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藝術設計的發展歷史過程
「藝術設計」的發展歷史過程:
「藝術設計」是中國大陸教育部於1997年確定的本科招生學科名稱,英文翻譯為Art and Design。在中國大陸教育部門的設計類學科分類中,藝術設計和工業設計是並列的關系。
比如平面設計、展示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裝飾設計、服裝設計等。當然,設計概念本身就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設計僅指工業設計。不過一般說到設計都是指廣義的設計概念,即包含藝術設計部分的設計。
1998年,中國大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制定了一個不同於教育部的學科分類,「藝術設計」在國務院的學科分類中被稱作「設計藝術學」。中國大陸的高校本科(大學部)招生使用了教育部的學科分類,而研究生招生則使用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分類。
在中國國內的設計藝術學界除了在個別專門探討學科命名的文章中,這兩個名稱基本上可以互換。其實這兩個名稱,在內涵上並無顯著差異,英文文獻中統一稱為「設計(Design)」。
學科科目:
景觀建築設計、網路藝術、三維動畫、視頻設計、音頻藝術、互動媒體、工業設計等。
動畫設計方向強調堅實的繪畫基礎和美術功底,注重學生的審美素質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學生在該專業將學習諸如動畫運動規律、動作設計、動畫材料等專業基礎課程,同時學習劇作、視聽語言、表演與肢體語言等相關的電影知識。
在綜合藝術素質提升的同時,學生將學習各種動畫製作軟體並探索各種先進的創作技術。學生在校期間有條件根據自己的想法創作獨立動畫藝術短片,教師將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指導學生完成短片創作;學生畢業時將掌握從前期策劃、中期製作和後期合成這一完整的動畫製作流程,製作出具有專業水平的動畫作品。
動畫運動規律、 材料動畫、動畫藝術概論、動作設計、電影視聽語言、分鏡頭劇本設計、導演基礎、動畫片創作等。
景觀建築設計方向主要是為我國的景觀建築設計和規劃事業輸送專業人才。教學內容綜合了藝術設計、景觀建築設計規劃和園林方面的專業課和基礎課,除教學以外,景觀建築設計專業設立了研究工作室。
其主要職能是在推進專業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本領域的研究工作和創作設計實踐,為推動景觀建築設計的發展做出貢獻。
(1)設計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藝術設計」主要特點:
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的研究內容和服務對象有別於傳統的藝術門類。同時藝術設計也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其審美標准也隨著這諸多因素的變化而改變。所以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反過來又作用於生活。(獨立性和綜合性)
藝術設計貴在創造活動與實踐,是設計者自身綜合素質(如表現能力、感知能力、想像能力)的體現。各個專業雖然對設計知識的著重面不盡相同,但對於「大設計」概念的關於美、節律、均衡、韻律等的要求是一樣的。
不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設計,考生首先要面對的是一個對所設計對象的理解——對設計對象相關的背景文化、地理、歷史、人文知識的理解。(思想性和行動性)
藝術設計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服務性。藝術設計的第一動機不是表達,是對生活方式的一種創造性的改造,是為了給人類提供一種新的生活的可能,不論是在商業活動中的信息傳達里的應用,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方式中的應用,藝術設計就是讓人類獲得各種更有價值,更有品質的生存形式。
他讓生活更加簡單、舒適、自然、效率這是藝術設計的終極目的。藝術設計最終的體現是優秀的產品,這個體現我們從喬布斯和蘋果的產品中可以完全感受的到,蘋果的設計就改變了現代人的行為方式。
喬布斯的設計夢想就是改變世界,他以服務消費者為目的,用顛覆性、開拓性的設計活動來實現這一目標,好的藝術設計產品能改變世界,好的藝術品能觸動世界,這是不同的。
其次藝術設計的特點就是科學性和合理性。藝術設計的實現手段是理性的,這和藝術品的實現是有區別的,你可以光憑藝術靈感的爆發創作出震撼的藝術品,但你絕不可能光憑借靈感去造出一個好的產品。
一個好的產品不是的設計者的純自我的表達,是有嚴謹的科學精神在裡面的,是一個合理統籌的一個有目的的活動,要把自己的觀點和觀念通過科學的調查、合理的流程歸劃一步步的完善出來的,中間會有各種科學的實驗。
會有各種數據的考量,會有設計師在藝術追求與實際生活需求的各種妥協,藝術設計產品沒有絕對的藝術理想的純粹性,它最終要以人為本,用體驗去征服人們。
藝術設計還是一個綜合性的設計活動。任何藝術設計都不是一個或兩個學科能夠完成的,在實現階段是一個工業化的過程,在紙上的創意只是一個概念的產生過程,一旦要去製作那就需要各種其他學科理論和技術的支持,靠一個人來完成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藝術品的創作就往往是一個人的事情,人多了反而會阻礙藝術觀點表達。各種材料的研究、電腦技術的應用、數據的整理、工業化的生產以及產品的銷售等等。
都是藝術設計不能繞開的問題,這是個龐大的工程,不是一個人光憑激情就能做到的事,藝術設計師不但要有藝術設計的才能,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還要有合理統籌整個流程的能力。
藝術設計的特點就決定了,你不但是個藝術家還要是個思想家,更是個行動家。
⑵ 室內設計的發展歷史
發展歷史
現代室內設計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盡管還只是近數十年的事,但是人們有意識地對自己生活、生產活動的室內進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裝飾,賦予室內環境以所祈使的氣氛,卻早巳從人類文明伊始的時期就已存在。 自建築的開始,室內的發展即同時產生,所以研究室內設計史就是研究建築史。
中國建築簡史
按梁思成《中國建築史》的觀點大致分為:上古時期,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六個時期。也有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夏、商、周),封建社會前期(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封建社會中期(隋唐、五代、宋、遼、金、西夏),封建社會後期(元、明、清)五個時期。
世界建築簡史
史前建築,古代建築(古埃及建築、古希臘建築、古羅馬建築),中世紀建築(拜占庭式建築、羅曼建築、伊斯蘭建築、羅馬建築、哥特式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洛可可式建築),工業革命建築(即現代主義建築)。
著名室內設計師
高文安(香港):在近30年的設計生涯內,高文安設計了超過2000個室內設計項目,被譽為「香港室內設計之父」。高文安是建築師,亦是首屈一指的室內設計師。他曾經到澳洲留學,回港工作數年後創辦了「高文安設計有限公司」。
梁志天(香港):香港十大頂尖設計師之一,擁有香港大學建築學學士,城市規劃碩士多個顯赫學歷,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經驗。1997年創立了「梁志天建築師有限公司」及「梁志天設計有限公司」。
周娟(香港):KCA設計負責人,代表作品帆船酒店室內設計。
凱莉·赫本(KellyHoppen)是英國頂尖設計師.為很多名人設計住宅及很多商業場所包括航空公司頭等艙等等.她將奢華做到極至. 以冷靜、簡潔、優雅並富有創意的設計而聞名於世的頂級室內設計師凱麗•赫本(Kelly Hoppen)可謂載譽無數,早在1997年,她就贏得了安德魯•馬丁「年度國際設計師獎」;2006年,贏得「Ella室內設計獎」。
飛利浦·斯塔克(法國):1949年生,世界著名的設計大師。菲利浦·斯塔克 (Philippe Starck) 享有「設計鬼才」、「設計天才」、設計界「國王」等等重量級美譽。他幾乎囊括了所有國際性設計獎項,其中包括紅點設計獎、IF設計獎、哈佛卓越設計獎、The American Academy of Hospitality Sciences年度五星鑽石獎和法國的「Legion d』Honneur」等等獎項。作品:法國總統密特朗的新居的內部裝飾,紐約Royalton酒店,香港半島酒店的Felix餐廳, 中國代表作:蘭會所。 Andree Putman是國際最重要的室內設計師之一,1991年獲美國室內設計師協會設計成就獎,1995年贏得法國文化部長頒發的國家工業創作大獎。其作品無數,遍及世界各地,包括紐約的Morgans酒店,巴黎Pershing Hall酒店,Peter Greenaway電影《The Pillow Book》的場景設計,以及法國航空公司的Concorde飛機機艙
⑶ 平面設計發展史每個發展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20世紀的藝術主要經歷了四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主要以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達達內主義、超現實主義,裝容飾主義為代表,其特點是對版面構成的形式要素進行了分析組合及對理性規律的探索。
第二個時期以一戰後興起的俄國構成主義、荷蘭風格派、德國包豪斯三個重要的設計運動為代表。其特點是強調平面設計中的科學化,理性化,功能化、減少主義和幾何化,對藝術設計的觀念和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個時期為二戰後50年代至70年代的國際主義主導設計風格,其特點是高度的功能化,標准化,系統化,其反裝飾的排版風格,簡明扼要的視覺形式,有利於國際化的視覺傳達功能。
第四個時期為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後現代主義平面設計表現形式以及電腦網路多元化媒體傳達。其特點是在思想體繫上全面否定與反諷傳統的一切文明,主張強調自我感受,他們對人類自古典文明以來的傳統藝術進行了全面的、革命的、徹底的改革,完全改變了視覺藝術的內容、形式和服務對象。
⑷ 拉沃契金設計局的發展歷史
工廠利用部分專業加工設備,由人數較少但技術水平較高的工人和飛機工程師組成了一個航空試驗設計局,開始根據別人的(國內的和國外的)設計圖紙,小批量生產木質結構的飛機。
在拉沃契金、戈爾布諾夫和古德科夫三人被任命為設計局的領導之後,301 照搬別人圖紙的生產即告結束。由於他們三人的創造性勞動,工廠變成了全新的航空企業,按照自己的設計圖,生產自己的航空產品。1939 年,設計師們提出了自己的高速殲擊機設計方案 LaGG-3。在進行樣機的國家飛行試驗時,LaGG-3 達到了使用同類發動機的殲擊機的最高飛行速度 605公里/小時, 因而投入了批生產。飛機為全木質結構,機翼內裝有燃料箱,五點式火力配備。到衛國戰爭開始時,蘇空軍已經裝備了 300 多架這種飛機。
衛國戰爭中的空戰實踐,為設計局指明了設計方向,即必須使用功率更大的航空發動機並改進飛機的氣動結構形式。這時,設計局的領導只剩下拉沃契金一人。他在不停止生產前線必需的飛機的同時,開始轉產新型飛機。1942 年 9 月,La-5 新型殲擊機非常有效地參加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在庫爾斯克前線的空戰中,La-5 飛機大大優於 Me 109 和 Fw 190 型德國飛機。1944 年裝備部隊的La-7 型飛機堪稱二次大戰中最好的殲擊機之一。在二次大戰期間,工廠先後向前線提供了 22,000 架拉型飛機,即當時蘇聯空軍每 3 架殲擊機中就有一架是拉沃契金設計局的飛機。為此,總設計師拉沃契金和設計局聯合體全體人員受到政府重獎。
隨著戰爭的結束,設計局與工廠被迫分隔兩地的狀況也宣告結束。1945 年他們又遷回到莫斯科郊外的希姆基。設計局與工廠的結合促進了聯合體的發展,為設計、試驗和批生產全金屬結構的航空產品創造了必需的條件。戰後生產的新型飛機有 La-9 和La-11 型殲擊機。它們是全金屬結構,使用活塞式發動機,其強大的火力配備和遠航程構成了 40 年代和 50 年代初蘇聯殲擊機航空兵的骨架。
在生產成批產品的同時,聯合體積極設計和試驗各種類型的試驗型噴氣飛機。研製工作從天上轉到地面,轉到實驗室和試車台上。這些新型噴氣飛機的研製工作是同航空工業的一些主要科研院所一起進行的,它們是中央空氣流體動力研究院,列寧格勒工業學院,中央巴拉諾夫航空發動機製造研究所,全蘇航空材料研究所等。但是起決定作用的是為此而專門製造的實驗飛機,用它來考核各種類型的噴氣發動機(格魯什科、邦達留克、切洛梅等人的設計),選擇機翼和飛機氣動布局的最佳形式,從而製造出了10餘種噴氣飛機。這些試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今天習慣使用的三角翼噴氣飛機的面貌。1948 年,拉沃契金設計局研製出第一架超音速飛機 La-176。飛機機翼設計成 45 度角後掠翼,動力裝置系推力 22 千牛的 RD-45F 渦輪噴氣發動機。1948 年 2 月 26 日,年輕的蘇聯飛行員奧列格·索科羅夫斯基在試驗中心駕駛試驗型 La-176 前線殲擊機進行試飛,在規定的水平飛行中,於 7,000 米高度航速達到 1,105 公里/小時,相當於 1.021 馬赫。同年,La-15 型噴氣殲擊機交付裝備部隊。
拉沃契金設計局在航空領域的另一個傑作是 K-15 空中截擊系統,它包括 La-250 型全天候超音速高空攔截殲擊機和 2 枚空對空導彈,於 1956 年第一次試飛。K-15 系統具有用機載雷達(季霍米羅夫的設計)發現和捕獲目標、並根據機載計算機的指令自動攻擊並發射導彈的能力。1959 年 K-15 系統通過了飛行試驗,但由於種種原因飛機的研製工作停止了。
拉沃契金設計局所表現出來的設計自動控制飛行器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聯合體以後的命運。他們所設計和製造的靶機和 La-17 型照相偵察機及其各種改型批生產了 30 多年,不僅裝備了蘇軍,還出口國外。
⑸ 中國設計發展歷史
中國近現代平面設計與西方相比,顯得十分薄弱與空泛。1840年以前的100年間,中國一直閉關鎖國,處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狀態。而18世紀上葉的西方,已完成了工業革命,形成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一體化。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歷經了近百年動盪和戰亂的歷史。通過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侵略者在中國得到割地、賠款,開辟通商口岸,建立租界特權、領事談判權、沿海及內海航行權、傳教士權等等,均為
列強在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物資開辟道路。在中國上海、武漢、北京、天津等大的城市出現了不少外國促銷的商品廣告。
首先是一些具有國外風情的商品廣告及商品包裝在中國盛行。這是在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洋人廣告。外國企業採取五花八門的廣告促銷手段,花費巨大資金設計、印刷、繪制廣告及發布廣告攻勢,使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獲取大量銷售利潤,較為突出的企業之一為英美煙公司。
外國殖民企業的入侵,對中國本來薄弱的民族工業給予了幾乎瓦解性的打擊,但這種打擊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家的覺醒,中國人自己推出了符合本民族的一系列繪畫廣告來振興發展本國民族工業。精明的外國商人也意識到要搶奪中國市場,必須設計符合中國民情和習俗的廣告,因此他們不惜重金聘請中國畫家為他們繪制廣告。
⑹ 中外設計發展史
建議,用南京藝術學院教材編寫組編寫的版本,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兩本中外藝術設計史
⑺ 中國藝術設計的發展歷程
[摘要] 本文以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發展的三個階段為主線,以世界現代設計史為暗線,闡述在世界設計史背景下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狀況。通過對同一時期國內不同地區設計藝術發展不平衡的分析,以及對同一時期中國與國際設計水平的比較,闡述了對待外來設計藝術不同態度產生的不同結果。勾勒出中國的現代設計藝術由最初閉關自守拒絕現代設計,到「五四」時期狂熱的否定傳統文化的全面接受,解放初期生硬的 「復古主義」,文革時期全面的設計「為政治服務」的曲折發展,在改革開放後嘗試將現代設計與傳統藝術相結合,全面走向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脈絡。眼睛向後看,身子就不會向前,但總結過去,卻是為了能更好的把握未來。借古鑒今,西體中用,回顧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歷程,理清思路,為探索新世紀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道路提供某種啟迪。 [關鍵詞] 世界設計史 現代設計 綠色設計 文化創意產業緒論中國現代設計藝術和世界現代設計藝術一樣,同是社會變革的產物[1]。在社會由農業社會向向現代工業社會轉型過程中,由於社會的需要,設計的重要性逐漸凸顯,成為一種專門的社會活動和文化活動,現代設計藝術應運而生。文藝復興是歐洲政治思想、文化藝術發生重大變革的歷史時期,反映了西歐各國正在形成中的資本主義萌芽。同一時期的中國明朝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商品經濟的繁榮,延續數千年封建社會母體萌發出新生社會的胚芽,加上外國傳教士帶來的西方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世界社會發展幾乎處於同一進程,世界現代設計藝術同步發展。事實上,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致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從最初被動的接受 「舶來」的現代設計藝術,到「五四」新文化中國現代設計藝術運動時期主動提倡向外來藝術,包括西方的設計藝術學習,再到結合外來文化,從傳統文化中吸收營養的中西結合的發展歷程。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歷程反映了中國人「實用理性」文化心理原則,作為中國人文化心理活動的結構原則,「實用理性」並非靜止的、一成不變的形式,它重視的正是變化、擴展、更新和發展[2]。中國現代設計藝術正是在接收西方設計藝術的同時,得到更新和發展。 從英國開始,繼而席捲整個歐洲的工業革命浪潮,掀開了人類歷史發展嶄新的一頁,歐洲率先進入以商品生產為目的的資本主義社會,工廠機器生產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手工藝生產,工業產品設計成為西方社會最主要的設計活動,機器本身便是設計的產物。工業革命促使的社會變革奠定了世界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基礎。然而,早期的機器生產依然是沒有設計或設計對生產影響很小的活動,機器只為提高產量,而不顧及人的美觀感受和產品的內在質量。以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和約翰·拉斯金(John Rushin)為首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倡導「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原則,有助於彌補技術與藝術的隔閡,強調恢復藝術和手工藝的辦法來解決技術和藝術的矛盾,「再創生活的美與浪漫將是一項重要的工作。」[3]注意到了設計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標志著現代設計藝術史的開端。與「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相似,「新藝術」運動也同樣是企圖在藝術和手工藝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新藝術」運動是世紀之交的一次承上啟下的設計運動,它的興起預示了舊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設計即將來臨[4]。隨之而來的「裝飾藝術運動」和「現代主義設計」對歐美,乃至整個世界都產生了重大影響,遠在東方的中國也概莫能外。
⑻ 建築設計的發展史
在古代,建築技術和社會分工比較單純,建築設計和建築施工並沒有很明確的界限,施工的組織者和指揮者往往也就是設計者。在歐洲,由於以石料作為建築物的主要材料,這兩種工作通常由石匠的首腦承擔;在中國,由於建築以木結構為主,這兩種工作通常由木匠的首腦承擔。他們根據建築物的主人的要求,按照師徒相傳的成規,加上自己一定的創造性,營造建築並積累了建築文化
在近代,德國BSP建築設計事務所是一個國際性的建築設計機構,在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方面提供服務。事務所成立於1981年,由具有長期夥伴關系的馬丁.布爾欽、史密克.布爾克和阿弗瑞德.索曼合夥主持。總部設在德國巴伐利亞州慕尼黑福萊辛格市,長期的實踐工作使事務所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經驗,設計成果遍及多瑙河、萊茵河及易北河畔,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德累斯頓國際機場及漢堡海濱城區流淌著設計師辛勤工作的汗水。
在近代,建築設計和建築施工分離開來,各自成為專門學科。這在西方是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萌芽,到產業革命時期才逐漸成熟;在中國則是清代後期在外來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建築所包含的內容、所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復雜,涉及的相關學科越來越多,材料上、技術上的變化越來越迅速,單純依靠師徒相傳、經驗積累的方式,已不能適應這種客觀現實;加上建築物往往要在很短時期內竣工使用,難以由匠師一身二任,客觀上需要更為細致的社會分工,這就促使建築設計逐漸形成專業,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
⑼ 求中國設計的發展史
變革--中國的設計發展史
上海消息–中國的製造商和設計師必須發展更具創意的思維,以此激發創新並創建有附加值的品牌, 但是由於缺乏設計經驗和阻礙創造性思維的傳統價值觀作怪,他們往往裹足不前。
但是變革已經到來。這場由外向型思維的互聯網一代所推動的變革可能使此過程縮短到寥寥數年間。
這是地處上海的、中國首家提供設計管理咨詢服務的橋中(上海)設計咨詢管理有限公司(China Bridge International)的總經理和創始人黃蔚的觀點。
黃蔚曾是中國電器巨頭海爾集團的項目經理及通用電氣(中國)研究開發中心的市場總監。她指出工業設計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在中國出現,目前仍是一門新的學科。
她以每十年為節點,概述了中國的設計發展史:
·20 世紀80 年代是直接復制別國商品的時期。
·20世紀90 年代被歸結為追隨期,即中國公司往往傾向於模仿別國創造的流行設計並進行少許的修改。
·21世紀前十年是本土設計崛起的時期,意味著針對中國用戶的特定消費心理和需求,對現有產品進行改造。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本土的設計師將針對中國和其它市場的需要推出真正的設計創新。
但是她的一個主要擔心是面對大量熱切的設計系學生們,中國缺少合格的教師。大多數教師直接轉行自技術或藝術門類的專業背景,缺乏設計領域的深度知識或實際經驗。
2004年7月6日,黃蔚在上海的一次采訪中說,「設計院校師資水平不容樂觀。教師們不知道該如何去教工業設計。」 她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卻沒有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她估計中國大約有300所院校設置了設計系。她說,大多數頂級設計師和傑出設計教育者會選擇收入高的地方,不大可能留在中國,至少從中期來看是這樣。
黃蔚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的工業設計專業。她說:「當我在上世紀90 年代早期學習工業設計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工業設計是什麼。 現在,許多學生知道這一專業,並了解品牌對於中國製造型企業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數的中國企業至今依然不理解設計的價值。」
但是中國依然有一些優勢。中國設計專業的學生善於使用計算機,對於Pro/Engineer, Alias, Rhino等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的應用也很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