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提綱
歷史: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楚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夏後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
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後稱雄。
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
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
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
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後金。
後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
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
地理:
地理方位記憶歌
上北下南左為西, 右東兩手來區分;
北東西南出新聞, 四方符號NEWS論
(即:北緯-N;東經-E;西經-W;南緯-S。)
其他:
1)
秦嶺淮河線,南北農特點:
以北為旱地,多用水澆灌;
東北春小麥,作物一熟年;
華北冬小麥,兩年能熟三。
秦淮線以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兩或三,水稻為重點。
水文特徵變,北河汛斯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變顯。
南河流量大,水位變不顯;
沙少汛期長,冬季無冰現。
氣候分界線,五個大方面:
無霜生長期,長短南北反;
濕潤半濕潤,八百等降線;
亞熱暖溫帶,一月零度線。
植被界以南,綠色為常年;
亞熱闊葉林,熱帶雨林南。
以北溫草原,落闊葉廣泛;
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北邊。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2)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3)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4)
東北三省黑吉遼 北部邊疆內蒙古
兩河兩山連京津 兩湖三江接皖滬
南部瓊台閩粵桂 川黔雲藏加重慶
西北陝甘寧青新 港澳特別行政區
生物:
植物有絲分裂
記法一
仁膜消失現兩體,赤道板上排整齊,一分為二向兩極,兩消兩現建新壁。(膜仁重現失兩體)
記法二
膜仁消,兩體現 點排中央赤道板 點裂體分去兩極 兩消兩現新壁建
記法三
膜仁消失顯兩體,形數清晰赤道齊,點裂數增均兩極,兩消三現重開始。
記法四
有絲分裂分五段,間前中後末相連,
間期首先作準備,染體復制在其間,
膜仁消失現兩體,赤道板上排整齊,
均分牽引到兩極,兩消兩現新壁建。
記法五
細胞周期分五段 間前中後末相連 間期首先做准備 兩消兩現貌巨變
著絲點聚赤道面 紡牽染體分兩組 兩現兩消新壁現
記法六
前兩失兩現一散亂,
中著絲點一平面,數目形態清晰見,
後著絲點一分二,數目加倍兩移開,
末兩現兩失一重建。
記法七
間期復制看不見 貌似靜止實多變。
前期兩現兩不見 染色分布很零亂
中期之時著絲點 整齊排列赤道板
後期絲點分兩半 錘絲牽引到兩端
末期三現兩不見 新壁始於細胞板
=========減數分裂口訣=========
性原細胞作準備 初母細胞先聯會 排板以後同源分 從此染色不成對
次母似與有絲同 排板接著點裂匆 姐妹道別分極去 再次質縊各西東
染色一復胞二裂 數目減半同源別 精質平分卵相異 往後把題迎刃解
減數分裂記法二:
有絲同源不配對。
減二無源難成對,
聯會出現四分體,
同源分離是減一。
動物的個體發育歌訣
受精卵分動植極,胚胎發育四時期,
卵裂囊胚原腸胚,組織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內胚腺體呼消皮,
中胚循環真脊骨,內臟外膜排生肌。
原核生物的種類:藍色細線支毛衣(藍藻、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的口訣
澱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腸胰葡萄糖;蛋白消化從胃始,胃胰腸液變氨基;脂肪消化在小腸,膽汁乳化先幫忙,顆粒混進胰和腸,化成甘油脂肪酸;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吸酒水是少量,小腸吸收六營養,水無維生進大腸。
伴X隱性遺傳病:母患子比患,子常母必常;父常女必常,女患父必患。
其他的遺傳都可以據此總結。
關於遺傳系譜圖的判斷
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伴性看女病。
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伴性看男病。
DNA結構特點口訣:
雙鏈螺旋結構
極性反向平行
鹼基互補配對
排列順序無窮
2. 人教版八下歷史提綱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知識提綱 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 工商業的興起 工廠從這里發展而來 1.、作坊與手工工場的區別;作坊、手工工場和工廠的關系; 2、14世紀義大利最早出現手工工場;中國明清時期也出現了; 3、手工工場出現和發展的意義;但西歐仍處於農業社會 商人的地位變了 1、16世紀商人地位的特點(經濟地位顯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 2、利商政策與商人地位變化的關系(思考題) 3、16世紀西歐的商人、貴族和農民地位的變化 第二課 沖破思想的牢籠 蒙娜麗莎的微笑 (文藝復興運動) 14---16世紀 1、文藝復興運動最早興起於14世紀的義大利,後影響西歐 2、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達芬奇、莎士比亞 3、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意義和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 「教皇奶牛」的解放 (宗教改革運動) 1、教皇奶牛稱呼的由來 2、宗教改革領導人--路德 3、宗教改革運動使得德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近代科學的誕生 (近代科學革命) 1培根---知識就是力量 2哥白尼日心說—科學革命的開端 3、布魯諾---宇宙無限論 4、牛頓-----物理力學(萬有引力) 理性之光 (17-18世紀啟蒙運動) 1、17—18世紀西歐啟蒙運動的中心是法國 2、啟蒙運動的旗手:伏爾泰(天賦人權)盧梭(人民主權) 第三課 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發現新大陸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促成新航路開辟的因素和客觀條件 2、海上探險走在最前面的兩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 3、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的航海路線和貢獻 全球聯系的加強 (正面影響) 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為人們遷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產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總之,世界開始走向整體。(荷蘭----海上馬車夫) 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 (負面影響) 掠奪土地和財富;毀滅印第安文明;販賣黑奴。總之,造成了亞、非、拉美長期的落後與貧窮。(英國—日不落帝國) 第四課 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議會對王權的勝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年)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2、議會軍資產階級領導人-----克倫威爾;處死國王查理一世 3、革命成果----《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 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產生 (美國獨立戰爭資產階級革命) 1775---1781年 1、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英國對北美的殖民統治 2、來剋星頓槍聲---拉開獨立戰爭序幕 領導人----華盛頓 3、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宣告美國的誕生 4、1787年美國制定憲法(三權分立),確定共和政體 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1789年—1793年 1、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封建專制等級制度阻礙資本主義發展,階級矛盾尖銳 2、巴黎人民的三次起義使革命達到頂峰(三次起義的成果) 3、革命文件《人權宣言》 領導人—羅伯斯庇爾 4、法國革命的意義;法國政體—共和制 5、拿破崙1804年建立法蘭西帝國,頒布《法典》,鞏固了革命成果。 第五課 面臨挑戰的中國 最後的盛世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軍入關 2、江南地區手工工場興起棉紡織業發達,出現徽商晉商商幫 3、對外貿易出超,經濟實力世界第一,出口絲綢茶葉瓷器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1、明修長城清修廟-----兩朝民族政策的差異 2、清---管理西藏、土爾扈特部回歸、平定準葛爾和回族叛亂 3、中俄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康熙) 專制帝國 (專制皇權高度加強) 1、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設廠衛 2、清雍正設立軍機處----皇權強化達到頂峰 3、文字獄、八股取士---黃宗羲 來自海上的挑戰 1、1405—1433鄭和下西洋規模和意義(今年是600周年) 2、傳教士來華---利馬竇 郎士寧 3、殖民者來華---澳門侵佔澳門、荷蘭侵佔台灣(鄭成功) 4、清朝的對外政策------閉關自守,廣州一口通商 第六單元 席捲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興起 第一工業革命開始時間、主要發明、特點和對英國的影響 科學的世紀----19世紀 各國重視科學研究;大學成為科研重地;形成了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群體。(達爾文《物種起源》;內燃機發展的理論基礎)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特點、主要發明、應用產業和影響 人在工廠 1840年前後的英國機器生產的工廠取代了手工工場 工廠有嚴格的勞動紀律和管理制度;出現流水生產線(福特) 第二課 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 地球變小了 1、 整體世界形成的必要條件;整體世界形成的表現 2、整體世界最終形成的時間------20世紀初 文明與野蠻相交織 1、整體世界形成過程對西方國家的影響---瓜分世界,進行殖民掠奪,控制和奴役著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對亞非拉國家影響----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危機嚴重; 2、文明----工業文明傳播到亞非拉地區,促進社會生活的變化 3、野蠻----西方國家對亞非拉地區進行野蠻的殖民侵略和掠奪 挑戰與回應 1、 反抗斗爭獲得獨立------海地(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 2、 適應工業化改革--------日本(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 第三課 匯入工業文明大潮的中國 屈辱的歲月 1840—1901年 1、1839年林則徐虎門硝煙及評價;英國發動戰爭的真正目的 2、1840-1842年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內容及影響 3、1894-1895年甲戊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內容及影響 3、 19世紀末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劃分勢力范圍 4、 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內容及危害 悲壯的抗爭 1、 三元里人民抗英(鴉片戰爭);關天培(鴉片戰爭),鄧世昌(甲午海戰),徐驤(台灣軍民抗日) 2、 太平天國運動原因、領導人、性質、意義、失敗原因 師夷長技以制夷 1、 鴉片戰爭後地主階級代表對待西方的態度發生變化及原因 2、林則徐—中國西學第一人;魏源--師夷長技以制《海國圖志》 3、學習西方---洋務運動(時間、代表人、學習內容、結果) 從維新到革命 1、1895年公車上書拉開戊戌變法序幕(康有為、梁啟超) 2、維新派觀點與洋務派觀點的不同( P7I頁) 3、維新變法失敗的原因及教訓 3、 孫中山(革命派)1905年建立同盟會,1911年發動武昌起義,史稱辛亥革命。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 4、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局限分析。 第四課 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工業化和城市化 三大產業的出現,什麼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什麼是「城市病」 現代文明生活的源頭 工業化奠定現代文明生活基礎的表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合理飲食;醫學進步人均壽命延長;生活質量提高(洗衣機);婦女地位提高(三八婦女節);義務教育普及;大眾傳媒發展,;服裝休閑大眾化;交通方式革新;居房建築鋼筋水泥化等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工業革命後西方社會的兩大主要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 2、工人爭取權利的斗爭—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 3、空想社會主義:法國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歐文(和諧公社) 4、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共產黨宣言》馬克思和恩格斯 第七單元 走向現代世界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 全球性的震盪 規模空前的戰爭浩劫 1、一戰二戰的時間、原因、交戰雙方、性質、轉折戰役及危害 2、科技的使用;怎樣看待戰爭的危害;《安妮日記》、聯合國 令人談虎色變的經濟危機 1、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爆發、影響、本質。(1825年英國) 2、為了應付危機,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權,走上了對外擴張道路,成為二戰的策源地;美國則通過羅斯福新政,使傳統的資本主義得到改造,開辟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道路。 第二課 開辟新的發展道路 理想變現實的 十月革命 1、19世紀中期俄國改革推進工業化,但落後於歐美國家; 2、1917年3月彼得格勒工人起義,推翻沙皇專制統治(二月革命);1917年11月十月革命,成立蘇維埃政府,退出一戰,頒布《土地法令》;1922年,蘇聯建立。(十月革命意義) 「西亞病夫」的崛起 「西亞病夫」由來;凱末爾革命和改革的內容、意義 改革弊端的 羅斯福新政 1、新政的背景、內容1234,評價 2、改革弊端是指改變不幹預的自由經濟模式,進行經濟的國家干預。(田納西工程) 第三課 民族復興的新道路 中華民族的覺醒 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開始標志、代表人物、主張、意義 2、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先鋒和主力、成果、意義 歷史性的轉折 1、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開始研究俄國。(李大釗) 2、李大釗陳獨秀宣傳馬克思主義、建立黨的組織。(1920上海) 3、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內容、地點)--成立中國共產黨 4、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 從北閥戰爭到紅色根據地的建立 1、1923年中共三大確定了同孫中山國民黨合作的方針 2、1924年國共兩黨實現第一次合作,領導國民革命運動,創辦黃埔軍校,1926年領導北伐戰爭(葉挺-鐵軍-賀勝橋戰役) 3、1927年蔣介石發動4。12反革命政變,背叛國民革命 4、1927/8/1南昌起義,9月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5、1934年反圍剿失敗開始長征,1936年在陝北建立新根據地 6、遵義會議,長征精神 第四課 悄然轉變的社會生活 生活中的變化 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出現(、輪船、火車、郵政、電話) 頭腦中的變化 科學思想、自由平等的民主觀點(婚姻自由)、婦女地位提高 第五課 萬眾一心的 抗日戰爭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1、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發動了對外侵略戰爭,矛頭指向中國 2、1931年九一八事變(沈陽柳條湖鐵路)----日軍侵佔東北 3、1937年盧溝橋事變(宛平)----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 4、日軍所犯罪行—南京大屠殺、731部隊、轟炸封鎖、掃盪 5、正確認識日本右翼反華勢力和教科書問題。 全民族的抗戰 1、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淪陷、全國人民的憤怒和國民黨內部愛國軍官的兵諫 2、北平愛國學生的一二九運動和東北抗日義勇軍 3、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張學良楊虎城) 4、1937年8月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5、 台兒庄保衛戰;白求恩;抗日游擊戰 6、抗日戰爭勝利時間、意義、原因 第六課 新中國的誕生 兩種命運的決戰 1、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的不同主張代表兩種前途命運 2、黑暗的國統區(獨裁腐朽)和光明的根據地(民主、大生產) 3、大生產運動----防線能手、南泥灣、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 4、1945年蔣介石重慶談判的目的及談判成果、內戰爆發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南京、新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 回顧百年歷程 百年歷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百年歷程得出的啟示。
3. 有歷史提綱嗎
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期末復習資料
第1課:人類的形成
1、人類形成的過程:攀樹的古猿 正在形成中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世界上的人類分為三大主要人種,即黃種、白種和黑種人。人種的差異,是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3、人類在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自從有了人類,也就有了人類社會的歷史。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社會是原始社會。
4、原始社會經歷了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婦女在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經濟中佔主導地位)
第2課:大河流域——人類聞名的搖籃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國,有非洲的 古埃及和亞洲的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這四個古國被稱為世界文明的搖籃,因為這四個國家最先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
2、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在非洲的尼羅河兩岸陸續出現了幾十個奴隸制小國。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古代埃及權利的象徵是金字塔。它們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標志之一,是人類文明的傑出成就。
3、在亞洲西部,有一條狹長地帶,它形似一彎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 」之稱。
4、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帶),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制定了一部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現存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5、約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奴隸制小國。古印度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歷史上稱「種姓制度 」。
第3課: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文明之源——希臘、羅馬
2、公元前8世紀,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出現希臘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紀,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共和國。在伯利克里統治時期,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權參政)
3、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大權,羅馬帝國建立。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滅亡(476年)標志著西歐奴隸社會的結束。
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1、5世紀,奴隸制國家大和統一日本本土,最高統治者稱天皇。
2、7世紀日本仿照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分給農民耕種,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此後,大和國正式改名為日本。
3、7世紀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號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棄本部落的神,這種一神教的宣傳,有利於促進民族統一。
4、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並在那裡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把622年定為伊斯蘭教歷元年。
5、630年,麥加貴族妥協,承認穆罕默德為政治宗教領袖。麥加成為伊斯蘭教聖地。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建立起來。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1、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內容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是當時西歐社會等級森嚴。
2、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10世紀,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義大利、法國、英國、德意志等都有許多著名城市。
4、隨著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由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准備了條件。
5、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廷帝國,首都在君士坦丁堡。15世紀中期,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東羅馬帝國被封建制的奧斯曼土耳其給滅掉了。
第6課: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1、曾經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
2、公元前5世紀,波斯帝國把矛頭轉向歐洲,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最終希臘取得勝利。
3、馬其頓國的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後,出兵東征,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4、公元前27年後,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的統治下,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5、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戰爭從未在人類生活中長時間地停留過,戰爭與文化緊密相連。一般來說,戰爭具有破壞性,會給人們帶來沉重的災難。但是它也有積極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戰火之後,隨之而來的,往往是文化的傳播與滲透。我們要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積極維護人類和平。
第7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在古絲綢之路上,歐、亞、非三大洲的商人不斷進行友好往來,他們交換各地不同物產,傳播各民族的文化,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阿拉伯數字」最初是由印度人創造的,而阿拉伯人對它加以改造並傳播到歐洲去,這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
3、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元朝的時候旅居中國長達17年之久,並在元朝朝廷中擔任官職。回國後,他口述《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傳播中國與東方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第8課、第9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二)
1、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是由古代埃及人創造的,出現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
2、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3、佛教:公元前6世紀,佛教誕生於古代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要人「忍耐服從」。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在位時,佛教由了很大發展,並向外傳播。
4、基督教:1世紀時產生於巴勒斯坦一帶。傳道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現在通用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5、伊斯蘭教: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信徒稱為穆斯林,它們的經典是《古蘭經》。
6、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以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而聞名。(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
7、《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著名的英雄史詩。相傳,它是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由盲詩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的。
8、索福克勒斯是古代希臘著名的悲劇作家,他把古代悲劇藝術推向成熟。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
9、《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生動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
10、伊斯蘭教的第一大聖寺是麥加大清真寺,位於今天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城中心。
11、巴黎聖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第10課: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1、文藝復興:14世紀前後首先在義大利開始;
(1)指導思想:人文主義,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重視人的價值;
(2)性質:不是古典文化復興,而是資產階級文化興起,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3)人物:義大利――詩人但丁《神曲》;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英國――莎士比亞《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4)影響: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的開辟:
(1) 原因:商品貿易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歐洲人的尋金熱,《馬可•波羅行紀》的渲染。
(2) 客觀條件:天文、地理知識進步,造船航海技術進步等。
(3)經過: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進入印度洋,發現好望角;②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③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④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
(4)影響:新航路開辟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
2、革命爆發的原因:①17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力量日益壯大,他們要當權,要發展資本主義,這是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而當時的英國國王卻鼓吹「君權神授」,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使社會各種矛盾迅速激化。
3、過程:(1)、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2)、1640年國王召集議會開會,議會要求限制王權,革命爆發;(3)、查理一世挑起內戰;(4)、1649年處死國王,英國宣布為共和國;(5)、克倫威爾就任「護國主」;(6)、1660年封建王朝復辟;(7)、1688年政變,資產階級、新貴族統治確立。
4、結果: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力,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力法案》。因此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統治在英國確立起來了。
5、影響:(1)、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2)、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3)、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第12課 美國獨立戰爭
1、時間:1775 年——1783年
2、原因:① 英屬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② 英國的殖民壓迫 。
3、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階級(代表人物是 華盛頓 )
4、經過:
①、爆發: 來剋星頓 的槍聲( 1775 年 4 月);
②、建軍:任命 華盛頓 為大陸軍總司令(1775年);
③、獨立:《 獨立宣言 》發表;( 1776 年7 月4 日)
④、轉折: 薩拉托加戰役 ;( 1777 年)
⑤、勝利:約克鎮英軍投降;
⑥、承認: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3 年)
⑦、成立政府:制定憲法,成立聯邦政府,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1787 年)
5、意義:(P76)
第13課: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的建立
1、革命爆發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封建專制的矛盾;社會等級森嚴,第三等級與特權等級的對立。
2、 過程:(1)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2)開始的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3)革命綱領: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力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4)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5)雅各賓派專政,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羅伯斯庇爾等人在政變中被送上斷頭台,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
3、歷史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1799年,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建立拿破崙帝國――歷史上稱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在位期間,拿破崙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了《法典》;對外多次打敗歐洲反法同盟的軍隊,乘勝擴大了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所以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既有捍衛大革命的成果打擊歐洲封建統治傳播資本主義的積極成份;又有侵略爭霸的消極成份。
第14課,「蒸汽時代」的到來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時期由工場手工業階段發展到大機器生產階段的一個飛躍,是生產領域里的一場變革又是社會關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1、 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最早出現的工業部門是棉紡織業。
3、重大發明:(1)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標志工業革命的開始。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2)英國機械師瓦特改進了蒸汽機。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3)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機車。此後,鐵路交通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4、1840年前後,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工業革命完成。此後,法國、美國等國也都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世界其他國家或早或晚都進行了工業革命。影響:(1)創造了巨大生產力。(2)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通過各種剝削手段,日益富有;無產階級日益相對貧困,這兩大階級的對立和斗爭逐漸明顯和尖銳。(3)改變世界的面貌:歐美成為強大工業國,而亞非拉則長期貧困、落後。
第15課:血腥的資本積累
1、惡的「三角貿易」:(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銳減,種植園主急需黑人勞動力。(2)線路:從歐洲出發到非洲,俘獲黑人運往美洲出賣,然後把美洲的金銀和工業原料運回歐洲。(3)時間:延續了三百多年。(4)影響:非洲喪失了近億精壯勞力,給黑奴帶來了悲慘的命運;血腥的資本積累促進了當地資本主義的發展。
2、最早進行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國人後來居上,成為「三角貿易」的主要經營者。
3、18世紀後半期,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
4、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活動開始於17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負責英國對印度等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
第16課: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1、玻利瓦爾——「南美的解放者」,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
2、章西女王——印度民族英雄,領導起義軍抗擊英軍對章西的侵犯。
第17課: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1836年—1848年,英國工人掀起了一場規模宏大、持續時間長久的運動——英國的憲章運動。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但沒有成功。
2、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國際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德意志人。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3、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4、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巴黎公社失敗後,公社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國際歌》。
第18課:美國南北戰爭
1、背景(原因):南北經濟制度的矛盾非常尖銳,雙方圍繞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南北方之間的矛盾再也無法調和。
2、導火線:1861年主張廢除奴隸制的林肯就任美國總統。
3、內戰爆發;1861年,南方軍隊挑起內戰,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4、進程:(1)戰爭初期,北方軍事上一再失利。(2)扭轉戰局:1862年,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3)結果:1865年北方獲得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5、意義: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第19課: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
1、俄國廢除農奴制的背景: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緩慢,農奴製成為嚴重的障礙。
2、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3、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這個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4、日本明治維新的背景:閉關鎖國,封建落後;天皇大權旁落,幕府將軍掌握實權;外國勢力入侵。1868年中下級武士以武力推翻幕府統治,後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改革的內容: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允許土地買賣,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鼓勵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意義: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但日本強大起來後,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第20課: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1、19世紀70年代,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歷史進入了「電氣時代」。
2、 美國愛迪生發明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光明。他正式注冊的發明達到1300種之多,被譽為「發明大王」。
3、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以內燃機為動力,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此後經不斷改進,成為一種大眾化的工具。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們之間的交流。
4、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製成了飛機。後來飛機成為人們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第21課:第一次世界大戰
1、背景: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迅猛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為爭奪世界霸權,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活動。
2、爭權奪霸的結果,形成了兩大對立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組成了三國同盟。英國、法國、俄國組成了三國協約。
3、巴爾干半島素有歐洲「火葯桶」之稱。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德、奧匈決定以此事為借口,挑起戰爭。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4、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空前規模的戰爭,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的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5、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大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參加協約國,中國也加入戰爭。1918年11月,德國投降,大戰歷時四年多。影響: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參戰各國共死傷3000多萬人,戰爭、疾病、飢餓奪走1000萬人的生命。
第22課: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1、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批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主張:對封建專制制度,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會的黑暗和腐朽。影響: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為新興資產階級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啟蒙思想促進了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思想解放。
2、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萬有引力;在數學上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立;在力學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3、1859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思想。影響: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轟動了歐洲和整個世界,動搖了神學統治的根基。
4、「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5、愛因斯坦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出生於德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6、「不要希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愛因斯坦
第23課:世界的文化傑作
1、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些作品描寫了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圖景,深刻揭露了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俄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列寧稱托爾斯泰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2、美術名家:梵高,荷蘭人,代表作是《向日葵》,表達出作者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3、音樂家:貝多芬,德國人。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於1804年——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
4、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
人物評價:
1、華盛頓:
(1)著名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美國的開國元勛。(2)北美獨立戰爭期間受命為大陸軍總司令,領導北美人民經過了薩拉托加、約克鎮等系列戰役,擊敗英軍,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3)他還開創美國民主政治的先河。獨立戰爭結束後,他主動交出軍權。1787年在他的主持下美國制訂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他還身體力行,他在連任第一二屆總統後主動放棄擔任第三屆總統的機會。(4)由於華盛頓在獨立戰爭中的卓越功勛和開創的民主政治,使他贏得了美國人民的愛戴,成為美國歷史的著名總統之一,被尊為美國國父。
2、林肯:
(1)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2)1861年3月就任美國總統後不久,他領導了美國政府應對南方軍隊挑起的內戰,戰爭期間先後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滿足了人民對土地的要求,調動的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踴躍參軍,使戰爭形勢有利於北方。1865年,戰爭以北方的勝利告終。這場戰爭,為美國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3)戰爭結束後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重大貢獻,一百多年來,深受美國人民的愛戴和懷念。(4)局限:林肯對待奴隸制的態度不是立即廢除,而是希望逐步限制發展直到消除,他的猶豫不決的態度,是戰爭初北方失利的原因之一,這體現了他作為資產階級政治家的軟弱性。
3、拿破崙:
(1)在法國大革命後的動盪年代,拿破崙憑借非凡的軍事才能,登上法國歷史舞台,成為著名的資產階級軍事家、革命家、政治家。(2)1799年發動霧月政變,奪取政權。1804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在位期間,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的統治,頒布了《法典》等系列法律,成為以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對外多次打敗歐洲反法同盟的軍隊,捍衛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3)他的對外戰爭,乘勝擴大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最終導致帝國的瓦解。(4)總之,拿破崙有很大的歷史功績也有不小的過失,功大於過。
※比較美國歷史上兩次資產階級革命相同點: ①都是通過戰爭方式來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②革命中,資產階級都起了領導作用,人民群眾都起了推動作用。③都頒布了激發革命積極性的文獻。第一次頒布的是《獨立宣
言》;第二次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的宣言》。④都是加速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不同點:①第一次是民族解放戰爭,是要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是在英國竭力壓制北美經濟的發展,民族矛盾激化的情況下開始的;第二次是南北戰爭,是要取消黑人奴隸制度,是在北方資本主義經濟與南方種植園奴隸制經濟矛盾激化的情況下開始的。②第一次的勝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第二次的勝利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註:不知道你要的是人教版版的還是什麼,這個是人教九年級上冊的
4. 啥叫反映歷史發展脈絡的提綱
嗯,你們老師說話不夠直白。
其實就是要你從縱向也就是把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從古至今的發展順序理清就好。
如,按順序排朝代,每個朝代又按時間說點大事件就行。這和復習大綱沒差不多。
5. 歷史提綱是什麼
七年級歷史下冊復習提綱
一、知識要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21、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22、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23、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4、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25、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26、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領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
27、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28、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記》。
29、玄宗時,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長安是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特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3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32、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葯王」
34、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36、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37、12世紀初期,女真的傑出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在會寧稱帝建立金,後遷都燕京,改為中都。
38、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39、宋遼議和,遼撤兵,宋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遼宋之間保持了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40、1127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41、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堰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42、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43、唐朝時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
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44、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寇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45、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制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
著名的瓷都。
46、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47、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48、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9、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
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為多;南宋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52、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53、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54、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5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可•波羅的著作《馬克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
華景象。
56、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加強對西藏
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57、北宋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我國晚約四百年。
58、指南針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
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59、火葯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葯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
炮等。
60、我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我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
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為365.2425天,與現在公歷的公歷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61、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62、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是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 的作品《
秋郊飲馬圖》被稱為「神品」
63、人稱「宋四家」指蘇軾、黃庭堅、米芾 (fU)、蔡襄。
64、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5、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查、偵查。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
,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66、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稱帝。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
67、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成功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
偉大航海家。
68、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69、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
70、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
71、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72、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
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獄」。
73、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
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發展台灣的經濟。
74、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
海防。
75、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擊斃侵略軍頭目托爾
布津。
76、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
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77、順治帝接見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另一個位西藏佛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78、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達賴和班禪的繼承,必須報請中央
政府批准。
79、乾隆帝時下令調兵討伐回部上層貴族小和卓與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設置伊犁將軍,對整個新疆地區進行管轄、設置哨所,加強對
西北地區的管轄。
80、1771年初英勇的土爾扈特部,在傑出的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毅然踏上了回歸祖國的征途。清朝伊犁將軍和乾隆帝先後接見了渥
巴錫並妥善安置了土爾扈特部眾。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81、清朝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
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南至南海諸嶼。清朝疆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82、明代從外國引進的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廣種植。
83、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暢銷海內外。
84、明清時期 ,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貿易城市。
85、明朝中期以後,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他們開設機房,僱用機工進行生產,出現了
「機房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
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86、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
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87、北京城由宮城、皇城和京城三個部分組成,以「萬歲山」作為全城的中心點。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蜿蜓六千餘公里
,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跡。
88、明朝醫葯學家李時珍寫的一部總結性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明朝末年,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農業
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徐光啟關於農業生產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歐洲的水
利技術的著作《農政全書》。
89、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
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朝中期的《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這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
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地位。
90、湯顯祖是明朝後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牡丹亭》。清朝中後期以微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它劇種的一曲調和表
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91、明朝書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顏骨趙姿」之美。明末畫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圖》、鄭板橋《蘭竹圖》、東洪綬《西廂記》畫
的插圖。
二、問答題
1、簡述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1)、北宋時遼宋議和,訂立澶淵之盟。
(2) 宋與西夏連年交戰後議和,西夏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3)、南宋時,宋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
2、簡述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
(1)、南方農業有較大發展。水稻躍居宋朝糧食作物首位。棉花種植地推廣到長江流域。茶樹栽培也有很大發展。
(2)、南方手工業興旺。絲織業勝過北方。棉織業在南宋時已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江南地區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宋朝造船業
居當時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業繁榮,有開封、杭州等商業都市,有廣州、泉州等外貿商港,是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強中央集權的?
(1)宋太祖即位後,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將的兵權。
(2)宋太祖將地方的政權、財權、軍權,收歸中央,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4、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1)、目的: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系。
(2)、意義(作用):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航
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5、簡述《尼布楚條約》的簽訂的歷史意義。
《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6、隋唐時期,我國取得的居世界領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修建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2)、唐都長安規
劃整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
(4)、唐朝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清朝前期對外實行什麼政策?清政府為什麼要實行這種政策?實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麼?
(1)、清朝前期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
(2)、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是:第一:清朝統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第二:自給自足的
封建經濟佔主要地位,統治者認為天朝的物產豐盈,無須同外國互通無關。第三: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
害怕外國商人和沿海人民往來會滋擾生事,威脅其統治。
(3)、閉關鎖國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手工業的進步和發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國界形勢發展變化,
不能同外國進行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交流,中國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8、簡要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南方戰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裡的勞動人手
(2)、加上自然條件的優越性,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逐漸超過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強君主專權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③設立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
,加強對臣民的監督;④遷都北京,加強對北方的控制;⑤執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採取八股取士,從思想上控制知識分子。
四、列舉題:
1、列舉唐朝三位著名的詩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難》 杜甫 「三吏」「三別」 白居易《新樂府》
2、列舉北宋時少數民族政權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黨項,都城興慶 金,都城會寧
3、列舉17世紀我國進行反侵略的歷史事件:
鄭成功收復台灣、戚繼光抗擊倭寇、第一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第二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4、列舉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學家及其著作:
李時珍《本草綱目》 宋應星《天工開物》 徐光啟《農政全書》
五、材料分析題: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1)、這句話是誰說的? (2)、唐太宗對君與民的關系做何比喻?兩者關系怎麼樣?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夠承載船行走,
也能夠把船掀翻。
(3)、他為何會產生這一認識?
因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強大。
(4)、為此,在他執政後,採取了哪些緩和君民關系的措施?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虛心納諫。
2、「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1)、「機戶」指什麼人?「機工」指什麼人?早期的資本家 早期的雇傭工人
(2)、「機戶」和「機工」之間是一種 什麼關系?
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資產階級生產關系性質。
(3)、材料中的現象出現在何時何地? 出現在明朝中期蘇州和松江一帶地區。
3、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產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別指什麼?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國
(2)、這句話是誰說的? 是乾隆帝說的
(3)、這段話反映了清朝統治者什麼思想? (4)、據此清朝採取了什麼對外政策?
重本抑末,壓制打擊工商業發展的保守思想。 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三、補充材料
1.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開通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大運
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里。這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2.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
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3.618年李淵(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4.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什麼是「貞觀之治」怎麼評價唐太宗。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在位期間,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恢復和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知人善任,虛心
納諫(魏徵);完善科舉制;注意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唐太宗的統治促成了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族和睦,國力增強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為大唐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5.唐太宗貞觀新政實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是什麼?
⑴改革賦役制度⑵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訂法令編撰了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唐律疏議》⑷完善科舉制。
6.怎麼評價武則天?
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擊反對她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改《貞觀氏族志》為《姓史錄》;大力發展科舉制,不拘一格選人才,如姚
崇、宋璟、狄仁傑;注重減輕農民的負擔,統治期間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省時期的到
來奠定了基礎。郭沫若稱她「政啟貞觀,治宏開元。」
7.什麼是「開元盛世」?
唐玄宗統治的前期,年號「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統治的基礎⑵玄宗個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賢能,整頓吏治,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
、漕運制度等進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8.科舉制:隋創立,唐完善。定義即特點: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准。內容:科舉中常設
的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P.20
作用:實行科舉制,便於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讀書人可以自由報考,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
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科舉制為士子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
明清的科舉制改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變成為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人的實際能力
,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9.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尺帶珠丹,
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密切了漢藏兩族之間的交往。
10.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32唐玄宗時,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對中日文化交
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P.33玄奘西去天竺取經,回國後口述見聞,由弟子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p.34-36
11.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唐代我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強盛國家;採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發達的海路交通。
12.趙州橋(平拱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設計者隋朝李春。
13.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當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詩的風格:雄奇飄逸,想像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人稱
「詩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詩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細膩,感情真摯動人,富有現代主義精神。詩的內容多
位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後人稱他為「詩聖」,稱他的詩為「詩史」。代表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
第二單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
14.1127年,北宋皇族趙構(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稱帝,後來定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飛等。
1141年,宋金和議:南宋對金稱臣,割讓部分土地,向金送交歲幣。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對峙局面。P.61
15.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南宋時,南方
經濟發展完全超過了北方。經濟重心正式轉移到了南方。
16.成吉思汗的功績:完成蒙古統一大業,建立蒙古政權,創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體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農政策。
元代黃道婆在制棉工具和製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術革新。她的故鄉松江地區逐漸上升為江南棉紡織業中心。棉布逐漸取代絲麻成
為民眾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17.北宋司馬光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元雜劇和散曲合稱元曲。元雜劇作家重最負盛名的是關漢卿,代表
作《竇娥冤》。
第三單元 明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18.明清時期的專制統治延續了秦朝以來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並使皇權達到空前強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廢除了宰相制
度,設廠衛特務機構,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設了軍機處(雍正),並通過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的推行,加強了思想控制,也嚴重阻礙了
中國文化的發展。
19.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有:明朝戚繼光肅清了倭寇(日本)的騷擾;清初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台灣;康熙率清軍
兩次出兵雅克薩打敗沙俄侵略軍,並簽署了《尼布楚條約》保衛了東北邊境。這些斗爭不僅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權益,而且為經濟
的發展創造了和平穩定的環境。
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中國對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葉島的主權。
20.清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措施有:1690年康熙平定準噶爾部;18世紀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亂;在伊犁等地設
立將軍,在西北各地設立參贊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強對新疆等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清朝中央政府對達賴、班禪進行冊封;
1727年,清朝設立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
21.外八廟和避暑山莊實際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2.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帝遷都北京。
北京城的構造:有三重,由外往裡,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宮城(舊稱紫禁城現叫故宮)。
23.為了防範蒙古騎兵南下侵犯,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我們現在見到的長城就是明朝時
修築的。長城時促進北疆經濟開發的生命線和聯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
24.明代著名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此書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宋應星著《天工開物》,此書被譽為「17
世紀中國科技的網路全書」。
25在明朝以敘事為主的通俗文學成為中國文學的主流。明清時期的四大名著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施耐庵的《水滸傳》
明)、吳承恩的《西遊記》(明)和曹雪芹的《紅樓夢》(清)。《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步長篇歷史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
小說的顛峰。
23.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後派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評價:鄭和下西洋加強
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而且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P.128
24.清朝實施了閉關政策。主要表現在對貿易進行嚴格限制上。
6. 歷史提綱能不能給一下
九年級上歷史提綱
1、向人性扼殺者宣戰(文藝復興運動)
一、文藝復興運動
14—16世紀開始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不僅體現了當時人們對人性回歸的渴望,也代表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要求自由的願望。它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運動在對神的看法、對人自身的認識、對自然界的認識等方面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其核心是人文主義。
二、《神曲》中的人性
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代表作長詩《神曲》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三、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達·芬奇是義大利最著名的畫家,他最傑出的作品是《最後的晚餐》(取材於《聖經》中的故事)和《蒙娜麗莎》(永恆的微笑)
四、文學巨匠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著名的文學家,他的作品代表了當時文學的最高成就。其中《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被稱為「四大悲劇」。
2、探險者的夢想(新航路的開辟)
一、歐洲以外的誘惑
15—17世紀的新航路的開辟(1)根本原因是追逐金錢;直接原因是奧斯曼土耳其的興起阻斷了原有的東西方商路。(2)條件:歐洲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地球的了解,中國和阿拉伯的羅盤針、航海知識與地理知識在歐洲的傳播。
二、哥倫布的發現
1492年義大利水手哥倫布受西班牙資助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但他誤以為到了印度。他把那裡的土著居民稱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島嶼稱為「西印度群島」。
三、首次環球航行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航行到達好望角。
1497年葡萄牙人達·伽馬航行到達印度。
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
新航路的開辟的意義:(1)錘煉了歐洲人敢於冒險、勇於拼搏的精神,開闊了眼界,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范圍,打破了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2)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人開始殖民掠奪、殖民擴張、殖民侵略。
3、剝奪王權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把國王送上斷頭台
1640年英國爆發了反抗斯圖亞特王朝的資產階級革命。
1649年1月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被推翻。
內戰中,克倫威爾的軍隊在打敗國王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光榮革命」(1688年發生的沒有流血的政權更迭)
三、限制王權的法案
1、1689年,英國國會制定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權利法案》的內容有(1)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嚴格的限定;(2)確定了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的基本原則;(3)對公民應有的權利做了明確規定。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英國確立了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英國革命不僅對英國的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也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馬克思:「歐洲范圍的革命」)
4、為民族獨立而戰(美國獨立戰爭)
一、來剋星頓的槍聲
1775年4月,在來剋星頓打響了抗英斗爭的第一槍。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二、《獨立宣言》的旗幟
1776年7月4日,北美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了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1)、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為獨立的國家——美國。(2)、它最早倡導「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則,對美國的國家制度做出了明確規定,被馬克思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三、「開國元勛」華盛頓
(1)、北美第二屆大陸會議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2)、1777年10月的薩拉托加戰役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3)、1781年10月英軍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
(4)、1783年,英美簽署《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5)華盛頓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又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為開國元勛和偉大的政治家,在美國歷史上發展中起了積極的作用。
5、為爭取「民主」、「共和」而戰(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一、「到巴士底去」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佔了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
二、《人權宣言》的理想
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制訂《人權宣言》。它宣揚人們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三、熱月政變
1794年7月27日的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的統治,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結束。
意義: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徹底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動搖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基礎。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革命所爭取的民主權利卻為少數人所享有。
6、拿破崙的文韜武略
一、炮兵上尉的驚人之舉
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奪取了法國政權 。
二、《拿破崙法典》
拿破崙掌握政權後,建立了一套法國近代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其中最著名的是《拿破崙法典》。《拿破崙法典》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它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
三、帝國的鐵蹄
拿破崙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帝國的鐵蹄踏遍了除俄國以外的整個歐洲大陸。
四、滑鐵盧的慘敗
1815年6月拿破崙在滑鐵盧被反法聯盟的軍隊打敗,從此他退出了法國政治舞台。
8、改變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
一、「解放」手的發明
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它是真正近代意義上的機器,人類勞動的「手」被解放出來。「珍妮機」的發明和應用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二、蒸汽的推動力
瓦特製成改良的蒸汽機,提高了蒸汽機的熱效率,瓦特把蒸汽機與工作機連接在一起,使人類完成了以「熱」力代替人的體力的革命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蒸汽力」的使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特徵。
三、呼嘯而來的火車時代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
1814年英國的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使人類進入火車時代,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
9、古老印度的抗爭(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義)
一、貪婪的殖民者
1600年英國建立東印度公司,開始以私人公司的名義對印度的殖民侵略。克萊武是其大肆掠奪和野蠻擴張的代表。
僅1757—1815年間,英國從印度榨取了10億英鎊。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
二、頑強而悲壯的反抗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義。其導火線是「塗油子彈事件」,涌現的英雄代表是拉克希米·巴依(章西女王)。到19世紀中期,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10、「解放者」的風采(拉美獨立運動)
一、罪惡的「三角貿易」
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稱為拉丁美洲。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地區稱為西屬拉美。
從16世紀起,歐洲殖民者帶著廉價工業品從歐洲出發,到非洲購買、換取、獵取黑人,用船運到美洲,賣給種植園主當奴隸,再帶著黃金、白銀和歐洲需要的經濟作物返回歐洲。史稱「三角貿易」。
二、「解放者」的征程
西屬拉美獨立運動最著名的領導人是「解放者」玻利瓦爾。1813年,他領導委瑞內拉人民起義,相繼建立了委瑞內拉第二和第三共和國,並被第二共和國授予「解放者」的稱號。他率領軍隊解放了哥倫比亞、委瑞內拉北部、厄瓜多、秘魯等地區。(足球「解放者」杯、國名玻利維亞都是紀念他的)
三、獨立的潮流
除了玻利瓦爾之外,還有北部伊達爾哥和南部聖馬丁領導的獨立運動。到19世紀30年代,只有古巴沒有擺脫殖民統治。
11、開辟新時代的「宣言」(《共產黨宣言》)
一、歐洲工人的覺醒
1836—1858年的英國憲章運動要求獲得選舉權,參與國家管理,反對資本家剝削。它是歐洲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早期工人運動。
二、時代風雲中的兩顆巨星
19世紀,德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如何推翻資本主義,他們的理論成果是「科學社會主義」。(1842年首次會面)
三、《共產黨宣言》
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和階級斗爭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美好理想,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共產黨宣言》是第一部較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武器。
12、「英特納雄奈爾」一定要實現(巴黎公社)
一、奪取權力的嘗試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以梯也爾為首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逃到凡爾賽。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廢除一切舊政府機構,建立新的國家政權;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歸工人合作社管理;實行一系列保護勞動人民利益的措施(取消麵包工人的夜班,實行義務教育,公社公職人員的工資不得超過普通技術工人的工資)
巴黎公社的性質:是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的政權。
二、血染巴黎(1871、5、21—28「五月流血周」、拉雪茲神甫公墓)
三、響徹世界的歌聲——《國際歌》
巴黎公社失敗後,由鮑狄埃作詞、狄蓋特譜曲的《國際歌》後來成為一首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戰歌。
14、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國農奴制改革)
一、帆船與汽船的較量
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戰爭的失敗,激化了俄國的國內矛盾。
二、自上而下解放農奴
1861年3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農奴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有: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買賣或交換農民;但獲得解放後的農民仍歸居住地區的 「村社」管理。同時,農民還能以贖買的方式分到一塊「份地」和宅旁園地,但只有土地使用權,且贖金比當時地價高2-3倍。
實質:農奴制改革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結起來對農民的雙重敲詐與掠奪。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歷史作用: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緩解了國內的社會矛盾,避免了革命的發生,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這對俄國擺脫落後狀況,實現近代化的目標具有積極作用。
存在問題:經濟上農民背上了更沉重的包袱;政治上沙皇的專制制度沒有改變,人民群眾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權利。
15、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美國內戰)
一、工廠主與種植園主的沖突
(1)內戰前南北不同的經濟制度:南方是種植園經濟,北方是資本主義工商業。
(2)19世紀中期,美國的「西進運動」加劇南北方的矛盾。(焦點是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二、「廢除奴隸制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1860年林肯當選美國總統,他要廢除奴隸制度。(導火線)
三、兩種制度的決戰
1861年4月南方的里士滿政府發動叛亂,美國內戰開始。
為扭轉戰局,林肯政府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
1865年4月,南北戰爭結束。北方取勝。
意義:在內戰中林肯政府廢除了黑人奴隸制,使南方與北方在政治體制上統一起來,在經濟上成為一個整體,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經過內戰,美國國家和民族的統一得到維護,為日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奠定了基礎。
16、武士領導的社會變革(日本明治維新)
一、幕府統治的危機
內憂外患:國內階級矛盾尖銳;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1853年美國入侵日本)
二、挾天皇以倒幕
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
三、邁入近代社會的唯新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目的:變法圖強,富國強兵)
內容: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權。
經濟上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改革封建土地制度,允許土地私有和買賣;實行地稅改革,全國統一徵收地稅。
軍事上實行徵兵制,建立「皇軍」。建立警察制度,維護治安。
文化上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
影響: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的強國。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後來日本走上對外殖民擴張的道路,成為亞洲和平的新威脅。
17、電氣時代的來臨(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人類對「電」的認識(略)
二、能源領域的巨變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的主要內容:新能源(電力和石油)的廣泛應用;新機器(內燃機)和新產品(電燈、留聲機等)的創制;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現(汽車、飛機);新的通訊手段的發明(電報、電話、無線電等)。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電的廣泛應用是最大的亮點和特點。(人類從蒸汽時代跨入電氣時代)
三、圍繞「電」的發明
(1)、在「電」的發明中,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的成就最突出。他是人類歷史上最有成就的發明家和發明大王,共有2000多項發明,包括電燈、留聲機、蠟紙、油印機。
(2)愛迪生成功的秘訣: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實驗的本能;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主要歸功於他的勤奮才能以及集體的力量。
(3)從20世紀初開始,電成為西方生產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
(4)電氣化和鋼鐵時代的到來標志著現代工業的崛起。
18、叩響現代文明的大門(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內燃機的發明與改進
1876年德國工程師奧托研製出煤氣內燃機。
1854年美國工程師西里曼在石油中提取了汽油、煤油和柴油。
1859年美國人在賓夕法尼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二、非凡的輪子與翅膀
1885年德國的卡爾·本茨(汽車之父)設計並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汽油內燃機的汽車。
1913年美國的亨利·福特首先使用了汽車流水線裝配工藝,大大提高了汽車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20世紀初,美國被稱為「裝在輪子上的國家」)
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飛機。(他們被譽為「航空飛行器的先驅」)
三、劃分兩個不同時代的革命(略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
19、締約結盟的狂潮(「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
一、一國主導的「三國同盟」
19世紀末,資本主義列強為爭奪世界霸權和瓜分殖民地摩擦不斷;隨著德國經濟、軍事力量的不斷增強,它首先著手拼湊軍事同盟,准備稱霸歐洲和世界。隨著德、俄關系的變化,1879年德國和奧匈帝國簽訂了主要針對俄國的秘密軍事同盟條約。後來義大利也加入,形成了由德國控制的「三國同盟」。
二、拼盤式的「三國協約」
德奧結成軍事同盟使俄國深感不安,俄國首先謀求與法國改善關系,1892年俄法簽訂秘密軍事協定,形成俄法協約(三國協約的雛形)。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和世界的局勢發生了變化,德國的經濟實力超過了英國,世界各地不斷發生的局部戰爭也證明了擁有盟友的極端重要性。為此英國被迫放棄了「光榮孤立」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別同法國、俄國簽訂了軍事協定,「三國協約」終於形成。至此,兩大敵對的具有爭霸性質的帝國主義軍事集團最終形成。
三、火星四濺的巴爾干
以英德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使世界局勢越來越緊張;尤其是列強對巴爾乾地區的爭奪,使之成為歐洲戰爭的「火葯桶」。
20、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戰火(一戰)
一、誰點燃了「火葯桶」
(1)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這就是「薩拉熱窩事件」(性質:恐怖主義行為)。它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2)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對塞爾維亞宣戰,一戰爆發。
(3)一戰爆發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之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具體原因是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及矛盾的進一步發展;直接原因是「薩拉熱窩事件」點燃了一戰的導火線。
二、「凡爾登絞肉機」
1916年2—12月的凡爾登戰役是一戰中最殘酷的戰役,也是一戰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從此,法國開始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三、人類的災難
(1)一戰的時間:1914、7---1918、11
(2)一戰的結局:以協約國戰勝而告結束。
(2)一戰的性質:主要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的戰爭。
(3)一戰是人類社會的大災難,我們應該維護世界和平,避免戰爭。
22、引領時代的思考
一、沖出思想的牢籠
14—16世紀 文藝復興運動 人文主義 但丁、達·芬奇、 莎士比亞
17—18世紀 啟蒙運動 理性主義 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
19世紀 自由主義 亞當·斯密
19世紀 社會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
二、理性的追求
(1)17—18世紀,在思想領域,以理性主義為核心的啟蒙運動興起。其中著名的思想家有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等。
(2)孟德斯鳩------「三權分立」說; 盧梭------「社會契約論」、「人民主權說」; 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最大的成就是反對天主教會的思想。
(3)啟蒙思想的基本內容:反對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提倡天賦人權,主權在民,人人平等。
23、構建科學殿堂的巨匠
一、「現代科學之父」
英國科學家牛頓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特別是在力學方面,他在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牛頓力學體系。牛頓開創了物理學的一個新時代,因此,他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
二、物種起源的探索者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的《物種起源》中,提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點,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第一次將生物學放在了科學的基礎之上,同時為生物學家和其他科學家的科學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現代物理學的泰斗
愛因斯坦(出生德國,移居美國)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它是原子內部微觀物理學的基礎,也是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的基本理論之一,是人類文化寶庫中極為重要的成果。
附:波蘭 哥白尼 「太陽中心說」
瑞典 林耐 提出了植物分類的原則和方法
俄國 門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
24、文學藝術的大師
一、「天才的藝術家」
托爾斯泰,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巨匠。他擅長深刻細致的心理描寫,尤其善於刻畫人物思想感情的產生和變化,被譽為「心理描寫大師」。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他揭露了俄國社會的黑暗、政府官吏的腐敗和教會的偽善。列寧稱他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一個天才的藝術家」。
二、用生命作畫的人
凡·高,19世紀荷蘭的偉大畫家,表現主義繪畫藝術的奠基者。他力圖用色彩來揭示人類精神世界的絢麗,用線條來勾畫人類內心情感的沖動。《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成為人類藝術寶庫的珍奇瑰寶。
三、樂壇雄師貝多芬
貝多芬,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古典樂派的終結者和浪漫樂派的開拓者。貝多芬終生追求的藝術人生目標是「自由和進步」。他用音樂表達他的思想、頑強的意志、與命運抗爭的精神。他的代表作有《命運交響曲》和《英雄交響曲》。
7. 中國古代歷史的大綱
1.中國古代文化教育:
(1)先秦:秦秋晚期,孔子以「有教無類」思想辦學,打破了奴隸社會「學在官府」,只允許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機會。戰國時商鞅變法,「燔詩書而明法令」,實質上是文化高壓(抑儒尚法)。
(2)秦漢: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使用小篆,後來流行隸書;焚書坑儒是文化專制,起因是郡縣制和分封制之爭,雖有利於鞏固大一統,但箝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教育官辦,嚴禁私學,實行愚民政策。漢武帝開始實行察舉制,是一種由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選拔標准在兩漢時期逐漸由德才兼備發展為只注重門第族望,世家地主(士族門閥)形成並發展起來。董仲舒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適應了漢武帝加強君主專制統治的需要,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並建立太學,用儒家經典作為教育內容。
(3)南北朝:實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門第,但它必然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而無法繼續。
(4)隋唐: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建立進士科,科舉制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為主,以儒為師,大辦學校;武則天增加錄取人數,首創武舉和殿試,能破格用人,創立「自薦」求官制度;唐玄宗前期,任用高官主持考試,以後成為定製,設集賢院,廣聚學者。科舉制的進步意義:抑制士族門閥;擴大官吏來源;提高文化素質;加強中央集權。吐蕃創制了吐蕃文字。隋唐時,中印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是玄奘和義凈,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是吉備真備、阿倍仲麻呂和鑒真,中朝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是崔致遠。
(5)宋元:北宋初,科舉考試分為鄉試、省試、殿試三級;殿試成為定製;錄取權由皇帝掌握;進士科成為最主要的科目;實行糊名法防止舞弊;錄取名額大大增加。王安石變法在教育方面,一是改革科舉,專考經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二是整頓太學,重編教科書《三經新義》,使學校變成為變法造輿論、育人才的地方。契丹人仿漢字偏旁創制了契丹文字。元昊仿漢字楷書創制了西夏文字,推行科舉制選拔官吏。元世祖忽必烈請「八思巴」創制蒙古文字。
(6)明清:實行八股取士,從四書、五經中命題,不許發揮個見解,答卷文體有嚴格限制,它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文字獄以清代最嚴重,這種文化專制,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2、中國古代工商業
(1)先秦:青銅鑄造是商和西周手工業的主要部門,夏朝青銅器目前發現尚少,商朝青銅產品主要供國王和貴族使用,西周青銅產品趨向生活化。商朝重視商業和交通運動業,以貝作為貨幣,商朝都城已成為繁榮的商業都市。商周時,道路沿途設有旅舍,並建立了郵驛傳遞制度。戰國時期的手工業工藝專著《考工記》,記述了齊國官營手工業各工種的設計規范和製造工藝。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發達,各地土特產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場上可買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馬匹、東方的魚鹽和西方的皮革。許多政治中心(如臨淄、邯鄲、郢等)也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聚集中許多人口。出現了許多有名的大商人(如范蠡、呂不韋)。 關鍵詞(產品、市場、人口、商人)。
(2)秦漢(不作高考要求):漢武帝時,鑄造五銖錢,作為通行全國的法定貨幣。鹽鐵官營,由國家壟斷經營鹽鐵的生產和銷售。平抑物價、徵收工商業者的營業稅和財產稅。西漢的長安、臨淄等地擁有全國最重要的官營紡織業。漢光武帝將越布列為貢品。商業通道四通八達;城市設有專供貿易的「市」;同少數民族的貿易頻繁;以黃金和銅錢為主幣;出現了五大名都(洛陽、成都、邯鄲、臨淄、宛)。 關鍵詞(交通、市場、民族、貨幣、都市)。
(3)魏晉南北朝:曹魏在紡織業中心襄邑、洛陽等地設有專門的織造機構。不少城市遭到破壞,商業一度萎縮,商品經濟發展緩慢;由於社會秩序穩定程度的差異(南方相對穩定),南方商品經濟與北方相比,相對比較活躍。 關鍵詞(總體緩慢、南方活躍)。
(4)隋唐:國內陸路和水路交通方便;隋用五銖錢;唐高祖以後用「開元通寶」銅錢;政府設官員管理市場物價、稅收等;市中有邸店和櫃坊(櫃坊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當時店鋪營業面積和買賣時間有限制;唐後期,出現了夜市、草市等;胡商(外商)遍布各大都會;當時黃河流域的商業大都會是長安和洛陽;長安城裡坊(住宅區)、市(商業區)分開;武則天時,在洛陽引漕渠開新潭,船可進入市內;長江流域以揚州、成都為商業中心(揚州是唐後期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 關鍵詞(交通、貨幣、官員、市場、商人、都會)。
(5)宋元王安石變法:市易務——管理市場物價、稅收等。總體情況(不作高考要求):大城市商業活動已突破坊、市界限,營業時間不受限制;市內有娛樂場所「瓦子」;保護和壟斷本行業商業利益的行會組織進一步發展;北宋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金代後期,銀幣已成為流通貨幣;元朝時,大都是國際性商業大都會,杭州時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宋元時,泉州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元朝在各港口設市舶司;遼、金與高麗通過使節貿易保持經濟上的聯系,並在邊境上設置榷場。 關鍵詞(機構、活動、貨幣、都會)。
(6)明清:封建國家設立眾多關卡,對商品徵收重稅,並嚴格限制手工業生產規模;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貿易。國內市場擴大,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品投放市場;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全國還出現了幾十座較大的商貿城市;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工商業市鎮蓬勃興起。 關鍵詞(市場、產品、交通、城市、農村)。
3、中國古代農業
(1)先秦:西周實行井田制,是奴隸社會的經濟基礎,是一種土地國有制(實際上是周天子土地私有),它規定:一切土地周王所有;受田諸侯世代享用,不得轉讓買賣;要向周王交納貢賦;奴隸在井田上集體耕種。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地而衰征」指根據土地多少和田質好壞徵收賦稅,魯國的「初稅畝」實行按畝收稅,它們不再區分公田、私田,都促使土地由國有制向私有制轉化。戰國時秦國的商鞅變法,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
(2)秦漢:秦朝實行土地私有制,按畝納稅;當時土地兼並嚴重,農民承擔的徭役繁重、賦稅沉重。西漢實行編戶制度,正式編入政府戶籍的百姓(編戶齊民)依據資產多少承擔賦稅、徭役、兵役;漢代農民的負擔,主要有田租(較輕)、人口稅(較重,含算賦、口賦)、更賦(代役錢)、雜稅、雜役。
(3)隋唐:實行均田制(僅按人口分配國家掌握的土地),它是府兵制和租庸調制的經濟基礎。隋和唐朝前期實行租庸調制。隋朝農民年滿五十,可納絹代役。唐朝時,「租」指成年男子向官府交穀物,「庸」指納絹或布代役,「調」指每年繳納定量的絹或布。實行租庸調制的意義是利國(保證了國家財政收入,鞏固了國家統一)利民(保證了農民勞動時間,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由於土地兼並盛行,均田制無法推行,租庸調制無法維持,國家財政收大為減少,唐德宗時實行兩稅法,即兩種征稅標准(資產、田畝)和兩個交稅時間(夏、秋兩季)。其意義在於:稅製得到統一,保證國家財政;改變人丁為主,放鬆人身控制;擴大稅源,增加收入,減輕負擔;是封建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缺陷是:土地兼並日益嚴重;賦稅轉嫁農民身上;加派許多苛捐雜稅。
(4)宋元:北宋初在各路設轉運使,規定地方賦稅大部分轉運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中央設三司使管理財政收入。北宋「不抑兼並」,土地兼並嚴重;王安石變法的理財措施包括:青苗法、募役法(納錢代役)、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和市易法。
(5)明清:明初,地方設布政司,統管地方民政和財政。明神宗時推行「一條鞭法」:多稅合一,折成銀兩,役銀分攤,人田分擔。意義:減輕農民負擔,松馳依附關系;適應商品經濟,有利農商資萌。清初,康熙帝實行「更名田」並固定人丁數,雍正帝推行「攤丁入畝」,徵收統一的地丁銀。意義:人頭稅已全廢除,人身控制更松馳;促進農業發展,激化人地矛盾。
4、中國古代政治
1.先秦:禹建立夏朝,禹的兒子啟接替父親登上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建諸侯的制度,是奴隸社會的上層建築;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建給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諸侯要服從命令,按期納貢,隨從作戰。作用:初期鞏固了統治,擴大了疆域;後期造成了割據,削弱了奴隸制。商鞅變法時廢分封,行縣制。
2.秦漢:秦初,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中央設三公九卿制(三公為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地方推行郡縣制,縣以下設鄉、里等基層行政組織。漢武帝時實行刺史制度,刺史級別不高,但可監察諸侯王和地方高官;東漢末年,刺史改為州牧,執掌州的軍政大權;東漢末年地方行政區劃變為州、郡、縣三級制。漢初郡國並行;其中,王國與割據無異,侯國受所在郡監督;漢武帝頒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逐步解決了王國問題。
3.隋唐:隋文帝確立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時進一步劃分三省的職權;中書省發令,門下省審令,尚書省行令;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各司其職。意義:提高行政效率;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是中國官制的重大變革。
4.宋元:北宋初,中央宋相權力一分為三(參知政事管行政,樞密使管軍事,三司使管財政);地方文官做知州,通判相牽制,死刑中央復核。積極:鏟除割據基礎,維護國家統一,利於經濟發展;消極:政府官員冗濫,軍隊指揮不靈,地方財政困難。遼實行「蕃漢分治」,南面官任漢契人,統治漢人渤海人;北面官是契丹人,統治契丹少民人;北面大於南面官。西夏仿唐宋,在中央設立中書省、樞密院等機構。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和宣政院,分管行政、軍事、監察,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中書省直轄河北、山西、山東;蒙古地區為嶺北行省;東北地區為遼陽行省。
5.明清:明初,在中央廢丞相分六部,另設殿閣大學士;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布政司管民政財政;按察司管監察司法,都司管軍政);明太祖設錦衣衛,明成祖設東廠,明憲宗設西廠。清初,內閣、六部置於議政王大臣會議控制之下,皇權受限制,後康熙帝對其削弱雍正擺設乾隆撤銷;雍正帝設軍機,標志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
8. 有歷史提綱嗎
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期末復習資料
第1課:人類的形成
1、人類形成的過程:攀樹的古猿 正在形成中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世界上的人類分為三大主要人種,即黃種、白種和黑種人.人種的差異,是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3、人類在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自從有了人類,也就有了人類社會的歷史.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社會是原始社會.
4、原始社會經歷了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婦女在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經濟中佔主導地位)
第2課:大河流域——人類聞名的搖籃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國,有非洲的 古埃及和亞洲的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這四個古國被稱為世界文明的搖籃,因為這四個國家最先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
2、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在非洲的尼羅河兩岸陸續出現了幾十個奴隸制小國.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古代埃及權利的象徵是金字塔.它們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標志之一,是人類文明的傑出成就.
3、在亞洲西部,有一條狹長地帶,它形似一彎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 」之稱.
4、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帶),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制定了一部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現存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5、約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奴隸制小國.古印度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歷史上稱「種姓制度 」.
第3課: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文明之源——希臘、羅馬
2、公元前8世紀,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出現希臘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紀,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共和國.在伯利克里統治時期,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權參政)
3、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大權,羅馬帝國建立.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滅亡(476年)標志著西歐奴隸社會的結束.
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1、5世紀,奴隸制國家大和統一日本本土,最高統治者稱天皇.
2、7世紀日本仿照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分給農民耕種,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此後,大和國正式改名為日本.
3、7世紀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號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棄本部落的神,這種一神教的宣傳,有利於促進民族統一.
4、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並在那裡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把622年定為伊斯蘭教歷元年.
5、630年,麥加貴族妥協,承認穆罕默德為政治宗教領袖.麥加成為伊斯蘭教聖地.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建立起來.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1、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內容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是當時西歐社會等級森嚴.
2、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10世紀,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義大利、法國、英國、德意志等都有許多著名城市.
4、隨著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由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准備了條件.
5、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廷帝國,首都在君士坦丁堡.15世紀中期,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東羅馬帝國被封建制的奧斯曼土耳其給滅掉了.
第6課: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1、曾經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
2、公元前5世紀,波斯帝國把矛頭轉向歐洲,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最終希臘取得勝利.
3、馬其頓國的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後,出兵東征,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4、公元前27年後,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的統治下,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5、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戰爭從未在人類生活中長時間地停留過,戰爭與文化緊密相連.一般來說,戰爭具有破壞性,會給人們帶來沉重的災難.但是它也有積極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戰火之後,隨之而來的,往往是文化的傳播與滲透.我們要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積極維護人類和平.
第7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在古絲綢之路上,歐、亞、非三大洲的商人不斷進行友好往來,他們交換各地不同物產,傳播各民族的文化,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阿拉伯數字」最初是由印度人創造的,而阿拉伯人對它加以改造並傳播到歐洲去,這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
3、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元朝的時候旅居中國長達17年之久,並在元朝朝廷中擔任官職.回國後,他口述《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傳播中國與東方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第8課、第9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二)
1、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是由古代埃及人創造的,出現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
2、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3、佛教:公元前6世紀,佛教誕生於古代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要人「忍耐服從」.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在位時,佛教由了很大發展,並向外傳播.
4、基督教:1世紀時產生於巴勒斯坦一帶.傳道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現在通用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5、伊斯蘭教: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信徒稱為穆斯林,它們的經典是《古蘭經》.
6、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以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而聞名.(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
7、《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著名的英雄史詩.相傳,它是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由盲詩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的.
8、索福克勒斯是古代希臘著名的悲劇作家,他把古代悲劇藝術推向成熟.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
9、《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生動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
10、伊斯蘭教的第一大聖寺是麥加大清真寺,位於今天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城中心.
11、巴黎聖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第10課: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1、文藝復興:14世紀前後首先在義大利開始;
(1)指導思想:人文主義,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重視人的價值;
(2)性質:不是古典文化復興,而是資產階級文化興起,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3)人物:義大利――詩人但丁《神曲》;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英國――莎士比亞《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4)影響: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的開辟:
(1) 原因:商品貿易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歐洲人的尋金熱,《馬可•波羅行紀》的渲染.
(2) 客觀條件:天文、地理知識進步,造船航海技術進步等.
(3)經過: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進入印度洋,發現好望角;②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③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④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
(4)影響:新航路開辟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
2、革命爆發的原因:①17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力量日益壯大,他們要當權,要發展資本主義,這是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而當時的英國國王卻鼓吹「君權神授」,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使社會各種矛盾迅速激化.
3、過程:(1)、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2)、1640年國王召集議會開會,議會要求限制王權,革命爆發;(3)、查理一世挑起內戰;(4)、1649年處死國王,英國宣布為共和國;(5)、克倫威爾就任「護國主」;(6)、1660年封建王朝復辟;(7)、1688年政變,資產階級、新貴族統治確立.
4、結果: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力,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力法案》.因此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統治在英國確立起來了.
5、影響:(1)、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2)、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3)、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第12課 美國獨立戰爭
1、時間:1775 年——1783年
2、原因:① 英屬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② 英國的殖民壓迫 .
3、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階級(代表人物是 華盛頓 )
4、經過:
①、爆發: 來剋星頓 的槍聲( 1775 年 4 月);
②、建軍:任命 華盛頓 為大陸軍總司令(1775年);
③、獨立:《 獨立宣言 》發表;( 1776 年7 月4 日)
④、轉折: 薩拉托加戰役 ;( 1777 年)
⑤、勝利:約克鎮英軍投降;
⑥、承認: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3 年)
⑦、成立政府:制定憲法,成立聯邦政府,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1787 年)
5、意義:(P76)
第13課: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的建立
1、革命爆發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封建專制的矛盾;社會等級森嚴,第三等級與特權等級的對立.
2、 過程:(1)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2)開始的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3)革命綱領: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力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4)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5)雅各賓派專政,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羅伯斯庇爾等人在政變中被送上斷頭台,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
3、歷史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1799年,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建立拿破崙帝國――歷史上稱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在位期間,拿破崙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了《法典》;對外多次打敗歐洲反法同盟的軍隊,乘勝擴大了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所以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既有捍衛大革命的成果打擊歐洲封建統治傳播資本主義的積極成份;又有侵略爭霸的消極成份.
第14課,「蒸汽時代」的到來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時期由工場手工業階段發展到大機器生產階段的一個飛躍,是生產領域里的一場變革又是社會關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1、 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最早出現的工業部門是棉紡織業.
3、重大發明:(1)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標志工業革命的開始.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2)英國機械師瓦特改進了蒸汽機.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3)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機車.此後,鐵路交通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4、1840年前後,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工業革命完成.此後,法國、美國等國也都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世界其他國家或早或晚都進行了工業革命.影響:(1)創造了巨大生產力.(2)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通過各種剝削手段,日益富有;無產階級日益相對貧困,這兩大階級的對立和斗爭逐漸明顯和尖銳.(3)改變世界的面貌:歐美成為強大工業國,而亞非拉則長期貧困、落後.
第15課:血腥的資本積累
1、惡的「三角貿易」:(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銳減,種植園主急需黑人勞動力.(2)線路:從歐洲出發到非洲,俘獲黑人運往美洲出賣,然後把美洲的金銀和工業原料運回歐洲.(3)時間:延續了三百多年.(4)影響:非洲喪失了近億精壯勞力,給黑奴帶來了悲慘的命運;血腥的資本積累促進了當地資本主義的發展.
2、最早進行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國人後來居上,成為「三角貿易」的主要經營者.
3、18世紀後半期,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
4、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活動開始於17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負責英國對印度等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
第16課: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1、玻利瓦爾——「南美的解放者」,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
2、章西女王——印度民族英雄,領導起義軍抗擊英軍對章西的侵犯.
第17課: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1836年—1848年,英國工人掀起了一場規模宏大、持續時間長久的運動——英國的憲章運動.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但沒有成功.
2、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國際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德意志人.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3、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4、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巴黎公社失敗後,公社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國際歌》.
第18課:美國南北戰爭
1、背景(原因):南北經濟制度的矛盾非常尖銳,雙方圍繞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南北方之間的矛盾再也無法調和.
2、導火線:1861年主張廢除奴隸制的林肯就任美國總統.
3、內戰爆發;1861年,南方軍隊挑起內戰,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4、進程:(1)戰爭初期,北方軍事上一再失利.(2)扭轉戰局:1862年,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3)結果:1865年北方獲得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5、意義: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第19課: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
1、俄國廢除農奴制的背景: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緩慢,農奴製成為嚴重的障礙.
2、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3、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這個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4、日本明治維新的背景:閉關鎖國,封建落後;天皇大權旁落,幕府將軍掌握實權;外國勢力入侵.1868年中下級武士以武力推翻幕府統治,後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改革的內容: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允許土地買賣,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鼓勵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意義: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但日本強大起來後,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第20課: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1、19世紀70年代,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歷史進入了「電氣時代」.
2、 美國愛迪生發明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光明.他正式注冊的發明達到1300種之多,被譽為「發明大王」.
9. 中國近代史提綱
中國近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銷售鴉片.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更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林則徐、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弈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弈欣為首。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長城抗戰(1933年1月-1933年5月)
熱河抗戰(1933年2月-1933年2月)
淞滬抗戰(1932年1月-1932年3月)
綏遠抗戰(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平津作戰(1937年7月)
太原會戰(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南口戰役(1937年9月)
平型關戰役(1937年9月)
忻口戰役(1937年10月)
娘子關戰役(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太原保衛戰(1937年11月)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南京戰役(1937年12月)
徐州會戰(1938年2月-1938年5月)
台兒庄戰役(1938年3月-1938年4月)
武漢會戰(1938年8月-1938年10月)
廣州戰役(1938年10月)
南昌會戰(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隨棗會戰(1939年5月)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939年10月)
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昆侖關戰役(1939年12月-1940年1月)
棗宜會戰(1940年5月-1940年6月)
百團大戰(1940年8月-1940年12月)
上高會戰(1941年3月-1941年4月)
晉南戰役(1941年5月-1941年6月)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941年10月)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1942年1月)
滇湎路戰役(1942年3月-1942年9月)
常德會戰(1943年11月-1944年1月)
豫湘桂會戰(1944年4月-1944年12月)
豫中會戰(1944年4月)
長沙會戰(1944年5月)
衡陽保衛戰(1944年6月-1944年8月)
桂柳會戰(1944年8月)
緬北滇西戰役(1943年10月-1945年3月)
密支那戰役(1944年5月-1944年8月)
強渡怒江戰役(1944年6月-1944年7月)
湘西會戰(1945年4月-1945年6月)
桂柳反攻戰役(1945年4月-194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