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GPS哪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如何
貌似美國就沒有對中國關閉過gps服務吧
❷ GPS接收機的發展歷史
於1978年發射。
現使用的系統是由第二代GPS衛星組成的,稱為Block II。 於1989年發射。
美國國防部於1995年宣布GPS全面運作。
當該系統剛剛推出時,GPS信號傳輸中存在故意計算錯誤的做法,以此限制非軍用GPS接收機的精確度。2000年5月份,相關部門停止了這一做法。
這時, 運行在軌道上。
這24顆衛星的建造和發射總共花費了約120億美元。
每顆衛星重約787公斤。
這些衛星運行在地球上空約20公里的軌道上。
衛星沿軌道繞地球運行一周的時間為12小時。
俄羅斯也有一套與美國一樣的系統,被稱為GLONASS系統。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 實際上是一個衛星群,由27顆沿環地球軌道運行的衛星(24顆為工作衛星,另外三顆為備用衛星)組成。雖然這一衛星網路由美國軍方研發並作為軍用導航系統而使用,但很快這一系統就進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每一顆由太陽能提供動力的衛星的造價在3,000-4,000英鎊之間,並且在地球上空大約19,300米的高度繞地球運行,每天繞地球運轉兩周。它們的運行軌道是經過特殊安排的,所以在任何時候,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上空都至少可以「見到」四顆衛星。
GPS接收機的任務就是確定四顆或更多衛星的位置,並計算出它與每顆衛星之間的距離,然後用這些信息推算出自己的位置。這一計算過程的基礎是一條被稱為三邊測量法的簡單數學定理。
❸ GPS是什麼時候開始運用請說說它的演變史,聽說是在二戰期間由美國軍方開始運用,不知是否
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後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通過對這顆衛星用無線電方法跟蹤觀察發現,所測得的電波信號的多普勒頻移曲線與衛星運動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這意味著,置於地面已知位置的接收站,只要能夠測得衛星通過其視野期間的多普勒頻移曲線,就可以確定衛星的運行軌道。反之,如果衛星軌道位置已知,那麼,根據接收站測得的多普勒頻移曲線,也能確定接收站的地理位置。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投入運行的美國海軍導航衛星系統(NNSS) ,即子午儀系統。
子午儀系統於1964年建成投入使用,1967年對全球民用開放,開辟了世界衛星導航的歷史。
為滿足美國軍事部門和民用部門對連續實時和三維導航的迫切要求。1973年美國國防部制定了GPS計劃。
GPS實施計劃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方案論證和初步設計階段。從1973年到1979年,共發射了4顆試驗衛星。研製了地面接收機及建立地面跟蹤網。
第二階段為全面研製和試驗階段。從1979年到1984年,又陸續發射了7顆試驗衛星,研製了各種用途接收機。實驗表明,GPS定位精度遠遠超過設計標准。
第三階段為實用組網階段。1989年2月4日第一顆GPS工作衛星發射成功,表明GPS系統進入工程建設階段。1993年底實用的GPS網即(21+3)GPS星座已經建成,今後將根據計劃更換失效的衛星。
二戰時期還沒有人造衛星技術,所以是沒有GPS導航的。
❹ 中國北斗定位導航系統的發展歷程!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使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的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統空間信號介面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導航業務正式對亞太地區提供無源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2019年4月20日,第44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2019年5月17日23 時4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四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
(4)gps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中國,不僅是軍事用途中,需要強大的導航系統,即使是在民用上,同樣也不會例外。尤其是對於沿海地區的漁民而言,導航系統更是意義非凡。「北斗」系統的全面發展與普及,將為中國帶來更加強大的民用導航體系。
在經濟社會中,不僅是在漁業中需要使用到導航系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到導航系統的時候,也並不算少。從目前的一些相關資料上來看,中國導航系統的需求異常強大。「北斗」系統全面普及之後,必將促進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❺ GPS是誰發明的
現在我們見到的GPS不是某一個人發明的技術。而是伴隨著衛星技術的發展逐步改進完善而成的一種「軍轉民」的應用技術。要了解GPS的歷史,我們不妨看看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 1、1957蘇聯在十月發射人造地球衛星。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和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學實驗室共同開始衛星跟蹤項目。海軍的傳輸系統實驗於十二月在應用物理學實驗室開始進行。 2、1964-1965在北極星潛艇上第一次通過傳輸系統衛星進行位置修正。(這可以說是GPS的雛形) 3、1961美國航空公司開始了GPS系統的發展工作,用於滿足軍事需要。 4、1968防禦性導航衛星系統的標准被制定出來。 5、1973美國國防部批准了GPS系統的Navstar衛星製造計劃。 6、 1977包含了後來GPS衛星的基本特徵如攜帶第一批銫鍾的實驗型衛星發射升空。 7、1978-1985洛克威爾國際公司製造的十顆GPS系統原型衛星發射升空。 8、1996白宮宣布每一個人都將可以使用高精度的GPS系統。 9、1989-1993之間24顆衛星以每年6顆的速度發射升空。最後一顆衛星於1993年6月發射升空,這些衛星為日後的GPS的全球應用奠定了基礎。 10、GPS從1994年全面工作以來,改進工作一直在進行中。這是因為民用用戶要求GPS具有更好的抗干擾和干涉性能、較高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軍方則要求衛星發射較大的功率和新的同民用信號分離的軍用信號;而對採用GPS導航的"靈巧"武器,加快信號捕獲速度更為重要。 民用GPS導航精度迄今的最大改進發生在2000年5月2日,美國停止了故意降低民用信號性能(稱為選擇可用性,即S/A)的做法。在S/A工作時,民用用戶在99%的時間只有100米的精度。但當S/A切斷後,導航精度上升,95%的位置數據可落在半徑為6.3米的圓內。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GPS的民用技術的真正發展,是在本世紀初才開始真正普及,目前我們在市面上見到的GPS導航儀,更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當然,電子技術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甚至比電腦技術的發展還要快速幾倍。 總而言之,GPS技術並不是某個人的發明,而是「集體智慧」的體現。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_^
❻ GPS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
在衛星定抄位系統出現之前,襲遠程導航與定位主要用無線導航系統。
1、無線電導航系統
羅蘭--C:工作在100KHZ,由三個地面導航台組成,導航工作區域2000KM,一般精度200-300M。
Omega(奧米茄):工作在十幾千赫。由八個地面導航台組成,可覆蓋全球。精度幾英里。
多卜勒系統:利用多卜勒頻移原理,通過測量其頻移得到運動物參數(地速和偏流角),推算出飛行器位置,屬自備式航位推算系統。誤差隨航程增加而累加。
缺點:覆蓋的工作區域小;電波傳播受大氣影響;定位精度不高
2、衛星定位系統
最早的衛星定位系統是美國的子午儀系統(Transit),1958年研製,64年正式投入使用。由於該系統衛星數目較小(5-6顆),運行高度較低(平均1000KM),從地面站觀測到衛星的時間隔較長(平均1.5h),因而它無法提供連續的實時三維導航,而且精度較低。為滿足軍事部門和民用部門對連續實時和三維導航的迫切要求。1973年美國國防部制定了GPS計劃。
❼ 中國GPS行業的發展
縱觀這幾年來國內GPS行業的發展,移動導航系統的發展異常迅猛。GPS業界流行這樣一句話,「GPS的應用只受到人們想像力的限制」。目前GPS的民用領域已經包括了陸地運輸、海洋運輸、民用航空、通信、測繪、建築、采礦、農業、電力系統、醫療應用、科研、家電、娛樂等多個領域,而大家所熟知的汽車導航也只不過是其中的應用之一。
2008年,我國GPS已經進入了一個全面爆發期。有業內權威人士曾預測,到2008年底,中國安裝GPS系統的汽車至少將增加5倍,產值至少超過250億元人民幣。這一切都為許多數碼企業在GPS市場描繪出了GPS市場未來的美好前景。
回顧GPS技術的發展,最早的導航系統裝載在PC或者PDA上,而今天已面世了多種專用的電子導航儀表,以及成熟的導航地圖軟體。硬體與軟體的成熟,使 GPS導航業走上了第一股浪潮。隨著GPS應用的不斷增長,導航業的第二股浪潮將會隨著實時交通路況與導航儀器合並時出現,實時交通不僅是一種實時的交通數據信息傳遞,還需通過導航儀幫助用戶規劃新的交通路線。目前實時交通系統已開始在多個城市進行測試,真正實行還需1-2年時間。導航業的第三股浪潮來自於新的技術出現,如3G、4G、數字電視等開始實施。
同洲電子在2007 年7月發布的向導神CPND-4302,即可視作導航業新技術浪潮的一個標志。這款產品不僅擁高靈敏有源陶瓷天線、藍牙免提通訊、MP3、MP4、電子書、電子相冊、實時限速語音提示、GPS時鍾、08年最新正版地圖,還可選配電子狗功能、倒車後視、實用工具箱、游戲、FM發射等特殊功能外,同時向導神 CPND-4302也是行業首款支持DMB-TH、DVB-T等標準的移動數字電視導航儀。
據業內專家闡述,GPS分為軟硬體兩個部分,硬體部分技術較易實現,這也是為什麼有這么多GPS品牌的原因所在,而相比硬體,軟體及其內置的導航電子地圖則有著較高的門檻。盡管國內GPS行業快速發展了近20年,不管是硬體技術還是軟體的應用方面均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是相關的軟硬體配套和兼容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技術盜竊現象在行業中還是普遍存在。
同洲電子向導神導航數字電視系列CPND-4302一經推出,也陷入了同業廠家競相復制模仿的尷尬境地。究其原因,除了廠家技術保密工作不到位以外,也是由於在國內與GPS行業配套的相關行業服務標准還未出台,個別不良GPS企業魚目混珠,以不規范的GPS服務,嚴重傷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有損GPS行業的信譽,阻礙行業的良性發展。前期因電子地圖著作權糾紛最終以深企敗訴的「GPS第一案」,到如今的同洲電子向導神CPND-4302數字電視技術的復制模仿,國內GPS行業這中不良的競爭態勢必須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GPS行業面臨誠信消費困境的時候,我們迫切需要行業廠商能聯合起來,共同倡導並制定GPS行業標准。
❽ GPS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歷程
GPS實施計劃共分三個來階段:
第一階段為方源案論證和初步設計階段。從1973年到1979年,共發射了4顆試驗衛星。研製了地面接收機及建立地面跟蹤網。
第二階段為全面研製和試驗階段。從1979年到1984年,又陸續發射了7顆試驗衛星,研製了各種用途接收機。實驗表明,GPS定位精度遠遠超過設計標准。
第三階段為實用組網階段。1989年2月4日第一顆GPS工作衛星發射成功,表明GPS系統進入工程建設階段。1993年底實用的GPS網即(21+3)GPS星座已經建成,今後將根據計劃更換失效的衛星。
❾ gps導航的發明人
現在我們見到的GPS不是某一個人發明的技術。而是伴隨著衛星技術的發展逐步改進完善而成的一種「軍轉民」的應用技術。要了解GPS的歷史,我們不妨看看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
1、1957蘇聯在十月發射人造地球衛星。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和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學實驗室共同開始衛星跟蹤項目。海軍的傳輸系統實驗於十二月在應用物理學實驗室開始進行。
2、1964-1965在北極星潛艇上第一次通過傳輸系統衛星進行位置修正。(這可以說是GPS的雛形)
3、1961美國航空公司開始了GPS系統的發展工作,用於滿足軍事需要。
4、1968防禦性導航衛星系統的標准被制定出來。
5、1973美國國防部批准了GPS系統的Navstar衛星製造計劃。
6、 1977包含了後來GPS衛星的基本特徵如攜帶第一批銫鍾的實驗型衛星發射升空。
7、1978-1985洛克威爾國際公司製造的十顆GPS系統原型衛星發射升空。
8、1996白宮宣布每一個人都將可以使用高精度的GPS系統。
9、1989-1993之間24顆衛星以每年6顆的速度發射升空。最後一顆衛星於1993年6月發射升空,這些衛星為日後的GPS的全球應用奠定了基礎。
10、GPS從1994年全面工作以來,改進工作一直在進行中。這是因為民用用戶要求GPS具有更好的抗干擾和干涉性能、較高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軍方則要求衛星發射較大的功率和新的同民用信號分離的軍用信號;而對採用GPS導航的"靈巧"武器,加快信號捕獲速度更為重要。
民用GPS導航精度迄今的最大改進發生在2000年5月2日,美國停止了故意降低民用信號性能(稱為選擇可用性,即S/A)的做法。在S/A工作時,民用用戶在99%的時間只有100米的精度。但當S/A切斷後,導航精度上升,95%的位置數據可落在半徑為6.3米的圓內。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GPS的民用技術的真正發展,是在本世紀初才開始真正普及,目前我們在市面上見到的GPS導航儀,更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當然,電子技術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甚至比電腦技術的發展還要快速幾倍。
總而言之,GPS技術並不是某個人的發明,而是「集體智慧」的體現。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_^
❿ GPS的發展歷程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GPS起始於1958年美國軍方的一個項目,1964年投入專使用。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屬海空三軍聯合研製了新一代衛星定位系統GPS 。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己布設完成。在機械領域GPS則有另外一種含義: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eometrical Proct Specifications)-簡稱GPS。另外一種解釋為G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