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中國歷史》這個雜志
每年都會出上一年的收藏版么
是的
它一年十二本是否就有兩個收藏版呢?
不一定
大概是在幾月出
四月
② 中國商貿雜志社的發展歷史
《中國商貿》雜志自創辦以來,一直以層次高、視界寬、商務性強、信息回量大、內容具答有前瞻性而得到了企業界、經濟界、(zheng)(fu)相關(bu)門的廣泛認同和贊譽。跨入新世紀,《中國商貿》雜志將在權威性、指導性、實用性、可讀性上邁出較大步伐,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廣大讀者面前。
1992年,《中國商貿》雜志正式創刊。經濟在發展,時代在變化。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商品供大於求的時代,一個流通決定生產的時代,一個零售業引導消費升級的時代自2007年起全新改版的《中國商貿》雜志緊密關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的中外流通產業,突出報道國內批發和零售業的發展與變化以及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影響。
③ 世界上、中國、新中國的第一期雜志分別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本雜志是1704年在倫敦發行的一個期刊叫《
回顧
》。
1833年來華普魯士內牧師
郭士立
在廣州創辦《
東西容洋考每月統記傳
》。這是在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家
中文雜志
。
至於哪個是
新中國第一
期雜志,
出版史
里好像沒有說~
④ 中國雜志發展與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過後,民族危在旦夕、國家山河破碎、民眾苦不聊生,日甚一日,有加無已。為了尋找國家的出路,各種思潮蜂擁而起,紛紛亮相。改良主義、立憲派在辛亥革命前後曾經發生過很大影響,但由於本質是維護封建制度,隨著革命的進展,其主張自然被淘汰出局,改良主義的領袖人物梁啟超、張謇等人在革命分子和人民大眾中的影響力也迅速黯淡下去。在風起雲涌的追求變革的浪潮中,新文化運動當之無愧地成為思想革命的主流。新文化運動以1915年9月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後改為《新青年》)為起點,並以此為主要陣地。陳獨秀、李大釗、吳虞、魯迅等人猛烈地抨擊尊孔讀經,堅決反對封建統治階級麻醉人民的綱常倫理,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陳獨秀響亮地提出「民主」和「科學」的口號,大聲疾呼反對舊文化、舊道德,喚起民族覺醒,追求民族的解放與進步。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認為「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中國社會要適應現代社會就必須廢除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緊接著,陳獨秀在《新青年》2月號發表《文學革命論》,提出以「三大主義」作為文學革命的「征戰目標」,從內容到形式對封建舊文學持批判否定的態度,對中國傳統文化發起強大的挑戰。在陳獨秀、胡適、魯迅、錢玄同等人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新文學革命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浩盪氣勢。毛澤東贊揚新文化運動「舉起文學革命的兩大旗幟」: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新文化運動有力地促進了思想解放和民族覺醒,成為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發展進步的時代主流。
1919年5月4日,發生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徹底地、毫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革命運動。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召開巴黎和會,一些中國人以為這是一次伸張正義的會議,幻想著中國作為戰勝國一方,能夠獲得公正的待遇。但是,被英、法、美、日、意5個帝國主義列強操縱的「巴黎和會」拒絕中國代表團的正義要求,沒有給中國一點公道,也沒有給予中國一點自主和尊嚴,不要說他們自己不肯放棄在中國攫取的各種利益和特權,就連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割占的土地和殖民地特權,也被日本所攘奪。巴黎和會成為帝國主義戰勝國分配贓物和由他們重新分配主宰世界權力的會議。中國知識分子和社會各界原來對西方鼓吹的公平、正義、民主所抱有的幻想,一下子被擊得粉碎。在法國的中國留學生率先行動起來,敦促中國參加和會的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5月4日,以北京大學為首的北京學生首先走上街頭,打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標語,抗議帝國主義列強欺凌中國,聲討北洋政府屈辱媚外,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雖然上距辛亥革命只有8年,但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世界歷史進入了新的時代。五四運動是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發生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已經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中國從五四運動起,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9頁)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是辛亥革命失敗以後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繼續覺醒、繼續奮斗的光輝歷程。
毛澤東分析了五四運動的隊伍狀況,指出:五四運動「是共產主義的知識分子、革命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是當時運動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統一戰線的革命運動。」(《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2卷第700頁)五四運動後,新文化運動的知識界發生分化,以胡適為代表的一部分知識分子,崇尚西方思想和社會制度,主張「全盤西化」,他們看不清「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同上,第628頁),依舊要走舊民主主義的道路;另一部分革命的知識分子,自新文化運動以來一直走在斗爭最前列的李大釗、陳獨秀、李達以及毛澤東、瞿秋白等人則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共產黨宣言》等一批馬克思主義著作得到翻譯、發表和出版,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在各地相繼建立,並開始提出知識分子應當同勞動者群眾相結合的思想。
五四運動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一個分水嶺,此前的革命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此後的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發生後,受愛國學生運動的感召,隨即發生了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罷工浪潮擴展到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推動學生愛國運動發展成為全國性的革命運動。五四運動的影響極為深遠,它有力地喚起了中華民族的愛國熱情,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台,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准備了思想條件和幹部條件。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中國實現獨立和復興的正確道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中華民國,新建立的國家制度完全仿效歐美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模式,建立兩院制議會、選舉大總統、組織政黨內閣、實行議會政治等全套西方政治體制。有些人以為做到這一步,民主革命便算成功了,有的人熱心於當議員,有的人陶醉於當將軍,有的人提出了「革命軍起,革命黨消」的口號,瓦解了國民黨的組織,迫使孫中山另行組織中華革命黨。後來的實踐表明,把西方的社會政治制度移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完全沒有效力,帝國主義決不會允許中國獨立,封建勢力也決不會讓人民自由,新老獨裁者決不會給各種政黨民主的機會。民主、共和的招牌只是每一個得勢的軍閥裝潢門面的政治把戲,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沒有任何出路,根本行不通。
俄國十月革命以後,世界進入了新的時代。此前,資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代表,在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中居於領導地位。此後,進入帝國主義時代的資產階級,作為維護現行秩序的統治階級,已經不具備革命領導階級的性質,其理論也喪失了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銳意追求科學真理、追求平等權利、朝氣蓬勃的戰斗精神。資產階級領導革命的歷史已成為明日黃花。中國的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是帝國主義的走狗,是革命的對象,而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發育不良,具有反抗內外壓迫的革命性與對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勢力妥協的雙重性格,無力領導中國完成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這已為歷史所證明。中國實現獨立和民主,只能走工人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道路。
五四運動以後,中國一部分革命知識分子掀起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高潮,開始創建共產主義組織。李大釗在北京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在上海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形成被後人稱作「南陳北李」兩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中心。1921年,中國共產黨正式誕生。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擔當起新民主主義革命領導力量的重任。新民主主義的思想、政治、文化是五四運動的合乎規律的發展,是自辛亥革命以來中國繼續革命的正確選擇。
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共產國際指導下,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思想和路線。大會發布一系列決議案,要求「工人、農民和小資產階級要建立一條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進行反對封建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的「民主主義革命運動」,提出了革命要分兩步走的思想,提出中國共產黨要「聯合全國革新黨派,組織民主的聯合戰線,以掃清封建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設真正民主政治的獨立國家為職志。」(《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63、66頁)同時又指出黨的目的是要「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同上,第115頁)這就明確地區分了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黨的最低綱領是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本來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與孫中山先生主張的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是一致的,因此,國共兩黨有了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礎。
中國共產黨接受共產國際的意見,同意加入以孫中山先生為領袖的中國國民黨,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是國共合作的典範,中國共產黨人的英勇奮斗以及中共發動工農大眾造成的革命形勢,對於北伐戰爭的勝利、推進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後來由於國民黨右派勢力和新軍閥破壞國共合作,採取剿殺共產黨的反動政策,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被扼殺。「從此以後,內戰代替了團結,獨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國代替了光明的中國。」(《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3卷第1036頁)中國共產黨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土地革命戰爭及從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期間,排除黨內「左」傾和右傾機會主義的干擾,堅持新民主主義的思想和路線,終於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著作,是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認識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目標、階級力量、戰略策略的光輝文獻,是指導中國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重要指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勝利完成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在這一時期進行的土地改革和沒收官僚資產階級的資產歸國有,則標志著反對封建和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任務也宣告完成。100多年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終於被徹底推倒,由辛亥革命開啟的民主革命取得徹底勝利。
回顧中國近代歷史,人們不難看到,中國由封建社會轉向半封建社會是鴉片戰爭以後逐漸演進的。清朝末期,改良主義曾經大行其道,清朝廷辦洋務、興實業、廢科舉,改變滿洲皇家和貴族壟斷朝政的狀況,任用並支持一批主張學習西方「長技」的滿漢大臣實行自上而下的改良。辛亥革命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頂峰。但是,辛亥革命的失敗,充分說明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革命不能解決中國當時的內外矛盾,沒有力量打破封建軍閥及其支持者帝國主義的壓迫,因而不可能解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革命問題,不可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這段歷史鮮明地揭示出一個至關重要、至為深刻的道理——資本主義救不了中國。
資產階級革命的偉大領袖孫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失敗後,毫不氣餒,繼續順應時代潮流走革命的道路。俄國十月革命成功以後,孫中山十分感慨,他多次在講話和文章中贊賞俄國革命比中國的辛亥革命晚了6年,卻能先於中國而一舉成功。他認為俄國革命的成功在於俄國有一個在列寧領導下的有遠大理想的政黨,在於這個黨得到了勞農大眾的支持。在不斷總結革命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孫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採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於1924年1月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改組國民黨。五四運動以後資產階級革命派發生分化,孫中山由舊民主主義的革命家轉變為擁護新民主主義的革命家,始終走在民主主義革命前列,他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從辛亥革命到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再由新民主主義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直到社會主義的改革發展,形成了一條中國百年革命歷史的軌跡。這條軌跡令人由衷地信服: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愧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⑤ 中國雜志的歷史變遷是怎麼樣的
中國最早的雜志為德國漢學家郭實臘1833年7月在廣州創辦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發行專時間延續5年多,版式採用屬中國傳統書本樣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號紀年。 在最初,雜志和報紙的形式差不多,極易混淆。後來,報紙逐漸趨向於刊載有時間性的新聞,雜志則專刊小說、游記和娛樂性文章,在內容的區別上越來越明顯。在形式上,報紙的版面越來越大,為三到五英尺,對折,而雜志則經裝訂,加封面,成了書的形式。此後,雜志和報紙在人們的觀念中才具體地分開。
⑥ 中國中醫眼科雜志的發展歷程
中國中醫復眼科雜志創刊於1991年,制至今已出版16卷61期。累計發行近17萬冊,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台地區。海外發行至美國、法國、德國、韓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面對時代的發展和需要,要求信息載體必需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於2004年本刊改為大16開,更換成銅版紙並彩色印刷,期刊的裝幀印刷質量有了明顯提高。隨著眼科醫療市場的不斷發展,為滿足市場信息需求,為中醫眼科全面適應中國眼保健服務,讓《中國中醫眼科雜志》在促進中醫眼科事業進一步的發展中做出貢獻,於2007年本刊將改為雙月刊。
⑦ 求中國近代雜志的歷史
中國潮流雜志發展觀察報告
序
撰寫此文,事因踏入2006年,多本潮流雜志的涌現使潮流雜志得到業界廣泛注意與客戶認同,預示著潮流雜志成為影響中國新生代的讀物。本人身為一名潮流雜志編輯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思考或與別人談論:何為潮流雜志?它的讀者心態?怎樣才是一本好的潮流雜志?潮流雜志如何發展?紙媒未來格局等問題。經過日常的思考與觀察,自己得出了一些想法並將其集合成報告,謹以此文作拋磚引玉,希望和各方好友共同探討一下潮流雜志(消費類雜志)在未來的發展方向。
歡迎大家對小弟的拙作提出任何意見,並希望大家不要介懷我的文字水平和文章結構,文中大部分內容為所想即寫,結構十分不嚴謹,需要花點時間去細讀消化,更大量使用粵式中文來描寫,望見諒。
目錄
何為潮流雜志?
了解你的讀者
讀者購買雜志行為分析
聽對意見
潮流雜志的掙扎求存
潮流雜志之江湖地位
潮流雜志,如何做好
內容為王,還是廣告為王
從展示、體驗到概念性
潮流雜志進化與轉變
網路、紙媒相爭,漁人得利?
何為潮流雜志?
提筆前我就在想,何為潮流雜志?不知從何時開始雜志出現了時尚與潮流之分(在業界此定位的雜志被稱為:低端時尚雜志)。以我個人的理解,潮流雜志按籠統的說法包含以下特質:
一、以報道快速消費的流行文化為主,每天都會涌現出最新的資訊;
二、沒有永遠的經典,只有更好的東西;
三、無論版式與內容都打破常規雜志,取而代之是更新銳、更活躍;
四、主讀者群為80後的新一代年輕人群;
五、80後以此來區分與上一代人的閱讀習慣。
談潮流雜志當然要從其出現開始,潮流雜志的誕生源於消費類雜志的細化,還有受到日本、香港消費文化以及80後價值觀所影響。這群成長在經濟起飛的新一代讀者,受到西方思維的熏陶,無論生活以至閱讀習慣都明顯與以外不同。加上網路生活、快餐文化、讀圖時代等快速的生活節與奏琳琅滿目的商品選擇,使他們對這個時代所涌現出的大量訊息目不暇接,更對傳統雜志產生「老土」感覺,覺得大量新潮資訊、排版靈活、充滿新銳視覺的潮流雜志更合他們的口味。
了解你的讀者
讀者,是雜志的上帝,也是雜志的米飯班主,廣告客戶所關注的聲音。掌握了讀者就等於掌握了客戶,搞好一本雜志就要先從讀者著手。
一些潮流雜志對現今讀者是這樣描寫的:「新一代的文化消費者不盲目跟風、追求名牌。更懂得運用對品牌的認知和敏銳觸覺,配合自有的風格及實際消費能力,選擇出自己的個性化消費形式。」情況真是如此嗎?在我的觀察當中,情況卻恰恰相反,能有如此成熟想法的80後讀者只算小眾,實際情況是現今常進行品牌消費的年輕人,對雜志上所說的潮流文化缺乏分辨與分析能力,不知道那些才適合自己,對明星偶像的穿著打扮還存在盲目跟風,缺乏高層次的品味認知。加上社會攀比的嚴重,尤其80後是心智並不成熟的一代,會通過現今各種媒體(雜志、電視、網路等)上獲取潮流訊息。在他們心裡認為一身名牌和最潮流的服飾就能得到同輩的認同。雖然有所偏激,但也從側面反映了潮流雜志市場與讀者的不成熟。
這些80後的讀者,為何會普遍存在這種情況,這要從他們的族群去了解,這些年輕一族,有個有趣的名字:Yeppies(Young Experimenting Perfection Seekers意譯為:尋求完美的年輕試驗者,暫稱:野皮士[1]),繼Yuppies(優皮士)後的新族群。這些新一代的人群無論在選職業、戀愛對象以至各項生活方式的時候,都抱有一種以類似「瀏覽」或「逛街購物」的心態,他們沒有明確而鮮明的目標或方向,他們相信通過不斷「試驗」才找到最理想的工作、對象和生活方式,並將人生重要的決定(如:結婚、成家立業等)壓後,自覺嘗盡所有選擇才停止。他們相信只有經過多年試驗才會找到「完美」,與優皮士一開始有目標建立專長、追求財富和地位明顯有別。根據預期在2012年,我們思想成熟、變得穩定的成人階段由二十歲推遲到三十歲,因此大家將來有共識三十歲前無論工作抑或戀愛均是大家的試用期,趁這段期間盡量試真、試到自己喜歡的。反而有著明確目標地建立自己專業專長的Yuppies才是不合時宜。這群愛好試工試戀、以瀏覽態度去找尋自己人生目標的年輕一族,與潮流雜志的目標人群不謀而合。
作為具有領導意識的雜志,當然要掌握讀者的消費以及其人生價值觀。先不論這群 「野皮士」人生態度的對與錯,總結出他們的特徵:貪新厭舊、缺乏耐性;另一個角度可以理解為:容易接受新事物、較容易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從而成就出一些掌握多方面知識的誇行業人員或媒體創作人,或者這些體質就是在社會流行cross-over、multimedia等大潮流下應運而生。提出這點就是要提醒大家,潮流雜志讀者群體的心態,它們處於野皮士形成初期,其不穩定性與不成熟性是我們應關注的重點。
那為何讀者如此不成熟還要做潮流雜志?正因為讀者的不成熟才造就潮流雜志的發展與生存空間,當讀者還需要指導穿著、需要引導消費的時候,廣告客戶才需要潮流雜志來帶動消費。試想像一下,當大部分讀者都成熟到不再盲目消費,不再相信雜志上的軟文推介,每位讀者都是精打細算的逛街精,這些人還需要雜志嗎?廣告商還會投錢給雜志嗎?所以現在雜志上硬廣在漸漸消失,取而代之是更多的軟文或專題廣告策劃。讀者已經變得更精明、更能分辨出那些是廣告。只有更新鮮、互動、好玩的東西才能吸引他們的眼球,只有這樣的廣告才能吸引到他們。這種情況也出現在最具權威性的報紙業界身上。(因為商業競爭激烈,許多商家利用媒體的正面形象去疑惑消費者,更甚者為推銷其產品,不惜利用媒體誇大其詞欺騙消費者,而媒體為了能得到廣告利潤,沒有對商品的真實性進行評定,令消費者懷疑媒體的真實性與公正性。)
讀者購買雜志行為分析
明白那些才是潮流雜志的所需讀者後,就要去了解這些讀者購買雜志的消費心理,通過他們的行為與心理,我們就能明白到什麼東西才能吸引到讀者。
一般而言,促使讀者購買潮流雜志主要原因:
一、想在雜志上獲取最新的潮流資訊;
二、需要雜志的幫助打造成被同齡人認同的形象;
三、能與朋友有共同語言與話題,不再被視為「老土怪」;
四、通過雜志營造的物質世界,滿足自己對其的追求與渴望。
了解並把控好以上四點,能大大幫助每一位雜志從業員更好地去策劃自己潮流雜志上的內容。
聽對意見
意見,作為每份潮流雜志以至雜志都尤為重要,但意見往往來源於多方面,同一期雜志、同一篇稿對於不同人都會有各自見解。雖然聽取意見是好事,但這些意見是否適合或有利雜志發展卻最為重要。
雜志人最常聽到的意見來源於圈中人和親朋好友,這類意見的出現率是最高的,卻往往最容易被他們所誤導。聽起來好象有點聳人聽聞,最信任的人卻會誤導自己?我們不仿看看以下分析:這些人是真正的讀者還是因為你而讀雜志?他們是出於喜愛雜志去購買而不是你提供?他們是客戶所需要的讀者?這些問題的答案,身為雜志人應該心裡有數,不該信而去信是因為我們與這些人的關系親密度與信任度,往往被潛移默化將他們的意見當成了全部。
作為潮流雜志,只有兩類人的意見雜志人才最應該聽:客戶與讀者,前者為副後者為主,雜志與客戶都是圍繞讀者的。或者你會問,圈中人和親朋好友不能是潮流雜志的讀者嗎?我可以告訴你,可以,如果他們是客戶所需要的讀者,是那些經常進行消費行為的人。作為雜志人的你,身邊是那些人嗎?
潮流雜志作為消費類雜志,所帶出的消費資訊是雜志中最多的,客戶希望讀者能在閱讀雜志後進行相關消費。潮流雜志的讀者定位應該是與目標客戶的消費者一致的,如果有所偏差就證明了雜志的定位有錯誤,從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公式:
潮流雜志讀者=目標客戶消費者
由此推斷出我們應該聽從的意見是出至那些人,若然還是不明白,我建議你到目標客戶的店鋪或銷售場所,去看看他們的消費者是怎樣的,問問他們對你所工作的雜志有何意見,或者站在書報攤問問店家和購買你雜志的人,這些方法簡單而直接。
潮流雜志的掙扎求存
潮流雜志在中國雜志歷史上充其量只有短短的四五年歷史,只能算是發展初期,數量上對比起時尚雜志更是小毛見大毛。雖然只有如此短的歷史,但已經出現變革與優勝劣汰,其中不乏被業界認為質量上乘的出品。在國內潮流雜志發展的過程中,這些前車之鑒與港台地區較成熟的潮流雜志模式,值得我們去學習與研究。
現今在中文潮流雜志主要包括:
《1626》、《雙休日Touch》、《流行色》(Milk內地版)、《Socool》、《M世代》、《YOHO!潮流志》等(內地區);
《Milk》、《Touch》、《Monday》、《Tea》、《Jet》、《Cool》、《Smart Max》、《Mini Girl》、《Joker》等(港台區);
還有一些如《可樂生活》之類的潮流報刊和許多DM或獨立製作的潮流雜志(如:Urban)。
潮流雜志之江湖地位
中國消費類雜志江湖之上,潮流雜志絕對只是個新丁,但其成長的速度比起其他雜志群體都要來得快,何以見得?首先從讀者方面去分析,潮流雜志的主讀者群是中國主城市中的80後年輕人,他們大部分人生長在幸福強盛的中國蓬勃發展期,他們並不能完全繼承那些刻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更是父母萬般疼愛的獨生子女,他們父母為他們的讀書、工作、生活都打點好,甚至為他們購買了一般市民最大的消費投資——住房,這些人生重大支出他們的父母大多已經為他們解決了, 80後的薪金就可以用來盡情享樂和購物。加上他們不願輕易背上責任的性格,要成功結婚並生育子女的機會也隨之而大減。當這群如此花費沒顧慮的人群,隨著年資的增加,收入自然隨之而增多,未來將成為最主要的消費群體,而陪隨著他們成長,影響著他們閱讀習慣的潮流消費雜志,將成為他們首選的雜志媒體。(當然潮流雜志在此過程中也隨著不斷變化發展,不變的是那先鋒性、實用性與消費指導性)
從雜志上分析,潮流雜志區別於時尚雜志上的規矩版式,潮流雜志的多變而偏向設計類的版式,更適合那些不斷要求創意的客戶,創作出更能吸引眼球的廣告。說明了那本雜志能幫客戶吸引到消費者,那本雜志在他們心目中才有份量、才有江湖地位。
潮流雜志具備了讀者與客戶這兩大塊的潛在優勢,其未來發展形勢十分樂觀,絕對能在消費類雜志界佔一席位,而且更有可能令消費類雜志的排位重新洗牌。
潮流雜志,如何做好
如何做好一本潮流雜志,成為許多潮流雜志決策層和對其市場有所野心的人最為關心的問題。在我的了解與研究當中,我覺得一本潮流雜志方向發展的好與壞關鍵在於其發布形式、發展戰略和客戶與讀者關系三大點。
全國與城市、月刊還是周刊?
時下潮流雜志在內容發布的形式上主要分為:城市和全國雜志、周刊與月刊。對於潮流雜志我個人十分堅持以城市為單位,而且更以周刊為佳。原因有三:
第一,從讀者群來分析,時下的潮流雜志主流群體為80後人群,他們對雜志的新鮮度和前瞻性是歷來要求最多最大的,耐性反而是歷來最小的,他們心裡的潮流不比以往的時尚風潮跟著歐洲走,而是更為個性化更為繁雜;
第二,從消費類雜志來分析,消費類雜志屬於休閑類,平均閱讀時間約為15~20分鍾,屬於快速消費品之一,在不論周刊的質量和厚度情況下周刊更適合這一閱讀習慣性;
第三,從客戶市場分析,現今商品的流通性和更新率比以往都來得更快更急,只有更具時效性的周刊才能適應這一市場需要。
所以即使是全國發行的潮流雜志而言,周刊的優勢遠比月刊來得多,只是投入需要更多,為了減輕成本可以採用60%為全國共用內容,40%為各地獨立采編內容,風格上要做到統一而各有特色,資源的共享要得到很好的控制,否則會出現資源浪費和錯過時效性。
戰略重點:快速消費品
在我任職的雜志公司,十分提倡「態度」這關鍵詞,雖然我不反對更認同一本雜志該有它個性而鮮明的態度,但雜志的態度應是用來區分雜志之間的個性,不應該成為潮流雜志發展的戰略重點。要知道以一本平均只會閱讀20分鍾左右的雜志,能有多少讀者會對一本潮流雜志有深入的了解?他們有多少人對雜志內涵有興趣?他們購買消費雜志是想找到生理上的滿足還是心理上的認同?把握好潮流雜志同屬快速消費品這一特質,才能更好的部署自身的發展重點。
對於潮流文化這種快速消費文化,從對口商家角度,它們主要生產消費產品而非高價奢侈品,走的是「款式多而非天價」的戰略,不斷推出新產品來滿足消費者,賺量與佔有市場才是他們的銷售策略。如果每個消費者都只購買那些數量極小的限量精品,而非那些款式多多的量產品,這樣的話許多品牌可能一早已經關門大吉了。(說句題外話,現在所銷售的產品你不難發現款式注重了選擇也多了,但質量卻越來越差了,以往一台能用數年的手機,現在不到一兩年已經因各種毛病而提早退役。因為商家都知道產品可以用太久、功能太完善,他們就難以打你荷包的主義了。)所以促進商家的量產品銷售,才能帶來更多的廣告收入。
潮流雜志:客戶、讀者消費關系科
那麼以讀者的角度而言,他們是如何肯定一本潮流雜志?一本潮流雜志能令到讀者追隨與慕拜,無非三點:權威性、先鋒性與實用性,當中以權威性最為重要,而且更不是本本雜志都能輕易辦到,需要廣泛的情報與人際網路,更需要得到品牌的偏愛,要做到與品牌「識英雄重英雄」般的關系,而並不是整天討價還價爾虞我詐的利益關系。建立這樣的關系需要一定的付出,許多潮流雜志能否有此胸懷已成問題,即使有此等胸懷,又有否實力去支持也成為不可或缺的條件。
處理好客戶與讀者之間的微妙關系,成為潮流雜志以至雜志界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
內容為王,還是廣告為王
辦好一本潮流雜志除了要有正確的方向外,當然還要有可圈可點的內容與不俗的廣告,才能保證其能長盛不衰。內容與廣告之間緊密相連互相依靠,但又存在著許多矛盾,往往失之交臂難以兩全其美。
在國內潮流雜志發展前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編輯發掘了一個好的潮流選題或潮流事件,這個時候無論編輯或者雜志的角度都想將其搶先曝光,但其潮流雜志的新聞性往往與客戶廣告直接掛鉤,如若搶先報道就會影響了雜志廣告的收入,為賺取廣告收入而放緩報道就會錯失時效性,失去時效性等於失去了讀者對潮流雜志的最大關注,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當然,潮流雜志發展進入成熟期,具有一定知名度時,這種情況會得到改善,品牌會尋找它們認為值得投放的雜志發布最新潮流訊息。這種情況彷彿既能報道又能得到廣告收入,問題好像迎刃而解,但卻忽略了一個很致命性的時效性問題,礙於國內品牌還在發展中期,產品在地區的上市時間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港台地區的產品上市要比國內要早,在報道時效性上,港台潮流雜志往往能搶得先機,造成國內雜志好像永遠要比港台雜志報道得慢來得out,甚至形成在讀者心目中抄襲的印象。
這種矛盾情況在潮流雜志尤其嚴重,因為潮流雜志的客戶比較注重「軟文」方面的發布,而非時尚雜志的品牌形象廣告。潮流編輯所做的潮流主題往往與客戶對軟文的要求十分接近,導致廣告的流失,當中尺度難以把控,需要雜志或編輯本身對潮流內容的敏感度、市場走勢、發布尺度與方法、什麼專題有機會成為「廣告軟文」等均要求能進行近乎商業般的操控。
從展示、體驗到概念性
在潮流雜志以至消費類雜志的發展至今,已經從當初把商品單純介紹的展示性,發展到現今雜志最為普遍強調幫助讀者感受商品的體驗性,還有正在進化當中的概念性。
出現這些轉變同樣因為競爭的出現,雜志之間的競爭、商家之間的競爭、社會上人與人的競爭。有了競爭自然優勝劣汰,誰能更好地把產品推銷出去,誰就是贏家。作為商家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消費雜志在這方面要做得好,才能得到這兩位米飯班主的眷顧。展示性與體驗性作為過去與現在推銷方法,大家都有所了解,而進化當中的概念性更值得我們去探討。雜志上的概念性其實是源於眾多品牌現時推行的概念性相關,作為配合商家的廣告平台,當然要對商家的做法作出配合,而雜志的具體做法體現在如何為商家的產品推銷方式上。回顧過去的模式,將商品拍得美倫美煥褒其優但缺乏體驗,為讀者去感受或作出配搭介紹等的體驗方式卻缺乏互動與認同,而「互動」與「認同」成為了雜志概念性的關鍵詞。
現在的品牌在做廣告的時候已經難以滿足,他們想廣告出來的效果已經非單純的買賣關系,是能夠與消費者之間有著互動而深遠的影響。各種新穎而有趣的廣告形式也隨著出現,它們無論形式怎樣,目的都是想消費者能投入進去,在過程中認同商品,並讓商品成為消費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而肯定了品牌。這些廣告例子包括:攝影比賽、繪畫或設計、搜集活動等。
要做到滿足這些品牌的需要,以往單純依靠編輯部與廣告部的力量已經變得不切實際,組織一個具創意想法與執行力於一身的部門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才能更好地打客戶廣告費用的主義,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不能依靠客戶去告訴你怎做,了解雜志的只有雜志自己,客戶需要雜志去告訴他們怎樣做,廣告費才花得值。
如何不動聲色地將客戶信息灌輸入消費者腦中,成為概念性時代的必修課。
潮流雜志進化與轉變
這邊廂潮流雜志在蓬勃發展,另一邊比爾•蓋茨已經宣布新視頻媒體將在5年內取代傳統電視媒體。那潮流雜志會被新興媒體取代嗎?將面臨怎樣的轉變?
對於消費類雜志而言,其收入已經完全依靠廣告收入,能在發售上賺取利潤的已經是冰山一角,更有人預言雜志界未來發展會趨向免費投放或定向派送,加上網站的更新速度、資訊搜集能力及其免費的威脅和相似媒體的競爭,都大大影響了消費類雜志的收入。
根據WGSN公司[2]研究得出的《全球流行與消費10大趨勢》報告,提到三點與潮流雜志息息相關,並且也預示了潮流雜志在未來發展中的特點。
一 即時時尚、快速流行(Fast Fashion)
即時時尚將更影響深遠,是未來十年內最重要的時尚發展趨勢:更快地翻新產品、更快地投入市場、更快地回應市場。在歐洲,他們稱即時時尚「Fast Fashion」,在美國稱「speed to the market」,不管怎樣稱呼,這就是未來。掌握這個趨勢最好的企業就是來自西班牙、擁有Zara品牌的Inditex集團。根據紐約Bain & Co市場研究機構調查指出,那些可以藉由提供當下最流行的、數量有限的,吸引消費者固定到店的零售商,是最大贏家。Bain & Co北美區零售業主管米勒(Kris Miller)說:「快速流行可以為店面製造更多的興奮。消費者知道:我立刻就得買(I have to buy NOW!)。這讓他們不再那麼等待降價。」
二 消費者勢力變大,蝴蝶行為出現
網路購物普及、網路可以廣泛搜尋,比較價格、品質、聽取專家建議,讓他們在購買前就已經擁有充分資訊,成為非常聰明的買家。同時消費者也愈來愈沒有忠誠度,他們從一樣產品換到另一樣產品,行為就像蝴蝶一樣。所以企業應該要提供價值好、與服務好的產品,否則會失去消費者。
三 崛起的新市場:中國大陸、印度、俄羅斯、巴西
中國大陸的成長不用多說,尤其中國大陸崛起的新興中產階級是有購買力的,因此是很好的市場機會。印度經濟近幾年成長,政府也逐漸開放外資在印度經營零售事業。目前印度只有2%是屬於有秩序的零售交易市場,想想看這是多大的機會!
以上三條分別證實了未來消費類雜志的應走的方向:
一 時效性,為了適應未來的「即時時尚、快速流行」,消費類雜志需要更快速的反應,周刊更能突顯出這一優勢;
二 網路掛鉤,網路對購物行為的影響已經日益廣泛,網路對購物的便利性已經成為品牌對未來發展的研究課題,雜志要作出適當的反應,才能不被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網路所拋棄;
三 中產階級,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新興中產階級將成為最大的消費群,無論是商家和雜志都將注意力放在這群人身上。
潮流雜志作為消費類雜志最先鋒最直接的媒體,無論在創新上和廣告創意上都比起現今主流的時尚雜志要來得更快更新。在未來的發展當中,隨著潮流雜志的壯大,尤當潮流雜志現今讀者群成長為社會主消費群的時候(約為6年後,同時這群讀者也是最強的網路群體,年青一輩對網路的接受力、依賴和忠實都是所有群體之中最強的),潮流雜志有機會成為消費類雜志的主力軍。
以我的大膽預測,未來雜志(紙媒)的發展將進入兩極分化,分別為:以主題型的期刊(季度或月刊),具深度、分析、閱讀品味和收藏等價值;以周(甚至以日)為單位推出的消費類刊物,內容上媲美現在主流月刊的精度與覆蓋面,以更快的速度作資訊提供給讀者。
網路、紙媒相爭,漁人得利?
我不想再討論網路雜志是否能取代潮流雜志這等老掉牙的問題,這些問題等於當年人們在討論電視能否取代電台、數碼能否取代菲林那樣陳腔爛調,真要問我可以答你,絕對無法取代,我關心的只有一點——主流。只有成為主流媒體,你才能分得到市場上最大的蛋糕,如果只懂得抱住美好過去而不放,那麼倒霉的只會是自己。電視與電台到今天還是各自有它的市場與需要,數碼與菲林到今天還是各自存在市場,但它們之間誰才是現今市場的主流?誰在領導著市場?
從現狀去分析,紙媒與網路當然前者主導著市場,才是市場上的主流,但後者會迎頭趕上嗎?沒有人能答行與不行。但據我的觀察與猜測在這場21世紀的媒體相爭中,一種新興的媒體將在當中冒起並漁人得利。對於這個新興媒體的具體形式,本人暫時只得一個比較概念性的想法,所以未敢在此大言不慚。它應該會是綜合了網路與紙媒優勢的結合品,在功能服務上更為個性化,令客戶對消費者的推銷命中率更高,它的出現應該會使媒體格局重新洗牌。
⑧ 中國期刊的發展歷程:
2008年,成立抄於廣州,前身華南科技襲網,專注工程建築專業廣告信息咨詢,取得各會員企事業單位認可。
2009年,涉足電力、通訊、經濟類信息咨詢服務。
獲得2009年度「未來之星——最具成長性的新興企業」
2010年,廣州成立采編中心,以廣告信息咨詢為基礎,同年與醫療、教育、地質、煤炭、機械以及綜合性科技類期刊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2010年,廣東省誠信示範企業
2011年,為了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公司戰略轉移至中國陸地版圖中心和我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古城西安,在古城西安建立信息咨詢中心,並於同年網站晉升為中國期刊信息在線。
2011年,同年11月,因業務成熟發展需要,與多家雙核心期刊建立合作關系。
2012年,新的歷程,新的使命,新的需求,中國期刊信息在線全面改版,將為職稱晉級的各類先進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完善、優質的咨詢服務,為各類廣告業主提供更完美的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