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燕國在歷史上存在了多少年有多少位太子
燕國在歷史上存在了822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有41位太子。
召公奭姬奭、燕侯克姬克、燕侯旨姬旨、燕侯舞姬舞、燕侯憲姬憲、燕侯和姬和、燕惠侯、燕厘侯姬庄、燕頃侯、燕哀侯、燕鄭侯、燕穆侯、燕宣侯、燕桓侯、燕庄公、燕襄公、燕前桓公、燕宣公、燕昭公、燕武公、燕前文公、燕懿公、燕惠公。
燕悼公、燕共公、燕平公、燕前簡公、燕孝公、燕成公姬戴、燕閔公、燕後簡公姬載、燕後桓公、燕後文公、燕易王、燕王噲姬噲、相國子之、燕昭王姬職、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燕王喜姬喜。
(1)燕國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並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燕國國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諸侯列國中始終處於中下游地位。
水,燕太子丹暗派荊軻刺秦,最終失敗,荊軻被殺,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發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率公室衛軍逃遼東。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燕國燕山以南以農業為主,以北以牧業為主,燕山地區和冀東地區同時兼有農業和牧業。大至東部沿海有漁鹽之利,北部出產馬牛羊,南部盛產黍稻粟菽,山地有銅鉄礦冶,經濟部門比較齊全。
燕國的畜牧業區域在上谷、漁陽、右北平三郡地區,農業區域在薊城以南的地區,漁業、鹽業區域主要分布於渤海沿岸和各島 嶼,以及 遼水、鴨綠江下游沿岸等地區。
B. 歷史上的燕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眾所周知,一提到燕國,人們肯定會想起戰國七雄,但燕國雖然是七雄之一,但燕國的名將、謀臣等歷史人物的知名度並不高,人們最為熟悉的估計就是樂毅了,可見燕國的存在感的確很低。此外,燕國也是戰國時代最弱小的一個諸侯國,其國力連疆域最小的韓國都比不上。在歷史上,燕國雖然國家實力弱小,但卻是戰國時代歷史底蘊最深厚、資歷最老的一個國家。
最後,在歷史上燕國雖然最弱小的,但卻能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中開辟出自己的生存之道,最終成為最長壽的一個諸侯國。
C. 燕國的歷史沿革
公元756年,正月一日,安祿山於洛陽自稱雄武皇帝,國號大燕,改元聖武元年,設置丞相等內朝官,封容其子安慶緒為晉王,安慶和為鄭王,達奚珣為左相,張通儒為右相,嚴庄為御史大夫。定洛陽為都,以范陽為東都。
公元757年,安慶緒殺父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不久安慶緒被史思明所殺,761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763年,史朝義無路可走,於林中自縊死,燕國滅亡。
D. 燕國多少年歷史
燕國,公元前11世紀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姬姓。開國君主是燕召公奭版。於公元前7世紀滅掉薊國,權建都薊。燕國建國以後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文化較中原落後,在春秋初年的山戎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憑借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並進而在日後有了發展。前222年,燕王喜出逃,秦滅燕。由於時間太久了,應該就是周武王滅商後,分封天下時候建立的燕國,應該是公元前1046年左右。
E. 燕國的歷史
西周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消滅了薊國、韓等。 燕國自建國以後較長時間內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文化較中原落後,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前7世紀時,山戎先後南下攻伐鄭、燕、齊等國,燕桓侯時被迫遷都臨易以躲避山戎的侵擾。燕庄公時山戎對燕國大規模侵略,庄公不敵,向齊國求援。憑借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避免亡國的厄運 。齊桓公為救燕出兵伐山戎,「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齊桓公在伐山戎時,同時把孤竹、令支也滅了。
燕惠公(《左傳》作燕簡公)時,燕國發生政治危機,惠公欲重用下層官吏以取代「諸大夫」,遭到了上層貴族的反對,惠公不得不逃往齊國避難 。諸大夫擁立新君燕悼公,並對要復立惠公的齊、晉聯軍采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得齊國承認了燕國擁立新君的現狀。 參考:子之之亂
前323年,燕國參加了公孫衍發起的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活動,燕國在此年稱王。兩年後,易王卒,兒子噲繼位。
燕王噲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即前318年,作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大事,將燕王的君位「禪讓」給相國子之,並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璽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換言之,子之全面執掌了燕國軍政大權。此舉引起了太子平等舊貴族的不服,在前314年時起兵攻擊子之,失敗,死於亂軍之中。這場內亂,造成了人心的渙散和國力的嚴重削弱。齊宣王趁機伐燕,將軍匡章率軍在出兵50天內攻破燕國,燕王噲和子之被殺。同時中山國也趁機出兵攻佔了燕國部分領土。在燕國軍民的奮力抵抗和趙、韓、秦、楚等國的壓力下,齊國不得不退兵,趙國擁立在韓為人質的公子職,並以兵護送至燕國,是為燕昭王。
參考:燕昭王招賢、燕昭王修築黃金台、燕昭王求士、千金買骨
昭王即位後勵精圖治,決心興復燕國,報仇雪恥。採納郭隗的建議,招賢納士。拜郭隗為師,給以優厚待遇,「卑身厚幣以招賢者」,築黃金台,「千金買骨」,結果各國士人「爭趨燕」。燕國很快的集中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個:蘇秦、樂毅、鄒衍、劇辛。
參考:樂毅伐齊
前286年,齊國滅宋國,引起各國震動,各國頻繁相會,推動了反齊聯盟的建立。前284年,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秦、韓、趙、魏五國伐齊,獲得大勝,五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報了當年齊國入侵燕國之仇。此役後,齊國疆土只剰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即墨二都 。
昭王「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後期又以樂毅為亞卿主持國政,經過二十八年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一時之強。 燕昭王時,有燕將秦開,在東胡作為燕國的人質,東胡人很信任他。秦開歸國後,起兵襲擊大破東胡,「東胡卻千餘里」,結果燕國邊境向東推進了一千多里,大大開拓了燕國的疆域,而燕國亦隨即開始修築北長城。北長城西端起自造陽(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縣東北),向東到達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北面) 。
燕國的疆域打到了歷史上最大范圍。在燕國全盛的時候,曾經攻取真番、朝鮮,讓它們歸屬燕國,並為它們設置官吏,在邊塞修築防禦城堡。昭王及後派蘇秦出使齊國,首先說服齊宣王歸還前人趁燕國內亂攻下的十座城池,然後鼓動齊國攻打宋國,離間齊趙兩國的關系,並在趙武靈王、魏襄王、楚懷王、韓襄王這些大國王侯之間進行外交遊說。 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燕惠王為太子時,就與樂毅不合。
齊國即墨守將田單知道燕國君臣相疑,利用這點,施反間計,燕惠王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樂毅擔心被殺,便逃亡趙國 。
騎劫平庸無能,並無軍事才能,他代替樂毅為將,造成了燕國軍心動搖。田單則故意誘使騎劫犯錯誤,以激勵齊軍的士氣。前279年田單以火牛陣一戰大敗燕軍,騎劫為齊軍所殺,燕軍望風而逃,齊軍很快就收復了失陷的70餘城,趁勢復國 。
前272年,燕國統治集團內部斗爭,燕惠王為燕相公孫操所殺,並立惠王子燕武成王為傀儡。招致了列國諸侯的聲討和攻伐。 燕太子丹年輕時在秦國作人質。逃回燕國後太子丹並沒有致力振興燕國,而是尋找到一位叫荊軻的刺客。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前228年,秦國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逼近燕國。前227年,太子丹送荊軻和他的13歲的助手秦舞陽到易水之畔(現河北易縣)。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後荊軻刺秦王政 未遂。這一事件給了秦國一個進攻燕國的借口。前226年,大將王翦率秦軍佔領了燕國的大半。燕王退守遼東,殺太子丹以求和。秦在燕故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第二年,又設上谷郡、廣陽郡。前222年燕滅於秦 。秦軍回師攻代,代王嘉被俘。燕遼東故地和代地被秦分別設為遼東郡和代郡。
F. 真實歷史上,燕國是怎樣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大,無非就是人口和地盤。當然了,只要地盤夠大,人口自然也不會少到哪去,就比如楚國,大半個南方都是他的,即便是到戰國後期,也應是要讓秦國出動60萬大軍。
相比較之下,燕國無論是人口,還是地盤,都無法和其他六國相比。韓國再怎麼差勁,他也是跟秦國正面交鋒很多年的存在。若不是借著五國伐齊的機會,燕國怎麼可能穩坐戰國七雄的位置?
但畢竟是老大哥,魄力還是有的。齊桓公說,我不能無禮於燕國,因此我就把沿途經過的這些土地,全部送給燕國,這樣燕庄公就沒有走出燕國的國境,就算不上是失禮。
就這么的,齊國的五百里地,便成為燕國的地盤。再加上齊桓公將山戎的土地也送給了燕國,兩相加起來,燕國因禍得福國力大漲,得到大片土地,這才擁有後來躋身戰國七雄的基礎。
G. 求南北朝時期燕國的歷史
後燕(384——407)是十六抄國時期鮮卑慕容氏諸燕之一,建立者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後遷往龍城(今遼寧朝陽),全盛時有今河北、山東及遼寧、山西、河南大部。384年,慕容垂在滎陽(今河南滎陽)自稱燕王,建立後燕。
H. 燕國 文化
燕國方術 燕趙義士 易水擊築
I. 古燕國的歷史
古燕國
燕,甲骨文、金文作晏,已具有都邑的含義。古代,在北京地區有一個相當大的部族以「晏(燕)」為圖騰,為族徽,為族名,並進而為地名、國名。古燕形成於何時已不可考。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鄉童家林、黃土坡村一帶發現了一處規模相當大的商周遺址。包括建於商末延續至西周的城址。一些學者認為這就是商末時期古燕首都城的遺址。
戰國燕國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個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國滅亡。
起源:
據《史記》記載,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宗室召公於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燕國的都城在「薊」(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周的貴族和當地舊商的貴族以及當地土著建立了聯合政權。最終使該地區原來的東胡民族逐漸融入華夏族。
燕國建國以後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文化較中原落後,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憑借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並進而在日後有了發展。
鼎盛:
前323年,公孫衍發起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前314年,燕王噲禪讓於相國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亂,失敗被殺。齊國、中山國趁機伐燕,燕國大敗幾乎被滅,燕王噲和子之被殺。齊國退兵後,燕人擁立在韓為??的公子職,是為燕昭王。昭王即位後禮賢下士,築黃金台,各國士人「爭趨燕」。樂毅自趙國來,鄒衍自齊國來,劇辛自趙國來。(此節據楊寬"戰國史"作了修正。)
昭王「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又以樂毅為亞卿主持國政,經過二十八年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一時之強。前284年,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趙、楚、韓、魏五國伐齊,連下齊國70餘城,殺死齊閔王。齊地只剩除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齊國即墨守將田單施反間計,燕惠王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前279年田單以火牛陣大敗燕軍,齊國趁勢復國。
覆滅:
燕太子丹年輕時在秦國作人質。逃回燕國後太子丹並沒有致力振興燕國,而是尋找到一位叫荊軻的刺客。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前228年,秦國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逼近燕國。前227年,太子丹送荊軻和他的13歲的助手秦舞陽到易水之畔(現河北易縣)。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後荊軻刺秦王嬴政未遂。這一事件給了秦國一個進攻燕國的借口。前226年,大將王翦率秦軍佔領了燕國的大半。燕王退守遼東,殺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滅於秦。
紀國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燕惠侯38(前864年――前827年)
燕厘侯36(前826年――前791年)
燕頃侯24(前790年――前767年)
燕哀侯2(前766年――前765年)
燕鄭侯36(前764年――前729年)
燕穆侯18(前728年――前711年)
燕宣侯13(前710年――前698年)
燕桓侯7(前697年――前691年)
燕庄公33(前690年――前658年)
燕襄公40(前657年――前618年)
燕前桓公16(前617年――前602年)
燕宣公15(前601年――前587年)
燕昭公13(前586年――前574年)
燕武公19(前573年――前555年)
燕前文公6(前554年――前549年)
燕懿公4(前548年――前545年)
燕惠公9(前544年――前536年)
燕悼公7(前535年――前529年)
燕共公5(前528年――前524年)
燕平公31(前523年――前493年)
燕孝公38(前492年――前455年)
燕成公16(前454年――前439年)
燕閔公24(前438年――前415年)
燕簡公姬載42(前414年――前373年)
燕後桓公11(前372年――前362年)
燕後文公29(前361年――前333年)
燕易王12(前332年――前321年)
燕王噲姬平9(前320年――前312年)
燕昭王姬職33(前311年――前279年)
燕惠王7(前278年――前272年)
燕武成王14(前271年――前258年)
燕孝王3(前257年――前255年)
燕王喜姬喜33(前254年――前222年
漢封國
西漢時期,一級地方政區郡、國並行。今北京地區曾五度建為燕國。漢高帝五年(前202),封盧綰逃降匈奴。漢高帝十二年(前195),立子劉建為燕王,都薊城,高後七年(前181)劉建死,無後國除,改為燕郡。高後八年(前180)封呂通為燕王,同年高後死,呂通被殺。文帝元年(前180)徒琅琊王劉澤為燕王,都薊城,元朔二年(前127),燕王劉定國(劉澤曾孫)因罪自殺,國除改為燕郡。元狩六年(前117),武帝立子劉旦為燕王,都薊城。元鳳元民(前180),劉旦因謀反自絞死,國除。改為廣陽郡。4、魏封國,魏太和五年(231)、明帝封其叔曹宇為燕王,改燕郡為燕國,都薊城,咸熙二年(265)魏亡,國除。5、晉封國。西晉泰始元年(265),晉武帝封其弟司馬機為燕王,都薊城,「八王之亂」時國廢為郡。6、前燕(大燕)。東晉永和六年(350)、燕王鮮卑族慕容僑佔領薊城。從龍城(今遼寧省朝陽市)徒都之。前燕元璽元年(352),慕容僑即皇帝位。國號大燕,史稱前燕。元壽元年(357),遷都於鄴(今河北省臨漳縣境)。建熙11年(370)前燕為前秦所滅。7、五代燕。五代時期軍閥割據之地,原燕王、盧龍節度使劉守光割據的勢力范圍,故地位於今北京和河北北部,割據的時間為895年—913年,正式稱帝割據的時間為911年—913年僅二年;後梁干化元年(911年)八月,劉守光在幽州稱帝,國號「大燕」,改元「應天」;後梁干化三年(913年)十一月,晉王李存勖拔幽州,劉守光出逃,後被擒,至此,燕國滅亡。
J. 春秋戰國時,燕國的起源
燕國始封的具體時間,在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至周成王親政之間,西周封宗內室召公於燕。但容召公並未前往,由長子克,前往就任(據楊寬《西周史》考證,周公東征後,始封召公子克於燕)。地點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因封地在燕山,故國名為燕。燕國的都城在「薊」(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西周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消滅了薊國、韓等。
燕國自建國以後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文化較中原落後,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前7世紀時,山戎先後南下攻伐鄭、燕、齊等國,燕桓侯時被迫遷都臨易以躲避山戎的侵擾。燕庄公時山戎對燕國大規模侵略,庄公不敵,向齊國求援。憑借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避免亡國的厄運 。齊桓公為救燕出兵伐山戎,「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齊桓公在伐山戎時,同時把孤竹、令支也滅了。
燕惠公(《左傳》作燕簡公)時,燕國發生政治危機,惠公欲重用下層官吏以取代「諸大夫」,遭到了上層貴族的反對,惠公不得不逃往齊國避難。諸大夫擁立新君燕悼公,並對要復立惠公的齊、晉聯軍采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得齊國承認了燕國擁立新君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