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具體論述中國陶瓷發展史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乾後,用火燒出來的,是泥與火的結晶。我們的祖先對粘土的認識是由來已久的,早在原始社會的生活中,祖先們是處處離不開粘土,他們發現被水浸濕後的粘土有粘性和可塑性,曬干後變得堅硬起來。對於火的利用和認識歷史也是非常遠久的,大約在205萬年至70萬年前的元謀人時代,就開始用火了。先民們在漫長的原始生活中,發現曬乾的泥巴被火燒之後,變得更加結實、堅硬,而且可以防水,於是陶器就隨之而產生了。陶器的發明,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做斗爭的新的一頁,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從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來看,陶器中的精品有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1萬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紅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殼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還有秦代的兵馬俑、漢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產迅猛發展,制陶業趨於沒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種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如宋、遼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壺、琉璃、法花器及廣東石灣的陶塑等,都是別具一格,倍受贊賞。
但是陶器始終是文明初級階段的低級產品,它本身存在的缺陷註定了它逐漸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瓷器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國先民們點土成金,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亨有盛譽的中華古瓷,已成為世界各大博物館里的明珠,也將越來越廣泛地成為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的研究對象,並受到廣大收藏家和陶瓷愛好者的珍重。
中國瓷器的發明和發展,是有著從低級到高級,從原始到成熟逐步發展的過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已出現了原始青瓷,再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到東漢時期終於擺脫了原始瓷器狀態,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器,這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代共330多年的發展,到了唐朝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的進步促進了制瓷業的發展,如北方邢窯白瓷「類銀類雪」,南方越窯青瓷「類玉類冰」。形成「北白南青」的兩大窯系。同時唐代還燒制出雪花釉、紋胎釉和釉下彩瓷及貼花裝飾等品種。
宋代是我國瓷器空前發展的時期,出現了百花齊放,百花爭艷的局面,瓷窯遍及南北各地,名窯迭出,品類繁多,除青、白兩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繪瓷紛紛興起。舉世聞名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的產品為世所珍。還有耀州窯、湖田窯、龍泉窯、建窯、吉州窯、磁州窯等產品也是風格獨特,各領風騷,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好局面,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元代在景德鎮設「浮梁瓷局」統理窯務,發明了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燒制出大型瓷器,並成功地燒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紅及樞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燒製成功,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宋、金時戰亂後遺留下來的南北各地的主要瓷窯仍然繼續生產,其中龍泉窯比宋時更加擴大,其中梅子青瓷是元代龍泉窯的上乘之作。還有「金絲鐵線」的元哥瓷,應是仿宋官窯器之產物,也是曠世希珍。
明代從洪武35年開始在景德鎮設立「御窯廠」,200多年來燒制出許許多多的高、精、尖產品,如永宣的青花和銅紅釉、成化的鬥彩、萬曆五彩等都是希世珍品。御窯廠的存在也帶動了民窯的進一步發展。景德鎮的青花、白瓷、彩瓷、單色釉等品種,繁花似錦,五彩繽紛,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還有福建的德化白瓷產品都十分精美。
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發展臻於鼎盛,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景德鎮瓷業盛況空前,保持中國瓷都的地位。康熙時不但恢復了明代永樂,宣德朝以來所有精品的特色,還創燒了很多新的品種,並燒制出色澤鮮明翠碩、濃淡相間,層次分明的青花。郎窯還恢復了失傳200多年的高溫銅紅釉的燒制技術,郎窯紅、缸豆紅獨步一時。還有天蘭、灑蘭、豆青、嬌黃、仿定、孔雀綠、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時創燒的琺琅彩瓷也聞名於世。
雍正朝雖然只有13年,但制瓷工藝都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雍正粉彩非常精緻,成為與號稱「國瓷」的青花互相比美的新品種。
乾隆朝的單色釉、青花、釉里紅、琺琅彩、粉彩等品種在繼承前新的基礎上,都有極其精緻的產品和創新的品種。
❷ 中國瓷器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中國瓷復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制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三千多年前,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的鈞窯、哥窯、官窯、汝窯和定窯並稱為五大名窯。被稱為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潔白的瓷體上敷以藍色紋飾,素雅清新,充滿生機。
青花瓷一經出現便風靡一時,成為景德鎮的傳統名瓷之冠。與青花瓷並稱四大名瓷的還有青花玲瓏瓷、粉彩瓷和顏色釉瓷。另外,還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❸ 簡述中國瓷器發展史
中國瓷器的產生和發展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中國最早的原始青瓷,發現於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 器類有罐和缽。原始青瓷在中國分布較廣,黃河領域、長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區都有發現。
中國真正的瓷器出現是在東漢時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區的浙江省開始出現的。浙江紹興上虞縣上浦小仙壇發現東漢晚期瓷窯址和青瓷等。瓷片質地細膩,釉面有光澤,胎釉結合緊密牢固。從顯微照相可見,青瓷殘片釉下已無殘留石英。這種釉無論在外貌上,或是顯微結構上,都已擺脫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標准了。
東漢之後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產,如浙江越窯等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在紹興、餘杭、吳興等地也都設有窯場,形成獨自的窯系。所謂窯系,是指某一著名窯場與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窯場均生產某一種或幾種相同類型的產品,這些窯場就構成一個窯系,以主要和最有影響的窯場命名。浙江是中國最早形成窯系的地區,其原因可能與這里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制瓷業特別發達有關。
越窯生產青瓷與黑瓷,到西晉晚期也生產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點彩,以打破青瓷的單色格調。
三國時越窯的產品胎質堅硬細膩,呈淺灰色;釉汁純凈,以淡青色為主,黃或青黃色少見;器型有碗、碟、罐、壺、洗、盆、缽、盒、盤、耳杯、香爐唾壺、虎子、水盂、泡菜壇等日用瓷。西晉時又出現了了扁壺、雞壺、燭台和辟邪等新產品。南朝時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蓮瓣或蓮花作為裝飾。從三國到隋統一前的數百年中,以越窯為代表的瓷器生產有了長足的發展。它的品種繁多,式樣新穎,已深入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人們不可須臾離開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當時還有婺州窯、湘陰窯和豐城窯等著名窯址。
北方瓷器的出現要晚於南方,大致是從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統一前的近百年中發展起來的。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盤、杯、罐、壺、瓶、盒等,多為日常用品,陳設品較少。蓮瓣罐是北朝典型產品。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圓系、條系的區別,均從肩至腹堆塑成肥碩的蓮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產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縣封氏墓出土的4件蓮花尊。其體積最大的一件高約70厘米,口至肩部有三周貼花,飾飛天紋、寶相花紋、獸面紋和蟠龍紋。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層堆塑上覆下仰蓮瓣紋。
北方瓷器生產雖晚於南方數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產之後,便迅速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工藝水平,並結合北方的人文特點,導致了白瓷的出現。白瓷是由青瓷發展而來的,兩者的區別僅在於胎、釉中含鐵量的不同。瓷土含鐵量少則胎呈白色,含鐵量多則胎色較暗,呈灰、淺灰或深灰色。就瓷器本身的發展而言,是從單釉瓷向彩瓷發展的,無論是褐綠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紅,還是鬥彩、五彩、粉彩或琺琅彩,都是以白色為襯托,來展現各種色彩的艷麗與美妙的。所以,白瓷的產生,對瓷器的發展有及深遠的影響,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時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長頸瓶等。
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 、三彩瓷;以及湖南長沙窯的復彩瓷均有較大的發展。
其中,長沙窯的瓷器在亞非13個國家、73個地點都有出土,說明它的影響遍及國內外。從其產品中的胡人雕塑、椰棗、棕櫚紋樣及書寫阿拉伯文等方面來看,可能出現了專門為外銷而生產的瓷器。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礎之上,出現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窯並稱於世的現象。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國瓷器生產承前啟後的轉折時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創新和發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國在江西景德鎮設立了「浮梁瓷局「,為景德鎮瓷業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並為其在明清兩代成為全國制瓷業中心和飲譽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元代景德鎮在制瓷工藝上有了新的突破,最為突出的則是青花和釉里紅的燒制。
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鈷料作為呈色劑在胎上作畫,然後罩以透明釉、經高溫一次燒成,呈白地藍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民族特色,它一經在景德鎮出現,就以極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發展,成為生產的主流達數百年之久,並遠銷國內各地及亞、非諸國;釉里紅是用銅紅料作為呈色劑,在胎上繪以紋飾,在罩以透明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的呈釉下紅彩的瓷器。釉里紅的燒成難度大,成品率底,尤其是色純正者少。釉里紅呈色鮮艷,白地紅花引人矚目,極受人們的歡迎。
❹ 中國的陶瓷發展史
原始時代
發明陶瓷之起源——燧人氏神農氏為制陶之鼻祖——黃帝
始設陶正之官——寧封之神話——寧封昆吾所制之器——
陶器之裝飾
唐虞時代
祭器之開端——效黃帝設陶正之官——舜之壽丘窯——堯
舜陶器之種類——堯以陶為樂器——堯舜陶器上裝飾之花
紋
夏商周時代
桀紂大興建築有助於陶業之發展——夏代之陶器及其裝飾
——商代土工為六工之首——商代陶器上之圖案裝飾——
周代陶業之官制——發明用陶鈞制器——發明用模型制器
——陶器之種類——裝飾花紋之進步——陶正虞閼父之幸
運——范蠡創陶業於宜興
秦漢時代
秦代美麗之磚瓦——漢代始有瓷之名稱——發明各種之釉
葯——新平瓷場之創始——明器之發達——築墓之壙磚印
有種種圖紋為後世印花之祖——陶瓷形式仿古代銅器——
陶瓷花紋為後世凸花之濫觴——釉之斑紋——瓦當及磚之
精巧
魏晉時代
魏代燒造綠釉瓷——洛陽及會稽皆燒瓷之地——連年戰爭
影響陶瓷業——晉代鄴宮瓦——甌越縹瓷為天青色之初祖
南北朝時代
南朝宋齊陶業之官制——陳至德詔昌南鎮造陶礎——北朝
魏齊之甄官署——北周之陶工——北魏之關中窯洛京陶
隋唐時代
隋代何稠造綠瓷——唐代文物最盛行引起瓷器之勃興——
真正瓷器之成功——武德中之假玉器——霍器——越州窯
——邢窯——鼎窯——婺窯——壽窯——洪窯——岳窯
——秦窯——蜀窯——缶州內卯榆次諸小窯——陶硯——
明器之制度——唐三彩——奇異之貢器
宋時代
宋代瓷器輸出外國——概論宋瓷之各種顏色及裝飾——大
觀政和之作品——南北定窯——汝窯——新舊官窯——哥
窯——弟窯——均窯——景德鎮窯——外人運瓷赴歐價值
與黃金相等——湘湖窯——磁州窯——吉州窯及舒嬌——
建窯——唐邑等十六小窯
元時代
元人仍宋代之舊貫——元瓷特徵所在——蒙古俗之奇特樣
式——印花為元人所最喜——反映勝利餘威之五彩戧金
——樞府器最精——彭均寶——宣州臨州南豐各新窯
明時代
明瓷受波斯阿刺伯藝術之影響——彩料多采自外國——景
德鎮為瓷業之中心——白煙掩天紅焰燒天之景德鎮——李
自成毀壞景德鎮瓷業——洪武窯——永樂窯——宣德窯
——成化窯——正德窯——嘉靖窯——隆萬窯——崔公窯
——周丹泉——昊十九——蝦蟆窯——建窯——歐窯——
橫峰窯——處窯——廣窯——許州窯——懷寧宜陽等之新
窯——王敬民等上疏爭奏罷燒燭台屏風棋盤等件——制陶
瓷名家金沙寺僧及三大等數十人——女陶瓷家大秀小秀
——明代品瓷之書籍
清時代
清順治改明御器廠為御窯廠——順治造御窯廠旋興旋止
——一康熙時代之各種特色——康熙之款識——應選
——郎窯——雍正下解除賤民之諭——年希堯——雍正
各種之特色——雍正之款識——乾隆時之唐英劉伴阮
——郎世寧——乾隆五十七種之貢御瓷——乾隆各種之
特色——古月軒——乾隆之款識——嘉慶僅屬虎責中郎
之似——道光較有起色——無雙譜不知配景布局——嘉
道以後之款識漸趨於一致——咸豐為瓷業之一大厄運時
期——洪楊破壞景德鎮——李鴻章出銀修復御窯——同
治之作品五十五種——光緒模仿康熙乾隆——宣統設立
之陶業學校——清代各省之窯數十種——肅順當國時一
段掌故——清代瓷款各堂名齋名之種類——清代陶瓷專
書著述之作者
重要:廣泛應用於通訊、電子、航空、航天、軍事等高技術領域,在信息與通訊技術方面有著重要的應用
❺ 中國瓷器的發展歷史你了解多少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的鈞窯、哥窯、官 窯、汝窯和定窯並稱為五大名窯。被稱為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潔白的瓷體上敷以藍色紋 飾,素雅清新,充滿生機。青花瓷一經出現便風靡一時,成為景德鎮的傳統名瓷之冠。與青花瓷共同並中國瓷器發展史稱四大名瓷的還有青花玲瓏瓷、粉彩瓷和顏色釉瓷。另外,還 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瓷器"與"中國"在英文中同為一詞,充分說明中國瓷器的精美絕倫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的代表。
瓷器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舉世都公認的。瓷器的發明是在陶器技術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基礎上產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嶺土)作原料,燒成溫度達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
❻ 中國陶瓷的發展歷史
我知道得從宋朝開始,中國陶瓷向外發展得特別快。
❼ 中國古代陶瓷發展歷程
1973年在河北武安磁山首次發現磁山文化,據放射性碳素測定,距今7900年以上。1977年考古人員在河南新鄭裴李崗發現了與磁山文化時代相當、內容近似的文化遺存,因此合稱為「磁山·裴李崗文化」。
到了商代和周代,已經出現了專門從事陶器生產的工種。在戰國時期,陶器上已經出現了各種優雅的紋飾和花鳥。這時的陶器也開始應用鉛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澤。
西漢時期,上釉陶器工藝開始廣泛流傳起來。多種色彩的釉料也在漢代開始出現。
東漢以來至魏晉時製作的瓷器,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多為青瓷。這些青瓷的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這種高水平的制瓷技術,標志著中國瓷器生產已進入一個新時代。
唐代更有新的發展。瓷器燒成溫度達到1200℃,瓷的白度也達到了70%以上,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准。這一成就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發展打下基礎。
宋代瓷器,在胎質,釉料和製作技術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燒瓷技術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藝技術上,有了明確的分工,在我國瓷器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
(7)中國陶瓷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按用途分:
1、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壇、盆、罐、盤、碟、碗等。
2、藝術(工藝)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園林陶瓷、器皿、相框、壁畫、陳設品等。
3、工業陶瓷:指應用於各種工業的陶瓷製品。又分以下4各方面:
①建築一衛生陶瓷: 如磚瓦,排水管、面磚,外牆磚,衛生潔具等;
②化工(化學)陶瓷: 用於各種化學工業的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閥以及搪砌反應鍋的耐酸磚、灰等;
③電瓷: 用於電力工業高低壓輸電線路上的絕緣子。電機用套管,支柱絕緣子、低壓電器和照明用絕緣子,以及電訊用絕緣子,無線電用絕緣子等;
④特種陶瓷: 用於各種現代工業和尖端科學技術的特種陶瓷製品,有高鋁氧質瓷、鎂石質瓷、鈦鎂石質瓷、鋯英石質瓷、鋰質瓷、以及磁性瓷、金屬陶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