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曲阜孔廟的有什麼歷史背景
曲阜孔廟始建復於孔子死後第二年(前制478)。當時魯國哀公把孔子生前所居之地立為廟,「歲時奉祀」。那時僅「廟屋三間」。到了西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劉邦至魯,第一次用祭天的儀式(太牢)來祭孔子。後來漢武帝劉徹納董仲舒之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孔子更為尊崇。歷代皇帝又不斷給孔子加封謚,謚為「褒成宣尼公」、「文宣王」、「至聖文宣王」、「大成至聖文宣王」、「至聖先師」、「大成至聖先師」等。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從東漢桓帝永興二年(154),劉志下令修孔廟,至清雍正「發帑金令大臣等督工監修」,先後大修十五次,中修、小修不計其數。如今孔廟已是一個巨大的建築群,其中包括三殿一閣、三祠一壇、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五十四門等。孔廟四周築紅牆,其佔地達三百二十七畝。廟內共有九進貫穿在長達1公里的中軸線上。前三進院落為整個廟宇的「引導」,從第四進起進入主要建築區域。由同文門至後寢宮的五進院落,分左中右三路,中軸線上有奎文閣、大成殿等高大建築。
❷ 「孔廟」有什麼意義
孔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回為中國古代答文化樞紐之地。
❸ 孔廟和國子監的歷史意義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版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權。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❹ 孔廟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
作為祭祀孔子的廟宇,孔廟建築群時間久遠,是集歷史、建築、雕刻、繪畫、專書法等成就於一體的古屬老殿堂。
它不僅是歷代統治者尊儒祭孔活動的歷史見證,也是綜合體現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更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孔廟自始建以來,對我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❺ 孔廟和國子監有什麼歷史意義
孔廟
【文化遺產及其價值】
批准時間:1994.12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遺產遴選標准: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根據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V)(VI)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孔子是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中國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廟宇、墓地和府邸位於山東省的曲阜。孔廟是公元前478年為紀念孔夫子而興建的,千百年來屢毀屢建,到今天已經發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築群。孔林里不僅容納了孔夫子的墳墓,而且他的後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里。當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擴建成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築群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應歸功於2000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國子監
國子監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分布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辟雍、彝倫堂、敬一亭。東西兩側有四廳六堂,構成傳統的對稱格局,是我國現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辦大學建築
具體的參加網路
http://ke..com/view/7406.htm
❻ 孔廟的作用是什麼
「仁義禮樂」是儒家之道,政治對儒道的汲取是為了建立有序社會,實現專制統治。所以後人說:
孔子以道設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
由此可以看出,孔廟祭祀孔子,其主要目的就是推崇他所創立的思想學說。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曲阜孔廟及後來在各地建立的孔廟,對於推動中華民族的融合與統一功不可沒。
據文獻記載,古代在封建國家政令的要求下,無論是中原內地,還是邊陲地區,都曾設有孔廟。
後人有記載:
自唐以來,州縣莫不有學,則凡學莫不有先聖之廟。
例如遼時的上京、中京、西京都設有國子監,其旁建有孔子廟,按時祭祀先聖先師。其下各州、縣學也都有孔子廟。金朝沿襲遼制,除上京國子監有孔子廟而外,州縣也建有廟學。
封建王朝的重視,使孔廟遍布各地。在邊陲雲南,元朝在雲南建立行省後,於1278年在昆明建孔子廟。此後,大理、建水、通海、石屏等地也紛紛建立孔廟並使之制度化。
到清末時,雲南全省除個別極邊遠的地方外,差不多所有州縣都有孔廟了。這些孔廟的建立,大大改善了當地文化教育的發展。
孔廟對民族融合的促進作用,不僅表現在各個地區廣設孔廟上,還表現在各個民族對孔廟的態度上。
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而非僅被漢族所壟斷,這從孔廟建築者的族別上很容易看出來。南北朝時期鮮卑族的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是史載最早在曲阜以外的城鎮修建「先聖廟」祭祀孔子的皇帝。
女真族在進入中原、建立金朝後,代代皇帝尊孔祀孔,修建孔廟,如山西平遙文廟仍保留有金朝建築的格局。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不僅在大都修建孔子廟,奠定了北京孔廟的規格,還將孔子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為歷代帝王封贈孔子的最高謚號。
清王朝的滿族統治者則在建立清朝而未入主中原之前已奉行祭孔大典,並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孔廟。
中華56個民族共奉孔子為「先聖先師」,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緩和了民族矛盾,促進了各民族的不斷統一。
同時,儒家文化規范了中華民族各階層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並成為一種理念,是促進中華各民族加強團結攜手並進的精神紐帶。
孔廟還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孔廟見證了我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發展歷程。在各地孔廟的發展史上,留下了豐富的遺存和資料。
通過對有關孔廟歷史的研究,可以了解孔廟建築與祭孔活動的興衰,透視我國封建時代政治、經濟發展的狀況,對儒家乃至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演變進行深入的探討。
❼ 曲阜孔廟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曲阜孔廟始建於孔子死後第二年(前478)。當時魯國哀公把孔子生前所居之地版立為廟,「歲時奉祀」。那時權僅「廟屋三間」。到了西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劉邦至魯,第一次用祭天的儀式(太牢)來祭孔子。後來漢武帝劉徹納董仲舒之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孔子更為尊崇。歷代皇帝又不斷給孔子加封謚,謚為「褒成宣尼公」、「文宣王」、「至聖文宣王」、「大成至聖文宣王」、「至聖先師」、「大成至聖先師」等。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從東漢桓帝永興二年(154),劉志下令修孔廟,至清雍正「發帑金令大臣等督工監修」,先後大修十五次,中修、小修不計其數。
❽ 孔廟的歷史變遷
徐聞孔廟始建於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後屢經修葺,並隨縣治變遷而多次易址。
現徐聞一中校園內的這座孔廟始建於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是當時徐聞縣治的學宮,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比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湯顯祖與知縣熊敏捐資創建的貴生書院,老了近一百年呢,更不要說後來的登雲塔(建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了,真可謂天南徐聞的一座老寶貝。
隨著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科舉制度的終結,縣學改為徐聞縣高等小學堂,後在1938年沿襲為現在的徐聞縣第一中學。可以說,沐浴這孔廟學宮的前生今世,徐聞一中這塊尊孔尚儒之地,歷時七百餘年書聲不斷!
1986年縣政府撥款重修大成殿。1990年一中自籌資金修復泮池。孔廟古碑石刻很多,但大部分散失,現存較好的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司寇真像碑》、《鎮石泰山石敢當》、《署邑侯陸公修建文廟碑》、《義學芳名碑》,還有一道學宮題名碑,現失落在西門村委會。
抱鼓石一對保存完好。兩株古枇杷,長勢盎然,枝葉繁茂,被譽為「甘棠雨露」。古人對孔廟非同小可,過去孔廟左右兩側牆外,都豎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碑。不論是多大的官,來孔廟都不能躍馬揚威,只能畢恭畢敬,乖乖下馬步行,否則不可開交。
公元2012年2月,這座古老建築註定迎來了又一個永載史冊的時刻。中共徐聞縣委書記鍾力、徐聞縣縣長林海武等到徐聞一中調研文物古跡時,當即拍板調撥經費100萬元修繕孔廟。徐聞文廟,徐聞教育史上的一處寶貴文化遺產,是一本需要細細品讀的歷史典籍。它傳承的是泱泱中華五千多年的厚重歷史文化,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得好好保護它。
❾ 孔廟的歷史價值,詳細些,謝謝
孔廟本來就是最高來的文化殿堂源,又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積累著文化藝術,每一座孔廟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館,其建築、碑刻、禮器、樂器以及祭祀禮儀、音樂、舞蹈等等都是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國際地位的越來越重要,文化大國的形象也越來越重要,孔廟的功能也遠遠超出了紀念性建築的本身含義,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孔廟的存在,體現了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在未來的發展中,孔廟將承擔著文化傳承與教化、促進中華民族融合與統一的雙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