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電視機發展歷史

電視機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19 20:16:09

『壹』 電視機有怎樣的發展史

1906年,美國科復學家德福雷斯特製發明了三極體,它可以把微弱的電流予以放大。

1912年,德國科學家耶斯塔和蓋特發明了新型光電管,它的性能比光電池要高上幾倍,可以根據光的強弱,轉換成不同強度的電流。這些發明的出現為電視機的研製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條件。正是在這種條件下,英國科學家約翰•洛吉•貝爾德在發明電視機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1925年倫敦一家大公司請貝爾德在一個大商店裡先後3次演示他的發明,雖然電視圖像不太清楚,但卻為興致勃勃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6年,在英國倫敦皇家學會,貝爾德向與會的40位科學家再次表演了他的發明。貝爾德在一間小屋子中放送電視,觀眾集中在另一間屋內觀看,當一個只有自行車車燈那麼大的屏幕上清晰地出現了一個抽煙者抽煙和說話的圖像時,觀眾沸騰了。

『貳』 電視機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CRT顯像管大胖子電視→PDP等離子電視→LCD液晶電視→OLED有機電視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電視領域版「出人意料」地快權速經歷了多次變革。在CRT顯像管大胖子電視逐漸瘦身、越發成熟的時候,PDP等離子電視就給人們打開了新的視界。而在等離子還受困於自己短板,發展不明的時候,LCD液晶電視又橫空出世,快速搶占市場。
而如今,等離子技術完全退出了市場,LCD液晶電視也還是如日中天的時候,新一代顯示技術OLED有機電視也已經來到我們眼前。
今年8月,創維宣布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4K(超高清)OLED電視量產,開啟4KOLED新紀元。而 OLED的各種「先天優勢」也很好地詮釋了「贏在起跑線上」這一老話。

『叄』 電視機的發展歷程

1、1883年聖誕節,德國電氣工程師尼普科夫用他發明的「尼普科夫圓盤」使用機械掃描方法,作了首次發射圖像的實驗。每幅畫面有24行線,且圖像相當模糊。

2、1908年英國斯文頓、俄國羅申克夫提出電子掃描原理,奠定了電視技術的理論基礎。

3、1923年電視的發明者之一美籍蘇聯人茲瓦里金,發明靜電積貯式攝像管。1923年發明電子掃書描式顯像管,這是電視攝像術的先驅。

4、1926年電視的發明者之一貝爾德,向英國報界作了一次播發和接收電視的表演。

5、1927——1929年貝爾德通過電話電纜首次進行機電式電視試播;首次短波電視試驗;英國廣播公司開始長期連續播發電視節目。

6、1930年實現電視圖像和聲音同時發播。

7、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電視銀幕。 在倫敦通過電視欣賞了英國著名的地方賽馬會實況轉播。電視的發明者之一美國人費羅·法恩斯沃斯發明了每秒種可以映出25幅圖像的電子管電視裝置。

8、1939年美國無線電公司開始播送全電子式電視。瑞士菲普發明第一台黑白電視投影機 。

9、1940年美國古爾馬研製出機電式彩色電視系統。

10、1954年美國得克薩期儀器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全晶體管電視接收機。

11、1972年日本研製出彩色電視投影機。1973年數字技術用於電視廣播,實驗證明數字電視可用於衛星通信。1979年世上第一個「有線電視」在倫敦開通。它是英國郵政局發明的。它能將計算機里的信息通過普通電話線傳送出去並顯示在用戶電視機屏幕上。

12、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研製出袖珍黑白電視機,液晶屏幕僅2.5英寸,由電池供電。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電視」。該系統的畫面寬3.6米,高4.62米,相當於210英寸,可放置在小型卡車上,在小街和廣場等需要的地方播放。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鮮艷,明亮的圖像。

13、1985年英國電信公司(BT)推出綜合數字通信網路。它向用戶提供話音、快速傳送圖表 、傳真、慢掃描電視終端等。

(3)電視機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電視機的主要部件

無論是彩色電視機還是黑白電視機,它的機箱一般是由前面板(前框)、中框和後蓋三個部分組成。在常規的維修工作中,前面板和中框不必拆開,僅需卸掉後蓋即可進行一般的維修操作,所以有一部分電視機的前面板和中框做成一個整體。

卸掉後蓋即可看到電視機內的主要部件,它們可以分成三大部分:機箱後蓋,前面板、中框和顯像管等,主印製底板(機心)及各種部件。

『肆』 電視機的發展史簡史。

電視機的發展歷史
電視不是哪一個人的發明創造。它是一大群位於不同歷史時期和國度的人們的共同結晶。早在十九世紀時,人們就開始討論和探索將圖像轉變成電子信號的方法。在1900年,「television"一詞就已經出現。
人們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被稱做「電視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美國人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闆展示了他的電視系統。
盡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與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斯福羅金的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電視的發展紛繁復雜。幾乎是同一個時期有許多人在做同樣的研究。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電視的發展】
1883年聖誕節
德國電氣工程師尼普柯夫用他發明的「尼普柯夫圓盤」使用機械掃描方法,作了首次發射圖像的實驗。每幅畫面有24行線,且圖像相當模糊。
1908年
英國肯培爾.斯文頓、俄國羅申克無提出電子掃描原理,奠定了近代電技術的理論基礎。
1923年
美籍蘇聯人茲瓦里金發明靜電積貯式攝像管。年發明電子掃書描式顯像管,這是近代電視攝像術的先驅。
1925年
英國約翰.洛奇.貝爾德,根據「尼普科夫圓盤」進行了新的研究工作,發明機械掃描式電視攝像機和接收機。當時畫面解析度僅30行線,掃描器每秒只能5次掃過掃描區,畫面本身僅2英寸高,一英寸寬。在倫敦一家大商店向公眾作了表演。
1926年
貝爾德向英國報界作了一次播發和接收電視的表演。
1927——1929年
貝爾德通過電話電纜首次進行機電式電視試播;首次短波電視試驗;英國廣播公司開始長期連續播發電視節目。
1930年
實現電視圖像和聲音同時發播。
1931年
首次把影片搬上電視銀幕。 ——人們在倫敦通過電視欣賞了英國著名的地方賽馬會實況轉播。 ——美國發明了每秒種可以映出25幅圖像的電子管電視裝置。
1936年
英國廣播公司採用貝爾德機電式電視廣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較高清晰度,步入實用階段的電視圖像。
1939年
美國無線電公司開始播送全電子式電視。瑞士菲普發明第一台黑白電視投影機 。
1940年
美國古爾馬研製出機電式彩色電視系統。
1949年12月17日
開通使用第一條敷設在英國倫敦與蘇登.可爾菲爾特之間的電視電纜。
1951年
美國H.洛發明三槍蔭罩式彩色顯像管,洛倫期發明單槍式彩色顯像管。
1954年
美國得克薩期儀器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全晶體管電視接收機。
1966年
美國無線電公司研製出集成電路電視機。3年後又生產出具有電子調詣裝置的彩色電視接收機。
1972年
日本研製出彩色電視投影機。
1973年
數字技術用於電視廣播,實驗證明數字電視可用於衛星通信。
1976年
英國完成「電視文庫」系統的研究,用戶可以直接用電視機檢查新聞,書報或雜志。
1977年
英國研製出第一批攜帶式電視機。
1979年
世上第一個「有線電視」在倫敦開通。它是英國郵政局發明的。它能將計算機里的信息通過普通電話線傳送出去並顯示在用戶電視機屏幕上。
1981年
日本索尼公司研製出袖珍黑白電視機,液晶屏幕僅2.5英寸,由電池供電。
1984年
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電視」。該系統的畫面寬3.6米,高4.62米,相當於210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車上,在大街和廣場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統中採用了松下獨家研製的「高輝度彩色發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鮮艷,明亮的圖像。
1985年3月17日
在日本舉行的築波科學萬國博覽會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電視牆亮相。它位於中央廣場上,長40米、高25米,面積達1000平方米,整個建築有14層樓房那麼高。相當一台1857英寸彩電。超大屏幕由36塊大型發光屏組成,每塊重1噸,厚1.8米 4行9作品共有45萬個彩色發光元件。通過其頂部安裝的攝像機,可以隨時顯示會場上的各種活動,並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種廣告性錄像。
1985年
英國電信公司(BT)推出綜合數字通信網路。它向用戶提供話音、快速傳送圖表 、傳真、慢掃描電視終端等。
1991年11月25日
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電視開始試播:其掃描線為1125條,比目前的525條多出一倍,圖像質量提高了100%;畫面縱橫比改傳統的9:12為9:16,增強了觀賞者的現場感;平機視角從10度擴展到30度,映圖更有深度感;電視面像「畫素」從28萬個增加 為127萬個單位面積畫面的信息量一舉提高了近4倍……因此,觀看高清晰度電視的距離不是過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採用4聲道高保真立體聲,富有感染力。
1995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電視接收機(即手掌式彩電),只有手掌一樣大小 ,重量為280克。具有揚聲器,也有耳機插孔,液晶顯示屏約5.5厘米,畫面看來雖小,但圖像清晰,其最明顯的特點是:以人的身體作天線來取得收視效果,看電視時將兩根引線套在脖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線般的效果。
1996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場「壁掛」式電視:其長度60厘米、寬38厘米,而厚度只有3.7厘米,重量僅1.7千克,猶如一幅壁畫。

『伍』 電視機的發展歷程和歷史

電視機歷史

一、機械式電視

俄裔德國科學家保羅·高特列本·尼普可夫(Paul Gottlieb Nipkow)早在年就提出並申請了世界上第一個機械式電視系統的專利,當時他只有23歲,還在德國讀大學。經過研究他發現,如果把影像分成單個像點,就極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傳送到遠方。不久,一台叫作「電視望遠鏡」的儀器問世了。這是一種光電機械掃描圓盤,它看上去笨頭笨腦的,但極富獨創性。

1884年11月6日,尼普可夫把他的這項發明申報給柏林皇家專利局。在他的專利申請書的第一頁這樣寫道:「這里所述的儀器能使處於A地的物體,在任何一個B地被看到。」一年後,專利被批准了。這個專利中的尼普可夫圓盤據認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電視圖象光柵(television image rasterizer)。但是,尼普可夫本人從來也沒有做出一個模型來證明他的設計。直到1907年,放大器技術的進步才證明他的這個系統的可行性。

1897年,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布勞恩發明了一種帶熒光的螢火幕的陰極射線管。當電子束撞擊時,熒光幕上會發出亮光。當時布勞恩的助手曾提出用陰極射線管做電視的顯示器,固執的布勞恩卻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康斯坦丁·波斯基(Constantin Perskyi)在向1900年巴黎世博會提交的一篇論文中造出了television一詞。波斯基的論文評估了機電技術的在當時的狀況,並提到了尼普科夫等人的貢獻。[3]1906年,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布勞恩的兩位助手用這種陰極射線管製造了一台畫面接收機,進行圖像重現。但他們的這種裝置重現的是靜止畫面,應該算是傳真系統而不是電視系統。

1907年至1910年,波瑞斯·羅星(Boris Rosing)和他的學生弗拉基米爾·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驗證了在發射機中用快速轉動的鏡面掃描裝置和在接收機中使用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的電視系統。

波瑞斯·羅星(Boris Rosing)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離開了人們的視線。而斯福羅金(Zworykin)之後去了美國無線電公司(the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工作。他在那裡建立了純粹的電子式電視系統。不過,他的這個系統最終被認為是侵犯了費羅·法恩斯沃斯(Philo Taylor Farnsworth)的專利。

二、電子式電視

1911年,工程師艾倫·坎貝爾·斯文頓(Alan Archibald Campbell-Swinton)在倫敦發表演講,同時在時代雜志中也被報道,描述了如何在發送端和接收端同時使用陰極射線管傳輸電視訊號的細節。在演講中,他還補充了在1908年撰寫的雜志文章自然雜志中第一次描述的電子電視傳送方法,這種傳送方法沿用至今。其他人在當時也完成了使用陰極射線管作為接收機的實驗,但是使用另外一個陰極射線管作為發送端的概念尚屬首創。

在19世紀20年代末,當機械電視還在普遍使用的時候,發明家費羅·法恩斯沃斯和弗拉基米爾·佐利金分別已經在研究全電子傳輸管的工作中。

俄裔美國科學家弗拉基米爾·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茲沃雷金),開辟了電子電視的時代。弗拉基米爾·佐利金(茲沃雷金)原是俄國聖彼德堡技術研所的電氣工程師。早在1912年,他就開始研究電子攝像技術。1919年茲沃雷金移民美國,後在威斯汀豪森電氣公司工作。

1923年,蘇格蘭發明家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的一個朋友告訴他:「既然馬可尼能夠遠距離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那麼發射影像也應該是可能的。」這使他受到很大啟發。貝爾德決心要完成用電子訊號傳送影像。他變賣了僅有的一些財產,並收集大量資料,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研製電視上,完成了電視機的設計工作。貝爾德成功用電信號在屏幕上顯示圖像。

俄裔美國科學家弗拉基米爾·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茲沃雷金)同時也在實驗陰極射線管來產生和顯示影像。1923年在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1886)工作期間,他研製了電子攝像管。但是在1925年的演示過程中,圖像模糊不清、對比度很低、解析度差,而且圖像是靜止的。

這種攝像管沒有走過實驗階段,但是RCA(獲取了西屋電氣公司專利權)相信法恩斯沃斯1927年影像分解器的專利條件過於寬泛,會排擠其他形式的電子成像技術。所以,RCA在獲取了1923年斯福羅金的專利應用之後,對法恩斯沃斯提出了專利抵觸訴訟。美國專利辦公室的檢察官否決了1935年的決議,制定了法恩斯沃斯的發明優先於斯福羅金。

在1939年十月,RCA在輸掉法庭上訴,但是他們還是希望能更進一步的生產商用電視機設備,RCA同意支付法恩斯沃斯1百萬美元(在2006年等同於1千3百80萬美元)在之後的10年期間內,使用法恩斯沃斯的專利,需要支付額外的授權費用。1929年茲沃雷金又推出一個經過改進的模型,結果仍然不理想。

美國的ARC公司最終投資了5千萬美元,1931年茲沃雷金終於製造出了攝像機顯像管。同年,進行一個完整的光電攝像管系統的實地試驗。在這次實驗中,一個由240條掃描線組成的圖像傳送給4英里以外的一台電視機(使用鏡子把9英寸顯像管的圖像反射到電視機前),成功使電視攝像與顯像方式電子化。

第一個半機械式模擬電視系統在1925年10月2日被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被稱做「電視之父」。後來,他的這個系統被英國廣播公司(BBC)所採用。後在1937年,英國廣播公司(BBC)終止使用這種技術。因為在那時電子式電視系統更受歡迎。

決定性的解決方案—電視的基本原理基於在整個掃描周期內持續釋放的電子流堆積和次要電子的儲存的原理上—由匈牙利發明家Kálmán Tihanyi首次發現於1926年,1928年完善了該技術。

在1927年12月7日,菲爾·法恩斯沃斯(Philo Farnsworth)在他的聖弗朗西斯科格林大街202號的實驗室里,首次使用影像解剖(Image Dissector)攝影管傳送了第一個圖像:一條簡單的直線。1928年,法恩斯沃斯研製了一套完整的系統給媒體進行演示,由電視傳送一個動畫圖像影片。

1929年,這個系統被更加的優化,去掉了電動發電機,現在他的電視系統沒有任何運動部件。同年,法恩斯沃斯使用了他的電視系統傳送了首個直播人類影像:一個3.5英寸他妻子Pem閉眼的動態圖像(也許當時光線太亮的原因)。

1928年,「第五屆德國廣播博覽會」在柏林開幕。展會中電視第一次作為公開產品展出。有線的機械電視傳播信號的距離和范圍非常有限,圖像也相當粗糙,無法顯示精細的畫面。

因為只有幾分之一的光線能透過尼普可夫圓盤的孔洞,為得到理想的光線,就必須增大孔洞,擔畫面將十分粗糙。要提高圖像的清晰度,必須增加孔洞數目,但是,孔洞變小,能透過來的光線便會減少,圖像便會模糊不清。機械電視的這一缺陷導致這種技術的淘汰。

1929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務。30年代以後,貝爾德又轉向了彩色電視的研究。經過不斷地改進設備提高技術,貝爾德研製的電視效果越來越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後來成立了「貝爾德電視發展公司」。隨著技術和設備的不斷改進,貝爾德電視的傳送距離有了較大的改進。

1933年俄裔美國科學家弗拉基米爾·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茲沃雷金)又研製成功可供電視攝像用的攝像管和顯像管。完成了使電視攝像與顯像完全電子化的過程,至此,現代電視系統基本成型。今天電視攝影機和電視接收的成像原理與器具,就是根據他的發明改進而來。

1934年8月25日法恩斯沃斯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富蘭克林學會首次給全世界演示一套完整的全電子電視系統。其他發明家之前只是展示了類似系統的部分功能,或者演示使用靜態影像或者動態圖片影片的電子系統。但是法恩斯沃斯是第一個把電子掃描電視攝像機和電子掃描電視接收機整合在一起,提供直播,動態,黑白圖像的系統。不幸的是,他的攝像機需要很強的光線,所以他的工作被迫中斷。

在英國,艾薩克·舒伯特(Isaac Shoenberg)使用斯福羅金的想法開發了馬可尼-電磁干擾(Marconi-EMI)自己的電子攝像管,這個設計構成了為BBC製造的攝像機的核心部件。使用這種攝像管,在1936年11月2日,一條405線的服務被架設在亞歷山大宮的攝影棚內,由安裝在維多利亞大廈頂上特殊製造的桅桿形天線進行廣播。

它暫時替隔壁的貝爾德機械電視系統進行播出,但是它更可靠,也具備更佳的清晰度。而桅桿形的天線一直沿用至今。這台完全用電子電視系統播放的節目,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德國柏林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報道,共使用了4台攝像機拍攝比賽情況。佐爾金發明的全電子攝像機,擔這台機器體積龐大,它的一個1.6米焦距的鏡頭就重45公斤,長2.2米,被戲稱為電視大炮。

這4台攝像機的圖像信號通過電纜傳送到帝國郵政中心,在那裡圖像信號經過混合後,通過電視塔被發射出去。柏林奧運會期間,每天用電視播出長達8小時的比賽實況,共有16萬多人通過電視觀看了奧運會。

1939年,英國大約有2萬個家庭擁有電視機,美國無線電公司的電視也在紐約世博覽會上首次露面,開始第一次固定的電視節目演播。二戰的爆發使得剛發展起來的電視的發展停滯了10年。戰爭結束後,電視工業又蓬勃發展起來,電視也迅速流行起來。

1946年,英國廣播公司恢復了固定電視節目,美國政府也解除了禁止製造新電視的禁令;電視工業便飛速發展起來。在美國,從1949年到1951年,不僅電視節目已在全國普遍播出,電視機的數目從1百萬台升至1千多萬台,成立了許多家電視台。幽默劇、輕歌舞、卡通片、娛樂節目和好萊塢電影常在電視中播出。

德國科學家卡羅魯斯也在電視研製做出了成就。1942年,卡羅魯斯小組(包括兩名科學家,一名機械師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設備。這台設備用兩個直徑為1米的尼普可夫圓盤作為發射和接收信號的兩端,每個圓盤上有48個1.5毫米的小孔,能夠掃描48行,用一個同步馬達把兩個圓盤連接起來,每秒鍾同步轉動10幅畫面,圖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機上。

他們稱這台機器為大電視。這台大電視的效果比貝爾德的電視要清晰許多。但從未進行過公開展示,因而他們的發明鮮為人知。

1956年,金斯伯格和安德遜設計的Modoll VRllo錄像機的問世,使電技術前進了一大步。因最初製作電視節目一般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電視膠片把節目拍攝下來,沖印,再通過電子掃描播出。採用這種方法的一個最大的缺陷,是無法進行電視節目的實況轉播。另外一種是用攝像機直接把信號傳播出去。這雖然滿足了那些希望目睹現場情景的觀眾的需要,但是它不能重放。錄像機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狀況。

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種3/4英寸大的卡式錄音帶,根本上改變了電視節目的錄制方法。是世界上第一個專業彩色錄像放映系統所使用的卡式錄音帶。

(5)電視機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電視機(英語:Television)簡稱電視,屬家用電器。而這個詞語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如指將動態的影像和聲音轉換為電子訊號,並通過不同渠道傳輸電子訊號,再將電子訊還原為影像和聲音的技術,亦是電視訊號傳送和接受的技術;和可以接收並還原電子訊號為動態影像和聲音的裝置,通稱電視機;電視亦沒有單一發明者。

而是由不同國家科學家研究的共同結果。早在十九世紀時,人們就開始研究將影像轉變成電子訊號的方法。電視亦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與商業活動,特指人群與人之間使用電視作為傳播載體進行資訊交流、訊息傳播的一種過程,諸如電視節目的製作、電視訊號的傳輸、電視訊號的接收和觀眾對於電視節目內容的評判和反饋等的各個方面。

屏幕尺寸

電視機的屏幕尺寸是一個衡量電視機可能的最小顯示畫面的參數,它以電視機屏幕對角線的長度量,單位通常是英寸。

液晶電視屏幕的尺寸是嚴格的產品說明書所標注的尺寸,因為液晶屏幕不存在被邊框遮蓋住的現象。

市場銷售的個別產品存在尺寸不實的現象,主要表現為比標注的標准尺寸少1-2厘米,即少了不到1英寸的距離。

『陸』 電視機發展歷史

電視這個復雜的科技產品,是經由許多科學家研究、實驗後才發明成功的。首先在1817年,瑞典化學家約恩斯.巴瑞利斯發現硒元素;1872年,英國人約瑟夫發現這種元素可以傳遞電能。這兩項發現,證明任何物體的影像,在理論上可用電子訊號傳播。

1884年,德國科學家保羅.尼普庫發明掃描盤,為現代電視的發明奠定基礎。1907年,德國人魯新完成第一部電子映像機;1923年,英國的拜耳和美國的詹欽士完成了第一個實際由電線傳送的畫面。我們今天所看的電視,也是經過多次改進,加上日新月異的電子科技才得到的成果。
公元1875年,由上理論為孫萊科科學家(M Senlacq)作實驗,用一個管子置一個陰極薄片,影像就會顯出,不過是靜止而已,但是已啟發電視的發明。

公元1884年,實際電視理論的濫觴,首推德國的科學家尼伯科(Nipkow Paul G 1860 - 1940)發明電視掃瞄金屬板(Scanning Dise)。尼氏23歲還在柏林工科大學讀書就認定如果用一塊金屬板,板上鑿有規則無數細小孔,讓光透過便可成無數光點,而光點有陰暗光亮不同則會成影像。光亮度就有由電流與硒來處理,人們就可以藉著電流傳送看到另一地方的影像,這被公認是最早的電視原理。

公元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海尼 赫茲(Heinrich Hertz 1857 - 1894)發現無線電波之存在,他實驗證實;電像光一樣,可以在空中傳放四射,遇到如鏡子可以如光反射過來。此種見不到電波在1864年英國馬克士威(James Maxwell 1831 - 1879)就有發表電波存在,可是赫氏更指出電波也可以在真空中傳播,發現電荷的振盪可以產生電磁波,具有我們人眼可以見到光波再長的電波,導致他的重大發現的原理;實驗確定電波可以無線電通訊的基礎,引發了收音機和電視機的發明。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赫即為紀念他命名。

隔年,有位科學家斯特樂托(G A Stoletow)發明光電管(Photoelectric Cell),這是一個金屬的陰極和一個網狀陽極所組成,其因在真空玻璃管內壁塗以咸金屬當陰極,相對便是陽極,受光後電子便直接對稱地發生對射作用。

公元1890年,科學家蘇頓(Sutton)用電視掃瞄金屬板(Scanning Dise)擬想電視規劃,實際用光的發射來傳遞圖片影像。接著科學家柏里勞恩(Brillounin)利用影像分離法,將兩塊轉動的晶體板組成。使得電視影像更為清楚。

公元1895年,義大利青年科學家馬可尼(Gugliclmo Maconi 1874 - 1937)在英國發明了無線電通訊,可以電報到十六公里外。此一發明,給予電視發展有了重大助益,當時就有科學家主張用尼氏電視掃瞄金屬板和一個硒管作成用來收發影像,這是所謂的電視收受機產生的雛型。

公元1900年,在巴黎舉行世界博覽會,法國科學家彭凱(Perkyi)展示發明電傳影像機稱為電視(Television),電視此名稱從此為世人言傳千古,結下不解善緣。

電視從公元1884年,德國的科學家尼伯科提出電視理論到現在只有不到120年,電視播放來也僅70多年,可是電視已遍布各國深入各個家庭,涵蓋面之大,觀看者之眾,電視機之多沒史無前例可以勝數。電視具備了現今大眾傳播媒體優越;它勝過新聞日報、雜志刊物、電影、廣播、唱片,它出現在電視螢幕可以聽到原音,可以即刻看真實現場情景、真正圖像,可以觀賞影片、戲劇、音樂、表演會、立即實況轉播、融合大眾文藝寫實綜合媒體於一身,自然被人們所歡迎愛好不厭。

電視先前發展有三項物理原理的根據;

(1)電波,經無線電發射器(播音機)利用振盪器產生高頻率交流電,形成無線電波經高聳天線放射出去,電波逕自會射過有無空氣中,在遙遠地方用接受器將電波使其還原本音真影。

(2)任何景物,有光線照射下會有光亮明暗影像呈現,我們就將無數細小的小點顯示之,經電光處理、傳訊、轉換、映像器映像在螢幕上。

(3)當放映影像時,相當快速又連續呈映在螢幕上,因我們的眼睛看視時有視覺暫留(Persistance of vision)現象,觀者看到的畫面會是有連續活動的景像。

公元1902年,科學家柏蘭克(O Von Bromk)發明彩色影像的傳送理論,經許多科學家研發,電視影像的處理和機具已有改進不少,如馬克斯(Max Dieckmann)與格拉底(Gustav Glage)發明陰極射線真空管(Cothode Ray Tube)可以用來電波來傳送映像出文件和照片。緊接著美國佛萊斯(Lee De Forest)發明三極真空管(Triode),此已將電視傳真技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公元1907年,俄國聖彼得堡大學教授魯辛(Boris Rosing)所提全電子式電視構想,是發明第一個「電子」映像管機的理論。

公元1908年,蘇格蘭德籍工程師斯溫頓(A A C Swinton)在「自然」科學雜志上發表電視圖像論文;說電視可以用照像製版印刷的原理,分別兩個陰極,用來接收與發射,傳送映像在螢幕上。

公元1920年,11月2日美國匹茲堡西屋電氣公司的KDKA廣播電台成立,成為世界廣播電台風起雲涌的開始,電波傳送廣播信息及節目已彌漫全世界的上空。

公元1923年底,米夏樂科學家(D Von Mihaly)發明了振盪訊號器(Oscillator)用於作為圖片像片掃瞄,可以在瞬間從硒管中掃瞄十次。同時美國科學家詹肯斯(C F Jenkins)卻經無線電波把美國總統哈丁(Harding)的相片從華盛頓傳送到密失士必州。

公元1924年底,德國的科學家尼伯科(Nipkow Paul G )又發明了發射接受同步機(Synchronizing) 因其發放、接受圖像點面相關位置一致,更清楚使影像一完好如初的不變形,使得德國無線電台試用長波發射電視成功,組成圖像是橫線30後來進度到90。因他發明了電視理論和電視掃瞄器等等,德國歷史上因此肯定尼伯科才是有「電視發明人」的榮譽,故1940年去世時,德國政府為他隆重舉行國葬。

公元1925英國科學家貝爾德(Baird John Logie 1888 - 1946)綜合以上各國各科學家的電視方面技術,最先研發出黑白電視機,發明了人類有史以來的「電視播放影像系統」。他使用一個上有小孔的轉盤將攝影來的影像光影轉變成電子訊號在接收器上再轉換投映在螢幕上,是第一個製成了電視發射和接收設備的解析最高的電視圖像的分解、轉換、組合、發射、接收尤其是創立世界上第一座電視台之發明者。同一時期,美國、法國、德國、蘇俄、奧地利等國科學家們也有從事電視的創造實驗,但是,貝爾德的電視系統最為新進、周全更具科技,凌駕於所有其他科學發明家之上。

貝爾德在1888年8月13日生於英國蘇格蘭西部來海倫斯堡,父親是教會主事,少年對科學就有愛好,年長沒依父意進入神學院,而因性向進讀英國皇家技術學院。從而偏好起電子工程和硒光電子研究以及電視系統的研發,進而1905年移居英格蘭倫敦富來斯街設立實驗室醉心專研電視。因無資金也無人贊助,他刻苦地從廢棄物堆或棄舊物攤收集舊收音機器材、電光燈管、掃瞄器、磁波器、電線等來作實驗,鍥而不舍,不顧生活困頓,有一次因要得2千伏特的電壓,將好幾百隻小電池連接,不小心觸電瀕臨身亡,被急救送進醫院,經好事的報社披露,大家始知這位「瘋狂的研究傢伙」。公元1925年10月2日皇天不負苦心人,在清晨貝氏啟動機器,將一個玩偶頭影像傳訊到另一方房間的接收機投映在螢幕上。雖是傳送黑白影像,但是已發明電視了,貝氏下樓急找少房東威廉上來代替玩偶以真人作實驗,確實是成功的在接收螢幕上有栩栩如生的威廉自然笑容。

公元1926年1月26日,貝爾德邀請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們觀看他將整個人物影像用電線傳訊到英國廣播公司(B B C)電台,再由電台以無線電波發射,在貝氏實驗室中電視機就可以收視到清楚黑白影像。如此實驗的公演完全成功,引起舉世振撼;「電視之父」貝爾德,世界各大報爭相刊載稱贊,名揚四海,譽滿寰宇。

公元1927美國范華斯(Philo T Fransworth)發明電視攝影機。這些發明使得現代電視由初期進展到更高級理想化之視覺。

公元1928年,貝爾德將影片從英國倫敦用無線電波傳送到美國紐約,舉世更驚喜其成就。電視事業被各國廣播公司納為主要開發目標。貝氏已有英國政府及英國廣播公司(B B C)資助,更進一步全心力研發努力不懈下,公元1929年底電視台播送了他的新發明「有聲電視」。公元1930年,他語出驚人,提出了「彩色電視系統」構圖;為此理想,百折不撓,如故頑強奮斗,終於公元1941年12月測試成功之第二日,時正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轟炸倫敦,殃及池魚他的實驗室淪為毀燼,前功盡去。不過他不氣餒,仍然在戰亂惡劣情況下抱病另起研究。公元1946年6月8日,貝氏公演他已發明的彩色電視機,從英國電視廣播公司(B B C)播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大遊行」彩色電視節目。參與盛會人士都對於有顏色的電視影像贊不絕口,感念貝爾德對電視開創出偉大的事跡時,他已病重在床未能躬身與會,第六日年僅56歲與世長辭了,他的堅忍不拔科學家精神為電視研發可以說「鞠躬盡瘁」,永懷世人心中。

公元1929年,美國籍俄人科學家茲沃金(V k Zworykin 1889 - 1982)改善了他的老師俄國聖彼得堡大學教授羅辛所提全電子式電視構想,青出於藍,製成新進現代化「攝影電子真空管」的電視攝影機。其組成圖像的橫線可以達到500以上。此位被美國本國尊為是「現代電視之父」,因為他發明的電子掃瞄影像管,正是至今電視攝影機和電視接收的成像之原理與器具,就是他的發明而改進之應用的設備。

此位偉大電子工程師茲沃金在1919年移居美國任職美國西屋電器公司,1923申請到電光攝影管和電視發射器專利。翌年,又申請到電視接收器專利,此是與以前全世界上各各科學家所研究的電視系統都是「電機電視」裝備,全是細孔快速轉盤等器具大異其趣,而是首位第一次採取全面性的「電子電視」發收系統。1929年被聘任美國無線電公司電子研究所主任。甚至於幫該公司進一步研發彩色電視系統。現代電視顯像管基本上是由他第一個所發明的,他隨後發明電子顯微鏡,研究發明在第二次大戰中用於黑暗裡之紅外線夜視鏡,尚有許多電視系統器具等。1954年任該公司副董事長偕紐約洛克菲勒醫學院電子醫療主任,1967年,美國國家當局授予他國家科學獎章表揚他在科學儀器、電子工程、醫學工程、尤其是現代電視發明上之貢獻。

公元1933年三月起,德國柏林用超短波播放無聲電視影片。第二年,僱用電視播報員,播放電視節目。這時電視機剛問世不普遍,因製造量少故物稀為貴,賣價甚高僅在政府或高級場所才有。

公元1935年元月,英國廣播公司(B B C)創設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純屬於電視的電視播放公司。接著三月,柏林亦出現如是電視公司,五月被德國廣播公司接收,法國亦開始播放電視。
公元1936年11月2日,英國廣播公司是世界上第一開始在世界上作商業營業電視事業公司。每天定時播出電視節目,掃瞄橫行數240線,而全倫敦也只不到200多台收視電視機,但是正標示了世界電視事業開始發跡。公元1939年4月30日美國電視台轉播在紐世界博覽會盛大實況,舉世透過無線電波同時觀看,也播出棒球、足球、拳擊比賽及羅斯福總統呼籲世界必需要和平的演講、贏得美譽不少。

第二次世界大戰非常時期,戰亂嚴重阻礙電視事業的發展。戰亂國家電視全無倖免均中斷播出,美國那麼大地區也僅只六家商業電視台獨撐大局,電視機電視設備生產與實驗作業全受影響而停頓。

戰後,電視事業如同百事待興般急速恢復並一日千里的發展。英國、法國、蘇俄、前已開播國家繼續復播外,公元1950年每周英國播640小時節目為最冠,美國600小時,蘇俄530小時,中歐400小時,法國220小時,澳洲210小時,北歐200小時,義大利180小時,加拿大100小時,中共70小時。時到今日,已有許多國家全天候提供電視節目讓觀眾都可以隨時啟閱,有了電視機就不會與世間相隔絕,人在家中坐,周遭情事自映在眼裡,天下事務盡可以瞭若指掌。

新時代電子科技發達,造成人們發收訊息方便,電子家用器具,休閑活動電子物品,充實人們生活樂趣,真的助興不少。美國經濟因大戰成為全世界最大生產物資製造國,工商業更是欣欣向榮,得天獨厚,他國無法可比,電視事業同電影事業沒受戰火波及,成為一枝獨秀燦爛於世。公元1928年當電視在歐洲還處實驗研究階段時,就有了從華盛頓到紐約的有線電視台可看。公元1930年美國的無線電視節目,由當時美國廣播公司(R C A)在紐約正式播放。繼之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 B C)電視台成立,不過播送技術有待改善,以致於才有政府成立「美國全國電視技術委員會」(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s)促進電視研發及管理。美國政府當局設立「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 C C)審核發照給雨後春筍般大量電視台設立,並且在公元1941年7月1日確立了美國電視事業標准機制,依法規定了在美的電視機系統必須使用525條掃瞄線,畫面播出為每秒30張影像圖片之視覺品質保證。

公元1952年美國從新規劃,放寬頻道,以容納壓抑不了的電視台蜂擁爭設的情況,旋踵間因美國采開發政策,全國電視台一夕之間百多變成五倍,電視事業資金、營業躍居美國最大企業群之一,其聲勢讓人側目,也雄冠群國,美國榮成為全世界電視王國聲譽,致今不退讓。公元1960年全美國電視台高達780座,電視機近三千萬台,與同時在英電視機數才不過190萬台,法國3萬台,加拿大2萬,日本4千台,相形見拙,不可與之論及。

『柒』 電視機的發展歷史

1977年,開始生產彩色電視機,1977年LG銷售總額達到了1000億韓元。1992年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1995年,為全力打造鮮明的企業形象,LG集團通過將集團名稱更名為LG等一系列CI修訂工程,發動了面向全球化的引擎。繼具滋暻會長之後具本茂就任LG集團第三代會長,開辟了新的LG集團時代,打響了第二次經營革新戰役同時收購了美國傑尼斯公司。具本茂就任會長後,將「正道經營」和「超一流LG」作為經營的核心,獲得了石油化學領域的縱向系列化、研發出多項高端醫葯品、將煉油事業擴大為綜合能源事業、開發各種多媒體與數碼產品、確保世界信息通信技術力量、進軍網際網路與網上購物事業領域、進軍世界市場等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LGDisplay2013年宣布投資7063億韓元(約合40.6億元人民幣)增設一條8.5代WRGBOLED電視面板生產線,並預計將於201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這生產線的建成,標志著OLED正式進入大屏幕時代。韓國LG集團於1947年成立於韓國首爾,位於首爾市永登浦區汝矣島洞20號。是領導世界產業發展的國際性企業集團。LG集團目前在171個國家與地區建立了300多家海外事機構。事業領域覆蓋化學能源、電子電器、通訊與服務等領域。

『捌』 中國電視機的發展歷史

1958年3月17日,抄是我國電視發展史上值得襲紀念的日子。這天晚上,我國電視廣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試播電視節目,國營天津無線電廠(後改為天津通信廣播公司)研製的中國第一台電視接收機實地接收試驗成功。
這台被譽為「華夏第一屏」的北京牌820型35cm電子管黑白電視機,如今擺在天津通信廣播公司的產品陳列室里。我國在1958年以前還沒有電視廣播,國內不能生產電視機。1957年4月,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十局把研製電視接收機的任務交給國營天津無線電廠,廠領導立即組織試制小組,黃仕機同志主持設計。當年,試制組多數成員只有20歲上下,他們對電視這門綜合電、磁、聲、光的新技術極其生疏,沒有見過電視機,參考資料也很少,通過對資料、國外樣機、樣件的研究,他們根據當時國內元器件生產能力和工藝加工水平,制定了「電視接收和調頻接收兩用、通道和掃描分開供電、採用國產電子管器件」的電視機設計方案。
我國第一台電視機的試製成功,填補了我國電視機生產的空白,是我國電視機生產史的起點,今天我國已成為世界電視機生產大國。
中國第一台電視機1958年3月由天津無線電廠試製成功。為了紀念這台電視機的誕生,它被命名為「北京」。

『玖』 電視機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電視技術發展歷史回顧
1883年聖誕節,德國電氣工程師尼普柯夫用他發明的「尼普柯夫圓盤」使用機械掃描方法,作了首次發射圖像的實驗。每幅畫面有24行線,且圖像相當模糊。

1908年,英國肯培爾.斯文頓、俄國羅申克無提出電子掃描原理,奠定了近代電技術的理論基礎。

1923年,美籍蘇聯人茲瓦里金發明靜電積貯式攝像管。年發明電子掃書描式顯像管,這是近代電視攝像術的先驅。

1925年,英國約翰.洛奇.貝爾德,根據「尼普科夫圓盤」進行了新的研究工作,發明機械掃描式電視攝像機和接收機。當時畫面解析度僅30行線,掃描器每秒只能5次掃過掃描區,畫面本身僅2英寸高,一英寸寬。在倫敦一家大商店向公眾作了表演。

1926年,貝爾德向英國報界作了一次播發和接收電視的表演。

1927——1929年,貝爾德通過電話電纜首次進行機電式電視試播;首次短波電視試驗;英國廣播公司開始長期連續播發電視節目。 1930年,實現電視圖像和聲音同時發播。

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電視銀幕。 人們在倫敦通過電視欣賞了英國著名的地方賽馬會實況轉播。 美國發明了每秒種可以映出25幅圖像的電子管電視裝置。

1936年,英國廣播公司採用貝爾德機電式電視廣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較高清晰度,步入實用階段的電視圖像。 1939年,美國無線電公司開始播送全電子式電視。瑞士菲普發明第一台黑白電視投影機 。 1940年,美國古爾馬研製出機電式彩色電視系統。

1949年12月17日,開通使用第一條敷設在英國倫敦與蘇登.可爾菲爾特之間的電視電纜。 1951年,美國H.洛發明三槍蔭罩式彩色顯像管,洛倫期發明單槍式彩色顯像管。 1954年,美國得克薩期儀器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全晶體管電視接收機。

1966年,美國無線電公司研製出集成電路電視機。3年後又生產出具有電子調詣裝置的彩色電視接收機。 1972年,日本研製出彩色電視投影機。

1973年,數字技術用於電視廣播,實驗證明數字電視可用於衛星通信。 1976年,英國完成「電視文庫」系統的研究,用戶可以直接用電視機檢查新聞,書報或雜志。

1977年,英國研製出第一批攜帶式電視機。 1979年,世上第一個「有線電視」在倫敦開通。它是英國郵政局發明的。它能將計算機里的信息通過普通電話線傳送出去並顯示在用戶電視機屏幕上。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研製出袖珍黑白電視機,液晶屏幕僅2.5英寸,由電池供電。

1984年,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電視」。該系統的畫面寬3.6米,高4.62米,相當於210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車上,在大街和廣場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統中採用了松下獨家研製的「高輝度彩色發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鮮艷,明亮的圖像。

1985年3月17日,在日本舉行的築波科學萬國博覽會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電視牆亮相。它位於中央廣場上,長40米、高25米,面積達1000平方米,整個建築有14層樓房那麼高。相當一台1857英寸彩電。超大屏幕由36塊大型發光屏組成,每塊重1噸,厚1.8米 4行9作品共有45萬個彩色發光元件。通過其頂部安裝的攝像機,可以隨時顯示會場上的各種活動,並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種廣告性錄像。

1985年,英國電信公司(BT)推出綜合數字通信網路。它向用戶提供話音、快速傳送圖表 、傳真、慢掃描電視終端等。

1991年11月25日,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電視開始試播:其掃描線為1125條,比目前的525條多出一倍,圖像質量提高了100%;畫面縱橫比改傳統的9:12為9:16,增強了觀賞者的現場感;平機視角從10度擴展到30度,映圖更有深度感;電視面像「畫素」從28萬個增加 為127萬個單位面積畫面的信息量一舉提高了近4倍……因此,觀看高清晰度電視的距離不是過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採用4聲道高保真立體聲,富有感染力。

1995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電視接收機(即手掌式彩電),只有手掌一樣大小 ,重量為280克。具有揚聲器,也有耳機插孔,液晶顯示屏約5.5厘米,畫面看來雖小,但圖像清晰,其最明顯的特點是:以人的身體作天線來取得收視效果,看電視時將兩根引線套在脖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線般的效果。

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場「壁掛」式電視:其長度60厘米、寬38厘米,而厚度只有3.7厘米,重量僅1.7千克,猶如一幅壁畫。 我國在1958年9月2日,開始播送黑白電視,並建立了相應的電視工業。 1973年,開始試播彩色電視

閱讀全文

與電視機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