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永州有哪些名勝古跡
朝陽旭日
朝陽岩抄,又名西岩。位於襲永州城瀟水西岸。
2. 回龍夕照
迥龍塔,建於明代萬曆甲申年(1584)。
3. 蘋洲春漲
蘋島,在瀟湘二水匯流處,為永州著名風景勝地。
4. 香零煙雨
香零山,屹立於永州城東茆江橋西南瀟水中央。
5. 碧雲池
6. 愚溪眺雪
愚溪,原名冉溪,俗稱染溪。柳宗元更名為「愚」,作「八愚詩」及「愚溪詩序」,山川秀美與詩人之靈氣,相映生輝,成為令人神往之勝地。
7. 綠天蕉影
綠天庵,是唐代著名書法家,人稱草書聖手的懷素出家修行,種蕉練字的地方。
8. 山寺晚鍾
高山寺,在永州城內東山,始建於唐代。原名法華寺,明洪武初改名高山寺,現存的寺觀是清咸豐丙辰年(公元1856年)重建的。
永州,是湖南省地級市,位於湖南省南部,瀟、湘二水匯合處,故雅稱「瀟湘」,下轄2區9縣,總面積22441平方千米,地勢三面環山、地貌復雜多樣。2016年總人口645.09萬人。永州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永州境內通過湘江北上可抵長江,南下經靈渠可通珠江水系,自古代便是重要的交通要塞,是湖南通往廣西、海南、粵西及西南各地的門戶。
Ⅱ 湖南永州有多少年的歷史
新華網湖南頻道8月13日電(肖夜明) 中華文明史究竟有多長?其源頭到底在哪裡?日前在長沙舉行的永州古文化與旅遊產業開發匯報會上,湖南省社科院炎帝舜帝文化課題組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中華民族的歷史不是「上下五千年」而是一萬年,甚至一萬多年;其源頭不在傳統所說的黃河和中原地帶,而是在湖南省永州地區。 據悉,湖南省社科院炎帝舜帝文化課題組研究中華文明史為期已久。該課題組去年10月、12月曾先後兩次到永州,通過實地考察和對有關文獻的反復研討,最後得出永州是中華文明的最早發源地的結論。據介紹,大量事實有力地佐證了這一觀點。如道縣玉蟾岩出土文物就打破了「上下五千年」的成說。玉蟾岩文物表明永州在一萬二千年前就有了相對成熟的原始農業和原始制陶業,當時的遠古先民已在此有了輝煌的遠古文化;同時可以肯定,永州是舜帝部族從事生產活動的地方,舜帝文化是永州遠古文化的突出環節和標志性部分;而炎帝又在株洲炎陵縣,距永州不遠,舜帝文化則是炎帝農耕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天下為公的大同之世也極可能就出現在舜帝時代。 據分析,永州遠古文化是可以用文獻資料與出土文物相對照的可信文化。舜陵遺址正在由省考古研究所組織發掘,而祭舜則自古有之,新舊石器、陶器、青銅器在這一帶隨處可見。永州遠古文化的出現,向傳統的中華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說及中華民族起源於黃河中原說提出了重大的挑戰。
Ⅲ 永州的歷史文化故事100字
永州古稱零陵,緣名於舜帝,是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永州素以「錦綉瀟湘」馳名中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的游覽勝地。這里有九嶷山、陽明山、舜皇山三個國家森林公園和五個省級自然保護區。
永州歷史文化悠久,有歷代形成的古陵、廟、塔、閣、橋兩千多處,已被國家、省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38處;舜帝陵、盤王殿、柳子廟、懷素園、浯溪碑林、瑤族祖居地千家峒、「女書」等,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永州是瑤族聚居地區,歷史形成的「盤王節」、「耍春牛」、「敬鳥節」、「坐歌堂與送親」等節慶活動,熱鬧非凡、引人入勝。永州的地方文化古老多姿,瑤歌、對山歌、龍舞、獅舞和祁劇小調,地方氣息濃郁。
碑文化
永州的碑文化源遠流長。古代名人的詩文碑刻之多,價值之高就可稱得上湖南之冠。如浯溪三絕堂內元結撰文、顏真卿書寫、以安史之亂為背景的《大唐中興頌》;柳子廟享堂後壁上唐代韓愈作文、蘇軾書丹、頌揚柳子德政的《荔子碑》,歷史上二者皆稱「三絕」,可以說是碑林中的曠世傑作,文物中的稀世瑰寶。
碑文化是永州的特色,也是永州的驕傲。全省14個地州市列入湖南省文物志的歷代碑刻56塊,永州就獨佔16塊。在永州21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中,單是摩崖石刻就有浯溪、朝陽岩、淡岩、月岩、陽華岩五處。尤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浯溪摩崖碑林中,唐以來的摩崖石刻就有五百零五方,涉及書家三百餘人,覽括了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可以說進入浯溪,就如進入了一座古代書法藝術的殿堂,讓你一飽眼福,流連忘返。
舜文化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歷史轉折時期的中華文化。以農耕文化為內涵的炎帝文化,以政體文化為內涵的黃帝文化,以道德文化為內涵的舜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三座里程碑。九嶷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
在九嶷這塊神奇而美麗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眾多的動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騷客仰游九嶷山的幽怨、懷念和美好的贊譽,一代偉人毛澤東曾揮筆寫下了「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的壯麗詩篇。
瑤族文化
瑤族是永州一個古老的世居民族。境內瑤族人口達四十餘萬,約佔全國瑤族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明清時期,永州地區的江華、永明、道縣、寧遠、藍山的許多山地成為瑤民的聚居地。
地區瑤族的自稱和他稱,因居住地理環境和使用的語言以及服飾的不同,而稱謂各異。居住在江華、江永、藍山、道縣、雙牌、東安、永州的一部分瑤族,自稱「尤勉」;居住在寧遠、新田、祁陽及金洞林場的瑤族,自稱「勉」;還有居住在江華、藍山少部分瑤族,自稱「谷崗尤」;居住在永州、道縣的少部分瑤族,又自稱「標敏」;江華瑤族自治縣還有部分瑤族,自稱「炳多尤」、「爺賀尼」等。還有居住在叢山峻嶺者,人稱「高山瑤」,又稱「過山瑤」;居住在丘崗平地稱「平地瑤」、「民瑤」、「土瑤」等。居住在寧遠「九嶷瑤」、「伍堡瑤」、「七都人」、「梧州瑤」等。居住在寧遠縣的荒塘、桐木漯和新田縣門樓下、祁陽縣的曬北灘一帶的瑤族婦女,頭中襯有頂板稱「頂板瑤」;居住在寧遠縣九嶷山和藍山縣紫良等地的瑤族婦女、頭上無襯板稱「平頂瑤」。還有「寶寨瑤」、「龍榨瑤」、「廣西瑤」等等。
永州地區的瑤族均信奉盤瓠為祖先,總稱為「盤瑤」或「盤古瑤」。
Ⅳ 湖南永州市這么一座文化底蘊深厚古城、省四大歷史文化名城,苦苦尋覓半天,竟沒見一家古舊書店,求告知!
零陵區新華書店,新裝修的,帶著古時風格,可以去看看。
Ⅳ 永州有哪些民風民俗
永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古城,民俗旅遊資源豐富比如自然景觀的九嶷山、舜皇山、陽明山等,都蘊育了不同的文化,景色真的不錯,我都去過,感覺開發力度不夠,但是資源保存的力度還OK可能是因為宣傳少人去的少。還有因為柳宗元貶居於此,現在的零陵古城的古文化氣息非常豐厚哦,你可以上網查查圖片瞧瞧。
我曾摘錄了一些關於這些方面的文章你可以看看,
永州,古稱零陵,風景優美,素以「錦綉瀟湘」馳名中外,是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它歷史悠久,少數民族眾多,山脈起伏,氣候宜人,常留有文人墨客的足跡,為永州地區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產。在大力發展旅遊業之時,如何挖掘旅遊文化的潛在價值,將其轉化為旅遊產品,進而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是開發永州市旅遊文化的關鍵所在。
永州市文化遺產能從一些方面反映當時永州人的思想意識和精神風貌,當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重視它,就是要重視意識的作用,意識可以能動地作用於物質,即可以幫助我們能動的改造永州社會,創造更大的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永州市的發展無礙於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積累,所以開發和保護永州市文化遺產能幫助我們發展永州。了解永州的歷史文化可以增強我們市民的自豪感,大力提高永州的文化文明,同時對於整個國家來說也是有極大意義的。
Ⅵ 永州憑什麼入選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永州,古稱「零陵」,為瀟、湘二水匯合處,也稱「瀟湘」。自公專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國以來,屬永州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兩千多年來,永州古城這種空間格局始終未曾改變。而近年來,道縣福岩洞古人類遺址出土的人類牙齒化石,更證明永州瀟湘流域為中國人種發祥地之一。
據考古,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永州人便用方格、圓柱、葉脈紋等各種圖形裝飾石器、陶器。道縣玉蟾岩出土過距今一萬二千年的稻穀遺存。舜帝南巡並葬於江南九嶷先後為《禮記》、《楚辭》、《史記》等中國早期經典著作記載。
唐宋二代是永州文化教育繁榮發達時期,中唐元結兩任道州刺史,寫下《舂陵行》、《賊退示官吏》等作,卸任後開辟了浯溪碑林。柳宗元謫居永州10年,寫下「永州八記」和《捕蛇者說》等名作。受元、柳影響,唐以後大批名人或貶官寓居。北宋周敦頤(道縣人)少時悟道於道州月岩。唐代名僧懷素少時出家永州綠天庵,以焦葉代紙習書,成為著名書法家。
此外,永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多不勝數。有《女書習俗》、《瑤族長鼓舞》、《祁劇》、《祁陽小調》、《舜帝祭典》、《盤王大歌》、《串春珠》、《瑤家坐歌堂》、《道州龍船賽》、《零陵花鼓戲》。
Ⅶ 永州當地哪些資源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
永州,古稱零陵,風景優美,素以「錦綉瀟湘」馳名中外,是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它歷史悠久,少數民族眾多,山脈起伏,氣候宜人,常留有文人墨客的足跡,為永州地區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產。在大力發展旅遊業之時,如何挖掘旅遊文化的潛在價值,將其轉化為旅遊產品,進而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是開發永州市旅遊文化的關鍵所在。
永州市文化遺產能從一些方面反映當時永州人的思想意識和精神風貌,當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重視它,就是要重視意識的作用,意識可以能動地作用於物質,即可以幫助我們能動的改造永州社會,創造更大的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永州市的發展無礙於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積累,所以開發和保護永州市文化遺產能幫助我們發展永州。了解永州的歷史文化可以增強我們市民的自豪感,大力提高永州的文化文明,同時對於整個國家來說也是有極大意義的。
(一)永州市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狀況分析和調查
A旅遊文化資源豐富
(1)歷史悠久,人文景觀眾多。永州歷史名人眾多,如舜帝、柳宗元、懷素、周敦頤、黃庭堅等;地方文化豐富,如舜文化、柳文化、碑文化、女書文化、草書文化等。此外,永州有歷代形成的古陵、廟、塔、閣、橋兩千多處,已被國家、省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38處。
(2)風景優美,自然景觀獨特。永州是以山多水秀聞名的。瀟水南北縱切,湘江西東縱橫;九嶷山、陽明山、舜皇山、金洞林場4大國家森林公園分布境內,全境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相間,風景獨特。
下面本組成員親自調查了永州市的旅遊資源現狀,如下圖
陽明山土質肥沃,資源豐富,列為省自然保護區。山中盛產竹木,有竹鄉林海之稱。國內名貴稀有的華東黃杉,這里有成片的次生林;頻臨絕種的白鷳,亦時在山裡行走翻飛。其他稀有葯材,珍禽走獸,種類繁多,難以勝記。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動植物寶庫。繞而巍峨的陽明山,是令人流連忘返的勝地。登上高橋峰,俯瞰四圍,永州古城,蜿蜒瀟湘,盡收眼底。陽和山一雲封,靜若太古的幽境;
舜皇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分為三大景區:桫欏江、紫花坪和舜皇峰,100多個風景點。 地貌景觀多樣,森林景觀獨特,有原始次森林3萬畝,是我省最豐富的動植物基因庫.
(3)少數民族眾多,民俗風情古樸。永州境內居民共有29個民族成分,以漢族、瑤族、壯族為主,這使得永州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地方氣息濃郁,對外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永州市少數民族文化分析如下:
女書文化村位於湖南省江永縣上江圩鎮境內,上江圩地處江永縣北大門,距縣城13公里。女書,這種被專家稱為「南楚奇字」的女性文字,自20世紀80年代公之於世以來,已逐步被人認識到這是目前人類所發現的唯一一種女性文字。據稱它對於文字學、語言學、婦女學乃至歷史、考古、人類及民族等學科,具有特殊的意義和研究價值。特色:是目前人類所發現的唯一一種女性文字的所在地。據稱它對於文字學、語言學、婦女學乃至歷史、考古及民族等學科,具有特殊的意義和研究價值。遊玩線路:有普美村、荊田村和桐口村三處參觀景點
浯溪碑林獨特的藝術特色以及各碑所處歷史時期的藝術價值、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對中國書法藝術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浯溪碑林各個時代的書法碑刻作品,以及歷代書學家、書法家對浯溪碑林的評價、贊譽,印證了浯溪碑刻在書法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B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日趨完善
1.旅遊基礎設施逐步改善。(1)永州市道路系統日趨完善,交通條件得到改善。境內有洛湛鐵路、衡棗高速、永連公路三大交通動脈,區位優勢逐步顯現。(2)相關配套設施明顯改善。永州市供水、電、氣系統完備,環境衛生良好,為永 市旅遊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旅遊服務設施發展很快。全市現有各類旅行社19家,其中國際旅行社2家;擁有星級飯店20家,其中四星級1家,三星級3家;省旅遊餐飲示範點1處。
C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旅遊經營管理網路
永州已經初步形成了芝山柳文化、九疑山舜文化、陽明山佛教文化、浯溪古書法碑林、江華江永瑤文化、道州濂溪故里、中心城區百里平湖和舜皇山生態旅遊區等九大風景名勝旅遊區,基本上形成了較完善的旅遊經營管理網路。
(二)關於永州市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狀況調查的相關問題及措施
第一, 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合理開發的前提,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宣傳手段,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尊重熱愛傳統文化、積極參與保護搶救的良好氛圍。
第二, 對於可以符合「世遺」標準的文化遺產,應積極參與申請納入,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規范為國內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提供行為准繩。
第三, 合理規范地方政府在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上的職責和行為。對於那些任意破壞或者過度開發的行為予以堅決禁止。針對轄域內重大文化遺產破壞事件,必須實行領導問責制。
第四, 合理有效地利用市場手段對文化遺產進行適度開發,這不僅有利於擴大宣傳和增加收入,也是進一步保護文化遺產的基礎;堅決杜絕用低俗化的市場手段經營傳統文化。
第五, 在擴大財政對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資金支持的基礎上,積極引導社會資金的並流進入,形成多元主體的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格局;
第六, 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的法律法規,加強對破壞和過度開發文化遺產行為的懲罰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第七, 積極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的經驗總結,對於國內外的積極經驗應根據各地實際優化推廣,對於挫折教訓要認真做好總結工作。
(三)關於永州市道縣的文化遺產專題調查
1、調查背景
8月17日,湖南永州市舉行的「湘贛粵桂考古高峰論壇」獲悉,在位於永州市道縣的南嶺大山深處,發現了規模超過秦始皇兵馬俑的巨大古代石像群。
這處石像群所在的鬼崽嶺祭祀遺址,位於湖南省道縣祥霖鋪鎮田廣洞村南一公里處的鬼崽嶺,屬於南嶺山脈。其中心位置距九疑山舜帝陵35公里。鬼崽嶺得名於地上地下近萬尊石像,當地人俗稱這些石像為「鬼崽崽」。
據湖南省文物部門調查,鬼崽嶺石像還是迄今為止考古調查發現的時代最久遠的人像石雕群體。該遺址中史前期石像製作年代在5000年前,秦漢魏晉時期石像製作年代距今2000年至5000年,特別是史前期石像佔了地表全部石像的30%左右,數量龐大,其製作年代在國內堪稱最早。
2、鬼崽嶺石像內容的具體介紹
鬼崽嶺石像是迄今為止在國內考古調查發現的數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體。唐忠勇說,鬼崽嶺遺址為古代大型祭祀遺址,有文官像、武官像、孕婦像及各種普通士兵像,石像高度在30厘米至100厘米之間不等。
鬼崽嶺上的武士像雖矮小,但卻威猛
鬼崽嶺上散落的千奇百怪的「鬼崽崽」。
這尊「鬼崽崽」看上去比較肥頭大耳
記者電話采訪了長期研究這一古代石像群的道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唐忠勇。據他介紹,這一處石像群數量之大、工藝之獨特、時代之久遠、內涵之豐富,「其規模超過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又一大奇跡。
經初步研究,這處石像群所在的鬼崽嶺為古代祭祀遺址,位於南嶺山脈深處。其中心位置距九嶷山舜帝陵35公里。鬼崽嶺得名於地上地下近萬尊石像,當地人俗稱這些石像為「鬼崽崽」。
鬼崽嶺石像是迄今為止在國內考古調查發現的數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體。經中國石刻博物館和湖南省考古研究專家調查統計,在1.5萬平方米的地表上散落著5000多尊雕刻粗獷傳神的各種石像,地下2米左右亦埋藏數量巨大的石像,如此數量龐大的石雕人像比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兵馬俑數量還要多。
年代 最早製作年代在5000年前
據湖南省文物部門調查,鬼崽嶺石像還是迄今為止考古調查發現的時代最久遠的人像石雕群體。該遺址中史前期石像製作年代在5000年前,秦漢魏晉時期石像製作年代距今2000年至5000年,特別是史前期石像佔了地表全部石像的30%左右,數量龐大,其製作年代在國內堪稱最早。另外,石像製作在唐宋元時期亦有延續。
唐忠勇說,鬼崽嶺遺址為古代大型祭祀遺址,有文官像、武官像、孕婦像及各種普通士兵像,石像高度在30厘米至100厘米之間不等。
推斷 具有原始祭祀或紀念性質
考古專家就現有資料及實地調查推斷,鬼崽嶺及石像最初只是一座大型的祭祀「壇場」(祭壇),該地是史前人堆積或選擇的祭壇,「石像」布滿壇場,具有原始祭祀或紀念性質,歷經數千年歷史。
鬼崽嶺石像仍為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術界所不能破解的「謎」之一。唐忠勇認為,研究鬼崽嶺石像的意義十分深刻,隨著「謎團」的破解必將對中華文明的起源增加實物證據,對於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也有一定的「修正」作用。
價值分析
A、鬼崽嶺石像是迄今為止在國內考古調查發現的數量最大的人像石雕群體。經中國石刻博物館和湖南省考古研究專家調查統計,地表散落石像在5000尊以上,地下2米以左右亦埋藏數量巨大的石像,如此數量龐大的石雕人像比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數量還要多,堪稱世界又一大奇跡。
B、鬼崽嶺石像是迄今為止考古調查發現的時代最久遠的人像石雕群體。該遺址中史前期石像製作年代在5000年前,秦漢魏晉時期石像製作年代距今2000年至5000年,特別是史前期石像佔了地表全部石像的30%左右,數量龐大,其製作年代在國內堪稱最早。
C、鬼崽嶺石像製作工藝及造型獨特,是迄今為止國內僅見。石像因材施藝製作粗獷並不講究細部處理,粗獷的線條常與自然扭曲團塊結合,其整體感和節奏感非常強烈,能給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石像雖種類繁多,但大部分石像為座像「曲腿」呈「交趾」狀,造形誇張,寓意奇特,。「孕婦」石像體現了古人的生殖崇拜觀念,「騎象」將軍像又與遠古關於南方楚粵戰爭傳說相符。文官像、武官像、將軍像及普通士兵像等共同構成了神秘世界中的現實生活場景。
D、鬼崽嶺遺址是長期形成的大型祭祀場所。鬼崽嶺文化是漢瑤祖先共同創立的,反映了南楚文化的許多特徵,對研究南楚文化、研究莫南瑤族歷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遺址周邊大量廟宇,古民居中大量「舜德」文化遺存及陳氏家譜對田廣洞五姓村民為舜後代的明確記載,這些都反映了鬼崽嶺祭祀與舜有關,為研究舜德文化和當地祭舜歷史和方式提供了實物證據。
結語:鬼崽嶺石像的存在和發現仍為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術界所不能破解的「謎」之一。其產生原因大致與宗廟祭祀有關,亦可能有原始宗教、民族及民俗的成分,但由於歷史太久遠,年代跨度大,各時期石像存因不能「一概而論」。就現在的資料及調查推斷,鬼崽嶺及石像最初是一座大型的祭祀「壇場」(祭壇),「鬼崽嶺」是史前人類堆積或選擇的祭壇。石像布滿壇場,具有原始祭祀或紀念性質,歷經數千年乃至上萬年的歷史,後人不無「肓目」地「續雕」,形成了石像多期雕琢現象。對鬼崽嶺石像的研究意義深刻,隨著該「迷」的破解必將對中華文明的起源增加了實物證據,對於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有一定的「修正」作用,而且它必將寫進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中。
(四)關於加強永州市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的具體措施
一、管理機構沿革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鬼崽嶺石像保護工作。成立專業委員會,負責文物、山林保護;成立文物保護區管理局,為加快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文物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
二、加強法律法規建設、依法保護世界遺產
為了加強鬼崽嶺石像管理的法制化,按照《中國文化遺產法則》和《世界遺產公約》和文物保護法的要求,編制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鬼崽嶺研究院2010—2020年戰略發展規劃綱要》,對鬼崽嶺石像的保護、研究、信息、安全、管理、利用及保障等諸多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劃,使龍門石窟的文物保護、研究、展示及管理工作、社會教育工作有章可循,穩步推進,全面發展。
三、加強基礎性保護研究投入,提高文物保護科技水平
在新的歷史階段,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地開展鬼崽嶺石像的保護工作,是擺在鬼崽嶺石像保護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1、加強日常維護,做好基礎工作
2、健全監測體系、加強石窟監測,為石窟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3、積極開展合作研究,提高石窟保護科技含量
4、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提升石窟保護水平
開展國際合作,是學習國外先進的保護理念和保護技術的重要途徑。
四、加強石窟基礎研究工作 提高專題研究水平
1、編寫鬼崽嶺石像報告,推動研究工作上台階
2、整理龍門石窟基礎資料,促進研究工作深入開展
此外,還完成了鬼崽嶺石像研究成果匯編整理、鬼崽嶺石像歷代文獻記錄及方誌記錄的收集工作及歷史測圖和照相資料的整理等基礎工作。
3、開展鬼崽嶺石像遺址發掘,籌建擂鼓台遺址博物館
4、整理奉先寺遺址發掘資料,開展遺址區域考古鑽探工作
5、出版學術研究刊物,展示鬼崽嶺石像文化內涵
五、實施三維數字技術工程 建立行業技術標准
三維數字技術是一項全新的、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以三維數據儲存和保存鬼崽嶺石像信息,在檔案建設、考古測繪、文物保護、宣傳展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更好地解決文物保護與展示的矛盾,促進文化、旅遊、教育與娛樂產業的發展。
六、成立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鬼崽嶺石像專業委員會
七、遵循規劃、整治環境,打造青山綠水龍門石窟,實現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和諧統一通過這一系列的整治和改造,使鬼崽嶺石像的環境面貌和質量發生了巨大改變,山清水秀,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同時,環境整治對於改善區域小環境、延緩鬼崽嶺石像風化,有效地保護石窟有重要的意義。
八、加強交流 擴大影響
1、召開龍門石窟國際學術研討會
2、積極作好流失海外文物回歸工作
3、積極舉辦國內外展覽
九、加強人才培養 實現可持續發展
實現鬼崽嶺石像保護、研究事業可持續發展,關鍵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研究院成立以來,先後引進鬼崽嶺石像文物保護、研究和信息資料等方面的專業人員,學歷均為本科以上,涵蓋了文物保護、地質、考古、歷史、美術和計算機等專業。
六、附屬材料
附屬材料目錄:(如攝影照片、實物原件等,粘貼時注意整潔)
序號
材料名稱
數量
類型
1
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班
1
照片
2
江永文化遺產審評會
1
照片
3
我們的紀念冊----實地拍攝
4
照片
材料粘貼處:
圖片一
圖片二
圖片三
七、項目組調查報告評語(教師從選題論證、項目實施過程、項目成果等方面給予評價和意見)
Ⅷ 關於永州的歷史文化
永州古稱零陵,因舜帝南巡崩於寧遠九疑山,娥皇、女英千里尋夫傷心落淚的故事而得名(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淚、掉眼淚的意思)。《史記·五帝本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國以來,永州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
在春秋戰國時屬楚國南境,秦時屬長沙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零陵郡。隋初設置永州總管府,永州、零陵從此一地二名。又因瀟水與湘江在城區匯合,永州自古雅稱瀟湘。
隋文帝統一中國後,按「存要去閑,並小為大」的原則,廢除州、郡、縣制,實行州、縣制。因零陵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將零陵郡改置永州總管府。
這里所說的郡西南的「永山永水」,指現在的雙牌縣永江鄉一帶的山水。自永江鄉流入瀟水的河流稱為永江,也叫「永水」。這一帶的山,也就是所謂的「永山」了。從置永州總管府到現在,永州這一地名和行政區劃名稱,已經存在1400多年了。
永州是一本書,其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據權威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農業之源、中國陶瓷工業之源、中華文明道德之源。
舜的開明治國、任人唯賢,柳宗元深刻的惜民愛民思想,周敦頤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風亮節,「女書」的神秘莫測和瑤文化的千姿百態,以及道縣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遠古文化的出現,無一不豐富中華文化的寶庫。
永州山水,融「奇、絕、險、秀」與美麗傳說於一體,匯自然情趣與歷史文化於一身。九嶷山舜帝陵、柳子廟、陽明山、舜皇山、浯溪碑林、江華瑤城、湘源溫泉等已成為新的旅遊熱點。
2010年8月,當地政府在南嶺附近發現了一個規模比兵馬俑還要大,時間跨度還要長的石像群「鬼崽嶺」,粗略點算下約有過萬尊石像。
(8)永州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永州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為湖湘文化重要發源地。永州是舜帝藏精之處,舜帝的遺跡及傳說遍布全境,舜文化影響深遠。
柳宗元謫居永州十年,他的「天人合一」思想、「吏為民役」觀點以及《封建論》中的治國理念,既與孔孟儒學一脈相承,而又有所創新、發展。宋代周敦頤從道學裡面,汲取營養,重新激活儒學,從而產生了理學,影響中國七百餘年。
碑刻文化是永州文化的一大特色。自東漢蔡邕在永州留下「水天一色」等題刻之後,元結開創了浯溪碑林、朝陽岩石刻、陽華岩石刻。由元結撰文、顏真卿楷書的《大唐中興頌》刻碑浯溪摩崖,被後人稱為「三絕碑」。
草聖懷素的《千字文》碑,龍飛鳳舞,至今矗立在古城東山。瑤族是永州一個古老的世居民族,其生活習俗豐富多彩。江永女書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女性文字元號體系。
永州文化具有多樣性、包容性的特點,南北文化相交融,楚越風俗濃郁。古城東山就是一座文化之山。懷素出家的綠天庵,柳宗元眷念的法華寺,金碧輝煌的文廟,雄偉壯觀的武廟,都坐落於此。
作為楚之故地,永州多材,地靈人傑。湖湘文化的源頭活水哺育了三國名將黃蓋,狂草大師懷素,唐代江南第一狀元李郃,理學鼻祖周敦頤,書法大家何紹基等。
古代先賢不勝枚舉,更有現代傑出人物光耀神州: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達,民國風雲人物唐生智,北伐名將蔣先雲,無產階級革命家江華,黨和國家卓越領導人陶鑄等等。
永州素有重教傳統,「自漢郡縣立學」。唐代永州官學是刺史韋宙創建,原址在古城河西,宋代遷至東山之麓。道州學宮始設於城東,刺史薛伯高遷建於城西,柳宗元作記。
自宋到清,境內共建書院四十六所,較著名的有永州蘋洲書院、寧遠泠南書院和崇正書院、道縣舂陵書院、祁陽文昌書院等。
由於官學、書院的興辦,加之柳宗元、范祖禹、范純仁、胡安國、蔡元定等一批名家碩儒,在此聚徒講學,積極傳播思想文化,使本地大批人才得以脫穎而出。據《湖南通志·選舉志》載,從唐初至清光緒九年,湖南共考取進士(包括特科)2305人,其中永州487人,佔21.3%。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永州
Ⅸ 永州的歷史文化
永州歷史悠久。據考古,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永州人便用方格、圓柱、葉脈紋等各種圖形裝飾石器、陶器。道縣玉蟾岩出土過距今一萬二千年的稻穀遺存。舜帝南巡並葬於江南九嶷先後為《禮記》、《楚辭》、《史記》等中國早期經典著作記載。
唐宋二代是永州文化教育繁榮發達時期,中唐元結兩任道州刺史,寫下《舂陵行》、《賊退示官吏》等作,卸任後開辟了浯溪碑林。柳宗元謫居永州10年,寫下「永州八記」和《捕蛇者說》等名作。受元、柳影響,唐以後大批名人或貶官寓居。北宋周敦頤(道縣人)少時悟道於道州月岩,後來著過《太極圖說》和《通書》,成為宋明理學創始人。唐代名僧懷素少時出家永州綠天庵,以焦葉代紙習書,成為著名書法家,其《自敘》、《苦筍》等帖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江永縣上江圩一帶至今流傳世界上唯一的由女性專用的文字女書。
永州在隋朝以前稱零陵。零陵得名於舜葬九嶷。《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是為零陵」。零陵在夏代屬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屬楚國南境,秦時屬長沙郡。
永州是戲曲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自明代起,境內就開始戲劇表演出現。此後,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大型地方劇種祁劇。與此同時,在永州境內還有零陵花鼓戲、祁陽小調、木偶戲等地方戲曲。
永州境內居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對永州的歷史、文化、藝術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Ⅹ 永州人文歷史
永州古稱零陵。零陵得名於舜葬九疑,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因舜帝葬於泠水即零水之源,舜陵因而稱「零陵」。永州因境內有舜陵——「零陵」,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立零陵縣,轄地包括九疑、瀟水流域,最早的治所在今廣西全州縣鹹水鄉。根據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地圖集》輯錄,「零陵」是我國夏代已出現的全國34處重要地名之一。漢武帝元鼎六年析長沙國置零陵郡。公元二十五年,將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縣城。隋開皇九年廢零陵郡,置永州總管府,改泉陵縣為零陵縣。永州得名,所謂「永山永水之所出州也」。從此,永州、零陵之名,常交替使用,著稱於世。唐宋時期,分永、道二州,相當於今永州市的地域。明清改稱永州府。
永州地處湘江上游,南嶺北麓,坐落於湘粵桂三省交界處。從藍山紫良野狗嶺發源的瀟水自南而北,與發源於廣西靈川海陽山的湘水自西向東在永州古城匯合,故永州又雅稱「瀟湘」。境內橫亘著南方五嶺中的三大山脈:越城嶺——四明山系、都龐嶺——陽明山系和萌渚嶺——九疑山系,山嶺綿延,群峰競秀。永州古城占據零祁盆地中心,南部的道州地處道江盆地,在永州形成「三山圍夾兩盆地」的地理格局。永州屬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饒,經濟發展可謂得天獨厚,是湖南氣候最適宜生存居住的城市。道縣玉蟾岩考古發掘出來一萬二千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穀,說明在遠古時期,永州的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創造出燦爛的農耕文明。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兩幅珍貴的古地圖,其中《地形圖》的中心區域,是今永州南部,圖上標有八個縣治及七十多個鄉里級居民地。這說明「秦漢之際,瀟水流域已是一個久經開發、人煙稠密的重要經濟活動區」。
西漢古郡
永州自西漢建郡,迄今已有兩千多年,與長沙、武陵、桂陽為湖南四個漢代古郡。西漢時期零陵是一個大郡,轄七個縣四侯國,後增至十三縣,面積達九萬余平方公里,大致包括今永州、邵陽、衡陽、婁底和廣西桂林五市的廣大區域,北端一直延伸到湘鄉。從秦漢到唐宋的整個中古時期,永州經濟發展在湖南一直居於前列。人口繁衍是封建經濟發展的具體反映。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到漢末,零陵郡的人口達到一百萬余,當時湖南境內總人口約二百八十萬,零陵已成為我國長江以南為數不多的百萬人口大郡,僅比長沙郡少五萬人。唐宋之時,永州經濟有了進一步發展,生產水平較一般地區為高,時稱「湖南名郡,甲永(州)乙邵(州)」。楊萬里在《曹中永州謝表》中說:「家嫻禮義而化易孚,地足漁樵而民樂業」,「視中州無所與遜」。說明永州與中原先進州郡相比,毫不遜色。
永州建城,最早始於西漢泉陵侯國。漢武帝元塑五年,漢武帝封長沙王劉發之子劉賢為泉陵侯,在此築城。泉陵侯國都城在城北二里,今零陵城內泉陵街一帶,傳為泉陵城故址。東漢將零陵郡治從廣西全州遷到這里。此後兩千年,歷朝歷代在這里建郡置府從未間斷過。古城背倚蒼翠東山,秀澈瀟水穿城而過,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以東山、千秋嶺、萬石山為重要坐標的城市格局基本保存,「不墉而高,不池而深,不關而固」的舊貌依稀可見。從公元前124年開始,到今年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建城史。像這樣久遠的歷史,湖南只有長沙和永州兩個城市。
楚粵通衢
史稱永州「距水陸之沖,當楚粵之要,遙控白蠻,橫連五嶺,梅庾綿亘於其前,衡岳鎮臨於其後」,鎮東北可入中原之腹地,控西南扼廣西邊陲之咽喉,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征服嶺南各部,命監御史祿在廣西興安境內「鑿渠運糧」,於公元前214年建成舉世聞名的靈渠,從而溝通了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成為古代中原進入嶺南的重要通道。湘灕水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人工大運河,平時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戰時又是大軍和糧餉傳輸的紐帶,由此也加快了處於「楚粵門戶」的永州的經濟社會開發進程。至於陸路,有一條官驛大道,從零陵向西經全州到桂林。以上水陸兩路,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湘桂走廊」。秦始皇還擴修了「瀟賀古道」,即湘桂古道。萌渚嶺橫亘於湖南廣西之間,為阻隔五嶺南北的天然屏障。
秦始皇三十三年,在楚道的基礎上進行擴修,開鑿新道,成為南下廣州的水陸聯用的通道。溯瀟水下賀江,由道縣經江華入廣西富川到賀州,或經江永入廣西富川到賀州,直下珠江。它北通雲夢,南極蒼梧,可出粵港至東南亞地區,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是沿用了幾千年的溝通萌渚嶺嶺南嶺北的交通要道。以上入粵通道均交匯於零陵城。這座古城為歷史上當之無愧的「楚粵門戶」。「湘桂走廊」在中原先進文明向嶺南傳播的歷史進程中,起著橋梁和「中繼站」的作用,因而永州也成為南方開發較早的地區。
瀟湘之源
《山海經》說:「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漢代灕湘、瀟湘、蒸湘三湘都在零陵郡的范圍。後因行政區劃變化,只有瀟湘仍屬永州。永州是瀟湘的原生地,後擴展成為湖南的代稱。謝眺詩:「洞庭張樂地,帝子瀟湘游」。瀟湘之所以成為令人神往的地方,不僅僅是瀟湘二水流經永州的山山水水風光綺麗,還因有舜帝、二妃等無數神奇的傳說,給這塊土地增添了無限詩情畫意。陸游詩:「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自唐宋以來,一大批文人學士,或仕宦或貶謫或游覽於此,他們有的謳歌瀟湘山水之清絕,有的闡發思古之幽情,有的書寫懷才不遇之感喟,用生花妙筆為瀟湘點染傳神,給後世留下了數以千百計的名篇佳作。僅在《全唐詩》、《全宋詞》兩部詩集中「瀟湘」就出現了858次之多。元明清時期,越南使者途徑永州,留下180餘首歌吟瀟湘的詩作。地以人傳,瀟湘風光,因此更加名馳遐邇。
從瀟湘之源到瀟湘勝地、瀟湘情結,其影響擴展到神州大地。瀟湘有如磁石一般吸引世人之心,在一定意義上已成為企盼與神往的詩意棲息之地。唐末五代時,董源作《瀟湘圖》;宋代米友仁畫《瀟湘奇觀圖》長卷。流傳更廣的是,宋代宋迪所作《瀟湘八景》,「瀟湘夜雨」為其中一幅。受宋《瀟湘八景》的影響,後來各地紛紛用四言句式列稱其名勝景物為八景,到明清之際,全國大部分州縣都有「八景」之謂。所以,歷來便有「天下八景源瀟湘」的說法。
文化永州
永州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為湖湘文化重要發源地。永州是舜帝藏精之處,舜帝的遺跡及傳說遍布全境,舜文化影響深遠。屈原歌詠:「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他崇尚舜帝,想要去九疑向舜帝的英靈傾訴。柳宗元謫居永州十年,他的「天人合一」思想、「吏為民役」觀點以及《封建論》中的治國理念,既與孔孟儒學一脈相承,而又有所創新、發展。宋代周敦頤從道學裡面,汲取營養,重新激活儒學,從而產生了理學,影響中國七百餘年。碑刻文化是永州文化的一大特色。自東漢蔡邕在永州留下「水天一色」等題刻之後,元結開創了浯溪碑林、朝陽岩石刻、陽華岩石刻。由元結撰文、顏真卿楷書的《大唐中興頌》刻碑浯溪摩崖,被後人稱為「三絕碑」。草聖懷素的《千字文》碑,龍飛鳳舞,至今矗立在古城東山。瑤族是永州一個古老的世居民族,其生活習俗豐富多彩。江永女書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女性文字元號體系。永州文化具有多樣性、包容性的特點,南北文化相交融,楚越風俗濃郁。古城東山就是一座文化之山。懷素出家的綠天庵,柳宗元眷念的法華寺,金碧輝煌的文廟,雄偉壯觀的武廟,都坐落於此。「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嶽麓書院的這一對聯,正說明了永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頭,也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作為楚之故地,永州多材,地靈人傑。湖湘文化的源頭活水哺育了三國名將黃蓋,狂草大師懷素,唐代江南第一狀元李郃,理學鼻祖周敦頤,書法大家何紹基等。古代先賢不勝枚舉,更有現代傑出人物光耀神州: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達,民國風雲人物唐生智,北伐名將蔣先雲,無產階級革命家江華,黨和國家卓越領導人陶鑄等等。
永州素有重教傳統,「自漢郡縣立學」。唐代永州官學是刺史韋宙創建,原址在古城河西,宋代遷至東山之麓。道州學宮始設於城東,刺史薛伯高遷建於城西,柳宗元作記。自宋到清,境內共建書院四十六所,較著名的有永州蘋洲書院、寧遠泠南書院和崇正書院、道縣舂陵書院、祁陽文昌書院等。由於官學、書院的興辦,加之柳宗元、范祖禹、范純仁、胡安國、蔡元定等一批名家碩儒,在此聚徒講學,積極傳播思想文化,使本地大批人才得以脫穎而出。據《湖南通志·選舉志》載,從唐初至清光緒九年,湖南共考取進士(包括特科)2305人,其中永州487人,佔21.3%。
經過勤勞的先民和文化精英們的創造,今天的永州具有豐富的文化積淀。全市文物古跡眾多,不可移動文物2656處,是湖南省的一個文物大市。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02處,位居全省前列。永州古城文化遺存更為集中,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六處七個點。女書習俗、舜帝祭典、祁劇、瑤族長鼓舞、祁陽小調、串春珠、道州龍船賽、零陵花鼓戲、盤王大歌、瑤家坐歌堂等,影響深遠,分別列入國家、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