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的感想
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打開了那扇久閉的窗戶,久違的西方文明一下子出現在了「落後」的中國人面前,中國古老的文化傳統面臨著西方文化的嚴重挑戰。在這中、西文化的沖突中,大概出現了三種思潮:
(1)「民族虛無」論。在他們看來,中國民族文化就是沉重的包袱、歷史的惰力,中國民族文化一無是處。他們主張全盤西化。
(2)「儒學復興」論。他們就像清朝的頑固派,完全排斥西方文化。他們相信在新時代傳統儒學必定會有新的發展。他們主張完全復興儒學文化。
(3)「中西合璧」論。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中西文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他們主張把這兩種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也就是說集和兩者優點,優勢互補。
應該怎樣評價中國傳統文化,這不僅是一個理論(想)的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做)的問題。
歷史總是那麼喜歡捉弄人。其實,只要你留心當今世界文化的整體發展動態,你會看到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國人怎麼怎麼評價中國傳統文化之時,正是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掀起「中國熱」「中國文化熱」方興未艾的時候。眾所周知,日本企業讓美國都很頭痛,可就是這些曾經的戰敗者硬是經常到中國傳統文化里邊尋找精神武器。《論語》《老子》《孫子兵法》《三國演義》成為日本企業家的必讀書。他們的企業文化核心------團隊精神正是儒家家族倫理觀念在企業中的應用,無怪乎日本企業文化被稱為「家族主義企業文化」,日本的資本主義被稱為「儒家資本主義」。《孫子兵法》在韓國的銷售量創造了韓國銷售史的最高紀錄,它的精髓可以概括為「智信仁勇嚴」五個字,企業家稱之為「企業的經營指針」。新加坡近幾年恢復了中斷多年的儒家倫理教育,諸如勤勞、節儉、和諧、忠誠等思想。新加坡總理講出了他們這樣做的意圖:「新加坡人越來越西化了,人們的價值觀也由儒家倫理的克勤克儉和為群體犧牲的精神轉為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這樣的價值觀的改變將會嚴重削弱我們的國際競爭實力,從而影響國家的生存與繁榮。」我想,這個看法是頗有見地的。
日本、韓國、新加坡的經驗和教訓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它告訴我們應該積極吸取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拒絕學習的盲目排外是愚蠢的,但我們不能也不應該照搬他們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念。中國傳統文化的消極保守因素應當拋棄,但其重視倫理道德的全體價值觀卻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文化遺產。
日本學者村山孚說得好:「我希望中國朋友在時下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道路上,不要以為只有外國的新奇概念和奧妙的數學公式才是科學,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的文化同樣是實現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宏大源流。」
我想上面一段話不僅對企業家是金玉良言,他同樣提醒我們所有的中國人,別在對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用以鄙視的眼光,我們應該正確定位和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