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知道無刷直流電機的詳細的發展史及其國內外發展狀況
近三十年來針對非同步電動機變頻調速的研究,歸根到底是在尋找控制非同步電動機轉版矩的方法,權稀土永磁無刷直流電動機必將以其寬調速、小體積、高效率和穩態轉速誤差小等特點在調速領域顯現優勢。
無刷直流電機因為具有直流有刷電機的特性,同時也是頻率變化的裝置,所以又名直流變頻,國際通用名詞為BLDC.無刷直流電機的運轉效率,低速轉矩,轉速精度等都比任何控制技術的變頻器還要好,所以值得業界關注.本產品已經生產超過55kW,可設計到400kW,可以解決產業界節電與高性能驅動的需求。
無刷電機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便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與完善得到了迅猛發展。已在航模、醫療器械、家用電器、電動車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並在深圳、長沙、上海等地形成初具規模產業鏈。如深圳偉業電機等一批專業廠商,在技術上不斷推進行業發展。
㈡ 直流電和交流電的發展史,以及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高壓直流輸電方式與高壓交流輸電方式相比,有明顯的優越性.歷史上僅僅由於技術的原因,才使得交流輸電代替了直流輸電.下面先就交流電和直流電的主要優缺點作出比較,從而說明它們各自在應用中的價值. 交流電的優點主要表現在發電和配電方面:利用建立在電磁感應原理基礎上的交流發電機可以很經濟方便地把機械能(水流能、風能……)、化學能(石油、天然氣……)等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交流電源和交流變電站與同功率的直流電源和直流換流站相比,造價大為低廉;交流電可以方便地通過變壓器升壓和降壓,這給配送電能帶來極大的方便.這是交流電與直流電相比所具有的獨特優勢.直流電的優點主要在輸電方面: ①輸送相同功率時,直流輸電所用線材僅為交流輸電的2/3~l/2 直流輸電採用兩線制,以大地或海水作回線,與採用三線制三相交流輸電相比,在輸電線載面積相同和電流密度相同的條件下,即使不考慮趨膚效應,也可以輸送相同的電功率,而輸電線和絕緣材料可節約1/3.如果考慮到趨膚效應和各種損耗(絕緣材料的介質損耗、磁感應的渦流損耗、架空線的電暈損耗等),輸送同樣功率交流電所用導線截面積大於或等於直流輸電所用導線的截面積的1.33倍.因此,直流輸電所用的線材幾乎只有交流輸電的一半.同時,直流輸電桿塔結構也比同容量的三相交流輸電簡單,線路走廊佔地面積也少. ②在電纜輸電線路中,直流輸電沒有電容電流產生,而交流輸電線路存在電容電流,引起損耗. 在一些特殊場合,必須用電纜輸電.例如高壓輸電線經過大城市時,採用地下電纜;輸電線經過海峽時,要用海底電纜.由於電纜芯線與大地之間構成同軸電容器,在交流高壓輸線路中,空載電容電流極為可觀.一條200kV的電纜,每千米的電容約為0.2μF,每千米需供給充電功率約3×103kw,在每千米輸電線路上,每年就要耗電2.6×107kw·h.而在直流輸電中,由於電壓波動很小,基本上沒有電容電流加在電纜上. ③直流輸電時,其兩側交流系統不需同步運行,而交流輸電必須同步運行.交流遠距離輸電時,電流的相位在交流輸電系統的兩端會產生顯著的相位差;並網的各系統交流電的頻率雖然規定統一為50HZ,但實際上常產生波動.這兩種因素引起交流系統不能同步運行,需要用復雜龐大的補償系統和綜合性很強的技術加以調整,否則就可能在設備中形成強大的循環電流損壞設備,或造成不同步運行的停電事故.在技術不發達的國家裡,交流輸電距離一般不超過300km而直流輸電線路互連時,它兩端的交流電網可以用各自的頻率和相位運行,不需進行同步調整. ④直流輸電發生故障的損失比交流輸電小.兩個交流系統若用交流線路互連,則當一側系統發生短路時,另一側要向故障一側輸送短路電流.因此使兩側系統原有開關切斷短路電流的能力受到威脅,需要更換開關.而直流輸電中,由於採用可控硅裝置,電路功率能迅速、方便地進行調節,直流輸電線路上基本上不向發生短路的交流系統輸送短路電流,故障側交流系統的短路電流與沒有互連時一樣.因此不必更換兩側原有開關及載流設備. 在直流輸電線路中,各級是獨立調節和工作的,彼此沒有影響.所以,當一極發生故障時,只需停運故障極,另一極仍可輸送不少於一半功率的電能.但在交流輸電線路中,任一相發生永久性故障,必須全線停電.===另外提醒一下:在直流輸電系統中,只有輸電環節是直流電,發電系統和用電系統仍然是交流電. "交流電"與"直流電"之爭
在物理學中電學發展史上,曾經有過一場關於使用"交流電"還是使用"直流電"的激烈的爭論.提倡使用"直流電"的代表人物則是大名鼎鼎的發明家愛迪生;主張改用"交流電"的代表人物則是比愛迪生小9歲的後起之秀特斯拉。 發電機發明以後,電能就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起初是採用"直流電"的方式輸電和供電,由於輸電的電壓較低,所以在輸電線路上的熱損失就較大,因此每一平方英裏的地區就需要一個單獨的直流發電機供電,而且還要用大量較粗的銅線.為了解決上述的缺點,特斯拉發明了以交流發電機供電的"交流多相電力傳輸系統",由於使用變壓器以高電壓、低電流的方式輸電,就大大地降低了輸電線路上的熱損失,實現了遠距離輸電,從而不需要大量分散的單機供電,輸電導線的載面也大大地減小了。 從科學和實用的角度來看,使用"交流電"顯然比使用"直流電"優越,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供電的成本.因此,特斯拉的發明得到了一位富有的發明家兼金融家威斯丁豪斯的支持,付給了特斯拉100萬美元的專利費,為研製開發提供了資金,開設了"特斯拉電氣公司".但是多年來愛迪生的公司一直是投資開發直流供電系統的,不甘心就此讓位給交流供電系統,於是與特斯拉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競爭.但是,愛迪生所採用的競爭方式是不科學的,他和他的支持者們誣蔑說:"使用交流電比直流電危險得多".為了證明使用交流電的安全性,特斯拉專門舉行了記者招待會,他讓交流電從"特斯拉線圈"通過他的身體點亮了燈,記者們看得入了迷.紛紛承認了交流供電的優越性.最終這場競爭以特斯拉的勝利而結束.從此"交流供電系統"廣為社會採用。
㈢ 直流電的歷史
在早期,工程師們主要致力於研究直流電,發電站的供電范圍也很有限,而且主要用於照明,還未用作工業動力。例如,1882年愛迪生電氣照明公司(創建於1878年)在紐約建立了第一座發電站,安裝了三台110伏「巨漢」號直流發電機,這是愛迪生於1880年研製的,這種發電機可以為1500個16瓦的白熾燈供電。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電力技術在通信、運輸、動力等方面逐漸得到廣泛應用,社會對電力的需求也急劇增大。由於用戶的電壓不能太高,因此要輸送一定的功率,就要加大電流(P=IU)。而電流愈大,輸電線路發熱就愈厲害,損失的功率就愈多;而且電流大,損失在輸電導線上的電壓也大,使用戶得到的電壓降低,離發電站愈遠的用戶,得到的電壓也就愈低。直流輸電的弊端,限制了電力的應用,促使人們探討用交流輸電的問題。愛迪生雖然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但是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缺乏理論知識,難以解決交流電涉及到的數學運算,阻礙了他對交流電的理解,所以在交、直流輸電的爭論中,成了保守勢力的代表。愛迪生認為交流電危險,不如直流電安全。他還打比方說,沿街道敷設交流電纜,簡直等於埋下地雷。並且邀請人們和新聞記者,觀看用高壓交流電擊死野狗、野貓的實驗。那時紐約州法院通過了一項法令,用電刑來執行死刑。行刑用的電椅就是通以高壓交流電,這正好幫了愛迪生的大忙。在他的反對下,交流電遇到了很大的阻礙。
但是為了減少輸電線路中電能的損失,只能提高電壓。在發電站將電壓升高,到用戶地區再把電壓降下來,這樣就能在低損耗的情況下,達到遠距離送電的目的。而要改變電壓,只有採用交流輸電才行。1885年,由費朗蒂設計的倫敦泰晤士河畔的大型交流電站開始輸電。他用鋼皮銅心電纜將1萬伏的交流電送往相距10公里外的市區變電站,在這里降為2500伏,再分送到各街區的二級變壓器,降為100伏供用戶照明。以後,俄國的多利沃——多布羅沃斯基又於 1889年最先制出了功率為100瓦的三相交流發電機,並被德國、美國推廣應用。事實成功地證實了高壓交流輸電的優越性。並在全世界范圍內迅速推廣。
㈣ 第一台實用的直流電機是什麼時候製造的
電機的出現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820年前後,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內並提出了電磁感應定律,容組裝了第一台直流電機樣機;1829年,亨利製造了第一台實用的直流電機;直至1837年,直流電機才真正變為商業化產品;1887年,特斯拉發明了三相非同步電動機。
此後,其他各種類型的電機相繼問世。
各類電機無論是在結構材料或特性上,還是在運行原理上都存在較大差異。應該講,各類電機的採用,標志著以煤和石油為主要能源體系的電氣化時代的開始,從而為現代工業奠定了基礎。作為機電能量轉換裝置,電機既可以作為電動機用於電氣傳動,也可以作為發電機用於發電。
㈤ 我國電機的歷史與發展
我國電機發展簡史
1949年全國總裝機184.83萬千瓦,全國僅有為數不多的電機修理廠;1958年上海電機廠造出世界上第一台雙水內冷發電機(汪耕院士);1999年中科院電工所(顧國彪院士1958年開始
研究)東方電機廠(饒芳權院士)合作用蒸發冷卻改裝成功李家峽400MW 水輪發電機的4 號
發電機;2003年已達3.9億千瓦,為1949年的211倍,形成了以上海,哈爾濱及四川東方三大發電設備製造集團為骨乾的製造企業群.但人均裝機容量不到0.3千瓦,我國年人均用電量僅相當於世界水平的1/3 .
我國中小型電機有一定生產規模的企業有300多家,生產的電機產品有300多個系列.近l 500個品種。1997年我國中小型電機產量約為25 288MW,1998年約為42 505MW,1999年約為42 O00MW。電動機出口量約l為7 O00MW。可以看出1998年較1997年電機產量有較大的提高,到I999年電機產量略有下降,企業負債持續攀升.效益不斷下滑,行業整體形勢有所下降。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國家宏現政策的調整以及市場需求的推動,我國電機產品由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向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轉移,出口產品結構也逐步趨向於市場化和台理化。我國300多個中、小型電機企業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區西部地區的企業寥寥無幾,在國家開發西部的大好機遇里對電機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機會。另外我國加入WTO後可將國內一部分富裕的電機生產能力轉移到國外擊,也是發展的一條出路。在國際市場上, 電機是機電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每年的貿易額約35億美元 中、小型電機行業單機出口產品主要為交流電動機、交流發電機及直流電動機。目前我國常年為出口生產的廠家達40家左右,出口的地區及國家達60多個,主要分布情況是東南亞最多,其次是歐洲及美國、日奉、加拿大等國。據中、小 電機行業近80個企業調查.產品出口產量為1996年3 917.4MW,1 9 9 7年4 6 3 8MW 、1 9 9 8年4456MW。據海關統計:中、小型電機出口量為1996年3 768MW 、1997年4 532~1W、1998年6 721MW 和1999年7 O00MW。中.小型電機出門產量占當午辛年產量的10%左右,大約創匯分別為1.I4億美元、1.56億美元、1.85億美元和2.2億美元。約佔世界貿易額的3%~5%,份額很小。由此可以看到中、小型電機的發展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㈥ 直流電動機的發展現狀
中國的電動機生產從1917年至今已有94年的歷史。目前,電動機行業在我國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中小型電動機產品的品種、規格、性能和產量基本能夠上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前瞻產業研究院電動機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中國將會成為世界電動機、特別是中小電動機的生產製造基地。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中國電動機製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顯示,我國電動機行業經過改革開放30 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10 年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令世人矚目。
2010年,我國交流電機製造行業在經歷金融危機嚴峻考驗之後發展速度有所加快,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全年收入500萬元以上)1192家,實現銷售收入1360.35億元,同比增長30.37%;實現利潤總額81.48億元,同比增長36.10%;資產總額達1202.76億元,同比增長28.42%。
目前,行業處於快速發展期,市場競爭激烈,且集中度較低。2010年行業排名前十的企業,銷售收入占總行業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21.25%,資產佔比僅為27.95%,利潤佔比僅為34.32%。從企業性質來看,民營企業占據行業主導地位,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0年民營企業銷售收入佔全行業銷售收入的比重超過60%。
前瞻產業研究院電動機行業研究小組分析預測,作為工業設備最主要的動力源,電動機的裝機量巨大,需求市場廣闊,到2015年我國電動機製造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6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
㈦ 微型直流電機的發展史
據力輝對微型直流電機的了解。微型直流電動機是最早發明能將電能轉換為機械專
能的屬設備。到了1880年已成為主要的電能到機械能轉換裝置,但之後由於交流電的使
用日趨普及,而發明了感應電動機與同步電動機,直流電動機的重要性亦隨之降低。
直到約1960年,由於SCR的發明,磁鐵材料、碳刷、絕緣材料的改良,以及變速控制的
需求日益增加,再加上工業自動化的發展,直流電動機驅動系統再次得到了發展的契
機,到了1980年直流伺服驅動系統成為自動化工業與精密加工的關鍵技術。
㈧ 直流輸電的發展歷史
以直流電流傳輸電能。人們對電能的應用和認識是首先從直流開始的。法國物理學家和電氣技師M.德普勒於1882年將裝設在米斯巴赫煤礦中的 3馬力直流發電機所發的電能,以1500~2000伏直流電壓,送到了57公里以外的慕尼黑國際博覽會上,完成了第一次輸電試驗。此後在20世紀初,試驗性的直流輸電的電壓、功率和距離分別達到過125千伏、20兆瓦和225公里。但由於採用直流發電機串聯獲得高壓直流電源,受端電動機也是用串聯方式運行,不但高壓大容量直流電機的換向困難而受到限制,串聯運行的方式也比較復雜,可靠性差,因此直流輸電在近半個世紀的時期里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20世紀50年代,高壓大容量的可控汞弧整流器研製成功,為高壓直流輸電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電力系統規模的擴大,使交流輸電的穩定性問題等局限性也表現得更明顯,直流輸電技術又重新為人們所重視。1954年瑞典本土和哥得蘭島之間建成一條96公里長的海底電纜直流輸電線,直流電壓為±100千伏,傳輸功率為20兆瓦,是世界上第一條工業性的高壓直流輸電線。50年代後期可控硅整流元件的出現,為換流設備的製造開辟了新的途徑。30年來,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進步,直流輸電有了新的發展。到80年代世界上已投入運行的直流輸電工程共有近30項,總輸送容量約2萬兆瓦,最長的輸送距離超過1千公里。並且還有不少規模更大的工程正在規劃設計和建設中。
㈨ 直流電機的發展歷程,也就是它的更新換代
不存在更新換代一說,每種結構都有特定用途
㈩ 微電機的發展簡史
我國微電機行業創建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從為滿足國防武器裝備需要開始,經歷了仿製、自行設計和研究開發的階段,至今已有40餘年的發展歷史,已形成產品開發、規模化生產和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專用製造設備、測試儀器配套的完整的工業體系。
據統計,我國微電機生產及配套廠家在1000家以上,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工業總產值超過100億元。微電機行業已成為國民經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基礎產品工業。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微電機的國內需求在不斷增長。我國已引進50餘條生產線,實現25個大類、60個系列、400個品種、2000個規格微特電機大批量、規模化生產。主要產品是有刷永磁直流電動機、小功率交流電動機、交直流串激電動機、罩極電動機、步進電動機、振動電機(手機用)等。
1999年我國微電機產量約30億台,其中民營和國企的產量約2.5億台,獨資企業的產量約12億台,香港地區的產量約14億台,台灣地區的產量約1.8億台。2000年生產量約39億台,佔全球總產量的60%。
技術含量高的微電機,如精密無刷電動機、高速同步電動機、高精度步進電動機、片狀繞組無刷電動機、高性能伺服電動機以及新原理新結構超聲波電動機國內尚未形成商品化或批量生產能力。所以國內對高精密微特電機還依賴進口。據海關統計,1995~2000年年均用匯增長26.9%,2001年雖然增加4.81%,還達11.97億美元。
我國自1995年至2000年微電機出口年均創匯增長18.6%,2001年比2000年減少6.02%。受美國「9.11」事件的影響,美國、日本經濟受到嚴重挫折全球經濟不景氣,是2001年出口減少的主要因素。
2000年世界微特電機市場約65億台,我國出口 27.26億台,占國際市場約42%的份額,其中玩具電機32151.1萬台,小於37.5W的微特電機約238239.6萬台,大於37.5W的交直兩用電機約1970.6萬台,小於750W的直流電動機、發電機約237.7萬台。據統計,80%為日本、我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在內地的投資企業所生產出口的微電機。