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倫敦歷史文化

倫敦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0 09:24:30

A. 英國及倫敦歷史

泰晤士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也是最重要的水路,又是英國的母親河。它發源於英格蘭西南部的科茨沃爾德山,沿途匯集了英格蘭境內的諸多細流,河水從西部流入倫敦市區,倫敦下遊河面變寬,形成一個寬度為29千米的河口,最後經諾爾島注入北海。全長340公里,通航里程為309公里。在塞爾特語中,泰晤士河意為「寬河」,事實上自倫敦橋開始,河床才開始加深,河面也大大變寬。倫敦橋一帶河寬229米,到格雷夫森德時更是寬達640米。
比起地球上的一些大江大河,泰晤士河不算長,但它流經之處,都是英國文化精華所在,或許可以反過來說,泰晤士河哺育了燦爛的英格蘭文明。倫敦的主要建築物大多分布在泰晤士河的兩旁,尤其是那些有著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歷史的建築,如有象徵勝利意義的納爾遜海軍統帥雕像、葬有眾多偉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聖保羅大教堂、曾經見證過英國歷史上黑暗時期的倫敦塔、橋面可以起降的倫敦塔橋等,每一幢建築都稱得上是藝術的傑作。這些建築雖歷經滄桑,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戰爭洗禮,但仍然保持了固有的模樣,直至今天還在為人們所使用。在倫敦上游,泰晤士河沿岸有許多名勝之地,諸如伊頓、牛津、亨利和溫莎等。泰晤士河的入海口充滿了英國的繁忙商船,然而其上游的河道則以其靜態之美而著稱於世。
從倫敦市中心穿過的泰晤士河,使倫敦成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一大良港。而且泰晤士河的入海口隔北海與歐洲大陸的萊茵河口遙遙相對,向歐洲最富饒的地區打開了一條直接航運的通道。同時,倫敦地處地中海與波羅的海中途,從而成為那一地區最理想的商業港,這無疑促進了倫敦的繁榮。
在英國歷史上泰晤士河流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英國的政治家約翰·伯恩斯曾說: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河流,「因為它是一部流動的歷史。」

作為倫敦市的標志以及英國的象徵,大本鍾巨大而華麗,重13.5噸,四個鍾面的面積有兩平方米左右。大本鍾從1859年就為倫敦城報時,至今將近一個半世紀,盡管這期間大本鍾曾兩度裂開而重籌。現在大本鍾的鍾聲仍然清晰、動聽。

位於 Westminster Bridge的南面橋頭,與 Houses of Parliament 相連,是倫敦的傳統地標,坐地鐵可以在 Westminster 站下車。

大本鍾位於英國議會大廈的北角,鍾樓高79米,鍾樓四面的圓形鍾盤,直徑為6.7米。大本鍾建於1859年,根據格林尼治時間每隔一小時敲響一次。二戰期間,議會大廈曾遭德國空軍轟炸,大本鍾倖免於難。

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著名的「大本鍾」2005年5月27日晚突然停走了1個多小時。技術人員現在還不明白這座有著147年歷史的大鍾為何「罷工」? 英國議會大廈一名工程師28日說,位於議會大廈東側高95米的鍾樓上的大本鍾在當地時間27日晚10時07分出現了故障,其分針停止轉動。接著,分針開始緩慢轉動,在10時20分又停了一次。這一 停就是1個半小時,此後才恢復了正常。

一些人猜測說,可能是炎熱的天氣造成了這一問題。28日倫敦的最高氣溫達到了31.8攝氏度。氣象部門說,這是自1953年以來英格蘭地區5月份中最炎熱的一天。但那名議會大廈工程師認為,這一說法缺乏依據。「我們得知有一點小故障,但接著它就再次開始運轉,」他說。

大本鍾一向以其准時而聞名。二戰中納粹德國對倫敦的狂轟濫炸也未能將它摧毀。不過,畢竟是有著一百多歲的「高齡」,它也出過一些小問題。例如1962年元旦,一場大雪就讓它的零點鍾聲比正常時間晚了10分鍾。

"倫敦眼"是倫敦最吸引的觀光點,座落在倫敦泰晤士河畔的世界最大摩天輪"倫敦眼"將會永久成為倫敦的地標。

高135米的"倫敦眼"是為了慶祝公元2000年而興建的,原定獲准運作5年,但是"倫敦眼"的擁有者希望讓它繼續運作下去。

擁有"倫敦眼"部分權益的英國航空公司說,倫敦地方當局批准讓它成為永久地標。這項決定還需要等待倫敦市長利文斯通和英國政府的批准。自2000年3月開放之後,已經有超過850萬人次乘坐"倫敦眼"升上半空,鳥瞰倫敦。"倫敦眼"也是英國最受歡迎的付費觀光點。英航說,這個1500噸重的建築可以維持至少50年。

不過,"倫敦眼"是世上最大摩天輪這項榮譽將維持不了多久。美國消閑城市拉斯維加斯和中國的經貿中心上海已經計劃興建更巨型的觀光摩天輪。

它被譽為數學上的奇跡;工程師透露,建造這座摩天輪所需的電腦計算能力,超過世界上最大、最復雜的建築。

"倫敦之眼"重一千六百噸,橫躺在浮於河面的一個平台上建造,原本預定九月初立正就位,並於明年一月開放大眾搭乘。直到現在接近完工階段,負責建造的工程師才有信心揭露,他們在設計建造時比原先估計多做了幾百萬次的計算,以確保其安全性。

摩天輪在建造過程中出現多次障礙,使批評者稱其為"不幸之輪"。首先是高度比原先預定的減低了四十五英尺,以減少興建時間;最近各種技術問題與安全上的隱憂,使得直立的工作被迫順延。

然而,這些問題與設計及建造上的成就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樣一個史上最大技術最艱難的摩天輪,竟然在十六個月內就完成了設計與興建工作。

設計經理湯姆森說:"任何這么龐大的東西都會受到風力與溫度的影響,更何況它還要旋轉,使得金屬疲勞的問題也要列入考量。當這些因素隨著摩天輪的長度寬度而持續改變,產生了你無法想像的史上最復雜建築問題。"

"倫敦之眼"的構想可回溯至一九九三年星期泰晤士報所舉辦的一場競賽,該報要求參加者提出慶祝千禧年最具野心的計畫,兩名建築師異想天開的率先提議建造全球最大的摩天輪。這項計畫激發了英國航空公司董事長艾林的想像力,決定出資使其付諸實現。

對摩天輪的設計者而言,除了體積,最美妙的是這個龐然大物竟可以穩固的矗立在泰晤士河河面上。兩支從陸地延伸過來的支架,將承擔摩天輪大部分的重量,另外加上六條巨型鋼索防止其倒塌;這些支架與鋼索的地樁將打入地底一百八十英尺的深處,確保安全無虞。

這類建築物理論上會受到一些潛在的破壞性力量影響,例如摩天輪可能滿載八百名遊客卻突然遭遇強風,這些變數都要列入計算並加以補強防範。在一般靜止的建築物中,這類的計畫已經極其復雜,再加上摩天輪會周而復始的旋轉,使得計算上的困難度真是前所未聞。

B. 倫敦的風土人情及歷史文化

倫敦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其居民來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的種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語言超過300種。同時,倫敦還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擁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等。

C. 倫敦的歷史

倫敦最早是一個凱爾特人的城鎮,由羅馬入侵者於公元50年左右建立,作為泰晤士河畔的一個港口,並命名為「Londinium」。公元7世紀羅馬帝國滅亡後,Londinium遭棄城,撒克遜人於今Aldwych以西一英里處建立了Lundenwic的城鎮。直到公元9至10世紀羅馬倫敦老城才再次恢復人煙。

倫敦逐漸地發展、擴大,吸收了附近的村莊、聚居地方,向四面八方擴散。到17世紀時倫敦已經是當時大英帝國乃至歐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倫敦大火災毀壞了倫敦城內大部分的建築(奇跡似的,死於這場大火的只有20多人),但大火後倫敦又立即開始了10年間的重建,包括聖保羅大教堂在內的標志性建築都是在此期間開始動工的。

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經歷了大規模的發展。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的開通,公共汽車的營運,以及聯系四方的鐵路線,使倫敦的市容與交通面貌一新。倫敦市在19世紀後半期居住人口突降(1851年:128,000人;1871年:75,000人;1901年:27,000人),大量建築新建,從一座喬治風貌的城轉而成為維多利亞特色的城。

倫敦最近100年來的大變化可說是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大戰期間,倫敦遭到納粹德國空軍的猛烈轟炸,期間超過3萬的倫敦市民喪生,大部分建築遭到破壞。20世紀50至70年代,由於倫敦的重建未經統一規劃,造成今天建築多樣化的格局,並成為當今倫敦的獨特之處。

20世紀初,倫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產生大量煙霧。這些煙霧再加上倫敦氣候,造成了倫敦「遠近馳名」的煙霞,英語稱為London Fog(倫敦霧)。因此,英語有時會把倫敦稱作「大煙」(The Smoke)。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間,倫敦的一場大煙霞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凈法案》,於倫敦部分地區禁止使用產生濃煙的燃料。

D. 倫敦的歷史 誰有這方面的資料

倫敦的歷史:

倫敦作為一個交通樞紐和重要城市已經有差不多兩千年的歷史。倫敦最早的起源在歷史上並沒有確切記載,不少人認為倫敦是羅馬人建立的。

不過,考古研究顯示,在羅馬人到來之前,倫敦就已經有人類耕作、生活、埋葬死者等活動的痕跡。

至公元一世紀,羅馬人在皇帝克勞狄的領導下正式在公元43年征服了該後來成為英國的地方。他們在泰晤士河畔建築了一個聚居點,取名為倫底紐姆。

後來,羅馬人在此修築城牆,並且在城牆包圍的地區逐步建立一個具規模的城市。雖然Londinium看來像是拉丁文的名字。

但有學者認為,此字源於本來在該地生活的凱爾特人所用的語言,意思可能是荒野地方,或者河流流經的地方。

(4)倫敦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倫敦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是英國王室、政府、議會以及各政黨總部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宮是英國議會上、下兩院的活動場所,故又稱為議會大廳。

議會廣場南邊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1065年建成後一直是英國國王或女王加冕及王室成員舉行婚禮的地方。

白金漢宮是英國王宮,坐落在西倫敦的中心區域,東接聖詹姆斯公園,西接海德公園,是英國王室成員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英國重大國事活動的場所。

白廳是英國政府機關所在地,首相辦公室、樞密院、內政部、外交部、財政部、國防部等主要政府機構都設在該地。白廳的核心是設在唐寧街10號的首相府,它是英國歷代首相的官邸。

倫敦不僅是英國的政治中心,還是許多國際組織總部的所在地,其中包括國際海事組織、國際合作社聯盟、國際筆會、國際婦女同盟、社會黨國際、大赦國際等。

E. 倫敦四大世界歷史遺產

一、倫敦四大世界歷史遺產:倫敦塔、威斯敏斯特教堂、聖瑪格麗特教堂和格林威治天文台。
二、簡介:
1、倫敦塔(Tower of London),是英國倫敦一座標志性的宮殿、要塞,選址在泰晤士河。
詹姆士一世(1566-1625)是將其作為宮殿居住的最後一位統治者。
倫敦塔曾作為堡壘、軍械庫、國庫、鑄幣廠、宮殿、天文台、避難所和監獄,特別關押上層階級的囚犯,最後一次作為監獄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198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威斯敏斯特大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通稱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譯為西敏寺),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篤會隱修院,始建於公元960 年,1045年進行了擴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進行了重建。
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創建聖公會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篤會(天主教的隱修院修會之一)教堂。1540年之後,成為聖公會教堂。
3、聖瑪格麗特教堂位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北面,是懺悔國王愛德華於11世紀所建,以絢麗的彩色玻璃而著稱一世。這三座歷史建築物成為英國的標志性建築之一,為世人所銘記。從11世紀威廉開始,除愛德華五世和愛德華七世外,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當今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就是於1953年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舉行加冕典禮的。作為英國的國葬陵墓,許多英國歷史上的帝王和政界要人都葬於此地。著名的科學家牛頓、達爾文和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如莎士比亞、狄更斯、哈代的墓室也在這里。
4、格林威治(Greenwich,又譯格林尼治)是英國大倫敦(the Greater London)的一個區。位於倫敦東南、泰晤士河南岸。1675-1948 年設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經過格林尼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世界計算時間和地理經度的起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天文台已遷往東南沿海的赫斯特蒙蘇,其原址已改為皇家海軍學院、國家海洋博物館等。有一座刻著格林尼治零度子午線的銅碑。位於倫敦東南方的格林威治,為地球經線的起始點。而這條本初子午線,除了是格林威治標准時間制定的依據,同時也將地球劃分成東西兩半。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F. 誰能提供一些倫敦的風俗文化[100年前]

倫敦西部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 Abbey)的本義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於這座教堂在倫敦城的西部,便得此名。同時為英國著名的新教教堂。早在8世紀;這里便有教堂了,但只是在愛德華懺海王建立起這座教堂之後,這一帶才成為身份不凡的地區。位於英國倫敦市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歷史就是倫敦乃至英國歷史的縮影。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前身是隱修院,13世紀英國國王亨利三世下令採用當時的哥特式風格對教堂進行改建。1245年動工,1517年基本完工。教堂的平面呈拉丁十字型,總長156年,寬22米;大穹窿頂高31米,鍾樓高68.5米。教堂的柱廊宏偉凝重,雙塔高聳挺拔。堂內裝飾精緻華麗,玻璃窗五彩繽紛。

教堂建築為哥特式,數個由彩色玻璃嵌飾的尖頂並列在一起,美麗絕倫。

在這座教堂建成之後不過幾日,懺悔王便死去了,也沒有王位繼承人。正當皇親國成為此爭吵不休之際,諾爾曼人威廉從法國而來,並一舉壓制、征服了英格蘭。可是,怎樣才能向公眾展示自己是愛德華王的正當繼承者呢?最終,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在愛德華王建造的這座教堂內舉行盛大的登基儀式。於是,

1066年,威廉在此登上了英國王位。從那以後,共有40位皇帝在此登基。

教堂中間還有一處擁擠的墓場,埋葬有諸多偉大人物。由於人數眾多,不得不將棺停豎起來埋放在地下。最終還是無處插針,才開始將偉人們向聖保羅教堂轉移。

在邱吉爾或無名烈士的墓碑前行個禮,遊客們便走過庄嚴卻有些灰暗的通道,買票進入到豪華絢麗的內廳。鋪滿紅色天鵝絨的地方是極為富麗堂皇的祭壇,登基及大婚儀式均在此舉行。人們眼前好像看到了那盛大的場面。祭壇後是懺悔王高達3層的豪華墓地。

祭壇前面的尖背靠椅,是歷代帝王在加冕時坐的,據說那是件700年以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

椅子坐板下有一塊大石頭,被稱為「命運之石」(Scone),它是愛德華一世在13世紀掠奪來的。原來,這是蘇格蘭王登基用的,據說現今蘇格蘭人中,還有人發起要把這塊石頭取回去的運動。

在最裡面的亨利七世禮拜堂中,並排陳放著悲劇性的女王瑪麗,以及在倫敦塔慘遭殺害的年幼的愛德華五世及其胞弟的墓葬,看後令人心情沉重。

威斯敏斯特教堂不僅是宗教聖地,而且是英國王室的活動場所。從11世紀勝利王威廉開始,除愛德華五世和愛德華八世外,其他英國國王都在此加冕登基。王室的結婚、葬禮等儀式也在這里舉行。威斯敏斯特教堂不僅是20多位英國國王的墓地,也是一些著名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文學家的墓地,其中有丘吉爾、牛頓、達爾文、狄更斯、布朗寧等人之墓。

G. 英國倫敦的風俗文化

禮儀習俗
見面:英國人彼此第一次相識時,一般都要握手。除了熱戀中的男女,步行時一般人都不手拉手。英國人不喜歡別人干擾他們的個人生活。

當你去訪問一個英國人時,得先在門口敲門,一直等到他說「請進」,才能進去。先生們進屋脫帽,而女士們則不必在室內脫帽。

英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談論的話題是天氣,往往也是第一個話題。

女士優先與紳士風度:在英國,尊重婦女是體現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女士優先是一個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

盥洗室與去「100號」:盥洗室一詞的本意為洗手或洗臉的地方,但其實際含義則是廁所,英國人上廁所時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去上廁所」。如果你想要上廁所,可以說「去男人的房間」,或「去女人的房間」,也可以說「請原諒幾分鍾」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們想要大小便時說「我要去那個地方」。在朋友之間和家庭內部,「去100號」則是最常用的說法。

送禮和給小費:在英國,僅限於給侍者和計程車司機小費,在飯錢和車費之外多付1/10或1/8的錢。旅店的侍從或鐵路搬運工為你服務之後,您也要付少量小費。
----------------------

節日:
主要有聖誕,新年,復活節(3月-4月某一天,春分後第一個星期日),感恩節(11月第四個星期四),其他還有BANK HOLIDAY(4月,5月,8月,聖誕節後,一共有四個不定日期的和其他節日相關的星期一),還有皇室宣布日(一般是女王生日等),以上說的是休假的假日,其他還有很多和國際上分享的節日,比如情人節阿,萬聖節阿,母親父親節阿,都是不休假的。

BANK HOLIDAY和女王生日是英國比較特色的節日。
---------------------------
飲食

不善於烹飪的英國人,中午或者晚上經常也就是三明治或漢堡。最多就是煮一些清水的豆子吃。

以下是我本人的觀察:

土豆是英國最常見和利用的食物。烤一個大土豆,切開,裡面放上不同的陷料(比如沙拉,肉醬等)。

英國本土比較有名的食物還有FISH&CHIPS,金黃色的炸魚十分鮮美,還有外酥里嫩的寬薯條(和麥當勞的不一種),撒上鹽和英國的紅醋,味道很好。
本地布丁也是英國特色食物。

現在的英國由於以前殖民了很多國家,所以食物也很多元化,最常見的就是印度的KEBAB了,一個餅裡面加上各種蔬菜,醬料,是HOT(英國把正餐分冷食或熱食)的好選擇。

英國的下午茶是非常出名的。英國的茶,主要有下午茶Afternoon tea(下午4點左右,而非香港般的3點15分),和餐飲High Tea 也叫Meat Tea(下午5-6點)。下午茶主要吃茶點,喝茶或咖啡,而High Tea一般則有凍的肉食,而且不一定喝茶。

英國的茶出名,應該是指印度的大吉嶺紅茶與伯爵茶、或錫蘭高地紅茶。當時該地都為英國的殖民地,傳統來說,所謂英國紅茶,其實就是錫蘭紅茶為主了。

--------------------------
和我們不同的,英國是一個保守而有禮貌的國家,可能讓你覺得甚至有些冷淡和死性。新一代的英國人很瘋狂,不過有意思的是他們老了以後,還會變成很傳統的英國人。而我感覺,我們的孩子小時候被管的很規矩,長大了自由了卻經常出格了。
英國社會非常有制度,插隊會遭到所有人的鄙視和白眼。事實上他們不會有人這樣做

H. 英國倫敦有什麼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

倫敦歷史抄悠久,大本鍾,威敏寺,塔橋,幾乎每一處建築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再比如:
倫敦的地牢 Dungeon of London也是一大景點,類似鬼屋,裡面流傳著很多傳說故事;
倫敦的溫莎夫人蠟像館也不錯,挺有歷史淵源,裡面展品很有特色;
倫敦人稱自己為londoner,以每天擠地鐵(世界上第一條)的上班族最為典型,在這里,生活節奏較快,但大家還是很有秩序,看不出有太多忙碌於緊張。總體來說,倫敦是座很有魅力的現代大都市(metropolis)。

I. 倫敦的古老文化

今天的英國人是個含糊名詞,他可能是撒克遜人、諾曼人、印度人或者華人,遷徙與包容造就了今天的英國以及英國人。英國人,可以說既是傲慢的,又是謙 遜的。傲慢也許來自骨子裡,盡管倫敦已經不再是世界經濟中心,希思羅機場至今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場。觸目可見亞洲人、非洲人和歐美人,提示英國的全球化背景。在英國,人們聽到的是英國味的英語,和英語課上的英語並不相同,它吸引著那些印度、巴基斯坦、波蘭、保加利亞等各處移民來此觀光學習和工作。

英國早超越了經濟起飛階段,倫敦大部分的商店在下午5點就關門,即使是聖誕購物狂潮到來,也僅僅是把時間延長到6點而已。生活悠閑,節奏緩慢,英國 的電視電台以BBC為代表,中規中矩,並不如想像的那樣娛樂化,他們也許更願意過刻板的生活?又或者是願意在酒吧、小酒館、電影院和劇院里打發時光?

英國又是紳士和淑女的製造之地。羅馬時代起,倫敦城就早已存在,它今天的公路基本上還是原來走馬車的大小,但四通八達的地下鐵路讓它依舊是世界上最便利的城市之一。全倫敦縱橫交錯的近300個地鐵站保證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若是你厭倦倫敦,就是厭倦生活。"庄臣博士這樣說。倫敦真是一個夢想之都,它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人群不斷到來。說到倫敦,那是藝術家的天堂,那裡有泰德藝術館和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那是愛書人的天堂,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去鬧市區尋找查令十字街84號的舊書店遺跡。四處都是的戰爭紀念碑以及城市人物雕塑,讓人想起歐洲的悠久文化傳統。簡朴的首相府,外觀上看起來和中國某一個鎮政府也沒什麼區別。

全球化時代,批評者認為全世界所有大城市都在變成一個模樣,沒錯,"世界是扁平",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說,我們都在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商家的世界裡生活,北京的Soho和倫敦的Soho是一樣的。但倫敦的飲食店Preta manger,文化用品店WHSmith,唱片店HMV都各有特色。倫敦還是一個創意之鄉,是一個文化之都,2012年倫敦將接棒北京舉辦奧運會,它在公共交通以及城市建設方面的經驗值得北京大力借鑒。

倫敦泰晤士河上有13座橫跨兩岸的橋,有最新設計的千年橋,也有古老的 LondonBridge,西斯敏大教堂附近,有無數政治家、科學家和大文豪的紀念碑,而在河的對岸就是千年之後的新景點倫敦眼,看倫敦的夜景,這是最好的地點,在世界上最高的觀光輪上人們可以在半小時內見證倫敦55個以上的最佳城市建築。

基督學院是牛津大學的最大學院,那是《愛麗斯漫遊仙境》一書的發源地,而基督學院的學生食堂就是著名的《哈利?波特》魔法學校霍格沃茲大堂的拍攝地點。莎士比亞的故鄉,那個寧靜的英國小鎮上,白天鵝在湖邊安靜地生活,人們為莎士比亞而自豪,也為今天的生活而驕傲。

新和舊是如此和諧,歷史和現實水乳交融。在倫敦,傳統與歷史被完全地保留,而新生事物不斷出現,著名的泰德藝術館的前身就是一座破舊的發電廠,而今 天它依靠藝術重生。當你第一眼看到大英博物館龐大的圖書閱覽室里堆滿的書籍時,你會為人類的文明所震撼,當年馬克思就是在這里寫出了著名的《資本論》。而進入到大英博物館內部,我們可以看到埃及、美洲、印加等文明的實物,那些只是傳說中的巴特農神廟的羅塞特石碑時刻提醒你,這里存續著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的 歷史片段。

J. 倫敦著名建築和歷史文化

倫敦有許多著名的建築物,如托威爾城堡(建於1087年)、聖保羅教堂(高110米)、白金漢宮、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城東南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為地球經度起算點。

倫敦是世界著名都市、是英國的首都、是金融、文化、藝術、教育的中心。她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擁有計多世界一流的博物館、美術館和著名建築,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吸引著大量的海內外遊客到此觀光。她還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生活,眾多的世界著名大學、學院和其它教育機構,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學者來此求學深造。倫敦交通發達、地鐵、火車、地面公共汽車連接成網,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公共汽車二十四小時月醫務。倫敦還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風味食品,地處市中心的中國城(唐人街)聚集著眾多的中國餐館和中國商場,它是中國人活動的中心。

倫敦旅行可說是十分便利,一張地鐵券便可跑遍全城,游覽城內的風景名勝,白天,你可以參觀具有文化氣息的博物館、塔橋、古跡與王宮,累了可隨處找個公園小憩一下,或是喝個悠閑的英式下午茶,到了夜晚,不管是音樂歌舞秀、各式劇碼、音樂會、酒館或是夜總會,都能將你的夜晚帶入最高潮。

此外,絕不能錯過的購物樂就是周末市集,有別於豪華百貨公司與精雕細琢的購物櫥窗,這里更多了民間地方色彩,以及熱鬧歡樂的氣氛,不論是維多利亞時期的老古董、叛逆前衛的龐克行頭、精細的手工藝品,或是便宜俗俗賣的衣物配件,都可以在倫敦各大小市集中一網打盡。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人口717萬,居全國首位。它是英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與交通的中心,還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倫敦交通發達,古跡繁多,有「英國旅遊中心」之稱。倫敦以它悠久的歷史、斑斕的色彩、雄偉的風姿屹立於世界名城之林。

倫敦有2000年的悠久歷史,是歷代王朝建都之所在。這里的名勝古跡和現代化建築多姿多彩,美不勝收。倫敦是個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熱鬧城市,很多建築物都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遺物。市區中最高的建築是郵政電信塔,高189米。

泰晤士河是倫敦的生命線,綿延300多公里,兩岸風景秀麗。28座建築風格不同的橋梁把泰晤士河兩岸連成一片。滑鐵盧大橋是英國人為紀念威靈頓將軍擊敗拿破崙而命名的。最漂亮的大橋是倫敦塔橋,這座塔橋風格獨特,氣勢磅礴,在兩個巨大的橋墩上建有5層樓的高塔。橋面是開啟式的,每當有高過橋面的船隻通過時,橋面可分開吊起。連接雙塔頂層的是一條高出水面140米的行人橋,站在塔頂可觀賞附近的綺麗風光。

倫敦市是圍繞著倫敦城逐步發展而成的。倫敦在行政上分為33個區,倫敦城單獨是一個區。城外的12個市區叫內倫敦;內倫敦以外的20個市區叫外倫敦。倫敦城加上內外倫敦合稱大倫敦市,面積1580平方公里。內倫敦主要行使行政、金融、貿易和文化職能。倫敦最早是羅馬人所建,公元1世紀左右,英國在羅馬的支配下成立了倫敦尼姆行政總部,並計劃以泰昭士河做為重要的運輸通道。然而要聯系河道兩岸就要有橋,所以便選擇了在倫敦塔到城區一帶建橋,其後那裡迅速發展為當時的重鎮。

倫敦從古代羅馬帝國以來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悠久傳統,這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歷史遺跡在訴說過去,這里的大街小巷都流露出歷盡多年風霜的痕跡。如果到倫敦塔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去探尋游覽,一剎那間,您會覺得似乎是回到了數百年前。同時,這里又是超短裙的發源地,常有最新流行時裝由此走向世界各國。

許多人仍然相信,英國是盎格魯一撒克遜的國家,白人占絕大多數。事實並非如此,初次訪問倫敦的客人大概會對這里有如此之多的黑人、東方人而感到驚。作為過去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不僅收納了舊殖民地的遺產,也收納了大量的移民,由此產生了各種深刻的社會問題。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成為國際性大都市的條件之一。

閱讀全文

與倫敦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