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世界經濟發展史
一、工場手工業時期
⒈14世紀前後,地中海區域城市工商業和工場手工業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萌芽。
⒉15-16世紀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開始繁榮起來,封建經濟開始衰落,資本主義發展。
⒊17-18世紀下半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統治阻礙,因此英法美諸國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和獨立戰爭,建立資產階級政權。新社會制度的確立,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工場手工業是這一時期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
二、蒸汽時代
⒈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但資本主義工業生產卻以工場手工業為主要形式,難以滿足廣大市場的需要。資本主義制度已經確立,又擁有廣大殖民地市場的英國率先開始了一場以大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工場的變革———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從機器的發明和使用開始,以大機器生產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結束。大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為資本主義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⒉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歐美日開始了新一輪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資本主義經濟戰勝封建經濟,資本主義發展成為主流。
三、電氣時代
前期: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
19世紀最後30年到20世紀初,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產的高漲,被稱為近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在這一時期里,一些發達國家的工業總產值,超過農業總產值;工業重心由輕紡工業轉為重工業,出現了電氣、化學、石油等新興工業。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特徵,人類進入電氣時代,資本主義出現飛躍式發展。
在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美德後來居上,英法相對落後發展緩慢,日本開始崛起,俄國有所發展。
後期:兩次世界大戰期間。
一戰期間,英國受戰爭破壞,經濟衰退,開始失去世界經濟霸權,世界經濟中心從此轉移到紐約;美國大發戰爭橫財,實力大增。國際經濟力量對比發生變化。
戰後尤其是1924到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相對穩定,出現一時繁榮。
1929到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空前經濟危機,為擺脫危機資本主義國家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具有民主傳統的英法美等國採取國家干預的方式擺脫危機,以美國的羅斯福新政最為典型。具有專制主義特點的日本、德國則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法西斯道路,義大利則加強了法西斯專政。
四、電子信息時代
時間:二戰以後到20世紀90年代
美國:二戰後成為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利用高新技術成果,經濟持續發展。
日本和西歐:在美國扶持下憑借較好的科技實力,利用最新科技革命成果,經濟迅速恢復發展,其崛起沖擊了美國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日本和聯邦德國發展尤為突出,20世紀60年代,歐洲國家為加強經濟合作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
總之,在此階段,資本主義各國經濟高速發展,但由於1974-1975年的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的打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速度一度減緩。
五、新經濟時代
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出現了一系列新現象,即世界經濟的網路化、數字化以及以此為推動力的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其主要特徵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❷ 世界企業發展史是從哪兒開始的
歐洲的工業革命
歐洲14世紀至15世紀的生產方式,以農業、家庭手工業及小商業為主。當時商品內經濟發展容較早的國家,如義大利、尼德蘭(今荷蘭)、法國和英國等,產生了新的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的生產方式,由原來的家庭手工業和小商業等,發展為簡單協作和工場手工業,以家庭成員為主的生產活動,變為眾多勞動者共同協作的生產活動,普遍實行勞動分工或生產分工,促進了市場分工和社會分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生產方式,發展為機器大工業,各種生產要素聯合和集中,資本由貧乏變為相對充裕,由有所不能變為無所不能,追逐資本和支配資本成為生產社會化逐步擴展的主導力量。在工業革命和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社會化和集約化生產方式占據了主導地位,國際化的分工與合作普遍加強,以市場細分為標志的集約化生產方式成為主流,社會化程度由一國之內發展到世界各地,以資源和市場以及科技和資本的佔有程度,奠定了各個國家的國際分工,構建了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市場體系。
❸ 工業文明發展史是什麼
1、工業革命
從18世紀80年代到以後的三代人里,一場史無前例的、意義深遠的革命在整個英格蘭展開。「從那時起,世界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英國工業革命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拉開了整個世界向工業化社會轉變的「現代化」帷幕。
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使各國看到了振興的希望,紛紛變法圖強,從此以後,工業革命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展開,至今方興未艾。從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始,地球上就開始存在著兩類主要的文明: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當然中間還有很多過渡地帶,因為不同國家的工業化程度不同,有的很高級而更多的甚至還沒有開始工業化。
工業革命是近代工業化的實際開端,是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過渡的轉折點。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的偉大飛躍,工業革命所建立起來的工業文明,成為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農業文明的終結者,它不僅從根本上提升了社會的生產力,創造出巨量的社會財富,而且從根本上變革了農業文明的所有方面,完成了社會的重大轉型。
2、文明發展
但卻是最科學的,因為工業化是對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的根本變革,是生產力各要素中最具革命性要素的變革。可以用工業化水平作為唯一標准對全世界的國家發展水平進行評價,處於低端的是落後國家,處於高端的發達國家,處於最高端的國家曾經是大英帝國,而二戰以後到現在則是「大美帝國」。
❹ 有關於世界工業歷史的書籍嗎
世界上下五千年(下)第一章就是「工業文明時代的來臨」在最後一章也有介紹工業的
❺ 求有關世界工業發展史的書
問題補充:像是一本世界工業的發展史,介紹現代工業的開始,發展。世界各地區應該是有的,去新華書店看看 應該是有的,不過你最好還是自己去當當網
❻ 世界工業發展史有哪些重要人物
達·芬奇、埃利·惠特、瓦特、布朗、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等等好多
❼ 求各國工業發展的過程
世界近代後期經濟史是以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的工業化運動和東方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生長為特徵的。
1790-1815 年,法國革命和分裂歐洲的戰爭隨著拿破崙的失敗和1815年維也納和約的簽訂已成為過去,而從英國開始的另一場革命卻在全球如火如荼。這場革命主要是經濟性的革命,即涉及到財富創造、製造技術、資源開發以及資本形成等多方面。通過這場革命,建立和擴展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企業主和僱傭勞動者在工業化進程中壯大、產業革命創造出巨大的生產力,資本主義經濟在歐洲迅速增長並向世界擴散。西方近代後期經濟歷史經歷了資本主義經濟成熟時期(1816-1850)和資本主義經濟高漲時期(1850 -1872)兩個階段。
資本主義向世界擴張,是資本追求剩餘價值、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必然規律。資本主義國家機器大工業生產的價格低廉的商品,加上刀槍火炮,摧毀一切抵禦外國入侵的萬里長城和一道又一道民族閉關自守的屏障,從亞洲、非洲、大洋洲到拉丁美洲,它迫使一切民族從屬於資本主義、採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同時,資本主義強國利用經濟上的優勢,用價格低廉的商品和自由貿易的手段,把經濟落後國家和地區變成了資本主義擴張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東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生長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擴張的必然結果。當中國、印度等國家還停留在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封建自然經濟階段時,西方資本主義已經發展起來並積極向東方擴張。19世紀30年代,英國在鞏固了對印度的殖民地經濟地位後,於1840年發動了對中國的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不平等的《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獲得了開放商港、在長江自由通航、給予外僑治外法權等特殊利益;美國、法國在" 一體均沾" 的要求下與清政府訂立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1840-1894 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初步形成。
1.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的工業發展
18世紀末在英國開始建立的" 工廠制度" ,到19世紀不僅在英國本土,而且在法國、瑞士、比利時、德國及美國等國都得到了廣泛的發展。
工業生產的發展,使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據門德爾遜的研究:"1821 年,英國全國家庭中,從事農業的只佔33%,從事工商業的卻佔了48%。" 世界工業發展的年增長率以及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工業生產發展中所佔比重情況,揭示了西方近代後期資本主義的工業發展。
據W .W.羅斯托的研究:1705-1785 年,世界工業年平均增長率僅為1.5 ,1780-1830 年達到2.6 ,1830-1840 年達到2.9 ,而1840-1860 年達到3.5 ,1860-1870年達到2.9.世界工業生產
資料來源:羅斯托《世界經濟》第52-53 頁19世紀期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主要是通過機械化工業的建立而擴展的。大機器工業生產使商品價格不斷下降,從而能夠在國際市場上打敗競爭對手,奪取工業壟斷地位。產業革命以後,大機器工業所生產的產品在對外貿易出口的產品中佔有很大的比重。例如,1822年英國的出口貿易(不包括再出口)總計3700萬英鎊,其中:紡織品、金屬加工、製革和陶器製品3000萬英鎊,占總計的81.00 %;棉紡織品1730萬英鎊,占總計的46.70 %;毛紡織品6.50百萬英鎊,占總計的17.60 %。大機器工業所生產的產品出口比重增加在英國主要工業部門——棉紡織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表1-2 是英國1819-1846 年期間棉紡織品的產值和出口值的情況。
英國棉紡織品產值與出口值
資料來源:艾利遜:《大不列顛的棉業》,倫敦1886年版,第59頁19世紀初,法國開始了產業革命。它首先是採用英國的棉紡織機器,並發明了絲織機和麻織機。但是,由於拿破崙進行戰爭,軍費開支十分浩大,後來戰爭又在法國本上進行,1815年拿破崙最終徹底失敗,從而使國民經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延緩了產業革命的進程。20年代中期,法國逐漸恢復戰爭的創傷,經濟重新活躍起來,加之1825年英國廢除了關於機器出口的禁令,法國利用有利的好時機,大量輸入英國機器,廣泛招聘國外各類技術人員,使機器的採用和工廠制度首先在紡織業中得到普遍推廣。與此同時,冶金、金屬加工、採煤、印刷等工業部門在技術上和生產上,以及規模上也有了較大的發展。據里烏的《工業革命》資料:" 多爾夫斯.彌格公司在1834年有26000 紡錘;3000機械織機,120 座印刷台,雇有4200名工人;勒克勒佐的施奈特工廠,1812年雇有230 名工人,1850年有3250名工人,1870年有12500 名工人;洛林的溫台爾工廠1870年有9000名靠工資為生的工人。" 法國在19世紀中葉的工業發展還體現在工業中使用的蒸汽機迅速增加,1831年建成了第一條鐵路,到1848年法國建成的鐵路已達2000公里。但是,法國的工業部門結構承襲了中世紀以來的傳統特點,高級服飾、奢侈品的生產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小工廠在法國工業中佔有很大比重,因而,小手工業在法國遠遠超過大機器生產而佔主導地位。此外,法國小農經濟普遍存在,高利貸資本特別發達。因而,法國雖然僅次於英國開始和完成了產業革命,但法國的工業發展比英國要緩慢得多。
西方近代後期資本主義的工業發展與資產階級古典經濟理論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最能代表工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傑出代表是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大衛.李嘉圖。從1815年起,李嘉圖連續發表文章反對維護土地貴族利益而不利於工業資產階級的穀物法;1817年,李嘉圖出版了英國古典經濟學最具有科學論點的傑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貫穿全書的基本思想就是宣揚只有經濟自由的資本主義工業制度最有利於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在李嘉圖的這部著作中找到了反對地主階級的理論武器,因為李嘉圖站在工業資產階級的立場上主張自由貿易、反對穀物法,建議降低糧價和減低租稅;李嘉圖站在工業資產階級的立場上,認為資本主義是社會生產唯一可能的、絕對進步的自然形式,自由競爭既保證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結合,也為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開創了可能性;李嘉圖關心生產力的發展,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 他希望為生產而生產;" 李嘉圖比斯密更為關心資本增殖與財富的分配規律。
19世紀40年代,英國基本完成產業革命,它標志英國已經從工場手工業占統治地位的國家變成了機器大工業占統治地位的國家。1846年,英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使英國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到1870年,英國在世界工業中所佔的比重達到32%;煤產量、鐵產量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50%;英國的對外貿易額相當於法國、德國、美國的總和,約佔世界貿易總額的25%;此外,英國擁有的商船噸位高居各國的首位,相當於法國、德國、荷蘭、美國以及俄國商船噸位的總和;倫敦成為世界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世界各國的公債、公司證券紛紛來倫敦上市;19世紀50年代以後,英國農業生產得到飛速發展,資本主義大農場的發展使英國最早在農業中使用機器,推進了農業技術的改進和農業產品產量的提高。英國近代工業的資本主義發展,不僅使廢除穀物法後的英國農業經濟迅速發展,自由貿易政策取得" 最偉大的勝利," 而且使生產率迅速增長,成為確立資本主義工廠制度的決定因素,使英國進入經濟發展的鼎盛時期。
1848年歐洲革命後,法國資本主義工業進入大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法國的工業總產值增加了兩倍,機器大生產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法國繼英國之後完成了產業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但是,法國的資本主義工業進入60年代以後發展緩慢,相繼被資本主義工業發展較快的美國、德國超越過去了。
美國於1776年7 月4 日宣布獨立,建立美利堅合眾國,在政治上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但在經濟上卻仍然依賴英國,直到1812-1814 年的美國爭取" 產業獨立" 的第二次英美戰爭,才使美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經濟,開始產業革命的道路。美國的產業革命和英國、法國一樣,也是從棉紡織業開始,進而擴展到其它部門。在產業革命的進程中,交通運輸業的飛速發展不僅帶動了美國工農業的發展,而且對於開發西部不發達地區,加強各地區間的經濟聯系,促進美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美國從19世紀20年代開始修築溝通南北、連接東西水路的大小運河。1825年建成伊利運河,使東部的哈得遜河同西部的大湖區聯為一體,成為溝通東西部的第一條水路通道。例如,過去從奧爾巴尼到布法羅要20天,伊利運河的建成使其縮短了14天,運輸費用從每噸90~100 美元下降到9 美元左右。到1840年,美國基本上形成一個以運河為主體的水上網路;與此同時,美國的鐵路以比水上運輸發展更快的速度成長起來。183O年,美國建成第一條鐵路,到1840年,美國鐵路已初具規模,總長度超過5000公里,到1860年已建成50000公里,擔負了全國貨運量的23,1869年建成橫貫美國東西的鐵路干線,使全國鐵路長度超過了80000 公里。美國農業的技術進步和資本主義工業化是同步進行的。在產業革命進程中,改良農具、發明農業新機器成為美國農業技術進步的一大特點,從19世紀20年代開始,馬拉的小麥播種機、收割機、打穀機、玉米栽種機等農業機器開始在農業生產中採用。在1855年的國際博覽會上,美國的打穀機、收割機超過英國和法國的打穀機、收割機而獲得大獎。1855年,美國已有10000 台收割機在農業機械化進程中發揮效力。1860年美國農業生產總值比1800年增加了五倍以上,發達的農業有力地促進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是農業資本主義發展中"美國式道路" 的一個典型特徵。
在歐洲大陸上繼英國、法國後的工業化發展國家是德國。德國的工業化進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世紀30-40 年代;第二階段是50- 60年代;第三階段是70-80 年代。與英、法、美等國一樣,紡織業在工業化進程中首先成為先進部門。麻紡織業是德國最早發展起來的工業,1831年普魯士境內有252000架麻布織機,其中有35500 架屬於專靠織布為生的麻布織匠;1839年,普魯士境內已有11個生產亞麻紗的工廠;1846年,已有313 個紡紗廠和750274個機械紗錠。19世紀30年代,德國境內特別是萊茵河流域已出現了一批工業中心,采礦業、冶金業和機械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1834年,德國38個邦國中的18個主要邦國聯合建立了關稅同盟,廢除內地關稅,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制度,國內市場開始走向統一。產業革命在德國開始了,到1848年,德國工業各部門都在一定程度上採用了新技術和機器;1835年德國第一條鐵路建成,到1848年,德國鐵路總長度已達到了2500公里,在歐洲僅次於英國,居第二位。但是,當時德國的大部分地區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仍然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主要部分,德國的基本政策還是以農立國,農業人口佔70%以上,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0%以上。1850年,德國政府頒布法令,把贖買封建義務的范圍擴大到全國農民,1852年,德國在38個邦國中實行關稅同盟,這些措施加上1848年歐洲革命及英、法工業革命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德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農業中資本主義的" 普魯士式道路" 取得勝利,為德國的資本主義工業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條件。從1850年至1870年,德國產業革命進入高潮,工業資本飛速增長。
在這段時間,工業生產增長了一倍,年平均增長率為3.5 %,煤產量從690萬噸增加至3400萬噸,生鐵產量從21萬噸增至126.10萬噸,鐵路線從5856公里增至18876 公里。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工業的比重從21%提高到28%,各種不同工業部門大企業的股份公司紛紛創建,在1851年至1870年期間,僅在普魯士就創立了295 個大公司,包括礦山公司、冶金公司、保險公司、鐵路公司等,擁有24億馬克的資本。重工業的迅速發展是50年代至70年代德國工業高漲的典型特徵,也是德國能迅速克服落後狀況,躋身於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行列的重要原因。從1861年至1870年間,生產資料的生產提高了23%,消費資料生產增長9 %,出現生產資料生產快於消費資料生產增長的現象,重工業在德國資本主義工廠制度中占統治地位。德國的工業化進程的第三階段是從1871年統一後的德意志帝國開始的,70年代至80年代,德國完成了產業革命並開始了德國工業的跳躍式發展。
1867年9 月14日,馬克思的《資本論》第1 卷在德國漢堡出版。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的出版是一劃時代的事件。從16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制度從確立、發展至產業革命的興起,以及從重商主義學說到古典經濟理論的演變,對資本主義及其經濟運行機制系統研究的時機已經成熟。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初版序中所說:" 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與其相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 馬克思又說:" 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 . 西方的其它國家,如荷蘭、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比利時等國家較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在近代經濟發展中卻落後於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義大利是西方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最早的國家之一,但是義大利長期的封建割據以及地中海貿易中心的轉移等使義大利的資本主義發展緩慢。1848年歐洲革命打擊了封建制度,使義大利從50-60 年代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較快發展。在北部的庇蒙特、倫巴底、托斯坎尼等地區,使用機器生產的工廠企業日益增多,尤其以紡織業的發展最為顯著。在這段期間,棉織品的產量增加了三倍,毛織品產量增加了二倍,絲織品產量增加了一倍。
新的工業部門如冶金和機械製造業也開始建立。在農業方面,資本主義大農場在義大利北部地區出現,同時,改進農業生產技術、提高穀物和其它農產品產量的措施也在資產階級化的貴族領地上應用。1870年義大利實現了統一,義大利的統一為資本主義生產發展提供了統一的國內市場,使它能夠充分利用英國、美國等國的先進技術和經濟成就。義大利和其他西方國家一樣,走上資本主義工業發展之路,進入產業革命進程。
俄國由於農奴制長期統治著全國的政治經濟,阻礙了資本主義的工業發展。但是,俄國在世界近代歷史中無論是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都屬於歐洲強國之列。尤其是彼得大帝,在其統治期間效仿英、法,大力鼓勵和扶植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建立使用機器的工廠等對俄國資本主義發展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861年俄國廢除了農奴制,加速了俄國資本主義的工業發展,使俄國有條件開始進入實質性的產業化進程。
❽ 在世界人類歷史發展上,共發生過幾次工業革命
共三次
18世紀60年代至19時間中期,時間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機械製造時代來臨水和版蒸汽作為動力來源,替代了權動物和人,從而開創了以機器代替人工的工業浪潮。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蒸汽和水作為動力的機器已經滿足不了人類社會高速發展,新的能源和機器引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電器開始用於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放映機相繼問世。
時間來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第三次工業革命悄然發生,電子信息化時代,以互聯網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幾乎把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聯系了起來,以電子工程和IT技術的應用,以及它們帶來的生產自動化為標志。人類在這個時代的「野心」不再局限於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
2010年7月,德國政府通過了《高技術戰略2020》,工業4.0拉開序幕,將一切的人、
事、物都連接起來,形成「萬物互聯」,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會代替人工,甚至是完全替代,
實現「高度智能的無人工廠」。
❾ 世界歷史·工業革命
問題太多,又沒分
看你應該是學生,求知值得鼓勵,還是答下吧
最重版要的發明:蒸汽機
對機器生產權動力的意義: 動力革命,蒸汽動力取代以前的人力蓄力動力
帶動了紡織業,交通業等行業的革命
這一說法對。因為工業革命促進了近代工業生產,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大量工業排放的污染物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對環境破壞嚴重。
選C答案,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中有火車。而其他的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❿ 世界上工業發展最早的國家是
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是:英國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8世紀,珍妮紡織機的出現,標志著工業革命在英國乃至世界的爆發.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傳播到英格蘭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 工業革命對歷史發展的影響是: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5、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直接產物.7、生產力飛躍.
8、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燈的發明為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