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平遠發展歷史

平遠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0 10:49:31

『壹』 清朝1684一1913年是誰在平遠州任縣長

像這樣的縣官,大清朝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不是十分出彩的,在歷史上很難留下痕跡,更別說被社會大眾熟知。如果你實在是想知道,建議去縣檔案館查閱縣志。

『貳』 往事平遠是誰的作品

大提琴演奏《往事》--平遠作品
《東方炫》是中國著名現代作曲家平遠先生,以新的角內度和視覺。用NEW AGE MUSlC的手法,容展示了新上海的風采,以形象、生動的音樂表達,濃彩淡抹的筆觸。印象派的風格,表現主義的思想,用音樂描繪的方式,再現了上海的歷史、風光、市井和自然的景緻 ……聆聽這部作品。把我們的視覺引向了更加感悟的高度。重新審美上海,讓心靈在大上海的新天地中暢游,分享東方花園造就的奇跡。
--------------------------------------------------------------------------------
曲目簡介
01 東方明珠
02 鳥瞰
03 往事
04 浦江夜月
05 老街
06 蘇州河
07 崇明島
08 小橋水色
09 山境
10 湖影

『叄』 梅州的歷史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堅毅進取精神。梅州標志性建築——梅江橋及「一江兩岸」。梅州標志性傳統建築——圍龍屋,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梅州是中國著名的三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同時還享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美稱,梅州同時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梅州處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臨潮汕,北接福建龍岩和江西贛州,南鄰河源市,轄梅縣、蕉嶺、五華、大埔、平遠、豐順、興寧市和梅江區六縣一市一區,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經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世界客家聯誼會,譽稱世界的「客都」,具有濃郁的別有特色的客家風情。
梅州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考古發現和近幾年的文物普查統計,梅州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遺物點398處。南漢設敬州,宋開寶四年(971年)改敬州為梅州,元代設梅州路,明屬潮州府,清設嘉應直隸州,民國3年梅州改名梅縣,先後屬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區。新中國成立後,於1949年設置興梅專區,1950年,成立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寧、五華、大埔、豐順、蕉嶺、平遠7縣。1952年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1965年設立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79年原梅縣所轄梅州鎮由區級升縣級稱梅州市後,梅縣地區轄7縣1市。1983年,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為梅縣市,梅縣地區所轄7縣1市改為6縣1市。1988年,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1994年,興寧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即轄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梅州市總人口3802186人;梅江區
313821人、梅縣
516761人、大埔縣
352013人、豐順縣
449769
人、五華縣
879286人、平遠縣
215856人、蕉嶺縣
203173人、興寧市
871507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梅州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5個街道、161個鎮,2089個村委會、236個居委會。
截至2003年5月16日,全市共有4個街道(包括經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梅縣新城街道,得到省政府批准)、154個鎮,共有179個居委會、2082個村委會,33779個村民小組。
2005年12月31日,梅州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6個街道、104個鎮。
截止2008年末,梅州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12個街道、104個鎮。

『肆』 平遠艦的歷史沿革

平遠艦(日本語:へいえん)為近海防禦鐵甲艦,造價52萬4千兩白銀,為福州船政局所造的第29艘艦船,是福州船政局在參考法國「柯襲德」(「Cocyte」)、「士迪克十」(「Styx」)、「飛禮則唐」(Phlegeton)等3艘近海防禦軍艦基礎上,設計製造出的中國第一艘全鋼甲軍艦,代表了當時中國造船工業的最高水平。
1886年12月7日開工,由魏瀚、陳兆翱、鄭清濂、吳德章、李壽田、楊廉臣監造。
1888年1月29日下水,1889年5月15日竣工,同年加入福建船政水師服役,命名為「龍威」。
1890年5月16日,北洋海軍總查琅威理(LangWilliam M)對該艦檢查後甚為滿意。
1889年12月,調歸北洋海軍,更名為「平遠」。
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軍主力護送增援平壤作戰的陸軍前往鴨綠江口大東溝登陸,抵達後,「平遠」與同隊艦「廣丙」作為第二梯隊,被配置於大東溝口外,擔負警戒任務,這艘近海防禦鐵甲艦自降生以來,第一次真正執行了近海防禦的任務。
1894年9月17日參加了黃海海戰,曾擊中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兩彈(中央魚雷室及左舷發射管部位各擊中一彈,炸斃兩人),本艦亦中彈起火,稍後該艦裝備的47毫米哈乞開斯五管小速射炮又接連命中「松島」的中央魚雷發射室和桅桿,多名日本魚雷兵受重傷,魚雷管發射電路被打斷。黃海海戰後,「平遠」艦隨艦隊返回旅順搶修。從此一戰成名。
1895年,日軍水陸夾擊威海灣內的北洋海軍,「平遠」又參加了威海保衛戰。不久,日軍佔領劉公島,北洋海軍覆沒。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衛軍港,與其他受困清艦共十艘同時向日軍投降,當時管帶仍為李和。
日軍接收「平遠」艦後仍沿用原名,只是在日文中「平遠」的發音成為「Hei Yen」,於三月十六日將艦籍編入日本艦隊。1898年三月廿一日再改列為一等炮艦。日人曾將「平遠」的副炮改為英制6吋炮並當成訓練艦使用。
1904年日俄戰爭(日本稱日露戰爭)爆發,本艦為日本第三艦隊第七戰隊之一員,艦長淺羽金三郎。於九月十八日炮擊金州灣俄軍要塞時在鳩灣洋面觸俄國水雷而沉沒(北緯38度57分,東經120度56分,兩個月後濟遠艦在同一地點觸雷沉沒)。9月29日除籍。

『伍』 平遠縣風土人情簡介

平遠客家人,是古代中原漢族的後裔,在長期手產生活中形成了客家人獨特的風俗習慣和傳統意識。

一、生產習俗

以耕田為主業,禾分早晚兩季。農忙時村人互幫互助,不計報酬。男人多外出謀生。理家與耕作由婦女擔任。傳統農具有犁耙、轆軸、腳頭、鐵扎、禾鐮、盪耙、木製龍骨水車等。

婦女上山割草代名叫割魯萁,客家婦女魯萁擔最有特色,一擔魯萁二頭共八捆,用竹杠勾索綁擔,四平八穩,舊時,園中種薴,婦女用其織為夏布,名曰家機布。另種黃麻以編繩,作蘿索、牛索等。

二、生活習俗

服飾 舊時用自織的織家機布制被和衣著,今已淘汰,清至民國初期,官吏豪紳及儒生穿長袍馬掛,平民男女服裝為開襟式,女的為在則開襟上衣,稱大襟衫,衣長齊膝,現在服飾多樣中西服盛行。

鞋帽 舊時有布鞋,俗名阿姆鞋。草鞋和粵俗傳統木履,現時的品種多,式樣日趨新穎,舊時冬天男人戴氈帽、禮帽和棉帽。婦女冬日戴帽(頭裙)藍布所做。

飲食 一日三餐,米飯為主。舊時早上用鍋煮飯,用罩撈把飯撈起,盛於飯曾瓦 中,供一天吃,傳統名菜、名吃有「蒜頭燜豬肉」、「燜狗肉」、「炒雞酒」、「鹽火局 雞」、「扣肉」、「蘸仔鴨」、「釀豆腐」、「魚生」、「仙人板」、「豬油板」、「鍋篤板」、「黃板」等。

民居 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客家民居是「圍龍屋」,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疇交錯的小丘前。其所採用的建築工藝,是中原漢族建築藝術中最先進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的形式,其結構一般是「一進三廳兩廂一圍」。屋前有一曬禾坪,大門之內,分上、中、下3個大廳;左右分兩廂或四廂,以兩廂向後延伸,形成馬蹄形的後圍,其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為半軸,左右對稱,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後的圍龍屋結合成一個大極形整體。

三、婚姻習俗

解放前,平遠人的嫁娶分為「大行嫁」、「童養媳」、「等郎妹」、「二婚親」。大行嫁,多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程序有定親、納彩、迎親、拜堂鬧洞房、做三朝等禮節。迎親之日,女子穿旗袍、戴鳳冠、乘花轎,出嫁時,先行一童桃枝或榕枝開路,謂拖青,男家鼓樂迎親,花轎到男家後,新郎要踢轎門扶新娘入屋拜堂成親,舊時小戶人家生有男孩後,就向鄰近外姓人撿(收)一女孩,俗謂「細心舅」。待成年後於除夕晚成親,稱圓房,此為童養媳。等郎妹即舊時有些貧苦人家當時自己沒有兒子,先買個女孩來撫養,等自己生有男孩後,即配為偶,長大後即行婚配。有的媳婦長到十八歲,「小丈夫」才幾歲,故有「十八嬌妻三歲郎」的說法。二婚親即婦女再嫁,舊時多受歧視,新中國成立後,婚事新辦,大興文明之風,有集體婚禮、男到女家、旅行結婚、開茶話會等形式,婚禮簡朴而熱烈。

四、祭祀習俗

舊時,老人逝世,俗稱「過身」;安葬,俗稱「還山」。葬禮亦有許多繁文縟節,有錢人家還要延僧誦經(俗稱做齋)。平遠縣用棺木土葬為尚,今已除舊習實行火葬,祭祀,平遠各姓均有祖祠,設於縣城者為宗祠,設族中曰家襟祠亦稱祠堂。祭祀祖先分春祭與秋祭,春祭主要為掃墓形式,秋祭在八月,每姓各有祭日,從八月初一至秋分為止。但也有部分地區祭祀祖先日期七月半或其他時間。

『陸』 梅州的歷史是什麼

梅州歷史悠久,秦漢時期屬南海郡,南齊設置程鄉縣。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改敬州為梅州,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成立直隸嘉應州,民國初年廢州改稱梅縣。1988年由梅縣專區改為梅州市。
梅州市舊稱嘉應州,客家人聚居之地。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美譽。華僑、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華人230萬,分布在七十多個國家地區。近年來,他們紛紛回鄉探親訪祖、投資合作,為梅州的建設作出了極其顯著的貢獻。
梅縣是客家先民入粵定居較早的地區,客家先民主要是來自中原的士族或望族,他們對傳播中原文化起了較為重要的作用。近代的幾百年間,許多地方的客家人,是梅縣一帶居民外移出去的,在他們心目中,梅縣始終維持著近代客家主要聚散地或祖居地的地位。
近現代史上,梅州客家人出現了不少名人。如功績顯赫的葉劍英元帥;商界巨子、「金利來」總裁曾憲梓先生;世界足球五大球王之一的李惠堂都是梅州客家人的驕傲。
改革開放以來,梅州市的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在引進外資、建造大中型企業、發展旅遊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梅州市為客家人比較集中的聚居地,客方言為主要語言,境內除豐順縣的湯坑、湯南、留隍、東留等4個鎮約11萬人使用潮汕方言外,絕大部分人都使用客家方言。
梅州地方一級的行政區劃建置,始於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即後晉開運二年,升程鄉為敬州,領程鄉縣。宋開寶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熙寧六年(1073)廢梅州復置程鄉縣,隸屬潮州。元豐五年(1082)復置梅州,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紹興六年(1136)廢梅州復設程鄉縣,隸屬湖州。紹興十四年又復置梅州,仍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為梅州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復隆為梅州,領程鄉縣,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宣尉使司。元貞元年(1295),梅州隸屬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隸廣東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廢梅州復置程鄉縣,屬廣東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鄉升格為直隸嘉應州,統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4縣加上本屬的程鄉縣稱「嘉應五屬」,直屬廣東省轄。嘉慶十二年(1807)升嘉應州為嘉應府。嘉慶十七年復為嘉應州,仍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四縣。宣統三年(1911),嘉應州復名梅州。民國3年(1914)廢州府制,梅州改名梅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於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1950年1月26日,國務院發文成立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寧、五華、大埔、豐順、蕉嶺、平遠7縣。1952年底撤銷興梅專區,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1956年2月,粵東行政區分為惠陽、汕頭兩專區,興梅7縣屬汕頭專區。
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79年3月,原梅縣所轄梅州鎮由區級升格為縣級稱梅州市後,梅肥地區轄7縣1市。1983年6月,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為梅縣市後,梅縣地區由所轄7縣1市改為6縣1市。
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制,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3月正式掛牌),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1994年6月,興寧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即轄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

『柒』 平遠中學的歷史

平遠中學,位於風景優美、山環水繞的大柘鎮羊子甸河畔,是梅州市重點中學之一,平遠縣教育的窗口,1999年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該校創辦於1906年,原址在平遠縣老縣城仁居,1916年,僑賢姚俊修(德勝)先生獨資捐建新校落成,學校遂從仁居遷至現址。

平遠中學從創辦至今,已經歷了近百年的風雨歷程,曾五次易其校名,三次更改學制。1962年定名「平遠中學」,1978年定為市、縣重點中學。建校以來,惠施春風雨露,廣育紅桃紫李,英才輩出,碩果累累,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或為軍政界要員,或為專家、學者,或為社會賢達、工農先驅,或為愛國華僑、實業巨子。北伐軍司令姚雨平,國民政府交通部長曾養甫,抗日英雄黃梅興、姚子青,知名教授吳三立等均在本校完成中學學業。該校自定為市、縣重點中學以來,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日臻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每年高考成績處於梅州市前列。謝萬芬、林奎、曾傑、劉文忠同學以優異成績考取清華大學,劉建雄、賴小衛、葉財祥、丘君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1999年高考中,凌國珍同學以語文900分的優異成績獲全省單科「狀元」。[1]

多年來,各級政府、海內外校友、僑胞、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對平遠中學給予大力支持,為學校的全面騰飛插上了堅硬的翅膀,學校先後建成「東樓」、「西樓」、「憲梓」、「冬青」、「黃華」、「煥昌」、「校友」、「和三」、「瓊居」等教學樓、實驗樓和宿舍樓,以「旅台同鄉圖書館」為主體建築的「九十周年紀念大樓」相繼落成。學校教學、生活設備設施不斷完善更新,實驗室、功能室儀器設備先進,校園網路系統、閉路電視監控系統等正全面發揮其功能效應,各類體育運動場地齊全。學生有安靜幽雅的住宿環境和舒適的用餐環境。學校「三化」建設不斷上台階,整個校園綠樹掩映,綠草如茵,花香漫益,四季如春,評為「梅州市美麗校園」、「廣東省綠色學校」。

目前,校園佔地面積由原來的9110平方米擴展為41354平方米,現有校舍建築面積29800平方米,是老校舍的5.4倍。現有教學班70多個,300多位教職工和4000多名學生。
該校歷任校長35人,余平同志現任第35任校長。
學校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依法治校,積極推進學校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培育人才,形成「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良好校風。學校曾多次榮獲縣「先進集體」,市「文明單位」,省「貫徹學校體衛條例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學校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注重選拔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充實教師隊伍,目前有高級教師39人,中級教師60人,學校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
學校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切實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不斷加強體育、美術、音樂等特長課的教學,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性和特長。「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分類推進,全面提高」已成為平遠中學的辦學特色。
在縣委、縣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下,平遠中學又邁開了發展的新步伐,用地面積達240畝的平遠中學新校區正處於緊張的施工階段。該校區整體規劃按全國示範性高中標准設計,建成後可容納60多個教學班3000多名學生就讀。這一舉措,為擴大平遠縣高中辦學規模,增加優質學位,振興平遠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平遠教育發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原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謝非,原省人大主任盧鍾鶴,省領導王屏山等先後到該校視察。
羊子河畔育英才,百年老校展新姿。平遠中學正展示其新的風姿,為祖國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作出新的貢獻。

2008年12月1日,在中國廣東平遠縣,一個散發著水果芳香的拼圖打破了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這個水果拼圖由372,525個水果組成,面積為2220平方米,輕松地打破了原來的紀錄。
此活動是由中共平遠縣委員會、平遠縣人民政府組辦的的,是為平遠縣第四屆臍橙旅遊節而製作的。平遠縣以出產臍橙而聞名,此次活動所用的水果全部為本地出產,此拼圖使用349,200個臍橙,18,172個蘋果和5,153個金柚,60米長,37米寬,總面積為2220平方米。拼圖展現了平遠縣的勒杜鵑花瓣和「廣東橙鄉·平遠歡迎您」的字樣,表達了平遠縣對來到平遠的人們的熱烈歡迎。
參加製作拼圖的是來自平遠中學的1000多名學生,他們都非常高興地參加到活動中。平遠縣的人們也非常高興能夠在今年收獲的季節,親自見證平遠縣的第一個吉尼斯世界紀錄。而認證官吳曉紅也非常高興地在緊張的現場認證工作之餘,體驗自己從果樹上摘臍橙的樂趣。

『捌』 平遠街的歷史沿革

平遠街因其地勢平坦、開闊而得名,西漢時的鐔封縣即現在的平遠街。清內代稱為臨安府阿容迷州旁甸鄉。康熙六年(1667)置土巡檢,治所在打漁寨(今平遠)。1958年從開遠縣並入文山縣,稱豐收公社。1964年並入硯山縣,置為平遠區。1988稱為平遠鎮。

『玖』 平遠有哪些歷史文化遺址

龍頸寨頂上古文化遺存位於平遠縣長田鄉龍頸村,年代約在商周時期,面版積約3000平方米。權
石正水口窯址,位於平遠縣石正鎮安仁村水口寨,西周,已發現窯址5座。
五指石萬人墓,位於平遠縣差干鄉五指石。清代。清順治九年(1652年),明武將謝志良(又稱平粵侯)擁戴隆武帝在五指石抗清復明,被清兵攻破,謝志良及部屬全部犧牲,石林寺和尚請人收拾遺骸,合葬一處,在墓上建九層小塔作為紀念。人稱萬人塔。現墓存,塔已毀,僅存「混元塔」匾額。
梨樹崗寨堡位於平遠縣泗水鄉梅畲村。清代。寨平面六角形,為大型石構碉堡式建築,高三層約10米。
鄒坊文祠位於平遠縣仁居鎮鄒坊村。建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祠為四層樓閣式磚木建築,樓平面六角形,攢尖頂,穿斗式梁架結構,外檐飾有斗拱數組。該建築形制奇特,獨具一格,是廣東省現存較少見的祠堂類建築。

『拾』 梅州的歷史文化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亦代表梅州客家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堅毅進取精神。梅州標志性建築——梅江橋及「一江兩岸」。梅州標志性傳統建築——圍龍屋,是中國五大特色民居之一。梅州是中國著名的三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同時還享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美稱,梅州同時又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梅州處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臨潮汕,北接福建龍岩和江西贛州,南鄰河源市,轄梅縣、蕉嶺、五華、大埔、平遠、豐順、興寧市和梅江區六縣一市一區,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經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世界客家聯誼會,譽稱世界的「客都」,具有濃郁的別有特色的客家風情。
梅州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考古發現和近幾年的文物普查統計,梅州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遺物點398處。南漢設敬州,宋開寶四年(971年)改敬州為梅州,元代設梅州路,明屬潮州府,清設嘉應直隸州,民國3年梅州改名梅縣,先後屬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區。新中國成立後,於1949年設置興梅專區,1950年,成立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寧、五華、大埔、豐順、蕉嶺、平遠7縣。1952年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1965年設立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79年原梅縣所轄梅州鎮由區級升縣級稱梅州市後,梅縣地區轄7縣1市。1983年,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為梅縣市,梅縣地區所轄7縣1市改為6縣1市。1988年,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1994年,興寧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即轄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梅州市總人口3802186人;梅江區 313821人、梅縣 516761人、大埔縣 352013人、豐順縣 449769 人、五華縣 879286人、平遠縣 215856人、蕉嶺縣 203173人、興寧市 871507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梅州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5個街道、161個鎮,2089個村委會、236個居委會。
截至2003年5月16日,全市共有4個街道(包括經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梅縣新城街道,得到省政府批准)、154個鎮,共有179個居委會、2082個村委會,33779個村民小組。
2005年12月31日,梅州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6個街道、104個鎮。
截止2008年末,梅州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12個街道、104個鎮。

閱讀全文

與平遠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