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文山歷史文化

文山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0 08:00:14

㈠ 雲南文山文化地域特點的作文

另一個關於石狗的著名傳說是:唐代時,雷州人陳文玉被任任剌吏。他精察吏冶,愛撫專百姓,穩定屬雷州。後人為他立廟塑像紀念,尊具為「雷祖」。而據說「雷祖」的出生與一隻九耳朵有關,托這位德政昭彰的地方官的福,狗也隨之神化為「呈祥靈物」,受到崇拜。
自那以後,雷州區域的歷朝能工巧匠打造了上萬只石狗,擺放各處,為家族,為先祖充當「守護神」。每逢初一,十五,雷州人還早晚燒香奉祀石狗,以鎮邪去魔,保境安民。
這些石乃無價之寶,它們是雷州人的藝術精華。其造型千姿百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這雕刻風格體現了時代性,民族性與地域性,有研究社會文明,歷史沿革的價值。
雷州石狗不僅數量多,而且類別多,地域形、時代形、象形、人格形等。各個造型類別的石狗特徵鮮明,獨具特色,充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情。

㈡ 文山的來歷是

文山市,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位於雲南省東南部,地處東經103°43′—104°27′,北緯23°06′—23°44′,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北回歸線橫穿全境,東北部與硯山縣接壤,南部與馬關縣毗鄰,東南部與西疇縣相接,西部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連接,並與屏邊縣一河(那麼果河)相隔。於2010年12月撤縣設市。
文山市較早就有人類居住,建制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11年西漢王朝置郡縣時就已納入牂牁郡,進桑二縣轄地。到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另設賁古縣時,縣境西部歸屬賁古縣。東南部為夢都、進桑二縣地。縣名從《易經》的「賁」和「大畜」二卦推演而得,即「取諸賁而得文之源,取大畜而知山之固」,改名文山縣。
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開化通判,設文山縣,屬開化府,轄區為開化府所設開化、永平、安南、王弄、東安、樂龍、逢春、江那八里,後從樂龍分新現共九里,里下設甲、牌,均屬原三長官司所屬地。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改馬白同知為安平廳,分管逢春、永平、東安三里,文山縣轄六里。民國1年(1912年)成立縣公署,2年(1913年)劃分南區設靖邊行政區。1914年復名文山縣。
2010年12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決定撤銷文山縣,設立文山市。撤縣設市後,原文山縣行政范圍為文山市的行政區域,隸屬關系不變。

㈢ 雲南文山是什麼民族

雲南文山州簡稱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東鄰廣西百色地區,西連紅河州回,北接曲靖答地區,南部的麻栗坡、馬關、富寧3縣與越南河江省接壤 。全州轄8縣,州府在文山縣。
人稱為「滇東南大門」。文山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境內居住著漢、壯、苗、彝、回、傣等10餘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4%,其中壯族和苗族約佔了35%的。公元前111年西漢時期開始在文山置郡縣,公元1730年清雍正時期正式設立文山縣;

㈣ 文山歷史資料

文山州簡介
文山州地處雲南省東南部,東鄰廣西百色地區,南與越南接界,西與紅河州毗鄰,北與曲靖市相連。全州國土面積31456平方公里,國境線長438公里。全州轄8個縣114個鄉鎮,居住著11種民族,總人口334.96萬人。

這里歷史悠久,民風純朴。早在5萬年前,文山就生活著舊時器時代的晚期智人,公元前111年,漢武帝便將文山納入中國版圖。1927年我黨就在文山建立了組織,富寧、廣南等地還是鄧小平領導的百色起義、紅七軍活動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是中央確定的滇桂黔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地區。雲南和平解放後,定名為文山專區,1958年4月1日成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人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獨具民族特色的「銅鼓舞」、「手巾舞」、「蘆笙舞」、「弦子舞」等已走出文山,走出國門,為文山社會經濟發展增添了靚麗的色彩,為來自遠方的客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這里資源豐富,物華天寶。氣候資源。州內最高海拔2991米,最低海拔107米。北回歸線橫貫全境,年平均氣溫15.8-19.3℃,年平均降雨量992.2至1329.4毫米。生物資源。全州已經發現的各類野生植物有332科4504種,其中的梘木、華蓋木、鐵杉、香木蓮等42科74種被列為國家珍稀瀕危植物。全州有7個縣被分別列為中國三七、陽荷、草果、辣椒、八寶米、八角特產之鄉,名貴中葯材三七,以質量優,葯用大聞名中外。礦產資源。已發現的礦種有金、銀、鋁、錳、銻、鋅、鐵等70餘種,已探明儲量的有45種,其中有7種礦產儲量居雲南省第一位,錫、銻、錳礦的儲量分別居全國的第二、三、八位。水能資源。文山地處珠江、紅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地區,全州水資源總量172.5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2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134萬千瓦,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僅47.78萬千瓦。旅遊資源豐富。國家AAA級風景區丘北普者黑,碧水青山、峰巒疊嶂、美不勝收。省級名勝風景區廣南八寶素有「高原桂林」之美稱,壩美則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世外桃源」。此外,文山老君山、麻栗坡老山、富寧馱娘峽等一批高原亞熱帶原始森林景區,風光旖旎,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再加上古人類遣址、古崖畫等交相輝映,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這里區位較好,基礎牢固。文山是雲南省的東南大門,素有「滇桂走廊」之稱,是雲南進入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州府文山距省會昆明340公里,至越南河江163公里,下龍灣460公里,海防690公里。境內有1個國家級邊境口岸,3個省級邊境口岸,24個邊民互市點,40多個過境貿易通道。全州公路通車里程18381公里,323國道貫境而過,衡昆高速公路、平船一級公路等「三橫三縱」為主的公路交通運輸干線,使對外聯絡更快捷、交通運輸更暢通。隨著文山普者黑機場、富寧港口、過境鐵路等交通設施的建成,文山將成為雲南省通往東部沿海和東南亞國家流暢便利的重要通道。文山還建有完善的通訊網路,郵電和多媒體通訊通達全國和世界各地,八縣縣城和大部分鄉鎮已實現電力、道路、供水、排水、通訊、有線電視暢通。金融保險業務網點遍布城鄉,可辦理各種涉外業務。各類商廈、購物中心、集貿市場眾多,影劇院、博物館、公園等文化娛樂設施齊全,各級教育、衛生醫療機構可滿足客商及家屬子女學習和健康服務需求。

這里政策寬松,環境優良。為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州委、州人民政府解放思想,於2001年10月成立了文山州招商引資機構。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擴大開放的若干規定》,設立了州政府投資服務中心,實行窗口部門「一站式」服務。各縣也出台了投資優惠政策,成立了縣外來投資服務中心,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熱情為外來投資企業辦理規劃、用地、開工、供水、供電等手續。州縣招商部門本著「你投資我服務,你困難我解決」的原則,積極做好外來投資企業的後續服務工作,優質、高效、快捷的服務,迎來了大批國內外客商,2004年,全州共引進外來投資16.7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8%。外來投資的大量進入,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2004年,全州國內生產總值12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52億元。目前,全州上下已形成「人人都是招商環境,個個都是引資形象」的良好招商氛圍。

這里發展較快,優勢凸現。近年來,州委、州人民政府帶領全州各族人民,繼續弘揚「西疇精神」、「老山精神」和「放下包袱,與時俱進,窮則思變,後來居上」的文山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凸現了良好的產業發展格局。在工業發展上,堅持礦電結合的路子,大力開發水電資源和礦產資源,目前全州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已開發利用,電力充足,以鋁、錫、梯、錳、鋅為主的礦產品開發勢頭強勁。在農業發展上,加快以三七為主的生物資源開發,圍繞各縣特產之鄉建設,大力開發辣椒、八角、草果、陽荷、八寶米等優勢產業。在旅遊資源開發上,積極做好普者黑、壩美等旅遊風景名勝區開發建設。在園區建設上,先後建成三七工業園區、馬塘工業園區和硯山農副產品加工基地、丘北辣椒加工基地等園區,為招商引資提供了較好的載體。

這里藍圖宏偉,商機無限。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和機遇條件,文山將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圍繞工業強州、農業穩州、科教興州和對外開放戰略,實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加快水、陸、空大交通建設,大力發展通道經濟、口岸經濟,把文山構建成面向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東南亞各國的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和對外開放的窗口。我們將本著「你投資我服務,你困難我解決」的服務理念,著力打造文山「環境最優,效益最高,成本最低,回報最快」的誠信品牌。我們的承諾是「替投資者著想,幫投資者成功,助投資者發展,為投資者服務」。

南疆寶地,鴻圖大展,商機無限,文山已是一片投資的熱土,三七花開等你來,熱情好客,親和友善,開明開放的文山人民熱誠歡迎國內外朋友到文山投資創業。

㈤ 文山的歷史沿革

文山市較早就有人類居住,建制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11年西漢王朝置郡縣時就已納入回牂牁郡,進桑二縣轄答地。到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另設賁古縣時,縣境西部歸屬賁古縣。東南部為夢都、進桑二縣地。縣名從《易經》的「賁」和「大畜」二卦推演而得,即「取諸賁而得文之源,取大畜而知山之固」,改名文山縣。
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開化通判,設文山縣,屬開化府,轄區為開化府所設開化、永平、安南、王弄、東安、樂龍、逢春、江那八里,後從樂龍分新現共九里,里下設甲、牌,均屬原三長官司所屬地。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改馬白同知為安平廳,分管逢春、永平、東安三里,文山縣轄六里。民國1年(1912年)成立縣公署,2年(1913年)劃分南區設靖邊行政區。1914年復名文山縣。
2010年12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決定撤銷文山縣,設立文山市。撤縣設市後,原文山縣行政范圍為文山市的行政區域,隸屬關系不變。

㈥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歷史沿革

境內文物考古材料證明,文山州境地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居住、繁衍、開拓,盤龍河沿岸發現的石磨工具,青銅器時代的斧、鋤、矛、叉、鑿等與滇文化、夜郎文化有著較強的一致性。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後,成為祖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組成部分。西漢元鼎六年(前111),漢武帝劉徹開發西南邊疆,令馳義侯率兵征討西南夷後置群舸、越寓等郡。胖舸郡轄17縣,其中11縣在今雲南東南部,今文山、硯山、馬關縣屬進桑縣地,西疇、麻栗坡屬都夢縣地,丘北屬鐔封縣地,廣南、富寧屬句町縣地。東漢時期,今文山州仍隸牂牁郡,其中,文山、硯山、馬關、西疇、麻栗坡屬進乘縣地,丘北屬鐔封縣地,廣南、富寧屬句町縣地。
三國蜀漢建興三年(225)春,諸葛亮率兵平定益州、越嵩、群舸、永昌4郡後,將4郡改建為建寧、朱提、雲南、永昌、興古、越嶲、牂牁7郡,隸降都督。今文山州8縣分別隸興古郡的進乘·縣地(文山、馬關、西疇、麻栗坡),鐔封縣地(丘北),句町縣地(廣南、富寧)。
西晉泰始六年(270),設寧州領南中7郡。太康三年(282),廢寧州並入益州設南夷校尉。太安二年(303)復置寧州,全國設19州,形成州、郡、縣三級建制。今文山州各縣屬寧州興古郡的進乘縣地(文山、硯山、馬關),都篖縣地(西疇、麻栗坡),鐔封縣地(丘北),句町縣地(廣南、富寧)。
東晉時期將寧州又劃為17郡,今文山州各縣分屬興古郡的句町縣地(廣南、富寧),西安縣地(西疇、麻栗坡),梁水郡的鐔封縣地(丘北),新豐、建安縣地(文山、硯山、馬關)。
自東晉永和三年(347)到北周大定元年(581)的二百餘年間,戰亂頻繁,南中大姓爨氏據地稱雄,郡縣設置經常改變。隋統一全國後,今文山州屬南寧州總管府轄。隋開皇四年(584),取消總管府,改州郡縣制為州縣制,設昆州、恭州、協州,廢興古郡。今文山州屬昆州地。
唐初期,置南寧州都督府(治所曲靖),今文山州分屬嚴州、湯望州、歸武州、奏龍州、英州、聲州、勤州地。唐代後期(南詔)今文山、硯山、西疇、麻栗坡、馬關、丘北為通海都督管轄,廣南、富寧屬嶺南西道(冶所邕州)安南都護府管轄。
宋代,除今廣南、富寧隸屬廣南西路廣源州(治所在今廣西桂林)的特磨道及廣源州的左江道(治所在今廣西南寧)外,其餘6縣屬大理國政權范圍內的最寧鎮部地(丘北)、王弄山部地(文山縣部份地區)、教合三部地(馬關縣八寨、文山縣古木)、矣尼迦部地(馬關、西疇、麻栗坡)。
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設雲南行省、政區為路、府、縣。至元十二年(1275)、十四年(1277),設廣南西路宣撫司,治所在今廣南縣。至元十五年(1278)五月改稱廣南西路宣慰司,後改為宣撫司,轄今廣南、富寧。
今文山縣屬教合三部地,馬關、西疇、麻栗坡屬矣尼迦部地,隸寧遠州。元大德四年(1300),今丘北縣隸屬廣西路(治所在今瀘西)維摩州。廣南、富寧仍屬廣南西路宣撫司轄。文山為教合三部地,馬關、西疇、麻栗坡為矣尼迦部,隸寧遠州。
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廣南西路宣撫司改為廣南府,轄今廣南、富寧兩縣。臨安路改為臨安府,轄教化長官司(文山、硯山)、八寨長官司(馬關、麻栗坡)。丘北縣屬廣西府維摩州。
清代康熙六年(1667),在平定教化、枯木、八寨、王弄等土司與滇南諸土司聯合反清的基礎上,改土歸流,以教化、王弄、安南三長官司地設開化府,轄開化、安南、王弄、逢春、永平、東安、江那、樂龍八里。原廣南府轄廣南、富州(富寧)。丘北仍隸屬廣西府維摩州。康熙八年(1669)裁廣西府之維摩州,將其部分轄地劃入廣南府和開化府。清雍正八年(1730)七月,開化府增設馬白同知及文山縣附郭。開化府轄逢春里(今文山縣古木鄉、抑井鄉一帶地區)、東安里(今西疇縣及麻栗坡縣部分地區)、永平里(今馬關縣八寨鎮及河口市部分地區);文山縣附郭管轄開化里(今開化鎮、攀枝花鄉、追栗街鄉、平壩鄉及喜古鄉一部)、王弄里(今文山縣老龍鄉、小街鄉、新街鄉及屏邊縣、金平縣部分地區),樂龍里(今文山縣德厚鄉、紅甸鄉、秉烈鄉、馬塘鄉及喜古鄉、壩心鄉一部)、安南里(今文山樂詩沖鄉及蒙自縣老寨一帶)、江那裡(今硯山縣一帶)。清乾隆二年(1737),廣南府添設寶寧縣附郭,治所設今廣南縣城。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開化府設安平廳(今馬關),轄逢春、東安、永平3里。清道光三年(1823),文山縣增設江那(今硯山)縣丞管江那裡。清道光二十年(1840),丘北縣丞升正縣,隸屬廣西州。光緒十三年(1887),設臨安開廣道轄臨安、開化、廣南3府。同年,《中法續議界務專條》規定將今馬關縣都龍、麻栗坡縣南溫河等南山地區歸中國,設歸仁里隸安平廳。光緒二十一年(1895),今麻栗坡猛硐山及猛硐上中下三村劃歸中國,屬開化府安平廳歸仁里轄。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設麻栗坡交涉副督辦署及河口(時屬安平廳)交涉副督辦署。
中華民國2年(1913),裁撤開化府,文山縣附郭稱開化縣;丘北縣增設一員五槽縣佐。裁撤廣南府,改稱廣南縣;富州廳改富州縣;安平廳改安平縣。民國3年(1914)復文山縣名,麻栗坡交涉副督辦公署改為麻栗坡對汛特別區督辦公署,直屬雲南省都督府。安平縣改稱馬關縣,原轄地東安里改設普蘭行政公署,轄西灑、疇陽兩地域,隸馬關縣。民國4年(1915)廣南縣在維摩設縣佐。民國9年(1920)西灑、疇陽由馬關析置設正縣名西疇縣。民國21年(1932),江那、小維摩兩縣佐轄地合並設硯山設治局, 民國24年(1935)改設正縣名硯山縣。民國26年(1937), 富州縣改稱富寧縣。民國31年(1942),文山、硯山、西疇、馬關、屏邊、丘北、廣南、富寧8縣隸屬雲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治所設於文山縣城,稱雲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5年(1946),雲南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雲南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除麻栗坡對汛督辦署屬省轄外,轄區未變。民國38年(1949), 國民政府瀕臨滅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先後解放了文山地區,建立人民民主政權。 1949年2月,廣南、西疇、馬關3縣建立縣人民民主政權;3月,成立馬列坡縣人民民主政權;4月,文山、硯山、丘北3縣建立縣人民民主政府;6月,富寧縣成立縣人民民主政府;12月,河口縣城解放,成立縣人民民主政府。6月,於西疇縣西灑成立滇東南行政專員公署。
1950年1月7日,文山縣城解放,滇東南行政專員公署進駐文山縣城,3月,改稱文山專區專員公署。1950年3月,將河口縣劃歸蒙自專區,6月將馬列坡縣改稱麻栗坡市;1955年10月,麻栗坡市改為麻栗坡縣。 1958年4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建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文山專區專員公署改稱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 1958年10月,西疇、麻栗坡兩縣合並稱西疇縣,治所西疇興街;硯山縣並入文山縣稱文山縣,治所文山城;全州共轄6個縣。1961年9月文山、硯山兩縣分設;西疇、麻栗坡縣兩縣分設,全州仍轄8個縣。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實行軍事管制,州軍事管制委員會取代州人民委員會;8月先後成立縣軍事管制委員會,取代縣人民委員會。1968年9月,經雲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員會,各縣也相繼成立革命委員會。1980年11月25日,文山州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根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規規定,將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員會改為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各縣也先後恢復縣人民政府稱謂)。

㈦ 雲南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哪幾個

國家級的有6個:

1、昆明歷史文化名城

2、大理歷史文化名城

3、麗江歷史文化名城

4、建水歷史文化名城

5、巍山歷史文化名城

6、會澤歷史文化名城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9個:

1、騰沖歷史文化名城

2、威信歷史文化名城

3、保山歷史文化名城

4、廣南歷史文化名城

5、石屏歷史文化名城

6、漾濞歷史文化名城

7、香格里拉歷史文化名城

8、劍川歷史文化名城

9、通海歷史文化名城

(7)文山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從1988年開始,省建設廳、省文化廳分別在建水、巍山、騰沖、威信、保山、會澤召開了六次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座談會,及時總結名城保護中的經驗得失,為各名城搭建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台。

昆明城市規劃委員會由一位分管副省長出任主任,重大建設項目須經規劃委員會論證確定,為保護城鄉文化遺產提供了決策依據;麗江成立了古城保護管理委員會和麗江古城世界文化遺產管局,積極開展行之有效的保護工作;

昆明、大理、麗江、建水、巍山、紅河、會澤等城市,相繼經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制定了名城保護條例,逐步做到了有法可依。2002年10月28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頒布;

2007年11月29日《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保護條例》由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2008年4月,國務院頒布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這使我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管理有法可依。

㈧ 文山的歷史遺址詳解

(一)灰土寨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文山城西北郊盤龍河畔,尚存面積400平方米。已採集到人牙化石1顆,石斧、網墜各1件,彈丸2粒,動物碎骨若干及夾砂紅陶數片。經專家推斷,此處為距今3500年至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年前古人居住地。

(二)觀音閣。觀音閣位於文山市平壩鎮南端回龍嶺之巔,始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道光十四年(1834)添建,咸豐六年毀於火災。咸豐九年(1859)重修末竣。直至民國十二年(1923年)繼修。原為三進兩院式建築群,佔地11畝。現存觀音閣、韋馱殿、左右兩廂房與關聖宮、老君殿組成四合院。正殿為單檐歇山頂磚木混合結構,座西朝東,開三間,通面闊20米,進深11米,高約12米,網柱28棵,其中18棵外檐柱柱礎上均有2.1米高的石柱,在檐枋、雀替等構件上雕有十二生肖及花卉纏枝蓮圖案,棟楹堊梵、輝映雲連、古樹籠罩、鳥聲盈耳、靜謐林中。

(三)李氏宗祠。民國11年(1922年)建於樂詩沖村,為三進兩院建築。祠共三間,整體布局嚴謹,檐柱雕刻細致。祠內有黎元洪所題匾額,供奉李氏祖先牌位。(四)文筆塔。矗立於文山城東側東山頂。始建於清康熙中期,拱翼學宮,景名「雁塔秋風」,為文山八景之一。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移魁星閣文峰塔於此。塔七層,高五丈八尺(19.33米)。嵌楹聯:「雙桂爭奇,鐵畫銀鉤探月窟;一江橫影,層巒疊嶂躡天根」,概括了文山地理形狀。抗戰中期修築防禦工事全部拆除。1997年重建,新塔高49米,七層八翹,比舊塔更為壯觀。(五)大興寺。位於市區開化中路與大興街之間,座東朝西,總佔地面積3539.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89.26平方米。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初為龍氏宗祠。五台山僧非涯雲游至此於康熙年間曾重修。咸豐丙辰年前祠兩廂房毀於火災,爾後又重修。民國乙丑年,由鄉紳民眾捐資,從1917—1923年歷時6年才修繕完工。1996年5月27日州人民政府現場辦公會,決定修復大興寺。2001年重修山門與耳房。2002年3—8月,由文山籍善士任懷燦先生出資重修。對天王寶殿、大雄寶殿進行了維修和彩繪,將屋面更換為黃色琉璃瓦。重塑34尊貼金箔塑像。添置銅鍾、銅鼎、皮鼓等內部設施。該寺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2003年12月18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六)壽佛寺。位於市區佛壽街中段,始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由湖南衡州籍人集資建造。乾隆、嘉慶、光緒年間不斷擴建修繕。建築規模宏偉寬敞,木石雕鏤彩繪,精工細鑿,構思周密,內容豐富;庭院青松翠柏,古榕馨桂,清幽雅緻。壽佛寺右側禹王宮,宮內戲台具獨特風格:戲台精雕細刻,鏤空、淺浮雕刻,花鳥人物圖案各具千秋,朱漆彩畫,歷時百餘年色彩尤存。現尚存舊房已由群眾集資修復為老年活動室。(七)五子祠。位於市區學海巷(今州群眾藝術館內),為明教化長官司龍上登所建,初稱先師廟,改土設流時建為文廟。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改為五子祠。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學堂事務黃希尚等人籌款重修。1998年州人民政府及州文化局撥款重修。1985年5月公布為第一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2月18日,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八)小西門城樓。位於文山市區,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嘉慶至道光年間曾經維修過四次,今保存尚好。該城樓為門樓式建築,重檐歇山頂,穿斗抬梁式混合木構架,一樓一底,開三間。明間面闊5.4米,比次間寬大,用作通道。右次間後面設置木梯上通城樓,樓板為木質,城樓作為守城人用房。該城樓頗具清代古建築風格,枋板、耍頭、昂、翹有浮雕動、植物圖案。該建築是文山地區現存唯一的一座古城門樓,從中可看到文山古城歷史痕跡,具有史學和科學研究價值。1986年3月20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9月公布為第二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九)楚圖南故居。故居位於市區上條街。座北朝南,為兩進式四合院,硬山頂,穿斗式土木結構,建於清道光年間。故居於1998年11月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縣委、政府開始修復故居。2006年4月11日舉行開館儀式,正式對外開放。(十)樂西石闕。位於德厚樂西村寶山上,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石質。石闕台基呈正方形,高55厘米,上建一石座,頂置石雕寶珠1顆。石座四周刻春牛圖、雲朝龍、蚌、螃蟹、山羊、荷花等圖案。石檐枋上有裝飾性石雕斗拱,其上挑出翹檐。東西兩門各有八字形石矮牆。南北石牆刻畫今已不存,西石牆右刻三國故事人物,左刻八仙過海圖。

㈨ 雲南文山人有些什麼風俗

一、節日文化及風俗
文山州有11個世居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節日文化和風俗。主要民族的節日文化及風俗有:
1、壯族
春節,有銅鼓的村寨,大年三十夜,經過取鼓、洗鼓、祭鼓儀式後,年初一凌晨敲響銅鼓,全寨舉火把搶新水。布越(沙支系)包銀錠狀大棕粑。濮儂包圓筒形粽粑(俗稱馬腳桿粑)。三月祭龍節濮儂用植物花葉染成的五色糯米粑,廣南濮儂花街節的花糯飯、富寧布越隴端節演壯劇、農歷四月的牛王節、濮儂六郎節祭祀儂智高獻七彩花糯飯、布越七月祭祖節做搭連粑,嘗新節做扁米、土支系十月初一牛戴花、廣南者兔儂支系十月初一給兒童煮花蛋碰蛋稱「節傣」、濮儂支系還流傳有洞經音樂、銅鼓舞、龍阿耶(手巾舞)等。
2、苗族
花山節是文山苗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活動是在正月初三至初九舉行,是祭祀苗族遠古祖先——蚩尤的節日。節日活動分祭桿、鬧桿、收桿三個程序進行。一般是在一個比較平緩的山坡上立一棵頂掛紅綵帶的樹桿,俗稱花桿。節日活動內容主要有:對歌、跳蘆笙、練武術、賽馬、鬥牛等。
3、彝族
六月二十四火把節青年男女的聚會,跳弦子舞。弦子舞節奏歡快,熱情奔放,有「老鷹叼雞、蜻蜓點水、老牛擦背」等調式,號稱彝族「迪斯科」。此外,還有西疇、廣南彝族的蕎菜節。富寧、麻栗坡彝族的跳宮節、長傘舞等。
4、瑤族
盤王節,每年農歷十月十六日,瑤族統一過盤王節,跳獨具特色的行朝舞。
度戒,是瑤族金門、尤勉支系必須履行的宗教儀式。是對瑤族男青年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的一種方式,因此也叫成人禮。
二、節慶活動
1、彝族花臉節
活動地點:雲南丘北普者黑
活動內容:5月2日將在丘北縣普者黑旅遊區舉辦丘北少數民族「花臉節」。
彝族花臉節節日期間有抹花臉狂歡、畢摩祭祀表演、彝族古老歌舞表演、打花臉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比賽,如踢腳架、葫蘆笙表演、打陀螺比賽、捕魚表演、龍舟賽、動物角斗表演等活動。屆時,人們手蘸鍋煙、水彩,互抹花臉,載歌載舞,祝福平安。人們認為,臉抹得越花越吉祥。如今,抹臉原料也由當初單一的鍋煙擴展至彩料。

2、跳宮節 (農歷四月初八或農歷六月間)
跳宮節是一個以隆重的民族儀式緬懷祖先、祭獻金竹的傳統節日。每逢節日到來,各村寨的彝族男女老少,就在帕比(即族主、寨主,又叫宮頭)和他妻子宮主的帶領下,穿著節日盛裝,聚集到村外一塊栽有金竹的草坪上。
第一天殺豬宰羊,敲銅鼓、打木鼓、吹蘆生、唱歌跳舞,如醉如痴,以盛典獻金竹。第二天,宮頭身穿戰袍,指揮全副武裝的兩隊古裝武士,在宮坪演習對打,將節日氣氛推向高潮。

3、盤王節 (冬季農閑時)
各地瑤族過盤王節的時間不一致,節日活動可單家獨戶進行,也可同宗同族一起舉行。但不管哪種形式,都要殺牲設宴,盡情款待親友,互致祝賀。節日一般持續3天,有的甚至長達7天。
小知識:盤王節的由來,相傳古代的瑤族,在盤王的帶領下過著富足,安穩的生活,不久,盤王去世後,外族發現了這片土地,想要強占。於是,瑤族人民不得不背井離鄉,在逃難途中遇上狂風大作,人們便祈禱上蒼保佑,果然,盤王顯靈,讓大家平安渡過了難關。從此以後,瑤族便有了祭盤王的民俗。

4、打背節 (農歷正月初三至十五)
打背節流行於文山州境內富寧縣的部分地區,也是苗族男女青年的節日。節日中,男女青年相聚在山坡上,當打背開始時,男的蜂擁而出,沖到自己選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夥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掙脫的同時,捉住小夥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打累了,雙雙各找一個地方打土電話,相互傾吐蜜語衷情,很有情調哦。
小知識:土電話,用兩個竹筒,中間連一長線,各在一方對著竹筒講話、唱歌都能聽見。

5、踩花山 (農歷正月初一、初三、初六)
踩花山是文山州境內苗族人民的盛大傳統節日,凡有苗族居住的各縣,這幾天都要立花桿,舉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動。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好時機,也是苗族人民開展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

6、隴端街 (每年農歷正月到3月的農閑時)
「隴端街」又叫『花街」,是聚居在文山州的廣南、富寧等地壯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族傳統節日,歷時3到5天。
「隴端」是壯語,意思是在田壩、草坪上趕的街。屆時,當地青年男女們進行對歌比賽,藉此談情說愛,當對歌告一段落後,已選好意中人的未婚男女,一對對相隨相依,步入樹林。

7、八寶跑馬節
又叫過小年,亦有「六郎節」、「七郎節」的不同稱謂。是文山州境內壯族儂支系一年一度最為隆重的節日。節日期間,家家戶戶宰牛殺雞、染五色糯飯,先由寨主在村頭祭獻壯
八寶跑馬節族首領儂智高,然後,各家各戶可在門前擺上竹榻祭獻、祈祝禱,極為熱鬧。
八寶跑馬節 (正月第一個屬雞日)
每年一屆,歷時3天,有關跑馬節還有個故事,傳說在很久以前,當地有木氏3兄弟,他們團結八寶地區的土著人共同開發八寶,使其成為魚米之鄉。後來,人們為紀念木氏三兄弟,便於正月第1個屬雞日(即3兄弟祭日)舉行隆重的跑馬活動。
如今的跑馬節,不僅跑馬,還表演沙戲、舞龍耍獅、踩高蹺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節目,這種文藝大匯演的盛況景象,令人流連忘返。

㈩ 雲南文山人有哪些風俗

文山州有11個世居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節日文化和風俗。

閱讀全文

與文山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