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有何重大的歷史意義

它是中華民族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重新走在世界各國前列;它不回僅是某些經濟發展答指標的簡單放大,而且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外交和國防等諸多方面的整體意義上的全面繁榮和進步;它是和平發展,是中華民族重新開始對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而不是對任何別的國家乃至對世界的威脅;它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發展和創新,而不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背離。它是以超過人類總數五分之一的人為主體的偉大實踐和歷史運動,對21世紀人類世界的影響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都將具有極大的穿透力和超越性,因而具有極其重要的世界歷史意義。

『貳』 中華民族的含義

中華民族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定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獲得認定的56個民族版的統權稱,中華民族是代表中國現代民族的共同體名稱。

中華民族共包括56個民族,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佔全部人口的91.51%,其他還有55個民族,佔8.49%(第六次人口普查)。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共同組成偉大的中華民族,中國,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除此之外,也有數個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定的未識別民族。

(2)中華民族歷史的意義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優秀的民族,其文明更是無比輝煌燦爛。中華文明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起步最晚的,但從來沒有中斷過,是當今世界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

「中華」並非秦始皇所取,自古就已有「中華」這一稱謂。最初取這一稱謂時,是因為古代的華夏族是以黃河為中心生活的,同其他的民族一樣,中華民族也認為自己生活在世界中心,於是就以中國自稱,而「中華」這個詞語就是中國,加上華夏的合稱。

『叄』 歷史文化的意義

文化遺產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繪畫、遺物、銘文等文物;在景觀,建築樣式結合等方面具有突出價值的建築或建築群體;從歷史、美學和人種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工物品或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宮、秦始皇兵馬俑等。

歷史文化遺產是指具有一定歷史意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存在歷史價值的文物,其主要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各類文物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系、意識形態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當時生態環境的狀況,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文物的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對於人們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造力量,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認識並促進當代和未來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3)中華民族歷史的意義擴展閱讀

歷史的重要性在於,讓我們接近真相。盡管歷史在發展中被曲解、隱藏,我們學的是被人為扭曲的還是客觀發生的歷史。如果我們學習的是認為扭曲的歷史,會形成一種偏激和扭曲的歷史觀。這是可怕的,如果再將這種扭曲的歷史觀影響他人,這是更可怕的。但最終歷史會公布於天下的。

歷史文化,只有傳承了歷史文化,我們才有自己的民族氣節,國人的靈魂。這里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屈原與端午節了。由此演變而來的端午節就是一種歷史文化。簡而言之就是,歷史上的事件或者是活動流傳下來的影響,積淀在民間,並由此而催生的文化。

目前,國外掀起了一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浪潮。我們國內也開始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然而我國在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短板。

參考資料

歷史-網路

『肆』 中華民族的含義是什麼

中華民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定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獲得認定的以漢族為主體的56個民族的統稱。

中華民族共包括56個民族。除此之外,也有數個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定的未識別民族。

中華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啟超在其1902年《論中國學術思想之變遷之大勢》的著作中提出。相關的歷史學及人類學理論有費孝通的「多元一體」論,以及許倬雲的我者與他者的轉化及混合。中華民族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代的有著不同的定義。

古代

「中華」一詞出現甚早,源自於中國古代華夏民族起源於黃河流域一帶,居四方之中,文化、科技發達;歷史悠久,因此稱該地為中華,此區後來被稱為中原或中國。上古所謂「中國」,即指後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後世中原廣,只相當於今陝西大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帶。

在可信的文獻中,最早出現華夏二字並稱的,是《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孔穎達疏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意即因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華夏族的服飾很美,故作「華」。歷史學家認為華是源於上古的華胥國(位於陝西西安附近),也有人說「華」是因華山而得名,「夏」是因夏水(漢水)得名。久而久之「中華」便成了中國,華夏等意詞。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中華」,原意與中國相通,又與華夏相系。據《資治通鑒》記載,唐太宗雲:「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中國百姓,實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納魏徵言,遂覺勞費日甚,幾失久安之道。」《唐律疏議》雲:「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華。」又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反元時也曾提倡:「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章炳麟認為:「中國雲者,以中外別地域之遠近也;中華雲者,以華夷別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錄初編·別錄卷一·中華民國解》)。這里強調中華一詞乃區別文化高下之族的含義。「中華」在歷史上曾專指漢族,這是由於中華與華夏一詞有關。華夏文化發達,遂以中華自稱。

近代

「中華民族」一詞最早由梁啟超提出,成為中國近代民族主義及建立國族的重要概念。 「梁啟超,楊度和章太炎等人,是較早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先驅。梁啟超最早使用「中華民族」,但是梁啟超也創造了東方民族一詞,他於1899年所撰之《東籍月旦》,中有「日本人十年前,大率翻譯西籍,襲用其體例名義,天野為之所著萬國歷史,其自序乃至謂東方民族」。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梁啟超、孫中山等先賢的話語中,漸漸出現了「中華民族」的概念,經由最初的強調滿漢之辨和排滿,到梁啟超的主張「變法必自平滿漢之界始」,到孫中山的「五族共和」,再到新中國參照蘇聯民族理論的識別認定活動,最終使「中華民族」的概念成為中國56個民族所組成的共同體的代稱。

這一概念真正深入人心還要到抗日戰爭勝利的時候才最後完成,有學者指出這是因為三點原因導致:1、大規模抗戰使大多數中國人有了共同的歷史命運與集體記憶;2、國共聯合與全民族的統一戰線使中華民族主義深入人心;3、戰爭造成的人員遷徙打破了原來的地域隔絕。

現代

中華民族的概念從提出到不斷的引申和發展,在現今文辭用語中已不再是單一的中國各民族的代稱,而是一個與中國的國家、民族、地域、歷史緊密相連的整體的代稱。比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提到的「中華民族」就是這個概念,而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的「中華民族」也是這樣一個概念。

從愛國主義的角度來看,「中華民族」一辭已成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徵。從感性意義上來講,應該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等詞語的引申和發展,具有廣泛的涵蓋意義。同時,現代概念上的中華民族,也是廣義上的中國的一個代稱。

根據中國的官方文件,中華民族的歷史可追源到漢族的神話炎黃起源,而在現代則包含在中國境內非漢族的少數族群(然而這些民族不是漢民族),有時還延伸包括中國境外的海外華人(沒有中國國籍)。

中華民族因此並不是單純的民族、種族、公民的人群分類概念,而是政治詞彙。可能因歷史、政治及國族立場不同,中華民族在族群內涵及地理范圍上或有差異。但全球華人在「中華民族」這一大背景、大前題下團結奮進,氣壯山河的歷史卻堪與天地同壽,日月同輝。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不得益於華夏炎黃子孫始終以國家民族大義為己任、敢為天下先、善為天下先、屹立潮頭、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就像是泰山、長城一般壯麗的雄峙於世界的東方。

『伍』 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陸』 如何理解中國近代史對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意義

了解國情,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國民文化素質。

借鑒歷史經驗,為振興中華,建設現代化的中國獻計獻策。

反思歷史,並且正視歷史,汲取其中的經驗教訓。

仇恨可以被放下,但歷史不應該被忘記。

『柒』 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壓迫中國、欺凌奴役中國人民的苦難歷史徹底結束。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空前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權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犯。新中國成立後,實現了國家主權獨立,「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確立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走社會主義道路,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明確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的影響。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勝利,不僅充分檢驗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也充分證明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而且為其他國家運用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豐富經驗和寶貴啟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我們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空前的穩定統一,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地位,是中華民族由近代衰落開始走向強盛的歷史轉折點,是從戰亂動盪開始走向長治久安的歷史轉折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的一個偉大里程碑,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奠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根基。在幾千年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卓越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站上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新起點。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世界各國各民族崛起的重要條件,也是近代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的夢想。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真正實現現代化開辟了全新道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是「十月革命以後一個帶世界性的大勝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對國際局勢和世界人民斗爭的發展具有深刻的久遠的影響」,具有偉大的世界意義,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開啟了人類歷史發展新階段。

(7)中華民族歷史的意義擴展閱讀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奮斗的關鍵歷史時期,我們迎來新中國70華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劃時代的偉大歷史事件。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

「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掀開了中國歷史新篇章,根本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方向,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具有偉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捌』 中華民族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也深刻影響了世版界歷史發展的進程。
2鴉片戰爭權之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獨立、主權降到不可能再低的程度,中國人受到了無比的欺凌和盤剝。
3在失敗和屈辱中,中國的先進分子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國家發展的方向。中國最終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個選擇經過了嚴酷的歷史實踐的檢驗。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奠定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確立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紀元。

『玖』 簡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從革命任務看: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版建主義和官僚權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標志著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也標志著一百多年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從此結束,中國歷史進入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從國家發展看: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近代以來飽受欺凌的中華民族,從此站起來了,半殖民地的中國變成了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同時,千百年來由少數剝削者主宰國家、統治人民的歷史宣告結束,人民大眾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進入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

『拾』 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中華民族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1)是近百年來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斗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2)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反對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4)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5)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這個根本轉折,一是與近百年間中國抵抗外國侵略戰爭比較,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全面勝利的反侵略戰爭;二是與抗戰前後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國共產黨力量壯大並走向成熟,中國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大發展,這為人民解放戰爭很快取得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以致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礎.
(6)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

閱讀全文

與中華民族歷史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