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自貢的歷史文化

自貢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19 16:38:34

㈠ 自貢 鹽 歷史

追溯到東漢章帝時期,自貢便有了井鹽的開采生產歷史。

自貢的第一次騰飛,受惠於清咸同時期的「川鹽濟楚」。

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淮鹽至湖南、湖北的水運道路被阻斷,這不僅使清政府在楚岸的大量鹽稅化為烏有,而且千百萬人民「淡食甚苦」。清政府被逼無奈,允許「川鹽濟楚」。樊籬一經撤除,自貢生產的井鹽如出閘的洪水飛瀉兩湖,遠銷湘、鄂、滇、黔等省150餘州縣。

按道光三十年(1850年)核定章程,水引一張計捆巴鹽8千斤,花鹽1萬斤,每月入楚川鹽九百引,按巴鹽、花鹽各半計算,即為800萬斤左右,年銷量在1億斤左右。

到同治二年(1863年),湖北全境皆食川鹽,湖南省之岳州、常德、灃州等府州屬地,直至省城都是川鹽銷地。同治八年、九年(1869年、1870年),川鹽在湖北省年銷量已經超過1.2億斤。川鹽大量銷售,基本解決了湖廣人民淡食之憂。

自貢於1939年9月在分屬富順縣和榮縣的兩個鹽場基礎上直接建市,沿海鹽區相繼淪陷,為保證食鹽的軍需民用,國民政府決定再次「川鹽濟楚」。

(1)自貢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燊海井鑿成於1835年,深1001.42米,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1000米深井。至今仍保留著19世紀初的布局和風貌,是一處典型的清代井鹽生產現場。

其主要生產天然氣和黑鹵物質,原日產天然氣8500立方米和黑鹵14立方米,現日產天然氣只有1000多立方米。燊海井是中國古代鑽井工藝成熟的標志,是世界科技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1988年1月,國務院還將其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㈡ 自貢的歷史

南國燈城——自貢 1986年,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自貢稱謂沿於自流井和貢版井兩地名權的合稱。1939年9月,當時的中央政府以「自貢」為正式地名設市,這一名稱和建制一直相沿至今。

自貢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全市有國家、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十多處。有陳列井鹽生產技術發展史的鹽業歷史博物館,有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桑海井,有世界奇觀的恐龍群窟,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館,有名揚天下的自貢燈會和彩燈博物館,有佛教文化榮縣大佛,有儒文化的建築富順文廟等。

㈢ 自貢的歷史文化,寫作文用,最好還有範文

貢,位於"天府之國"──四川省的南部,是"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獨具風韻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以其特有的風彩和格韻,卓立於中國城市之林。既有千載鹽都的盛譽,又有恐龍之鄉的稱謂,亦有南國燈城的美名,1986 年,自貢市由國務院頒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後又相繼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對外開放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
自貢以盛產井鹽聞名,素有"鹽都"之稱,其悠久的采鹵制鹽史,可上溯到近兩千年前的東漢章帝時期(公元76--88年)。北周武帝時(公元561 年--578 年),因富世鹽井而置富世縣,因大公井而置公井鎮。至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因鎮置榮州,改鎮為公井縣。清咸豐三年(1853 年),大平天國攻佔南京,淮鹽受阻。 川鹽濟楚,得以運銷兩湖淮鹽引岸市場。1973 年抗戰軍興,海鹽停滯,川鹽崛起,再度濟楚,有設市之需。 1939年9 月1 日始將川鹽史上稱為富榮鹽場的東西兩場--自流井和貢井從富順、榮縣劃出合並而建立省轄的自貢市。 自貢因鹽設鎮、設縣直至因鹽設市之路,是一條典型的資源開發型的城市發展道路。在我國古代科技史、經濟史和城市發展史上自貢都佔有重要地位。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東北郊約11公里的大山鋪鎮旁,是一個盛產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中侏羅世恐龍及其它嵴椎動物化石的遺址,是我國最重要的恐龍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該遺址最早於1972年發現,1977 年首次發掘,獲得一具較完整的晰腳類恐龍骨架,1979 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1979--1984 年間先後組織三次大規模的清理和發掘,在約2800平方米范圍內獲得恐龍及其它嵴椎動物200多個個體的上萬件化石骨骼標本,從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龍魚類、兩棲類、龜鱉類、鱷類、翼龍類、似哺乳爬行類等18個屬21 個種。估計整個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圍約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 萬塊以上, 被譽為"恐龍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該遺址上修建有我國第一座大型的恐龍遺址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門類齊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點。作為一處罕見的自然歷史遺產,它所產出的化石不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遊觀光價值,而且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侏羅紀早-中期恐龍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對研究恐龍及其相關古動物的系統演化、生理特徵、生活環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學價值。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內(江)--樂(山)公路旁,分別與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鐵路連通的內(江)--宜(賓)高速公路和內(江)--昆(明)鐵路也經過此地,並分別設有出口和火車站。該地距成都202 公里, 距重慶204 公里,交通便利。
金花桫欏自然保護區
金花桫欏自然保護區位於自貢市榮縣金花鄉。桫欏為一古稀植物,屬真藏綱中的薄囊亞綱桫欏科中的一種,因其為木本,所以又叫樹蕨。與恐龍同期生長,並為恐龍主要食料之一。現存的桫欏,是未遭第四紀冰川破壞而保存下來的古老孑遺,人稱"植物活化石"。被列為我國一級保護的8種珍稀植物之一。金花桫欏自然保護區目前生長著15700 多株而又成片的桫欏群,具有較強的觀賞性,是與恐龍化石配套的自貢極珍貴的旅遊資源。加上這一地區峰巒迭翠,蕨類密布,清新質朴的原始風情,數百畝的森林資源,以及周圍的瀑布、鍾乳石、石人峰、一線天、九橋十八洞等奇觀異景和座落其間的水庫,山環水貌,碧波盪漾,現已成為旅遊的好去處。

㈣ 自貢過去的老歷史



自貢從古代到現代,出過的著名人物:


熊過(明朝"西蜀四大家"和"嘉靖八才子"之一)

劉光第(近現代有變法維新「六君子」)

趙熙清末學者、詩人、書畫家

盧德銘(黃埔軍校二期生,秋收起義總指揮)

鄧萍(紅三軍團參謀長)

顏文珍(技巧世界冠軍)

謝奉琦(同盟會四川主持人,反清烈士,民國謚「章左將軍」)

龍鳴劍(辛亥革命和保路運動先驅)

雷鐵崖(著名的革命鼓動家和南社詩人,任孫中山臨時大總統秘書)

李宗吾(中國厚黑學宗師)

吳玉章(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革命家)

謝持(同盟會前輩、四川實業團領袖、國民黨西山會議派領袖)

江竹筠紅岩英雄江姐

張敬人(原名熊灼微,榮縣起義任副總指揮)

跳水皇後高敏

「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宋育仁

原西南局書記處書記、四川省委書記陳剛

北伐名將許祖熊

曾魯(黃埔軍校二期生,國民革命軍將領)

龍雲驤(黃埔軍校四期生,國民革命軍將領)

優秀紅軍指揮員范易

革命家、教育家、原中宣部副部長曾德林

謝韜中國人民大學前副校長

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音樂家黎英海

北大哲學系主任、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黃楠森

中國首批火箭發射功臣鄒金德

著名書法家柳倩

揚聲海內外畫家蝶痴萬鍾

王錫仁歌劇《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東方紅>作曲

巴蜀鬼才魏明倫

羅曉音著名網路游戲公司音樂製作人

世界航模冠軍王偉

世界技巧冠軍張世洪

世界跳水冠軍周義霖

原國腳及四川全興隊足球隊隊長魏群

打破女子汽手槍青少年世界記錄的鄧蔚

世界女子壘球金牌得主謝映梅

全國農民無償獻血量第一人朱世開(累計獻全血量已達10000毫升)

著名無臂書法家胡林

西秦義工星辰

亞洲女飛人劉靜

以自貢名義而歌唱的譚維維

作家:郭敬明

作家:饒雪漫

跳水亞洲冠軍:胡亞丹(畢業於匯東實驗學校)

歌手:愛戴

影視演員:田璐菡

倫敦殘奧會射擊項目金牌獲得者:董超



主要資料來源於網路,及網友提供資料總結

http://ke..com/view/25847.htm

http://..com/question/242967096.html


滿意請採納。謝謝

㈤ 自貢有那些文化遺產

古跡和建築

歷史文化名城介紹

自貢,位於"天府之國"──四川省的南部,是"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獨具風韻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以其特有的風彩和格韻,卓立於中國城市之林。既有千載鹽都的盛譽,又有恐龍之鄉的稱謂,亦有南國燈城的美名,1986 年,自貢市由國務院頒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後又相繼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對外開放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

自貢以盛產井鹽聞名,素有"鹽都"之稱,其悠久的采鹵制鹽史,可上溯到近兩千年前的東漢章帝時期(公元76--88年)。北周武帝時(公元561 年--578 年),因富世鹽井而置富世縣,因大公井而置公井鎮。至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因鎮置榮州,改鎮為公井縣。清咸豐三年(1853 年),大平天國攻佔南京,淮鹽受阻。 川鹽濟楚,得以運銷兩湖淮鹽引岸市場。1973 年抗戰軍興,海鹽停滯,川鹽崛起,再度濟楚,有設市之需。 1939年9 月1 日始將川鹽史上稱為富榮鹽場的東西兩場--自流井和貢井從富順、榮縣劃出合並而建立省轄的自貢市。 自貢因鹽設鎮、設縣直至因鹽設市之路,是一條典型的資源開發型的城市發展道路。在我國古代科技史、經濟史和城市發展史上自貢都佔有重要地位。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東北郊約11公里的大山鋪鎮旁,是一個盛產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中侏羅世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化石的遺址,是我國最重要的恐龍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該遺址最早於1972年發現,1977 年首次發掘,獲得一具較完整的晰腳類恐龍骨架,1979 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1979--1984 年間先後組織三次大規模的清理和發掘,在約2800平方米范圍內獲得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200多個個體的上萬件化石骨骼標本,從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龍魚類、兩棲類、龜鱉類、鱷類、翼龍類、似哺乳爬行類等18個屬21 個種。估計整個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圍約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 萬塊以上, 被譽為"恐龍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該遺址上修建有我國第一座大型的恐龍遺址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門類齊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點。作為一處罕見的自然歷史遺產,它所產出的化石不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遊觀光價值,而且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侏羅紀早-中期恐龍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對研究恐龍及其相關古動物的系統演化、生理特徵、生活環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學價值。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於內(江)--樂(山)公路旁,分別與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鐵路連通的內(江)--宜(賓)高速公路和內(江)--昆(明)鐵路也經過此地,並分別設有出口和火車站。該地距成都202 公里, 距重慶204 公里,交通便利。 ( 圖 15、16、17 )

金花桫欏自然保護區

金花桫欏自然保護區位於自貢市榮縣金花鄉。桫欏為一古稀植物,屬真藏綱中的薄囊亞綱桫欏科中的一種,因其為木本,所以又叫樹蕨。與恐龍同期生長,並為恐龍主要食料之一。現存的桫欏,是未遭第四紀冰川破壞而保存下來的古老孑遺,人稱"植物活化石"。被列為我國一級保護的8種珍稀植物之一。金花桫欏自然保護區目前生長著15700 多株而又成片的桫欏群,具有較強的觀賞性,是與恐龍化石配套的自貢極珍貴的旅遊資源。加上這一地區峰巒疊翠,蕨類密布,清新質朴的原始風情,數百畝的森林資源,以及周圍的瀑布、鍾乳石、石人峰、一線天、九橋十八洞等奇觀異景和座落其間的水庫,山環水貌,碧波盪漾,現已成為旅遊的好去處。

㈥ 自貢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1、大山鋪恐龍化石
2、燈會
3、燊海井
4、鹽業歷史博物館
5、龔扇
6、剪紙
7、扎染
8、富順文廟
9、榮縣大佛

㈦ 自貢憑什麼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自貢,川南區域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圈南部中心城市,享「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美食之府」之美譽。管理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區和榮縣、富順兩縣,為四川省轄地級市,自貢於1990年籌建匯東新區(自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四川省現有的五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

㈧ 自貢是如何聞名於世的

自貢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源國優秀旅遊城市,以千年鹽井、恐龍之鄉、南國燈城而聞名於世

主要景區有恐龍博物館、自貢燈會、鹽業歷史博物館、仙市古鎮、平橋瀑布等

西秦會館及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會館原為陝西鹽商同鄉會館,造型奇特,錯落有致。1959年在會館內成立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主要收藏、整理、陳列、研究以自貢地區為中心、四川鹽井生產的歷史資料和實物

自貢燈會及中國彩燈博物館:自貢燈會源於唐宋年間,從此民間觀燈習俗長盛不衰,每年2月初至3月初都要舉行大規模的觀燈會,現已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節慶活動。屆時各種藝術風格的建築群燈,不同類型和品種的工藝燈、走馬燈、花鳥燈、人物燈,大型組燈爭奇斗艷。新建的「中國自貢彩燈博物館」為世界上唯一研究和陳列彩燈藝術的專業博物館。

㈨ 自貢的歷史是什麼

自貢地區的井鹽業從一口鹽井——富世鹽井肇始。

自流井舊屬富順縣,富順縣在漢時為江陽縣屬地。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分蜀郡南部和巴郡部分地區設犍為郡,領江陽等12縣。貢井舊屬榮縣,榮縣在唐時曾為榮州公井縣,漢時亦屬江陽縣地。

那是一個充滿了爭議但確實又被大眾接受了的傳說:富順有一位叫梅澤的人,在晉太康元年(280年)出門打獵,見一隻白鹿在飲用石縫中流出的泉水,他拉弓搭箭射去,白鹿仍然不肯離去,梅澤頗覺奇怪,前去一嘗,發覺泉水味咸,於是在這里鑿井300尺,鑿出了鹽井,采出了鹵水,並燒煎成鹽。梅澤死後,人們建廟祭祠,尊他為「井神」,先後被封為金川王、通利侯,被供奉於井神廟中。

其實,在更早的東漢章帝時(76—88年),崔駰著《博徒論》,即寫到江陽有鹽。除富順外,其他地區在唐以前均無產鹽的記載。晉人著《華陽國志》,便明確記載了江陽縣有富義鹽井。南北朝時,該井名「富世鹽井」,因其出鹽最多、商旅集中、老百姓得其富饒而得名。據唐代人記述,鹽井在富世縣南五十步,即今富順縣富世鎮。由此可見,崔駰所稱的江陽有鹽,就是富義等鹽井無疑。因此推斷,自貢地區的鹽業起始,最遲應在東漢章帝時期。

到了北周武帝時(561—578年),自貢地區的又一鹽井——大公井就已經聞名於世了,成為與富世鹽井同時著稱於蜀中的鹽井。

隋唐兩代,自貢地區的鹽業進一步發展並聞名巴蜀。這一時期的鹽業生產,分別以東之富世鹽井、西之大公井為中心產場。

五代至宋初,四川在產鹽區先後設立10個由官府掌管鹽專賣的監,自貢地區則分設富義監與公井監。其官位為「井監使」,監下轄井,設場管理,按每井所定日產量和年產量徵收鹽稅。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富義縣升為富義監。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因避宋太宗諱改名富順監。富順名稱即從此延續至今。

以自流井為代表的一批新鹽井的出現

明朝初年,富順、榮州兩地的鹽業從元代的衰微和元末的戰亂中逐漸恢復。

明正德末至嘉靖初年,以富世鹽井為代表的一批主要生產井因鹵源枯竭,漸至坍塌而廢棄。人們另覓新井,在富順縣城以西90里的榮溪水濱,發現了新的鹵源,開鑿了以自流井為代表的一批新鹽井。據查考,自流井的開鑿時間在明嘉靖十八年至三十三年(1539—1554年),其地在今自流井釜溪河西岸火井沱之淺石灘處。此井開始之初並非由人工開鑿,而是鹵水自然流出,且流量甚大,故得名自流井。以自流井為代表的一批新鹽井開鑿成功,逐步實現了自貢地區鹽業生產中心從富順、鄧井關一帶向西轉移,形成了自貢地區鹽業的新產區。

明嘉靖以來,隨著自流井等一批新鹽井出現,自流井相繼演化為這一地區鹽井群的名稱和產場、地名的稱謂。與此同時,大公井所在的榮縣產區,亦被貢井之名所替代。自流井與貢井,兩地相距十里,僅隔一河,在地質上同屬自流井構造,其閉合面積約125平方公里,蘊藏著豐富的黃鹵、黑鹵和天然氣資源。自流井與貢井的出現,形成了新的自流井、貢井產區。

明末清初,四川戰亂頻仍,人丁銳減,百業凋蔽,鹽井生產亦備受破壞,出現井圮灶廢、鹽政荒廢已極的局面。清政府一面鼓勵老百姓前往四川開墾,組織大量外省移民入川,一面詔告天下,免除四川商民鹽稅,任民自由開鑿鹽井,聽民自領自賣,三年免稅。這樣,就使四川和自貢地區的鹽業生產從戰亂的衰微中逐漸恢復並得以發展。

隨時這一片土地帶來了勃勃生機。這時的自流井和貢井實際上同屬一廠,歸富順管轄。自明代嘉靖以後,以榮溪河為界的東西兩岸地方,盡管分屬富順、榮縣,但井鹽生產的繁榮,經濟的潛在力量又把地處河東的自流井、河西的貢井緊密地連在一起,使兩地的井鹽業生產能同步發展。

雍正七年(1729年),富順縣曾設立自流井縣丞,專司鹽務,同時,也管辦貢井鹽務。雍正八年,同屬富義廠的自流井、貢井分治,自流井屬富順縣,貢井屬榮縣。

自流井、貢井分治後,榮縣也在貢井設立了縣丞,除專司鹽務之責外,還就近稽察地方佐理縣事。自流井屬富順縣,貢井屬榮縣,這是行政區劃的變化。就鹽業生產而言,過去兩地統稱「富義廠」,1730年分井分地後,「富義廠」不復存在,自流井改稱「富廠」,貢井改稱「榮廠」。雖分為兩廠,但由於地域相連,銷岸不分,故視為一廠,其中,貢井為上廠,自流井為下廠。

閱讀全文

與自貢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