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會計發展歷史論文

會計發展歷史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20 00:21:03

① 會計趨勢的發展史論文怎麼寫

這方面的文章不太好寫
,你可以去找客服幫您一下。

我知道一家,他們的文章不錯,免費指導您寫作,也會為您推薦優秀資料.

加為好友就行
:四







② 會計發展史的趨勢論文摘要,500字左右

我給你吧
摘要

③ 急求一篇關於會計改革30年的論文

中國的會計改革與發展,經歷了一個由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會計模式到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直到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換。與此相適應,會計改革也緊密結合經濟體制的轉換穩步向前推進。本文闡述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並與國際慣例相協調的會計模式的改革和發展。

「關鍵詞」?會計改革?會計模式?會計法規體系?會計准則體系



我國原來的會計模式是建國初期為克服國民經濟極度困難的局面,在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借鑒前蘇聯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並以企業和預算會計制度的擬定、實施和決算的編審為主要內容。當時的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繁多、過於龐雜。在幾十年的計劃經濟時期,中間曾進行過幾次會計改革,比如:1956年精簡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制定簡易會計制度;1958年又提倡「大力簡化」、「大破大立」,出現了「門框賬」、「腦袋賬」、「無賬會計」、「不算賬錢也跑不到外國去」,等等;1964年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簡稱「八字」方針),財政部發出《企業會計工作改革綱要》(試行草案)和《預算會計工作的改革要點》,提出了會計改革的目標、原則、內容和要求,《綱要》和《要點》剛剛開始實施,「文革」開始,會計改革被中止。由此可見,「文革」以前所進行的會計改革,主要是在繁與簡之間進行的,科目報表繁雜就簡化,簡化過頭再恢復,繁也罷、簡也罷,都沒有脫離計劃經濟會計模式的基礎。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以後至今,我國的經濟體制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直至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換。與此相適應,會計改革也正是緊密結合經濟體制的轉換穩步推進的。20多年來,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財政部的領導下,經過廣大會計同仁的艱苦努力,初建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並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的會計模式。主要包括:會計法規體系(或會計標准體系)、會計執業和職務資格准入制度、會計專業技術等級評價系統、會計行政監管體制以及會計的國際協調等諸多方面。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的會計改革已經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會計模式的轉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國際會計組織是這樣評價的,「中國的會計改革可以作為轉型經濟國家的典範。」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發展在於未來。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國加入WTO以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會計改革與發展的任務將更加繁重,工作更艱苦。廣大會計工作者應當對此有足夠的認識。本人以為,中國的會計改革與發展是不斷完善的長期任務。近期的基本思路應當是繼續完善我國的會計模式,在認真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緊緊依靠廣大會計理論和實務工作者,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全面推進我國的會計改革。



會計法規體系的建設與實施是會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的20多年裡,80年代初期以發布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直至頒布第一部《會計法》開始,可以作為我國會計改革的試驗階段;90年代初期發布並全面實施「兩則」「兩制」、第一次修訂《會計法》,可以作為我國會計改革實現會計模式性轉換的第二個階段;90年代末第二次修訂《會計法》和20年代初發布《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以及相關會計准則,可以作為我國會計改革形成會計法規體系框架的第三階段。根據《立法法》規定,我國的會計法規體系可以劃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法》最初是1985年頒布的,1993年進行過第一次修訂,1999年進行第二次修訂並於2000年7月1日起實施。現行的《會計法》作為規范我國經濟和會計工作的重要的經濟法律,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實現了突破,比如,法律規定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承擔法律責任等。

第二個層次是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主要指國務院2000年6月21日發布並於2001年1月1日起實施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從規范企業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角度出發,強調企業對外報出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達到真實性和完整性的要求,為了做到這一點,《條例》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六大會計要素進行了重新定義。該《條例》既是新修訂的《會計法》的配套法規,同時也為進一步完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奠定了基礎。

第三個層次是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這是財政部制定發布的。目前已經發布了十六項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以及某些反映特殊行業的專業核算辦法。《企業會計制度》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以及相關的會計准則,在會計政策等重要方面,已與國際會計准則基本協調一致。

第四個層次是會計規范性文件。主要包括財政部印發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單位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是對各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會計檔案、會計工作交接等基礎工作提出規范化要求。《單位內部會計規范》是為加強各單位的內部控制,防範新形勢下經濟生活中某些新型經濟案例加以規范的,比如:攜款外逃、公款賭博、公款炒股,以及各單位采購、銷售、工程、投資、擔保等重要經濟活動中的犯罪行為。《單位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對改善和加強單位內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述的四個層次可以作為我國會計改革20多年來形成的會計法規體系的框架,進一步完善這一體系並使之得以全面貫徹實施,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加快完成其中的會計准則體系,並促進已發布的會計法規體系的全面實施。



中國的會計准則體系中企業部分擬定由40多項會計准則構成,迄今為止,已經發布了16項企業會計准則,尚需發布20多項企業會計准則。我們的目標是在2005年之前完成中國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除此之外,還有政府及非盈利組織會計准則體系的建立,以及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等問題的研究。這仍然是一項較為龐大的系統工程,為了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財政部在2003年2月20日對我國會計准則委員會進行了重大改組,成立了第二屆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以下簡稱「會計准則委員會」),並於5月13日發布了《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工作大綱》(以下簡稱《工作大綱》)。會計准則委員會的改組,在全面總結第一屆會計准則委員會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工作要求,並開始啟動,從而標志著我國會計准則體系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一)會計准則委員會的組織架構及其工作職責

1.會計准則委員會

會計准則委員會主席由財政部樓繼偉副部長擔任,秘書長為財政部部長助理馮淑萍同志。委員由財政部聘任,聘期兩年,均為兼職工作。本屆委員會委員會共有19人,比第一屆多12人,來自會計理論界、政府有關部門、會計職業團體、證券交易所、會計中介機構和企業界等各個方面,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委員的層次較高,除部、司局級領導之外,多是會計界知名學者、專家、博士生導師,具有較強的研究和咨詢能力。

根據《工作大綱》的規定,會計准則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為制定和完善中國的會計准則提供咨詢意見和建議,包括:(1)對會計准則的總體方案、體例結構、立項等提供咨詢意見;(2)對會計准則制定中重大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等提供咨詢意見;(3)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等有關基礎理論提供咨詢意見;(4)對會計准則實施情況提供咨詢並反饋有關信息。

2.會計准則專業委員會

會計准則委員會下設三個專業委員會,包括會計理論專業委員會、企業會計專業委員會、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專業委員會。

會計理論專業委員會主要負責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等與會計准則相關的會計基礎理論問題的研究提供咨詢意見。近期擬在北京、上海、廈門三地成立包括會計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特徵、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會計准則制定導向等在內的若干項目研究組,開展研究工作,提交各項目的研究報告,從而為研究起草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奠定基礎。

企業會計專業委員會主要負責對企業會計准則的研究、制定與實施提供咨詢意見。根據我國未來兩年的會計准則制定計劃,同時兼顧各項會計准則的進展情況及其本身的特殊性,開展研究咨詢工作。近期,該專業委員會擬成立包括資產減值、企業合並、合並會計報表、所得稅會計、金融工具會計、保險會計、石油天然氣會計等會計准則項目在內的項目研究組,開展研究工作,從而為完善企業會計准則的研究制定提供研究報告。

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專業委員會主要負責對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准則的研究、制定與實施提供咨詢意見。在借鑒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和美國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等國際組織已經發布和正在研究項目的基礎上,研究中國的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問題。近期擬成立包括政府會計的概念框架、政府會計的核算基礎、政府會計、預算會計和預算的關系、政府會計准則、政府的財務報告、政府的績效評價體系等在內的若干項目研究組,開展研究工作,進而推動我國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准則建設。

最近,財政部已對包括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企業會計和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在內的幾十個會計准則研究項目批准為重點會計科研課題,作為本屆會計准則委員會委員的重要研究工作,規定為2004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報告。與此同時,會計准則委員會辦公室草擬了《會計准則研究課題管理辦法》,以加強會計准則研究課題的管理,確保項目研究組按時、按質完成課題研究任務,供會計准則制定機構起草會計准則時參考。

3.會計准則咨詢專家組

會計准則委員會聘任了會計准則咨詢專家組,成員包括會計理論界、會計中介機構、金融界、企業界、證券交易所、政府有關部門的代表共160名。會計准則咨詢專家組成員聘期兩年,均為兼職工作。任期滿兩年時,根據工作情況續聘或解聘。會計准則咨詢專家同時也為會計准則委員會委員的工作提供支持。

4.會計准則委員會辦公室

會計准則委員會下設辦公室,所有成員均為專職,辦公室設在財政部會計司,辦公室主任由會計司司長兼任。會計准則委員會辦公室與財政部會計司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這種安排著眼於加強會計准則委員會會計准則制度機構之間的工作協調。根據《工作大綱》的規定,會計准則委員會辦公室作為會計准則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承擔會計准則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二)會計准則委員會與會計准則制定機構之間的關系

1.會計准則委員會側重於會計准則咨詢工作,會計准則制定機構側重於會計准則制定工作

在我國,會計准則屬於行政規章,會計准則的立項、發布實施需要履行行政程序,由財政部批准,沒有採取某些國家由會計准則委員會委員投票表決的形式。但是,會計准則委員會與會計准則制定機構之間並不是「兩張皮」,而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在會計准則制定過程中,會計准則委員會主要從會計准則咨詢的角度,參與會計准則制定過程,財政部是中國會計准則的制定機構,承擔著會計准則的立項、起草、發布實施和修訂工作,具體起草工作由財政部會計司負責。

2.會計准則委員會與會計准則制定機構的聯系更加緊密

在會計准則制定過程中,會計准則委員會將就會計准則制定和實施中的重大事項向會計准則制定機構提供咨詢意見和建議。(1)會計准則委員會在全體會議和專業委員會會議召開後,應對會議討論的議題、討論情況和結果形成會議紀要,通過會計准則委員會辦公室寄送委員、待委員確認後正式公布,同時提交會計准則制定機構。(2)會計准則專業委員會主任應當根據會計准則制定計劃、以及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中的重要問題,確定項目研究組及項目活動計劃,通過會計准則委員會辦公室報秘書長同意後實施。(3)會計准則專業委員會的主要活動是提交會計准則項目研究報告,並對會計准則制定機構提交的會計准則討論稿、徵求意見稿和草案提出咨詢意見。(4)會計准則專業委員會對本委員會完成的會計准則項目研究報告,以及對會計准則討論稿、徵求意見稿和草案的咨詢意見,應通過主任或副主任簽字後提交會計准則制定機構。



在會計法規體系的逐步完善的過程中,確保會計法規的組織實施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再好的體系也沒有實際意義。財政部歷來十分重視會計法規的組織實施工作。

譬如,《會計法》第二次修訂頒布後,明確規定我國縣級以上財政部門為組織實施《會計法》的主體。因此,在2000年7月1日正式實施前後,財政部採用各種形式,包括舉辦培訓班、召開電視電話會議、組織《會計法》知識大賽等,加大宣傳力度,使各單位負責人知曉其應承擔的會計法律責任。《會計法》實施一年後,財政部又組織了一次全國性的執法檢查,既組織全面檢查,又組織了重點檢查。檢查中發現會計人員無證上崗和會計基礎工作不符合《會計法》要求的,要求立即糾正;對於會計信息失真等重大的案例,實行立案調查,查處了一批嚴重違法的案件。不僅如此,財政部還要求,縣級以上財政部門應當將《會計法》執行情況檢查作為經常性工作。

再比如,《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以及相關會計准則發布後,財政部先後組織了各地省級財政部門參加的新制度、新准則培訓班,並要求層層培訓到基層企業。新准則、新制度實施後,財政系統又組織了執行情況的檢查。

從全國范圍看,《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以及新准則、新制度的執行情況是比較好的。股份有限公司於2001年1月1日起全面執行新准則、新制度,同時廢止原來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外商投資企業於2002年1月1日起執行新准則、新制度,同時廢止原來《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制度》。國有企業執行新准則、新制度的情況為:發達地區的國有企業大部分執行了,不發達地區的國有企業大部分沒有執行,凡執行了新准則、新制度的國有企業,同時廢止原來「兩則」「兩制」的相關規定。

尚未執行新准則、新制度的國有企業面臨的主要障礙是如何消化和處理歷史形成的不良資產問題。國有企業的不良資產是客觀存在的,然而原體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這一不容忽視的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需要積極促進新准則、新制度在國有企業的全面實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甩掉包袱,輕裝上陣,提高企業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為了加大國有企業實施新准則、新制度的力度,2003年8月19日,財政部和新組建的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對中央國有企業發出通知,明確指出:為了貫徹執行《會計法》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到2005年止,用3年的時間在國有企業完成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工作。各中央企業要對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將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統籌規劃,積極做好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各項准備工作,認真組織會計人員學習《企業會計制度》相關知識,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根據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研究制定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工作計劃安排。

中央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必須進行全面的清產核資工作,認真摸清「家底」,核實資產質量。各中央企業要結合《企業會計制度》執行工作,通過清產核資對企業各項資產損失情況和形成的原因進行全面清查核實,按清產核資有關規定,將按原會計制度清查出的資產損失和按《企業會計制度》預計的資產損失一並進行申報,由國資委、財政部共同審批。

隨著會計法規體系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實施,必將大大提高我國企事業各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④ 急求一篇關於會計發展史的論文 1000~1500字左右

淺論會計發展史
古代會計階段
文明古國如中國、巴比倫、埃及、印度與希臘都曾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後來,歐洲庄園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園主匯報。
我國《周禮》中有會計官職的設置,如「司會」,掌管國家和地方的財產物資。
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冊」,即「舊管+新收=開除+實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還剩下的」。
巴比倫人民精於組織管理,設置「專門記錄官」。
埃及首先出現了「內部控制思想」。
印度與希臘出現鑄幣,並記錄在賬簿中。
近代會計
一般認為近代會計始於復式簿記形成前後。 1494年,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在《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中專門闡述了復式計帳的基本原理。——這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復式簿記首先出現在義大利的,隨後傳播至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又傳入德國、英國、法國等
工業化革命後,會計理論和方法出現了明顯的發展,從而完成了由簿記到會計的轉化。
1.折舊的思想
在工業革命出現以前,耐用的長期資產往往比較少,商人們一般都是將耐用財產在報廢時一次性沖銷,或者將耐用財產當作存貨(未銷售的商品),繼而在年終通過盤存估價增減業主權益。但是隨著長期資產的日益增多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性,人們逐漸意識到傳統的做法已經無法正確地確定盈虧,因此長期資產應該在其經濟壽命期內採取一定的方式進行分攤,「折舊」概念便應運而生了。
2.劃分資本與收益
企業規模日益擴大,投資者與經營者日益分離並更加關心投入資本的報酬。因此,必須將業主的投資與投資報酬收益進行嚴格的區分,使得會計人員必須嚴格區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同時也要求進行收入與成本費用的恰當配比,更使收益表成為對外披露的重要報表之一。
3.成本會計
重工業的發展與生產規模的擴大使企業的製造費用激增,成為產品成本一個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同時,伴隨著企業生產的日益復雜化,製造程序與費用的歸集與分配也相應復雜。這些變化都對成本會計制度的出現提供了契機。最終,以存貨的計價作為突破口,形成了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成本會計核算方法。
4.財務報表審計制度
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分離日益明顯。作為不參加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所有者,必然關心投入資本的保值、增值情況,因此要求管理當局定期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但是又由於管理當局與所有者之間微妙的利益對立關系,同時也由於兩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所有者(可能並不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對管理當局提供的財務報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夠由客觀、中立的會計師進行驗證,以增加財務報表的可信程度。這就形成了財務報表審計制度。
1854年,蘇格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許會計師協會,這被譽為是繼復式簿記後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現代會計
「公認會計准則」(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會計研究公報」(ARB)的出現為起點。這一會計發展階段,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標志著會計的發展進入成熟時期。
公認會計准則
1929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起到了催產的作用。經濟危機過後,人們認為鬆散、不規范的會計實務是經濟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挽救會計職業,會計界認為必須著手制定會計准則。1934年,第一批會計准則得到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會計師協會的共同認可,這批准則共包括6項內容,即
(1)利潤必須實現;
(2)資本盈餘不得用以調劑任何一年的當年收益;
(3)子公司並購前存在的盈餘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賺取盈餘;
(4)公司職員的應收票據與應收賬款單獨列示;
(5)庫藏股股利不得作為收益;
(6)捐贈資本不作為盈餘。
1937年,證券交易委員會開始公布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關的法規《會計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並在ASR No.4中將制定會計准則的權利賦予會計職業界,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則保留有監督權與最終的否決權。以後,會計准則制定團體先後經歷了「會計程序委員會」(CAP)、「會計原則委員會」(APB)以及現在的「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來,迄今已經公布了133份財務會計准則公告(SFAC or FAS)。
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都取得驚人的發展
除了公認會計准則的出台外,新的會計分支——管理會計逐步形成與發展。早期的管理會計主要體現為執行性管理會計,側重於標准成本、預算控制和差異分析。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管理會計逐漸由單純的執行性管理會計階段,過渡到以「決策與計劃會計」和「執行會計」為主體、把決策會計放到主要位置的現代管理會計階段。管理會計從傳統的、單一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去,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另一個重大的發展是會計研究方法上的拓展
70年代以前,規范性會計研究法佔據主導地位,從20世紀70年代後,實證會計研究開始出現並逐漸取得了與傳統的會計研究方法共領風騷的地位。
兩種方法的有機結合逐步實現了「實踐—理論—再實踐」,這樣一種不斷循環往復的科學研究思路,從而既保證了會計理論體系的邏輯一致性,也能使會計理論在實踐中經受檢驗,避免了「空中樓閣」式的尷尬!

⑤ 我想寫一篇會計和歷史相結合的論文

那就寫來會計的發展史就哦了自

我不太清楚您研究這個問題是用來干什麼的,其實我覺得你這個論題沒有什麼意義,會計理論是不斷更新的,制度得適應時代和具體使用的環境,還不如研究新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在現代財務工作中的不足和缺憾,比如哪個方面規定的尚且不夠,操作中容易引起歧義等等,或者財務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等等。謝謝--------淺見

⑥ 急求一篇會計史的論文。2500-3000字。希望大家幫幫忙。不要網上直接下載的。最好是原創。感謝感謝!

(一)古代會計階段

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二)近代會計階段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三)現代會計階段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目前。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53年便在會計中得到初步應用,其後迅速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軟體方面資料庫的應用,並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的全面管理系統。從系統的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管理會計」這一術語在1952年的世界會計學會上獲得正式通過。

(四)現代會計資產

會計資產是指由過去的經濟活動所形成的. 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 並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在資產流動性中(即按其轉變為現金的速度和能力)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長期資產)。流動資產是一般可以在一年內變現在或耗用的資產,主要包括:現金. 銀行存款. 短期投資。

我們做

⑦ 求一篇有關會計發展史的論文1000~1500左右的 盡快謝謝~~~~~

是原創的還是下載別人的?

⑧ 有沒有什麼會計發展史論文的參考文獻啊

古代會計階段 文明古國如中國、巴比倫、埃及、印度與希臘都曾留下了對會計活動的記載。後來,歐洲庄園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園主匯報。 我國《周禮》中有會計官職的設置,如「司會」,掌管國家和地方的財產物資。 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冊」,即「舊管+新收=開除+實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還剩下的」。 巴比倫人民精於組織管理,設置「專門記錄官」。 埃及首先出現了「內部控制思想」。 印度與希臘出現鑄幣,並記錄在賬簿中。 近代會計 一般認為近代會計始於復式簿記形成前後。 1494年,數學家盧卡-帕喬利在《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中專門闡述了復式計帳的基本原理。——這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人們稱我為「會計之父」,但是我並不是復式簿記的發明人,這是許多人的智慧結晶。我只是在理論上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闡述而已。 ——盧卡-帕喬利<-- #EndEditable --> #復式簿記首先出現在義大利的,隨後傳播至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又傳入德國、英國、法國等 工業化革命後,會計理論和方法出現了明顯的發展,從而完成了由簿記到會計的轉化。 1.折舊的思想 在工業革命出現以前,耐用的長期資產往往比較少,商人們一般都是將耐用財產在報廢時一次性沖銷,或者將耐用財產當作存貨(未銷售的商品),繼而在年終通過盤存估價增減業主權益。但是隨著長期資產的日益增多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性,人們逐漸意識到傳統的做法已經無法正確地確定盈虧,因此長期資產應該在其經濟壽命期內採取一定的方式進行分攤,「折舊」概念便應運而生了。 2.劃分資本與收益 企業規模日益擴大,投資者與經營者日益分離並更加關心投入資本的報酬。因此,必須將業主的投資與投資報酬收益進行嚴格的區分,使得會計人員必須嚴格區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同時也要求進行收入與成本費用的恰當配比,更使收益表成為對外披露的重要報表之一。 3.成本會計 重工業的發展與生產規模的擴大使企業的製造費用激增,成為產品成本一個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同時,伴隨著企業生產的日益復雜化,製造程序與費用的歸集與分配也相應復雜。這些變化都對成本會計制度的出現提供了契機。最終,以存貨的計價作為突破口,形成了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成本會計核算方法。 4.財務報表審計制度 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分離日益明顯。作為不參加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所有者,必然關心投入資本的保值、增值情況,因此要求管理當局定期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但是又由於管理當局與所有者之間微妙的利益對立關系,同時也由於兩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所有者(可能並不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對管理當局提供的財務報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夠由客觀、中立的會計師進行驗證,以增加財務報表的可信程度。這就形成了財務報表審計制度。 1854年,蘇格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許會計師協會,這被譽為是繼復式簿記後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公認會計准則 1929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起到了催產的作用。經濟危機過後,人們認為鬆散、不規范的會計實務是經濟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挽救會計職業,會計界認為必須著手制定會計准則。1934年,第一批會計准則得到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會計師協會的共同認可,這批准則共包括6項內容,即 (1)利潤必須實現: (2)資本盈餘不得用以調劑任何一年的當年收益: (3)子公司並購前存在的盈餘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賺取盈餘: (4)公司職員的應收票據與應收賬款單獨列示: (5)庫藏股股利不得作為收益: (6)捐贈資本不作為盈餘。 1937年,證券交易委員會開始公布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關的法規《會計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並在ASR No.4中將制定會計准則的權利賦予會計職業界,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則保留有監督權與最終的否決權。以後,會計准則制定團體先後經歷了「會計程序委員會」(CAP)、「會計原則委員會」(APB)以及現在的「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來,迄今已經公布了133份財務會計准則公告(SFAC or FAS)。 會計發展史論文的參考文獻—— http://www.1212y.com/list.php?catid=15

⑨ 關注會計與經濟發展的論文

你好!
論文字數及詳細的寫作要求說明下
幫你完成

⑩ 有關於會計史的論文選題嗎

有關於會計師的論文選題嗎當然是有的

閱讀全文

與會計發展歷史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