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寧夏的歷史文化景點有那些
寧夏西夏王陵簡介:
西夏王陵是我國現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西夏王陵不僅吸收了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皇陵之所長,同時又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與黨項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由闕台、神牆、碑亭、角樓、月城、內城、獻殿、靈台等部分組成。
寧夏中衛沙坡頭簡介:
寧夏中衛沙坡頭位於騰格里沙漠腹地,是一處富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遊區。高山、黃河、沙漠、長城和綠洲在此匯聚一地,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觀。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神奇的沙漠草原,蒼涼的明代長城,造型雄秀的古水車,吸引了眾多遊客。在此可騎駱駝遨遊沙海,乘坐古老羊皮筏子漂流黃河,咫尺之間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異景觀。
寧夏平羅沙湖簡介:
沙湖位於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沙湖盛產魚、鳥。有數萬只鳥在這里棲居,可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處奇觀。沙湖的魚類十分豐富,不僅有鯉、鰱、鱅、鯇、鯽魚,而且有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在沙湖的餐館里,專門設有魚宴,烹飪沙湖出產的活魚。湖西賀蘭山磅礴而立、倒映湖中。
寧夏六盤山風景區簡介:
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夏南部,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古跡較多,自然資源豐富。 繁茂的森林、良好的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使六盤山成為休閑、消夏避暑、森林探險、科考科普和教學實習的理想場所;保護區內有老龍潭、二龍河、鬼門關、涼殿峽、荷花苑、白雲山六大景區60餘個景點。保護區中部有固原古城、戰國秦長城、安西王府遺址
等。 北部有須彌山石窟為中心包的丹霞地貌風景。
B. 寧夏有沒有一些歷史遺跡
寧夏西夏王陵簡介:
西夏王陵是我國現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西夏王陵不僅吸收了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皇陵之所長,同時又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與黨項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規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由闕台、神牆、碑亭、角樓、月城、內城、獻殿、靈台等部分組成。
寧夏中衛沙坡頭簡介:
寧夏中衛沙坡頭位於騰格里沙漠腹地,是一處富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遊區。高山、黃河、沙漠、長城和綠洲在此匯聚一地,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觀。奔流的黃河,無際的沙漠,神奇的沙漠草原,蒼涼的明代長城,造型雄秀的古水車,吸引了眾多遊客。在此可騎駱駝遨遊沙海,乘坐古老羊皮筏子漂流黃河,咫尺之間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異景觀。
寧夏平羅沙湖簡介:
沙湖位於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沙湖盛產魚、鳥。有數萬只鳥在這里棲居,可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處奇觀。沙湖的魚類十分豐富,不僅有鯉、鰱、鱅、鯇、鯽魚,而且有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在沙湖的餐館里,專門設有魚宴,烹飪沙湖出產的活魚。湖西賀蘭山磅礴而立、倒映湖中。
寧夏六盤山風景區簡介:
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夏南部,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古跡較多,自然資源豐富。 繁茂的森林、良好的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使六盤山成為休閑、消夏避暑、森林探險、科考科普和教學實習的理想場所;保護區內有老龍潭、二龍河、鬼門關、涼殿峽、荷花苑、白雲山六大景區60餘個景點。保護區中部有固原古城、戰國秦長城、安西王府遺址等。 北部有須彌山石窟為中心包的丹霞地貌風景。
C. 寧夏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寧夏,簡稱寧,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自回治區首府為銀川。答
寧夏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東鄰陝西省,西、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西南、南部和東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64萬多平方千米。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轄5個地級市,22個縣、市(區)。
寧夏得黃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D. 寧夏歷史上都有哪些文化名人
寧夏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有:
1,李彝超 五代後唐時,黨項拓拔族首領,夏州定難軍節度使。
2,任得敬 西夏賊臣,先叛宋降西夏,後謀與夏皇帝分國 。
3,李德明 西夏王國的奠基人。
4,野利任榮 西夏文創制人 。
5,夏崇宗 西夏皇帝。
6, 李元昊--西夏開國皇帝 。
7,楊景周 清代末期曾任平羅、中衛等縣知事 。
8, 王樹楠 進士,歷史學家,清代末任中衛縣知事、慶涇固道道員。
E. 銀川可以了解人文歷史的景點有哪些
銀川可以了解人文歷史的景點有很多,比如西夏風情園,這里可以了解到西夏時期的歷史和文化;同樣也有西夏陵,如果想看帝王的陵墓就去那裡;還有鎮北堡影城,去看看中國電影從這里走向世界的豪邁和西北的遼闊等等。回答不全面,你可以再參考參考其他的人。
F. 寧夏的歷史文化
漢朝,屬朔方史部。西漢,將北地郡治往今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郡;寧夏分屬北地郡和安定郡。東漢,將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肅鎮原縣,將北地區郡治移至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南。十六國,為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領土。
北魏、北周,繼續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發,寧夏始稱「塞北江南」。唐朝,寧夏全境屬關內道,設6州:原州、靈州、西會州、安樂州、雄州、警州。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為唐肅宗。
北宋,寧夏地區屬秦鳳路,後寧夏北部被黨項族李繼遷佔領,北宋只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屬涇原路。元朝,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
明朝,初在寧夏設府,後改衛。曾增設寧夏左屯衛,中屯衛和前衛、中衛、後衛。後改設寧夏鎮和固原鎮,長城沿線設九個防區,稱九鎮,為明代邊重鎮之二。
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清朝在寧夏設巡撫,屬陝西布政司,下制衛所,寧夏為准省級。後撤,改寧夏府,下設州縣,歸屬甘肅,但又升寧夏總兵為提督,繼增置滿營將軍府於寧夏,仍不失省級格局。
寧夏最有名的地方特產,首推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二毛皮等種,因顏色分別是紅、黃、藍、白,所以又稱「四寶」。寧夏美食以西北麵食為主,清真特色居多。因為農業發達,蔬菜水果較甘肅地區豐富,而黃河等河流分布於區內各地。
牛羊肉是主要的食用肉類,各個縣城都有大型的市場內現殺活羊,所以各色羊肉菜餚不能不嘗。回族傳統不近煙酒,所以較為傳統的清真餐館不供應酒類飲品。但西北人飲酒者居多,該地盛產的低度白酒、果酒口感純正。
(6)銀川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轄2市、1專區、17縣:銀川市、吳忠市、中衛縣、中寧縣、同心縣、靈武縣、鹽池縣、金積縣、固原縣、西吉縣、海原縣、隆德縣、涇源縣。截至2018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5個地級市,共有11個縣,2個縣級市,9個市轄區。
G. 銀川有什麼特點
歷史積淀豐厚。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的水洞溝遺址和鎮北堡、暖泉等處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是銀川地區發現最早的居民點。 春秋戰國時這里是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地區。秦時為北地郡轄地。西漢時在今銀川東郊建北典農城。南北朝夏國赫連勃勃改建為「麗子園」。北周建德三年(574年)置懷遠郡、懷遠縣。唐儀鳳二年(677年)懷遠縣城遭黃河水患沖毀,第二年在故城西(今銀川城區)築懷遠新城。宋改懷遠縣為懷遠鎮,是當時著名的「河外五鎮」之一。咸平四年(1001年)黨項族佔領懷遠鎮,先後改置為興州、興慶府,後在此建國稱帝,作為西夏都城189年。 元置中興路,後改為寧夏府路。明設寧夏府,清沿明制仍為寧夏府治。民國時期( 1929年)成立寧夏省,銀川系省會,時稱寧夏省城。1944年4月寧夏省城定名為銀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仍為寧夏省會。1954年,寧夏省建制撤銷,銀川市為甘肅省銀川專署所在地。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是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文化多元鮮明。銀川是全國101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雄渾的賀蘭山與黃河,一起造就了銀川平原,在這塊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歷史的年輪、多元的文化在這里積淀,中原文化、邊塞文化、河套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等多種文化激盪交融,濃郁的回鄉風情,雄渾的大漠風光,秀麗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黃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構成了「雄渾賀蘭、多彩銀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鄉」的鮮明特色,錘煉成「包容、誠信、自強、創新」的城市品格。 區位優勢明顯。銀川是新亞歐大陸橋沿線的重要商貿城市,位於「呼-包-銀-蘭-青經濟帶」的中心地段,也是寧蒙陝甘周邊約500公里范圍內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區域人口約1000萬,區位優勢明顯。銀川交通便捷,現已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為主的立體交通網。4條國道、4條省道從境內穿越。銀川至青島、丹東至拉薩高速公路在銀川匯聚貫通,機場高速、環城高速公路建成使用。包蘭鐵路縱貫銀川南北,成為銀川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正在建設的銀太鐵路,將使銀川與東部沿海的聯系更加便捷。銀川河東機場目前已開通了40多條航線,銀川空港口岸投入使用,拉近了銀川與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距離。
H. 寧夏有怎樣的歷史文化
寧夏境內約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就有了人類的蹤跡。春秋戰國時期,羌、戎內 和匈奴等少數民族容在此繁衍生息。漢代,大 批移民來此,帶來了中原的科技、文化等知識,與少數民族一起大規模開發引黃灌區, 使這里成為谷稼充實、民眾富裕的綠洲。11 世紀初,黨項族李元昊在此建立大夏國(史 稱西夏),創造了燦爛的西夏文化。1227年 當西夏被蒙古滅後,西夏豐富的文化內涵 從此逐漸融入了中華民族豐富、龐大的文 化之中。19世紀出土了西夏文字與大量西 夏文物。
I. 關於寧夏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寧夏得名,始於西夏平定。公元1227年,元朝滅西夏後,改名「寧夏」,含有平定西夏、穩定西夏、西夏「安寧」之意。
寧夏回族自治區具有悠久的歷史。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石器、骨器和用火痕跡表明,遠在距今3萬年前後,寧夏境內就有了人類活動,他們創造了舊石器晚期的「水洞溝文化」。解放後,在寧夏境內陸續發現了較多的「細石器文化」、「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址。這些遺址表明,距今六七千年到三四千年前,寧夏南北的「居民」已由母系氏族社會進人父系氏族社會、開始從事畜牧業和農業生產,並與中原地區有了密切的聯系。商、周時期,境內有稱為胡(北狄)、羌(西戎),後又稱為鬼戎、獫狁(熏育、葷粥)的游牧部落活動。周宣王時,曾在「太原」(今固原一帶)調查戶口,表明當時不僅已有較多人口,而且有了行政管理體制。春秋戰國時期,固原南部屬秦,其餘地區分別為義渠戎、朐衍戎等部族的聚居地。
公元前221年,秦兼並六國後,建立中央政權,寧夏屬北地郡。
西晉末年,匈奴人赫連勃勃於407—431年建立地方政權,自號夏,以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縣境)為都城,寧夏屬其管轄范圍。
唐朝分全國為十道,寧夏屬關內道。唐王朝在靈州(今靈武市西南)設大都督府和朔方節度使。安史之亂期間,唐肅宗於756年在靈武登基。
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大夏國,國號大夏(因其位於宋王朝西面,故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國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抵大漠」,「方二萬余里」,形成了和宋、遼、金政權三足鼎立的局面。
元朝滅西夏後,設寧夏府路,開始遷入回回人。
明朝設寧夏衛,大批回回以「屯戍人戶」的身份被安置在靈州、固原一帶。
清朝建寧夏府。乾隆年間,銀川發生大地震,原址受損嚴重,乾隆帝撥下巨銀用於重建家園,在城郊建新城,稱新滿城。乾隆以後,「寧夏至平涼千餘里,盡悉回庄」,成為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民國初年設朔方道,1929年改為寧夏省,轄除固原以外的現有市、縣及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和磴口縣。
1949年9月23日,寧夏解放,仍沿用寧夏省原稱,轄區范圍與民國時相同。1954年,撤銷寧夏省,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和磴口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地區並入甘肅省。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轄原屬甘肅省的銀川專區、吳忠回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州及涇源、隆德2縣。1969年,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的5個公社並入寧夏。1979年,這些地區又劃回內蒙古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