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導致戰爭頻發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戰爭是一種集體和組織互相使用暴力、虐襲的行為,是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專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屬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斗。由於觸發戰爭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軍人,因此戰爭亦被視為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廣義來說,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有戰爭。螞蟻和黑猩猩等等少數生物都有戰爭行為。戰爭是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聯盟)之間的矛盾最高的斗爭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決辦法,也可以解釋為使用暴力手段對秩序的破壞與維護、崩潰與重建。一般來說,戰爭的發起往往帶著掠奪的成分,即戰爭的基層就是來源於掠奪。在一方的資源不足時必須以「生存」或種種原因為理由對一方進行的掠奪行為,而被掠奪方認為自己是自衛反擊,因而兩種「正義」碰撞在了一起就形成戰爭這種極端社會現象。
㈡ 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有什麼影響
世界史,復一般是指有制人類以來地球上歷史的總和,雖然世界歷史本身早在人類文明出現後就出現,但人類一直到近現代才真正用這個概念來研究和述說歷史。
這種世界史的概念也在西方向外發展的過程中影響到世界各地,如日本在19世紀 末開始發展世界史的研究,中國知識分子也開始對世界歷史感到興趣。但在西方,一直到20世紀晚期,西洋史仍然一直是學術主流,直到1980年代,以來,打破西方中心的努力下,歐洲以及美國的歷史課程主流,才開始由西洋史轉向世界史。
㈢ 什麼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社會意識形態。在階級社會中,文化是階級斗爭的武器。一定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一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
廣義的文化,著眼於人類與一般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別,著眼於人類卓立於自然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其涵蓋面非常廣泛,所以又被稱為大文化。
文化是一種生命現象。文化本不屬人類所獨有,我們更應該以更開放和更寬容的態度解讀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具有人文意味或生命意味的現象,是與生俱來的。許多生命的言語或行為都有著先天的文化屬性,我們也許以示高貴而從來只願稱其為本能。——李二和《舟船的起源》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首頁
分享
收藏
立即下載
為了提升瀏覽體驗,原視圖版網頁已升級為如下版式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總和.doc
31.0K, 1頁, 8906次閱讀
bj86726234 分享於2012-12-13 10:50
立即下載 舉報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社會意識形態。在階級社會中,文化是階級斗爭的武器。一定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一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
廣義的文化,著眼於人類與一般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別,著眼於人類卓立於自然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其涵蓋面非常廣泛,所以又被稱為大文化。
文化是一種生命現象。文化本不屬人類所獨有,我們更應該以更開放和更寬容的態度解讀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具有人文意味或生命意味的現象,是與生俱來的。許多生命的言語或行為都有著先天的文化屬性,我們也許以示高貴而從來只願稱其為本能。——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2]
狹義
指意識形態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
狹義的文化,排除人類社會歷史生活中關於物質創造活動及其結果的部分,專注於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結果,主要是心態文化,又稱小文化。
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了狹義文化的早期經典學說,即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 編輯本段理論
不同的學科對文化有著不同的理解。
從哲學角度解釋文化,認為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由於哲學的時代和地域性從而決定了文化的不同風格。一般來說,哲學思想的變革引起社會制度的變化,與之伴隨的有對舊文化的鎮壓和新文化的興起。
從存在主義的角度,文化是對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們存在於自然中,同時也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時間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會、國家和民族(家族)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的另一個重要平台;文化是指人們在這種存在過程中的言說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為方式、意識或認知方式。文化不僅用於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為,文化特別包括作為個體的人的自我的心靈意識和感知方式。一個人在回到自己內心世界的時的一種自我的對話、觀察的方式。選自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
㈣ 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知識所起的作用是什麼如標題
人類歷史的發展、價值構成及社會財富的形成過程,說明知識是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回知識的價值是通過答勞動者個人價值的實現來展現的。人類社會要在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充分相關的基礎上,充分發掘個人和社會價值,才會創造出最大的社會財富。人類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在力圖實現個人價值。
㈤ 地理環境生態環境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馬克思考試
(1)地理環境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地理環境既是人類賴版以生存的場所權又為人類提供生活資料和生產建設的資源。
(2)地理環境通過影響生產的發展制約社會的發展。首先地理環境影響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優越的地理環境可使一個國家或民族獲得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從而加快社會發展速度惡劣的地理環境可使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勞動生產率較低從而延緩社會發展速度。其次地理環境制約一個國家生產部門的分布。再次地理環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不同國家經濟發展的特點。最後地理環境制約一個國家生產發展的潛力和前景
㈥ 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知識所起的作用是什麼
人類歷史的發展、價值構成及社會財富的形成過程,說明知識是創造社會財富回的源泉。知識的價值是答通過勞動者個人價值的實現來展現的。人類社會要在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充分相關的基礎上,充分發掘個人和社會價值,才會創造出最大的社會財富。人類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在力圖實現個人價值。
㈦ 求一篇論文: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 (經濟社會歷史)
我們說,所謂事物發展整體(整體論),就是事物的一切方面與一切局部的總和,就是事物的一切方面與一切局部的總和的動態的歷史發展全過程,就是事物至少經歷了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的全過程,經歷了一個分析發展階段與一個綜合發展階段,就是事物的現實的橫向整體(靜態)與歷史的縱向整體(動態)的總和,就是事物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這就是綜合哲學對『事物整體』的最科學最准確的定義,這是一個全新概念。
在這個概念里,我們首先是把事物至少經歷了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的全過程當做事物整體,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事物發展全過程中的本質——分析與綜合發展規律。在過去的人類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人們之所以沒有發現哲學總規律,有許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類社會整體的本質還沒有完全暴露出來,人類社會還沒有經歷一個分析與綜合的發展循環,還沒有經歷一個分析發展歷史階段和一個綜合發展歷史階段,這就使人們根本看不到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規律。人類的一切認識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人類社會客觀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全部本質還沒有暴露出來,人類也就根本無法認識它。只有在現代人類的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我們才能發現哲學總規律,因為人類認識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經歷了一個分析與綜合的發展循環,人類社會整體的本質已經全部暴露出來,人類完全可以認識它了。我們正是通過對全部人類歷史實踐和經驗的概括總結,發現了哲學總規律。
在這個概念里,我們也把事物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這是因為,事物的分析與綜合的發展,是反復循環進行著的,每經歷一個循環,都會把事物推向到一個高級的程度,直至該事物消亡而變為新事物。這樣,我們就把事物的發展當做了一個連續不間斷的發展過程,這就存在著繼承性的問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繼承性(肯定性)與否定性相統一的問題。我們必須不斷否定人類的一切缺點和過時的東西,不斷繼承和發揚人類的一切優點,不斷創造出更多的新優點,人類才能不斷走向更高級的程度。當我們把人類產生以來的全部歷史實踐當做一個統一的發展過程之後,就發現了哲學總規律;另一方面,我們要強調指出的是,無論人類經歷了多少個分析與綜合的發展循環,就是經歷了幾億年幾十億年甚至幾百億年之後,直至永遠,我們也都必須把它當做一個統一的發展過程來看待,當做唯一的一個分析與綜合的發展循環來看待。這樣我們就看到,它在最後一個循環中的綜合歷史發展階段,就是人類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所構成的一個最大的分析與綜合發展循環中的總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而在此階段之前的歷史發展全過程,就構成了這個最大循環中的總的分析歷史發展階段。與這個總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相比較,人類在此前所進行的一切綜合發展就都是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綜合發展。這就是說,人類認識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的,水平是越來越高的,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改造幅度是越來越大的。也只有把人類人類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類才能更全面地總結自己的歷史經驗,不斷加深對哲學總規律和一切哲學分規律的理解,使人類歷史的發展更具科學性,少犯甚至不犯錯誤,至少是不犯重大的歷史錯誤。
我們把一個事物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事物整體,是完全符合客觀實際的,是對客觀實際的正確反映。在過去的人類對地球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人們主要是從靜態上去認識事物的。人們往往都是把一個事物看做是靜止不變的,然後去認識它的本質,這就使人們往往只把事物的橫向的各個方面與各個局部的總和當做事物整體,而看不到事物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的歷史發展過程,看不到事物的一切方面與一切局部在它的歷史發展全過程中的發展變化,因而也就不能認識事物整體的全部本質——人類社會整體發展全過程的本質和哲學總規律。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要想認識汽車的生產過程的本質,就必須去了解汽車生產的全過程。生產汽車要經歷一個一切零部件的生產過程和一個組裝出整台汽車這樣兩個具體過程。我們只有了解了生產一切零部件的過程,又了解了總裝的生產過程,才能掌握和指揮汽車生產全局。如果我們只了解生產一切零部件的過程,或者只了解總裝的過程,就不能了解汽車生產的全局,因而也就不能指揮汽車生產全局。在這里,如果我們把生產一切零部件的過程與總裝過程相比較,那麼,生產一切零部件的過程就是一個分析發展過程,而總裝過程就是一個綜合發展過程。這就表明,我們要想認識事物整體的全部本質,就必須把它的分析與綜合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才行,這是一個動態的歷史的發展過程。同樣,我們只有把過去的人類對地球自然(人類社會)的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與現代人類的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才能認識地球自然整體和人類社會整體的全部本質。只有人類社會經歷了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全過程,經歷了一個分析歷史發展階段和一個綜合歷史發展階段之後,人類社會整體的全部本質才能全部暴露出來,我們才可能認識人類社會整體本質,發現哲學總規律和哲學的一切分規律。所以我們才說,在過去的人類對地球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所產生的一切認識其中包括哲學認識,都是人類對地球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本質認識,從總體上看都是一種感性認識,只有在現代人類的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才能產生真正全面的理性認識,才能產生綜合哲學和哲學總規律這樣的科學理論。
人類每認識一個宇宙自然范圍整體本質,都必然會經歷一個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與一個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人類每經歷一個分析與綜合認識發展的循環,都會向宇宙中擴大一個實踐范圍,做為人類在下一個發展循環中的認識對象。當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發展過程結束之後,人類就會大批向太陽系空間和地外行星移民,把人類的實踐范圍擴大到整個太陽系。人類在下一個發展循環中的認識對象就是太陽系。人類每向宇宙擴大一個實踐范圍,都會對它進行一次分析與綜合認識,經歷一個分析與綜合認識的發展循環,經歷分析認識與綜合認識這樣兩個歷史發展階段。這種循環是不斷反復地無限交替發展著的,直至人類滅亡。
我們不僅要把人類的一個分析與綜合認識循環的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而且在以後的任何一個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都要把人類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當我們站在以後人類的任何一個發展循環中的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往前看,都是一個分析與綜合認識發展的全過程。這最後一個循環中的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就是人類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中的總的綜合認識歷史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以前的一切循環與最後一個循環中的綜合認識歷史階段相比較而言,都是人類對自己在最後一個循環中所認識的自然范圍整體的總的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人類在此前一切循環中所進行的一切綜合認識就都是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綜合認識。例如,當人類認識了銀河系所在的星系團的整體本質之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此前我們所進行的一切綜合認識,就都是對這個星系團整體本質的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綜合認識。因為我們此前所認識的一切自然范圍,都是這個星系團整體的一個局部,無論是地球、太陽系還是銀河系等等,都是銀河系所在星系團整體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局部。所以,我們在此前對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等等的一切局部自然范圍整體本質的一切綜合認識,相對於人類對銀河系所在星系團整體本質的綜合認識而言,就都是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綜合認識。可見,無論人類所認識的相對獨立的宇宙范圍整體有多大,相對於我們對比它更大的宇宙范圍整體的本質認識而言,都是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本質認識,都是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綜合認識。所以,我們認識一切事物都應該如此,不僅要認識事物的一個發展循環,而且也要認識該事物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把該事物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唯一的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全過程來看待,直至該事物滅亡。這就表明,人類認識發展的速度是越來越快的,人類在宇宙中的自由范圍是越來越大的,人類對自然的改造幅度是越來越大的,人類在宇宙中的自由發展水平是越來越高的。
人類認識發展的總的歷史趨勢是不斷向全面性方向前進著的,人類認識是越來越全面的。但是,人類認識又永遠也不可能是絕對的全面的,人類認識永遠都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的。從絕對意義上說,人類認識發展的全面性是相對的,而片面性則是絕對的,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事物的分析發展是絕對的,而綜合發展是相對的。人類認識的分析發展是絕對的,人類認識的綜合發展是相對的。無論人類認識了多麼廣大的宇宙范圍整體的本質,也都只是認識了宇宙整體的一個局部,而且是整個宇宙的一個無限小的局部,既使在人類看來自己所認識的宇宙范圍幾乎是無限大的,但與無限大的宇宙相比較,也還是有限的,也還是無限小的。所以,人類永遠也不可能認識宇宙整體的本質,而只能認識宇宙的一個無限小的局部本質,這就使人類認識的發展必然永遠存在著片面性。從人類認識發展的一個循環內看,人類分析認識的發展必然是片面的,人類綜合認識的發展必然是全面的,這也是絕對存在著的事實。在過去的人類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所產生的一切認識其中包括哲學認識都是片面的,只有通過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的發展,才能使人類的一切認識走向全面。綜合哲學的誕生就是人類哲學由片面走向全面的集中理論表現。我們完全可以預見,隨著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的發展,人類認識必然會不斷向全面方向發展,這就會使人類的一切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發生重大革命。所以,我們說現代是人類科學大革命的發展時代。
在人類的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所產生的一切片面性,有些是人類已經認識到而又無法克服的,但更多的則是人類還沒有認識到或無法認識到的,只有到了人類的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階段,才能使人類全面認識到自己的片面性,進而全面克服一切片面性。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只有認識了人體的本質,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認識猴體的本質。我們只有首先認識了事物的各個方面與各個局部各自的本質,然後才能認識事物整體的本質,也就是只有首先對事物進行分析認識,然後才能進行綜合認識。也只有完成了綜合認識,認識了事物整體的全部本質之後,才會使我們發現過去的人類分析認識歷史發展階段的一切片面性,從而使我們對事物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局部各自的本質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人類雖然必須首先對事物進行分析認識,以認識事物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局部各自的本質,但是,人類對事物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局部各自的本質認識,卻只有當人類完成了對事物的綜合認識而認識了事物整體本質之後,對事物的各個方面和各個局部各自的本質認識才能更清晰、更明確、更深刻、更全面。在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發展過程中,人類就會不斷發現自己的片面性,到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發展過程結束時,人類就會發現自己的一切片面性並克服一切片面性。例如,環境污染和破壞環境問題,自從人類產生那天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開始時還不那麼嚴重。隨著過去人類分析認識的不斷發展,由於人類分析認識發展的片面性,人類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越來越嚴重了,但在過去人類的分析認識發展歷史階段,人們對此幾乎根本就沒有什麼認識。直到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發展歷史階段開始前後(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人類才認識到了環境污染問題,這是人類開始發現自己認識的片面性的一個重要表現,也是人類克服自己認識的片面性的開始。到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發展過程結束時,人類就會認識到自己在過去的人類分析認識發展歷史階段的一切片面性並克服一切片面性,使人類對地球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認識由片面走向全面。這就意味著目前的一切污染全面消除了。環境污染是人類認識發展片面性的必然產物,消除污染則是人類認識發展走向全面性的必然產物。大同世界時代的地球自然,是一個經過人類精心打扮的更典型化的大花園,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大動物園,是一個更全面適應人類發展需要的天堂。
當我們把人類種族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之後就發現,人類種族也是按照分析與綜合規律發展著的。無論人類種族經歷了多少個發展循環,我們也都必須這樣看。這樣,我們就可以為人類種族制定一個長遠的科學發展戰略。在人類種族一切循環的分析發展歷史階段,我們都要把人類血緣科學地劃分出多個層次的各個方面與各個局部——各個相對獨立封閉發展著的血緣子系統(種群),在保證一切人們的身體都全面發展的前提下,讓每個種群都相對集中地發展人體的一個系統和器官,這也就是要使每個種群都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血緣優點。在人類種族的一切綜合發展歷史階段,人類都必須科學地使人類的一切種群之間融合為一,使全人類一切人們都吸收人類一切種群的一切優點並加以綜合化發展,創造出人類種族以前所沒有的許多新優點,並普及到全人類一切人們。人類種族每經歷一個發展循環,都會使人類大腦和身體產生一次飛躍。這樣就會使人類身體對自然的適應性越來越強,適應的宇宙自然范圍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我們不但要使人類種族的每一個種群在每一個分析歷史發展階段中都有一個發展的重點,同時也必須使人類種族做為一個整體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即每一個循環或幾個循環中都有一個發展的重點。從目前循環看,人類種族雖然是自發發展著的,但我們也完全可以看出它做為一個整體的發展重點。任何事物在其發展中,都會有一個主要矛盾(重點),人類種族也必然如此。目前循環人類種族做為一個整體的發展重點應該是大腦和神經系統,因為只有這樣,人類大腦的智力才能高度發達,人類的生理認識能力才能極大增強,人類的實際認識能力才會極大發展,從而使人類全面徹底脫離動物界,變為真正的人類——自由文明的人類。在任何一個發展循環內,人類種族整體都應該有也必然會有一個發展重點,無論人類是否認識到這一點,都必然如此,所以,我們就必須自覺這樣做。人類種族做為一個整體在下一個循環的發展重點就很可能是血液循環系統和心臟。人類也可以根據需要和可能,把幾個循環當做一個階段來集中發展人體的一個系統和器官。這樣,當人類種族經歷了許多發展循環之後,人類身體就會獲得更全面的提高。這就會使人類的智力不斷全面發展,人類能力不斷全面提高,人類對自然的適應性更強更全面,這就能使人類向更廣闊的宇宙范圍擴散發展,人類壽命會更長。從目前看,人類種族產生以來只經歷了一個發展循環,人類的歷史經驗還很有限,這就使人類制定的人類種族的發展戰略會產生某種偏差。人類種族經歷的發展循環越多,人類的歷史經驗就越豐富,人類制定的人類種族的發展戰略所產生的偏差就越小。這種偏差的總的歷史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小的,但永遠也不會消失。
人類種族整體在任何一個發展循環內,都絕對地存在著一個分析發展歷史階段與一個綜合發展歷史階段。但是,從人類種族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看,這種分析與綜合發展同時也是相對的。這就是說,無論人類種族經歷了多少個發展循環,我們都必須把它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當做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發展過程來看待。這樣,當我們站在以後的人類種族的任何一個發展循環中的綜合發展階段往前看,那麼,人類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就只是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的循環,在此前的一切循環與階段合在一起就是它的分析發展歷史階段,我們人類現實所在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就是這個由人類有史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所構成的最大循環內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人類種族在此前的一切循環中所進行的綜合發展,與人類種族在最後一個循環中所實現的綜合發展相比較而言,就都是一種個別局部性質的綜合發展。這就表明,人類對人類種族的自我改造力度是越來越大的,水平是越來越高的,也表明了人類種族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繼承性。所以,我們在未來的任何一個發展循環中,都必須把人類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唯一的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全過程來看待,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種族發展的連續性、繼承性、科學性和全面性,同時也使人類種族整體在任何一個發展循環或幾個發展循環中都能有一個發展重點。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看,當我們把人類社會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之後,我們就發現,過去的人類分散分裂時代是人類社會的分析發展歷史階段,現代是人類社會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過去是人類社會的分散分裂發展時代,現代是人類社會走向世界統一和大同世界的發展時代;過去是人類社會的不平等發展時代,現代是人類社會走向全面平等的發展時代;過去是人類的以手工勞動為主的發展時代,現代是人類走向生產生活全面自動化和航天化的發展時代;過去是人類艱苦奮斗的發展時代,現代是人類走向全面享受的發展時代;過去是人類從動物界脫離出來轉化為真正人類的量變發展時代,現代則是它的質變發展時代。當現代人類綜合認識發展過程結束時,人類的生產生活就全面實現了自動化和航天化,人類的社會平等就全面實現,這里主要是指人類全面消亡了民族和階層以及由此產生的一切社會不平等,全人類就都進入了全面的享受時代,真正的自由文明人類誕生了。在大同世界以後,就永遠是人類的生產生活全面自動化和航天化的發展時代,而且是越來越自動化和航天化的發展時代,這就必然是人類的永久享受時代。當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許多循環之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就會發現,人類的生活是越來越豐富多彩的,人類是越來越會享受的,人類也是越來越有條件享受的,人類的社會不平等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永遠存在著的。在人類社會的分析發展歷史階段,人們的社會差距是有所拉大的,而在人類社會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則會全面消亡這些社會差距。人類的社會差距是永遠會存在著的,如果沒有了一定的社會差距,人類社會就無法發展了。只不過在大同世界以後,人類的一切社會差距都是在人們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基礎上產生發展著的,而且這種差距也是很小的,它已沒有了任何對抗性。人類的社會差距是波浪式向前發展著的,在人類社會的分析發展歷史階段,它是在個別局部方面不斷增大著的,在人類社會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它是不斷減小以至消亡著的。它的總的歷史發展趨勢是不斷減小著的,但永遠也不會變成零差距。人類社會的發展必然會有一定差距,也必須要有一定差距,只有有了差距,人類社會才能不斷發展。
我們在以後人類的任何一個發展循環中的綜合發展歷史階段,都必須把人類社會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當做唯一的一個分析與綜合發展全過程來看待。這樣,我們就會看到,人類的社會生活是越來越豐富多彩的,人類的社會管理和人際關系是越來越簡單的;人類製造的一切機器是越來越復雜的,人類使用機器的方法是越來越簡單的;人類是越來越會享受的,也是越來越有條件享受的。
由上可見,我們必須把任何一個事物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尤其要把人類認識、人類種族和人類社會產生以來的歷史發展全過程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無論人類歷史發展到什麼時候,無論人類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都必須這樣看。只有這樣,才能使人類站得更高更高,看得更遠更遠,明確人類的長遠又長遠的發展目標,進而使人類能制定一個更長遠的科學發展戰略,並能不斷科學地修正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繼承性、科學性和全面性。人類經歷的發展循環越多,人類的歷史經驗也越豐富,人類對哲學總規律和哲學的一切分規律的理解也會越深刻越全面。這就會使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方向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精確,人類所犯的歷史錯誤就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小,但永遠也不會完全消失。只要有人類存在,就一定會有某種錯誤,只有人類滅亡了,才會沒有錯誤。當現代人類綜合認識歷史發展過程結束後,人類就開始了全面自覺地創造歷史的全新發展時代,從此以後,人類社會的一切就都是人類自覺地有計劃地發展著的。人類社會是人類自己創造的,它必須也必然會按照人類意志來發展,它就應該象人類製造的一切機器一樣,一切聽從人類安排。當人類全面認識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規律和一切分規律即哲學總規律和一切分規律之後,人類的意志就與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實現了完全的統一,它們之間就完全融合為一了。這時,人類的意志就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就是人類意志,我們已經很難分清它們究竟誰是誰了。從表面上看,這就是一種混沌狀態,但這實質卻是人類全面自覺地按照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來發展自己的集中表現。
在過去的人類分散分裂時代,是人類社會支配人類、統治人類的歷史發展時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人類能力有限和人類沒有認識到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外,主要就是因為人類的分散分裂發展。人類能力低下,使人類沒有能力支配人類社會的發展,只有人類能力高度發展之後,也就是只有人類的科學技術高度發展之後,才能支配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沒有發現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使人類沒有科學方法去支配人類社會的發展,只有人類全面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後,才能運用科學方法去支配人類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在人類分散分裂發展的歷史條件下,任何一個民族或階層都不能左右全人類整體的歷史發展方向,而只能被人類整體的自發發展所支配。一切民族和一切階層都是身不由己,誰都想支配自己甚至全人類,又誰都不能支配自己和全人類,其結果就是誰也支配不了誰,大家都被歷史所支配。人類的分散分裂發展使人類的意志分散了,所以人類的意志就不可能支配人類社會的發展。只有在人類統一的大同世界全面實現之後,全人類做為一個統一整體發展了,人類的意志完全統一了,人類意志才能完全支配人類社會發展,或者說,人類社會才能完全按照人類意志發展。在大同世界,只要通過全民公決,人類社會的一切具體制度和道德原則都是可以隨時改變的。沒有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恆原則,只有人類生活的不斷美滿和幸福快樂的發展。人類的生存發展目的實現了全面的歷史回歸——追求人類種族的全面繁榮——人類生活的不斷幸福美滿和全面享受。
㈧ 1、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當社會主義發展遇到暫時的困難和曲折時,也要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這是因為()
1:我也沒選對 2:ACD 3:CDE 4:DE 5:BE
㈨ 什麼是文化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
您好!什麼是文化?廣義文化指 人類在 社會 歷史發展 過程中所創造的 物質財富和 精神財富的總和。
它包括物質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 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種種物質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飾、日常用品等,是一種可見的 顯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別指 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會制度以及思維方式、 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它們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等方面內容。
人類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 宗教、 信仰、 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 文學藝術、 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
廣義的文化,著眼於人類與一般 動物, 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 本質區別,著眼於人類卓立於自然的獨特的 生存方式,其涵蓋面非常廣泛,所以又被稱為大文化。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認識世界的方法和觀點也在發生著根本改變。對文化的界定也越來越趨於開放性和合理性。
「文化本不屬人類所獨有,我們更應該以更開放和更寬容的態度解讀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所謂具有人文意味的 現象,是與生俱來的。許多生命的言語或行為都有著先天的文化屬性,我們也許以示高貴而只願意稱它為本能。」—— 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狹義指社會的 意識形態 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
狹義的文化是指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等。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 泰勒在《 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了狹義文化的早期經典學說,即文化是 包括知識、信仰、 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 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 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
文化是一個民族精華的載體,是一個民族命運前途的最根本的決定性力量,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有什麼樣的民族。文化失去了活力,民族也將面臨滅亡。
文化關乎著一個民族的生存,那麼文化到底是什麼呢?是怎樣的一種概念和定義呢?
用老百姓的理解,人讀的書多,人就有文化。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文化是指,人類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文化」一詞在西方來源於拉丁文cultura,原義是指農耕及對植物的培育。自15世紀以後,逐漸引申使用,把對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也稱之為文化。在中國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從社會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禮樂制度教化百姓。漢代劉向在《說苑》中說:「凡武之興,謂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此處「文化」一詞與「武功」相對,含教化之意。南齊王融在《曲水詩序》中說:「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其「文化」一詞也為文治教化之意。文化一詞的中西兩個來源,殊途同歸,今人都用來指稱人類社會的精神現象,抑或泛指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非物質產品的總和。歷史學、人類學和社會學通常在廣義上使用文化概念。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一詞尚無統一的定義。在近代,給文化一詞下明確定義的,首推英國人類學家E.B.泰勒。他於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一書。他指出:「據人種志學的觀點來看,文化或文明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倫理道德、法律、風俗和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通過學習而獲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習慣。」
文化雖無統一的定義,但是從各種對文化的闡述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文化是個抽象的概念,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方法,具有穩定和推動社會發展變革的作用。文化是由人們長期的社會實踐所積累並記載的經驗,由於世界上人類種群分布的地域不同,地理環境差異巨大,因此使不同的人群種群掌握和積累了不同的實踐經驗,在相對隔絕的人類早期階段,不同人群的文化適應不同的民族地域,指導了不同人群的社會發展。當人類文明,特別是物質文明發生巨大飛躍的時候,當地域的局限被沖垮的時候,人們突然發現,我們的地球有著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文化。
文化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方法,因此文化也和人類社會一樣,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發展變化的。文化具有穩定性,但是這種穩定是相對的,就猶如太陽,我們稱之為恆星,認為太陽是恆久不變的,可是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的認識拓展了,太陽並不是恆久不變的,作為太陽系的核心星球,太陽也在圍繞著更加深邃的銀河系中心運動。太陽都要運動,人類的文化,一個民族的文化豈能是恆定的,豈能是保守的而不發生變化的?
文化的穩定作用是相對的,需要適應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從歷史上說當華夏文化突破黃河流域的時候,我們的祖先也同樣包容和吸收了很多其他地域,其他民族的文化。相對於黃河流域的華夏文化,南方的苗文化,西部的羌文化,以及其他各種非黃河流域的文化都屬於外來文化,我們的祖先在遠古就是開明的,先進的,他們注重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吸收借鑒了其他地域人群的經驗和方法,將各種經驗和方法相融合,最終形成了以華夏文化為核心的漢文化,一直影響了中國歷史幾千年。如果當時華夏文化不能吸收其他地域的文化,就無法在其他地域站住腳,就不能有效的包容其他種群和人群,如果那時我們不積極吸收其他種群的文化,僅僅靠黃河流域文化本身,是不可能完全適用黃河流域以外的其他地域的,我們就是保守的,落後的,結果必定是制約自己的發展,最終被其他種族吞並。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在人類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里中華文化是領先的,成熟的,我們的歷史文化自成體系,具有較強的自我完善機制,因此到了近代中華民族文化已經走上了巔峰,具有影響其他文化的能力,卻難以被其他文化所影響,都是其他文化向中華文化學習,中華文化卻很少認真的向其他文化學習。
與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相反,一些人類歷史起步比較晚的民族,例如西北歐的民族,由於地理環境比復雜,文化發展起步晚,社會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對經驗的渴望,對方法的需求,對文化的需要比中華民族迫切,民族間的文化融合比我們迅速,惡劣的自然條件迫使地域文化急劇的變化,以適應不穩定的生存條件。為了獲得資源,獲得財富,人們渴望探險,渴望接觸外界。向東方,歐洲人積極尋找中華文明,積極吸收東方文化,包括印度文化,巴比倫文化;向西方,積極探險,尋找新的陸地;向南最早越過地中海,跨過撒哈拉大沙漠殖民非洲。對地域以外其他文明的訪問與探索推動了歐洲文化與經濟的進步,推動了創新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歐洲迎來了人類資本主義大發展的最早時期,這是人類文化融合積累創新的結果,這一結果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資產階級文化在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後,也經歷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發展和變革,從早期的掠奪,屠殺,到殘酷的殖民統治,到帝國主義的相互爭斗,再到當今天資本主義的穩定發展,這其中也是文化在不斷的起變化,文化變化的動力是物質文明的發展所帶來的精神需求。
中華民族由於文化的保守,在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前期,就已經顯出頹勢。中華民族很少了解西方民族的發展變化情況,沒有察覺到與西方巨大的文化差異,更沒有意識到這種巨大的文化差異所蘊含的嚴重危險。中華民族已經被西方強國甩在了後面,當西方進入現代文明時期的時候,中國還處於2000年前的文化思想水平。《孫子兵法》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被對手打敗,就得了解對手,而了解一個對手,莫過於了解對手的文化,因為對手的文化,就是對手的理念和方法。100多年的慘痛歷史,一個接一個的不平等條約,一個千瘡百孔積貧積弱的民族,終於一步一步的意識到了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苦果,中華民族再也無法坐守古老的文化了,學習西方,就在這苦澀的文化反思中一步一步的開始了。
簡單的裝束,直白野蠻的生意經,高速兇猛的戰船,高效的步槍,這都是一個先進文明的成果,一個先進文化的積累。
中華民族如果要生存,就必須面對先進文明,先進文化。中華民族如果不滅亡就只能吸收融合先進文化,以夷制夷其實就是對自身文化的深刻疑問,並逐步邁出了中華民族文化向現代文化發展的腳步,洋務運動是這一發展的物質認識,物質的認識推動了精神理念的接觸和研究,當甲午戰爭的烈火燒掉了微薄的希望的時候,中國社會發生了從物質形態,向政治文化層面的轉變,1898年9月28日維新運動的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就義,標志著中國新舊兩種理念,兩種文化的沖突到達了頂峰。晚清政府不但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絆腳石,同樣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吸取先進文化的絆腳石。沒落文化的代表無法逃脫滅亡的命運,中國要發展,要擺脫民族危機,就只有搬掉絆腳石,消滅腐朽的機器,為新文化運動掃除障礙。沒有先進的文化作基礎,就不可能有先進的社會思想,就不可能有強大的民族和國家。五四運動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運動,揭開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動了新文化的發展。五四運動造就了兩個具有時代理念的政黨,盡管80多年前的中國社會仍然落後,但是先進的資產階級理念和共產主義理念已經誕生,這就如同一艘巨輪,雖然航行艱難,但是航向已經撥正,先進的理念,先進文化與傳統守舊文化的差異,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人們不再是頑固的了,脫掉了費事的長衫,換上簡單的服裝,扔掉了大刀長矛,換上了步槍線膛炮,人們不再跪拜皇帝,人們開始認識民主和自由,文化的變化奠定了社會變革的基礎,中華民族終於回到了穩定發展的時期。
今天我們的社會發展比較穩定,不再有腥風血雨的爭斗,文化、經濟、社會都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在這種和平的環境下,人群、種族、民族的交往更加方便,更加快捷,各種文化同時出現,同時登場,我們該怎麼辦呢?是排斥,還是接受,如果接受了,會不會丟掉我們民族自己的文化呢?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文化是不可以排斥的,任何文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文化的穩定是相對的,一個偉大先進的民族文化是發展的變化的,是有足夠空間的,包容吸收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並與自身文化相融合,造就出符合現代理念,適合未來發展的方法,這是我們當代文化的任務。
那我們的傳統文化該何去何從呢?傳統文化對於我們歷史的發展起過重要的作用,我們不應該忘記,但是如果傳統文化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就應該重新審視,將有用的精髓傳承下來,再將那些不適應現代與未來的文化放進博物館,放進歷史教科書,留給以後的人們去研究或者借鑒。
文化的差異是受地域環境影響的,一種文化適合一個區域群體,但是不一定就適合所有的區域群體,我們可以參考,可以借鑒,但是不一定要照搬。我們應該去研究,去認識。現代社會,地球猶如一個小村莊,人口的流動性非常大,我們可能生活在自己的家鄉,也可能去到其他地方,或者到其他國家,也會接觸其他民族,其他種群的人們,我們多了解一些其他民族的文化,對我們從事交流,人口蔓延和擴展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