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藁城歷史文化

藁城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9 18:45:23

① 石家莊悠久的歷史

石家莊市所轄區域,是人類文明開發較早、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地區。市區白佛口文化遺址是目前全市境內發現的最早的平原地區人類遺址,距今約6000—7000年;新樂古代遺址「伏羲台」證明了60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曾活動於此地;戰國中山國文化,是石家莊歷史文化脈絡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繼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後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文化。

兩漢時期,石家莊西部的太行山區一直是製造兵器、鎧甲和生產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漢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道教復興並走向鼎盛的時期,恆、趙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國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絢麗篇章。趙州柏林寺,相傳創建於東漢,是河北最古老的佛教寺院;石家莊隋唐文化中最為光輝的歷史成就是趙州安濟橋,它是世界公認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橋的鼻祖,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被聯合國確認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隋唐時期石家莊籍的文化名人有魏徵和李吉甫;北宋時期,富弼、韓琦、歐陽修、沈括、蘇軾等名宦賢宦先後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跡,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繁榮。

金元時期石家莊建築藝術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陘蒼岩山福慶寺橋樓殿,橋與殿渾然一體,凌空飛架於千丈深澗之間,狀如飛虹,設計形式奇巧,建築雄偉險峻,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技術和美學造詣。在藝術創作領域,著名的有上京毗盧寺壁畫。這些壁畫繼承並發展了中國古代壁畫的傳統技法,在構圖、線描、用色和人物造型等方面都達到很高的水平。此時的自然科學成果也非常豐碩。著名數學家、學者李冶在數學天元學術方面的研究,對中國的初等代數起到了奠基作用,標志著13世紀世界數學的最高成就。

20世紀初期,平漢鐵路(今京廣鐵路)和正太鐵路(今石太鐵路)相繼修建,並在此交匯,石家莊就是伴隨著鐵路的興建而逐漸發展起來的。1925年,這座城市始稱石家莊市(後曾改名為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市解放,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較大城市之一。當時,全市人口19萬,有大小工廠27家,工業總產值2000萬元左右。1948年5月-1949年3月間,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毛主席、黨中央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召開了著名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1968年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至石家莊市。

改革開放給石家莊提供了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建成現代化大都市的機遇。石家莊以其環京津、環渤海的優越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優勢,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近幾年來,石家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形成了三橫、六縱、二環、十二放射的城市道路網路格局,一在批造型別致的現代化建築和居民生活小區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的石家莊市區內,高樓林立,街道寬闊,「民心河」像玉帶一樣環城繞市,沿河20多個公園,像朵朵鮮花把這座城市裝點的無比美麗。

城市的由來

一、近代城市化的起點——偶然的機遇 歷史的選擇

據有關史料分析,石家莊村創於明初,原是真定衛的軍屯和官莊。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廢除衛所軍屯制石家莊才成為隸屬真定府獲鹿縣的一個小村莊,與當時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據清光緒《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東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20世紀初,石家莊村的面積還不足0.1平方公里,僅有200戶人家,600 余口人。

1902年,由法國和比利時投資興建的蘆漢(京漢)鐵路修到了石家莊,並在石家莊設立了車站,因石家莊名氣不大,以相距不遠的振頭鎮命名,叫振頭站。1903年正太(今石太)鐵路動工興建,為了減少費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橋,將正太鐵路起點由正定改為振頭站。歷史的事變如萬花筒,讓世人應接不暇。由於偶然的因素,石家莊成了兩條鐵路的交匯點,而由此帶來了一個區域在世紀之初的重大變故,一個鄉野小村被隆隆的車輪托起,使一個區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南移,先取代正定,後取代保定,成為控燕京南門、扼冀晉咽喉、連齊魯中原的華北重鎮。

正太路起點南移,是石家莊由鄉村向城市化邁進的誘因,真正起基礎作用的因素,還是現代工業的興起和發展。伴隨鐵路線的通車,一批近代工業相繼興辦,其中包括:在石家莊村東創建的正太總機廠(今石家莊車輛廠前身);大興紗廠即石家莊大興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井陘礦和正豐礦等。近代大工業的興起,帶動了中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1920年在鐵路以東建造石滄路場子,同時,平和軋棉公司、萬華肥皂公司等企業也在鐵路東興起。隨之,大批農村人口向石家莊集中。到1930年,僅產業工人就達1.6萬人,大大促進了石家莊城市化的進程。

20世紀初葉,石家莊還是獲鹿縣轄下的一個小村,那時的獲鹿就是通燕趙、連三晉的貨物集散地,素有「日進斗金的旱碼頭」之稱,但是,隨著正太鐵路的興建通車,日進斗金的旱碼頭東移,石家莊逐漸取代了獲鹿的地位,日漸繁榮的商業、服務業,成為石家莊向近代化城市邁進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石門市自治——從鄉野小村到城鎮的跨越

這一決策的實施,導致了石家莊交通地位的變化,也成為新城市崛起的先導因素。光緒三十三年九月(1907年10月)正太鐵路全線竣工通車,使石家莊村東一舉成為京漢鐵路與正太鐵路的交匯處。在當時公路交通十分落後的背景),鐵路交通在物資集散、商品流通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石家莊鐵路交通地位的迅速提高,誘發了工商業、服務業、金融業的全面興起,使石家莊的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到1925年僅鐵路以西的石家莊村街區面積已經達到1.8平方公里,開始形成了小城鎮的雛形,成為與獲鹿縣城。正定縣城規模相當的新興城鎮。這一時期,正是中國近代城市建制醞釀創立的時期。在這種背景之下。當年6月2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令,批準直隸省屬11個城鎮自7月1日起實行市自治制,其中「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但是,由於石家莊村及周圍工商業人口還不足一萬,所以,獲鹿縣決定把鐵路以東的休門、栗村合並在內,使這個新市鎮的人口達33077人。經過多方協商,以石家莊與休門兩個村村名中各取一個字,稱為「石門市」。同年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指令第12713號,批准「將直隸省石家莊、休門兩市合並,更名為石門市,以符名實。」從當時民國政府的文件可以看出,「市」這個概念在使用中十分混亂,與小城鎮、市鎮有許多類似之處,根本不是建制市的一種標准概念,也不是一級行政區劃。所以,這時的「石門市」,與「獲鹿市」,「正定市」、「辛集市」等實行市自治制的城鎮一樣,不過是一種小城鎮的管理模式。1928年,中國開始將「市」作為一種行政建制。南京民國政府頒發了《普通市組織法大綱》和《特別市組織法大綱》,規定了設立普通市和特別市的條件。審批程序,開創了中國市級建制的先河。而此前直隸省實施「市自治制」的11個所謂的「市」,顯然不符合建制市的條件,所以一律取消。雖然石門設市未成,但並未阻擋石家莊城市化的進程。隨著工商業的不斷發展,大批農村人口向石門集中,或充實產業工人隊伍,或從事商業,服務業,或經營小作坊手工業。到1930年,石門產業工人總數已達16000多人。1933年7月,石門總工商戶約230餘家(包括銀行,錢庄、工商企業)。隨著交通地位的提高,電信、郵政事業也不斷發展。為適應日益發展的工商業,石門的社會管理機關也不斷增加,政法方面有石門地方法院,石門地方檢察院、石門特種公安局;稅務方面有石家莊統稅管理所、石門區稅務徵收專局、石門屠宰檢驗稅局,西南區礦產稅務局,河北第九區煙酒稽徵分局、獲鹿縣汕餅花籽牙稅徵收所等等。與此同時,駐石門的軍隊、憲兵及各類行政機關、軍政、商稅各界官員、隨員不斷擴充,人口不斷增長,到1937年6月石門總人口已達72100多人。從當時的城市規模和交通地位來看,石家莊已經取代了獲鹿城作為晉冀兩省之間物資集散地的地位,並且正在取代正定城逐步成為這一地區內交通、郵政、通訊中心。

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軍佔領石門。他們十分看重石門的交通地位,採取一系列手段,把石門培植成他們長期侵佔華北的軍事基地。一方面大量增加兵力,拓展城市規模,強化城市的軍事地位。另一方面在這里扶植傀儡政權,1938年1月15日扶植設立了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呈文給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地當沖要,居京漢路中樞,正大路起點,物產集中,工商薈萃,人口雖不足三十萬,而政治,經濟具有特殊情形,擬請准予設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簽發《行政委員會指令(秘字第1027號)》,批准石門設市。

1941年,石家莊至德州的鐵路建成通車,將京漢鐵路與津浦鐵路連接起來,使石家莊的交通經濟地位進一步提高。事實上,日偽時期的石門市,其政治。經濟和軍事地位已經遠遠高於正定城,而成為這一地區新興的中心城市。但是,由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和抗日武裝力量堅持活動在正定、獲鹿等周圍各縣,不斷地對石門日偽政權進行打擊,所以,石門市只是一個侵略者控制下的軍事重鎮,在行政,區域管理、經濟輻射和文化影響等方面還不具備中心城市的屬性。1947年l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石門,在石門市建立了第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人民政權。同年12月26 日,石門市人民政府發布通知,將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同時,華北人民政府在石家莊成立,標志著其政治中心地位的初步確立。新中國成立後,石家莊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進一步提高,成為石家莊專區所在地,管轄正定,獲鹿等17個縣,從此,真正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同時在經濟輻射、文化影響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而徹底取代了正定城的地位,而成為現代石家莊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

自然地理

【區域位置】

石家莊地處河北省中南部,環渤海灣經濟區。位於北緯37°27′~38°47′(誤差±1′),東經113°30′~115°20′(誤差±1′)之間,東與衡水接壤,南與邢台毗連,西與山西為鄰,北與保定為界。南北最長處約148.018公里,東西最寬處約175.383公里(以上數據由市規劃局提供),周邊界長760公里。轄區總面積15848平方公里,新興城市石家莊市為河北省省會,在首都北京的西南方向,距北京283公里。

【地勢地貌】

石家莊市域跨太行山地和華北平原兩大地貌單元。西部地處太行山中段,包括井陘縣、井陘礦區全部及平山、贊皇、行唐、靈壽、鹿泉、元氏六縣(市)的山區部分,面積約佔全市總面積的50%。東部為滹沱河沖洪積平原,包括新樂、無極、深澤、辛集、晉州、藁城、高邑、趙縣、欒城、正定、石家莊市區、郊區的全部及平山、贊皇、行唐、靈壽、鹿泉、元氏六縣(市)的平原部分。西部平山到石家莊市區坡度為1/1400-1/1200,石家莊到東部辛集坡度為1/1200-1/1400。轄區內大地構造,屬山西地台和渤海凹陷之間的接壤地帶,地勢東低西高差距大,地貌復雜。西部太行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山巒重疊,地勢高聳,京廣鐵路以東為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地貌由西向東依次排列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地處平山的最高山峰駝梁海拔2281米,為河北省境內的第五峰,是石家莊的制高點。東部平原,按其成因屬太行山山前沖洪積平原,海拔一般在30-100米,其中辛集市北龐村海拔28米,為轄區內的最低點。(以下數據由市規劃局提供)市區二環路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度西北角81.5米,東南角64.3米。

② 石家莊的歷史

據有關史料分析,石家莊村創於明朝初年,原是正定衛的軍屯和官莊。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廢除衛所軍屯制石家莊才成為隸屬正定府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莊,與當時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據清光緒《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東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20世紀初,石家莊村的面積還不足0.1平方公里,僅有200戶人家,600 余口人。
20世紀初葉,石家莊還是獲鹿縣轄下的一個小村,那時的獲鹿就是通燕趙、連三晉的貨物集散地,素有「日進斗金的旱碼頭」之稱。
到1925年6月2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令,批準直隸省屬11個城鎮自7月1日起實行市自治制,其中「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但是,由於石家莊村及周圍工商業人口還不足一萬,所以,獲鹿縣決定把鐵路以東的休門、栗村合並在內,使這個新市鎮的人口達33077人。經過多方協商,以石家莊與休門兩個村村名中各取一個字,稱為「石門市」。同年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指令第12713號,批准「將直隸省石家莊、休門兩市合並,更名為石門市,以符名實。」
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軍佔領石門。1947年l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石門,在石門市建立了第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人民政權。同年12月26 日,石門市人民政府發布通知,將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
1968年2月3日,河北省會遷至石家莊。
所以從歷史上算是321年的歷史,從新中國成立後解放石家莊算是62年歷史。

③ 藁城的歷史沿革

藁城早在公元前1400年商代中期,「朵氏」部落即在此勞動生息。
春秋時,為肥子國地。
周景王十五年(前530),晉滅肥,遂為晉地。
戰國初為中山國地,趙惠文王三年(前296),趙滅中山,遂為趙地。
西漢初,置肥累縣(治所城子)。高祖五年(前202)置九門縣(治所九門)。元鼎四年(前113),始置城縣(治所丘頭)。
東漢,肥累縣省。西晉泰始元年(265),城縣省。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復置城縣。
北齊,改城縣為高城縣,省曲陽縣(今晉州市地)入高城縣,並置巨鹿郡於此,省九門縣入真定縣。
隋開皇六年(586)復置九門縣。析高城縣置昔陽縣(今晉州市)。十年(590)置廉州(治所今藁城治)。十六年(596)又析高城縣置柏肆縣(今城北30里,詳無考)。省九門入真定。十八年(598)高城縣復名城縣,尋復置九門縣。大業初,廢柏肆、新市縣(治所今正定新城鋪)入九門縣。二年(606)廉州廢,三年,城縣治由丘頭遷廢廉州治(今藁城治)。大業十三年(617),復置柏肆縣,並置宜安縣(治所宜安)、新豐縣(治所辛豐)、信義縣(今藁城西北)。同時,復置巨鹿郡,領宜安、辛豐、柏肆、城四縣。於九門縣置九門郡,領九門、信義二縣。
唐武德元年(618),九門郡改稱觀州,巨鹿郡改為廉州。四年(621),省柏肆、宜安、新豐入 城。五年(622),省信義入九門,觀州廢。十七年(643)廉州廢。天佑二年(905),因避朱溫父名城之諱,城縣改為平縣。
五代十國,後梁乾化二年(912),復名城縣。
宋開寶六年(973),九門縣省入城縣。
蒙古太祖時,改「」為「藁」,遂稱藁城縣,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升為永安州,尋復為縣。
明清因之,民國28年(1939)10月,藁城滹沱河以北地區與正定縣平漢路以東地區組成正藁辦事處(縣級)。翌年3月,正藁辦事處與新樂縣佐合並,組成藁正新縣,8月撤消藁正新縣,原正藁地區與無極縣城西地區合並建立藁無縣。
民國30年(1941)5月,藁城滹沱河以南地區與晉縣合並,組成晉藁縣。11月藁(城)梅(花)路以西地區與正獲縣組成藁正獲縣。翌年7月,撤消晉藁縣,其藁城部分劃歸藁正獲縣。
民國32年(1943)9月,撤消藁正獲縣,原藁城南部地區恢復藁城縣。
民國34年(1945)10月藁無縣撤消,原藁正部分組成正藁縣,翌年2月,撤消正藁縣,藁城縣恢復原建制。9月復置正藁縣,12月獲鹿縣佐與藁城縣合並,組建藁獲縣。
民國36年(1947)1月,藁獲縣改稱藁正獲縣,11月,撤消正藁縣及藁正獲縣,恢復藁城縣。
1958年11月,無極、欒城省入藁城縣,1960年7月,欒城縣部分劃出,1962年1月,無極縣部分劃出。藁城恢復原建制。1989年7月撤縣建市,遂稱藁城市至今。
2014年9月23日,國務院批復了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石家莊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同意撤銷石家莊市橋東區,部分街道劃歸石家莊市長安區,部分街道劃歸石家莊市橋西區;撤銷縣級藁城市、縣級鹿泉市和欒城縣,同時分別設立石家莊市藁城區、鹿泉區和欒城區。至此,藁城市變為藁城區。

④ 藁城有什麼特色

藁城宮面 空心細面,地方特色手工空心面,地方一絕。手工製作,耐火不糟;版條細空心,油亮潔白;權營養豐富,老幼皆宜。不含防腐劑,色素,食品添加劑等!天然綠色食品!
藁城宮面,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品味兼優,是河北省富有地方特點的傳統風味食品。

據說,早在明朝時期,河北省藁城一帶的麵食藝人,就以精於製作掛面而馳名燕趙之地。清光緒年間,地方官吏曾以此進貢皇宮,列為宮廷佳品,故得名「宮面」。對此,《藁城縣志》曾有這欄的記載:「吾邑之掛面,系土人所藝,味極適口,相傳數百載,曾進貢清皇室,故名產也。」在民國時期,藁城「宮面」曾出口朝鮮,並受過孫中山南京總統府頒發的「國光銀牌」嘉獎。
藁城宮面是以精粉、精油、精鹽為原料,經盤條、上桿、拽條、拉絲、陰乾等數道工藝精製而成,條細空心,油亮潔白,粗細均勻整齊。煮熟挑入碗中,半湯半面,湯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佐餐,尤宜病人和產婦食用。因其系手工製作,故耐火而不糟,回鍋而不爛,較有口勁,食用簡便,富有營養,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

另外還有藁城紙雕彩燈也算是! 藁城產的宮酒也是小有名氣!

⑤ 藁城宮燈的資料,歷史,發展,以及蘊涵!!!!

藁城宮燈始於東漢、抄盛於隋唐,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為了慶賀統一天下之功業,在宮廷里張燈結綵大擺宴席,所掛宮燈盞盞精緻,宮燈之名由此而生,後來宮燈的製作技術傳入民間。在河北藁城,每逢元宵佳節,家家寶燈高掛,宮燈遍及全城,同時又有游園賞燈猜謎活動,半月不息。

藁城宮燈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常見的有白帽方燈、紗圓燈、羅漢燈、走馬燈、蝴蝶燈、二龍戲珠燈等等,尤以紅紗燈最為有名,其造型優美、宜書宜畫、撐合自如、易於保存。近40年來藁城宮燈大為發展,名師高徒人才輩出,天安門也掛起了藁城宮燈。

⑥ 石家莊歷史

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
從石家莊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追根溯源,而不能只截取其中一段,
舍棄前世,只留存今生,准確把握石家莊城市發展歷史,
為石家莊書寫一部正確的城市發展史。
1、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國之後,設置在滹沱河南岸的
東垣城(今長安區東古城村),管轄著北嶽恆山以南,方圓500里區域的石邑、井陘、下曲陽、南行唐等十幾座城邑,這是這一地區緣於行政區劃的第一座中心城市,是新的政治中心。《東垣階段》
2、公元前204年劉邦恢復設立恆山郡,治所設在元氏(今元氏故城村),
管轄周圍18個縣。這一地區的中心城市從東垣遷到元氏。
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分常山郡的真定(漢高帝十一年平定陳豨叛亂後,改東垣為真定。)綿曼、藁城、肥壘等4縣置真定國,以東垣(真定)為國都。
從此,在這一地區內,出現了南北兩個政治中心。《東垣(真定)階段》

3、天興元年(398年)魏道武帝率軍滅掉後燕政權,控制了河北平原地區。
在登上常山郡城真定巡視時,北望東晉時期創建的重要軍事堡壘—安樂壘(今正定城),「嘉其美名」,便將常山郡的治所遷到安樂壘。
從此,位於滹沱河北岸的安樂壘取代了滹沱河南岸的真定城,
而成為政治中心。《真定階段》
4、1902年,京漢鐵路在正定設二等車站,為滿足滹沱河南貨運、客運的需要,在離正定不足十公里的石家莊,又設立車站。車站之小,不僅隸屬於正定站,而且,因石家莊彈丸小村,沒有名氣,車站竟以石家莊附近的大鎮枕頭命名。可是,沒過兩年,地理優勢便使石家莊橫空出世。帶來了一個區域世紀之初的重大變故,石家莊(石門)市在滹沱河南崛起,並隨著中國現代化浪潮的湧起,這一區域的中心城治又一次南移滹沱河南岸。《石門階段》
在東垣故城旁邊崛起了現代化的中心城市石家莊,
開啟了滹沱河流域城市發展的新階段,
奏響了滹沱河流域城市文化的新樂章。

⑦ 藁城人的人物代表

(據相關資料顯示來)
藁城籍自歷史人物代表有:
東漢王朝開國之君劉秀的第一任皇後——郭聖通
唐代尚書右丞——倪若水
著名文學家——王若虛
元朝勛閥世家——董俊、董文炳、董文用、董文忠
明代直諫禮爭「石閣老」——石珤(bǎo)
一代刑名之祖——張子麟
「藁城八景」詩文作者——石玠等。 藁城籍當代人物有:
中國第一位犧牲在抗日戰場上的名將——郝夢齡
全國率部打響八年抗戰第一槍的抗戰將領——何基灃
打響藁城抗日第一槍——馬玉堂
藁城的民族英雄——丁冷
藁城的「雙槍老太婆」——郭道琴
唯一的藁城籍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戰士——韓彬
《奇襲白虎團》中英雄連長原型人物——范仁合
共和國衛士——劉艷坡
中國曲藝家——李岳南
中國著名影視導演——米家山
椅上飛人、奧運冠軍——黃麗莎
藁城特等功臣——蔡春吉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耿村民間故事傳承人——靳正新、靳景祥、王玉田、孫勝台、張才才等
河北作家協會會員、耿村民間故事搜集負責人之一——樊更喜
網路貼吧「藁城人吧、藁城吧」創建人之一——木魚說話等為代表的突出貢獻者。

⑧ 藁城宮燈的文化

藁城宮燈歷史悠久,「工藝紙雕彩燈」又是藁城宮燈的代表作,由藁版城宮燈研製開發中權心研製的「工藝紙雕宮燈」獲得國家三項專利,產品已發展到工藝紙雕宮燈、傳統宮燈、大型電動宮燈三大系列,300多個品種,年產工藝紙雕宮燈72萬只、宮燈34萬只、大型。電動彩燈將近有840台。 河北省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旅遊產品開發較為欠缺的石家莊,藁城宮燈已經成為石家莊旅遊產品的代表。其已依託藁城宮燈博物館,在旅遊方面形成了「宮燈文化游」線路,遊客可以參觀宮燈生產車間,親手扎制宮燈,感受宮燈,體驗宮燈的製作方法。
藁城宮燈自主研製的世博元素紙雕宮燈於2009年11月25日被上海世博會授權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特許商品」,上海世博組委會還決定採用藁城宮燈裝點中國元素館。讓藁城的宮燈歷史發揚光大。

閱讀全文

與藁城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