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宜久的學術成果
1,伊斯蘭教概論(主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2,伊斯蘭教史(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8月( 獲院第一屆優秀成果獎 系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委託項目);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3, 當代伊斯蘭教(主編)東方出版社1995年1月(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七五」重點項目當代世界宗教叢書之一);東方出版社2004年1月
4, 伊斯蘭教簡史(主編)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宗教系1993年6月(系受該系委託編寫於內部出版)
5, 中國伊斯蘭探秘(專著)東方出版社1999年9月
6, 伊斯蘭教的蘇非神秘主義(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8月
7, 伊斯蘭教與世界政治(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年11月 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8,伊斯蘭教(主編)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10月;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 伊斯蘭與國際熱點(合著)東方出版社2001年8月(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重點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九五」重點課題管理項目)
10,簡明伊斯蘭史(專著)台灣東文圖書公司2004年8月
11,認識宗教(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5月
12,伊斯蘭教文化150問(主編) 東方出版社2006年6月
13.當代宗教與極端主義(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月
14,伊斯蘭教卷(當代中國宗教研究精選叢書)(主編)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
15,當代伊斯蘭問題(專著)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為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中心編寫的學習文件)
16,王岱輿思想研究(專著)民族出版社2008年4月 1, 穆罕默德的宗教革命,世界宗教研究1979年1期
2, 古蘭經在中國,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1期
3, 古蘭經在中國,改寫後在阿拉伯文版中國穆斯林上於1982年發表
4, 試論《古蘭經》的一神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1期
5, Quran in China, Contribution to Asia Studies , E.L.Brill, Leiden No.17, 1983
6, 伊斯蘭教復古傳統初探,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2期
7, 論馬赫迪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4期
8, 試論蘇非派的哲學思想,東方哲學研究1980年2期
9, 試論蘇非派的哲學思想,外國哲學史研究集刊1984年6期
10, 論加米的?本體論,東方文化集刊1989年1期
11,伊斯蘭教與神秘主義,東方文化知識講座(黃山出版社1988年)
12,蘇非派與中國門宦,甘肅民族研究1982年1-2期合刊
13,穆爾太齊賴派的哲學思想(沈青),東方哲學研究1983年1期
14,淺論歷史哲學家伊本赫爾東 ,東方哲學研究1985年1期
15,伊本圖斐利的哲學思想,東方哲學研究1991-92年合刊
16,照明哲學,東方哲學研究1994-95年合刊
17,穆斯林兄弟會,世界宗教編譯參考1983年1期
18,蘇非派與漢文伊斯蘭教著述,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1期
19,蘇非派與中國伊斯蘭經堂教育,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2期
20,論漢文伊斯蘭教早期著述中的神學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4期
21,伊斯蘭教與伊斯蘭復興,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2期
22,論劉智的復歸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1期
23,論中國伊斯蘭哲學的三一說,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1期
24,論巴哈教的世界主義,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2期
25,新泛伊斯蘭主義,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4期
26,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地方化與民族化,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1期
27,對伊斯蘭教的幾點認識,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2期
28,宗教在當代社會的蛻變,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2期
29,伊斯蘭社會主義思潮初探 ,世界宗教資料1985年1期
30,巴哈教今昔(沈青),世界宗教資料1985年3期
31,國外的蘇非派研究(沈青),世界宗教資料1986年1期
32,蘇非派與漢文伊斯蘭教著述,中國伊斯蘭教研究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33,王岱輿的伊斯蘭哲學本體論,寧夏社會科學1989年1期
34,試論當代的伊斯蘭復興,西亞非洲所內部出版1989年(伊斯蘭復興運動論集)
35,試論伊斯蘭教的自我調節,西亞非洲1989年2期
36,試論伊斯蘭教的政治活力,西亞非洲1990年2期
37,論當代伊斯蘭主義,西亞非洲1995年4期
38,伊斯蘭世界與當代政治,戰略與管理1994年4期
39,劉智與《天方字母解義》,阿拉伯世界1996年4期
40,劉智思想在中國穆斯林中的影響,甘肅民族研究1996年3-4期合刊
41,阿拉伯哲學泛論,沈陽出版社1997年(《信仰與理性》)
42,「瓦哈比派」辨(《中國與周邊國家及「911」後的國際局勢》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43,新柏拉圖主義對明末清初漢文伊斯蘭教著作的影響(《東方哲學》 台灣養正堂文化出版2002年)
44,The System of Menhuan in China: An Influence of Sufism on Chinese Muslims, Ming Studies, USA, No.19, 1984
45,World Bibliography of Translations of the Meaning of the Holy Quran, Research Centre for Islamic History Art and Culture of Istanbul, Turkey, 1986
46,伊斯蘭教發展的基本模式,新疆社會科學2001年1期
47,伊斯蘭文化與西方,香港二十一世紀2002年2期
48,對當代國際政治中的伊斯蘭問題的認識,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1期
49,王岱輿著作的思想結構,回族研究2002年四期
50,國際政治中的「宗教因素」,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9期
51,馬啟西詩聯注釋(《馬啟西詩聯賞識》,中華書局2004年6月)
52,冷戰後的宗教發展與國際政治(《世界宗教問題大聚焦》,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民族與宗教研究中心,時事出版社,2003年1月)
53,伊斯蘭概述,(香港城市大學《九州學林》2003年秋季);又刊載於《印尼焦點》2003年4月
54,伊斯蘭文明與當代伊斯蘭問題(《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9月)
55,當前國際政治格局演變中的伊斯蘭問題,宗教與世界,國家宗教事務局·宗教研究中心,2004年11月
56,極端主義(《面向21世紀人文社會科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57,伊斯蘭教(《宗教研究指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58,伊斯蘭教在中國社會生活中的影響 約5千字,美中社會和文化,美中文化研究所(劍橋中國文化中心) 2006年12月
59,重視門宦制度中的教權問題研究 (《宗教與民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
60,中國伊斯蘭教教派歸屬的幾個問題,《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第1期 1, 伊斯蘭教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10月
2, 伊斯蘭教小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12月 1,中國周邊國家伊斯蘭教研究( 世界宗教研究所內部印製)1995年12月系中國社會科學院1993年重點研究課題
2,20世紀90年代國際政治中的伊斯蘭(世界宗教研究所內部印製) 2000年4月(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重點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九五」重點課題管理項目)
3,甘肅地區伊斯蘭教門宦制度與社會和諧關系研究(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內部印製)。2009年 1,伊斯蘭教十葉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6月(由本人主編,以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蘭教研究室名義出書)
2,伊斯蘭教文化面面觀,齊魯書社1991年10月(由本人主編,以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蘭教研究室名義出書)(獲院第一屆優秀成果獎)
❷ 鄭欣淼的學術研究
1.《最重要的是轉換思路——上海博物館的啟示》,《中國文物報》 2000年1月12日,《中國文化報》 2000年1月19日
2.《全社會參與:建立文物保護新體制的重要課題——從河南省的調查談起》,《中國文物報》 2000年2月16日
3.《建立全社會參與為重要內容的文物保護新體制》,《求是》 2000年第23期
4.《古代文化的獨特視角——我看清代宮廷包裝藝術展》,《人民日報》 2000年3月1日,《中國文物報》2000年3月19日
5.《盈耳笙歌期大雅》,《中華文學選刊》 2000年第6期
6.《文物與旅遊業關系初探》,《中國文物報》 2000年8月20日
7.《論文物資源在旅遊業中的特點及開發、保護問題》,《東南文化》 2001年第5期
8.《關於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立法工作的幾個問題》,《文物工作》 2001年第2期
9.《立法:保護民族文物與文化》, 《中國民族》 2001年第5期
10.《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鄭欣淼談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光明日報》 2001年3月21日
11.《保護世界遺產必須強化「公約」意識》,《中國文物報》 2001年11日2日,《中國世界遺產年鑒(2004)》中華書局2004年版
12.《西部文物保護要解決觀念問題》,載《穿越千年》國家文物局編學苑出版社2001年
13.《論加強新世紀文博信息化建設》,載《全球化下的中國博物館》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社編 文物出版社 2002年
14.《思古幽情——以色列的考古事業》,《文物天地》 2002年第10期
15.《小康社會中的文化建設》,《文藝報》 2002年11月3日
16.《故宮雖分兩地 國寶全民族所有——中國時報系總經理黃肇松與北京故宮院長鄭欣淼的對談》,《中國時報》(台灣) 2003年1月8日
17.《故宮的價值與故宮博物院的內涵》,《中國文物報》 2003年5月9日,《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3年第4期
18.《從「國寶」展看博物館的文化傳承——文化部副部長兼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先生訪談錄》,《書法》 2003年第5期
19.《保護文物 傳承文明——訪文化部副部長兼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人民日報》 2003年4月25日
20.《關於故宮與故宮博物院》, 2003年10月22日在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的講演,載《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200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1.《論「出師頌」的歷史背景》,《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3年第6期
22.《紫禁城與故宮學》, 2004年4月10日在紫禁城文化系列講座第10期的講演,載《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4年第5期
23.《鄭振鐸與故宮博物院》,《中國文物報》 2004年4月30日
24.《21世紀城市文化融合的三個問題》,第二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國際論壇的講演(法國·巴黎,2004年6月25日)
25.《母親的花兒與母體藝術的保護》,《人民日報》 2004年7月18日
26.《儒生本質 釋道情懷——饒宗頤教授〈布袋和尚〉及〈青城山水〉二畫賞析》,[香港]《文匯報》 2004年10月9日
27.《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中的法律問題初探》,載《省部級領導幹部依法行政專題研討班學員論文集》第三輯, 2004年10月
28.《關於故宮博物院徹底清理文物藏品的研究報告》,《文物工作》 2005年第1期
29.《故宮學述略》,《故宮學刊》2004年總第1輯
30.《北京故宮與台北故宮文物藏品比較》,《光明日報》 2005年1月14日
31.《攝影世界的人類視角》,《紫禁城》 2005年第1期,《中國攝影報》 2005年2月18日
32.《故宮學:從自發到自覺》,《人民日報》 2005年2月25日,《新華文摘》 2005年第17期,《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2005年6月14日
33.《厥功甚偉 其德永馨——紀念馬衡先生逝世50周年》,《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5年第2期,《新華文摘》 2005年第14期
34.《故宮在北京,故宮學在世界》,《中華讀書報》 2005年8月17日,《深圳特區報》 2005年8月22日
35.《故宮寶藏:80載學術研究與文化整理》,《光明日報》2005年8月30日
36.《故宮的研究要樹立開放的心態》,《中國文物報》 2005年10月5日
37.《當代文藝理論的反思與探索》,《人民日報》 2005年10月13日,《中國文化報》 2005年9月1日
38.《沈從文與故宮博物院(故宮學人二題)》,《故宮學刊》2005年總第2輯
39.《故宮八十年與中國現當代文化》,《文匯報》 2005年10月16日
40.《故宮博物院八十年》,《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5年第6期
41.《開放型思維與21世紀的故宮博物院》,《書畫經典》序
42.《清史研究與故宮學》,在故宮博物院80華誕紀念暨國際清史學術研討會上的講演
43.《論博物館的科學研究——以故宮博物院為例》,在南通博物苑成立100周年學術論壇上的講演
44.《故宮與故宮學》,2006年4月8日在北京大學的講演
45.《舊體詩:從復甦到復興》,《中國文化報》2006年6月22日
46.《永遠的故宮永遠的保護》,《故宮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3期
47.《魯迅的方向仍然是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文藝報》 2006年8月1日
48.《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中的傳統文化問題》,《中國文化報》2006年8月19日
49.《故宮對於我們的意義》,《解放日報》2006年9月18日
50.《以溫情與敬意厚待民族文化》,《解放日報》2006年9月22日,在《解放日報》第六屆「文化講壇」的講演
51.《魯迅是一種力量》,《解放日報》2006年10月20日
52.《故宮藏傳佛教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在「漢藏佛教美術研究:第三屆西藏考古與藝術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的講演
53.《故宮、故宮文化與故宮學》,2006年12月14日在「學藝兼修·漢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九十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演
❸ 急求任繼愈的《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經驗》全文
我的網路空間里有全文—內—容http://hi..com/hootse/blog/item/499f8feaa68861dad539c91e.html
❹ 2009年有什麼民生
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省結構性矛盾的影響,我市經濟發展遇到很大困難。 面對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幹部群眾,以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動力,把應對危機與調整結構,實現全市經濟社會的平穩健康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基地、特色文化名城、現代宜居城市、和諧太原和 「法治太原」建設,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全力擴內需、調結構、促增長、保民生,全市政治穩定、經濟健康、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改善,新太原建設邁出堅實的步伐。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陣痛不斷的一年,更是面對挑戰逆勢奮進、艱難創業的一年。我們編輯《太原2009發展備忘錄》,就是希望通過回顧這一年我市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的進展,讓大家明晰新太原建設的最新成就,從而增添建設新太原的信心。 展望來年,我們充滿希望。 旅遊經濟迅速升溫 ◆4月底 太原啟動旅遊「一卡通」惠民活動,對於更好地應對金融危機,拉動內需,擴大消費,促進就業,保障民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4月 我省赴台旅遊首發團起程。 ◆4月底 石太高鐵開通,縮短了石太兩地的距離,形成了太原、石家莊同城效應,這對於加快石太旅遊一體化進程,促進兩市之間友好往來和共同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市免費發放「農旅卡」8000套兌付金額25萬元。為我市鄉村旅遊注入了一個強大活力,意義深遠。 交通事業發展迅速 ◆4月1日 太原至北京的動車正式開通,三晉進入動車時代。 ◆編制地鐵線網規劃。我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范圍與太原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中提出的太原都市區范圍一致,研究范圍為太原市市域范圍,適當擴大至太原經濟圈。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及交通發展要求,確定規劃年限為2020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5月13日 市城市建設管理委員會和交通局舉行了交接儀式,將兩個單位的組織、人事、業務整體移交給交通局,我市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7月底 太原樞紐西南環等4條新建鐵路開工,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我市鐵路樞紐格局,縮短太原與西南、西北各省的時空距離,提升城市間的經濟發展互動效應,對我市經濟、文化、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城市規劃日趨合理 ◆3月 太原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出台。本次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太原城市性質為:山西省省會、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業基地、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 ◆10月20日 市政府召開第14次常務會,研究並原則通過《關於鍾鼓樓地區開發規劃方案及有關問題的匯報》、《關於理順龍城新區體制的報告》、《關於做好今冬供熱工作的報告》等。 ◆12月中旬 《太原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通過。大綱評價了上一輪規劃實施情況,分析了我市土地利用面臨的形勢,並就土地利用結構、土地利用總體布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區域土地利用調控、中心城區規劃控制、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等進行了規劃。 積極改善生態環境 ◆3月15日起 全市開展種植紀念林義務植樹活動,市民可自創形式種植紀念林。 ◆3月中旬 《加快解決城中村燃煤污染實施方案》獲市政府通過,年內六城區要拆除城中村小鍋爐7000台。 ◆6月初 市環保局啟動了 「百位市民看環保」活動,省城環保工程首次對外開放。 ◆7月 太原西山地區可持續發展論證會暨高端論壇開幕。圍繞工業城市轉型的實踐與探索、城市生態規劃建設、舊工業區改造等議題,結合西山地區實際,太原西山地區可持續發展論證會暨高端論壇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鄒德慈等10餘位專家將目光盯在太原西山1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縱論這一太原傳統工業區如何轉變發展模式,實現區域轉型發展和文化復興,為西山地區可持續發展尋求技術、政策等方面的支持。◆8月7日 我市召開創建國家園林城市領導組工作會議,就工作重點作了安排部署,為最後的「大考」做好准備。 ◆10月16日至17日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家組對太原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全面評估考核。經過幾年的努力,截至2008年底,我市園林綠地總面積達到了7057.73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4.65%,綠地率達到29.65%,人均公共綠地達到8.3平方米。 ◆10月中旬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家驗收組認為,根據國家有關標準的一般性要求和基本指標,太原市達到了國家園林城市標准。特別是太原各級領導的重視程度之高、魄力之大、城市變化之快、綠化投入之多、公園文化內涵之深、城市綠化美化亮點之多,給專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省城拆除城中村土小鍋爐7915台。據統計,7915台城中村土小鍋爐拆除後,預計可減少用煤35萬噸、煙塵排放6700噸、二氧化硫排放近3000噸,市區冬季燃煤污染控制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搭建經濟發展平台 ◆4月 國際鎂協2009年太原國際鎂業大會暨展覽會隆重開幕,此次大會旨在為全球鎂業參與者提供一個合作交流的機會,推動國際鎂業的可持續發展。 ◆9月初 世界新晉商匯聚「晉商之都」。新中國60華誕即將來臨之際,來自國內外的300餘名當代晉商精英聚首 「晉商之都」太原,以弘揚晉商誠信創新精神為主題,共同為推進興晉富民和構建新時代晉商的發展模式和通商平台而出謀劃策。 ◆9月中旬 我省首家政銀企合作創新型擔保公司掛牌成立。 ◆10月 我市中小企業參加第六屆中博會取得預期成果。我市代表團組織了10家中小企業進行參展,參展展品主要集中在機械裝備和高科技產品上,共有28類70餘種。現場簽約3個項目,項目總投資4.02億元,擬引進資金為2.08億余元。 ◆12月初 《太原市小額貸款公司管理辦法 (試行)》通過。 ◆12月2日 2009年市政府第18次常務會議召開,原則通過了 《太原市小額貸款公司管理辦法 (試行)》、 《關於太原市第一建築工程公司改制方案》、 《關於太原市 「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期評估及指標體系調整的報告》等。 特色文化名城建設 ◆2月1日 全市第23次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舉行。北京大學校長助理、經濟學院院長劉偉作了題為 《金融危機沖擊下的中國經濟增長》的講座。2009年我市共舉辦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9次。 ◆2月3日 第二批省級 「非遺」推薦項目名單公示,我市報送的 「二鬼摔跤」等13項入選。 ◆2月26日 由太原市文廣集團與上海文廣集團合作建設的太原·東方明珠湖濱廣場項目奠基開工。 ◆4月2日 我市紀念太原解放60周年系列活動拉開序幕。2009年,我市以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太原解放60周年為契機,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和良好社會風尚,組織開展了 「輝煌60年」主題教育等一系列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廣大市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明顯改善。 ◆4月5日 太原舞蹈團成立揭牌暨新編舞劇開排儀式舉行。 ◆4月7日 太原新晉商聯盟文化傳播集團掛牌成立。 ◆4月17日 太原日報報業集團掛牌成立。 ◆4月22日 我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家研討會舉行。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太原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史和25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歷史遺存豐富。按照國家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相關規范要求,太原市已達到了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條件,太原市政府應當積極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更好地保護和挖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傳承和展示歷史文脈,更好地踐行科學發展。 ◆4月 太原高新區創意產業集團組建成立。 ◆9月1日—7日 2009中國·太原晉商文化藝術周舉行。藝術周期間,舉辦了新晉商大會暨新產業博覽會、優秀舞台劇展演、民間文藝表演、中國老電影展映、動漫和文化創意展、 「晉商之路」文化展、晉商品牌文化發展高峰論壇、航拍太原攝影展、旅遊服務技能大賽、旅遊宣傳展示、新晉商形象塑造工程等21項。本屆藝術周進一步落實文化惠民舉措,豐富人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促進了省城文化市場的發展,榮獲第二屆節慶中華獎 「最佳文化傳承獎」。 ◆9月7日 我市為李麗珠等十大「孝老愛親模範」頒獎。 ◆9月12日 市委、市政府聯席會議舉行,會議研究並原則通過 《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 〈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9月21日 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 「五個一工程」 (2007-2009)評選結果揭曉,新編晉劇 《傅山進京》榜上有名。 ◆9月22日 晉陽古城遺址核心價值研討會開幕式舉行。 ◆9月28日—10月13日 「輝煌60年——— 山西省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成就展」在省展覽館舉行。展覽期間,共吸引了全省400餘家單位12萬多人次幹部群眾參觀。 ◆10月17日 第1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舉行頒獎儀式,由省委宣傳部、市委宣傳部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的大型文獻影片 《決戰太原》喜獲最佳紀錄片獎。 ◆11月7日 太原日報社率先在全省完成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任務並舉行總結大會。通過經營性資產的評估和剝離,完善經營性公司各種手續,太報集團真正在經營性公司的轉企改制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11月16日 太原龍城電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成立。 ◆12月13日 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在廈門落幕,我市民營劇團清徐嫦娥文化藝術團排演的新編晉劇 《龍興晉陽》榮獲優秀劇目獎,主演胡嫦娥榮獲優秀表演獎。 ◆12月26日 市文廣系統 「一台三公司」,即太原廣播電視台、太原市文廣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太原市歌舞雜技團有限責任公司、太原市話劇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授牌。我市按照中央和省規定的 「路線圖」、 「時間表」和 「任務書」,全面完成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各項任務。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4月9日 我市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點工作通過國家驗收專家組驗收,我市邁入全國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點城市行列。 ◆7月 我市成為首座 「全國數字城市示範市」。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徐德明向我市授予「全國數字城市示範市」的第一塊銘牌,並對「數字太原」給予了高度評價:「太原在數字城市建設方面為全國做出了表率,也將在『數字中國』建設方面起到極大推動作用。」
❺ 俞孔堅的作品有哪些
成就榮譽
2005年至今
2010 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頒發的景觀設計類唯一最高獎項——傑出設計獎 2007 世界青年建築師獎Ar Award Commended (The Architecture Review) 2007 世界濱水設計最高榮譽獎(Excellence on the Waterfront Top Honor Award) 2007 主持的綠蔭里的紅飄帶-秦皇島湯河公園,獲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頒發的設計榮譽獎 2006 主持的飄浮的花園-黃岩永寧公園,獲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頒發的設計榮譽獎 2005 主持的黃岩永寧公園,獲中國建設部頒發的「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2005 本人被國務院僑辦授予「首屆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傑出創業獎」 2005 主持的沈陽建築大學稻田校園,獲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頒發的設計榮譽獎 2005 主持的台州「反規劃」,獲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頒發的規劃榮譽獎 2005 本人被北京市人事局授予「第二屆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業獎」
2000年至2004年
2004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園,獲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金獎」 2004 主持的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廣場,獲國際青年建築師推薦獎(Ar+d Recommended) 2004 主持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獲第十屆首都規劃建築設計匯報展「城市環境優秀設計方案獎」 2004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園,獲得「中國現代優秀民族建築綜合金獎」 2003 本人被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聯合授予「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 2003 主持的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入選全球競賽僅有的三個優選方案之一 2003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園,獲「中國建築藝術獎--城市環境藝術優秀獎」 2003 主持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第八屆優秀工程勘察規劃 設計一等獎」 2002 主持的中山岐江公園,獲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頒發的設計榮譽獎(中國首次獲得此獎) 2002 主持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設計國際競賽,獲優秀獎 2001 主持的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項目,獲中國建設部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2000 主持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規劃國際競賽一等獎(中標) 2000 主持中關村豐台科技園規劃國際競賽一等獎(中標)
[編輯本段]著作成就
國內外發表論文250餘篇,專著14部,譯著多部,論題包括城市與區域規劃、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景觀生態、文化與感知方面的研究。
[編輯本段]專著目錄
2001年至今
2006, Kongjian Yu and Mary Paa, The Art of Survival, The Images Publishing Group, Victoria, Australia 2006俞孔堅,生存的藝術:定位當代景觀設計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 俞孔堅, 李迪華,劉海龍著「反規劃」途徑,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俞孔堅 劉向軍 李鴻,田_人民景觀敘事南北案例,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4, 俞孔堅 石穎 Mary Pua人民廣場:都江堰廣場案例,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4,俞孔堅 王建 黃國平,土呷,李偉,陀羅的世界——藏東鄉土景觀閱讀與城市設計案例,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俞孔堅 龐偉,《足下文化與野草之美----岐江公園案例》,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俞孔堅 李迪華,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俞孔堅 李迪華著,城市景觀之路—與市長們交流,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俞孔堅 Davorin Gazvoda 李迪華等著, 多解規劃---北京大環案例,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2,俞孔堅 編著,設計時代—國內著名藝術設計工作室創意報告:土人景觀,河北美術出版社, 2001,俞孔堅 等著,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從矽谷到中關村,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8年至2000年
*1998,2000,俞孔堅 著,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8,俞孔堅 著,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台灣,田園文化出版社。 *1998,2000,俞孔堅 著,理想景觀探源:風水與理想景觀的文化意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8,俞孔堅 著,生物與文化基於上的圖式――風水與理想景觀的深層意義,台灣,田園文化出版社。
[編輯本段]主要論文
2008年
2008, 俞孔堅,重建家園的精神孔堅,新建築,04:28-30 2008,俞孔堅,熊亮,李青,劉文晉,李迪華,震後農民居民安置研究——以四川卧龍特別行政區居民安置為例,新建築,04:76-79。 2008,俞孔堅,張蕾黃泛平原適應性「水城」景觀及其保護和建設途徑,水利學報,2008(6):688-696 2008,俞孔堅 李迪華 李偉,京杭大運河的完全價值觀,地理科學進展,2008(02): 2008,俞孔堅,一部淚水銹蝕的歷史:為《銹跡——尋訪中國工業遺產》序,發表在:《銹跡——尋訪中國工業遺產》,中國工人出版社 2008,俞孔堅, 波士頓中國城公園:記憶與展望,城市環境設計,1:58-63. 2008,俞孔堅 奚雪松 王思思, 基於生態基礎設施的城市風貌規劃——以山東省威海市為例,城市規劃,03:87-92 2008,俞孔堅,新唐人街——波士頓的中國城公園, 建築學報,(03):60-63
2007年
2007,俞孔堅,張蕾,基於生態基礎設施的禁建區及綠地系統——以山東菏澤為例,城市規劃,2007(12):89-92 2007,Kongjian Yu a; Mary G. Paa, China's cosmetic cities: Urban fever and superficiality, Landscape Research, Volume 32, Issue 2 April 2007, pages 255 – 272 2007,俞孔堅 凌世紅 方琬麗, 棕地生態恢復與再生——上海世博園核心景觀定位與設計方案, 建築學報, 2007(2):27-31. 2007,俞孔堅,朱強,李迪華中國大運河工業遺產廊道構建:設想及原理, 建設科技, No.11:28-31; No.13:39-41 2007,俞孔堅,田的藝術——白話景觀與新鄉土, 城市環境設計,2007(6):10-14 2007, 俞孔堅,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地理論與實踐. 風景園林,1:55-64. 2007俞孔堅 張蕾黃泛平原古城鎮洪澇經驗及其適應性景觀,城市規劃學刊,(05):85-91. 2007,俞孔堅,中國的自然保護工作亟待進行體制、規劃方法和保護理念上的全面革新,人與生物圈,(1):78-79 2007,俞孔堅 韓西麗 朱強, 解決城市生態環境問題的生態基礎設施途徑, 自然資源學報,2007,2(5): 808-816. 2007,俞孔堅 李迪華,可持續景觀,城市環境設計,1:7-12。 2007,俞孔堅,陳晨, 牛靜,最少干預——綠林中的紅飄帶 :秦皇島湯河濱河公園設計,城市環境設計,1:19-27。 2007,俞孔堅,石春 尤文元,非常地方的尋常景觀——中共中央黨校東區景觀設計,城市環境設計,1:47-53。 2007,俞孔堅,關於生存的藝術,城市環境設計,1:60-63。 2007,俞孔堅,國際性與民族身份:中國當代景觀與城市設計實踐,建築與文化,1:12-15。 2007,俞孔堅 李迪華 韓西麗,「反規劃」之台州案例,建築與文化,1:20-23。 2007,俞孔堅 凌世紅 馬特,蔓延———上海世博園中心綠地 設計與工業遺產利用,建築與文化,1:24-26。 2007,俞孔堅,李迪華 韓西麗 裴丹,網路化和拼貼:拯救鄉土村落生命之馬崗案例,城市環境設:02:26-33
2006年
2006, 俞孔堅 李迪華 韓西麗 欒博,新農村建設規劃與城市擴張的景觀安全格局途徑:崗案例, 城市規劃學刊,5:38-45. 2006,Kongjian Yu, Positioning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a, Topos,56:91-98 2006, 俞孔堅,倫理學視野中的新農村建設:「新桃源」的陷阱和出路,科學對社會的影響,3:26-31。 2006, 俞孔堅, 高懸在城市上空的明鏡——再讀《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北京規劃建設,3:97-98。 2006,俞孔堅,新農村建設宜先做「反規劃」,北京規劃建設,3:189-191。 2006,俞孔堅,20世紀中國景觀設計學科大視野,全國高等學校景觀學(暫)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籌),2005國際景觀教育大會學術委員會,景觀教育的發展與此同時創新---2005國際景觀教育大會論文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pp.38-42. 2006,俞孔堅,為中國而設計新景觀,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環境藝術設計委員會,魯迅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 編:為中國而設計:第二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論文集。Pp.237-238 2006,周年興 ,俞孔堅 ,黃震方,綠道及其研究進展,生態學報,Vol. 26 ,No. 9:3108-3116. 2006,俞孔堅,生存的藝術:定位當代景觀設計學,建築學報,39-43. 2006, 俞孔堅, 方琬麗, 中國工業遺產初探, 建築學報,8:12-15。 2006, 俞孔堅,關於防止新農村建設可能帶來的破壞、鄉土文化景觀保護和工業遺產保護的三個建議, 中國園林,8:08-12。 2006,俞孔堅 關於中國工業遺產保護的建議,景觀設計, 4:70-71. 2006,俞孔堅 劉向軍 張蕾 賈軍,中國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實踐, 景觀設計4:72-76 2006, 俞孔堅 石春 文航艦 取樣天津:橋園設計方案, 建築學報,5:80-81 2006,俞孔堅 金園園 轟偉 任冬麗平山漾——一個新都市公園——上海市寶山區綠龍公園設計方案,建築學報, 5:78-79 2006,俞孔堅 張靜 劉向軍, 與大海相呼吸——秦皇島濱海植物園和鳥類博物館設計, 建築學報,5:82-83 2006, 俞孔堅 賈軍 石春 王浩, V-通道:北京燕山煤氣用具廠舊址公園設計,建築學報,5:84-85. 2006,俞孔堅, 走向新景觀,建築學報,2006,5:73 2006,俞孔堅,綠色景觀:景觀的生態化設計,第二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特報告,建設科技, 7:28-31。 2006,周年興, 俞孔堅, 黃震方,關注遺產保護的新動向: 文化景觀, 5:61- 05 2006, Kongjian Yu, Dihua Li and Nuyu Li, 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76: 223-239
2005年
2005,俞孔堅,李迪華,劉海龍,程進,基於生態基礎設施的城市空間發展格局,城市規劃, 9:76-80, 2005,俞孔堅,城市景觀之路——通向生態與人文理想,國家圖書館, 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北京圖書館出版社,p271-313 2005,俞孔堅 王志芳 黃國平,論鄉土景觀及其對現代景觀設計的意義,華中建築,04:123-126 2005,俞孔堅 李迪華 韓西麗,論「反規劃」,城市規劃, 09:64-69。 2005,朱強 俞孔堅 李迪華,生態學報,景觀規劃中的生態廊道寬度,2005(vol.25 no.9):2407-2412 2005, 俞孔堅,張蕾,周菁,新蘇州園林:運河工業文化景觀廊道——蘇州運河(寶帶橋至覓渡橋段)兩岸景觀規劃案例,城市水景觀建設和水環境治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揚州,2005.5.3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2005,俞孔堅,劉玉傑,劉東雲,河流再生設計——浙江黃岩永寧公園生態設計,中國園林,5:1-7。 2005,俞孔堅 韓毅,韓曉曄,將稻香溶入書聲——沈陽建築大學校園環境設計,中國園林,5:12-16。 2005,俞孔堅,黃剛,李迪華,劉海龍,景觀網路的構建與組織——石花洞風景名勝區景觀生態規劃探討,城市規劃學刊,3:76-81。 2005,俞孔堅,李偉,李迪華,李春波,黃剛,劉海龍, 2005, 快速城市化地區遺產廊道適宜性分析方法探討 ——以台州市為例, 地理研究, 1:69-76
2004年
2004, Kongjian YU , Patricia Ruan, De astillero a parque. Habitar, Septiembre: 24-27. 2004,Kongjian YU, Birgit Linder, Ein eigener Stil. Garten+Landschaft, Dezember:20-22. 2004,Kongjian YU,Turenscape, Fishimouth-inspired Landscaping, Dujiangyan City, China. Architectural Review, December:98. 2004,俞孔堅,世界遺產概念挑戰中國,中國園林,11:68-70. 2004,俞孔堅 李迪華,景觀生態規劃發展歷程——紀念麥克哈格先生逝世兩周年。俞孔堅 李迪華主編,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pp70-92,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4,俞孔堅, 尋常景觀的詩意,中國園林, 12:25-28 2004,俞孔堅 李鴻 李斌 龐偉,「福田」——試驗田演繹——論深圳市中心區中心廣場及南中軸景觀工程設計,城市規劃,09:93-96. 2004,俞孔堅,論當代中國設計創新的大視野, 上海美術 03:6-11 2004, 俞孔堅 李迪華,城鄉生態基礎設施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建設事業技術政策綱要,115-124 2004, 俞孔堅 萬鈞 石穎,尋回廣場的人性與公民性:成都都江堰廣場案例,新建築4:25-28. 2004,俞孔堅 李偉,續唱新文化運動之歌:白話的城市與白話的景觀,建築學報,08, 5-8 2004, 俞孔堅,以城市美化的名義:當代中國城市「暴發戶文」化現象剖析,世界文化的東亞視角:中國哈佛-燕京學者2003北京年會暨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171-185。 2004,俞孔堅,還土地和景觀以完整的意義:再論「景觀設計學」之於「風景園林」, 中國園林,07:P37-40 2004,俞孔堅,李迪華.城市河道及濱水地帶的「整治」與「美化」.現代城市研究.2003(5):29-32. 2004, 俞孔堅,李偉,以新文化運動的名義:呼喚白話的景觀與白話的城市,為中國而設計,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環境藝術設計委員會,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編,12-18. 2004, 俞孔堅 李迪華,《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導讀, 中國園林,5:7-14 2004,俞孔堅 張蕾 劉玉傑,城市濱水區多目標景觀設計途徑探索 ——浙江省慈溪市三灶江濱河景觀設計,中國園林 5:28-32 2004,俞孔堅 李迪華 李 偉,論大運河區域生態基礎設施戰略和實施途徑,地理科學進展,1:1-12 2004,俞孔堅,土地的設計:景觀的科學與藝術,規劃師,2:13-17。 2004,俞孔堅 周年興 李迪華,不確定目標的多解規劃研究 ——以北京大環文化產業園的預景規劃為例,城市規劃,03:57-61 2004, 俞孔堅等(土人),中國建築裝飾裝修,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及中心區景觀設計A04方案,2004,02:136-143 2004,俞孔堅 劉向軍,走出傳統禁錮的土地藝術:田,中國園林,02:13-16。
2003年
2003,俞孔堅,論景觀,中國建築裝飾裝修,12 2003,俞孔堅,善待圓明園遺址——在《圓明園遺址公園恢復規劃》座談會上的發言,北京規劃建設,增刊: 53-55 2003,俞孔堅,論建築與景觀的特色,楊永生,《建築百家言續編——青年建築師的聲音》P112-114 。 2003,俞孔堅 建築創作,以土地的名義:對景觀設計的理解,建築創作,(7):18-29。 2003,俞孔堅 石穎 郭選昌,設計源於解讀地域、歷史和生活——都江堰水文化廣場,建築學報,9:46-49。 2003,俞孔堅 石穎 吳利英,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東段)國際競賽獲獎方案介紹,中國園林,11:14-16。 2003,俞孔堅 李向華,博雅西園景觀設計,中國建築裝飾裝修,11:74-77。 2003,都江堰廣場,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研究所,景觀設計,2003年亞太區景觀建築設計論壇特輯,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P。1-6。 2003,俞孔堅,論建築與景觀的特色, 楊永生主編,建築百家言續編——青年建築師的聲音,P.112-P.114。 2003,俞孔堅,凌世紅,李向華,劉亦忻等,從區域到場所:景觀設計實踐的幾個案例,建築創作,2003(7):70-79。 2003,俞孔堅,土地的設計:景觀的科學與藝術,《北大講座》第三輯
2002年
2002,Yu, Kongjian, 5th International Eco-city Conference,Key Note speak.shengzhen. 2002,俞孔堅 李健宏,一個小庭院的設計-北京西窪高爾夫會所, 中國園林 2002, 俞孔堅,難忘的禁林——87年首屆城市規劃青年論文競賽回顧,城市規劃 2002,俞孔堅 龐偉,理解設計:中山岐江公園工業舊址再利用,建築學報, (08):47-53 2002,俞孔堅 劉玉傑 張蕾,與自然、城市及歷史的對話--沈陽市北塔公園規劃設計, 中國園林。 2002,俞孔堅 李迪華,論反規劃與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杭州城市綠色論壇論文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55-68。 2002, 俞孔堅,王建,張晉豐,曼陀羅的世界:西藏昌都昌慶街設計與建設,建築學報,3:41-45. 2002, 俞孔堅,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呼喚人性場所, 城市環境藝術,中國建築學會主編,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PP. 4-6. 2002,銹跡封存的記憶----中山歧江公園,城市環境藝術,中國建築學會主編,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PP. 57-59. 2002, 俞孔堅,胡海波,李健宏,水位多變情況下的親水生態護岸設計--中山岐江公園案例,中國園林,1:33-36. 2002, 俞孔堅,景觀的含義,時代建築,1:14-17。 2002,土人,哭泣的母親河,時代建築,1:33。
2001年
2001,俞孔堅 李迪華,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概念與原理,中國園林,6:03-10. 2001,俞孔堅 李迪華 潮洛蒙,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十大景觀戰略,規劃師,6:9-13. 2001,俞孔堅,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十大景觀戰略,在全國人居環境發展研討會上的報告(2001。10。25,北京)和21世紀綠色城市論壇上的報告(2001.11.9廈門) 2001,範文傑,俞孔堅,李迪華,2001,江南渠網景觀的格局分析與生態規劃—以江蘇省揚中市為例。周光召主編,新世紀、新機遇、新挑戰:知識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國科協2001年學術年會:668。 2001,俞孔堅,張東 等, 生命細胞、景觀格局與創新網路---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規劃。建築學報,1037-40。 2001, 俞孔堅 王建 張晉豐,西藏昌都中路設計與建設,中國人居環境發展研討會主導報告,中國人居環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建設部,pp6-13。 2001,俞孔堅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中山歧江公園設計,新建築,2001(5):17-20 2001,俞孔堅 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呼喚人性場所,城市公共環境論壇主導報告, 2001.7.19-21,成都 2001,俞孔堅, 曼馱羅的世界:西藏昌都中路設計,國際建築中心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Building Centers)2001年大會主導報告, 國際建築中心聯盟2001年大會組委會,國際建築中心聯盟2001年大會論文集,47-51。 2001,俞孔堅 李迪華,特大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安全格局,新世紀中--歐大城市發展學術討論會主導報告, 新世紀中--歐大城市發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87-90。 2001, 俞孔堅,城市規劃建設慎蹈百年覆轍:從國際城市美化運動看當今中國之城市化妝,首屆世界規劃教育院校大會主導發言, 2001-7-13,,上海。規劃師, 2001,9。 2001,俞孔堅,黃國平,高科技園區的發展戰略與生態規劃:廣東省南海信息產業園案例,城市發展研究,3:58-64 2001,俞孔堅,張東 等, 生命細胞、景觀格局與創新網路---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規劃。城市規劃,5:76-80。 2001,俞孔堅,警惕:暴發戶與小農意識下的城市美化運動及其危害,中國建設報,4月16日。 2001,俞孔堅,一個不散的幽靈:暴發戶與小農意識下的城市化妝運動,雕塑,1:1-19。 2001,俞孔堅 李迪華 孟亞凡,濕地及其在高科技園區中營造,中國園林,2:26-28 2001,俞孔堅 張東 李向華等生命的細胞與可持續的創新網路----《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修建性詳細規劃》實施方案,北京規劃建設,2001,2:17-19 2001,俞孔堅,咸陽中華廣場釋注, 規劃師,3:107 2001,俞孔堅 李迪華 段鐵武, 敏感地段的景觀安全格局設計及地理信息系統應用——以北京香山滑雪場為例,中國園林,1:11-16。 2001, 俞孔堅,警惕暴發戶與小農意識下的城市美化運動及其對可持續城市的危害.中國可持續發展, 香港新聞出版社,德中傳統文化研究會, 1:19-26
2000年
2000, 俞孔堅,張東, 一個創新的網路,生命綠樹之果中關村軟體園規劃方案.北京規劃建設,5:17-19. 2000, 俞孔堅,李健宏,張東, 從場地特徵中尋找生態與文化主題---深圳寶安上合公園規劃, 規劃師,16(5):32-34. 2000,俞孔堅,為創新過程而設計----中關村西區規劃方案,建築學報 10:49-52。 2000,俞孔堅,從田園到高科技園園的涵義(之二),中國園林,8:37-41 2000,俞孔堅,從田園到高科技園園的涵義(之一),中國園林,4:46-51 2000 ,俞孔堅,吉慶萍, 國際城市美化運動之於中國的教訓(上),中國園林,1:27-33. 2000, 俞孔堅,吉慶萍, 國際城市美化運動之於中國的教訓(下),中國園林,2:32-35 2000, 李迪華,俞孔堅,城市形象與城市特色的靈魂------ 一份來自三峽移民新城規劃建設調查的啟示, 中國園林,2:26-28. 2000,俞孔堅,追求場所性:景觀設計的幾個途徑及比較研究,建築學報 2:45-48。 2000, 俞孔堅,高技術中心設計的場所性---- 以中關村西區規劃方案為例.城市規劃,5:55-57。
[編輯本段]主持項目
1997年回國創辦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和北京土人景觀規劃設計研究院,主持和參與了百餘項較大的國際國內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項目,多次獲得國內外設計大獎。其中,最著名的有廣東中山岐江公園、浙江台州黃岩永寧公園、秦皇島湯河公園、沈陽建築大學稻田校園、台州「反規劃」、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都江堰水文化廣場、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等。
❻ 王曉秋的個人簡介
王曉秋,江蘇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在中國近代史和中日關系史研究方面有較高學術水平和成就,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一定影響,並曾在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等處作講座。
❼ 北京時代華語國際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時代華語簡介:
1、北京時代華語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4500萬元,總部設立在北京,全國都有分支機構,並在美國設有出版分支機構; 主要從事圖書策劃與總發行業務。
2、時代華語在美國紐約成立了一家子公司:CN Times. 旨在建立中美圖書文化交流,已簽約100多種圖書,將帶領企業和民營圖書行業走出國門。
3、時代華語擁有多家子公司,將按照集團公司運作模式,其中一家子公司是與長江文藝出版社合資的企業,實力相當雄厚。
4、時代華語主要從事圖書策劃與總發行業務,目前涉獵8大方向的圖書產品,年出產圖書數量800多品種,銷售碼洋過億,實力雄厚,在民營出版行業中排列前三,策劃了《大國崛起》、《做最好的黨員》、《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公司的力量》、《中國夢》、《道路自信:中國為什麼能》、《紅輪》、《本色》、《貨幣戰爭5》、《羅輯思維》等一系列兩個效益俱佳的暢銷圖書,多種圖書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表揚和推薦,成為一家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民營領軍策劃企業。
5、時代華語已形成了時政、經管、文學、傳記、社科等幾個版塊的產品線,各產品線均形成了一定規模,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優勢非常明顯,在業內具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6、時代華語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分銷體系,擁有新華書店、網路書店、民營時政、民營社科、機場、商超、郵政等多條銷售渠道,共500餘家批發商,輻射全國各地3,000餘個銷售網點。
7、時代華語關注員工發展,發展穩定,有較好的員工晉升體系,通過努力獲得晉升的員工佔10%,在職兩年以上的員工佔半數。
8、我們的薪酬體系偏重員工潛力提升和發展,鼓勵績效和提成收入,增強員工工作積極性。
9、時代華語運營規范,正處於上市的規劃和流程中,因此勞動關系嚴格按照勞動法規定,入職即簽署勞動合同並繳納社保五險和公積金。
10、時代華語關注員工福利,除國家規定的五險一金,還有定期為員工舉行生日會,每年一次出行,定期體檢,節假日禮金禮品,午餐補助,入職半年以上可申請辦理工作居住證。
11、我們能為優秀人才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並縮短面試流程和周期(1-2次),以降低應聘人員的出行成本。
12、時代華語視人才為企業最大的財富、以實現員工價值最大化為己任、以促進員工與企業的共同成長為目標,為員工創造廣闊的施展平台和發展空間,公司正以其超前的經營理念、創新的營銷意識和獨特的企業文化期待有識之士加盟。
如需了解更多公司介紹,請登錄公司網址:www.chinamediatime.com進行查閱
法定代表人:朱大平
成立日期:2008-02-29
注冊資本:42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北京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1101066723546535
經營狀態:開業
所屬行業:批發和零售業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英文名:Beijing Mediatime Books CO.,LTD
人員規模: 100-499人
企業地址:北京市豐台區科技園富豐路4號工商聯科技大廈03B01、02、03、04房間
經營范圍: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多媒體製作;信息咨詢;企業形象策劃;技術開發;技術服務(不含中介);聲樂技術培訓;銷售電氣設備、文化體育用品、辦公用品;電腦圖書設計;圖書選題、策劃;版權轉讓與代理服務;著作權代理服務;版權貿易;貨物進出口;代理進出口;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影視策劃;圖書、報紙、期刊及電子出版物總發行(出版物經營許可證有效期至2018年11月06日);圖書、報紙、期刊、電子出版物、音像製品批發、零售、網上銷售(出版物經營許可證有效期至2022年04月30日);廣播電視節目製作。(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❽ 什麼樣的閱讀才是「大閱讀」
曹保印 無論在什麼樣的國家,一國政府之部級領導幹部,都是社會高階層。作為現代政治制度的必然產物,這個高階層群體人文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廣大民眾的命運,因為他們的決策與行為後果,是由廣大民眾直接承受的。所以,提升這個群體的人文素養,無疑是極為重要的事,它既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又具有深遠的歷史價值。顯然,這就需要使他們對歷史文化,有深度與廣度兼具的認知。 要達到這個目的,一個便捷的路徑就是閱讀。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閱讀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也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發育史。不過,所謂「閱讀」,並不一定就是開卷,還可以是開課——聽講座。聽一場高質量、高水平、高純度的專題講座,其收獲不但絕對不會少於閱讀一本專業圖書,而且更為形象,更為生動,更為活潑。要知道,與書面語的表達相比,口語化表達永遠是最通俗易懂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聽講座」實際上可以定義為「大閱讀」。這也正是「大閱讀」的一個重要方面——形式之大,收獲之大,雅俗共賞之大。值得肯定的是,在將「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的諸多講座內容,整理成同名叢書時,整理者有意保留了講座時的口語表達,使閱讀變得像現場聽講座一樣輕松愉悅。 更重要的是,這種「大閱讀」是活的閱讀,不是死的閱讀。因為聽講座可以和講者、其他聽者互動,碰撞出更多靈性的火花,從而引燃起思想之爐。我們常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到的「一席話」,為什麼會比讀來的「十年書」,還要更有收獲?原因之一就在於,這「一席話」是高質量、高水平、高純度的,並且出自「君」之口——「君」者,「君子」也,德才兼備之士。 不必懷疑,由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就是高質量、高水平、高純度的講座,不但講者全部是國內頂級的專家學者,聽者顧名思義也都是頂級的政府領導幹部,他們之間的傾聽、交流與互動,必然會碰撞出很多極具價值的靈性火花。這也正是許多部級領導幹部願意放棄休息日,甚至風雨無阻,長年堅持認真聽講座的根本原因。 以葛劍雄為例。在2010年全國兩會上,身為全國政協常委的他,如是直言:教育部的學術反腐不是「零容忍」,而是「零作為」。可以想見,在講座中,即便面對眾多部級領導幹部,葛劍雄也一樣會率真而言,講出真學問,講出真性情,講出真問題。 在《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叢書的「資政卷」里,談到明朝的倭寇問題時,葛劍雄同樣如是直言:「明朝有倭寇,以前都稱倭寇為日本人對中國的侵略。其實,『倭寇』主要是福建以及沿海的走私商人或海盜,他們僱傭一些日本人打仗,地方官打不過他們,就報告朝廷,我們不是打不過,因為都是日本人,很厲害,所以就稱為倭寇。倭寇主體是中國人,首領是王直(一作汪直),是徽商……鄭成功的母親——鄭芝龍太太就是日本人,鄭成功是中日混血兒。現在日本還有她的碑和墓。」(葛劍雄:《中國疆域的變遷》) 這種在部級領導幹部面前,不避民族情緒,不避意識形態,敢為歷史翻案的膽識與見識,在《中國疆域的變遷》一文,也就是同題講座中,處處可見,令人眼界大開,思路大開。顯然,這種膽識與見識,非大學者不能有,非大氣度不能有,非大氣場不能有。這也正是「大閱讀」的另一面——大學者、大氣度、大氣場。顯然,要想達到這樣的大氣場,僅講者一人之膽識與見識並不夠,還要有眾聽者海納百川的大胸懷、大眼光。這是成就「大閱讀」之大的重要基礎。 既然是「資政卷」,而且講座的本來目的,也就是為了資政,所以,對外積極開放的精神、「拿來主義」的態度,在講座(叢書)中體現得十分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講,「大閱讀」之大的第三個方面,就是大視野、大國家——發達國家、大思維——以小見大的思維。以大見大易,以小見大難,因其難而成就其大。這實際上將雅俗共賞的「大閱讀」提升了一個高度,不僅僅是語言上的雅俗共賞,更是表達形式上的雅俗共賞。顯然,無論聽者還是讀者,都會非常受益。 比如,周志忍教授在講發達國家政府績效管理時,舉了這樣一個生動形象的例子:「美國交通部的目標之一是『降低市內交通事故率』,每年都要統計、核實、分析。有一年發現交通事故里小學生事故上升,調查分析後認定,兒童夾克服系帶是一個重要因素:系帶對大人沒有問題,小孩系不好一短一長拖著,上下校車或公交車時勾了、夾了,結果把小孩摔倒弄傷。原因搞清楚了就要變,但交通部沒有管理夾克設計的權力。於是美國交通部寫了一份報告,找到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兩家協商探討,由後者出台一個夾克服設計標准,解決了這個問題。」 接下來,他尖銳地指出:「跨部門合作有效,是不是美國人覺悟高、責任心強?不是這樣。關鍵是有一套機制來保證。在這個案例里有兩個最基本的機制:結果導向和民主監督。」「這個例子中不是主管官員覺悟高,而是目標責任使然,是結果導向的責任機制在起作用。對消費品安全委員會來講,交通部已經給你寫報告,認定系帶是造成事故的一個原因,要求你採取措施,如果你拖拉,那你就得給老百姓個交代,給國會個交代。所以誰也不敢不動。」(周志忍:《發達國家政府績效管理》)隨後,他又對比中國的制度設計,指出問題所在。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這套叢書在「大閱讀」這個概念上,其實還可以做得更好,從而實現更大突破,那就是除了講者的講稿,還應收錄講者與聽者、聽者與聽者溝通、交流時的問與答,哪怕問只是一個字,答也只是一個字。 理由如下: 一、問與答本身,是講座這種「大閱讀」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問與答所傳遞的豐富信息,在某種意義上比講座內容本身更有價值。
❾ 田余慶的個人論著
《太平天國史料》,神州國光社,開明書店,1950年(與金毓黻合編)
《中國史綱要》秦漢魏晉南北朝史部分
《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1年第2版,1996年第三版,2005年第四版,2012年5月第五版。
《秦漢魏晉史探微》,中華書局,1993年11月。
《秦漢魏晉史探微(重訂本)》(中華學術精品),中華書局,2004年2月新1版,2006年1月第2次印刷。
《拓跋史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3月;修訂本2011年1月。
《當代名家學術思想文庫·田余慶卷》,萬卷出版公司,2011年1月。
《秦漢魏晉史探微(重訂本)》,中華書局,2011年6月第3版第4次印刷。
(附)資料編輯: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神州國光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全書八冊,負責編輯一、二冊) 睹書傷逝:紀念逯耀東先生,《書城》2008年第11期。又見逯耀東《抑鬱與超越:司馬遷與漢武帝時代》卷首(三聯書店,2008)
中國古代史上的國家統一問題,《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
關於拓跋猗盧殘碑及題記二則——兼釋殘碑出土地點之疑,《中華文史論叢》2008年第1輯
彭城劉氏與佛學成實論的傳播,《秦漢魏晉史探微(重訂本)》(中華書局,2004)
關於「猗盧之碑」殘石拓片,《拓跋史探》(三聯書店,2003)
文獻所見代北東部若干拓跋史跡的探討,《燕京學報》新十三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代歌、代紀與北魏國史,《歷史研究》2001年第1期
代北地區拓跋與烏桓的共生關系——《魏書·序紀》有關史實解析,《中國史研究》2000
關於子貴母死制度研究的構思問題,《學林春秋》二編上卷(朝華出版社,1999)
北魏後宮子貴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變,《國學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獨孤部落離散問題——北魏離散部落個案考察之二,《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賀蘭部落離散問題——北魏離散部落個案考察之一,《歷史研究》1997年第2期
南北對立時期的彭城叢亭里劉氏,《湯用彤先生誕辰百周年紀念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與滕昭宗合著
東三郡與蜀魏歷史,《國學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蜀史四題——蜀國新舊糾葛的歷史追溯,《文史》第三十五輯(1992)
孫吳建國的道路,《歷史研究》1992年第1期
暨艷案及相關問題,《中國文化》第四期(香港,1991)
隆中對再認識,《歷史研究》1989年第5期
說張楚,《歷史研究》1989年第2期
北府兵始末,《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又載《地域社會在六朝政治文化史上所起的作用》(谷川道雄主編,日本玄文社,1989)
消除「代溝」,共同前進——《文史哲》筆談,《文史哲》1987年第1期
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四川社科院出版社,1986)
古運河開發中所見的一個問題,《運河訪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論輪台詔,《歷史研究》1985年第1期
漢魏之際的青徐豪霸,《歷史研究》1983年第3期
秦漢魏晉南北朝人身依附關系的發展,《中國史研究》1983年第3期
諸葛亮《與兄瑾論白帝兵書》辨誤,《文史》第十四輯(1982)
李嚴興廢與諸葛用人,《中華學術論文集》(中華書局,1981)
曹袁斗爭與世家大族,《歷史研究》1974年第1期
關於曹操的幾個問題,《光明日報》1959年4月9日,又1960年三聯書店出版《曹操論集》
❿ 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
我的網路空間里有全文—回—答http://hi..com/hootse/blog/item/499f8feaa68861dad539c9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