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旅遊開發

歷史文化旅遊開發

發布時間:2021-02-19 23:00:23

1. 我要寫論文,歷史文化類旅遊資源開發方面的,怎麼寫較好啊請大家幫幫忙!!!萬分感激!!!

資料提供:論文自己寫喲!權當參考

白元鄉有著名的「五里三寺」,即夏寶村的清涼寺、水牛溝村的凈土寺和白元村的金山寺。清人張文德有《春日游凈土、清涼、金山諸寺》詩:「晚來汲露煮茗芽,古寺無人犬護家。座上真文余貝葉,階前雲氣繞曇花。蒲團半納隨藜枝,舍利多珠隱木瓜。為問老僧何處去,白雲深鎖眾峰斜」。三寺所在地理位置十分獨特,從遠處望去,一尊巨型觀世音菩薩仰卧伊河東岸。

伊川名勝古跡觀音凈土的圖片

觀音頭朝龍門,腳登金山,頭部前方有村曰「土門」,按當地口語稱「頭門」,意為佛頭之門。土門遺址出土有6000多年前的「伊川缸」,上面繪有日月運行,一年四季的歷法圖案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伊川名勝古跡土門彩陶缸伊川缸的圖片

七千年前畫有太陽月亮一年四季運行圖案的伊川土門彩陶缸

清涼寺位於觀音眼角之下,佛淚下落,清涼無比。觀音脖子部位有村曰「夏寶」,地方口語即稱「下巴(兒)」。觀音腹部位置是凈土寺,腳的位置是金山寺。凈土寺在隋唐時為皇家寺院,名為東都凈土道場。

隋大業七年(611年),偃師人陳瑋隨其二哥陳素在凈土寺出家,法號玄奘。他於武德九年(626年)離開凈土寺到京都長安,貞觀元年(627年)由長安出發,去西域(西天)取經。唐太宗李世民親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有唐玄奘在凈土寺出家的記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是以翹心凈土,往游西域,乘危遠邁,杖筆孤征。」《舊唐書》載:「僧玄奘,娃陳氏,洛州偃師人,大業末出家於東都凈土道場。」凈土寺出土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凈土禪寺記》石碑,洛陽各縣寺院主持均有簽名,證明白元鄉的凈土寺就是歷史上東都洛陽凈土寺,目前該寺已修整一新接待遊人。

伊川名勝古跡白元鄉凈土寺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白元凈土寺的圖片

4、莊子蝶夢

白元村東的蝴蝶山下,有莊子隱居的蝴蝶洞,《中國文物地圖集》記載,白元村有《莊子洞》和《周漆園吏莊子墓》。莊子墓僅存一小土丘,莊子洞保存完好,洞內有泉水湧出,被稱為「不老泉」。莊子洞內石壁上有密密麻麻的料礓石結核,朦朧看去這些石結核猶如各種姿態的蝴蝶。《莊子•齊物論》記其事:「昔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莊子著作中有二百多則寓言故事,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宣傳哲理。風格幽默,想像豐富,具有濃厚浪漫色彩。他講到鯤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寫皰丁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 奇......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有餘地矣。」此外,象「螳螂擋車,不自量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黃雀後邊有獵人」、「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等成語典故,均出自《莊子》之書。老子與莊子並稱《老莊》,其學說是治國、齊家、修身的哲學,也是長壽之道。

5、杜康醉牛

葛寨鄉黃兌村南有一山,形如巨牛伏卧,名曰牛山。巨牛頭朝東南,牛首似鑽入山中,據傳八百里伏牛山就是因此山而得名。牛尾部有山溪北流入梁家溝水庫,過黃棟樹村,在煙澗村北與明水會合,經雙頭附近入伊河,北魏《水經注•伊水》記載此水名叫康水。明代《直隸汝州全志》記「俗傳杜康造酒於此,水經注名康水」。此地古有上皇古泉和「杜康酒坊院」。康水流域煙澗村製作的青銅器精美絕倫,中央電視台《歷史中國》專題報道,聞名中外。

伊川名勝古跡煙澗村青銅器的圖片

相傳杜康避難於伊川,造出秫酒,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聞酒香而至,偷喝此酒,醉得不能回天宮,就把頭鑽向山中,從遠處看牛山,確實象一頭鑽頭不顧尾的大牛。

伊川名勝古跡杜康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杜康的圖片

1996年《考古》上刊載,伊川南寨出土大批夏代少康(杜康)時期的精美酒器.

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

洛陽伊川出土公元前1880年的酒器

常川鄉有杜溝、康溝、康莊、土溝水,城關鎮有杜康造酒的黑、白虎泉,江左有杜康避難的「綸氏」邑。杜康遺址遍布伊川大地。青牛不醉才怪呢?

6、聚仙泉聲

沿著杜康造酒的康水北行,白元鄉雙頭村與葛寨鄉雙頭寨村之間有一個「三年兩頭過神仙」的道觀「升仙觀」,又名「聚仙觀」。相傳八仙在此聚會,品杜康美酒,悟成仙之道。他們由此越伊河,飛海山,會西王母,各施飛升本領,留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典故。附近還有「呂洞賓戲牡丹」的「牡丹窯」。

聚仙觀有一眼奇妙的泉,泉水從石縫中湧出,仔細聆聽,似琴聲,似鶴鳴。有時泉音如高山流水,來自天際。俄而又似雨過竹林,龍出深澗。故此泉稱明(鳴)泉,今稱迴音泉。《山海經•中山經》曰:「放皋(九皋)之山,明(鳴)水出焉」。《水經注•伊水》「康水出狼皋(九皋)山,東北流與明水會,西南流入於伊水。 」鳴泉水是優質礦泉水,飲之延年益壽。昔日求水者絡繹不絕。如今鳴泉被村裡出租給有人搞礦泉水開發而封閉,遊人只好望泉興嘆了。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伊川名勝古跡聚仙觀鳴泉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聚仙觀鳴泉的圖片

7、龍嶺銀光

水寨鎮韋村東黑龍溝古有龍玄寺,玄在漢代四靈中為玄武,即蛇龜,也叫龍龜。蓋因從呂店丁流西河盤龍山普明寺向西,至水寨龍玄寺的地形為一巨型龜狀,稱龍嶺寶 地。在龜背的陽坡上,有後梁太祖朱溫墓宣陵,唐代著名的牡丹園也建在天王院。白沙鄉小王村有九龍洞,石嶺村有唐相姚崇故宅。

古時傳說站在伊河西的山嶺上,有時可見到龍玄寺一帶有銀光閃耀,被稱為寶光,但到實地卻找不到寶光發自哪裡。據說七十年代初,確定秘密軍工158廠址時,在飛機上曾看到龍玄寺一帶閃銀光。

龍玄寺已不存,重建寺院名為龍泉寺。中外合資豫港龍泉電力集團和豫港龍泉鋁業公司建在龍泉寺附近。不僅成為伊川縣的支柱產業。而且是花園式工廠和旅遊勝地。千古傳頌的龍嶺銀光,如今成為現實,那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的電和鋁不正是炫耀光輝的銀光嗎?

8、萬安盤龍

呂店鄉丁流西河村古有盤龍山普明寺,現寺已不存,但寺院保存有許多古代碑刻。還有古蓮花橋,流傳有「橋上路,路上橋」的傳說。普明寺的位置很有意思,丁惠水自北而南呈S形繞寺而過。水東為石山,層層斜狀石線紋理如巨龍之紋,故名盤龍山。水的西面為土嶺,以S線分界,極象常見的陰陽圖。惠水又稱湮陽水,諧音即「陰陽水」。

以盤龍山為南北軸線,北邊萬安山下呂店鄉梁溝有魏文帝曹丕陵,南邊半坡鄉娘娘山下有魏明帝曹睿陵,古時這一帶林木繁茂,是游獵好去處。《水經注》載:「魏文帝獵於此山,虎超乘輿,孫禮拔劍投虎於是山,山在洛陽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資治通鑒》載:曹丕與其子曹睿在此打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母鹿,命睿射子鹿,睿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

2. 如何開發歷史文化名城的旅遊價值

【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規定,屬於以下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
1、 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
2、 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築群;
3、 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認識不足,保護意識淡薄。在城市建設中,常會聽到如此議論「這些東西破破爛爛的保護起來幹啥!拆拆掉算了。」他們(包括一些領導幹部)認為保護古街區、古建築就是保護「落後」。「這也保護,那也保護,還怎麼發展?」,此說把保護和發展對立起來。其實我們擁有的歷史文化遺產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少。1994年統計全國有1500座博物館,擁有藏品總量僅800多萬件。人稱美國無歷史(才200多年歷史),就是這個歷史短暫的國家的歷史博物館卻擁有1700萬件文物,是我國博物館館藏總量的一倍以上。我國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只有印度的十分之一。
2、歷史文化遺產家底不清,許多歷史文化遺產沉睡在地上地下。在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中,碰到歷史文化遺產時,講不清道不明,許多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根本沒有調查、登記,更談不上公布文保單位。面對舊城改造、城市建設時,拿不出具體依據,在「保」與「拆」的爭議聲中,只得眼看著它被拆毀。
3、「建設性破壞」觸目驚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歷史文化遺產被毀程度令人憂心:襄樊宋城牆一夜之間被夷為平地;遵義會議會址周圍的歷史建築一拆而光;福建的三坊七巷名存實亡;0.8平方公里的定海古城拆得只剩下0.13平方公里。舊城改造中大拆大建,致使許多歷史傳統街區和歷史建築遭到破壞。
4、片面追求旅遊經濟效益,造成歷史文化遺產嚴重破壞。一是為了迎合旅遊熱,不惜以拆毀傳統歷史街區為代價,而製造出了承德的清代一條街,開封的「宋街」,沛縣的「漢街」等仿古建築,使許多有價值的歷史街區淪為「假古董」。擅自改變歷史文化遺產的管理體制,從而出現「三孔」、「秦始皇兵馬俑」等難以確保歷史文化遺產有效保護的事件發生。
5、保護規劃的滯後嚴重影響歷史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從1982年以來,我國已先後公布三批99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各省也先後公布了近百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滯後普遍存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0%左右沒有編制保護規劃。
6、保護資金的匱乏直接影響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許多歷史文化遺產處於自然消亡狀況,歷史文化遺產沒有專項的保護資金,特別是貧困地區,文物專業幹部僅一、二個人,連日常開支都很難保證,還談什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
7、對無形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還沒有引起重視。目前我國只注意到有形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無形的歷史文化遺產還沒列入保護范圍。《文物法》也沒提及無形文化的保護。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沖擊,無形文化遺產正快速消亡,搶救無形歷史文化遺產已成為當務之急。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對策】
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在繼續大力、持久地面向社會宣傳《文物保護法》、《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法規的同時,還要開展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價值、內涵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宣傳。不但要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也要向各級、各部門領導宣傳,讓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意識走人千家萬戶,深入人心,動員全社會參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2、摸清家底,依法保護。要做好城市化進程中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首先要知道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分布在何處,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2001年浙江在全省開展歷史文化遺產普查,就把古鎮、古村落、古街區列入普查對象,並發現了一大批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普查的基礎上,根據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公布不同級別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
3、正確處理好保護與建設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有些領導簡單地把高層建築理解為城市現代化,在舊城改造中大拆大建,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不重視,是歷史文化遺產遭受破壞、拆毀的主要原因。「人是一種有感情的動物,他們需要在環境中體味自己的歷史,尋找生活的記憶,撫摸過去的痕跡,而沒有歷史和傳統的城市是荒漠,是有感情的人不能忍受的。」(阮儀三語)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更是精神感情的保護。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保護古城,建設新城」的成功經驗,把有價值的傳統街、巷和古村落進行整體保護,再另外開發新區,避免城市化進程中「建設性的破壞」。對該保護的傳統街區則進行環境整治,保持立面原貌,更新室內配套設施,改善人們的居住質量,滿足人們對現代生活品質的需求。
4、在做好保護的前題下,合理利用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目的是為了發揮其作用,這並沒錯,問題是如何利用。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特殊資源,如只顧經濟效益不顧保護的旅遊開發,無疑是「殺雞取卵」、 「涸澤而漁」。「歷史不可重現,文物不可再生。」歷史文化遺產毀了,它所包涵的歷史信息也就喪失了。文物的「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原則,同樣適用所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只有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才可以持續發展。片面的追求旅遊經濟效益,不合理的開發和過度利用,已經在一些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中表現出來,在保護區內拆除、改變一些他們認為沒有價值的歷史建築,新建了所謂的仿古建築和旅遊設施,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遺產不是「搖錢樹」,盲目的追求旅遊收人及其回報,破壞歷史文化遺產,將成為歷史的罪人!我們應該從「三孔」等事件中吸取教訓,根據《文物法》等法規,理順管理體制,在做好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5、盡快編制保護規劃,做到有規可循。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有嚴肅的科學基礎,是多學科綜合研究反復論證的產物,是對《文物保護法》等法規的補充和細化,同時,也是規范歷史文化遺產所在地的政府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一個法規,能夠避免來自不同方面的干擾,特別是來自領導層面的盲目行為,提高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效率。在做好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專項保護規劃的同時,也要抓緊編制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點等歷史文化遺產的專項保護規劃,只有將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或村鎮總體規劃,有了「保護傘」,才能做到有規可循,依法保護。
6、多渠道籌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資金。一是以國家投入為主。二是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維護、維修、展覽和科研,吸收境內外企業、團體、個人捐資贊助,建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
7、在加強有形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同時,要十分重視無形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調查。無形歷史文化遺產,由於它是非物質的,無形的,依附於人的身體,一旦人亡,這種無形的文化也隨之消亡。人是無形歷史文化遺產的載體,無形文化必須有人繼承才得以傳承發展。保護無形歷史文化遺產,首先要對無形文化持有人(老藝人等)進行保護,並鼓勵他們「師徒相授」培養繼承人,傳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其次是進行廣泛調查,挖掘、搶救優秀歷史文化遺產,請專善此道者現場表演,用錄像、錄音等高科技手段進行保護。如:有麗水地方特色的「處州亂彈」、 「松陽高腔」、「遂昌石練十番」等優秀戲劇、音樂和畲族的「做聚頭」 (傳師學師)等。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館的收藏功能必須擴大,要化大力氣做好無形歷史文化遺產的收藏和保護工作。

3. 如何開發歷史文化旅遊地資源

(1)歷史遺址類資源開發的原則
①依法保護的原則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利用首先應該是建立在遺址得到充分保護的基礎之上的,任何不利於保護而損害遺址的利用措施都是不允許的。在開發過程中,應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文物保護法規,實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護方針。切實做好遺址的保護工作,完善各項保護措施,保證旅遊資源的持續利用。
②系統規劃、科學開發的原則
總攬全局,統籌兼顧,適度超前,服從於省、市、區的總體規劃,與鄰近地區相呼應,兼顧社會效益與民生工程。實行遺址區保護與旅遊開發相結合、全面保護與局部開發相結合、遺址開發管理措施與旅遊景觀建設技術措施相結合、非物質文化旅遊開發與生態旅遊開發相結合、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組合與遺址區整體經濟發展相結合、近期開發與遠期開發相結合。重點突出近期實施項目,合理規劃中遠期項目。搞好重點景區景點的配套,提高綜合接待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實現對歷史遺址的系統開發、科學開發和動態連續性開發,促進區域旅遊開發建設的滾動發展。
③恢復原有人文環境的原則
依據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將遺址本體保護、歷史環境修復、生態環境建設融為一體。在不幹涉遺址遺跡本體的前提下,保證原真性及完整性,要盡可能減少對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本體的干預,保護文物本體的真實性,保護文物及其環境的完整性。營建改善與遺址類旅遊資源相協調的良好的生態、環境、景觀,保存和恢復遺址原有的歷史人文環境和自然風貌,充分發掘歷史遺址的內涵,最大限度地展示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所蘊藏著的歷史人文價值,為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創造良好的條件。
④區別對待,因地制宜的原則
我國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類型各異,既有居住遺址、工業遺址、軍事商貿遺址,又有水利工程及近代革命遺址。從發展來看也很不平衡,有的發展得比較早,有的仍處於起步甚至完全的保護階段。類型不一樣,開發所展示的文化內涵、外在表現就不盡相同;所處的階段不同,開發的目標和任務也不同。開發過程中,在充分考慮各類遺址及遺跡的分布、保存現狀及文化屬性的基礎上,對於起步階段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目標和任務是吸引更多的遊人來觀光消費;對發展較早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目標和任務是提高展示效果完善形象品牌塑造宣傳及管理措施。
⑤體驗旅遊開發原則
體驗旅遊是旅遊業的發展方向。在現代社會高度發展、人們學識層次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對遺址類旅遊資源的開發不應僅僅停留在建博物館、導游解說的層次上,而應通過發掘遺址文化內涵,使遊客融入遺址,增加遊客參與的程度,提高資源的吸引力。如河北冉庄地道戰遺址,在新的保護規劃方案中,將建成以展示地道戰革命歷史文化為主題,綜合參觀、體驗活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綜合活動區。遊客們在這里可以看展覽,了解地道戰的歷史;鑽地道,參觀抗戰民居,吃抗戰飯,看抗戰電影,甚至可以親自打一場「地道戰」,真實體驗抗戰時期的戰斗生活。而在工業遺址或作坊遺址開發中,可以讓遊客親自體驗製作產品的過程。
(2)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理念
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護觀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護觀是當前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應遵從的主要觀念之一。其含義不僅僅是要在利用時保護歷史遺址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在利用中如何實現一種可持續的、動態的保護模式。其動態保護就是將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納入當地的生態保護系統、文化旅遊開發系統以及文物保護系統;把歷史、現實、自然、人文等多種因素進行整合,從全局的觀念去研究、保護、開發和利用,而不是孤立靜止地看待歷史遺產。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保護的可持續性包含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歷史遺址本體及其載體的可持續性保護;一是歷史遺址所處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既包括實體的可持續保護,也包括價值觀的再認識。
②「生態博物館」理論
生態博物館是指在原來的地理和社會、文化條件下保存人類群體遺存及生存狀態的博物館。即歷史遺址應原狀地、動態地保護和保存在其所屬環境中,某種意義上講,遺產環境等同於「博物館」的建築面積。換言之,在生態博物館中,人們將不再從博物架上看結果,而是在房前屋後觀過程———文化遺產、自然景觀、建築、可移動實物、傳統風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均具有特定的價值和意義。生態博物館的觀念是法國人雷佛首先在 70 年代提出的觀念,他主張將一個完整地域以博物館的觀念來思考,將自然生態與歷史古跡統合在現代人的生活整體環境中,整體的展現出來達到自然環境、歷史古跡保存與增進現代人生活整體環境的目的。它的誕生是人類社會現代環境意識和現代生態意識不斷覺醒的反映。在生態博物館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區域保護的原則,以及將自然環境與文化遺產在同一環境中保存的基本理念,這完全符合《西安宣言》的要求。對於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我們可以通過採用「生態博物館」的模式對其加以開發利用。將遺址所處的環境、自然景觀、遺存等動態的保護與展示給公眾,用全局的觀念去開發和保護[1]。
(3)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模式
目前,國內關於遺址保護開發利用的模式,主要有四種:
①遺址公園
就是將整個遺址區建成遺址公園,這是目前國內最普遍的一種方式,不僅使遺址得到了較好保護,也通過公園的建設改善了當地環境,為居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也是展示優秀歷史文化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我國現階段的遺址公園有三種不同類型:第一類在公園內是有所保留的遺址,成為公園景觀的一部分,如西湖公園的雷鋒塔、成都望江公園的崇麗閣等;第二類是遺址本身可以成為公園,如圓明園遺址公園;第三類是考古型的遺址公園,它強調的是對文物遺存有所展示,並強調文物的真實性展示,如大明宮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
②旅遊景區
許多遺址處在風景名勝區之中,在風景區開發的過程中,將遺址作為旅遊景區的一個景點,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展示性開發。如樂山大佛旅遊區內的蘇軾故居,張良廟-紫柏山旅遊區內的張良廟、青島的琅琊台遺址,重慶的合川釣魚城等,擁有豐富的古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利用自然、人文資源綜合開發旅遊產品,形成集歷史文化、山水風光為一體的特色旅遊景區。
③遺址博物館
遺址博物館是指在由於自然或人為活動的原因形成的遺存的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館,包括具有博物館功能的紀念館和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源遠流長,無論地上或地下都保存著大量的遺址、遺跡和遺物。為了在保護歷史遺址的同時傳播歷史文化我國對歷史遺址採取通過興建博物館的模式來保護展示宣傳其文化內涵。遺址博物館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是建立在由於自然原因或人類活動形成的原址上,它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等都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宗教信仰以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是自然或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通過展示遺址本身的形成和變遷遺址博物館使公眾了解過去,成為鏈接過去與現在的重要環節。如1925年我國第一座遺址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1958年建立了第一座在考古發掘原址上的遺址博物館——陝西半坡博物館。再到今天遍布全國各地數百家遺址博物館,在短短的幾十年中,我國遺址博物館經歷了一個迅猛的發展過程,並因為其自身獨特的文化特性及外在表現成為重要的參觀游覽地。
④遺址歷史文化農業園區
中國有許多遺址面積大,遺址區內居民眾多,國家目前難以像發達國家那樣,撥出大量資金,清空區內人口,對遺址資源實施保護。因此在遺址區建設歷史文化農業園區是一種比較現實的做法。比如漢長安城面積巨大,居民5萬多人,主要以農業經營為主,為了有效保護遺址,可在遺址區內發展都市農業,建設觀光農園、市民休閑體驗農園、現代高科技農業園區等。

4. 旅遊開發對歷史文化的影響

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存在大量個性鮮明、風貌古樸的歷史文化村鎮版,歷史文化村鎮具有非常高權的歷史文化價值,被稱之為"民間收藏的國寶"、"歷史文化的明珠"等,通過合理的開發,既能夠實現對歷史文化村鎮的保護,又能夠將文化資本轉變文經濟資本,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文章分析了旅遊開發對我國歷史文化村鎮的影響,提出了加快歷史文化村鎮旅遊開發的有效措施

5. 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現狀

憑著極其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傳統,民俗文化旅遊給予了人們更高層次的文化旅遊享受,從而成為文化旅遊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也是當前旅遊市場中極具競爭力的文旅項目。

民族文化起源於民間,發展於民間,現已形成獨特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民族特點,構成了我國最重要的旅遊開發資源,具有相當高的旅遊價值。

民俗文化旅遊的興起,在於其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首先,民俗文化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帶來良好的審美享受;其次,民俗文化中包含各種獨具特色的娛樂活動,能夠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促進遊客融入當地民風民俗;最後,民俗文化維系著各民族情感,能夠滿足社會的精神需求,保持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正因此,我國民俗文化旅遊發展如火如荼。從開發現狀來看,民俗文化旅遊呈現出以下三個主要特徵。

其一,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因此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為民俗文化旅遊開發提供了良好基礎。同時,國家政策加大對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的傾斜,不斷推動民俗文化旅遊邁向新階段。

其二,形式愈加多樣,內容越來越豐富。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我國民俗文化旅遊取得顯著成效,表現形式多樣,皮影、剪紙、民歌等內容越來越豐富。

其三,區域旅遊不斷加強合作發展。區域旅遊合作是提升旅遊形象、增強旅遊文化軟實力、推動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民俗文化旅遊在這點上成效顯著。

盡管近年來我國民俗文化旅遊發展取得長足發展,但在開發過程暴露出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例如,過度開發問題,對稀缺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和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再如,商業氣息過重,失去了民俗文化旅遊的原真性,背離了了民俗文化旅遊的開發初衷,無法實現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資源的目的。除此外,外來文化的沖擊,也使得傳統民俗文化遭到嚴重沖擊,甚至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俗特色。

6.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開發包含哪些內容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保護開發

(1)歷史遺址類資源開發的原則

①依法保護的原則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利用首先應該是建立在遺址得到充分保護的基礎之上的,任何不利於保護而損害遺址的利用措施都是不允許的。在開發過程中,應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文物保護法規,實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護方針。切實做好遺址的保護工作,完善各項保護措施,保證旅遊資源的持續利用。

②系統規劃、科學開發的原則

總攬全局,統籌兼顧,適度超前,服從於省、市、區的總體規劃,與鄰近地區相呼應,兼顧社會效益與民生工程。實行遺址區保護與旅遊開發相結合、全面保護與局部開發相結合、遺址開發管理措施與旅遊景觀建設技術措施相結合、非物質文化旅遊開發與生態旅遊開發相結合、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組合與遺址區整體經濟發展相結合、近期開發與遠期開發相結合。重點突出近期實施項目,合理規劃中遠期項目。搞好重點景區景點的配套,提高綜合接待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實現對歷史遺址的系統開發、科學開發和動態連續性開發,促進區域旅遊開發建設的滾動發展。

③恢復原有人文環境的原則

依據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將遺址本體保護、歷史環境修復、生態環境建設融為一體。在不幹涉遺址遺跡本體的前提下,保證原真性及完整性,要盡可能減少對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本體的干預,保護文物本體的真實性,保護文物及其環境的完整性。營建改善與遺址類旅遊資源相協調的良好的生態、環境、景觀,保存和恢復遺址原有的歷史人文環境和自然風貌,充分發掘歷史遺址的內涵,最大限度地展示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所蘊藏著的歷史人文價值,為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創造良好的條件。

④區別對待,因地制宜的原則

我國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類型各異,既有居住遺址、工業遺址、軍事商貿遺址,又有水利工程及近代革命遺址。從發展來看也很不平衡,有的發展得比較早,有的仍處於起步甚至完全的保護階段。類型不一樣,開發所展示的文化內涵、外在表現就不盡相同;所處的階段不同,開發的目標和任務也不同。開發過程中,在充分考慮各類遺址及遺跡的分布、保存現狀及文化屬性的基礎上,對於起步階段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目標和任務是吸引更多的遊人來觀光消費;對發展較早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目標和任務是提高展示效果完善形象品牌塑造宣傳及管理措施。

⑤體驗旅遊開發原則
體驗旅遊是旅遊業的發展方向。在現代社會高度發展、人們學識層次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對遺址類旅遊資源的開發不應僅僅停留在建博物館、導游解說的層次上,而應通過發掘遺址文化內涵,使遊客融入遺址,增加遊客參與的程度,提高資源的吸引力。如河北冉庄地道戰遺址,在新的保護規劃方案中,將建成以展示地道戰革命歷史文化為主題,綜合參觀、體驗活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綜合活動區。遊客們在這里可以看展覽,了解地道戰的歷史;鑽地道,參觀抗戰民居,吃抗戰飯,看抗戰電影,甚至可以親自打一場「地道戰」,真實體驗抗戰時期的戰斗生活。而在工業遺址或作坊遺址開發中,可以讓遊客親自體驗製作產品的過程。

(2)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理念

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護觀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護觀是當前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應遵從的主要觀念之一。其含義不僅僅是要在利用時保護歷史遺址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在利用中如何實現一種可持續的、動態的保護模式。其動態保護就是將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納入當地的生態保護系統、文化旅遊開發系統以及文物保護系統;把歷史、現實、自然、人文等多種因素進行整合,從全局的觀念去研究、保護、開發和利用,而不是孤立靜止地看待歷史遺產。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保護的可持續性包含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歷史遺址本體及其載體的可持續性保護;一是歷史遺址所處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既包括實體的可持續保護,也包括價值觀的再認識。

②「生態博物館」理論

生態博物館是指在原來的地理和社會、文化條件下保存人類群體遺存及生存狀態的博物館。即歷史遺址應原狀地、動態地保護和保存在其所屬環境中,某種意義上講,遺產環境等同於「博物館」的建築面積。換言之,在生態博物館中,人們將不再從博物架上看結果,而是在房前屋後觀過程———文化遺產、自然景觀、建築、可移動實物、傳統風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均具有特定的價值和意義。生態博物館的觀念是法國人雷佛首先在 70 年代提出的觀念,他主張將一個完整地域以博物館的觀念來思考,將自然生態與歷史古跡統合在現代人的生活整體環境中,整體的展現出來達到自然環境、歷史古跡保存與增進現代人生活整體環境的目的。它的誕生是人類社會現代環境意識和現代生態意識不斷覺醒的反映。在生態博物館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區域保護的原則,以及將自然環境與文化遺產在同一環境中保存的基本理念,這完全符合《西安宣言》的要求。對於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我們可以通過採用「生態博物館」的模式對其加以開發利用。將遺址所處的環境、自然景觀、遺存等動態的保護與展示給公眾,用全局的觀念去開發和保護[1]。

(3)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模式

目前,國內關於遺址保護開發利用的模式,主要有四種:

①遺址公園

就是將整個遺址區建成遺址公園,這是目前國內最普遍的一種方式,不僅使遺址得到了較好保護,也通過公園的建設改善了當地環境,為居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也是展示優秀歷史文化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我國現階段的遺址公園有三種不同類型:第一類在公園內是有所保留的遺址,成為公園景觀的一部分,如西湖公園的雷鋒塔、成都望江公園的崇麗閣等;第二類是遺址本身可以成為公園,如圓明園遺址公園;第三類是考古型的遺址公園,它強調的是對文物遺存有所展示,並強調文物的真實性展示,如大明宮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

②旅遊景區

許多遺址處在風景名勝區之中,在風景區開發的過程中,將遺址作為旅遊景區的一個景點,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展示性開發。如樂山大佛旅遊區內的蘇軾故居,張良廟-紫柏山旅遊區內的張良廟、青島的琅琊台遺址,重慶的合川釣魚城等,擁有豐富的古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利用自然、人文資源綜合開發旅遊產品,形成集歷史文化、山水風光為一體的特色旅遊景區。

③遺址博物館

遺址博物館是指在由於自然或人為活動的原因形成的遺存的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館,包括具有博物館功能的紀念館和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源遠流長,無論地上或地下都保存著大量的遺址、遺跡和遺物。為了在保護歷史遺址的同時傳播歷史文化我國對歷史遺址採取通過興建博物館的模式來保護展示宣傳其文化內涵。遺址博物館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是建立在由於自然原因或人類活動形成的原址上,它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等都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宗教信仰以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是自然或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通過展示遺址本身的形成和變遷遺址博物館使公眾了解過去,成為鏈接過去與現在的重要環節。如1925年我國第一座遺址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1958年建立了第一座在考古發掘原址上的遺址博物館——陝西半坡博物館。再到今天遍布全國各地數百家遺址博物館,在短短的幾十年中,我國遺址博物館經歷了一個迅猛的發展過程,並因為其自身獨特的文化特性及外在表現成為重要的參觀游覽地。

④遺址歷史文化農業園區

中國有許多遺址面積大,遺址區內居民眾多,國家目前難以像發達國家那樣,撥出大量資金,清空區內人口,對遺址資源實施保護。因此在遺址區建設歷史文化農業園區是一種比較現實的做法。比如漢長安城面積巨大,居民5萬多人,主要以農業經營為主,為了有效保護遺址,可在遺址區內發展都市農業,建設觀光農園、市民休閑體驗農園、現代高科技農業園區等。

7. 如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文化產品,對於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各地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指標和關鍵因素,成為21世紀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其內在吸引力,文化產業對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有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進和價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寧洱縣的文化旅遊產業要發展,以下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依託資源,「創意為王」。

魅力源於實力,實力展現魅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發揮地方優勢,打造文化品牌的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要本著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獨」的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呼應時代,貼近大眾,適應市場,把文化資源提升為文化產品,創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然而,有了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創意、包裝與整合,也難於形成產業基礎。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在全面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以戰略的思維和眼光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麗江、鳳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能把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效果發揮到了較高水平,且在不斷提升創意,體現和貼合群眾性和大眾消費的特點,較為吸引人。

努力創造市場的聚集效應。

文化產業除了有好產品,還要有市場的聚集效應,必須把旅遊、文化、科技、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要彰顯人氣,只有把人吸引進來,才能有效應。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綜合考慮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功能,使遊客既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資源。我縣旅遊產品檔次低、品種少、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調控和支配資源,同時大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把市場運作交給企業,既要培養當地的文化企業人才,更要吸引省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文化企業和經營人才到我縣投資文化產業,通過打造會展、傳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務和旅遊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強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學規劃,保證投入。

規劃是做好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即先做什麼項目,後做什麼項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確文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和市場的目標。文化產業是高投入的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要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創作,形成產品,還要進行市場運作,整個過程都與投入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因此,要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遊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於產品、管理、服務和營銷之中。我們要依託我縣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遊。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實際,科學發展。

做好文化產業必須結合實際,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交通基礎等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突顯亮點。享受文化成果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必然。藉助雲南旅遊文化市場比較熱的機遇,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市場。但作為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做好這項工作也不宜過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逐步繁榮壯大。

幾條建議

當前,如何充分發揮寧洱文化優勢,打造寧洱旅遊文化品牌,是長期以來的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整合寧洱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檔次,賦予新意。

如紅色旅遊方面,把民族團結文化展示從屋內移至公園,著力建設民族團結之聖地;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普洱茶文化城,著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觀園;磨黑古鎮建設中,把楊麗坤故居與鹽文化、磨中的紅色文化、飲食文化做大做強;還要把以銀飾品加工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壯大起來;把以那柯里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做大起來,做精做強文化產品,使遊客到寧洱後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環境支持。

藉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亞鐵路重點建設工程,極力改善寧洱的交通條件,使之真正成為大通道上的旅遊文化重鎮。同時,做好景區景點的軟硬體建設,提升賓館檔次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縣城和特色街區,營造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提高人文素質,服務文化產業發展。

傳統農耕文化觀念仍在束縛著寧洱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少幹部和群眾中還比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還是生產力,還能創收的理念與實踐都不足,所以,落實「旅遊文化活縣」的戰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大力培養文化經營人才,使文化產業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覺的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

出台鼓勵政策,使文化企業有所獲、有所樂。

要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開發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要保護好、引導好民營資本投資旅遊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培育一批重點民營文化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群,形成新的產業格局。要積極出台對現有文化企業經營戶如銀飾廠、奇石場的扶持政策,鼓勵其他產業的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給他們有培訓學習的機會,對前來投資的文化企業,在用地、辦理手續等方面給予傾斜協調,使他們有所得、有所樂,我們有發展、有市場。並以文化發展帶動和促進旅遊、餐飲等的聯動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寧洱資源、區位、交通之優勢,極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縣城經濟。只有縣城經濟的綜合發展,才能帶動和促進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產業在縣城經濟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環。在推動雲南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過程中,寧洱要彰顯特色、展示獨特魅力,通過大家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使之打造成為有活力、有競爭力、有濃厚文化底蘊、有國際化風格的特色產業。

8. 歷史文化遺產是否應開發成旅遊景點

1.文化遺產保護的目的是什麼?使文化遺產本體能夠盡可能長久的保存下去。那麼專為了這個目的我屬們需要什麼?硬性的:資金、保護設施設備、基礎設施設備;軟性的:登記著錄、學術研究、社會認同。2.恰當的旅遊可以帶來什麼?資金、社會認同。所以旅遊和文化遺產保護是有利益契合點的,完全可以合作。3.旅遊的風險是什麼?過度開發導致的環境破壞、錯誤信息傳播甚至破壞文化遺產本體。4.綜上,旅遊是文化遺產保護自我實現的一種方法論,要點在於:旅遊開發之前,必須經過有效的評估——不是所有的文化遺產資源都有旅遊價值;旅遊行為的規劃、實施、監督必須要有文化遺產保護部門的參與,某些情況下文化遺產保護部門是有一票否決權的;文化遺產不能被當做企業資產;旅遊能為所在地居民帶來什麼樣的利益;文化遺產旅遊要對觀眾進行哪些前置教育等等。5.參加過幾次文物部門的執法督查活動,最大的感覺就是一些文化遺產所在地政府的急功近利心態和對文化遺產法律及常識的無知,以及難以協調好文物部門與旅遊部門的關系。總之,理念不難,難在執行。博物館角度,鄙作並蒂蓮花共呈嬌——從博物館行業角度談博物館與旅遊的發展,或可供參考。

9. 從旅遊者的角度探討歷史文化旅遊地旅遊資源的開發(急需)

=。=
你問的的問題不夠具體,所以我只能籠統地給你一點思路。
先就歷史文化旅遊回地來講,
比如答說西安吧,我們都知道是中華的古都,其歷史文化從周文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先當下我們常規的旅遊景點就是兵馬俑、華清池、秦陵地宮、明城牆、大雁塔北廣場、鍾鼓樓廣場等。
而旅遊的六要素主要是食、住、行、游、購、娛,所謂資源的開發,也就只能從這些方面出發進行考慮。
作為旅遊者,
想吃當地的飲食,你就可以開發羊肉泡饃店
想住當地特色的酒店,你可以開發回民風格的酒店
想出行方便,你可以開發與眾不同的旅遊觀光車
想遊玩得更好就,要請當地最好的導游
想買到當地特色土產,你可以開家土產專賣店
想感受當地風情,你可以觀看當地劇場演出

這些都是可以作為你探討的

10. 歷史文化類旅遊資源的開發

3、觀音凈土

白元鄉有著名的「五里三寺」,即夏寶村的清涼寺、水牛溝村的凈土寺和白元村的金山寺。清人張文德有《春日游凈土、清涼、金山諸寺》詩:「晚來汲露煮茗芽,古寺無人犬護家。座上真文余貝葉,階前雲氣繞曇花。蒲團半納隨藜枝,舍利多珠隱木瓜。為問老僧何處去,白雲深鎖眾峰斜」。三寺所在地理位置十分獨特,從遠處望去,一尊巨型觀世音菩薩仰卧伊河東岸。

伊川名勝古跡觀音凈土的圖片

觀音頭朝龍門,腳登金山,頭部前方有村曰「土門」,按當地口語稱「頭門」,意為佛頭之門。土門遺址出土有6000多年前的「伊川缸」,上面繪有日月運行,一年四季的歷法圖案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伊川名勝古跡土門彩陶缸伊川缸的圖片

七千年前畫有太陽月亮一年四季運行圖案的伊川土門彩陶缸

清涼寺位於觀音眼角之下,佛淚下落,清涼無比。觀音脖子部位有村曰「夏寶」,地方口語即稱「下巴(兒)」。觀音腹部位置是凈土寺,腳的位置是金山寺。凈土寺在隋唐時為皇家寺院,名為東都凈土道場。

隋大業七年(611年),偃師人陳瑋隨其二哥陳素在凈土寺出家,法號玄奘。他於武德九年(626年)離開凈土寺到京都長安,貞觀元年(627年)由長安出發,去西域(西天)取經。唐太宗李世民親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有唐玄奘在凈土寺出家的記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是以翹心凈土,往游西域,乘危遠邁,杖筆孤征。」《舊唐書》載:「僧玄奘,娃陳氏,洛州偃師人,大業末出家於東都凈土道場。」凈土寺出土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凈土禪寺記》石碑,洛陽各縣寺院主持均有簽名,證明白元鄉的凈土寺就是歷史上東都洛陽凈土寺,目前該寺已修整一新接待遊人。

伊川名勝古跡白元鄉凈土寺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白元凈土寺的圖片

4、莊子蝶夢

白元村東的蝴蝶山下,有莊子隱居的蝴蝶洞,《中國文物地圖集》記載,白元村有《莊子洞》和《周漆園吏莊子墓》。莊子墓僅存一小土丘,莊子洞保存完好,洞內有泉水湧出,被稱為「不老泉」。莊子洞內石壁上有密密麻麻的料礓石結核,朦朧看去這些石結核猶如各種姿態的蝴蝶。《莊子•齊物論》記其事:「昔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莊子著作中有二百多則寓言故事,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宣傳哲理。風格幽默,想像豐富,具有濃厚浪漫色彩。他講到鯤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寫皰丁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 奇......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有餘地矣。」此外,象「螳螂擋車,不自量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黃雀後邊有獵人」、「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等成語典故,均出自《莊子》之書。老子與莊子並稱《老莊》,其學說是治國、齊家、修身的哲學,也是長壽之道。

5、杜康醉牛

葛寨鄉黃兌村南有一山,形如巨牛伏卧,名曰牛山。巨牛頭朝東南,牛首似鑽入山中,據傳八百里伏牛山就是因此山而得名。牛尾部有山溪北流入梁家溝水庫,過黃棟樹村,在煙澗村北與明水會合,經雙頭附近入伊河,北魏《水經注•伊水》記載此水名叫康水。明代《直隸汝州全志》記「俗傳杜康造酒於此,水經注名康水」。此地古有上皇古泉和「杜康酒坊院」。康水流域煙澗村製作的青銅器精美絕倫,中央電視台《歷史中國》專題報道,聞名中外。

伊川名勝古跡煙澗村青銅器的圖片

相傳杜康避難於伊川,造出秫酒,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聞酒香而至,偷喝此酒,醉得不能回天宮,就把頭鑽向山中,從遠處看牛山,確實象一頭鑽頭不顧尾的大牛。

伊川名勝古跡杜康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杜康的圖片

1996年《考古》上刊載,伊川南寨出土大批夏代少康(杜康)時期的精美酒器.

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

洛陽伊川出土公元前1880年的酒器

常川鄉有杜溝、康溝、康莊、土溝水,城關鎮有杜康造酒的黑、白虎泉,江左有杜康避難的「綸氏」邑。杜康遺址遍布伊川大地。青牛不醉才怪呢?

6、聚仙泉聲

沿著杜康造酒的康水北行,白元鄉雙頭村與葛寨鄉雙頭寨村之間有一個「三年兩頭過神仙」的道觀「升仙觀」,又名「聚仙觀」。相傳八仙在此聚會,品杜康美酒,悟成仙之道。他們由此越伊河,飛海山,會西王母,各施飛升本領,留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典故。附近還有「呂洞賓戲牡丹」的「牡丹窯」。

聚仙觀有一眼奇妙的泉,泉水從石縫中湧出,仔細聆聽,似琴聲,似鶴鳴。有時泉音如高山流水,來自天際。俄而又似雨過竹林,龍出深澗。故此泉稱明(鳴)泉,今稱迴音泉。《山海經•中山經》曰:「放皋(九皋)之山,明(鳴)水出焉」。《水經注•伊水》「康水出狼皋(九皋)山,東北流與明水會,西南流入於伊水。 」鳴泉水是優質礦泉水,飲之延年益壽。昔日求水者絡繹不絕。如今鳴泉被村裡出租給有人搞礦泉水開發而封閉,遊人只好望泉興嘆了。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伊川名勝古跡聚仙觀鳴泉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聚仙觀鳴泉的圖片

7、龍嶺銀光

水寨鎮韋村東黑龍溝古有龍玄寺,玄在漢代四靈中為玄武,即蛇龜,也叫龍龜。蓋因從呂店丁流西河盤龍山普明寺向西,至水寨龍玄寺的地形為一巨型龜狀,稱龍嶺寶 地。在龜背的陽坡上,有後梁太祖朱溫墓宣陵,唐代著名的牡丹園也建在天王院。白沙鄉小王村有九龍洞,石嶺村有唐相姚崇故宅。

古時傳說站在伊河西的山嶺上,有時可見到龍玄寺一帶有銀光閃耀,被稱為寶光,但到實地卻找不到寶光發自哪裡。據說七十年代初,確定秘密軍工158廠址時,在飛機上曾看到龍玄寺一帶閃銀光。

龍玄寺已不存,重建寺院名為龍泉寺。中外合資豫港龍泉電力集團和豫港龍泉鋁業公司建在龍泉寺附近。不僅成為伊川縣的支柱產業。而且是花園式工廠和旅遊勝地。千古傳頌的龍嶺銀光,如今成為現實,那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的電和鋁不正是炫耀光輝的銀光嗎?

8、萬安盤龍

呂店鄉丁流西河村古有盤龍山普明寺,現寺已不存,但寺院保存有許多古代碑刻。還有古蓮花橋,流傳有「橋上路,路上橋」的傳說。普明寺的位置很有意思,丁惠水自北而南呈S形繞寺而過。水東為石山,層層斜狀石線紋理如巨龍之紋,故名盤龍山。水的西面為土嶺,以S線分界,極象常見的陰陽圖。惠水又稱湮陽水,諧音即「陰陽水」。

以盤龍山為南北軸線,北邊萬安山下呂店鄉梁溝有魏文帝曹丕陵,南邊半坡鄉娘娘山下有魏明帝曹睿陵,古時這一帶林木繁茂,是游獵好去處。《水經注》載:「魏文帝獵於此山,虎超乘輿,孫禮拔劍投虎於是山,山在洛陽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資治通鑒》載:曹丕與其子曹睿在此打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母鹿,命睿射子鹿,睿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

萬安山主峰海拔937.3米,是伊川最高峰,峰頂有萬安宮、祖師廟。登頂可一覽洛陽、偃師、伊川風光。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伊川名勝古跡萬安山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萬安山的圖片

萬安山晚眺

伊川名勝古跡萬安山的圖片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文化旅遊開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