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翡翠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翡翠,自古以來就以它的深邃晶瑩的質地,蘊涵著神秘東方文化的靈秀之氣,有著"東方綠寶石"的美譽,被人們奉為最珍貴的寶石。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說:"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
古人用兩種美麗的小鳥來命名一種寶石,該是擁有一種怎樣動人的情懷,無形中為這種寶石增添了一種悠遠的文化氣息。
說起來,這么美麗的寶石竟然是一種舶來品。全世界真正意義上的翡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產於緬甸,特別是優質翡翠幾乎全部來自緬甸。翡翠結緣於中國始於明代,興盛於清代。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翡翠正是以它優雅華貴深沉穩重的品格,與中國傳統玉文化精神內涵相契合,征服了中國大眾的心靈,被推崇為"玉石之王"。
翡翠的欣賞是一門藝術,我們每個人不但要從文化的層面來認識翡翠、欣賞翡翠,而且要多了解一些物化的東西,如翡翠的料石、翡翠的顏色、關於翡翠的一些常用術語,如水、種、地子、照映等,全方位地來對翡翠進行把握。人們收藏翡翠時,收藏的不是料石,而是雕琢成型後的器物,藝人對翡翠加工的過程就是賦予翡翠魂魄、性靈的過程,這之後翡翠才真正具有了藝術價值。就如和氏璧一樣,只有剖璞雕琢以後才表現出它的價值,而藝術是無價的。
翡翠的欣賞水平,是博採眾長而形成的。珍藏翡翠的人,他必須具備多種知識,必須了解中國整個玉器史,包括玉器的品種、形制、產地和工藝等。還必須了解中國青銅器,中國陶瓷器,中國書畫。因為在古老的文化中,各種文化都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另外,還必須了解金、銀器的知識,因為在首飾類中,翡翠是與它們配伍而存在的。還有有關民族、民俗等方面的知識也要掌握。
② 翡翠文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在明朝中期開始進入的翡翠文化吧,在清朝時候最盛行,慈禧太後最喜歡佩戴的就是翡翠。
③ 翡翠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有關翡翠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根據考古發現來和文獻資料的記自載,元代以前騰沖的墓葬中並沒有發現翡翠的隨葬品,直至明朝以後才有翡翠傳入中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大量互動式開發利用翡翠資源的時代,人們曾建立「作玉坊」對翡翠原石進行加工和銷售,從而獲得大量的經濟收入,而且當時雲南的騰沖、大理就是翡翠較為著名的集散地。翡翠得以廣泛流傳還得歸功於清王朝的皇家貴族對翡翠的嗜好。
④ 翡翠有什麼文化價值
中華玉石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中華玉石文化歷史長河中,最為耀眼的當屬翠玉文化了。翡翠玉器是從明末清初才開始盛行的,發展至今已經凝聚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翡翠玉器是後起之秀又或是東方的一匹黑馬。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翡翠的歷史價值。 從地質、礦物、寶石學等方面,要從學術上確定翡翠的基本屬性,而加以不斷深入的研究,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再從翡翠文化普及,商業價值提升,消費者喜愛,從業者成熟等因素看,同樣需要一個時期。那麼,我們今天看到的翡翠行業,是相對於近代來說成熟的一個行業以及其不斷發展的市場。
比如,在電子計算機普及之前,你要寫一個什麼東西,心裡想的和手寫的速度是不一致的,甚至如果不是專業的記錄人員,那麼你想到的要記錄在字里行間,是要花費很多時間在筆下的一筆一劃中。然而就拿玉雕來說,現在的機械,足以在短時間內完成玉雕師傅的創意;加之現在中國文化信息的易傳播、易接受、易學懂,身處大量、相對全面的傳統玉文化傳播的時代;以及國外藝術和時代藝術理念的更新、發展,中國的翡翠勢必在中國、甚至世界市場中彰顯獨特奢華的魅力。
現代翡翠玉器很多都是仿古的式樣,但只是一種懷古情懷的演繹,並不是意味著古代的翡翠價值高,大家都要像文物一樣模仿甚至造假。其實早期的翡翠是不名貴的,就像在黃金之前,皇家熱捧、價值最高的是鋁。那麼在和田玉盛行的年代,翡翠的市場價值也是不可能一下子超越和田玉的。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有記載:「蓋物之輕重,各以其時之時尚無定灘也,記余幼時,人參、珊瑚、青金石,價皆不貴,今則日。雲南翡翠玉,當時不以玉視之,不過如藍田干黃,強名以玉耳,今則為珍玩,價遠出真玉上矣。」這段文獻資料可以作為參考,說明18世紀初,翡翠的價格是低廉的,價值的增長是需要歷經不同時代和需求的發展之後,才能定位其珍貴價值的。
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的異邦寶石——翡翠,在現代的科學知識,文化傳播和現代設計、工藝下,價值也會在國家漸趨強盛中共同增長。
歷史上著名翡翠玉器諸多,如段家玉、綺羅玉、官四玉、正坤玉、王家玉、「翡翠大王」、「毛員外」等,以及慈禧、宋美齡收藏和佩戴的翡翠,那些在當時極品的玉奠定了如今的美玉衡量尺標,也沉澱在中國翡翠歷史中,歷史價值之高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除這些翡翠之外,普通翡翠和文物的尺標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說翡翠不一定經過歲月的洗禮而越發具有歷史價值,這就是翡翠的價值屬性與歷史屬性的非統一性。翡翠作為飾品,其定位就是奢侈品、收藏品、保值品、傳世品,與黃金、鑽石和其他收藏品不同,翡翠並不根據重量或年代議價!
翡翠的歷史價值或許在數百年之後確實很高,然而在此時此刻,它只是我們日常的佩戴裝飾品或母親、祖母的嫁妝。那麼在選購和欣賞翡翠的時候,參考其「種」、「水」、「底」、「色」、「工」來判斷價值就可以了。
所以,翡翠玉器是否名貴其實並不是看它出現在那個時期,明清時期的翡翠玉器也並不全是珍品,也有低檔翡翠的存在。若真要說它們的名貴,就是看盡世事變遷,改朝換代,見證了無數的腥風血雨,時光在變,唯一不變的翡翠玉器的美,依然艷動四方。
清朝帝王受薩滿文化的影響,對綠色的渴望誘發了對翡翠有著特別喜好。尤其是慈禧太後對翡翠的熱愛達到了幾近瘋狂的程度,在她居住的長春宮里隨處可見各種翡翠玉器用品,飲茶用的是翡翠蓋碗兒,用膳用的是翡翠玉筷,頭發上插的是翡翠簪子,手指上戴的是翡翠戒指。在民間還一直流傳著慈禧太後喜愛的一對翡翠西瓜手玩件和一顆翡翠白菜擺件的故事,而翡翠白菜至今還收藏於台灣故宮博物院。正由於慈禧等清朝朝廷帝王和達官顯貴們對翡翠的珍愛,必然引發全朝上下對翡翠的追求與喜好,迅速推高了翡翠的知名度和珍貴程度,使得翡翠也與白玉一樣,作為玉石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呈現於世,其珍貴程度甚至高過了白玉。
可見,翠玉文化的觀念之所以在清朝以來得到快速的發展,與翡翠自身優越本質和清朝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分不開的。翡翠本身明亮的玻璃光澤,象徵生命與希望的鮮艷綠色,均勻剔透的質地等高質量品質,在本質上為翠玉文化的確立奠定了較好物質基礎;北方民族撒滿文化對柳樹的崇拜體現了對綠色的渴望與對生命的追求,又為翠玉文化的建立了賴以發展的文化根基。
⑤ 翡翠的歷史文化
在漫長的歲月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許多對美好生活嚮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這回些吉祥圖案融合了答勞動人民的欣賞習慣,反映了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因而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吉祥圖案廣泛應用於歷代翡翠上。「穿金顯富貴、戴玉保平安」,天精地髓·真玉世家的翡翠吉祥圖案生動逼真,多種多樣,素材包括人物、器物、動物、植物等,表現內容有祈求福壽吉祥、平安如意、多子多孫、陞官發財、玉是中國人手中的寶,更是心中的魂。金銀有價玉渡有緣。天精地髓天然翡翠產品形式新穎,品種齊全,品質一流,包括玉佛、如意、平安扣、竹節、長命鎖、福豆、貔貅等等。寓意豐富,如百年好合、龍鳳呈祥、福壽雙全、狀元及第、連升三級、吉祥如意。
⑥ 淺談中國翡翠的歷史文化 翡翠的歷史有多少
對於翡翠是何時進入中國的話題,各個不同國家的文人學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今天我們就來淺談中國翡翠的歷史文化,那麼,我們的翡翠歷史有多少年了呢?
牛秉鉞先生在《翡翠史話》中曾寫道「周朝時有翡翠,漢朝時也有翡翠。……但是直到明朝末年還是罕見的寶物,……翡翠製品在我國盛行,是清朝的事了。」通過這位權威史學家的分析,我們可以確定翡翠的歷史有很多年了,翡翠進入中國的時候大約是在清朝中期。
從70年代至今,翡翠的設計更多偏向個性化,精緻化,即融合了傳統文化,還與中外翡翠設計相結合,這時人們對翡翠的了解不是局限於綠色才是好翡翠,更多品種的翡翠也逐步被人們所接受,如老坑種,油清種等等~
⑦ 淺談中國翡翠的歷史文化 翡翠的歷史有多少年了
對於翡翠是何時進入中國的話題,各個不同國家的文人學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今天我們就來淺談中國翡翠的歷史文化,那麼,我們的翡翠歷史有多少年了呢?
牛秉鉞先生在《翡翠史話》中曾寫道「周朝時有翡翠,漢朝時也有翡翠。……但是直到明朝末年還是罕見的寶物,……翡翠製品在我國盛行,是清朝的事了。」通過這位權威史學家的分析,我們可以確定翡翠的歷史有很多年了,翡翠進入中國的時候大約是在清朝中期。
從70年代至今,翡翠的設計更多偏向個性化,精緻化,即融合了傳統文化,還與中外翡翠設計相結合,這時人們對翡翠的了解不是局限於綠色才是好翡翠,更多品種的翡翠也逐步被人們所接受,如老坑種,油清種等等~
⑧ 翡翠代表了哪些文化內涵
翡翠文化抄內涵如下:
1、代表著一種文化。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歷史,玉文化在歷史發展中不斷豐富。翡翠作為玉文化的一種代表,從珠寶玉石方面充分體現了中國豐厚的文化內涵及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2、代表著一種藝術。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我國人民把自己的理想、情感反映在玉石翡翠上的沖動,而有了玉石翡翠的雕琢和藝術品產生。翡翠,通過幾百年的發展,達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翡翠藝術品雖然是一種商品,但作為一種藝術品,有其追求和境界。
3、代表著一種品質。玉器質地純朴,色彩艷麗,石質含蓄,歷來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所以出現玉有五德、九德,甚至十一德之說,但實際上我國人民在長期對玉的觀察體會中引申聯想,悟出許多關於人生的哲理。
⑨ 中國玉文化的完整歷史是什麼
沒有對玉的知曉,就不可能有對中華文明的真正了解;解開世界文化發展之謎的金鑰匙就是和闐玉。
一、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1863年,法國地質礦物學家德莫爾,根據傳到歐洲的中國清代乾隆朝玉器,進行物理化學實驗,結果表明,玉材有兩種,即角閃石和輝石類。
角閃石亦稱軟玉,硬度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鈣的纖維礦物,屬於角閃石的一種。角閃石的色澤較近於油脂的凝脂美,純者色白,俗稱羊脂玉,細膩溫潤,非常名貴,經濟價值極高。又因角閃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屬離子而呈現青、綠、黑、黃等色或雜色。輝石類亦稱硬玉,因翠綠者質地最佳,在中國又有翡翠之雅稱。硬度為6.75-7度,比重3.2-3.3。輝石類則以硅酸鈉和硅酸鋁為主,有隱約的水晶狀結構,質地堅硬,密度較高,具有玻璃的光澤,清澈晶瑩。翠綠色、蘋果綠、雪花白、嬌嫩的淡紫色,都是輝石類的典型色澤。輝石類(硬玉,如翡翠)18世紀後方被中國玉匠大量採用。
因此,中國古代玉器絕大部分為角閃石(軟玉,如和闐玉)製品。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並含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質,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色澤。多數為單色玉,少數有雜色。玉質為半透明,拋光後呈脂狀光澤,硬度為5.5度至6.4度。這是礦物學上的玉。
中國文化學上的玉,內涵較寬。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謂五德,即指玉的五個特性。凡具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緻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的美石,都被認為是玉。按此標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僅包括真玉(角閃石)還包括蛇紋石、綠松石、孔雀石、瑪瑙、水晶、琥珀、紅綠寶石等彩石玉。因此,在鑒賞古玉時,我們不能只用現代科學知識來甄別優劣,還必須要有歷史眼光。
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產玉國,不僅開采歷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極廣,蘊量豐富。據《山海經》記載,中國產玉的地點有兩百餘處。經過數千年的開采利用,有的玉礦已枯竭,但一些著名玉礦至今仍在大量開采,為中國玉雕藝術的向前發展,提供源源不盡的原料。中國最著名的產玉地是新疆和田。和田玉蘊量最富,色澤最艷,品質最優,價格最昂,是中國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來源,歷代皇室都愛用和田玉碾器。除和田玉外,甘肅的酒泉玉,陝西的藍田玉,河南的獨山玉和密縣玉,遼寧的岫岩玉等,也是中國玉器的常用原料。 中國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道出了琢玉的真諦。事實上,巧奪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來的,而是利用硬度高於玉的金剛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輔以水來研磨玉石,琢製成所設計的成品。所以,用行話來說,制玉不叫雕玉,而稱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卻是簡陋的。
直到近代,中國人一直使用傳統工具,如線鋸、鋼和熟鐵製成的圓盤、圓輪、鑽床、半圓盤和架以木製的車床來製作玉器。在鐵器發明之前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器和砂岩配製而成。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彩的玉器,真是人間奇跡。
好的玉器,鍾林先生歸納為四要素:材質、造型、工藝、主題,這四要素使玉超越了其「山嶽精英」的自然屬性,而包蘊了人的精神: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山川之精英,講的是材質美,每件玉器必須弄清它是角閃石還是翠玉,或是綠松石、瑪瑙、蛇紋石、水晶等彩石玉,進一步還要探討它的產地。
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雕琢美和主題內容,以及影響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藝、社會諸因素。由於歷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審美情趣和風俗習慣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個時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題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態,競相爭艷。 <一>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
七千年前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製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中國玉文化的曙光到處閃耀。當時琢玉已從制石行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為引人注目。
玉禮器是王權和等級的象徵,用玉斂葬,是祈求永生的手段。
良渚文化玉器種類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鉞、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項飾等。良渚玉器以體大自居,顯得深沉嚴謹,對稱均衡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尤以淺浮雕的裝飾手法見長,特別是線刻技藝達到了後世也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樣,數量眾多,又使人高深莫測的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
與良渚玉器相比,紅山文化少見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動物形玉器和圓形玉器為特色。典型器有玉龍、玉獸形飾、玉箍形器等。紅山文化琢玉技藝最大的特點是,玉匠能巧妙地運用玉材,把握住物體的造型特點,寥寥數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十分傳神。「神似」是紅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紅山古玉,不以大取勝,而以精巧見長。
從良渚、紅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時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殮屍等幾種用途外,還有辟邪,象徵著權力、財富、貴賤等。中國玉器一開始,就帶有神秘的色彩。
傳說中的夏代,是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隨著考古資料的不斷積累,傳說逐步變為現實,夏代文化正在不斷揭示出來。夏代玉器的風格,應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這可從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玉器窺其一斑。二里頭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紋又帶有商代玉器雙線勾勒的濫觴,應是夏代玉器。 <二>商代是我國第一個有書寫文字的奴隸制國家。商代文明不僅以莊重的青銅器聞名,也以眾多的玉器著稱。
商代早期玉器發現不多,琢制也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和雜器六大類。商代玉匠使用和田玉數量較多。商代出現了仿青銅彝(yi夷)器的碧玉簋(gui鬼)、青玉簋等實用器皿。動物、人物玉器大大超過幾何形玉器,玉龍、玉鳳、玉鸚鵡,神態各異,形神畢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態多樣;是主人,還是奴僕、俘虜,難以辨明。商代已出現了我國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鱉。最令人嘆服和最為成功的是,商代已開始有了大量的圓雕作品,此外玉匠還運用雙線並列的陰刻線條(俗稱雙勾線),有意識地將一條陽紋呈現在兩條陰線中間,使陰陽線同時發揮剛勁有力的作用,而把整個圖案變化得曲盡其妙。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陰線的單調感,又增強了圖案花紋線條的立體感。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時,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的琢玉技藝,這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紋玉飾上大放異彩。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玉器沒有商代玉器活潑多樣,而顯得有點呆板,過於規矩。這與西周嚴格的宗法、禮俗制度也不無關系。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諸侯爭霸,學術上百家爭鳴,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玉雕藝術光輝燦爛,它可與當時地中海流域的希臘、羅馬石雕藝術相媲美。
東周王室和各路諸侯,
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當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們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從頭到腳,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飾,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復雜化。所以當時佩玉特別發達。能體現時代精神的是大量龍、鳳、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動態美的S形,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派和民族特色。飾紋出現了隱起的谷紋,附以鏤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單陰線勾連紋或雙勾陰線葉紋,顯得飽和而又和諧。人首蛇身玉飾、鸚鵡首拱形玉飾,反映了春秋諸侯國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節玉佩,河南輝縣固圍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節玉片組成一完整玉佩,是戰國玉佩中工藝難度最大的。玉帶鉤和玉劍飾(玉具劍),是這時新出現的玉器。 <三>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故宮珍藏的勾連紋玉燈,是標準的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
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抽繹玉之屬性,賦以哲學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賦以陰陽思想而宗教化;比較玉之尺度,賦以爵位等級而政治化。」(郭寶鈞《古玉新詮》)是當時禮學與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論概括。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
中國有著7000年的用玉歷史,2500年的玉器研究歷史,這使中國贏得了「玉器之國」的美譽。
中國古代玉器歷史之早,延續時間之長,分布之廣,器形之眾,作工之精,影響之深,為其他任何國家所不能及。中國人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愛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靈物概念、特殊權力觀點都植根於此,而玉文化本身則作為中國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有著無法估量的深遠影響。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更是說到:
「對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的文化特色之一,啟迪著雕刻家、詩人、畫家的無限靈感。」 二、和闐玉相關文化背景和歷史沿革 山料又名山玉,指產於山上的原生礦。山料的特點是塊度的大小不一,呈稜角狀,質量常不如籽玉。山流水是指原生礦石經風化崩落,並由河水搬運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其特點是距原生礦近,塊度較大,稜角稍有磨圓,表面較光滑。籽玉是指原生礦經剝蝕被流水搬運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點是塊度較小,常為卵形,表面光滑。因為長期搬運、沖刷、分選,所以籽玉一般質量較好。現已發現的用和田玉製作的時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婦好墓。春秋戰國以後,和田玉逐漸成為主要玉才,均為採集材料,至清代始開采山料。清代乾隆時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才重一萬零七百餘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特等的羊脂白玉籽玉就是,僅出產在玉龍喀什河(白玉河)和喀拉喀什河(墨玉河)。以前每年可產羊脂玉毛料數百公斤,近年雖引入大型機械採挖,但僅年產數百公斤,已瀕臨絕產。因為羊脂白玉首先是經過風化、搬運再歷經千百年的水流沖刷,糟粕雜質被盪滌,內核精華被凝聚,實際上保留下來的是非常精華的東西所以它在顏色上就白如羊脂在光澤上就像月亮一樣皎潔,而且結構成分都非常的純凈。
現在我國並無白玉的質量分級標准(因為玉的成分、白度和結構細膩程度可以測量,而油潤度和溫潤度都沒有量化指標可以界定),所以造成市場的混luan,有些人就乘機混水mo魚。
『羊脂玉』只是舊時對新疆和闐優質白玉的一種稱呼(晶瑩油潤,質若凝脂)同時也代表著中國和闐軟白玉中的較高等級!無論什麼料種只要夠白就稱為羊脂白玉,這是不負責任的。按現今的等級區分(以透閃石為主要生成物質的和闐籽料)其密度,色度,油潤度,純凈度均達到一級的才可以稱為『羊脂』白玉。此外,羊脂級白玉可不是特別特別白的,而是略微有一點隱隱發黃!羊脂白玉子玉屬玉中極品,時價20幾w一公斤,遠勝黃金,佩帶價值也遠勝鑽石! 中國古籍中稱和闐玉的出產地昆侖山為"群玉之山"、"萬山之祖"。
《千字文》中也有"金生麗水,玉石昆侖之"之說。新疆和闐玉有7000餘年的開發利用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之前,昆侖山的先民就發現了和闐玉,製成生產用具及裝飾物品。自殷商時代起,和闐玉大舉東進,成為宮庭權貴用玉主體,統治者視其為寶物,商代已形成規模開發,秦代以後成為中國玉雕業的主要玉材,並逐漸成為伴隨中國歷史進程的皇室玉。歷朝歷代的王公貴族、達官貴人們均以和闐玉為尊、為正宗。
1、和闐玉——玉材中的精英。 2、加工性能良好。
和闐玉的加工主要根據玉質和玉色等進行精心設計,一般分為選料、設計、琢磨、拋光四個階段。由於和闐玉所獨有的質地特性,尤其是其韌性大的特點,使其在製作產品過程中,可以盡可能地施以細工工藝,使其形准,規矩、利落、流暢。因而,和闐玉加工性能良好,和闐玉的細部精加工是精美玉器的一個重要標志,用和闐玉製作薄胎,更能反映出玉器的天地造化之美。 3、聲名遠播,享譽海內外。
在寶玉石界,和闐玉被公認為世界軟玉之首,從古至今,幾千年來涌現了大量優秀的、數量眾多的藝術珍品。殷商的玉飾,周朝的禮器、秦朝的玉璽、漢朝的玉衣,唐代的玉蓮花、宋朝的玉觀音、元代的瀆山大玉海、明朝的子岡牌、清代大禹治水圖山子……這些稀世珍寶,無一不是大量採用和闐玉雕琢的藝術珍品,閃耀著動人的光芒。用和闐玉琢制的中國玉器被譽為"東方藝術",因具有濃厚的中國氣魄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被視為最為耀眼的珍貴遺產和藝術瑰寶。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和闐玉的輸出,早在6000多年前便形成一條"玉石之路",而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僅有1600多年歷史,作為這兩條文化通衢上的重要驛站--玉門關,究其命名本源應是因和闐玉的緣故而命名的。
"玉石之路"的文化、z治、經濟和歷史意義遠遠勝於所謂的"絲綢之路","玉石之路"的重要載體和闐玉比所謂"絲綢之路"上的載體絲綢更為重要,是一種極其珍貴的商品和文化媒介物,跨越著時空及地域的局限,聯結著西域與中原、東方古國與西方世界,為中國內部自身、中國和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無法估量的歷史和人文貢獻。 三、和闐玉是中國玉文化精神財富的傑出代表
1、儒家文化對和闐玉的精神升華和文化創造。
和闐玉之所以歷久不衰,歷久彌篤,除了其自身具備其它玉種不具備的物質屬性和優勢外,還有一個深刻原因,這就是附加於和闐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價值。和闐玉是中國文化精神和價值的重要物質載體。由於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識形態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對玉文化的影響力最為深遠和巨大。
在殷商時期,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過程業已初步完成,和闐玉成為道德、習俗、神靈、權力和財富的象徵物。在道德方面,儒家學派為進一步宣傳他們的學說,需要用一些物質的載體,故而總結了殷商時代開始使用和闐玉的經驗,尤其注意到統治階層喜愛和闐玉的感性經驗,用儒家的道德觀念去比附於和闐玉物理性質的各種特徵,進行從物質到精神、感性到理性的理論創造,賦予玉以德行,即所謂玉"十一德"、"五德"之說。
《禮記》中孔子賦予玉"十一德",即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德,實乃儒家道德規范的大全。其相對應的是和闐玉的物質屬性,如溫潤而澤、縝密而粟、清越以長等。作為中國傳統思想核心的儒家思想認為君子應「比德於玉」,玉佩光潔溫潤,可謂之「仁」;不易折斷,且斷後不會割傷肌膚,可謂之「義」;佩掛起來整齊有序,可謂之「禮」;擊其聲音清越優美,可謂之「樂」;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可謂之「忠」,人人皆珍之愛之,可謂之「道」,等等,這些美德作為君子的必備條件,因而佩玉以潔身明志,「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守身如玉」亦是必然。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實際上指的是玉的色澤、紋理、質地、硬度、韌性五個特性。
因此,有關玉德的儒家學說,均以和闐玉為依據,並始終以和闐玉為尊,為正宗。和闐玉因此成為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會道德的象徵物,君子比德於玉"。"言念君子,溫潤如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同時,在宗教方面用玉製作禮儀祭祀之器,成為溝通世俗人間與祖先神靈的法物。在政治方面嚴格規定從天子到各級官吏的用玉要求,《周禮》中規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圭,男執蒲壁。"這一切,為人們尊玉、崇玉、愛玉、敬玉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並直接影響到民間的廣大基層群眾視玉為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標准,以及美的參照物,這可從成語中窺見一斑,如,錦衣玉食、金玉滿堂、瓊樓玉宇、亭亭玉立、玉潔冰清等120個與玉有關的成語。
2、其他文化意識形態對和闐玉文化的影響。
在中國文明及歷史的進程中,長期以來儒、釋、道三教並立。除儒教以外,其它兩種宗教中的文化因素也加入了玉文化的建設和營造過程中。道教以玉為靈物,視為神葯,葛洪《抱朴子.仙葯篇》中,"玉亦仙葯,但難求耳",《玉經》日:"服玉者,壽如玉也",期望"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佛教對玉文化亦產生了重要影響,《法華經》更將玉列為"七寶"之一。從傳統玉器中的觀音、佛擺件、小而精的掛件、如意等手把件到數量眾多的博物館館藏珍品,佛教文化和佛教題材成為玉器產品系列中一個重要的表現主題。
在這里需要強調一點,中國佛教文化不但在玉器作品上與和闐玉發生著物質聯系,更從歷史沿革上與和闐玉的產地和闐地區發生著一定的精神聯系。因為在歷史上,於闐一度曾是大乘佛教的中心,在中國中原地區傳播的佛教,並不是直接從印度傳入的,而是通過西域主要是於闐為中介。漢語中"和尚"一詞借自於闐語,"沙門"一詞則借自龜茲語。由此可見中國佛教文化與和闐玉通過物質產品和精神淵源的結緣,達成了一種冥冥中天賜的文化姻緣。 四、更多有關和闐玉文化的知識
「玉」字的起源:
「玉」字始於我國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鍾鼎文中。
漢字曾造出從玉的字近500個,而用玉組詞更是無計其數,漢字中的珍寶等都與玉有關,後世流傳的「寶」字,是「玉」和「家」的合字,這是以「玉」被私有而顯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價值。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個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詩文中,常用玉來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詞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詞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組成的成語有金玉良緣、金科玉律、珠圓玉潤、拋磚引玉等,有關玉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鴻門宴》、《弄玉吹簫》、《女媧補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愛的兒女以玉來起名,如賈寶玉、林黛玉,還有多少年讀不厭一部感人至深的《紅樓夢》,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託在這塊玩石美玉里了,對玉的愛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紮下了深深的根。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解釋是:「玉、石之美者。」這一註解從物質上(石)和藝術上(美)兩個方面科學地闡述了「玉」字的概念。還有「象三玉之連/其貫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塊美玉用一根絲繩貫穿起來,是豐型,也喻意古人用玉象徵萬物,「三玉之連」代表天地人參通。
形容玉的種類豐富多彩,可謂之「千樣瑪瑙萬樣玉」。
說明玉的天然美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可謂之「美玉可遇而不可求,可一不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