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四大歷史文化

四大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9 20:30:09

① 中國古代四大文化遺產是什麼

【四大文化遺產】指《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1.明清檔案

敦煌經卷亦稱敦煌文書、敦煌遺書、敦煌卷子,是指在中國甘肅省敦煌縣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出土的4—11世紀多種文字的古寫本。由於敦煌在4—10世紀間曾為中國西北文化中心,政治、經濟十分發達,佛教也很興盛。自從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開鑿第一窟以後,寫經造像活動代代相沿。北宋仁宗時,西夏進攻敦煌,僧眾為避兵火,將大批文書藏於洞窟之復室中,然後砌一泥牆於外,並於其上繪畫,以此作為偽裝。此後,這些文書便被封存於該私室中達900多年,成為名聞中外的敦煌遺書。

② 中國四大歷史文化名城

西安、北京、南京、洛陽

③ 論述我國古代四大發明的歷史文化意義

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
意義:四大發明對內人類在文化、經濟、軍事容等領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對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也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是人類文字載體的革命;
2.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的狀況;
3.指南針發明及應用於航海,促進了中國航海事業的發展,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發現美洲和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4.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④ 四大歷史文化名人是哪四位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在赫爾辛基頒布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中除了中國的屈原外,還有內波蘭的天容文學家、日心說創始人哥白尼;義大利詩人;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神曲》作者但丁。和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亞。

⑤ 上海四大歷史文化名鎮

1 嘉定鎮
2 松江鎮
3 朱家角鎮
4 南翔鎮

⑥ 世界四大文明是哪些 歷史是什麼

古中國:
山頂洞人 約18000年前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穴。評價1,人工鑽木取火;
元謀人 雲南元謀 距今約170萬年,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北京人 距今約70——20萬年。評價1,用天然火;2,製造工具。
古印度:
古代印度是神話之邦,宗教、哲學異常發達。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銅造像往往是神話的象徵、宗教的偶像和哲學的隱喻,融鑄著諸神之靈。印度青銅造像的傳統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時代的青銅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紀相繼興起的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為古代印度藝術包括青銅造像提供了永恆的主題。印度中世紀(公元7——13世紀),印度青銅造像達到鼎盛時期。
古埃及:
古埃及(Ancient Egypt),一般指公元前32世紀左右至公元前343年波斯滅亡埃及這段時間內尼羅河下游地區的埃及文明。古埃及是典型的水力帝國。
古巴比倫: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a)地區(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恆河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文明古國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進而步入鐵器時代。社會制度大多採用奴隸制,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古埃及的諾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他們利用神話來加強自己的專制主義統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統治者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後裔」,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歷法,一年都分12個月並且有閏月。各個文明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計算了圓周率,巴比倫和中國都發現了勾股定理,印度則發明了阿拉伯數字。
古巴比倫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兩河流域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雖然巴比倫現巳消失,但其影響(尤其宗教方面)卻很多流存至今。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實在當之無愧。

巴比倫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達城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以古亞述城為中心,稱為西里西亞,或簡稱亞述;南部以巴比倫城為中心,稱為巴比倫尼亞,意思為「巴比倫的國土」。巴比倫尼亞又分為兩個地區,南部靠近波斯灣口的地區為蘇美爾,蘇美爾以北地區為阿卡德,兩地居民分別被稱為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初就是由蘇美爾人創造出來的。

蘇美爾幾乎和古埃及人同時發明了文字。他們用削尖的蘆葦做筆,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後把泥胚烘乾,成為泥板。由於這種文字形狀成尖劈形,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公元前2007年,阿摩利人入侵兩河流域,摧毀了阿卡德人和蘇美爾人建立的烏爾王朝。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個以幼發拉底河河畔的巴比倫城為首都的王朝。從那時起,美索不達米亞就被稱為「巴比倫尼亞」,那裡所有居民都被稱為巴比倫人。

古巴比倫王國時期是兩河流域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這個國家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漢穆拉比。漢穆拉比用武力統一了兩河流域後,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他個人集宗教、軍事、 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設等各種大權於一身。為了更有效的統治自己的國家,他頒布了著名的《漢穆拉比法典》。法典共282條,刻在一塊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發現的最早完備成文的法典。

古巴比倫王國在漢穆拉比統治時期達到極盛,但是漢穆拉比死後,帝國就瓦解了。王國先後受到赫梯人、喀西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並。

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聯合米底人推翻勒亞述帝國。迦勒底人建立的的帝國也是以巴比倫城為首都,歷史上稱為「新巴比倫王國」。這個王國在尼布甲尼撒統治時期打到鼎盛。尼布甲尼撒曾兩次攻陷耶路撒冷,毀滅猶太王國,把大批猶太人當奴隸押往巴比倫。這就是聖經上所說的「巴比倫之囚」。尼布甲尼撒還下令重建巴比倫城,在城內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重建後的巴比倫城宏偉壯麗,直到100多年後,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新巴比倫王國在公元前538年被波斯帝國所滅。此後,古代兩河流域再也沒有出現過獨立的完整的國家。
古埃及是指從公元前4000多年開始直到公元前332年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而結束,位於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作為一個基於灌溉的文明,它是水力帝國的經典範例。

在古埃及南北分治期間的疆域最大,南部尼羅河河谷地帶的上埃及的領域有現在的蘇丹到衣索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區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阿爾及利亞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但由於鄰近地區的民族不斷壯大,使古埃及的版圖不斷縮少。及至埃及妖後自殺之後,原來神廟的官員把埃及語變成用希臘字母書成的科普特文明繼續流傳下去,直到近代的17世紀歐洲開始進侵非洲時,為傳教士所焚毀。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000年後半期,逐漸形成了國家,至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後王朝8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參看埃及王朝)

古埃及歷史
古埃及最早形成的國家叫做諾姆,也叫州,是一種城邦式的國家。公元前3000年左右,傳說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定都孟斐斯(今開羅西郊)。發展農業,開發水利。

古埃及真正的統一是在古王國時代。這是古埃及史上農業、手工業、商業、建築業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第一個偉大時代。確立了以官僚體制為基礎的、君主獨裁的專制統治,並且出現了金字塔。

第六王朝以後,王權衰落,國家分裂,一直到十一王朝才重新統一。十二王朝時遷都底比斯(今埃及盧克索),開始使用青銅器。與敘利亞、克里特的交往擴大。十三王朝時政權又瓦解,喜克索人佔領了埃及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長達100多年的「太陽神不在的統治」。第十七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最後驅逐喜克索人,重新統一埃及,開始了第十八王朝。

第十八王朝國力強盛,對外頻繁發動戰爭。十九王朝時與赫梯帝國發生了卡迭石戰役,經過16年之久的戰爭,最後以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王哈圖西利斯簽訂和約告終。此時的埃及成為了一個大帝國,統治范圍北起敘利亞,南到尼羅河第四瀑布,橫跨北非和西亞。

到第二十王朝以後,一系列的奴隸起義導致國力衰竭。最終在前525年被波斯帝國所滅。前332年又被亞歷山大大帝所統治,結束了延續3000年之久的法老時代。

古埃及的文化

羅塞塔石碑上同時記錄了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和世俗體以及古希臘文,成為後人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古埃及的文化非常豐富。創造的象形文字對後來腓尼基字母的影響很大,而希臘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建的。此外,金字塔、亞歷山大燈塔、阿蒙神廟等建築體現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築技術和數學知識,在幾何學、歷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⑦ 四大文明古國文化(文明)發展歷程

四大文明古國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代中國、古印度這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1]。這主要是漢語文化圈中流行的一個概念,並不一定獲得普遍認可。比如某研究古代飲食的歷史書刊[1]把文明古國的范圍限定在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和古凱爾特。西方歷史學也有類似於「四大文明古國」的名稱,比如「文明的搖籃」(Cradle of civilization)常與「四大文明古國」的用法相同,但是有時候也包括其它文明古國。但按照公認的考古實物證據,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而位於今希臘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出現也早於古代中國的夏朝,印度的哈拉帕遺址更有可能早於公元前2350年的歷史,在伊朗、塞普勒斯也挖掘出大量遠至公元前3000年的文物,比同時期中國的文物需更要先進的加工技術。因而有超過5000年文明史的國家已不止四個而已,而如果單單列出四大文明古國的話,中國的列入,也缺乏充分的根據。

概念的起源和內容
梁啟超在其寫於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認為「地球上古文明國家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2]。這是「四大文明古國」概念的早期雛形。

學者認為四大文明古國都是建立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農業和商業較容易發展[3]。在距今7000年-4000年前,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恆河流域相繼產生了世界四大文明,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而後步入鐵器時代。人類今天所擁有的很多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一般都可以追溯到這些古老文明的貢獻。

四大文明古國社會制度大多採用奴隸制,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說,並利用神話來加強專制主義統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古巴比倫的統治者漢謨拉比自稱「月神的後裔」,中國的君主自稱「天子」。

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歷法,一年都分12個月並且有閏月。各個文明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制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較早的計算了圓周率,中國較早發現了勾股定理或其實際應用(「勾三股四弦五」),印度則發明了阿拉伯數字[4]。

古埃及
埃及尼羅河流域文明大約開始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47年,愷撒大帝進攻埃及的時候,戰火波及亞歷山大里亞城圖書館。數十萬冊以古埃及文字書寫的經卷付之一炬,其中包括當時最完整的埃及史。這部史書是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在埃及自立為王的希臘將軍托勒密一世要求埃及的祭司兼學者馬內托(Manetho)所寫的。這部「埃及史」被燒毀,實為無法彌補之損失。幸而當時有些其他著作引用了一些這本書的內容,人們才能知道古埃及歷史的一些片段。直到目前,埃及學者仍然沿用馬內托對埃及史的劃分,但對許多帝王的興衰更替,以及確實的年代,仍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

古巴比倫
古巴比倫(約前30世紀—前729年)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境內,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聖經》稱為「天堂」,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這平原上發展了世界上第一個城市,頌布了第一部法典,流傳最早的史詩、神話、葯典、農人歷書等,是西方文明的搖籃。

古印度
早在西元前約2500年,在現今巴基斯坦,文明即已滋生,古城哈拉巴及穆罕耶達羅的遺跡留有許多這早期文明的烙印。居民已有度量衡及文字,並挖溝渠及運河,在堡壘之下的城市是在一嚴謹計劃下築成的,神廟、住宅、浴室、街道,幾何形的G局及衛生系統的設計排水溝、運河等。出土的遺物非常豐富,包括黃金首飾和寶石、經雕刻過的石頭、青銅和土塑小雕像等。黃銅和青銅多半用於製造器具和武器。陶器通常以輪狀捏制,用火燒成,並繪上幾何、花卉及動物等圖案。[5]

中國
中國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考古發現了7000到10000年前農耕文明遺留下來的稻穀、樂器、上古文字等等。根據傳說史,4000多年前華夏族逐漸形成,之前幾千年為三皇時代,之後為五帝時代。約於西元前21世紀,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之後為商(約西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西周(約西元前11世紀—前770年)。之後就是春秋及戰國時代(西元前770年—前221年)。夏、商、周皆採用封建制,其中商朝時存在大量奴隸,周朝時封建制已經非常完善,人口也以庶民為主。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度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統一的中央集權世襲王朝。

對「四大文明古國」說法的質疑
本來,「文明」屬於人類和地域范疇,同「國家」概念很難直接掛鉤,「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並沒有獲得國際上,尤其是西方世界的廣泛認可。他們認為:雖然由於古代文明缺乏准確的文獻紀錄,因而其具體誕生時間學術界尚有爭論,但按照當前西方世界承認的的考古實物證據,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而位於今希臘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出現也略早於缺少考古實證的夏朝,印度的哈拉帕遺址更有可能早於公元前2350年的歷史。最早出現文明的地區也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往往是許多差異巨大的民族的聚集。而如果單單列出四大文明古國的話,中國的列入並沒有絕對充分的根據。

⑧ 中國四大文化是...

史學界把《汲冢書》與西漢武帝時從孔子舊宅牆壁中發現的古文《尚書》、《論語》等,殷墟發現的甲骨文,敦煌發現的藏經洞,譽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

⑨ 湖南四大歷史文化名城分別是什麼

長沙,衡陽,岳陽,永州
永州市,位於湖南省南部,五嶺北麓,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與著名旅遊城市桂林相距僅170千米。永州古稱零陵,因舜帝南巡崩於寧遠九疑山而得名。又因瀟水與湘江在城區匯合,永州自古雅稱「瀟湘」。
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零陵地區,設立地級市。永州現轄芝山、冷水灘二區和祁陽、東安、雙牌、道縣、江永、江華、寧遠、新田、藍山九縣,以及鳳凰園經濟開發區、江永回龍圩管理區。總面積2.24萬平方公里,人口566.5萬人。
永州毗鄰兩廣,是湖南對外開放的南大門和國務院批準的湘南改革開放過渡實驗區。今日的永州,外向型經濟活躍,工農業發展迅速,交通四通八達,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商業繁榮、旅遊興旺。永州,這顆綴在湖廣大地的璀璨明珠,正以最優惠的政策熱忱歡迎國內外各界朋友來此投資、旅遊、觀光。
永州,隋代以前稱為零陵,隋開皇九年(589年)置永州總管府,永州之名即稱於世,此後,永州,零陵成為一地二名。
永州市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是湖南四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據文史記載,大約五千年前,零陵屬炎帝勢力范圍,原始社會末期,屬三苗國的江南地。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記》載:舜「南巡獰,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零陵之名始見為典籍,迄今是全國36個最古老的地區名之一。夏禹時為荊州之域,春秋時屬楚國南境,秦時劃歸長沙郡,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零陵郡,東漢光武帝年間(公元25~55年),將零陵郡治移至泉陵(今市芝山區)。自北,泉陵成為至今設郡置府(州)的所在地。隋開皇九年,廢零陵郡,置永州。永州,一謂因水而名,柳宗元《湘口館記》以瀟湘二水於此匯合,合「二水」二字為「永」(《元和郡縣志》);二謂以山為名,城西南百里,「有永山永水之出州」(《方輿勝覽》)。此後,永州零陵一直為唐、宋、元、明、清歷代五朝的郡、道、路、府、州治所。新中國成立後,設立零陵專署。一九五二年十一月撤銷零陵專區後,歸屬湘南行政區。一九六二年十月恢復零陵專署。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零陵地區建立地級永州市,現轄芝山、冷水灘兩個市區和祁陽、東安、雙牌、道縣、江永、江華、寧遠、蘭山、新田九個縣,以及鳳凰園經濟開發區和江永回龍圩農場、祁陽金洞林場。

⑩ 中國四大傳統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是中華文化的母體和主幹。中原文化以河南為核心,以廣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為腹地,逐層向外輻射,影響延及海外。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

中原地區在古代不僅是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導文化的發源地。中國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定都於中原地區,中國八大古都(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安陽、杭州、鄭州)中的六個在中原(或北方)。中原地區以特殊的地理環境、歷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長期居於正統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原文化的特徵是厚重而大氣。
荊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戰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它主要是指以當今湖北地區為主要輻射地的古代荊楚歷史文化。

商周時期中原民族把長江中游的南方民族稱為荊蠻、楚蠻或荊楚,《詩經》曾提到「撻彼殷武,奮伐荊楚」。周成王分封荊楚民族一支的首領熊繹於荊山丹陽,為楚子,標志著楚國歷史的開始。起初楚國在諸侯國中等級較低,控制地域也非常小。西周後期,楚國逐漸強大,通過不斷的戰爭,逐漸控制了長江中游地區,並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荊楚文化是華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 。荊楚文化繼承了許多商周文化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楚辭被喻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對於其後產生的漢賦更有直接的影響。「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的楚辭,與其他楚文化精華一起,構築起瑰麗奇異的楚地文明。

吳越文化又稱江浙文化,是漢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 。吳越文化區以太湖流域為中心,其范圍包括今上海、江蘇南部(江北沿江部分縣市)、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吳越文化又可細分為「吳文化」和「越文化」,兩者同源同出。

吳越文化有其鮮明的標志形式,如舟揖、農耕、印紋硬陶、土墩墓、懸棺葬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斷發文身,先秦典籍多有記載 。從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文化,以黑陶為代表,距今7000多年,1973年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鎮。)、良渚文化(位於杭州市區西北部瓶窯鎮,以玉器為代表,距今5300年-4500年,1936年發現,1955年命名,2019年7月6日,該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遺址是人類早期文明的範例,實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一路走來,歷經數千年的風雨,吳越文化風采依舊。「吳文化」和「越文化」「同俗並土、同氣共俗」,逐漸在相互交融、激盪、流變與集成中形成統一文化類型。

巴蜀文化。巴蜀是一種特定的稱謂,如今已分為巴和蜀。在戰國以前,巴與蜀是分稱的,涇渭分明。「巴」的古義為「吞食大象的巨蟒」,中心區域為重慶、川東及鄂西地區,涵蓋陝南、漢中、黔中和湘西等地;「蜀」的古義為「葵中之蠶」,主要地理位置涵蓋四川盆地中西部平原地區。

早在西周時期,以重慶為中心的巴人在夷城(今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內)建立了巴國第一個首都。後活動於重慶全境、湖北西部、四川東部、陝西南部及貴州北部地區。蜀則由三個古族融合而成,後成為西周封國,傳「蜀與夏同源」及「禹興於西羌」等。含川西、陝南、滇北一帶。巴、蜀交融已是戰國之後。商至西周時,蜀人與黃河流域民族已有文化交流。已出土的商代後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缽等,雖具地方特色,但銅鏃、銅戈、銅矛卻為黃河流域常見器形。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禮器與中原所出者一致。說明了巴蜀文化受中原文化影響比較久遠。

閱讀全文

與四大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