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國防大致發展歷程有哪些
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還沒有最終完成)。
社會文化上:雖然教育體制不對,但比建國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種文藝水平越辦越高,漸漸地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辦。
影視文化上: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國內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兒有這么多豐富的電視節目可看呢?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在保護。
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逐漸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祖國六十年的變化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6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苦創業,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實現著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百年夢想。當今之中國,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六十年來,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青藏鐵路,一條幾乎不可能的鐵路,中國人民做到了;火車多次提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奧運場館建設,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舉國上下一片歡呼雀躍……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著一個又一個壯舉!
六十年裡,中國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文明古國成為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沒了許多樓房,淹沒了許多人民,卻淹不滅中華兒女的愛心;2007年年底,當春節來臨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雪災,阻礙了人們回家的道路,卻阻礙不了中華兒女救災的決心;2008年5月,里氏高達8.0級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牽動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樓房,震碎了一顆顆逝世者家人的心,卻震不倒中華兒女突破重重困難的熱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難除以13億,會變成小小的煩惱,再小的幫助乘以13億,會變成大大的扶持。炎黃子孫會手挽手,心連心,克服一切困難!
六十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迅速發展,中國在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楊利偉叔叔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2008年,中國的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飛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訪嫦娥和玉兔;同樣是2008年,神舟七號升空,翟志剛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進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員。中國的科技技術蒸蒸日上,為發展中的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六十年來,中國建設新農村的腳步越走越快。以前,農村人知識很少,只知道勞作。現在,「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越來越普遍,連許多老年人都發奮學習。農業不僅用上了力氣,同時也充分運用上了智慧。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上了中學、大學,成為了建設祖國新一代的智囊團;以前,農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過的都是苦日子。現在,農村人的經濟能力越來越好,紛紛過上了小康生活。手機、彩電、冰箱……這些曾經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一樣樣成為了現實。以前,農村給人的印象是又臟又亂。一下雨,小路便成為了「水泥路」,山上雜草叢生,無人問津……現在,一提到農村,人們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氣,美麗的青山綠水……改革開放,讓農村展現出了勃勃的生機,讓人們的生活過得更加幸福。
『貳』 歷史中國怎樣發展國防建設
中國古代國防,是從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內,其間大約經歷了容4000年的歷史。在漫長的國防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培養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強不息、衛國禦侮的尚武精神,最終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國家。
夏朝至前清,古代國防理論不斷發展和完善,形成較為完整的古代國防理論體系。比如
「以民為本」、「居安思危」的國防思想指導;「富國強民」、「寓兵於農」的國防建設思想;「愛國教戰」、「崇尚武德」的國防教育思想;「不戰而勝」、「安國全軍」的國防斗爭策略。
兵制建設:所謂兵制,就是軍事制度,一般稱為軍制。它包括武裝力量體制,軍事領導體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內容。在武裝力量體制上,我國古代一般區分為中央軍、地方軍和邊防軍。封建社會時期,民軍制逐漸演變為與當時歷史條件相適應的兵役制度,如秦漢時期的徵兵制、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世兵制、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衛所兵役制等。
工程建設:中國古代為抵禦外敵的侵犯,鞏固邊海防,修築了數量眾多、規模龐大的國防工程,如城池、長城、京杭運河以及海防要塞等。——軍事知識。
『叄』 中國國防的歷史有哪些
中國國防的歷史有:
1、洋務運動。
以「自強」為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其中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是在上海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
2、北洋水師的成立。
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採用當年《美國海軍年鑒》排名,前八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義大利、美國)。
3、黃海海戰。
1904年2月8日日本聯合艦隊的魚雷艇偷襲駐旅順口外錨地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爆發。雙方在旅順港外都制定了相應的水雷封鎖戰術,雙方有多艘戰艦觸雷沉沒。
4月18日俄太平洋艦隊的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觸雷沉沒,艦隊司令斯捷潘·奧西波維·馬卡洛夫遇難,從此俄軍喪失了爭取黃海制海權的自信心。
4、威海之戰。
日本魚雷艇屢屢偷襲成功。威海衛之戰是保衛北洋海軍根據地的防禦戰,也是北洋艦隊對日本的最後一戰。結果日本獲得決定性勝利,北洋水師在此戰中全軍覆沒,京畿地區頓時門戶大開,位於旅順的日軍也展開進攻,連破鳳凰、營口、海城、牛庄等地,清軍全線潰敗。
以慈禧為首的統治集團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前往日本和談。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甲午中日戰爭結束。
5、虎門銷煙(1839年6月)。
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此次戰爭時政簽訂的。虎門銷煙間接導致了不平等條約給華夏人民帶來的傷害(割地賠款)。
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國際禁毒日。
『肆』 簡要回顧中國國防發展史
現代科學強調系統方法,回顧歷史也要用多元化的視角深入思考。新中國建立60年來,可謂「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國防建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應是「大國防」的概念,包括國防指導理論、保衛國家的自衛作戰、軍隊現代化、武器裝備和國防工業體系、後備力量建設等方面,研究國防問題也需要有一個全方位的大視野,應有繼承傳統又有所超越的創新思維。通過回溯60年來的崢嶸歲月,總結其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將有助於我們更好認識有中國特色的國防建設規律。
解放初期的凱歌行進期
新中國國防建設的第一個時期,是1949年到1964年的凱歌行進期。如果說國家經濟建設在1958年就結束了第一個黃金發展期而陷入了誤區,國防建設的指導在50年代末還難得地保持了相對比較清醒的認識,直至1964年以前還能在健康的道路上前進。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中國人民已經有了經歷二十多年戰火鍛煉的一支英雄軍隊,國家的工業基礎和國防建設的條件卻極其落後。國家沒有工業化基礎就是一個「軟骨動物」,軍隊的機械化、現代化便無從談起,中國也擺脫不了落後挨打的狀態。
解放初期,中國對外實行「一邊倒」的方針,蘇聯希望中國通過向其訂貨的方式解決武器裝備。毛澤東卻做出了一個有遠見的決策,以全面引進蘇聯先進技術的方式建立獨立自主的國防工業體系。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有44項是軍工企業,包括陸海空軍全面配套的軍工廠。1957年夏天,中共中央利用赫魯曉夫因內部矛盾有求於毛澤東表態支持的機會,得到蘇聯提供的核技術援助,從而開始了「兩彈」(導彈、核 彈)事業的起步,從而抓住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中蘇發生爭吵後,赫魯曉夫於1959年停供原 子彈樣品,於1960年撤退專家,至1962年停供米格-21戰斗機技術資料,此後中國的國防工業完全在自力更生的條件下發展。1964年中國的原 子彈和地對地導彈試驗成功,成為新中國國防建設初期取得的最為輝煌的成就。「兩彈一星」取得的跨越性成功,從發展戰略來看主要經驗有兩條:一是開始就瞄準世界最先進水平,有很高的起點;二是集中國內有限的力量在重點領域搞攻關,有所為有所不為。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正確地認定國際形勢已經緩和,在大力加強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又將全軍數量從1952年的626萬人減少至1958年的237萬人。這一時期,隨著國家工業化和國防工業建設初步奠定了基礎,軍隊進行現代化戰爭的能力有了很大增強,堪稱為中國國防建設的第一個黃金時期。
在曲折和動亂中艱難發展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免不了經歷曲折,國防事業的發展也是如此。從60年代中期起,中國國內出現了持續的政治動亂,我國的國防事業發展同樣出現了一個「馬鞍型」。
『伍』 中國近代國防發展資料。
國防,顧名思義,就是國家的防務。一個國家為了捍衛自己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抵禦外來侵略和顛覆,在軍事方面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所採取的防衛措施的總和,統屬於國防。國防是個大系統,涉及到各個領域,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和國防後備軍,形成保衛國家的軍事力量。
二是發展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努力研製、生產和改善武器裝備,便於進行防衛和作戰。
三是加強軍事訓練,培養有一定政治覺悟、軍事素養和科技水平的官兵,能夠掌握武器裝備和作戰方法。
四是加強軍事理論研究,探索戰爭的本質和規律,研究戰爭的戰略和戰術,並用於指導戰爭准備、實施。
五是加強國防工程建設,搞好戰場准備和軍事、通信、交通等各種設施,一旦發生戰爭,能夠有效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六是建立鞏固的民防體系,在戰爭到來時,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威力。國防與國家的關系非常密切,在國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古往今來,任何一人國家,都需要建立強大的國防,用以保衛國家的利益,抵禦外來的侵略。如果有了國家,沒有國防,或者國防薄弱,就難以抵禦外來入侵之敵,無法保衛國家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安全,人民就不能安居樂業。
我國從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國防建設荒廢,形成「有國無防」,時而受到八國聯軍鐵蹄的蹂躪,時而受到日本侵略軍的燒殺和掠奪,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因此說,「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就是這個道理。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國防建設,初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國防體系,有了強大的陸、海、空三軍和戰略導彈部隊,有了比較完整的國防科研體系和國防工業體系,有了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和後勤保障,先後取得了抗美援朝和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勝利,使外來侵略勢力不敢輕舉妄動,不敢隨意欺負我們,我國人民揚眉吐氣,以嶄新的姿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由此可見,國防是國家和民族安全利益的根本保證,它維系著國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尊嚴和社會的進步,甚至關繫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因此說,「國防,乃國家生死存亡之道也」,有了國家就必須有國防。為什麼說國防具有威懾和實戰的雙重功能? 從國防發展的歷史看,國防斗爭的形式,不僅雙方在戰場上進行武力的較量,而且通過多種非武力的形式進行斗爭。特別是以武力為後盾,通過非武力的手段,造成威懾,迫使對方不敢輕舉妄動。這種威懾形式,在國防斗爭中越來越多地發揮著作用,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採用。
所謂國防的威懾功能,就是指國家憑借可以構成報復的強大國防力量,從心理上遏制敵人侵犯自己的利益,或迫使敵人懾服於自己的威力。這實際上是古代「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思想,在現代條件下的發展和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有人根據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隔時間推算,斷言20幾年後將爆發新的世界大戰,可是至今50多年了還沒有發生,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核威懾力量的出現,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戰後美蘇兩國為了爭奪霸權,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大量研製核武器。現在世界各國擁有的核彈頭5萬多枚,總當量約為130億噸至160億噸,如果按全世界人口平均分攤,全球居民平均每人頭上壓著兩三噸梯恩梯的核威力。這些核武器,美蘇手裡就佔有90%以上,其核力量足以將全世界反復摧毀幾次。由於核武器擁有極大破壞力,又有極大的威懾力,任何國家都不敢輕易使用,怕互相報復,互相摧毀,因此誰也不敢隨便發動世界大戰。
我國也是擁有核武器國家之一,雖然與超級大國的核力量相比差距很大,但也絕非微不足道的,如果被迫奮起反擊,也會給超級大國造成不堪承受的損失。這也反是映了我國國防上已具有核威懾的能力。但是我國國防的威懾功能與超級大國有本質的不同。在霸權主義國家來說,國防的威懾功能,是用來威脅、恫嚇弱小國家,進行核訛詐和侵略;對我們國家來說,是用來防禦和自衛,用來反威懾、反訛詐,使我國在世界戰略格局中佔有舉足輕得的地位。
我們在充分肯定國防威懾功能作用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國防的實戰功能。因為威懾換取的和平是有條件的,如果條件發生重大變化,威懾作用就可能失效,戰爭就可能爆發。一旦戰爭爆發,就要求國防發揮另一種功能的作用,即實戰功能,依靠強大國防的實力,投入戰斗,奪取戰爭的勝利。因為當今世界仍然是靠實力說話的世界,有實戰能力才能有威懾能力。如果一個國家戰備觀念淡薄,軍事力量薄弱,武器裝備落後,動員體制不健全,就談不上有威懾的能力。一旦打起仗來,沒有強大的力量與敵人相抗衡,那隻有受人欺凌和宰割。這樣的國防,可以說是「有國無防」。
我國從鴉片戰爭以來近百年的國防史,就是這樣的歷史,國家受盡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宰割,人民遭到日寇燒殺和掠奪,已經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此威懾與實戰是國防必須同時具備的兩大功能,威懾是和平時期的主要功能,實戰是戰時的主要功能。威懾可以換取相對的和平,為實戰打好基礎;實戰可以作為威懾的後盾,進一步提高威懾的效力。我們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國防實力,為未來反侵略戰爭打下堅實的基礎。
『陸』 國防從古到今的變化
中國古代國防,來是從公元自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其間大約經歷了4000年的歷史。在漫長的國防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培養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強不息、衛國禦侮的尚武精神,最終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國家。
中國古代為抵禦外敵的侵犯,鞏固邊海防,修築了數量眾多、規模龐大的國防工程,如城池、長城、京杭運河以及海防要塞等。城池是中國古代國防建設中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工程。城池建築始於商代,之後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益完善,一直延續到近代。由此,城池的攻守作戰成為我國古代戰爭中主要的樣式之一。長城是城池建設的延續和發展,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南侵,於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北部的長城予以修繕,連貫為一。——軍事知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