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三亞發展歷史

三亞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0 02:24:09

Ⅰ 關於三亞的資料

三亞市是海南省的4個地級市之一,駐地吉陽區。簡稱崖,古稱崖州,別稱鹿城。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三亞東鄰陵水縣,西接樂東縣,北毗保亭縣,南臨南海,介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

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2018年,全市年末戶籍人口614647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等20多個民族。

三亞是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又被稱為「東方夏威夷」。2016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三亞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三亞也是同時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及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1)三亞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文化事業

三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較為豐富。《黎族打柴舞》和《崖城民歌》於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記錄,《黎族原始制陶》等7項目分別於2007年和2009年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鑽木取火》等11項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記錄。

醫療衛生

2018年,三亞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36家,其中:醫院21家、基層衛生院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1家、村衛生室127家,門診、診所、醫務室等醫療機構255家。

社會保障

2018年,三亞市參加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272379人,覆蓋率為99.73%;參加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278175人,覆蓋率為99.79%;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26206人,覆蓋率為98.98%;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27005人,覆蓋率為98.99%。

Ⅱ 三亞簡介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位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全市面積1919.58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市區面積37平方公里。東西長91.6公里,南北寬51公里。全境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09.1公里,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面積較大的有西瑁洲島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島1.05平方公里。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黃金海岸線上最南端的對外貿易重要口岸,是中國通向世界的門戶之一。 歷史 三亞古稱崖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多姿多彩。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崖州古城、落筆洞三亞古人類遺址等都蘊涵著豐厚的歷史文化。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漢代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設立了珠崖郡治,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成為我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三亞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韓瑗、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大臣胡銓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是全國四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三亞地處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境內匯集了陽光、海水、沙灘、氣候、森林、動物、溫泉、岩洞、田園、風情等十大風景資源。2007年北京奧組委宣布三亞成為2008北京奧運會國內火炬傳遞的第一站。 區位 三亞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從三亞向東經菲律賓至西太平洋,向南經澳大利亞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廣州出發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國真正的南大門。三亞還是保護南海諸島的後方基地,其戰略位置在國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行政 全市轄兩個管理區、一個辦事處(河東、河西管理區,南海辦事處),10個鎮(藤橋鎮、林旺鎮、紅沙鎮、田獨鎮、羊欄鎮、荔枝溝鎮、天涯鎮、崖城鎮、保港鎮、梅山鎮),3個鄉(高峰、育才、雅亮)。此外還管轄南田、南新、南島、立才、南濱5個國營農場。 人口 三亞市是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2007年底全市總人口(常住人口)91萬人2006年末。人口出生率為12.4‰,人口死亡率為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7‰。多民族聚居,有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1.5%,其中黎族18.8萬人,苗族4304人,回族9076人。語言有普通話、海南話、軍話、邁話、黎話、回輝話、儋州話、蛋家話等。 氣候 年平均降水量1263毫米,6~10月雨季,台風季節往往雨水增多。降水量佔全年的90.2%。三亞港終年無霧。年平均氣溫25.5℃,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28.3℃,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20.7℃。為不規則日潮型,以日潮為主,每月14天為日潮,日潮時最高潮位2.2 米,持續16小時,最低潮位0.6米,平均潮位1.03米,最大潮差2.26米,最小潮差0.06米。平均潮差0.79米。漲潮時水分為兩支流,一支向東南流經碼頭處進入三亞河,流速0.35米/秒;另一支自白排礁缺口向西北流,流速0.35米/秒。落潮流向相反,流速分別為1.08米/秒和0.07米/秒。落潮時間持續8小時,泥沙被落潮帶入大海,港池回淤量較少。 美食小吃 小吃類:港門粉、海南粉、陵水酸粉、抱羅粉、黑豆飯、海南粽子、清補涼、竹筒飯、海南雞飯 美食:藤橋排骨 臨高乳豬 椰子八寶飯 回族鮮魚湯 溫泉鵝 南瓜飯 加積鴨 和樂蟹 文昌雞 東山羊 海南菜、黃流老鴨等 水果:芒果、火龍果、荔枝、龍眼、波羅蜜、榴槤、椰子等。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 公路 海南島的公路從早期的海榆東、中、西三線發展到,現在的東、西兩條高速公路,將全島的主要縣市緊密的聯系了起來,在鐵路運輸不發達的島上高速公路成了島上的交通首選,在東、西二線通車之後一直擔任著重要作用。是島上的交通大動脈。 航空 位於三亞市以西26公里處的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是國內的運輸大機場之一,承擔著三亞通往國內乃至世界的重任。三亞鳳凰國際機場,IATA代碼SYX,位於海南省海南島三亞市中西北部的羊欄鎮鳳凰村,東距三亞市中心約14公里,西距天涯海角旅遊風景區5公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建成於1994年6月,7月1日正式通航。 港口 三亞是海濱城市,當地人自古靠漁業和航運為生,港口自然是三亞的一大窗口,從早期的榆林港到現在的三亞港都見證著三亞的航運發展! 鐵路 三亞地處祖國最南端,鐵路運輸早在解放初期就已經發揮作用了,原有鐵路走西線,環線鐵路原為窄軌鐵路,始建於四十年代,後毀於風災。新中國建立後,於1956年開始重建石碌至八所段52公里,以後建成八所至三亞段166公里,共長218公里,另外自六香至安游修支線19公里。以上各段均為標准軌距。三亞站在海南省三亞市內,建於1960年。離六鄉站5公里,隸屬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海南鐵路總公司管轄。現為二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2006年歷史性的跨越,粵海鐵路順利通車,標志著海南從此能坐火車順利離開。瓊州海峽已經不是天塹,海底隧道正在規劃,到時大陸與海南的交通將更為方便! 海南東環鐵路 海南東環鐵路概算總投資181.88億元,計劃於2010年第三季度建成。海南東環鐵路由鐵道部與海南省合資建設,項目資本金按總投資的50%考慮,其中,鐵道部和海南省各出資50%,並積極尋求其他出資者。鐵道部出資人代表為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海南省出資人代表為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東環輕軌如今已動工,到時三亞至海口只要區區幾十分鍾! [編輯本段]城市代表 三亞名片:美麗三亞、浪漫天涯 三亞市歌:《請到天涯海角來》 三亞市樹:椰樹、酸豆樹 三亞市花:三角梅 三亞市鳥:白鷺 三亞旅遊形象大使:陳楚生 三亞形象大使:張梓琳 三亞城市門戶網:三亞政府網 三亞晨報:? 《三亞晨報》1994年1月3日創刊,是中共三亞市委機關報,是海南省三家黨報之一(另兩家為《海南日報》、《海口晚報》)。歷經11年的發展,報紙從周一報到周六報,從四版到八版,從黑白版到天天彩版,從傳統版式到時尚版面。報社現有員工60人,其中采編人員36人(高級編輯2人,主任編輯、主任記者8人,中級職稱18人,初級職稱12人)。 區位 三亞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從三亞向東經菲律賓至西太平洋,向南經澳大利亞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廣州出發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國真正的南大門。三亞還是保護南海諸島的後方基地,其戰略位置在國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三亞市設2個管理區,轄6個鎮(海棠灣鎮、田獨鎮、鳳凰鎮、崖城鎮、天涯鎮、育才鎮),境內有5個國有農場:國營南田農場、國營南新農場、國營南島農場、國營立才農場、國營南濱農場。 河西區(虛擬街道辦) 位於三亞河、三亞灣之間,是三亞城市中心區。轄15個社區:儋州村社區、群眾街社區、建設街社區、紅旗街社區、朝陽路社區、友誼路社區、機場路社區、金雞嶺社區、西島社區、榆港社區、南海社區、新建社區、和平社區、光明社區、春園社區。 河東區(虛擬街道辦) 東隔三亞河與河西區為鄰,西面、北面是田獨鎮,南面是大東海海灣。轄11個社區、2個村:月川社區、臨春社區、榕根社區、鹿回頭社區、港門村社區、商品街社區、下洋田社區、紅郊社區、紅沙社區、丹州社區、大東海社區、海羅村、東岸村。 海棠灣鎮 位於田獨鎮以東,三亞市東端。轄3個社區、19個村:永寧社區、林旺社區、藤海社區、藤橋村、龍樓村、營頭村、龍海村、椰林村、東溪村、海豐村、升昌村、青田村、江林村、龍江村、庄大村、林新村、鳳塘村、洪李村、北山村、三灶村、灣坡村、鐵爐村。 田獨鎮 位於河東區以北、以西。轄2個社區、17個村:新村社區、荔枝社區、田獨村、中廖村、大茅村、安羅村、六道村、博後村、六盤村、龍坡村、干溝村、榆紅村、紅土坎村、新紅村、羅逢村、紅花村、抱坡村、落筆村、南丁村。 鳳凰鎮 位於河西區以北。轄3個社區、13個村:回新社、回輝社區、羊新社區、檳榔村、妙林村、海坡村、新聯村、羊欄村、水蛟村、梅村村、桶井村、台樓村、抱前村、抱龍村、立新村、扎南村。 崖城鎮 位於鳳凰鎮以北以西。轄7個社區、23個村:東關社區、雀信社區、東京社區、中和社區、龍港社區、文明社區、梅聯社區、城東村、拱北村、崖城村、城西村、水南村、大蛋村、南山村、抱古村、北嶺村、赤草村、港門村、乾隆村、臨高村、保平村、鹽灶村、海棠村、梅東村、長山村、鳳嶺村、三千米村、梅西村、三更村、鎮海村。 天涯鎮 轄1個社區、7個村:馬嶺社區、黑土村、布甫村、紅塘村、塔嶺村、文門村、過嶺村、華麗村。 育才鎮 轄原屬崖城鎮的明善、雅林、雅亮、青法、抱安等5個村委會和原天涯鎮的那受、那會、馬亮、龍密、馬腳等5個村委會,面積約314.9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6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地設在省際公路天新線17公里處。 三亞市樹 三亞的市樹有兩種,分別是椰樹和酸豆樹。 椰樹是一支充滿激情的歌;椰樹是一首充滿希望的詩;椰樹是一幅充滿生機的畫。我們面前出現了一幅幅染透綠色的畫面,我們的面前吹來陣陣沁人心脾的椰風,彷彿我們嗅到了椰子的乳香,沉浸在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中。 椰樹渾身是寶。椰子可以加工成多種多樣的食品和飲品,成為海南打向世界的拳頭產品。椰子汁、打向世界的拳頭產品。椰子汁、肉、根、殼均可入葯,椰油可製成高級化妝品。海南的椰雕工藝源遠流長,精湛奇巧,在古代被作為面天貢品。 酸豆樹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同時也是三亞市市樹,現只有雲南和海南才有,因為酸豆樹全身都是酸的,而且其果實在成熟時會分泌一種氨基酸,所以海南本地人都用其嫩樹葉、果實和鮮魚一起熬湯喝據說對身體非常滋補,特別是對孕婦。這片就是酸豆林。酸豆樹從葉到果,無處不酸,如果您嘗嘗它的果子,就永遠不會忘記它的大名了。 城市環境 三亞市區坐落在這樣一種幽美的以山、海、河為特點的自然環境之中,城市的建設注意城市與自然景觀環境、生態環境的協調關系,「山——海——河——城」巧妙組合,渾然一體,構成了三亞市區獨特的環境特色。 三亞市區環境極為獨特,山、海、河三種自然美景集中一地,構成了三亞市特有的自然景觀。市區三面環山,北有抱坡嶺,東有大會嶺、虎豹嶺和海拔394米的高嶺(狗嶺),南有南邊嶺,形成環抱之勢,山嶺綿延起伏、層次分明;同時,山脈的延伸將市區分成若干青山圍成的空間,為城市不同地區提供了各具特色的空間景觀環境。海上回望,群山如綠色屏障輝映出三亞市的嫵媚多姿。眾多山頭也提供了眺望大海、河灣和城市景觀的制高點。三亞面臨南海,海灣較多,眾多海灣各有佳景。處於市區的大東海、小東海、三亞灣與市民生活的關系最為密切。海上的東、西二島彷彿是面向南海的一張大門,為寬闊的海面增加了層次感,海霧飄過,兩島掩其中,平添了幾分神秘;漫步沙灘,作為三亞市標志的鹿回頭隱約可見。三亞有東、西二條河穿過市區,二條河交叉南匯於南邊海,北匯於中島端,自然岸線曲折多變,上游水網縱橫交錯,兩岸自然生長的紅樹林綠影婆娑,時有水鳥飛弋,魚躍錦鱗,景緻優美,生機盎然。 人口就業三亞市常住人口為73.6萬人,戶籍人口為52.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約為25.69萬人,鄉村人口約為26.71萬人。三亞聚居了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3.1%,其中以黎族人口居多,約20.5萬人,苗族人口約3533人,回族人口約7716人。 2006年末,三亞常住人口為53.6萬人,比上年增加1.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人口死亡率為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7‰。多民族聚居,有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1.5%,其中黎族18.4萬人,苗族3407人,回族7096人。語言有普通話、海南話、軍話、邁話、黎話、回輝話、儋州話、蛋家話等。 2007年末,三亞常住人口55萬人,戶籍人口53.52萬人,其中農墾系統人口6.89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5‰以下,人口再生產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良性軌道。 2006年末三亞城鄉從業人員26.81萬人,比上年增加0.76萬人。其中,國有、集體、股份制、「三資」等單位從業人員5.03萬人,增加0.21萬人;私營個體從業人員4.43萬人,增加0.17萬人。通過多種途徑使2893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3%,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年末農村勞務輸出1.4萬人,比年初增加0.62萬人。 2007年就業工作成效顯著。我市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動陽光培訓工程,城鎮和農村就業形勢不斷向好。2007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99萬個,比上年增加94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53萬人。

Ⅲ 三亞的簡介

三亞是全國最大經濟特區海南省的第二大城市。 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樞紐;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黃金海岸線上最南端的對外貿易重要口岸;是祖國的南大門;是建設中的國際熱帶海濱風景旅遊新城。

三亞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從三亞向東經菲律賓至西太平洋,向南經澳大利亞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廣州出發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國真正的南大門。三亞還是保護南海諸島的後方基地,其戰略位置在國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三亞古稱崖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1992年3月考古學家在落筆洞發現了一萬年前的三亞人遺址,把海南人類歷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是目前已知海南島最早的人類居住遺址,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舊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處遺址;沿海一帶還發現古波斯人的墓群。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漢代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設立了珠崖郡治,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成為我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三亞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韓瑗、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大臣胡銓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公元1912年,崖州改為崖縣,1950年4月崖縣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1954年10月中共崖縣縣委、縣政府及直屬機關從崖城搬到三亞。1958年與保亭、陵水及萬寧興隆牛漏地區合並為崖縣(大縣),1959、1961年先後分開,設置保亭、陵水縣。崖縣保留現轄區域。1984年5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崖縣設立三亞市(縣級)。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同年12月30日,三亞地級市正式成立,掛牌辦公。
市區三面環山,北有抱坡嶺,東有大會嶺、虎豹嶺和海拔393米的高嶺(狗嶺),南有南邊嶺,形成環抱之勢,山嶺綿延起伏、層次分明;同時,山脈的延伸將市區分成若干青山圍成的空間,為城市不同地區提供了各具特色的空間景觀環境。海上回望,群山如綠色屏障輝映出三亞市的嫵媚多姿。眾多山頭也提供了眺望大海、河灣和城市景觀的制高點。三亞面臨南海,海灣較多,眾多海灣各有佳景。處於市區的大東海、小東海、三亞灣與市民生活的關系最為密切。海上的東、西二島彷彿是面向南海的一張大門,為寬闊的海面增加了層次感,海霧飄過,兩島掩其中,憑添了幾分神秘;漫步沙灘,作為三亞市標志的鹿回頭隱約可見。三亞有東、西二條河穿過市區,二條河交叉南匯於南邊海,北匯於中島端,自然岸線曲折多變,上游水網縱橫交錯,兩岸自然生長的紅樹林綠影婆娑,時有水鳥飛弋,魚躍錦鱗,景緻優美,生機盎然。

Ⅳ 三亞的發展和變化

20年前,三亞好比『漁村小妹』,20年後,三亞歷經歲月變遷,出落成了國際『大美女』。」三亞市副市長李柏青說,三亞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是世界上熱帶旅遊資源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旅遊產業的發展,見證了三亞20年的變化。 主城區擴大了兩倍 1987年,海南籌備建省辦特區前夕,三亞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同年9月26日,經中央批准,三亞升格為地級市。20年來,三亞從一個南海小漁村蛻變為風情萬種的濱海旅遊城市。歷經20年坎坷變遷,三亞已不再是雜草叢生的海灘荒地,主城區面積擴大了兩倍;三亞已發展成中國最南端一個國際性熱帶濱海旅遊城市,南海上一顆晶瑩璀璨的明珠。三亞以獨特的東方熱帶城的風貌傾倒了世界各地的遊客。 旅遊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1988年前,守著世界罕見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三亞對旅遊的認識比較模糊。當時天涯海角管理處剛剛成立,「天涯海角」只是保護性地向遊人開放,處於一種自然的狀態。20年後的今天,三亞擁有旅遊景區(點)23處,其中南山、大小洞天獲國家5A級景區,天涯海角、亞龍灣、蜈支洲島獲國家4A級景區。與旅遊產業相配套的度假酒店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崛起,20年間,三亞擁有旅遊酒店171家,五星級和按五星級標准建造的有17家,成為全國高星級酒店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希爾頓、凱賓斯基、埃德瑞、萬豪等一批國際知名酒店管理集團陸續入駐三亞,使三亞成為跨國公司和管理集團的小「聯合國」,從整體上提升了三亞國際旅遊份額和市場競爭力。 2.2億改造城市景觀 三亞升格為地級市後幾年,剛起步的三亞城市建設就親歷和見證了海南房地產泡沫破滅後的慘淡,總建築面積達130萬平方米的120幢爛尾樓曾是這座城市心頭最深的傷痛。 從2000年開始,三亞市政府採取「以拆促建,拆建結合」的舉措處置停緩建工程。大東海「炸樓」一時成為轟動全國的消息。 2003年,舊城改造戰役打響。三亞先後投入約2.2億元進行「兩河三岸」景觀建設,改造東西兩河三路及泊岸景觀建設工程、東西河兩座景觀步行橋工程和臨春橋等3座舊橋改造裝飾工程。新建了45處街頭游園綠地, 「山、海、河、城」相互交融,盡顯熱帶濱海城市景觀特色。 財政收入增長122倍 三亞1987年全市生產總值14756萬元,農業總產值13779萬元,全市25萬農業人口尚有一半未脫貧。海南建省辦特區20年來,2007年,三亞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22.32億元,比1987年增長15.8倍。全市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2.09億元,比1987年增長122.3倍,年均增長27.2% 。 2007年,三亞市旅遊酒店接待國內過夜遊客486.23萬人次,是1987年的44.16倍;接待境外過夜遊客52.20萬人次,是1987年的17.52倍。2007年,全市旅遊總收入80.11億元,相當於全市GDP的60%以上。旅遊業成為三亞的龍頭產業、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三亞逐步向中國首選、亞洲一流、世界著名的國際熱帶濱海旅遊城市邁進。 三亞成功地舉辦了第53屆、54屆、55屆世界小姐總決賽,以及新絲路模特大賽等享譽國際的大型活動。 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江澤林表示,三亞市已具備了加快發展的條件,走上了一條健康發展道路,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Ⅳ 三亞的歷史概況

三亞市是古崖州的歷史建制沿革,自西漢開疆海南後,歷代漢、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朝,崖城鎮便一直作為臨振縣、臨振郡、振州、崖州、珠崖軍、吉陽軍,崖州直隸州的行政首府治所。崖城鎮堪稱「兩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治所」之地。
·公元1912年,崖州改為崖縣
·1950年5月崖縣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
·1954年10月中共崖縣縣委、縣政府及直屬機關從崖城搬到三亞
·1958年與保亭、陵水及萬寧興隆、牛漏合並為崖縣(大縣)
·1984年5月19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撤銷崖縣設立三亞市(縣級)
·1987年9月26日,中國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
三亞:久遠的歷史足音
三亞,中國南海之濱風光綺麗的旅遊城市。它聚集了陽光、海水、沙灘、氣候、森林、動物、溫泉、岩洞、風情、田園等十大風景資源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三亞地處祖國邊陲,北面環山,南面臨海,是個山河海相匯交融的城市,陸地總面積19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4萬人。轄區設置兩區、五鎮和五個國營農場,兩區是河東、河西工委, 五鎮是崖城、天涯、鳳凰、田獨、海棠灣鎮,五個國營農場是南田、南新、立才、南島、南濱農場,是一個黎、苗、回、漢多民族聚居和文化多元化、風俗個性化的地區。
三亞從一個濱海小漁鎮迅速成長為中國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和世界旅遊目的地,從本土城市向移民城市發展,從區域城市向國際都市發展,成為中華民族和世界人民共同擁有的大花園。「讓世界了解三亞,讓三亞走向世界」已成為三亞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目標與動力。改革開放以來,三亞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裡,已經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佳魅力城市」等一塊塊「金字招牌」,佐證了三亞的歷史巨變。
三亞的歷史溯源
三亞古稱崖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人傑地靈。1992年10月及次年11月兩次,在三亞荔枝溝境內的落筆洞(距三亞市區約15公里三亞學院前)里,考古學家發現了一萬年前的三亞人遺址,是目前已知海南島最早的人類居住遺址,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舊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處遺址,它把海南人類歷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該遺址的發現,證明了曾經有一支古人類在這里的熱帶雨林中繁衍生息,落筆洞也成為目前發現的海南最早的人類活動的始點。
據專家介紹,遠在一萬年前,「三亞落筆洞人」主要從事狩獵、捕撈和採集等生產活動,過著原始的穴居生活,繁衍生息,在蠻荒時代創造出海南島的遠古文化。這也說明海南島遠古文化與大陸遠古文化是一脈相承的。落筆洞人類史前文化遺址的發現,給三亞的歷史文化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說明,三亞在一萬年以前,就有海南的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史前文化,這也有力地證明:三亞的早期開發時間,不亞於國內其他地區,「三亞人」是開發海南島的偉大先驅。此外, 海棠灣沿海一帶還發現了古波斯人的墓葬群,更可證明三亞歷史文化積淀是何其豐厚且多元化。
早在西漢元封元年(前110),三亞市就序列於中國版圖。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三亞一直被稱為「窮荒絕島」、「鬼門關」、「天涯海角」,但溯自隋、唐以來1400年間,它與中原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聯系從未中斷。它曾是隋朝譙國冼太夫人的「湯沐邑」;唐朝大和尚鑒真漂流登岸和傳道講經之地;唐、宋兩代曾有7位名相、名臣被貶到三亞。中原衣冠人物之南來,客觀上在當地起了敷揚教化的作用,留下了諸多歷史悠久的人文勝跡,沉澱了三亞燦爛的歷史文化基礎。據歷史考究,延及宋、元、明朝時期,三亞的經濟得於初步發展,棉紡業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黃道婆早年向本地黎族婦女學紡織技術的故事就是歷史的見證。這一時期,崖州大地還涌現出了「瓊州三星」之一的嶺南巨儒鍾芳。

Ⅵ 三亞酒店的發展歷程

三亞酒店最早發展在大東海。有南中國。金陵度假村。等酒店。後來才在三亞灣和亞龍灣蓬勃發展起來的。你可以去淘游網看看

Ⅶ 關於海南三亞的介紹

海南三亞
區位概況

基本情況

三亞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位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全市面積1919.58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市區面積37平方公里。東西長91.6公里,南北寬51公里。全境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09.1公里,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面積較大的有西瑁洲島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島1.05平方公里。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黃金海岸線上最南端的對外貿易重要口岸,是中國通向世界的門戶之一。

歷史
三亞古稱崖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多姿多彩。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崖州古城、落筆洞三亞古人類遺址等都蘊涵著豐厚的歷史文化。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漢代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設立了珠崖郡治,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成為我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三亞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韓瑗、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大臣胡銓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是全國四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三亞地處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境內匯集了陽光、海水、沙灘、氣候、森林、動物、溫泉、岩洞、田園、風情等十大風景資源。2007年北京奧組委宣布三亞成為2008北京奧運會國內火炬傳遞的第一站。
區位
鳥瞰三亞 三亞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從三亞向東經菲律賓至西太平洋,向南經澳大利亞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廣州出發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國真正的南大門。三亞還是保護南海諸島的後方基地,其戰略位置在國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行政
全市轄兩個管理區(河東管理區、河西管理區)、一個辦事處(南海辦事處),10個鎮(藤橋鎮、林旺鎮、紅沙鎮、田獨鎮、羊欄鎮、荔枝溝鎮、天涯鎮、崖城鎮、保港鎮、梅山鎮),3個鄉(高峰、育才、雅亮)。此外還管轄南田、南新、南島、立才、南濱5個國營農場。
人口
三亞市是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6.5萬人,戶籍人口54.58萬人,其中農墾系統人口6.62萬人,為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多民族聚居,有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1.5%,其中黎族18.8萬人,苗族4304人,回族9076人。語言有普通話、海南話、軍話、邁話、黎話、回輝話、儋州話、蛋家話等。

氣候
年平均降水量1263毫米,6~10月雨季,台風季節往往雨水增多。降水量佔全年的90.2%。三亞港終年無霧。年平均氣溫25.5℃,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28.3℃,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20.7℃。為不規則日潮型,以日潮為主,每月14天為日潮,日潮時最高潮位2.2 米,持續16小時,最低潮位0.6米,平均潮位1.03米,最大潮差2.26米,最小潮差0.06米。平均潮差0.79米。漲潮時水分為兩支流,一支向東南流經碼頭處進入三亞河,流速0.35米/秒;另一支自白排礁缺口向西北流,流速0.35米/秒。落潮流向相反,流速分別為1.08米/秒和0.07米/秒。落潮時間持續8小時,泥沙被落潮帶入大海,港池回淤量較少。三亞四季寒暑變化不大,屬我國冬季避寒勝地。一年四季適合旅遊。三亞最佳旅遊時間是每年九月到來年四月。
美食小吃
小吃類:港門粉、海南粉、陵水酸粉、抱羅粉、黑豆飯、海南粽子、清補涼、竹筒飯、海南雞飯
美食:藤橋排骨 臨高乳豬 椰子八寶飯 回族鮮魚湯 溫泉鵝 南瓜飯 加積鴨 和樂蟹 文昌雞 東山羊 海南菜、黃流老鴨等
水果:芒果、火龍果、荔枝、龍眼、波羅蜜、榴槤、椰子等。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
公路
海南島的公路從早期的海榆東、中、西三線發展到,現在的東、西兩條高速公路,將全島的主要縣市緊密的聯系了起來,在鐵路運輸不發達的島上高速公路成了島上的交通首選,在東、西二線通車之後一直擔任著重要作用。是島上的交通大動脈。
航空
三亞灣的黃昏 位於三亞市以西26公里處的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是國內的運輸大機場之一,承擔著三亞通往國內乃至世界的重任。三亞鳳凰國際機場,IATA代碼SYX,位於海南省海南島三亞市中西北部的羊欄鎮鳳凰村,東距三亞市中心約14公里,西距天涯海角旅遊風景區5公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建成於1994年6月,7月1日正式通航。
港口
三亞是海濱城市,當地人自古靠漁業和航運為生,港口自然是三亞的一大窗口,從早期的榆林港到現在的三亞港都見證著三亞的航運發展!
民族宗教
三亞市是漢、黎、苗、回等多民族聚居地區,全市總人口55.41萬人(2007年統計),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1.93萬人,占總人口的41.8%。少數民族以黎、苗、回族為主,黎族有20.83萬人,占總人口的39.8%,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5%;苗族3382人,占總人口的0.65%,佔少數民族人口的1.54%;回族7185人,占總人口的1.4%,佔少數民族人口的3.3%;其它少數民族人口433人,占總人口的0.08%,佔少數民族人口的0.20%。黎族主要分布在一個區、六個鎮,即:河東區、海棠灣鎮、田獨鎮、鳳凰鎮、天涯鎮、崖城鎮和育才鎮;苗族主要分布在鳳凰鎮的高峰地區,育才鎮的雅亮地區;回族主要分布在鳳凰鎮的回輝和回新兩個居委會。 黎苗歌舞是三亞舞蹈藝術的代表,其舞姿態提煉於狩獵耕作基本動作,其旋律提煉於民間傳統歌謠。每逢豐收,新春佳節,「三月三」黎苗同胞不約而同,攜到帶子,來到村寨開闊之地燃起火把,敲響銅鑼,舞起「打鹿舞」、「鹿回頭」、「椰殼舞「等歡慶舞蹈,自娛樂自樂,唱也融融,舞也融融。其中《跳柴舞》被評為全國優秀舞蹈節目,並被定為全國少數民族保留舞蹈之一。姿態各異的椰工藝品、貝雕工藝品及各種海洋動物標本、蝴蝶標本,是三亞新近崛起於海南旅遊商品市場的工藝美術新品種。個人退熱貼七情人前3熱情頭發未股改調停人任讓我認為惹我任務二
三亞20個「中國之最」
1、中國最南端的濱海城市。
2、中國日照時間最長的城市,全年有近300天艷陽高照。
3、中國年均溫度最適宜的城市,年平均氣溫25.4℃。
4、中國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負氧離子含量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
5、中國最長壽的地區(人均壽命80歲)。百歲以上老人,海南省有400多人,三亞市70多人。
6、中國最佳養生城市,被譽為天然氧吧、康復中心。
7、中國人居環境最佳城市,有海水、沙灘、陽光、氣候、動物、植物、岩洞、溫泉、森林等度假休閑要素。
8、有中國最大最美的平民海灣--三亞灣,有17公里沙灘、浴場、椰林、綠草、鮮花、濱海路相伴。
9、被聯合國譽為「世界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10、中國首選度假過冬及療養觀光旅遊、休閑度假目的地。
11、中國唯一的熱帶濱海國際旅遊城市。
12、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
13、第一批全國生態示範區。
14、中國旅遊業收入相當於全市總產值最高的城市(2005年68.78%)。
15、世界最大的金玉佛像--南山「金玉觀世音」聖像高3.8米,共動用黃金100多公斤,南非鑽石120多克拉,翠玉100多公斤,紅藍寶石、祖母綠、珊瑚、松石、珍珠等奇寶千粒,價值1.92億元,裝有釋迦牟尼佛祖舍利一顆、古佛舍利一顆。1999年,金玉觀音聖像載入吉尼斯世界大全。
16、三亞南山海上觀音聖像高108米,為世界之最,2005年4月已開光。
17、中國第一個世界小姐總決賽舉辦地。2003、2004、2005連續三年在三亞舉辦世界小姐總決賽。
18、世界最大的硯台--「天下第一硯」現在南山。
19、中國第一家五星級度假酒店--亞龍灣凱萊度假酒店。
20、中國最大最佳潛水基地--亞龍灣潛水基地。
[編輯本段]三亞旅遊
大東海潛水就像不到長城非好漢一樣,有人說,到海南不到三亞,等於沒有到海南。不斷開發的新景區,不斷完善、不斷創新的老品牌,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前來旅遊休閑、觀光度假。亞龍灣、貝殼館、蝴蝶谷、南山佛教文化苑、南山海上觀音、愛心大世界、天涯海角民族風情園、鹿回頭公園、白鷺公園、鳳凰廣場,或以自然風光取勝,或以歷史遺跡引人駐足,或以宗教文化、人文關懷、民俗風情打動人心,或以國際品牌酒店林立、游樂設施齊全、服務親切到位而成為度假休閑勝地,讓遊人留連忘返……
三亞旅遊特色
潛水、戶外旅遊、海上運動、高爾夫球、生態旅遊、濱海旅遊、度假休閑旅遊。
[編輯本段]三亞購物
三亞旅遊購物從無到有。
過去,三亞僅有紅旗街一條購物街。如今,夏日百貨、一方百貨、天鴻商場、明珠廣場(查看地圖)、天成貨倉、旺豪超市、解放路步行街,創新五樓(主要分六層,一層主要經營手機,MP3、4,二三層主要經營電腦及辦公設備,四五六主要經營服裝類),等多處購物中心,為市民和海內外遊客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選擇。在游覽三亞的旅遊勝地之後,遊客們都會逛商場、進超市,在琳琅滿目的海南三亞土特產品中,搜尋稱心如意的歸家禮物,高高興興地把「海南三亞」帶回家鄉……
三亞的變化是巨大的,特別是旅遊業的飛速發展,令世人矚目。作為一名普通的三亞市民,我為她感到無比自豪、無比驕傲! 千言萬語,不能道盡我想要述說的心聲。歸結起來一句話:「美麗三亞,浪漫天涯。」這是三亞的城市名片,也是三亞20年發展的縮影和真實寫照。

Ⅷ 三亞的歷史沿革

三亞歷史悠久,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時成為中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三亞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韓瑗、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大臣胡銓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現崖州區),對三亞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公元前110年(西漢元封元年),序列於中國版圖。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升崖州為直隸州,領萬安、陵水、昌化、感恩四縣。
1912年,廢直隸州,設崖縣。
1949-1950年,為榆亞特區。
1950年4月崖縣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
1954年10月中共崖縣縣委、縣政府及直屬機關從崖城搬到三亞。
1958年與保亭、陵水及萬寧興隆牛漏地區合並為崖縣(大縣),1959、1961年先後分開,設置保亭、陵水縣。崖縣保留現轄區域。
1961年5月改三亞鎮。
1962年11月三亞鎮和三亞公社合並。
1964年6月恢復三亞鎮建制。
1984年5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崖縣設立三亞市(縣級)。
1984年11月,三亞鎮被撤銷,籌備成立河東、河西街道辦事處。
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
1987年12月30日,三亞地級市正式成立,掛牌辦公。
1988年5月,成立河東、河西管理區。
2014年2月11日,國務院批復三亞市撤六鎮新設四區,分別為吉陽區、天涯區、海棠區、崖州區。
2015年1月2日,三亞市「撤鎮設區」新設立的四個區天涯區、海棠區、吉陽區和崖州區正式掛牌成立。
2015年6月1日起,三亞市可行使地方立法權,制定地方性法規。

Ⅸ 海南三亞有什麼歷史文化

「三亞」因三亞河(古名臨川水)有三亞東西二河至此會合,成「丫」字形版,故取權名「三亞」。三亞市古時稱為崖州,它雖然位於祖國的最南端,卻受中原文化的潤澤、影響深遠,有著燦爛的文化。這里是崖州古代、近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存較多文物古跡。

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漢代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設立了珠崖郡治,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成為我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唐代宰相韓瑗、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大臣胡銓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9)三亞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12月30日,三亞地級市正式成立,掛牌辦公。

1988年5月,成立河東、河西管理區。、

2014年2月11日,國務院批復三亞市撤六鎮新設四區,分別為吉陽區、天涯區、海棠區、崖州區。

2015年1月2日,三亞市「撤鎮設區」新設立的四個區天涯區、海棠區、吉陽區和崖州區正式掛牌成立。6月1日起,三亞市可行使地方立法權,制定地方性法規。

Ⅹ 三亞的名字由來

之所以被稱之為三亞河是因為它在靠近入海口處時分成東河、西河,其流入大海處回形狀呈「丫」答字形。此處是個天然良港,後來一些漁民從此上岸,成為城市的起源地。

定居這里的人形象地把該河稱之為三丫。本地方言「丫」與「亞」同音,後來逐漸被人稱之為三亞河。(三亞歷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瓊台志》已有「三亞村」、「三亞里」的記載。「三亞」因三亞河(古名臨川水)有三亞東西二河至此會合, 成「丫」字形, 故取名「 三亞)。

(10)三亞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地理坐標介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

三亞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58.65千米,有大小港灣19個。

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

閱讀全文

與三亞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