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澳大利亞歷史文化

澳大利亞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0 10:50:17

㈠ 澳大利亞歷史介紹

㈡ 澳大利亞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首都,經濟方面的國家介紹

多樣文化背景構成的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由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構成。澳大利亞是一個容忍互讓、兼容並收的社會,其文化的多樣性已成為澳大利亞的民族特色。土著人的文化遺產 、英國人的殖民歷史、世界各地移民的文化價值觀,以及澳大利亞持開放政策,在藝術領域鼓勵競爭、提倡百家爭鳴的特點融合在一起,使澳大利亞成為一個具有多元文化的社會。

澳大利亞的音樂、舞蹈、戲曲、藝術和文學蜚聲世界。特別是澳大利亞的電影藝術在國際上已取得重大進步,《特魯門秀》(The Truman Show)、《穆瑞爾的婚禮》(Muriels Wedding)、《親密朋友的婚禮》(My Best Friends Wedding)、《羅米歐與朱利葉》(Romeo & Juliet)、《沙漠皇後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等影片都是由澳大利亞籍導演執導的,在國際上有很深的影響力。

首都堪培拉

語言

人所共知,澳大利亞的共通語言是英語,但其實澳大利亞亦有一套獨特的澳式口頭英語,令遊客摸不著頭腦。你會隨處聽到「fair dinkum」、 「cobber」等的口頭英語,第一次聽你可能不會明白,但只要多聽幾次,你就會明白個中意思。

體育活動

澳大利亞人開朗好動,熱愛體育運動,澳大利亞有一百二十多個國家體育機構,以及數千個地區、區域和省級體育組織,估計有六百五十萬澳大利亞人是注冊的體育參與者,以人口只有一千九百萬的國家來說,這比例可說相當高!

文化節目

澳大利亞文化可以顯示出澳大利亞人對生活的熱誠,這里的人喜歡在餘暇欣賞藝術或到戶外體驗生活,並視此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份。澳大利亞有不同民族的人聚居,亦為澳大利亞文化倍添姿彩;中國農歷新年、同性戀狂歡節以至其他源自不同文化的節目,保證令你大開眼界。

生活方式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人熱愛生活,亦享受戶外活動,他們既喜歡美酒佳餚,又會欣賞藝術音樂,又喜愛運動、海灘和燒烤;無論你到任何角落,都會找到熱愛生活的足跡。

通訊網路

澳大利亞的通訊和傳媒服務質素均屬世界級,通訊網路包括高效率的國內郵政服務以及覆蓋范圍遍布全國的互聯網和流動電話網路;此外,還有多個網路和有線電視台,以及一千二百多種雜志和報紙等,保證你隨時隨地,均可緊貼世界脈搏。

澳大利亞的大學以其實用和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方式而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把澳大利亞作為其留學的首選目的地。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安全、友善、發達、和諧的國家,國民都講英語,海外學生可以在這個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中安心地學習和旅行。

然而,由於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中國學生在剛到達澳大利亞的幾個月中仍然會感到不適應;七月是澳大利亞大學開學高峰,在此對在澳的衣食住行進行全方位的介紹,希望對即將赴澳留學的學生有所幫助。
風俗

澳大利亞的城市都是現代化的城市,由於政府提倡栽花種草和注意保護環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設得象花園一樣。有些土著人不願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寧願住在骯臟不堪的木屋裡。澳大利亞人的服飾與西歐人一樣,均為西裝革履。土著人的服飾也與西歐人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的衣服很少洗,顯得很臟。還有的土著人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塊布遮蓋。有的佩帶臂環、項圈、前額箍和骨制鼻針。節日時,他們還在身上塗上各種顏色。澳大利亞人一般喜歡吃牛、羊肉、雞、鴨、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講究花樣,不吃辣,對中國菜頗感興趣。愛吃各種煎蛋、炒蛋、冷盤、火腿、蝦、魚、西紅柿等。西餐喜歡吃奶油烤魚、炸大蝦、什錦拼盤、烤西紅柿等。

禁忌和禮儀

澳大利亞人很講究禮貌,在公共場合從來不大聲喧嘩。在銀行、郵局、公共汽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種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擁抱親吻的情況罕見。澳大利亞社會上同英國一樣有「婦女優先」的習慣;他們非常注重公共場所的儀表,男子大多數不留胡須,出席正式場合時西裝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亞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約會必須事先聯系並准時赴約,最合適的禮物是給女主人帶上一束鮮花,也可以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亞人待人接物都很隨和。

澳大利亞的經濟狀況

澳大利亞已建立綜合全面的經濟政策框架。澳大利亞經濟具有全球競爭力,並繼續成為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澳大利亞有著健全、穩定和現代的體制結構,這種體制為企業帶來了商業判斷的確定性。

澳大利亞的經濟充滿競爭力、開放、生機勃勃,擠身世界最強大經濟體行列。澳大利亞出色的經濟表現是有效經濟管理和持續體制改革的結果。澳大利亞也擁有競爭力強、充滿發展活力的私營部門,以及技術精湛、擅於應變的勞動力隊伍。

2003-2004年,澳大利亞政府記錄了80億澳元的預算盈餘—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003-2004年,澳大利亞政府的凈負債下降至234億澳元,減少了62億澳元;如此一來,凈負債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9%,創26年之新低。

高增長、低通脹

自1998年以來,澳大利亞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率達到3.4%。近年來,澳大利亞已成為全世界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國家之一,1990年以來的年均增長率達到4%。

與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相伴隨的是低通貨膨脹。在過去的10年間,澳大利亞的通貨膨脹率一直穩定。2003至2004年的通貨膨脹率僅為2.4%。

澳大利亞之所以能夠維持高增長、低通脹,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勞動生產率的顯著提高。自1990年以來,澳大利亞勞動生產率的年均增長率超過2.3%,已成為經合組織(OECD)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勞動生產率之一,高於1.8%的平均水平。

健康的經濟體制

澳大利亞已建立綜合全面的經濟政策框架。澳大利亞經濟具有全球競爭力,並繼續成為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澳大利亞有著健全、穩定和現代的體制結構,這種體制為企業帶來了商業判斷的確定性。

澳大利亞擁有強大的審慎監管制度,以及以商業為導向的公司監管和破產制度。在交通運輸、電信、電力和天然氣等主要行業都存在實質性的競爭。

澳大利亞擁有開放的經濟和有利於企業的稅收制度,其貿易和投資壁壘非常低。靈活的勞動力市場,高度熟練的勞動力,強勁的經濟增長以及適度的工資和物價壓力,都奠定了可持續就業發展的基礎。

貨物與服務稅(GST)是澳大利亞一種有著廣泛稅基的增值稅,按10%徵收,適用於幾乎所有貨物和服務。澳大利亞不對股票交易徵收印花稅,企業稅包括30%的公司稅。

2003-04年度,新的商業投資增長了8.3%,其原因包括低利率、公司利潤增加以及樂觀的商業情緒等等。

澳大利亞與外貿

澳大利亞的出口基礎堅實多樣。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澳大利亞企業突出的國際競爭力以及低關稅和最低市場准入壁壘所帶來的諸多國際商機。

經常項目下赤字在傳統上是外國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過去10年中,澳大利亞經常項目下的赤字平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5%左右。2003—2004年度,經常項目下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8%。由於澳大利亞政府的預算贏余,因此,目前的經常項目下赤字主要是私營部門貿易以及收入流的結果。

以知識為基礎的行業

在技術和社會變革步伐的驅動下,創新活動層出不窮,它們帶來了生產率的提高以及所有行業信息和知識的快速發展。

澳大利亞是擁有強大知識經濟的眾多現代經濟體中的一員——推動這種經濟的是知識和信息的生成、傳播和應用。目前,以知識為基礎的行業所做的貢獻接近澳大利亞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

澳大利亞的國際貿易競爭力日益依賴技能、知識、創新、事業心以及國內國際信息網路。

澳大利亞的開放經濟創造了一種有利於發展事業和開展創新活動的絕佳氣候,而信息和通信技術是經濟增長的一大關鍵驅動因素。澳大利亞在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的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名列全球第10位。

澳大利亞的企業是應用信息技術的大戶。就規模而言,澳大利亞的電信與信息技術市場名列亞太地區第3位,全球第10位。

旅遊業

旅遊業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產業之一。旅遊業每年消費730億澳元,僱用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5.7%,旅遊收入在澳大利亞出口總收入中的比重超過11%。

90%以上與旅遊相關的企業平均僱用約20名員工,其中多數是年輕人以及來自非英語背景的人士。由於旅遊消費的48%發生在各首府城市之外,旅遊也是澳大利亞所有州和地區的關鍵經濟部門。

2004年,澳大利亞入境游達520萬人次,比前一年增長了10%。

㈢ 澳大利亞的文化

澳大利亞電影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澳大利亞即開始製作電影,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二戰後的澳大利亞電影業處於停頓狀態。直至1970年代,工黨領袖惠特蘭為首的執政黨政府設立澳大利亞電影發展公司,後改名為澳大利亞電影委員會(AFC)。電影委員會設立了政府自己的電影製片機構澳大利亞電影局,拍攝大量的電影,成為澳大利亞史上第一輪的電影製作熱。報紙專欄作家和廣告業巨頭菲利普·亞當斯是當時積極參與電影熱的名人之一。
至今,澳大利亞製片人和導演以其獨特風格為自己在全球電影業贏得了無可爭辯的地位,且有力影響了好萊塢,很多好萊塢大製作電影指明需要澳大利亞演員主演。澳大利亞旅美電影人在好萊塢因此被稱為「桉樹葉幫」,包括現今活躍於好萊塢的多位製片人、導演和演員。著名導演有巴茲·魯爾曼、亞歷士·普羅亞斯、喬治·米勒和溫子仁等,著名演員包括羅素·克勞、妮可爾·基德曼、凱特·布蘭切特、休·傑克曼和蓋·皮爾斯等,希斯萊傑,薩姆沃辛頓。 澳大利亞是體育運動大國,體育相當普及。國際運動競技場上,澳大利亞的板球、曲棍球、籃網球、橄欖球和聯盟式橄欖球具有第一流水平;自行車、賽艇、游泳也名列世界前茅。國內其他流行運動還有澳式足球、足球、賽馬、賽車、網球、籃球、高爾夫球和田徑。
澳大利亞本土舉辦過兩次夏季奧運會,分別是1956年墨爾本奧運和2000年悉尼奧運。澳大利亞於奧運的獎牌數量長期高居世界前五名,游泳和田徑項目通常帶來許多獎牌。此外,澳大利亞是全球網球運動的聖地之一,四大滿貫之一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每年一月在墨爾本進行。墨爾本的亞伯公園賽道則是一級方程式賽車(F1)的每年的第一個比賽分站。澳大利亞水上體育非常厲害,在奧運會上長期取得好成績,有「水上雄獅」之稱。
足球
澳式足球(AustralianRulesFootball)為澳大利亞特有,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AFL)舉行的比賽極受歡迎。現今英式足球亦迅速普及,建立了A-League英式足球聯賽。澳大利亞國家足球隊近年來成為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集體運動隊伍之一,2006年加入亞洲足協,在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中表現出色,打入十六強後,輸給後來得世界冠軍的義大利國家足球隊,2009年更是以世界盃外圍賽十強賽八場不敗的戰績再次打進2010年南非世界盃的決賽階段,不過最終仍在首圈被淘汰。
網球
澳大利亞是網球大國,有多位得過大滿貫賽事的網壇巨星,如柏·卡殊、羅德·拉沃、帕特里克·拉夫特、萊頓·休伊特、艾麗西亞·莫利克、薩曼莎·斯托瑟、瑪格麗特·考特、約翰·紐康姆等。
澳大利亞的體育俱樂部分散於全國各地,一些高中和大學的運動俱樂部為國家產生了大多數的運動精英。在這方面,澳大利亞相似於體育大國美國。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英語:AustralianOpen,簡稱:澳網)是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之一。比賽通常於每年一月的最後兩周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墨爾本舉行,是每年四大滿貫中最先舉行的一個賽事。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創辦於1905年,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不過與另外三項大滿貫賽事相比,澳網還是最年輕的。比賽創立之初比賽被命名為「澳大拉西亞錦標賽」(AustralasianChampionships);1969年,比賽進入「公開賽時代」。自1988年起,比賽一直在墨爾本公園的室外硬地球場上進行。
比賽設有男子單雙打、女子單雙打以及混合雙打等項目。男子單打冠軍獎杯是諾曼·布魯克斯挑戰杯(NormanBrookesChallengeCup),女子單打冠軍獎杯是達芙妮·阿克赫斯特紀念杯(DaphneAkhurstMemorialCup)。
游泳
伊恩·詹姆斯·索普是澳大利亞游泳巨星,曾獲得五枚奧運金牌,是澳大利亞迄今的最高紀錄。 盡管澳大利亞常常被描繪成一個以農村為主的國家,事實上,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市區的文化和大都會的生活方式,包括可以享受到的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
澳大利亞人喜歡喝啤酒,閑暇時光尤其是周末,許多人喜歡聯朋約友到酒吧飲酒談天、欣賞音樂,或者到公園燒烤游樂。澳大利亞的城市都給人開闊的感覺,有很多開闊的公園和綠地點綴其間。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的公園是免費的,公園連圍牆也沒有,四面八方都是進出公園的小徑。便利的交通也可以毫不費力地將人們帶入城市近郊的國家公園。
無拘無束是澳大利亞人的最好概括,澳大利亞有特別濃厚的自由和無拘無束的氣氛。人們日常互相直呼其名(只稱呼名,不稱呼姓),老闆和員工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都如是。在兩大城市悉尼和墨爾本的市中心,平日中午常常可看見穿筆挺西服的白領人士或白領麗人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坐在建築物門前的台階上吃簡單的午餐,如三明治或熱狗,白領人士坐在街上吃便當,同樣是現代化的大都市,同樣的場面在東京或香港這樣的地方是難以想像的。 澳大利亞人熱愛戶外生活,例如:爬悉尼大橋,三百六十度飽覽悉尼港的壯麗景色。與海豚暢泳,參觀企鵝天堂,來澳大利亞看野生動物,騎駱駝漫步,騎馬、探險,各種精彩刺激的活動應有盡有。
澳大利亞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東方人的矜持。他們興趣廣泛,喜歡體育運動,如沖浪、帆板、賽馬、釣魚、地滾球、澳式足球(Australianrulesfootball,俗稱footy)、板球(cricket)、橄欖球(rugby)、籃球(netball)及游泳等都有眾多的熱衷者。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