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湖州粽子的歷史文化
屈原自投汨羅江、後人紀念創粽子的故事,魚米之鄉的湖州端午節吃粽子已成版為習俗權。人道嘉興粽子有名,其實粽子不光是嘉興的特產,浙北杭嘉湖諸多平原縣市,都是能聞到粽香的。許是湖州人貪圖「安待」,做事喜好「百坦」,故湖州粽子的名氣落在了嘉興粽子的後頭。事實上,無論從歷史長短考究,還是味道上品嘗,湖州都該是浙江粽子的第一正宗呢。金庸先生是嘉興海寧人士,可在他的小說《鹿鼎記》中,按理該寫的是嘉興粽子,可偏偏現身的是湖州粽子,這不難看出當時兩地粽子的高下。
江南的粽子都是以糯米為料,湖州粽子自不例外。以所含餡區分,湖州粽子大抵分為甜粽子和咸粽子。和嘉興的方粽子不同,湖州粽子呈長方形,外觀上更具線條美。隨著時代發展,粽子餡隨著人們口味的日漸挑剔而千變萬化,但千變不離其「粽」的是手藝,萬化不離其「粽」的是美味。
❷ 湖州歷史上的文化名人
湖州名人 古代名人
曹不興,「二十四史」中最早立傳的畫家,善畫龍、虎、馬及人物。
朱然,三國時期吳國大都督、征北將軍,封永安侯。
陸修靜,南朝劉宋著名道士,南天師教創始人,所著《山洞經書目錄》等,
丘遲,南梁永嘉太守,好詩文,所著名篇有《答陳伯之書》。
沈約,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名相,「四聲」的最早發現者,「二十四史」中《宋書》的作者。
張僧繇,南朝梁武帝時期畫家,「畫龍點睛」的典故出自於他。
陳霸先,南北朝時期陳的開國皇帝。
姚察、姚思廉父子,「二十四史」中《梁書》、《陳書》的作者。
智永禪師,王羲之七世孫,居湖州永欣寺三十年不出,苦習書法,終有大成。
陸羽,客居湖州30多年,寫成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被後人奉為「茶聖」。
孟郊,著名唐詩《遊子吟》的作者。
皎然,唐代詩僧,其詩清麗閑淡。
錢起,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李季蘭,唐代女詩人,道士,與陸羽交好,曾招入宮中。
張志和,客居湖州寫下「西塞山前白鷺飛」佳句。
李昪,五代時期南唐開國皇帝。
李煜,祖籍湖州,南唐後主、婉約派詞人。
邱光庭,五代十國人,所著《海潮論》,對後世天體研究具有很大影響。
張先,北宋詞人,與柳永齊名,時稱「張三影」。
蘇軾,曾任湖州太守,作《湖州謝上表》,釀就「烏台詩案」
燕文貴,北宋畫家,擅長山水人物,人稱「燕家景緻」。
姜夔,南宋詞人,因隱居湖州弁山白石洞,自號「白石道人」。
錢選,南宋畫家,「吳興八駿」之一。
趙孟頫,元代書畫家,其楷書自唐以後無出其右者,世稱「趙體」。
王蒙,元末畫家,趙孟頫外甥,「元四家」之一,因胡惟庸案死於獄中。
沈萬三,南潯人,時稱「江南第一巨富」。
凌濛初,《三言二拍》中《二拍》的作者。
潘季馴,在明末歷任工部、兵部、刑部尚書,被譽為「千古治黃第一人」的水利專家。
朱國楨,明萬曆首輔大臣,他的遺著《明史稿》引發了著名的「明史案」。
臧懋循,明代戲曲理論家,編印有《元曲選》。
茅元儀,明代兵學家,祖父茅坤為文學家,所著《武備志》被譽為古代兵學網路全書。
沈銓,清代著名畫家,對日本繪畫影響極大,被譽為「舶來畫家第一」。
戚蓼生,為《紅樓夢》作序,「戚序本」是研究《紅樓夢》的重要版本。
姚文田,清嘉慶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對《周易》、《春秋》等有較深研究,所著頗多。
近現代名人
吳昌碩,近代繪畫史的開創者,海上畫派的創始人,書法、篆刻巨擘。
沈尹默,傑出的學者、詩人、書法家,有「書壇泰斗」之稱。
俞樾,晚清著名文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國學大師。俞平伯曾祖,章太炎的老師。
俞平伯,著名學者、紅學家。
黃佐卿,民族資本家,第一家機器繅絲廠的創辦者。
錢玄同,語言文字學家、思想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
戴季陶,民國煊赫一時的風雲人物,蔣介石摯友。
陳其美(陳英士),辛亥革命的功臣、同盟會主要骨幹、孫中山的得力助手。
張靜江,「民國奇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
陳果夫、陳立夫,國民黨元老,「四大家族」中陳氏家族的開創者。
朱家驊,教育界、學術界的泰斗、外交界的耆宿,曾任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長、行政院副院長。
胡宗南,國民黨高級將領,陸軍一級上將。
錢壯飛,1931年在上海挽救了黨中央、被周恩來稱為共產黨情報工作「龍潭三傑」之一。
楊光泩,被後人稱為「民族節氣的楷模」的外交官。
沈家本,是中國近代法律體系的奠基人。
梁希,新中國第一任林業部部長。
錢三強,著名核物理學家。
任鴻雋,辛亥革命元老,著名教育家,化學家。
屠守鍔,「中國航天之父」、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
趙九章,氣象學、地球物理和空間物理學家。
趙紫宸,哲學家,冰心、費孝通、雷潔瓊的老師。
徐森玉,國寶」級文物鑒定家。
陸志韋,燕京大學校長,語言學家、心理學家。
徐遲,現代著名散文學家
朱惠勇,中國古橋古船專家。
譚建丞,著名書畫家。
北島,原名趙振開,著名詩人,十年三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先後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學金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代表作《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綿亘千餘年的科舉制度下,湖州產生的狀元確鑿可考者有賈安宅、范應期、韓敬、嚴斯我、蔡啟僔、蔡升元、王以銜、姚文田、鈕福保 等9人,另有數人籍貫尚存爭議。其數量僅次於蘇州而位居全國第二。清代湖州科舉尤盛,有狀元6人、榜眼6人、探花4人
❸ 關於湖州的歷史文化或湖筆文化的資料,要自己畫的也可以復印的!
湖州,西枕天目山脈,北濱煙波浩渺的太湖,東南環抱美麗富饒的杭嘉湖平原,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的美名。數千年來,湖州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為華夏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湖州的歷史: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濱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始。解放後,先後設浙江第一專區、嘉興專區和嘉興地區,治所長期設在湖州。1983年10月,實行撤地建市,撤嘉興地區,建湖州、嘉興兩個省轄市。湖州市下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城區、郊區。1988年撤銷城、郊兩區建制,1993年設立城區、南潯、菱湖三區。2003年撤銷城區、南潯、菱湖三區,設立吳興、南潯兩區。
湖州的人才與文學藝術:湖州人才輩出,人文薈萃。湖州府志上說:中國書畫史,半部在湖州。在歷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詩人孟郊、元代書畫家趙孟兆頁、明代小說家凌濛初、近現代書畫大師吳昌碩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顏真卿、陸羽、蘇軾等不少名流。建國以來湖州籍的「兩院」院士(學部委員)共18名。「兩彈一星」的功臣中,錢三強、趙九章、屠守鍔就是湖州人;「新時期鐵人」王啟民、「海空衛士」王偉、「人民衛士」沈克誠更是當代湖州人的驕傲。
湖州是中國蠶絲文化、茶文化、湖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蠶絲文化:在市郊錢山漾遺址出土的蠶絲織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蠶絲織物。南潯「輯里絲」曾獲1815年巴拿馬國際金獎。
茶文化:長興顧渚山曾在唐代建有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貢茶院,是「茶聖」陸羽進行茶事活動的主要場所。陸羽在湖州青塘別業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種植、採摘、製作、茶的飲用等方面的著作。
湖筆文化: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產於湖州善璉,百姓尊秦朝大將軍蒙恬為「筆祖」。善璉鎮在湖州東南30多公里,那裡是一片河湖縱橫、綠桑遍野、水汽充盈的富庶之地,這個只有2。5平方公里的小鎮,本像一片荷葉,由一條為紀念筆祖蒙恬而命名的蒙溪環繞,東西南北分別以福善、保善、慶善、宜善聯絡鎮外,蒙溪又和京杭大運河相連千百年來,一支支湖筆載上筆舫通過蒙溪流向五湖四海,流向日本、韓國,流向世界。編撰於500年前的《湖州府志》上載:「湖州出筆,工遍海內,制筆都皆湖人,其地名善璉村。村有含山,山巔浮屠,其卓如筆」古籍中說的含山在善璉鎮南,山頂佇立著一座七層寶塔,遠遠望去,塔身聳立,剛勁挺拔,猶如一支精美的毛筆。
鎮雖只有彈丸之地,但古跡不少,過去有「退筆冢」、「鐵門檻」等,現在湖筆文化園有蒙公祠和永欣寺,這些文化遺存都承載著名人與湖筆的故事。
蒙公祠紀念筆祖國各地蒙恬創制湖筆功績。在善璉鎮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習俗,每當農歷3月16日和9月16日,筆工要舉行盛大的迎神廟會,以紀念蒙恬和夫人卜香蓮為創制湖筆所做的貢獻。
而緊鄰的永欣寺不僅是傳說中的蒙恬落難時的避難之處,而且是隋代智永禪師修行30年的寺廟。智永是晉代書聖王羲之的七世孫。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曾在湖州任太守,二王書法藝術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塊豐碑,父子倆對湖筆十分器重,王羲之深諳制筆方法,還著有《筆經》。智永禪師追隨祖先足跡,慕名來到湖州,在永欣寺住了30年,他一邊臨池學書,一邊和筆工一起研製得心應手的湖筆,用敗的湖筆也不捨得丟棄,將廢棄的湖筆收集一起,埋在蒙公祠前的曉園里,並立碑親筆題了「退筆冢」三字。智永生前還自造大筆一支,圓寂時,「抱筆而終」。智永在湖州30年,各方文人紛至踏來,求書道,覓湖筆,竟將永欣寺的門檻踏損,因此,不得不包上一層鐵皮,於是有了流芳百世的「鐵門檻」的典故。
湖筆羊毫筆頭尖端那段透明的鋒穎是湖筆的一大特色,這是其他毛筆所不具有的,它能讓湖筆書寫飽蘸墨汁而不滴,抱攏不散不開叉,耐磨久寫不發脆。這段鋒穎又謂湖穎雖是透明但俗稱「黑子」。千百年來,「黑子」讓湖筆之德得以提高,讓湖筆得以完善。
湖州山青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又是出名筆的地方,歷來是文人雅集之地。唐代以來大文豪顏真卿、杜牧、蘇東坡等先後在湖州為官,他們與毛筆朝夕相伴,在鍾情湖筆的同時,也為湖筆書畫性能的完善出具智慧,湖筆技藝也在日趨成熟,宋時湖州就有名筆工仲璋,尤其是趙宋皇室的南遷,經趙孟頫、錢選、王蒙等湖州藉書畫大師的努力,催生了這朵奇葩的綻放,也留下了許多名人與湖筆的佳話。
❹ 湖州的歷史多久
是一座具有2300年歷史的江南古城。公元前248年楚春申君黃歇就在這里築菰城,公元602年開始得名為湖州。邁入新世紀的湖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發展,逐步成為太湖流域一座現代化大城市。
❺ 湖州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的特色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濱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始。解放後,先後設浙江第一專區、嘉興專區和嘉興地區,治所長期設在湖州。1983年10月,實行撤地建市,撤嘉興地區,建湖州、嘉興兩個省轄市。湖州市下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城區、郊區。1988年撤銷城、郊兩區建制,1993年設立城區、南潯、菱湖三區。2003年撤銷城區、南潯、菱湖三區,設立吳興、南潯兩區。
湖州是中國蠶絲文化、茶文化、湖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市郊錢山漾遺址出土的蠶絲織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蠶絲織物。南潯「輯里絲」曾獲1815年巴拿馬國際金獎。長興顧渚山曾建有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貢茶院,是「茶聖」陸羽進行茶事活動的主要場所。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產於湖州善璉,百姓尊秦朝大將軍蒙恬為「筆祖」。湖州人才輩出,人文薈萃。在歷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詩人孟郊、元代書畫家趙孟兆頁、明代小說家凌濛初、近現代書畫大師吳昌碩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顏真卿、陸羽、蘇軾等不少名流。建國以來湖州籍的「兩院」院士(學部委員)共18名。「兩彈一星」的功臣中,錢三強、趙九章、屠守鍔就是湖州人;「新時期鐵人」王啟民、「海空衛士」王偉、「人民衛士」沈克誠更是當代湖州人的驕傲。
❻ 關於湖州旅遊資源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科學考察價值
太湖南岸的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湖絲、湖州宋錦、雙林綾絹聞名中外。湖州,具有典雅的江南水鄉風貌,其自然景觀以「山水清遠」見長。「蒼山北峙,群山西迤,雙溪夾流,泓亭皎徹,山水映發,沖和修集」,概括地說明了湖州山水特色。湖州人文薈萃,歷代聞士賢達與湖州結緣者,難以舉數,在他們身後留下了大量的行蹤勝跡。眾多的資源形成了具有湖州特色的南太湖風情游、莫干山風景游、中國竹鄉游等3條旅遊線路。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濱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始。解放後,先後設浙江第一專區、嘉興專區和嘉興地區,治所長期設在湖州。1983年10月,實行撤地建市,撤嘉興地區,建湖州、嘉興兩個省轄市。湖州市下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城區、郊區。1988年撤銷城、郊兩區建制,1993年設立城區、南潯、菱湖三區。2003年撤銷城區、南潯、菱湖三區,設立吳興、南潯兩區。
湖州是中國蠶絲文化、茶文化、湖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市郊錢山漾遺址出土的蠶絲織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蠶絲織物。南潯「輯里絲」曾獲1815年巴拿馬國際金獎。長興顧渚山曾建有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貢茶院,是「茶聖」陸羽進行茶事活動的主要場所。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產於湖州善璉,百姓尊秦朝大將軍蒙恬為「筆祖」。湖州人才輩出,人文薈萃。在歷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詩人孟郊、元代書畫家趙孟 頫、明代小說家凌濛初、近現代書畫大師吳昌碩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顏真卿、陸羽、蘇軾等不少名流。建國以來湖州籍的「兩院」院士(學部委員)共18名。「兩彈一星」的功臣中,錢三強、趙九章、屠守鍔就是湖州人;「新時期鐵人」王啟民、「海空衛士」王偉、「人民衛士」沈克誠更是當代湖州人的驕傲。
湖州有著豐富的工藝產品:1.雙林綾絹 有1800多年歷史,素以輕如蟬翼,薄如晨霧,質地柔軟,色澤光亮著稱,被譽為絲織品中的奇葩。雙林綾絹主要用於裝裱書畫,具有裝裱平挺 ,不皺不翹的特點。名貴書畫一經裝裱,更顯得雍容華貴、古樸文雅,給人以完美的藝術享受,身價大增。國內著名書畫社榮寶齋、朵雲軒、西泠印社等十分贊譽和推崇雙林綾絹。
2.善璉湖筆 湖筆是「文房四寶」之一,發源於湖州善璉。據傳秦代大將軍蒙恬始創湖筆,善璉有筆祖蒙恬廟。善璉湖筆選料精細,製作精湛,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色,稱湖穎四德,譽為筆穎之冠。湖筆種類繁多,分羊毫、狼毫、紫毫、兼毫四大類,200多個品種,深受政界和書畫名人、廣大書法愛好者青睞。
3.湖州羽毛扇 湖州用羽毛制扇已有幾千年歷史。湖州羽毛扇選料名貴、製作精細,種類達100多種,桃花扇、半月扇曾在全國扇子評比中榮獲第一名,蜚聲海內外。由於羽毛扇片平薄,質軟而風柔,適宜於老、弱、孕婦和病人使用,有獨特的使用價值。
4.長興紫砂壺 長興紫砂陶土儲量大,色澤豐富,制陶者眾多,能工巧匠輩出,是浙江省唯一紫砂壺產地。長興紫砂壺手工成型,造型優雅,雕刻得體,結構嚴密,色澤古樸,美觀典雅,是獨特的旅遊佳品。製作出高160厘米,可容水250公斤的世界最大紫砂東坡提梁壺,堪稱中華一絕。
5.安吉竹扇 安吉鄣吳是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故里,素有「書畫之鄉」和「扇子之鄉」美稱。安吉竹扇集藝術性、收藏性、實用性、紀念性於一體,是理想的饋贈佳品。安吉現有竹扇工藝廠30多家,各類工藝扇遠銷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各地。
❼ 湖州的人文與歷史
湖州人文歷史---名勝篇----莫干山2007-08-22 16:54
莫干山坐落在德清縣西部,原屬武康縣,為天目山的分支,挺拔峻峭,秀麗多姿。中心區位於北緯30°36』,東經119°52』,佔地4400餘畝。若以蔭山為中心,則中華山屏障於西北,炮台山拱衛於東南,武陵山(屋脊頭)支撐於東北,而以海拔724米的塔山為最高峰。整個莫干山地區,東至東南為三橋埠、武康,南至筏頭,西至銅岑山,北至龍池山碧塢,東西橫亘15公里,南北縱貫12.5公里,方圓百里有餘。
莫干山山名,來自干將、莫邪二人鑄劍於此的古代傳說。早在春秋末期,群雄爭霸,吳王欲爭盟主,得知吳越邊疆有干將、莫邪夫婦,是鑄劍神手,限令三月之內,鑄成蓋世寶劍來獻。干將、莫邪采山間之銅精,鑄劍於山中。時冶爐不沸,妻子莫邪剪指甲、斷頭發,發黃士拌揉,作為人狀,投之爐中。爐騰紅焰煅錘成雌雄寶劍。雌號莫邪,雄稱干將,合則為一,分則為二,蘸山泉,磨山石,劍鋒利倍常。時莫邪有孕,夫妻倆知吳王奸凶,莫邪留雄劍於山中,干將往獻雌劍。吳王問此劍有何奇妙,干將說:「妙在剛能斬金削玉,柔可拂鍾無聲。論鋒利,吹毛斷發,說誅戮,血不見痕。」試之果然。吳王為使天下無此第二劍,殺干將。十六年後,莫邪、干將之子莫干成人。莫邪詳告家史。莫干問寶劍何在。莫邪道:「日日空中懸,夜夜澗邊眠。竹青是我 鞘,黃金遮霜妍。」莫干機敏,在竹林中黃槿(金)樹洞孔內得到干將雄劍。於是別母親,持劍赴吳國京城,欲刺殺吳王。途遇干將好友之光老人。老人說:吳王禁衛如林,謀刺難成。若能借得莫干二寶,老人定能謀取吳王之頭。莫干問中哪二寶?老人說:「干將之劍,莫干之頭。」莫干即以劍自割其頭,一手獻劍,一手獻頭。之光老人至吳宮階下,言獻「稀世之寶」。吳王召見,之光以油鼎煮莫干頭,頭歌唱,之光邀吳王近看。吳王至,之光拔劍斬吳王之首,兩頭相搏於油鼎中。王頭奸凶,之光亦自殺其頭,兩頭共斗王頭,得勝。時二劍化作兩巨龍騰空而飛。後人為紀念莫邪、干將,將其鑄劍、磨劍處叫劍池,將劍池所在之山名為莫干山。
這個神話傳說,說明莫干山歷史悠久。莫干山隸於武康,而武康「昔在夏為防風,在周為吳越,在七國為春申封屬之菰城。」漢朝吳王濞,就在這里的銅官山煉銅鑄錢。至今銅山寺、銅官廟、銅官橋等名稱還留在山南鄉村裡。塔山發現的殘磚證明,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塔山建塔;翌年又在銅山建寺。可見其民富物阜之一斑。地靈人傑,莫干山歷史上出現過的名人,不勝枚舉。
近幾年來,為適應旅遊和避暑,休養的需要,又興建了公路和不少旅館、餐廳、休養所,加強了園林建築和修飾。莫干山日新月異,變得更加清新美麗了。
泰岱雄,華山險,嵩山峻,黃山雅,峨嵋秀,雁盪奇,名山各有特色。被譽為「清涼世界、翠綠仙境」的莫干山、與廬山、北戴河、雞公山並稱為中國四大避暑 勝地;而在地理位置上又靠近寧、滬、杭經濟文化昌盛之區域,交通便利,得天獨厚。
在全國名山中,莫干山的綠化程度名列前茅。蔭山周圍的毛竹不但茂密,而且特別粗大,高可三四丈,圍沿10寸以上。「毛竹王」的胸徑竟有14.8寸,四季常綠的毛竹,每一株都是一柄翠綠清涼的巨傘。毛竹之外,尚有淡竹、花竹、紅殼竹、孵雞竹、木竹、苦竹、箬竹、紫竹、鳳尾竹、象牙竹、烏筋竹、早元竹、桃枝竹、孝順竹等等,說莫干山是個百竹陳列館,也可當之無愧。除了竹,品種繁多的樹木,如松、柏、杉、香樟、苦梓、銀杏、冬青、石楠、木筆、楓、桐、檀、櫟等處處可見。其中尤其珍貴的樹種是冷杉。至於芸芸灌木叢,攀緣植物和千態萬狀的花花草草,也紛列雜陳。這樣,喬木、灌木、常綠、落葉、闊葉、針葉,高高低低,造成了名副其實的「翠綠仙境」。
莫干山有句地方諺語:「三勝竹雲泉,三寶綠凈靜」。「三勝」指竹勝、雲勝、泉勝;「三寶」指綠寶、凈寶、靜寶。
莫干山上多雲霧,多風雨。年平均降水量達1640毫米,比寧、滬、杭都多。有時雷鳴腳底,雲起瓮中;有時日照明霞,虹跨峰巒;忽兒陣雲帶雨,傾盤潑瓢;忽兒雲開天晴,處處朗麗,瞬息千變,都以風雲為轉移。陳毅形容莫干山雲霧有詩:「莫干好,大霧常彌天。時晴時雨渾難定,迷失樓台咫尺間。夜來喜睡酣。莫干好,雨後看堆雲。片片層層鋪白絮,有天無地剩空靈。數峰長短亭。」 「雲勝」如此。「泉勝」又如何?莫干山山高林密多清泉。劍池、龍潭是大泉。其餘中泉、小泉、微泉,遍山皆是。無須「山中一夜雨」,也堪「樹梢百重泉」。淙淙潺潺,丁丁冬冬,嘀嘀嗒嗒,到處是泉水的歌聲。至於莫干山的「綠寶」,則是菁密林茂,是個綠色的海洋。「凈寶」是講水凈和空氣潔凈。「靜寶」是指環境一片幽靜。
湖州人文歷史---名勝篇----韻海樓2007-08-22 16:54 韻海樓在湖州市區飛英公園內,清同治《湖州府志》有載:「韻海樓在府治後。顏真卿在郡著《韻海鏡源》因以為名。」
清康熙五年(1666)曾任湖州知府的吳綺,其《玉樓春詞並序》稱:「顏真卿守是土,延諸名士作《韻海鏡源》一書於上,朱甍畫棟,宏敞壯麗,為一郡大觀。」或曰:「真卿著《韻海鏡源》本在杼山,後人慕其事而名此樓耳。」韻海樓始建唐大歷八年(773),現在所存的五楹樓屋系清代重建。
這是一座五開間的樓廳,前連長廊,青瓦粉牆,樸素雅潔。樓前有香樟、女貞等樹,登樓可觀公園全景,雄勝、鳳山、迎春三亭以及假山、水池等盡收眼底。
據顏真卿撰並書的《杼山妙喜寺碑銘》稱,《韻海鏡源》一書他早年就已著手編纂。該書是引《法言》、《說文》諸字書,「窮其訓解,次以經史子集中兩字以上成句者,廣而編之,故曰『韻海』,以其鏡照源本,無所不見,故曰『鏡源』。」顏真卿在唐大歷七年(772)到湖州任刺史後,繼續從事編纂,並「以俸錢為紙筆費,延江東名士蕭存、陸士修、裴澄、陸羽等十餘人,筆削舊章,核搜群籍,撰定為三百六十卷。」這部書稿先在州學「日相討論至冬」,後移到當時稱為「郡之勝絕,游者忘歸」的杼山定稿。當時和顏真卿同在湖州的著名 詩僧皎然曾有《韻海樓詩》贊揚此舉,詩道:「世學高南郡,身封盛魯邦。九流宗韻海,七字揖文江。惜賞雲歸堞,留歡月滿窗。不知樂教樂,千載與誰雙!」
《韻海鏡源》是一部著名的古代字書,可惜其書早已散失。州人為表彰顏真卿在文字學上的巨大貢獻,乃建韻海樓以紀念之。
湖州人文歷史---名勝篇----府廟2007-08-22 16:55
府廟,在市內府廟前街。即府城隍廟。又因正殿四周是封閉型的走馬樓閣,神象面向戲台,從高大似殿的廟門望進去,似「廟里有廟」。故又稱「廟里廟」。
據清同治《湖州府志》略載:「府城隍廟在府治東北阜安坊,梁清泰元年十一月敕湖州城隍封阜俗安成王。宋紹興間在阜安坊西。明洪武二年徙於今所。」其後,明成化、萬曆和清康照、乾隆各代屢有修建。同治初毀。同治十年(1871),郡人沈丙瑩、鈕福皆、陳烈等募建。」過去的封建統治者把城隍奉為「主一方之治,能賞善罰惡」的地方尊神。接歷代通例,城隍由朝廷封贈,歷史上曾有福國利民之功績的文臣武將死後為某城城隍,因此,城隍神例有真名實姓。清乾隆五十七年湖州知府雷輪所撰並書的《重修城隍廟記》(此碑現仍立在府廟內)稱:「神(指本府城隍)於後唐清泰元年封阜俗安城王,前明洪武年間封威靈公,第有爵號而不著姓名。其以姓名稱,則自陸穩一碑始。」同治《湖州府志》載,陸穩為湖州人,他於明萬曆元年曾撰寫過《湖州府城隍勞公神廟碑》(今已不存),湖州府城隍即是明代成化八年(1472)來湖州為知府的勞鉞。
勞鉞,清同治《湖州府志》有傳。明弘治《湖州府志》亦有載:稱其「字廷器,九江人,進士,成化八年知湖州。勤慎梗介,政多愷悌。建府學及城隍廟,工程 浩繁,而財力不匱。嘗纂郡志。」他修的明成化《湖州府志》今尚存。解放前府廟正殿前的大門上懸著「勞公祠」三個大字。傳說勞鉞幫老百姓治蟲,自己吃蝗蟲而死。這個傳聞表達了百姓對他的愛戴。
府廟除戲台、廟門已毀外,其餘尚存,舊時也如同南京的夫子廟、杭州的城隍廟、蘇州的玄妙觀一樣,除了宗教活動以外,又是當地群眾的娛樂場所,一年四季不斷地有走江湖的戲劇、說唱、雜耍、魔術等賣藝人來此演出。它又是說唱湖州大書,湖灘的發源地。抗戰前還辦過國貨商場。這里有各色小吃、百貨 府廟除戲台、廟門已毀外,其餘尚存,舊時也如同南京的夫子廟、杭州的城隍廟、蘇州的玄妙觀一樣,除了宗教活動以外,又是當地群眾的娛樂場所,一年四季不斷地有走江湖的戲劇、說唱、雜耍、魔術等賣藝人來此演出。它又是說唱湖州大書,湖灘的發源地。抗戰前還辦過國貨商場。這里有各色小吃、百貨零售。也有星相卜卦、測字算命等的迷信職業者騙錢混飯,可謂五光十色無奇不有。
解放後,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府廟昔日那種畸形的繁榮景象早已不復存在。四周的走馬閣已破敗不堪,僅存的文物就是建於光緒七年的一座石結構建築的井亭,東面石柱刻有對聯:
峙向真庭,最宜皓月流輝,明霞散綺;
汲從寶地,應悟原泉有本,止水無波。
還有乾隆五十年的一座廟碑。
湖州人文歷史---名勝篇----飛英塔2007-08-22 16:56 飛英塔,雄峙在湖州市東北角上。千百年來,以其「塔里塔」的獨特結構而聞名遐邇。
據志書記載,唐咸通年間(860——874),有僧名雲皎,游歷長安時,得僧伽大師(又名泗州大聖菩薩)所授「舍利(註:指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後的遺骨)七粒及阿育王飼虎面像」,歸來後建石塔藏之。石塔始建於中和四年(884),成於乾寧元年(894),名上乘寺舍利石塔。後因稱有神光見於絕頂,遂於北宋開寶年間(968——976),於石塔之外增建木塔經罩護之,從而形成別具一格的「塔里塔」。根據建外塔緣由,取佛家語「舍利飛輪,英光普照」中之二字為塔名,更名為飛英塔。上乘寺也因塔易名「飛英塔」。
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塔遭雷擊而焚於火,因「舍利無恙」,旋即重修石塔,至今石塔上刻有「紹興二十四年」等年代題記字樣。外塔亦於南宋端平初(1234)「茸而新之」。後歷經元、明、清各代多次修繕。1929年,因年久失修,塔頂長期漏損而突然倒塌,內外塔均遭重砸,繼而風雨侵蝕,塔身日趨殘破,遊人唯有望塔興嘆。
新中國建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物古跡的保護和維修。1961年4月,飛英塔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古塔考察團、國 家文物保護科技研究所古建築專家先後到湖州對飛英塔作了認真的考查和實地勘察,確認它是國內罕見的古塔珍品。1982年被列為重點維修項目,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測繪和設計。經國家文物局審檢批准撥款一百餘萬元對飛英塔進行大修,歷時五年,於1986年底竣工。1987年元旦開放。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內塔為仿木構樓閣式,八面五層,下設須彌座,由一百多塊太湖青白石雕鑿拼疊而成,不含塔剎高為15米。各層腰檐、平座及其斗拱等建築構件雕刻精細,型制規整,均合宋《營造法式》制度,石刻斗拱採用偷心造,其形式較古老。尤其是塔身轉角雕出梭形瓜楞狀倚柱,覆盆式柱礎,此種做法除寧波保國寺大殿外,已不多見。塔身各面均辟壺門狀佛龕,內雕大幅佛傳故事及千佛造像,構圖嚴謹,刻劃入微。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四層北面的觀音像,乃是出神入化,別具風采。高大的須彌座更是石塔雕刻的精華所在。首先躍入眼簾的是束腰八邊的獅子群像,造型生動,呼之欲出,整座石塔不失為一件龐大的唐代雕藝術珍品。
新修的外塔為磚木混合結構樓閣式塔。 外塔七層八面,通高55米。副階寬敞明亮,塔體收分自然、塔剎高峻挺拔,雄渾古樸、端莊秀麗。其中最具宋代建築風格的是平伸舒展的翼角,簡潔朴實的檐面,用材碩大的斗拱和尋杖望柱式欄桿。由於內含石塔,至使外塔構造更為奇特。四層以下中空,沿內壁懸挑出各層平座和扶梯,與各層外平座相通;上三層統設樓面, 四層、七層施平纂式天花,六層底架設計十字交叉的千斤梁,懸挑27米高的塔心柱,直插剎尖。頂檐梁架為斜柱結構,堅實穩固,頗為壯觀。外塔斗拱用材碩大,規格甚多亦為一大特色。全塔內外共施木質斗拱348攢,此外還有乳袱下的丁頭拱以及大量的磚刻扶壁斗拱。其中尤以二層內平座下斗拱採用「七鋪作重拱出雙杪雙上昂偷心造」做法,實為現存木結構古建築中所鮮見。登塔扶梯設在副階廊內,拾級登臨,盤旋而上,可直達頂層。內可飽覽石塔精華,外可俯瞰湖城風光。飛英塔不施彩繪,紅牆青瓦,朴實無華,塔旁伴銀杏一棵,桿大數抱,枝繁葉茂;老樹古塔,交相輝映。
千百年來,歷代文人名流對飛英塔的贊賞題詠不絕。如宋代蘇軾多次登游飛英塔。他任湖州太守時,留下游飛英塔詩句有「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卞峰照城鄉,震澤浮雲天」等句。元代書畫家趙孟 《登飛英塔》詩雲:「梯飆直上幾百尺,俯視層空鳥背過。千里湖光秋色盡,萬家煙火夕陽多。魚龍滾滾扶舟楫,鴻雁冥冥避網羅。誰種山中千樹桔,側身東望洞庭波。」飛英塔已遠勝當年風姿,正以雍容大度的非凡氣概,為湖州和江浙滬地區增添一處絕佳的景觀。
————————————————————————————————-
太多了 我不一一摘了
你只要在網路輸入湖州人文歷史就可以了
❽ 關於湖州歷史文化.特產.發展.之類的問答題
湖州建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古城。 春秋為吳越地。
公元前334年,楚滅越,湖州屬楚。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名「菰城」(以澤多菰草而名)。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改「菰城」為「烏程」,以烏巾、程林兩氏善釀得名。置烏程縣,屬會稽郡。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烏程屬吳郡。
公元266年(三國東吳孫皓寶鼎元年),置吳興郡,烏程屬吳興郡。
公元602年(隋仁壽二年),置州治,名湖州,因地濱太湖而名,湖州之名從此而始。
明、清時,設府治,一直沿稱「湖州府」。
1912年(民國元年)廢湖州府,把烏程、歸安二縣合為吳興縣。
1949年4月27日,湖州解放,分設湖州市和吳興縣,至1983年曾幾度分合;湖州又是解放後浙江省第一專區、嘉興專區和嘉興地區行政中心所在地。
1983年7月,撤地建市,撤銷嘉興地區,分設湖州、嘉興兩市,實行市管縣體制。湖州作為地級省轄市,下轄城、郊兩區和德清、長興、安吉三縣。1988年撤銷城、郊兩區建制,1993年又設城區、南潯、菱湖三區。
2003年1月,撤銷城區、南潯、菱湖三區,新設立吳興區、南潯區兩個市轄區。現湖州市行政區域轄兩區三縣。
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湖州是湖筆的產地。 中國歷史上就有「湖穎之技甲天」的說法。
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茶聖陸羽在湖州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本人就是湖州人啊。
❾ 急求!湖州的文化遺址、風俗習慣、主要河流是什麼
湖州的文化遺存極其豐富,全市已發現各個時代的文化遺址100多處。通過重溫史前文化考古的重大發現,可以再現湖州文化的發展脈絡。
●溪龍遺存(舊石器時代):距今10多萬年以前,西苕溪流域就有古人類生存 2002年10月至11月,考古專家在安吉、長興兩地進行了舊石器考古調查,共發現文化遺物地點30多處,石製品300多件,通過對溪龍遺存點的試掘,證明了古人類在浙江境內勞動生息的歷史至少提前到距今10多萬年前。
●邱城遺址(馬家浜文化):馬家浜文化是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距今6000多年。該文化遺址在湖州境內共發現有20多處,以邱城遺址為代表。邱城遺址位於白雀鄉小梅口,面積約3萬平方米,1957年、1973年和1987年先後3次發掘,共發現有3個時期的文化堆積,其中下層為馬家浜文化,挖掘出的陶器以泥質陶器為主,器形有釜、罐等,石器有錛、刀、礪石等,玉器有斧,還有建築遺跡。
●安樂遺址(崧澤文化):崧澤文化距今5500年。該文化遺址在湖州境內共發現有10多處,以安樂遺址為代表。安樂遺址位於安吉縣遞鋪鎮安樂村,面積近300平方米,呈半地穴式,結構為兩個單元,據推測為當時的居民住宅,從遺址中發現了陶器近20件,石器50多件。
●錢山漾遺址(良渚文化):良渚文化距今約5000年。該文化遺址在湖州境內共發現有三四十處,以錢山漾遺址為代表。錢山漾遺址位於八里店鎮錢山漾東岸,面積約1.5萬平方米,經1956年和1958年兩次發掘,分上下兩層,以下層良渚文化堆積為主,遺址內涵豐富,其中出土的一小片比指甲略大的絹片為國內目前已發現的歷史年代最早的絲織物。專家認為,錢山漾遺址的發掘,為良渚文化的命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毗山遺址(馬橋文化):馬橋文化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商周文化,距今約3500年,湖州境內以毗山遺址為代表。毗山遺址位於八里店鎮毗山村,面積約10萬平方米,1957年、1995年和今年曾先後發掘,出土器物有黑陶盤式鼎、豆,夾砂灰陶鬲等,石器有犁(破土器)、斧、錛等,青銅器可辨器形有鬲、削、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